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校園網都有哪些具體的功能
在Internet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之際,校園網成為電腦網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校園網就是把分布在校園不同地點的多台電腦連接,按照網路協議相互通信,以共享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為目標的網路系統。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和資源是校園網的生命力。校園網路具有距離短、延時少、相對成本低和傳輸速率高等優點;它的低層協議較簡單,控制選擇等問題大大簡化,因而又具有組網簡單、易於實現的特點。校園網的功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信息傳遞。
這是校園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來實現電腦與電腦之間傳遞各種信息,使分散在校園內不同地點的電腦用戶可以進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務部門建立網路伺服器,可以為整個校園網路提供各類教學資源,並對這些資源進行綜合管理。
(2)資源共享。
①信息資源共享。通過接入DDN或ISDN,很容易將校園網連接到Internet,這樣,網路內的各電腦終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資源,而且可以享受網路伺服器上的相關數據及Internet網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資源,校園網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也將成倍地增強。
②硬體資源共享。網路中各台電腦可以彼此互為後備機,一旦某台電腦出現故障,它的任務就由網路中其他電腦代而為之,當網路中的某台電腦負擔過重時,網路又可將新的任務轉交給網路中較空閑的電腦完成。
(3)方便教學。
網路可以進行圖、文、聲並茂的多媒體教學,可以取代語言實驗室進行更生動的語言教學,也可以利用大量現成的教學軟體,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校園網路不但可以在校內進行網路教學,還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網路連結,形成更大范圍的網路交互學習環境。
二、對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的思考
面對校園網路蘊涵的巨大教育價值及各種功能作用,有不少條件較好的中小學開始或正在制定規劃,以Internet模式建立自己的校園網。但是,由於技術和資金的原因,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小學校園網的規劃和建設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規劃應著眼長遠。
校園網不是一個孤立的單元,它的規劃應與學校的信息化、現代化管理和師資培訓應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需要建設者從全局出發,綜合地考慮整個網路的規劃。
(2)建設應切合實際。
Internet是一項仍在高速發展中的復雜技術,除了確實具備條件(資金、人員和軟體環境等)的學校外,校園網一般不應盲目追求設備先進、一步到位,不能忽視建設軟環境和培養專業人員。應立足於學校的現有設備,從學校的優勢項目出發,集中力量,重點開發一些緊迫課題並充分利用Internet網上已經較成熟的教育資源,以點帶面,不斷積累,逐步發展為規模網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園網路系統。
(3)組網應厲行節約。
中小學的教育資金緊張,這是眾所周知,普遍存在的情況,網路的建設者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充分利用現有的軟硬體設備,盡量做到以最經濟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
『貳』 學信網和校園網的區別
學信網和校園查的畢業信息不一樣,以和畢業證上的信息一致的為准。
如果畢業證上的信息和學信網的信息不一致。是學校上傳數據錯誤,就必須要學校重新上報教育部正確的電子信息。
如果是畢業證錯誤,就要要求學校重新補發畢業證明書。
最終以學信網信息為准。
『叄』 校園網是什麼
校園網是在學校范圍內,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為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供資 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的計算機網路。
特點
1、高速的區域網連接――校園網的核心為面向校園內部師生的網路,因此園區區域網是該系統的建設重點,並且網路信息中包含大量多媒體信息,故大容量、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是網路的一項基本要求;
2、信息結構多樣化――校園網應用分為電子教學(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館等)、辦公管理和遠程通訊(遠程教學、互聯網接入、FTP服務、聯網游戲等)三大部分內容。數據類型復雜,不同類型數據對網路傳輸有不同的質量需求;
3、安全可靠――校園網中同樣有大量關於教學和檔案管理的重要數據,不論是被損壞、丟失還是被竊取,都將帶來極大的損失;
4、操作方便,易於管理――校園網面積大、接入復雜,網路維護必須方便快捷,設備網管性強,方便網路故障排除。
5、認證計費――學校對學生上網必須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計費策略,保證網路的利用率。
