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辦理網路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
法律分析:網路犯罪案件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必要時,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網路犯罪案件的犯罪地包括用於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網路接入地,網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等。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網路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 一、關於網路犯罪案件的范圍 1、本意見所稱網路犯罪案件包括:
(1)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犯罪案件;(2)通過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實施的盜竊、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案件;(3)在網路上發布信息或者設立主要用於實施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針對或者組織、教唆、幫助不特定多數人實施的犯罪案件;(4)主要犯罪行為在網路上實施的其他案件。
2. 盜號算犯法嗎
盜號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
根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00年12月28日通過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四條第(二)項規定:
「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3. 利用網路信息犯罪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達到利用網路信息犯罪立案標准:(一)假冒國家機關、金融機構名義,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的;(二)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數量達到三個以上或者注冊賬號數累計達到二千以上的;(三)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通訊群組,數量達到五個以上或者群組成員賬號數累計達到一千以上的;(四)發布有關違法犯罪的信息或者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在網站上發布有關信息一百條以上的;2.向二千個以上用戶賬號發送有關信息的;3.向群組成員數累計達到三千以上的通訊群組發送有關信息的;4.利用關注人員賬號數累計達到三萬以上的社交網路傳播有關信息的;(五)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六)二年內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受過行政處罰,又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的;(七)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 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假冒國家機關、金融機構名義,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的;
(二)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數量達到三個以上或者注冊賬號數累計達到二千以上的;
(三)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通訊群組,數量達到五個以上或者群組成員賬號數累計達到一千以上的;
(四)發布有關違法犯罪的信息或者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網站上發布有關信息一百條以上的;
2.向二千個以上用戶賬號發送有關信息的;
3.向群組成員數累計達到三千以上的通訊群組發送有關信息的;
4.利用關注人員賬號數累計達到三萬以上的社交網路傳播有關信息的;
(五)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
(六)二年內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受過行政處罰,又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的;
(七)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4. 計算機刑事案件可由什麼受理
計算機刑事案件,可由案發地市級公安機關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部門受理。
法律規定: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後果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緝耽光甘叱仿癸濕含濺運行,後果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兩種形式:
1、網路入侵,散布破壞性病毒、邏輯炸彈或者放置後門程序犯罪
這種計算機網路犯罪行為以造成最大的破壞性為目的,入侵的後果往往非常嚴重,輕則造成系統局部功能失靈,重則導致計算機系統全部癱瘓,經濟損失大。
2、網路入侵,偷窺、復制、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信息犯罪
網路的發展使得用戶的信息庫實際上如同向外界敞開了一扇大門,入侵者可以在受害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侵入信息系統,進行偷窺、復制、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信息,從而損害正常使用者的利益。
(4)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檢察擴展閱讀:
在刑事案件中,與計算機有關的罪名存在多個,無論是提供破壞或控制、侵入系統和獲取數據的程序、工具還是具體實施破壞或者控制、侵入行為的行為人均屬於刑法規制的范圍。但是在實踐中並非所有的提供(行業中稱為「作者」)和使用程序、工具的人「天然」的構成犯罪。
與計算機信息系統和數據相關的控制和獲取等行為相關的技術本質上是「中性」行為,並不能簡單的直接認定該類技術就包含在刑法中計算機犯罪所要嚴厲打擊的范圍。
如果行為人在提供和使用「中性」技術的時候,缺乏實施計算機犯罪的主觀故意,即使開發和編寫了相應的具有控制、修改、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程序、工具,也不屬於計算機刑事案件的打擊范圍,不應被追究刑事責任。
5. 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會被檢察院起訴嗎
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可能會被檢察院起訴。
法律分析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幫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為三個以上對象提供幫助的;支付結算金額二十萬元以上的;以投放廣告等方式提供資金五萬元以上的;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二年內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受過行政處罰,又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的;被幫助對象實施的犯罪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確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查證被幫助對象是否達到犯罪的程度,但相關數額總計達到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標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應當以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本罪所侵犯的客體為國家對正常信息網路環境的管理秩序。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的行為當然破壞了穩定、健康、有序的信息網路環境。嚴重侵害了國家對正常信息網路環境的管理秩序,而為這些信息網路犯罪活動提供幫助的行為,同樣也破壞了國家對正常信息網路環境的管理秩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條 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二)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6. 最高檢發布的第九批指導性案例圍繞什麼為主題
