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網路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擴展閱讀
無線網路更改開戶名 2024-04-26 01:16:51

網路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6-25 06:44:48

『壹』 簡述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網路中的設備相互通信主要是用它們的IP地址,路由器只能根據具體的IP地址來轉發數據。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在Internet中採用的是由子網掩碼來確定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

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都是32位的,並且這兩者是一一對應的,子網掩碼中「1」對應IP地址中的網路地址,「0」對應的是主機地址,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IP地址。在同一個網路中,IP地址的網路地址必須是相同的。

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網路地址的IP地址之間進行,如果想要與其他網段的計算機進行通信,則必須經過路由器轉發出去。不同網路地址的IP地址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即便它們距離非常近,也不能進行通信。

路由器的多個埠可以連接多個網段,每個埠的IP地址的網路地址都必須與所連接的網段的網路地址一致。不同的埠它的網路地址是不同的,所對應的網段也是不同的,這樣才能使各個網段中的主機通過自己網段的IP地址把數據發送到路由器上。

應用

路由器可能具有用於不同類型物理層連接的介面,例如銅纜、光纖或無線傳輸。它還可以支持不同的網路層傳輸標准。每個網路介面用於使數據包能夠從一個傳輸系統轉發到另一個傳輸系統。路由器還可用於連接兩個或多個邏輯組的計算機設備,稱為子網,每個組具有不同的網路前綴。

路由器可以提供企業內部、企業與互聯網之間或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 網路之間的連接。最大的路由器(例如Cisco CRS-1或JuniperPTX)與各種 ISP 互連,或者可能用於大型企業網路。較小的路由器通常為典型的家庭和辦公室網路提供連接。

在企業內部可以找到各種尺寸的路由器。最強大的路由器通常存在於 ISP、學術和研究機構中。大型企業可能還需要更強大的路由器來應對不斷增長的內網數據流量需求。一個分層的網路互聯模型在大型網路互連路由器是普遍使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路由器

『貳』 簡述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傳統地,路由器工作於OSI七層協議中的第三層,其主要任務是接收來自一個網路介面的數據包,根據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決定轉發到下一個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轉發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數據包的幀格前添加下一個MAC地址,同時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也開始減數,並重新計算校驗和。當數據包被送到輸出埠時,它需要按順序等待,以便被傳送到輸出鏈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時能夠按照某種路由通信協議查找設備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節點有一條以上的路徑,則基本預先確定的路由准則是選擇最優(或最經濟)的傳輸路徑。由於各種網路段和其相互連接情況可能會因環境變化而變化,因此路由情況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協議的規定而定時更新。 網路中,每個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動態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路由信息的有效性。為了便於在網路間傳送報文,路由器總是先按照預定的規則把較大的數據分解成適當大小的數據包,再將這些數據包分別通過相同或不同路徑發送出去。當這些數據包按先後秩序到達目的地後,再把分解的數據包按照一定順序包裝成原有的報文形式。路由器的分層定址功能是路由器的重要功能之一,該功能可以幫助具有很多節點站的網路來存儲定址信息,同時還能在網路間截獲發送到遠地網段的報文,起轉發作用;選擇最合理的路由,引導通信也是路由器基本功能;多協議路由器還可以連接使用不同通信協議的網路段,成為不同通信協議網路段之間的通信平台。

『叄』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詳細解析

我們知道路由器是用來連接不同網段或網路的,在一個區域網中,如果不需與外界網路進行通信的話,內部網路的各工作站都能識別其它各節點,完全可以通過交換機就可以實現目的發送,根本用不上路由器來記憶區域網的各節點MAC地址。路由器識別不同網路的方法是通過識別不同網路的網路ID號進行的,所以為了保證路由成功,每個網路都必須有一個唯一的網路編號。路由器要識別另一個網路,首先要識別的就是對方網路的路由器IP地址的網路ID,看是不是與目的節點地址中的網路ID號相一致。如果是當然就向這個網路的路由器發送了,接收網路的路由器在接收到源網路發來的報文後,根據報文中所包括的目的節點IP地址中的主機ID號來識別是發給哪一個節點的,然後再直接發送。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現在我們假設有這樣一個簡單的網路。假設其中一個網段網路ID號為"A",在同一網段中有4台終端設備連接在一起,這個網段的每個設備的IP地址分別假設為:A1、A2、A3和A4。連接在這個網段上的一台路由器是用來連接其它網段的,路由器連接於A網段的那個埠IP地址為A5。同樣路由器連接另一網段為B網段,這個網段的網路ID號為"B",那連接在B網段的另幾台工作站設備設的IP地址我們設為:B1、B2、B3、B4,同樣連接與B網段的路由器埠的IP地址我們設為B5,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在這樣一個簡單的網路中同時存在著兩個不同的網段,現如果A網段中的A1用戶想發送一個數據給B網段的B2用戶,有了路由器就非常簡單了。