(3)校園網和其他計算機網路的區別擴展閱讀
上網帳號申請手續:
1、在辦公區嚴格實行網路上網實名制,需在辦公區訪問山東中醫葯大學校外資源的用戶,需申請網路帳號。
2、需聯網用戶可先到網路中心索取「山東中醫葯大學校園網用戶入網登記表」,填妥表格後,交網路中心開通網路帳號。
3、領取網路中心分配的IP地址,在自己的計算機中配置上網參數。網路中心工作人員將在2個工作日內為用戶開通網路線路。
『肆』 校園網與計算機機房網路的區別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網路,學校的網路是單獨的內部網,而計算機網路是社會公開的網路
『伍』 校園網還分內網和外網嗎內網和外網是怎麼區分的啊
intranet與extranet的區別在於:不同的IP分布、不同的覆蓋范圍、不同的網路安全性。
一、不同IP分布
1、內部網路:內部網路IP分配內部使用的每個路由器的IP地址,內部網路的所有用戶使用相同的外部網路IP地址。
2、外網:外網IP分配的運營商Raider是世界上唯一的IP地址,只有網路設備分配給它。
二、不同范圍
1、內部網路:區域網內部網路,一般覆蓋數公里。
2、外網:外網是一個廣域網,通常在大范圍的物理范圍內,覆蓋范圍從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它可以連接多個地區、城市和國家,也可以連接世界各大洲,提供遠程通信,形成國際遠程網路。
三、不同的網路安全
1、Intranet:Intranet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地保護數據的安全。
2、外網:外網安全性低,易被其他惡意網路攻擊,泄露隱私信息。
(5)校園網和其他計算機網路的區別擴展閱讀:
高速區域網連接是校園網不同於外網的一個特點。一般的校園網可以進入外部網路,但外部網路不能或限制對校園網的訪問。
校園網信息結構更加多樣化。校園網分為三個部分:電子教學(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館等)、辦公管理和電信(遠程教育、互聯網接入、FTP服務、網路游戲等)。
不同類型的數據對網路傳輸質量有不同的要求。
『陸』 什麼是校園網簡單解釋一下!網路結構有什麼特色
一、什麼是校園網
什麼是校園網?校園網是在學校范圍內,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為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供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的計算機網路。
在我國,近年來校園網建設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僅在我國中小學就有近6000所學校建設了校園網。他們為我國中小學內部實現教育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提供了較好的範例。然而,隨著我國各地校園網數量的迅速增加,校園網之間如何實現教育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二、什麼是校園網群和信息點
以校園網路或網路計算機系統為基本單元,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符合一定的規范要求,能在更大的范圍內為實現學校間的信息發布、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協同工作和遠程維護等功能的網路群體稱為校園網群。
我們把組成校園網群的具有上述特定功能的基本單元稱為信息點。信息點建設可以基於學校一台計算機建設,也可以基於學校一個網路教室建設,還可以基於校園網來建設。
三、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特點
從上述概念不難看出,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特點可從如下幾個方面理解和把握:
1.校園網與校園網群是教育專網
校園網與校園網群是為學校服務的計算機網路,不是一般的企業網,不是銀行網,也不是交通網和郵電網。所以,它必須符合學校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它們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為學校教育服務,提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育專用網路。指導校園網與校園網群建設的教育思想和理論包括:教育觀念、管理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等。基於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教育目標,由教育各基本要素(教師、學生、內容和媒體)構成的穩定聯系和活動進程結構。它涉及目標模型、學生模型、教育策略、評價模型等。服務於教學、科研、管理的應用是構建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出發點和歸宿,那種僅僅唯計算機網路技術,以純IT業界的觀點來看校園網與校園網群,必將把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建設引入歧途。
2.校園網與校園網群是一個信息系統
校園網與校園網群應具有大量的教育信息和基礎數據,如學生信息、教師信息、課程信息、素材、課件、教案、論文和試題等,有了這些校園網與校園網群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校園網與校園網群中,他們是通過運行在網路上的網路多媒體課件製作系統、教學資源庫、多媒體課件點播系統、網路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遠程教學系統、教學質量評價系統、視頻點播系統和廣播系統等應用系統,為備課、授課、自學、練習、輔導、交流、考試和評價等各教學環節提供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服務。通過網路行政辦公管理信息系統(學生管理、學籍管理、檔案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圖書管理系統和一卡通系統,提供辦公自動化的環境,為決策提供基礎數據和手段,以提高行政辦公管理和決策水平。通過建立包括學校教育信息服務網站、電子公告、電子郵件和視頻會議等系統來滿足校內外的通信要求。校園網與校園網群就是通過這些教育信息和應用系統為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教育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等特定功能的。