10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圍繞打擊計算機網路犯罪主題發布第九批指導性案例,旨在向社會進行以案釋法,進一步加大對計算機網路犯罪的預防和打擊力度。
近年來,檢察機關推動打擊和預防網路犯罪力度持續增強。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適用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7個涉及計算機犯罪罪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727件1568人,其中2017年1月至9月提起公訴334件710人,同比分別上升82.5%和80.7%;對網路電信侵財犯罪案件提起公訴15671件41169人,其中2017年1月至9月提起公訴8257件22268人,同比分別上升88.6%和118.6 %。
7. 盜號算犯罪嗎被抓會被怎麼判刑
盜號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會根據後果嚴重程度進行處罰。
根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00年12月28日通過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四條第(二)項規定:
「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條,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行為,違反社會治安管理,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違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7)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檢察擴展閱讀:
人民網2018年6月11日報道:
標題:計算機網路犯罪年輕化 游戲盜號也是犯罪
利用自己大運營商渠道商的身份,通過QQ聯系一名外號JIM的男子,以700元的價格買入「信息寫入」非法軟體,模擬身份證讀卡器數據向中國移動公司官網實名登記系統輸送虛假身份信息,開卡1萬余張,使用這批「電話黑卡」申請注冊QQ賬號或微信號出售牟利。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近日通報,2017年以來,廣東檢察機關審查起訴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218件463人。計算機網路犯罪呈現手段智能化、犯罪主體年輕化等特點,內外部人員互相勾結、多種犯罪交織,隱蔽性和破壞性日趨增強。「犯罪分子多熟練掌握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洞悉網路缺陷與漏洞,能夠藉助專業知識和工具,對網路系統及數據信息發動攻擊,作案時間短,不留痕跡。」廣東省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說。
佛山市禪城區的羅某攻破稅務系統網站篡改企業報稅信息後,通知「客戶」到稅務局或自助終端機列印虛假繳稅清單,一個月內多次作案均未被察覺。廣州市番禺區的陳某,把含有保健品廣告鏈接的腳本程序添加到木馬病毒軟體中,侵入番禺區人社局等28個政府門戶網站伺服器,將保健品廣告以超鏈接形式掛靠在網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檢察機關辦案發現,犯罪分子受高額報酬誘惑,採取內外勾結方式,以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或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等手段為「客戶」提供特殊服務,有的甚至形成犯罪利益鏈條。
馮某等3人利用遠程技術和系統漏洞,非法控制交通違法處理系統,通過中介、二手車行、微信群等平台,大量非法招攬車輛交通違法業務,按照不同車型、不同扣分層級,對應收取每筆50元至600元不等的費用,幫助車主抵扣或消除扣分記錄。
在揭陽市榕城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宗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中,林某利用自己在車管所輔助受理、錄入車管業務的工作之便,進入車管所公安網交管系統「六合一」終端平台,篡改電腦系統中存儲的駕駛員電話號碼,使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的數據被大批量修改,造成大量駕駛員的駕駛證無故被盜分,甚至個別駕駛員被吊銷駕駛證。
計算機網路具有開放性、不確定性、虛擬性等特點,加上犯罪成本較低、手段隱蔽,客觀上為其他類型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部分不法分子掌握網路技術後,明知他人將利用技術成果實施犯罪,仍為犯罪分子製作犯罪工具。
在呂某等人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案中,呂某兩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洗錢等犯罪,還為犯罪分子製作、售賣虛假彩票、投資理財網站非法獲利。購買虛假彩票、投資理財網站的犯罪分子利用虛假彩票網站發送詐騙信息,實施網路誘騙活動。
8. 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最後怎麼判
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修正案(九)》增設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針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行為獨立入罪。
網路犯罪形成原因
青少年法治意識的談薄和守法行為習慣的嚴重缺乏,使其犯罪心理更容易形成。毋庸諱言,我國的立法以及執法水平的落後是事實、對於計算機犯罪的立法更相對落後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我國發現第一起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時間是1993年。
而《刑法》中列出計算機犯罪罪名的時間已是1997年。我國的網路警察隊伍也剛剛建立,其隊伍建設和職能發揮亦要逐步進行。對網路犯罪的打擊力度不夠的狀況,無疑助長了網路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9. 治理網路犯罪需要怎麼做
10月16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懲治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情況並發布第九批指導性案例。,去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適用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等7個罪名向法院提起公訴727件1568人,其中僅今年1月到9月,就有334件710人被提起公訴,同比分別上升82.5%和80.7%。值得警惕的是,當前計算機網路犯罪主體日趨年輕化、專業化,犯罪形式日趨隱蔽。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人員提出了一些防範措施,比如,為防範網路詐騙,不可輕信「中大獎」、「低價購物」等誘惑性信息;為防範虛擬財產被盜,不打開可疑郵件和可疑網站;在辦理各類卡片、掃描二維碼、加入陌生WiFi網路、處理快遞信息、紙質機票車票以及其他含有個人信息的資料時,也要多留心,盡量通過加密、塗抹等方式對信息進行「變裝」來保護個人信息……然而,這些有效的防範指南還沒有成為每一個人的行為遵循。
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計算機網路犯罪總量將會呈現持續上升態勢,有鑒於此,我們每個人也需要認真提升防範意識,不要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從一個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潛在受害者變成了現實受害者。
希望大家都提高防範意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