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組成,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
計算機網路由七層組成:
1、物理層:傳遞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傳輸媒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上層提供一個物理的連接,以及該物理連接表現出來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實現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負責在2個相鄰的結點之間的鏈路上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幀傳輸。在接收方接收到數據出錯時要通知發送方重發,直到這一幀無差錯地到達接收結點,數據鏈路層就是把一條有可能出錯的實際鏈路變成讓網路層看起來像不會出錯的數據鏈路。
3、網路層:網路中通信的2個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許多結點和鏈路,還可能經過幾個通信子網。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分組。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為要傳輸的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給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機,交付給目的主機的傳輸層。
4、傳輸層:傳輸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與經濟的方式為2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建立一條連接通道,以透明地傳輸報文。傳輸層向上一層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會話層不知道傳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5、會話層:在會話層以及以上各層中,數據的傳輸都以報文為單位,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以及維護應用之間的通信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要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OSI內部表示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應用層: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1)計算機網路的最原始的功能是擴展閱讀:
傳輸層作為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核心,是惟一負責總體數據傳輸和控制的一層。因為網路層不一定保證服務的可靠,而用戶也不能直接對通信子網加以控制,因此在網路層之上,加一層即傳輸層以改善傳輸質量。
傳輸層利用網路層提供的服務,並通過傳輸層地址提供給高層用戶傳輸數據的通信埠,使系統間高層資源的共享不必考慮數據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方面的問題。
『貳』 計算機網路中五層協議它們分別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它們具體分別是在哪裡(從硬體層面上談)實現的
1,物理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物理線路上傳輸原始的二進制數據。
2、數據鏈路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通信的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
3、網路層;其主要功能是:要負責創建邏輯鏈路,以及實現數據包的分片和重組,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功能。
4、傳輸層;其主要功能是:負責向用戶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務,實現流量控制以及差錯控制。
5、應用層;其主要功能是:為應用程序提供了網路服務。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是由計算機硬體(如網卡)實現的,網路層和傳輸層由操作系統軟體實現,而應用層由應用程序或用戶創建實現。
(2)計算機網路的最原始的功能是擴展閱讀:
應用層是體系結構中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這里的進程就是指正在運行的程序。
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
和遠地操作,而且還要作為互相作用的應用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語義上有意義的信息交換所必須的功能。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傳輸層的任務就是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之間的通信。網際網路的傳輸層可使用兩種不同協議:即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面向連接的服務能夠提供可靠的交付,但無連接服務則不保證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盡最大努力交付」。這兩種服務方式都很有用,備有其優缺點。在分組交換網內的各個交換結點機都沒有傳輸層。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在發送數據時,網路層將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
在TCP/IP體系中,分組也叫作IP數據報,或簡稱為數據報。網路層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源主
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交付到目的主機。
『叄』 計算機網路基礎重要知識點
計算機網路基礎重要知識點,第一章概述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作用,第二節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第三節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主要性能指標,第四節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參考模型的七層結構很重要,要理解如下:
從最底層到最高層:物理層,內數據鏈路容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物理層:在通信系統間建立物理鏈接,實現原始位流的傳輸。工作在該層的設備有 中繼器 集線器 網卡 數據的傳輸單位 是 比特流.