首先A1用戶把所發送的數據及發送報文准備好,以數據幀的形式通過集線器或交換機廣播發給同一網段的所有節點(集線器都是採取廣播方式,而交換機因為不能識別這個地址,也採取廣播方式),路由器在偵聽到A1發送的數據幀後,分析目的節點的IP地址信息(路由器在得到數據包後總是要先進行分析)。得知不是本網段的,就把數據幀接收下來,進一步根據其路由表分析得知接收節點的網路ID號與B5埠的網路ID號相同,這時路由器的A5埠就直接把數據幀發給路由器B5埠。B5埠再根據數據幀中的目的節點IP地址信息中的主機ID號來確定最終目的節點為B2,然後再發送數據到節點B2。這樣一個完整的數據幀的路由轉發過程就完成了,數據也正確、順利地到達目的節點。

當然實際上像以上這樣的網路算是非常簡單的,路由器的功能還不能從根本上體現出來,一般一個網路都會同時連接其它多個網段或網路,就像圖2所示的一樣,A、B、C、D四個網路通過路由器連接在一起。

『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路由器工作原理
傳統地,路由器工作於OSI七層協議中的第三層,其主要任務是接收來自一個網路介面的數據包,根據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決定轉發到下一個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轉發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數據包的幀格前添加下一個MAC地址,同時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也開始減數,並重新計算校驗和。當數據包被送到輸出埠時,它需要按順序等待,以便被傳送到輸出鏈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時能夠按照某種路由通信協議查找設備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節點有一條以上的路徑,則基本預先確定的路由准則是選擇最優(或最經濟)的傳輸路徑。由於各種網路段和其相互連接情況可能會因環境變化而變化,因此路由情況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協議的規定而定時更新。
網路中,每個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動態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路由信息的有效性。為了便於在網路間傳送報文,路由器總是先按照預定的規則把較大的數據分解成適當大小的數據包,再將這些數據包分別通過相同或不同路徑發送出去。當這些數據包按先後秩序到達目的地後,再把分解的數據包按照一定順序包裝成原有的報文形式。路由器的分層定址功能是路由器的重要功能之一,該功能可以幫助具有很多節點站的網路來存儲定址信息,同時還能在網路間截獲發送到遠地網段的報文,起轉發作用;選擇最合理的路由,引導通信也是路由器基本功能;多協議路由器還可以連接使用不同通信協議的網路段,成為不同通信協議網路段之間的通信平台。
一般來說,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對數據包進行存儲轉發,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步:當數據包到達路由器,根據網路物理介面的類型,路由器調用相應的鏈路層功能模塊,以解釋處理此數據包的鏈路層協議報頭。這一步處理比較簡單,主要是對數據的完整性進行驗證,如CRC校驗、幀長度檢查等。
第二步:在鏈路層完成對數據幀的完整性驗證後,路由器開始處理此數據幀的IP層。這一過程是路由器功能的核心。根據數據幀中IP包頭的目的IP地址,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的IP地址;同時,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開始減數,並重新計算校驗和(Checksum)。
第三步:根據路由表中所查到的下一跳IP地址,將IP數據包送往相應的輸出鏈路層,被封裝上相應的鏈路層包頭,最後經輸出網路物理介面發送出去。
簡單地說,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包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包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由此可見,選擇最佳路徑策略或叫選擇最佳路由演算法是路由器的關鍵所在。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上述過程描述了路由器的主要而且關鍵的工作過程,但沒有說明其它附加性能,例如訪問控制、網路地址轉換、排隊優先順序等。

『伍』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路由器通常位於網路層

因而路由技術也是與網路層相關的一門技術, 路由器與早期的網橋相比有很多的變化和不同。 通常而言,網橋的局限性比較大,它只能夠連通數據鏈路層相同或者類似的網路,不能夠連接數據鏈路層之間有著較大差異的網路。

但是路由器卻不同,它打破了這個局限,能夠連接任意的兩種不同的網路,但是這兩種不同的網路之間要遵守一個原則,就是使用相同的網路層協議,這樣才能夠被路由器連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路由器

『陸』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2、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
3、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4、路由器(Router)又稱網關設備(Gateway)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來完成。
5、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IP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

