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特點
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法監控主任責任 2025-07-05 16:29:00
世界上首個計算機網路 2025-07-05 14:15:44
電腦一扯就黑屏怎麼辦 2025-07-05 12:42:54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7-12 15:45:20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什麼特點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研究結合,為計算機網路的產生作好技術准備,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20世紀60年代)ARPAnet與分組交換技術開始,為Internet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計起)
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的標准化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起)
Internet的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發展

②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成批處理能力。

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段續(或動態)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數據。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智能型網路的興起。

特點:

第一階段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單個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計算機和多個沒有自主處理功能的終端組成網路。

第二階段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組成獨立的網路系統.。

第三階段為開放式標准化網路,特點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容易實現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開放式網路系統.。

第四階段為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特點是網路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完善的管理機 。

(2)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特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根據網路的交換功能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

2、根據網路的拓撲結構可以分為星型網、樹型網、匯流排網、環型網、網狀網等;

3、根據網路的通信性能可以分為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分布式計算機網路和遠程通信網路;

4、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與規模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5、根據網路的使用范圍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③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及各段時期的特點是什麼

總的來書分四個時期哦!!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特點是主機-終端系統 所有數據處理和通信處理都是主機完成的
第2代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計算機之間進行 計算機有獨立處理數據的能力哦,但資源共享程度不高
第3代計算機網路是採取多種協議 是全網中所有計算機遵循同一種協議 實現
資源共享
第4代計算機網路 提出寬頻中和業務數字網,特點是綜合化和高速化

④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過哪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1. 第一階段:誕生階段s(7|4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mH8R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PV'v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了網路的雛形。u,n,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KOkhD
2. 第二階段:形成階段R%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KbP
20 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3. 第三階段:互聯互通階段,F?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F6A
20 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准化實用網路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rMUJ
4. 第四階段: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_
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網路,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⑤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的四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的四個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 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二階段: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

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三階段: 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

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

第四階段: 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

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5)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特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⑥ 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1)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
2)計算機-計算機網路
3)體系結構標准化網路
4)Internet時代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⑦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哪四個階段有何特點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按計算機聯網的地理位置劃分,網路一般有兩大類:廣域網和區域網。 Internet網(網際網路,許多人也稱其為"互聯網")是最典型的廣域網,它們通常連接著范圍非常巨大的區域。我國比較著名的中國科技信息網(NCFC)、中國公用計算機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和中國公用經濟信息網(CHINAGBN)都屬於廣域網。 區域網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網路,例如:你所在的機關電大計算機網路就是一個區域網,我們通常也把它稱之為校園網。區域網通常也提供介面與廣域網相連。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1、計算機-終端 將地理位置分散的多個終端通信線路連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用戶可以在自己辦公室內的終端鍵入程序,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中心計算機,分時訪問和使用資源進行信息處理,處理結果再通過通信線路回送到用戶終端顯示或列印。這種以單個為中心的聯機系統稱做面向終端的遠程聯機系統。 在主機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簡單的計算機,專門用於處理終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線路,並能對用戶的作業進行預處理,這台計算機稱為"通信控制處理機"(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處理機;在終端設備較集中的地方設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終端通過低速線路先匯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線路將集中器連到主機上。 2、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計算機網路 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連成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連網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使用本地計算機的軟體、硬體與數據資源,也可以使用網路中的其它計算機軟體、硬體與數據資源,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3、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階段 ISO 制訂了OSI RM成為研究和制訂新一代計算機網路標準的基礎。各種符合OSI RM與協議標準的遠程計算機網路、局部計算機網路與城市地區計算機網路開始廣泛應用。 4、網路互連階段 各種網路進行互連,形成更大規模的互聯網路。Internet為典型代表,特點是互連、高速、智能與更為廣泛的應用。

⑧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及特點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⑨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啊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時間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主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

(9)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特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

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階段(區域網),時間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

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包括:通信子網、用戶資源子網。終端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體資源。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

1981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ATM技術、ISDN、千兆乙太網。
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路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

⑩ 簡述計算機網路發展的主要階段及其各階段的特徵

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單個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計算機和多個沒有自主處理功能的終端組成網路.
第二階段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組成獨立的網路系統.
第三階段為開放式標准化網路,特點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容易實現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開放式網路系統.
第四階段為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特點是網路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完善的管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