數據鏈路層:實現物理網路中的系統標識,具有組幀功能,在共賞傳輸介質的網路中,還提供訪問控制功能,提供數據的無錯傳輸。 工作在層的設備有 交換機
網橋。 傳輸單位 是幀。
網路層:對整個互聯網路中的系統進行統一的標識,具有分段和重組功能還具有定址的功能,實現擁塞控制功能。
傳輸層: 實現主機間進程到進程的數據通信。 數據傳輸的單位是 段。
會話層:組織和同步不同主機上各種進程間的通信。
表示層:為應用進程間傳送的數據提供表示的方法即確定數據在計算機中編碼方式。
應用層: 是(唯一)直接給網路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肆』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特徵
定義: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和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特徵:資源共享
產生:Internet的基礎建立於70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網路群之上。它開始是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稱為Arpanet的網路,原始的Arpanet早已被擴展和替換了,現在由其後代 Internet所取代。技術進程:第一個應用Internet類似技術的試驗網路用了四台計算機,建立於1969年。該時間是拉鏈發明後的56年;汽車停放計時器出現後的37 年;也是第一台IBM個人計算機誕生後的13年
發展簡史: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採用TCP/IP協議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6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伍』 Internet最初作用在什麼方面
Internet 簡史
Internet最初開始於1969年,源自於美國國防研究計劃署(ARPA)的一項計劃,該計劃連接美國西南部的四所大學的主要計算機。此計劃的具體執行由MA、CambridgeBBNN具體執行,並於1969年12月連接成功。1970年1月又加入了幾所大學和研究機構:MIT、Harvard、BBN、Santa Monica的SDC。到1971年1月,Stanford、MIT的林肯實驗室、CMU(卡耐基-梅隆)、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英語世界的譯法)也加入進來。之後幾個月里,NASA/Ames,Mitre,Burroughs,RAND,Illinois University也加入了。之後,還有很多研究機構和大學等待加入。
Ted Kennedy議員於1968年得知BBN贏得了ARPA關於介面信息處理器的研究計劃(合同) 他發送了一份電報對BBN的這種精神表示祝賀。
Internet設計之初是為了提供通信網路,即使部分節點遭到核打擊而摧毀。 如果直連路由不可用,路由器會自動選擇備份路由以到達目的。
最初的Internet只由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使用。那些日子裡沒有 任何事情對它是友好的,同時也不純在家庭或者辦公的PC機。對於任何一個 使用它的人,不管他是誰,都必須去學習使用復雜的系統。
乙太網協議出現於1974,很多網路都在使用它,而它其實僅僅是Harvard大學 一個名叫Bob Metcalfe的學生在研究「分組網路」時候的副產品。Metcalfe的 論文最初因為分析不充分被學校駁回,之後當他加入了更多公式後又得到了承認。
Internet於70年代的成熟起源於BBN公司的Bob Kahn提出的TCP/IP技術體系結構。 1980年國防部對其進行了修改並於1983開始普遍使用。
Bell實驗室1978年發明了UUCP協議。基於UUCP的Usenet於1979年開始初建, 一些新聞集團開始參加並提供了一種在全世界間交流信息的方法。但是, Usenet並沒有被認為是Internet一部分,以為它不共享使用TCP/IP,而 僅僅連接全世界的Unix主機。許多Internet的節點卻在享用著由新聞集團 所帶來的便利。這僅僅是由網路建立所引起的社區建設顯著變化的一部分而已。
同樣的,BITNET(因為它的Time Network)連接了所有所有教育 結構的IBM主機並於1981年開始提供Mail服務。Listserv軟體用來管理BITNET 上的郵件,之後它也被用到了其它網路中。在BITNET和Internte相連並 允許互傳Email後出現了Gateway的概念,特別是在Email討論列表中。 這類軟體和其它形式Email討論列表形成了建設社區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
當Email、FTP、Telnet標准化後,對於非技術人員使用網路變得容易得多了。 無論如何,今天的協議標准一點都不簡單,但是網路的確實被更多的人的使用, 尤其是在校的大學生們。出計算機系意外,物理、工程各系正在尋求更好的方式 去利用網路--如與世界各地的同行們交流或者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則使得 檢索更加自動化並使得自動檢索可以為世界所用。
當Internet上的結點數較小,它更容易記錄下網路可用資源的路徑。但是當 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組織加入後,Internet變得越來越難於查詢。所以有更加 迫切的需要去發明一種工具來檢索網上的可用資源。
