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組成和邏輯結構
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威脅高發多發 2025-07-23 17:15:12

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組成和邏輯結構

發布時間: 2022-07-11 09:42:38

1. 計算機網路的邏輯組成包括哪幾個部分各個部分由哪些設備組成

計算機的邏輯包括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部分。資源子網由主機、終端、終端控制器、聯網外設、各種軟體資源與信息資源組成。資源子網負責全網的數據處理業務,像網路用戶提供各種網路資源與網路服務。通信子網由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線路與其他通信設備組成,完成網路數據傳輸、轉發等通信處理任務。

2.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各起什麼作用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2)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組成和邏輯結構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網路的雛形。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

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是由:伺服器、工作站、通信設備、傳輸介質組成。

4. 一個計算機網路的邏輯組成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

(4)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組成和邏輯結構擴展閱讀

商業運用。

1、主要是實現資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最終打破地理位置束縛(tyranny of geography),主要運用客戶-伺服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2、提供強大的通信媒介(communication medium)。如:電子郵件(E-mail)、視頻會議。

3、電子商務活動。如:各種不同供應商購買子系統,然後在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

4、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在家裡購買商品或者服務。

5. 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技術指標

1、計算機硬體系統均有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大部分構成。
2、運算器:算術運算和邏輯運行的實際執行部件
3、控制器:統一指揮和控制計算機各部件按時序協調操作部件
4、中央處理器:CPU=運算器+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
5、內部存儲器按其存儲信息的方式可以分為只讀存儲器ROM(Read Only Memory)隨機存儲器RAM(Read Access Memory)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6、RAM:隨機存儲器能讀能寫,斷電後信息丟失
7、ROM:只讀存儲器能讀不能寫,斷電後信息不丟失
8、CACHE:CPU與內存之間速度不匹配的問題
9、SRAM:靜態RAM
10、DRAM:動態RAM,相當於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
11、輸入設備:鍵盤、滑鼠、掃描儀、光筆
12、輸出設備:顯示器、音響、列印機、繪圖儀
13、匯流排: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控制匯流排
軟體系統
1、軟體:由程序、數據和文檔三部分內容組成。
2、程序:是一系列有序指令的集合
3、計算機之所以能夠自動而連續地完成預訂的操作,就是運行特定程序的結果。計算機程序通常是由計算機語言來編制,編製程序的工作稱為程序設計。
4、數據:指各種信息集合,數值與非數值的。
5、文檔:用自然語言(漢語或英語)對程序進行描述的文本稱為文檔
6、系統軟體:是指管理、監控和維護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和軟體)的軟體
7、系統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語言處理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系統及服務型程序。
核心是: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和各種服務性程序
(1)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計算機的軟、硬體和數據資源的大型程序,使用戶和計算機之間的介面,並提供了軟體的開發和應用環境。微機操作系統當前主流是Microsoft公司的DOS(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和Windows(單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
(2)語言處理程序:機器語言是用二進制代碼編寫,能夠直接被機器識別的程序設計語言。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稱為「目的程序」原創Seo-6.com),然後計算機才能執行。這種翻譯過程一般有兩種方式:解釋方式和編譯方式
8、CPU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兩個:字長和主頻
字長(位):CPU進行運算和數據處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長度。字長越長,性能越強。PC機的字長,已由8088的准16位(運算用16位,i/o用8位)發展到現在的32位、64位
主頻(Mhz):CPU工作的時鍾頻率。主頻越高處理數據速度越快
9、目前最常用的外村有軟盤、硬碟和光碟。用於存放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他不能直接被CPU訪問,但它可以與內存成批交換信息,即外存中的信息只有被調入內存才能被CPU訪問。外存相對於內存而言,其特點是:存取速度較慢,但存儲容量大,價格較低,信息不會因掉電和丟失。
9、按工作原理滑鼠可分為:機械式和光電式
11、目前廣泛使用的監視器是陰極射線管(CRT)監視器和液晶(LCD)監視器。後者主要用於筆記本電腦
12、顯示器最主要的性能指標是解析度
13、列印機分為擊打式和非擊打式兩大類。擊打式列印機主要有針式列印機(又稱點陣列印機),非擊打式以噴墨列印機和激光列印機為代表。

6. 計算機網路由什麼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

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


(6)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組成和邏輯結構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社會背景: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7. 計算機網路由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功能

計算機網路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和通信協議。

所謂通信子網就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路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而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就稱為通信協議,它的存在與否是計算機網路與一般計算機互連系統的根本區別。


(7)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組成和邏輯結構擴展閱讀:

一般地說,將分散的多台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起來,彼此間實現互相通信,並且計算機的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大家都可以共同使用,實現資源共享的整個系統就叫做計算機網路。

連入網上的每台計算機本身都是一台完整獨立的設備。它自己可以獨立工作。例如 們可以對它進行啟動、運行和停機等操作。 們還可以通過網路去使用網路上的另外一台計算機。

計算機之間可以用雙絞線、電話線、同軸電纜和光纖等有線通信,也可以使用微波、衛星等無線媒體把它們連接起來。

參考資料:計算機網路系統_網路

8. 計算機網路分別從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角度來看是如何構成的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可能你沒弄清楚,計算機網路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意思。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機構指的是網路分層:也就是計算機的層結構,當然這里有實際應用時候的分層——四層,以及ISO提出的七層結構。
計算機網路的邏輯結構指的是網路拓撲:也就是計算機的組網,包括星星結構,網狀結構,環形,匯流排型,樹型等等。

9. 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

10.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組成,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

計算機網路由七層組成:

1、物理層:傳遞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傳輸媒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上層提供一個物理的連接,以及該物理連接表現出來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實現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負責在2個相鄰的結點之間的鏈路上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幀傳輸。在接收方接收到數據出錯時要通知發送方重發,直到這一幀無差錯地到達接收結點,數據鏈路層就是把一條有可能出錯的實際鏈路變成讓網路層看起來像不會出錯的數據鏈路。

3、網路層:網路中通信的2個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許多結點和鏈路,還可能經過幾個通信子網。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分組。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為要傳輸的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給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機,交付給目的主機的傳輸層。

4、傳輸層:傳輸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與經濟的方式為2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建立一條連接通道,以透明地傳輸報文。傳輸層向上一層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會話層不知道傳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5、會話層:在會話層以及以上各層中,數據的傳輸都以報文為單位,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以及維護應用之間的通信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要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OSI內部表示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應用層: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10)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組成和邏輯結構擴展閱讀:

傳輸層作為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核心,是惟一負責總體數據傳輸和控制的一層。因為網路層不一定保證服務的可靠,而用戶也不能直接對通信子網加以控制,因此在網路層之上,加一層即傳輸層以改善傳輸質量。

傳輸層利用網路層提供的服務,並通過傳輸層地址提供給高層用戶傳輸數據的通信埠,使系統間高層資源的共享不必考慮數據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