『柒』 敘述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傳統地,路由器工作於OSI七層協議中的第三層,其主要任務是接收來自一個網路介面的數據包,根據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決定轉發到下一個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轉發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數據包的幀格前添加下一個MAC地址,同時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也開始減數,並重新計算校驗和。當數據包被送到輸出埠時,它需要按順序等待,以便被傳送到輸出鏈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時能夠按照某種路由通信協議查找設備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節點有一條以上的路徑,則基本預先確定的路由准則是選擇最優(或最經濟)的傳輸路徑。由於各種網路段和其相互連接情況可能會因環境變化而變化,因此路由情況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協議的規定而定時更新。

網路中,每個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動態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路由信息的有效性。為了便於在網路間傳送報文,路由器總是先按照預定的規則把較大的數據分解成適當大小的數據包,再將這些數據包分別通過相同或不同路徑發送出去。當這些數據包按先後秩序到達目的地後,再把分解的數據包按照一定順序包裝成原有的報文形式。路由器的分層定址功能是路由器的重要功能之一,該功能可以幫助具有很多節點站的網路來存儲定址信息,同時還能在網路間截獲發送到遠地網段的報文,起轉發作用;選擇最合理的路由,引導通信也是路由器基本功能;多協議路由器還可以連接使用不同通信協議的網路段,成為不同通信協議網路段之間的通信平台。

一般來說,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對數據包進行存儲轉發,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步:當數據包到達路由器,根據網路物理介面的類型,路由器調用相應的鏈路層功能模塊,以解釋處理此數據包的鏈路層協議報頭。這一步處理比較簡單,主要是對數據的完整性進行驗證,如CRC校驗、幀長度檢查等。

第二步:在鏈路層完成對數據幀的完整性驗證後,路由器開始處理此數據幀的IP層。這一過程是路由器功能的核心。根據數據幀中IP包頭的目的IP地址,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的IP地址;同時,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開始減數,並重新計算校驗和(Checksum)。

第三步:根據路由表中所查到的下一跳IP地址,將IP數據包送往相應的輸出鏈路層,被封裝上相應的鏈路層包頭,最後經輸出網路物理介面發送出去。

簡單地說,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包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包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由此可見,選擇最佳路徑策略或叫選擇最佳路由演算法是路由器的關鍵所在。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上述過程描述了路由器的主要而且關鍵的工作過程,但沒有說明其它附加性能,例如訪問控制、網路地址轉換、排隊優先順序等。

『捌』 無線路由器工作原理

尊敬的用戶您好,
無線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電信號轉換成電波發送出去,再把接收到的電波轉換成電信號。

『玖』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工作原理
傳統地,路由器工作於OSI七層協議中的第三層,其主要任務是接收來自一個網路介面的數據包,根據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決定轉發到下一個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轉發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數據包的幀格前添加下一個MAC地址,同時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也開始減數,並重新計算校驗和。當數據包被送到輸出埠時,它需要按順序等待,以便被傳送到輸出鏈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時能夠按照某種路由通信協議查找設備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節點有一條以上的路徑,則基本預先確定的路由准則是選擇最優(或最經濟)的傳輸路徑。由於各種網路段和其相互連接情況可能會因環境變化而變化,因此路由情況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協議的規定而定時更新。 網路中,每個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動態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路由信息的有效性。為了便於在網路間傳送報文,路由器總是先按照預定的規則把較大的數據分解成適當大小的數據包,再將這些數據包分別通過相同或不同路徑發送出去。當這些數據包按先後秩序到達目的地後,再把分解的數據包按照一定順序包裝成原有的報文形式。路由器的分層定址功能是路由器的重要功能之一,該功能可以幫助具有很多節點站的網路來存儲定址信息,同時還能在網路間截獲發送到遠地網段的報文,起轉發作用;選擇最合理的路由,引導通信也是路由器基本功能;多協議路由器還可以連接使用不同通信協議的網路段,成為不同通信協議網路段之間的通信平台。