為了這個目的,最初的檢索工具出自1989年,即Montreal NcGill University 的Peter Deutsch和他的小組發明了檢索FTP的工具,他們管它叫做:Archie。 這個工具可以一步步的告訴使用者網路上所有可用的FTP資源,包括文件的 列表和可查詢目錄。在Unix系統里archie是一個命令,需要更多關於UNIX的 更多知識以發揮它的完全功效。
McGill University安裝了第一個Archie,並發現某天從加拿大到美國的Internet 流量有一半時連接到Archie的。管理員們發現這所大學正在為這樣大的流量付出 代價(不知道如何翻譯),並切斷了Archie和外界的聯系。很幸運的是那個年代 還沒有很多可用的Archie。
就在同時,Think Machines公司的Brewster Kable發明了Wais伺服器,即一個 具有全部文本格式文件的目錄伺服器並允許對其上文件進行查詢。在向高可用 性和復雜性演化的過程中,Wais出了很多不同版本,但是只有最簡單的一版成為 網路人人會用的一種。峰值時期Thinking Machines曾經在全球有600個資料庫作 為Wais被檢索。其間包括了USenet經常被尋及的文件,已經所有為了發展Internet 標準的文檔,甚至更多。和Archie並不如像直覺那麼簡單,而是需要稍微花一些 功夫去學習如何使用它。
1991年,Minnssota U。發明了第一個面向Internet的友好介面。該大學 希望建立一個本地網以連接校園內的信息和文件。其後在大型機並行和 具有CS結構的分布式小型系統兩個方案間產生了巨大的爭論。最終大型 機哌獲得了勝利。但是CS的堅持者認為他們可以更快的作出原始模型,並 提前作出了演示模型。後來這個系統被人成為Gopher。Gopher被證明是 發展迅猛,在僅僅幾年內全球有了超過10000台Gopher主機。它可以使得 沒有任何Unix或者計算機知識的人去使用。在Gopher系統上你只需要敲擊 數字或者類型就可以進行查詢了。直到今天,MU的Gopher人在為全球提供服務。
Novada大學發明了Veronica 可查詢服務,這種服務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它的主旨是只取首字母的縮寫詞,以提供更為簡介的Archives服務。標志著 gopher菜單的蜘蛛迅速流行於全世界,以選擇連接並獲得所需求的目錄。由於 太過於流行,它很難連得上。以至其它的Veronica開始發展以均衡負載。同樣 的軟體還出現在單一的節點上,它叫做jughead(Jonzys Universal Gopher Hierarchy Excavation And Display)
P D Archie的發明者,總堅持認為Archie沒有Archiver好,除了看漫畫以外 沒有任何湧出。當Veronica 和jughead出現後使得他很惱火。
1989年另一件使得網路更容易被使用的事情發生了。Tim Berners-Lee 和 他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同事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協議,目的是為了使得 信息更加分布化。這個協議於1991年成為WWW,即基於HTML形式的文本與 文本的連接,通過它可以在任何時候去閱讀與之連接的網頁。盡管比Gopher 出現的早,它的發展還是要慢。
NCSA的MART Andreessen和他的小組於1993年發展了圖形瀏覽器,並給出了重大 改進的協議。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這個公司提供了最為 成功的瀏覽器和伺服器的產品。微軟急於突破這種情形。
因為Internet最初是由政府建立的,它基本只限制於和研究、教育機構和政府 部分的使用。商業化的應用只有直接用於接教育和研究服務的目的時才會被推同 發展,這種政策一直持續道90年代初期,當獨立的商業網路出現之前。之後, 利用商業網路橫穿整個國家成為可能,而非藉助政府的Internet骨幹。
Delphi是首個商業機構提供網路接入服務。它於1992年1月開始提供Email服務, 並於1992年11月開始提供所有的Internet服務。1995年國家科學基金中斷了和 Internet骨乾的連接,所有流量都開始依賴於商業網路如AOL、Prodigy、CampuServe, 自此所有要求限制商業使用的主張全部消失。由於商業應用開始迅速的傳播,教育 機構開始建立自己的角色,NSF基金的消失並沒有對成本產生可評估的影響。
今天,NSF基金開始支持骨幹網和高層教育機構以建立K12和本地化圖書館與 告訴網路連接。
微軟開始大舉進步瀏覽器、伺服器、ISP市場,對其造成了商業上的推動性 影響,1998年發布的Windows98中捆綁了微軟的瀏覽器,這顯示了Bill Gates 向迅猛成長的Internet投資的決定。過去幾年裡的成功使得微軟因壟斷罪名 被推上法庭。我們希望您自己思考以判斷這樣的戰斗到底是應該在市場上演 還是在法庭上。
有關未來的一個趨勢是高速連接。56KModems及其提供者迅速發展起來,但和 之後的發展比較起來,這僅僅算是一小步。56K不足以承載多媒體業務,例如 音頻或者視頻也許,因為效果很差。但是新興的一些技術如DSL(數字用戶專線) 衛星廣播、CableModem(同軸電纜數據機)都在部分區域里開始實用化, 未來的幾年裡它們將得到廣泛的使用。這些技術尚有一些問題,不僅僅體現在 用戶端,還包括如何維持高速率數據傳輸時的可靠性。當然,這些問題正在研究中。
在這個巨大增長的年代裡,進入到Internet領域商家們很不規則的發現了 網路的經濟模型。由廣告提供的免費服務已經轉移了來自於用戶的直接成本。 如Delphi的服務商們提供了很多免費的網頁、聊天室和留言版。網上銷售迅速 發展起來,尤其是一些特定產品例如書籍、音樂CD和計算機但是利潤卻非常 微薄,比較商品價格卻很容易,同時,公眾信任的在線安全一直是個問題。
這就是我們身處的有趣的時代!
