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中的pan
擴展閱讀
同一共享網路列印機 2025-07-17 20:50:28

計算機網路中的pan

發布時間: 2022-06-03 18:48:20

計算機網路pan是什麼

有線電纜,區域網,適用於家庭和小型辦公室。

⑵ 誰有計算機網路的視頻教程,百度網盤也可以

鏈接:

提取碼: pshe

2022考研天勤計算機408

⑶ 求計算機網路原理答案!!!!

B、B、C、D、A、B、C、A、D、B

⑷ 按地理位置分,計算機網路,其中覆蓋率面相對最小的是

1.計算機網路按照覆蓋范圍分,分為PAN,LAN,MAN,WAN
2.因此,覆蓋面最小的計算機網路是PAN個人區域網

⑸ 辦公室聯網,PAN,LAN,WAN,MAN到底是什麼

PAN:個域網
LAN:區域網
MAN:城域網
WAN:廣域網

⑹ 藍牙PAN是什麼意思

復制一篇文章給你,PAN就是一種藍牙個人區域網。

人們所攜帶的電子信息設備越來越多,像筆記本電腦、行動電話、PDA等已不再只是商務人員的必備工具,正逐步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這些信息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同時尺寸卻越來越小,但是人們已不能僅僅滿足於它們各自獨立工作,而是迫切需要各種設備之間能方便地進行信息的交互。因此,在小范圍內能夠將個人設備互聯而組成的網路―――個人區域網(PAN)便應運而生。藍牙(Bluetooth)作為一種小范圍無線連接技術,能夠在設備間實現方便快捷、靈活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數據和語音通信,是目前實現無線個域網的主流技術之一。本文提出了怎樣實現現有上層協議(如TCP/IP)與藍牙協議的無縫連接;怎樣實現藍牙個人區域網的數據轉發(主要集中在PAN的網橋演算法上)的解決方法;最後提供了一個藍牙個人區域網模塊的完整設計方案供參考,希望對各個同行有借鑒意義。本文所提出的解決方案現已用軟體實現,並投入國外市場,用戶反映運行良好。

1 藍牙PAN實現原理

藍牙技術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信的開放性標准,其目的是單晶元、低功耗,用來代替有線電纜連接,實現短距離無線語音和數據通信。由多個藍牙設備就可以組成一個藍牙網路。藍牙個人區域網PAN有兩種應用模型:一種被稱為組網路(Group Ad-hoc Networking,GN);另一種被稱為網路訪問點(Networking AccessPoint,NAP)。這兩種實現模式分別有不同的網路結構和協議模型。下面對它們分別進行敘述。

1.1組網(GN)與網路訪問點(NAP)

簡單的組網由一個主設備和1~7個活動的從設備組成。在這一個主從網中,主設備與從設備之間的點對點或點對多點通訊在主設備的控制下進行,這個網路不需與外部網路相連。另外一種就是由一個NAP和其它藍牙設備組成的網路。這種無線設備充當網路設備(10baseT,GSM等)之間的網橋、代理或者路由。網路訪問點與Internet相連,它是其它計算機或設備與外部網路相連的中介。計算機通過網路訪問點共享所有的網路資源。

1.2PAN協議棧模型

由上可見,NAP和GN是兩種不同的服務。組網被設計用來允許一個或多個藍牙設備組成一個區域網絡,而網路訪問點提供藍牙設備進入Internet網路的能力。無論是NAP還是GN都必須提供與TCP/IP和其它網路協議的無縫實現。與GN網路比較而言,NAP除了要實現數據轉發之外,還必須實現網橋,能夠實現網路的路由,從而能通過網路訪問外部網路。

2 PAN實現要解決的問題

藍牙個人區域網就是要用無線代替有線,用藍牙硬體在不同設備之間建立一條虛擬的藍牙鏈路,從而使現有的各種應用軟體不經修改,就可以在不同藍牙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和數據交換。它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1)怎樣支持IPv4和IPv6協議和其它可選協議。

(2)怎樣實現GN和NAP。

(3)怎樣實現藍牙協議棧與現有網路協議如TCP/IP和PPP等網路協議無縫連接,從而通過藍牙硬體在下層建立一條虛擬的藍牙鏈路,使現有網路應用程序就像在有線網路中使用一樣。

3 PAN的具體實現

3.1實現高層協議與藍牙協議的無縫連接

要充分運用現有的各種協議,如TCP/IP協議和其它上層協議的介面,PAN網路需要在上層協議與藍牙協議棧之間建立一條藍牙無線鏈路。怎樣實現現有協議與藍牙協議的無縫連接?

在Windows驅動程序設計構架中,現在的通訊協議(如TCP,IPX/SPX等)都是建立在Miniport Driver之上的。因此,只需實現一個Windows關於NDIS的Miniport驅動程序即可。從TCP/IP等高層協議過來的數據通過Miniport進入Dispatch Driver,然後進入個人區域網應用程序,通過應用程序進入藍牙協議棧。當然,PAN Interface也可以在Kernel Mode層實現。通過PAN Interface,數據就可以進入藍牙協議棧了。

3.2網橋轉發演算法(實現GN和NAP)

為了實現GN和NAP,就必須在GN和NAP端實現一個虛擬網橋,實現數據的轉發。網橋轉發演算法是藍牙個人區域網PAN實現的關鍵技術。根據藍牙個人區域網的特點,筆者提出了網橋三個埠的模型,並提出了一個網橋轉發演算法。