『拾』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所謂路由就是指通過相互連接的網路把信息從源地點移動到目標地點的活動。一般來說,在路由過程中,信息至少會經過一個或多個中間節點。通常,人們會把路由和交換進行對比,這主要是因為在普通用戶看來兩者所實現的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其實,路由和交換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早在40多年前間就已經出現了對路由技術的討論,但是直到80年代路由技術才逐漸進入商業化的應用。路由技術之所以在問世之初沒有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80年代之前的網路結構都非常簡單,路由技術沒有用武之地。直到最近十幾年,大規模的互聯網路才逐漸流行起來,為路由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平台。 路由器是互聯網的主要節點設備。路由器通過路由決定數據的轉發。轉發策略稱為路由選擇(routing),這也是路由器名稱的由來(router,轉發者)。作為不同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 TCP/IP 的國際互聯網路 Internet 的主體脈絡,也可以說,路由器構成了 Internet 的骨架。它的處理速度是網路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路互連的質量。因此,在園區網、地區網、乃至整個 Internet 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其發展歷程和方向,成為整個 Internet 研究的一個縮影。在當前我國網路基礎建設和信息建設方興未艾之際,探討路由器在互連網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發展方向,對於國內的網路技術研究、網路建設,以及明確網路市場上對於路由器和網路互連的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都有重要的意義。
[編輯本段]原理
路由器(Router)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所謂邏輯網路是代表一個單獨的網路或者一個子網。當數據從一個子網傳輸到另一個子網時,可通過路由器來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路徑的功能,它能在多網路互聯環境中,建立靈活的連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數據分組和介質訪問方法連接各種子網,路由器只接受源 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屬網路層的一種互聯設備。它不關心各子網使用的硬體設備,但要求運行與網路層協議相一致的軟體。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遠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來連接網路傳輸介質的,如光纖、同軸電纜、雙絞線;遠程路由器是用來連接遠程傳輸介質,並要求相應的設備,如電話線要配數據機,無線要通過無線接收機、發射機。路由器原理其工作原理如下: (1)工作站A將工作站B的地址12.0.0.5連同數據信息以數據幀的形式發送給路由器1。 (2)路由器1收到工作站A的數據幀後,先從包頭中取出地址12.0.0.5,並根據路徑表計算出發往工作站B的最佳路徑:R1->R2->R5->B;並將數據幀發往路由器2。 (3)路由器2重復路由器1的工作,並將數據幀轉發給路由器5。 (4)路由器5同樣取出目的地址,發現12.0.0.5就在該路由器所連接的網段上,於是將該數據幀直接交給工作站B。 (5)工作站B收到工作站A的數據幀,一次通信過程宣告結束。 事實上,路由器除了上述的路由選擇這一主要功能外,還具有網路流量控制功能。有的路由器僅支持單一協議,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種協議的傳輸,即多協議路由器。由於每一種協議都有自己的規則,要在一個路由器中完成多種協議的演算法,勢必會 降低路由器的性能。因此,我們以為,支持多協議的路由器性能相對較低。用戶購買路由器時,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網路協議的路由器。 近年來出現了交換路由器產品,從本質上來說它不是什麼新技術,而是為了提高通信能力,把交換機的原理組合到路由器中,使數據傳輸能力更快、更好。
[編輯本段]作用
路由器的一個作用是連通不同的網路,另一個作用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選擇通暢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減輕網路系統通信負荷,節約網路系統資源,提高網路系統暢通率,從而讓網路系統發揮出更大的效益來。 從過濾網路流量的角度來看,路由器的作用與交換機和網橋非常相似。但是與工作在網路物理層,從物理上劃分網段的交換機不同,路由器使用專門的軟體協議從邏輯上對整個網路進行劃分。例如,一台支持IP協議的路由器可以把網路劃分成多個子網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網路流量才可以通過路由器。對於每一個接收到的數據包,路由器都會重新計算其校驗值,並寫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轉發和過濾數據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數據包物理地址的交換機慢。但是,路由器對於那些結構復雜的網路,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網路的整體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個明顯優勢就是可以自動過濾網路廣播。從總體上說,在網路中添加路由器的整個安裝過程要比即插即用的交換機復雜很多。 一般說來,異種網路互聯與多個子網互聯都應採用路由器來完成。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幀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由此可見,選擇最佳路徑的策略即路由演算法是路由器的關鍵所在。