校園網與校園網群這個信息系統,對相應的信息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管理。在校園網群中可以建立統一的公共信息中心,如地市級校園網群信息中心,以實現本地市教育公共信息資源的共享和管理。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校園網群中進一步建立若乾子信息中心,以實現局部區域的教育公共信息資源的共享和管理,減少設備和人員的重復配置。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校園網群中不設公共信息中心,而將信息資源以校園網為基本單元存放。
校園網群通過對各學校優秀資源的整合,形成教學資源的優化分布和配置,為單個校園網提供強大的後盾支持,使各學校通過校園網群分享其他學校的優秀教育成果,避免自己建設大而全的教育信息資源庫。在校園網群中,校園網群是"胖"群,單個校園網可以是"瘦"網,校園網需要的資源可以是校園網群資源的子集,自己沒有的資源可根據需要到網群中去獲取。還可把一些學校的信息中心合並,形成校園網群上的子信息中心。此外,可採用"胖"伺服器和"瘦"終端,盡可能地將教育信息資源集中到校園網群信息中心或子信息中心的伺服器上,盡可能地使網路的終端設備"傻瓜"化,家電化,而不需專業的網管人員,這樣既節約了物力和人力,又使每一個校園網又具有比較完備的功能,形成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改變了每個學校需重復投資構建信息中心、購買多台高檔伺服器等網路設備,以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大而全的網路信息資源等來形成各自獨立的"胖"校園網模式。這是使校園網群成為便捷、經濟、優化地實現"校校通"工程的有效途徑。
3.校園網與校園網群應具備多媒體信息傳輸能力
對於校園網來說,為了滿足課堂演示和視頻點播的要求,在其相應系統中需要實時傳輸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數據。因此,其相應的子網和骨幹網就要有足夠的帶寬,並具有實時交互的能力。對於校園網群來說,由於其覆蓋范圍相對於城市教育服務網更具有靈活性,它可以是幾個校園網的互連,不僅覆蓋地區的某個部分,也可以擴大到一個城市,甚至可以跨越省際。因此,在較小的范圍內,如某個地區或一個城市內,應具有實時傳輸多媒體數據的能力,而在更大的范圍則不必,也不可能實時傳輸多媒體數據。顯然,前者要求校園網群的校際互連網路要有足夠的帶寬。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校園網或校園網群應具備多媒體信息傳輸能力,並不是指校園網或校園網群的整個系統都要具有這種能力,都要設計成寬頻網。
4.校園網群不是校園網的簡單相加和連接
校園網群是以校園網為基本單元構成的網路群體。在地理位置上,為了管理和操作上的方便,這些校園網基本單元可以在一個地市區域內,但為了擴大交流的范圍和加強不同地市之間的教育合作與研究,或邊遠山區學校需要共享發達地區學校的教育成果,這些校園網基本單元也可以位於在幾個不同的地市范圍。這有利於學校內部獨立利用校園網開展教育活動,同時,學校又可利用本校校園網是校園網群的基本單元,又可對外發揮學校教育在某方面的特長進行對外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
但是,校園網群它並不是校園網的簡單相加和連接。構成校園網群的若幹校園網是互相作用和相互依賴的一個整體。這些基本單元應符合一定的規范要求,如網路協議、介面標准、數據要求和教育軟體規范等。校園網群應具有自己的技術理論基礎,例如,"教育數字神經結構(Ecation-Digital Nervous Architecture 簡稱 E-DNA)"理論。它是指校園網群應具備"智能、主動和個性"化服務的能力,也就是說能根據用戶要求主動地把相關信息資源智能化地提供給用戶,可根據用戶自己的習慣、水平獲得信息,整理信息,以滿足個性化的需要;網群應用軟體結構理論;教育信息編輯、壓縮/解壓縮、儲存、傳輸、訪問、數據運算和安全保障等理論;學生模型、教學策略、統計評價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理論。根據這些規范要求和新的技術理論,才能實現學校間的教育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等特定功能。否則,這些校園網基本單元將成為"信息孤島",不能發揮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功能和作用。
為了准確把握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概念和特點,需要注意它們與其他網路的區別和聯系。例如,一個多媒體教室網不是校園網,但它可以成為校園網的一個子網;Internet也不是校園網或校園網群,但是,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建設會應用Internet和Intranet技術,要與Internet相連,共享Internet的資源;一個大網站也不是校園網或校園網群,但是,校園網與校園網群要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可對外發布信息;企業網、銀行網、郵電網和交通網也都不是校園網或校園網群。因此,如果不考慮學校的特點,沒有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不遵循一定的規范要求,沒有新的技術理論支撐,或者只想購買先進的設備,輕視應用軟體和信息資源的建設,不是把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規劃和建設,錢花得再多,也不能建成我們所說的校園網和校園網群。