3.2.1網橋轉發演算法基本思想

網橋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於一個集線器。在它上邊可以有三種類型的埠:BNEP埠(數據轉發是直接建立在BNEP[3]之上的),本地埠(服務端本身)和外部網路埠(如接入Internet)。由於一個藍牙主設備只能連接七台藍牙從設備,所以網橋的BNEP埠最多能有七個;本地埠表示的就是提供服務設備自己,它只有一個;如果本設備支持NAP,那麼將會注冊一個外部網路埠。可見,一個網橋最多有九個埠,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根據相應的網橋轉發演算法,把數據從一個藍牙設備轉發到其它的藍牙設備或者外部網路,從而實現在不同設備間(GN)或者和外部網路(NAP)通信的目的。在每一個BNEP埠設置一個自學習標志位來標志來自這個埠的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否已經被記憶下來,這樣就沒必要每次都去查找來自這個埠的每一個數據包的源地址或目的地址。如果要轉發的數據包不是來自內部網路,並且在埠列表中沒有找到目標埠,則默認為被轉發到外部網路,如果沒有外部網路埠,則丟棄該包。另外,在每一個埠還有一個包過濾器,它可以過濾掉某些類型的網路包和來自或發往某地址范圍段的網路包。

3.2.2演算法具體步驟

(1)有數據包到達網橋,該數據包可能來自本地設備、其它藍牙設備或外部網路(如果實現了NAP)。

(2)從包頭中取得該數據包得源地址,檢查該數據包的是否來自外部網路。若是,則檢查數據包的源埠是否自學習的;若不是,則記下該數據包的源地址並設置自學習標志位為TRUE。

(3)從包頭中取得該數據包的類型。如果它是EARP/ERARP類型數據包,則把它作為廣播包,並對除源埠外的每一個埠進行廣播,然後轉到(8)。

(4)如果它是IPv4,IPv6或者其它類型的數據包,則檢查所記憶的目標埠是否是一個有效埠。如果所記憶的目標埠有效,則把所記憶的目標埠作為該數據包要轉發的目標埠。

(5)如果該數據包的目標地址是一個廣播地址或多播地址,則把該數據包進行廣播或多播,然後轉到(8);否則,在除源埠外的所有埠中查找目標埠。

(6)如果找到目標埠,則記憶該目標埠;否則,若該網橋有默認埠(即外部網路埠),並且源埠不是外部網路埠,則把外部網路埠作為目標口,若沒有外部網路埠,則丟棄該包,然後轉到(8)。

(7)進行包過濾,如果該包沒有被過濾掉,則轉發該數據包到目標埠。

(8)接收下一個到來的數據包,重復上述步驟。

4 模塊介紹

4.1 PAN UI

PAN UI模塊是位於最上層的圖形用戶界面,它是與用戶交互的介面。它使用戶能夠方便快捷地完成相應操作,如建立網路,進行數據交互等。

4.2 PAN Profile

PAN Profile模塊是藍牙個人區域網PAN實現的關鍵模塊。一方面,它與用戶界面打交道,另一方面,它又要負責與協議棧和網路驅動程序的數據交互。它有以下功能:

①一方面它能提供PAN服務,並等待接收來自客戶端的連接。

②另一方面它又能作為客戶端,發出建立連接請求,並接收來自服務端的響應。

③如果提供NAP服務,則還需實現一個網橋,詳見網橋演算法。

4.3 Pan Interface

PAN Interface模塊是與系統相關的模塊,它直接和位於核心態的Virtual NIC模塊進行交互,接收來自Virtual NIC模塊的數據(即TCP/IP等上層協議發來的數據)或發送數據到Virtual NIC(即TCP/IP等上層協議接收的數據)。

4.4 Virtual NIC

Virtual NIC模塊即網卡驅動部分,它位於Windows系統的核心態,實現了一個虛擬的藍牙網卡,直接與Windows系統通信。

5 結束語

本文首先對PAN藍牙協議進行了一個概括性的描述,然後對PAN設計中會遇到的問題進行了闡述,並在最後提出了作者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本文描述了PAN的設計和實現過程,提出了演算法及解決方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⑺ 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

1/①
星行拓撲結構

環行拓撲結構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
網狀網路拓撲結構:
2/1.
星型結構
2.
環型結構
3.
匯流排型結構
4.
星型和匯流排型結合的復合
3/路由器
,中繼器,交換機

⑻ 電腦標的PAN是什麼意思

PAN是一個接入網,其主要PAN的實現技術主要有:Bluetooth、IrDA.

⑼ 《計算機網路(第7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7版)》(謝希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yn4v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7版)

作者:謝希仁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464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曾於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在2006年本書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獲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稱號。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目前2017年發行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訂。 全書分為9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區域網)、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互聯網上的音頻/視頻服務,以及無線網路移動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習題(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

本書的特點是概念准確、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同時力圖反映計算機網路的一些最新發展。本書可供電氣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謝希仁,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果有:1986年完成總參通信部區域網辦公系統項目;1987年在《電子學報》發表「分組話音通信新進展」;為國內首次介紹分組數據通信;1991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組交換的話音數據通信系統」項目。1999年完成第一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網管中心的研製任務及「金橋網網管技術」項目等。上述科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軍隊和部級獎項。著有:《計算機網路》第1至第7版(「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成為高校最受讀者歡迎的本國計算機網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