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徑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路徑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徑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 1.靜態路徑表 由系統管理員事先設置好固定的路徑表稱之為靜態(static)路徑表,一般是在系統安裝時就根據網路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的,它不會隨未來網路結構的改變而改變。 2.動態路徑表 動態(Dynamic)路徑表是路由器根據網路系統的運行情況而自動調整的路徑表。路由器根據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動學習和記憶網路運行情況,在需要時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
[編輯本段]使用級別分類
互聯網各種級別的網路中隨處都可見到路由器。接入網路使得家庭和小型企業可以連接到某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企業網中的路由器連接一個校園或企業內成千上萬的計算機;骨幹網上的路由器終端系統通常是不能直接訪問的,它們連接長距離骨幹網上的ISP和企業網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對骨幹網、企業網還是接入網都帶來了不同的挑戰。骨幹網要求路由器能對少數鏈路進行高速路由轉發。企業級路由器不但要求埠數目多、價格低廉,而且要求配置起來簡單方便,並提供QoS。
1.接入路由器
接入路由器連接家庭或ISP內的小型企業客戶。接入路由器已經開始不只是提供SLIP或PPP連接,還支持諸如PPTP和IPSec等虛擬私有網路協議。這些協議要能在每個埠上運行。諸如ADSL等技術將很快提高各家庭的可用帶寬,這將進一步增加接入路由器的負擔。由於這些趨勢,接入路由器將來會支持許多異構和高速埠,並在各個埠能夠運行多種協議,同時還要避開電話交換網。
2.企業級路由器
企業或校園級路由器連接許多終端系統,其主要目標是以盡量便宜的方法實現盡可能多的端點互連,並且進一步要求支持不同的服務質量。許多現有的企業網路都是由Hub或網橋連接起來的乙太網段。盡管這些設備價格便宜、易於安裝、無需配置,但是它們不支持服務等級。相反,有路由器參與的網路能夠將機器分成多個碰撞域,並因此能夠控制一個網路的大小。此外,路由器還支持一定的服務等級,至少允許分成多個優先順序別。但是路由器的每埠造價要貴些,並且在能夠路由器使用之前要進行大量的配置工作。因此,企業路由器的成敗就在於是否提供大量埠且每埠的造價很低,是否容易配置,是否支持QoS。另外還要求企業級路由器有效地支持廣播和組播。企業網路還要處理歷史遺留的各種LAN技術,支持多種協議,包括IP、IPX和Vine。它們還要支持防火牆、包過濾以及大量的管理和安全策略以及VLAN。
3.骨幹級路由器
骨幹級路由器實現企業級網路的互聯。對它的要求是速度和可靠性,而代價則處於次要地位。硬體可靠性可以採用電話交換網中使用的技術,如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來獲得。這些技術對所有骨幹路由器而言差不多是標準的。骨幹IP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瓶頸是在轉發表中查找某個路由所耗的時間。當收到一個包時,輸入埠在轉發表中查找該包的目的地址以確定其目的埠,當包越短或者當包要發往許多目的埠時,勢必增加路由查找的代價。因此,將一些常訪問的目的埠放到緩存中能夠提高路由查找的效率。不管是輸入緩沖還是輸出緩沖路由器,都存在路由查找的瓶頸問題。除了性能瓶頸問題,路由器的穩定性也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
4.太比特路由器
在未來核心互聯網使用的三種主要技術中,光纖和DWDM都已經是很成熟的並且是現成的。如果沒有與現有的光纖技術和DWDM技術提供的原始帶寬對應的路由器,新的網路基礎設施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性能的改善,因此開發高性能的骨幹交換/路由器(太比特路由器)已經成為一項迫切的要求。太比特路由器技術現在還主要處於開發實驗階段。
5. 多WAN路由器
早在2000年,北京欣全向工程師在研究一種多鏈路(Multi-Homing)解決方案時發現,全部乙太網協議的多WAN口設備在中國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伴隨著欣全向產品研發成功,全國第一台雙WAN路由器誕生於公元2002年,中國第一款雙WAN寬頻路由器被命名為NuR8021。 雙WAN路由器具有物理上的2個WAN口作為外網接入,這樣內網電腦就可以經過雙WAN路由器的負載均衡功能同時使用2條外網接入線路,大幅提高了網路帶寬。當前雙WAN路由器主要有「帶寬匯聚」和「一網雙線」的應用優勢,這是傳統單WAN路由器做不到的。
[編輯本段]功能級別分類
寬頻路由器
寬頻路由器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種網路產品,它伴隨著寬頻的普及應運而生。寬頻路由器在一個緊湊的箱子中集成了路由器、防火牆、帶寬控制和管理等功能,具備快速轉發能力,靈活的網路管理和豐富的網路狀態等特點。多數寬頻路由器針對中國寬頻應用優化設計,可滿足不同的網路流量環境,具備滿足良好的電網適應性和網路兼容性。多數寬頻路由器採用高度集成設計,集成10/100Mbps寬頻乙太網WAN介面、並內置多口10/100Mbps自適應交換機,方便多台機器連接內部網路與Internet,可以廣泛應用於家庭、學校、辦公室、網吧、小區接入、政府、企業等場合。
模塊化路由器
模塊化路由器主要是指該路由器的介面類型及部分擴展功能是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來配置的路由器,這些路由器在出廠時一般只提供最基本的路由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路由器所要連接的網路類型來選擇相應的模塊,不同的模塊可以提供不同的連接和管理功能。例如,絕大多數模塊化路由器可以允許用戶選擇網路介面類型,有些模塊化路由器可以提供VPN等功能模塊,有些模塊化路由器還提供防火牆的功能,等等。目前的多數路由器都是模塊化路由器。
非模塊化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