抄來的。。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8193852.html
『陸』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起源 只要對就給分!!
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為了能在爆發核戰爭時保障通信聯絡,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資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分組交換試驗網ARPANET)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這個計算機互聯的網路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區域網紛紛出台。這個時期微機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台上的共享文件伺服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一台專用的可共享的網路文件伺服器。PC是一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碟文件時才通過網路訪問文件伺服器,體現了計算機網路中各計算機之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費用少,傳輸距離100米)、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速率和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伺服器的微機網路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伺服器專用於提供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聯網路即Internet已經形成,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不過是兩台或多台計算機通過電纜連在一起,這樣它們可以交換信息。
當然,除了網路,計算機之間也有其他方式交換信息。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用過一種最原始的「手工網路」的方式。那就是你將文件復制到優盤上,然後把這張盤拿到別人的計算機上。這就是稱之為「手工」的原因了。
「手工網路」的問題在於其太慢,再加上要在你的地毯上(假如你的辦公室里鋪了地毯的話)留下痕跡。有一天,計算機玩家們發現聯網比每隔半年換一次地毯劃算得多。於是,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了。
有了網路,你可以把辦公室中的所有計算機都連上網,在每個計算機里都裝一塊網卡(不過現在主板基本上都是集成的網卡)。這樣,你就有地方插電纜,安裝和配置網路軟體以使網路工作。於是,你有了可運行的計算機網路。
那麼到底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呢?就是用通訊設備和線路,將處在不同地方和空間位置、操作相對獨立的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再配置一定的系統和應用軟體,在原本獨立的計算機之間實現軟硬體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那麼這個系統就成為計算機網路了。
2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計算機網路有很多用處,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功能是:數據通信、資源共享、分布處理。
1.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它用來快速傳送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各種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聞消息、咨詢信息、圖片資料、報紙版面等。利用這一特點,可實現將分散在各個地區的單位或部門用計算機網路聯系起來,進行統一的調配、控制和管理。
2.資源共享
「資源」指的是網路中所有的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共享」指的是網路中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地享受這些資源。例如,某些地區或單位的資料庫(如飛機機票、飯店客房等)可供全網使用;某些單位設計的軟體可供需要的地方有償調用或辦理一定手續後調用;一些外部設備如列印機,可面向用戶,使不具有這些設備的地方也能使用這些硬體設備。如果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各地區都需要有完整的一套軟、硬體及數據資源,則將大大地增加全系統的投資費用。
『柒』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作用是實現什麼傳遞的什麼共享
主要作用是實現信息傳遞和資源共享。
『捌』 計算機網路
這里很詳細:
http://ke..com/view/25482.htm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面向終端的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在定義上非常簡單:網路就是一群通過一定形式連接起來的計算機。
一個網路可以由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擁有在同一大樓裡面的上千台計算機和使用者。我們通常指這樣的網路為區域網(LAN, Local Area Network),由LAN再延伸出去更大的范圍,比如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這樣的網路我們稱為廣域網(WAN, Wide Area Network),當然您如果要再仔細劃分的話,還可以有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和 CAN(Citywide Area Network),這些網路都需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維護。
而我們最常觸的Internet則是由這些無數的LAN和WAN共同組成的。Internet僅是提供了它們之間的連接,但卻沒有專門的人進行管理(除了維護連接和制定使用標准外),可以說Internet是最自由和最沒王管的地方了。在Internet上面是沒有國界種族之分的,只要連上去,在地球另一邊的計算機和您室友的計算機其實沒有什麼兩樣的。
因為我們最常使用的還是LAN,(即使我們從家中連上Internet,其實也是先連上ISP的LAN),所以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還是以LAN為主。LAN可以說是眾多網路裡面的最基本單位了,等您對LAN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去了解WAN和Internet就比較容易入手了,只不過需要了解更多更復雜的通訊手段而已。
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
接觸過網路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應該聽過上面幾個名詞吧?不過,大家可知道它們之間的分別和如何定義嗎?
其實,最早出現的名詞應該是 Internet,然後人民將 Internet 的概念和技巧引入到內部的私人網路,可以是獨立的一個 LAN 也可以是專屬的 WAN ,於是就稱為 Intranet 了。它們之間的最大分別是:開放性。Internet 是開放的,不屬於任何人,只要能連接得到您就屬於其中一員,也就能獲得上面開放的資源;相對而言,Intranet 則是專屬的、非開放的,它往往存在於於私有網路之上,只是其結構和服務方式和設計,都參考 Internet 的模式而已。
Internet vs Intranet
至於 Extranet,算得上是針對 Intranet 而延伸出來的概念。既然 Intranet 是指內網路部而言,那麼 Extranet 則指外部的網路了。Extranet 通常是企業和 Internet 連接,以向公共提供服務的網路。不過,這並非是單純根據物理或邏輯位置來定義,主要是以連接的形式和功能來區分。例如某個外部網路,如果單純的透過網路來連接我們的 Extranet 或 Intranet ,那它只是一個毫不相關的外部個體而已;但是,如果我們用 VPN 或其它信任形式將對方連接起來,那麼對方也可以屬於 Extranet 或 Internet 的部份。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5482.html
『玖』 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進行收發電子郵件
對於現在的網路信息時代,在工作上進行收發電子郵件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雖然沒有電子郵件也可以通過QQ、微信收發相應文件,但有時在正式的場合,還是要發到相對應的郵箱里才行,所以目前來說電子郵件還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也可以進行文件的存儲功能,比如163郵箱,就提供了10G的免費永久的隨意分類存儲空間,對於個人來說還是非常實用的,我就特別喜歡這個郵箱。
『拾』 計算機主要的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的最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有:1)資源共享;2)通信與合作;3)提高資源的可靠性。 首先要看你指的是什麼電腦。如果是普通的家用電腦,一般用來娛樂、學習和處理簡單的工作。娛樂:可以玩游戲,欣賞影視和音樂,看電子書,寫日記等等;學習:學習電腦硬體知識,各類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專業知識,等等;工作:編輯修改文件材料,編寫樂譜,處理照片,如果你的電腦夠強勁還可以用來作為小型圖形或視頻工作站;當你的電腦聯上互聯網,再配上數碼相機、列印機、傳真等等外設,以上這些功能就能大大擴展。電腦的功能關鍵在於擴展和挖掘,如果你不想用它,那它就什麼也做不了 主要是為了計算,不過發展後的功能太多了
計算機的最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有:1)資源共享;2)通信與合作;3)提高資源的可靠性。 首先要看你指的是什麼電腦。如果是普通的家用電腦,一般用來娛樂、學習和處理簡單的工作。娛樂:可以玩游戲,欣賞影視和音樂,看電子書,寫日記等等;學習:學習電腦硬體知識,各類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專業知識,等等;工作:編輯修改文件材料,編寫樂譜,處理照片,如果你的電腦夠強勁還可以用來作為小型圖形或視頻工作站;當你的電腦聯上互聯網,再配上數碼相機、列印機、傳真等等外設,以上這些功能就能大大擴展。電腦的功能關鍵在於擴展和挖掘,如果你不想用它,那它就什麼也做不了 主要是為了計算,不過發展後的功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