四、基本功能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校園網與校園群應具有為學校和學校之間的教育提供網路環境;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協同工作等基本功能。
1.為學校和學校之間的教育提供網路環境
(1)為教育信息的及時、准確、可靠地收集、處理、存儲和傳輸等提供工具和網路環境。
(2)為學校行政管理和決策提供基礎數據、手段和網路環境,實現辦公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和決策水平。
(3)為備課、課件製作、授課、學習、練習、輔導、交流、考試和統計評價等各個教學環節提供網路平台和環境。
(4)為使用網路通信、視頻點播和視頻廣播技術,提供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
(5)為科學研究的資料檢索、收集和分析;成果的交流、研討;模擬實驗等提供環境和手段。
2.實現資源共享
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是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提供的基本功能之一。校園網與校園網群實現了教育資源高度共享,這樣能夠在網上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提供信息資源服務,能為計劃、組織、管理與決策提供基礎信息和科學手段。
資源共享涉及資源分類、資源等級、資源儲存、共享機制、商業原則等。資源分類可以按照不同的標准進行,如按學科可將資源分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等;按照媒體素材可將資源分為文本、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和動畫等。資源等級可以按地理位置分為全國、地市、學校和個人等不同的級別,或按共享的許可權分為不同的共享許可權等級。對各類資源建立安全儲存機制和共享機制。一個好的共享機制有利於各類優秀資源的收集、整理、儲存和使用,使網路上的每個用戶既是網路資源的共享者又是提供者。這里涉及到交換、使用、獎懲、購買和商務等規則和管理。
3.實現信息交流
實現信息交流或通信是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它不僅是學校內部交流或通信平台,也是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國際的交流或通信的平台,還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校領導、學生與社會之間交流或通信的平台。例如,通過校園網與校園網群的遠程教學系統,可實現邊遠山區學校與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名牌學校進行信息交流。校長出差在外,可通過筆記本電腦上網,查看學校一天的情況,使用電子郵件、公告牌和視頻會議系統等信息交流工具指揮學校的日常工作。學生可以在家庭通過電腦上網,進入答疑室,向教師遠程提問,教師可以實時答疑。家長可隨時通過網路在不同的地點和時間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給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
4.實現協同工作
網上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在不同地點的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等能夠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協同工作,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協同學習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時,需要共同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發揮各自特長,可通過校園網與校園網群進行交流和協同解決。對研究性和探索性問題,需要通過校園網與校園網群廣泛收集資料,共同分析探索規律。
(2)協同備課、教學和研究
教師在備課、教學和研究中,需要通過校園網與校園網群協同工作。例如,製作一個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軟體,涉及第一線的學科教師提供腳本,教育專家提供教學理論模式,計算機軟體工程師製作多媒體教學軟體,需要美工對製作的軟體進行包裝設計,需要管理人才對整個製作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管理。這些不同崗位的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時間,在網上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和任務分別完成各自的任務,以加快工作的進程。
(3)協同管理
學校的重大決策和日常管理都需要大量的有效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學校內,甚至學校外許多不同部門的工作成果。通過校園網與校園網群決策者和管理者可以隨時隨地、及時准確地根據所查詢的信息,以便及時准確地作出決策或決定。此外,校內外的有關部門,例如教務處、財務處、人事處等,可以根據總的任務要求分別工作,再通過校園網或校園網群匯總研究。這些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都是很難做到的。
『柒』 校園網和區域網有什麼區別
校園網幾乎都是用的是教育網的網路,所以每台電腦都可以分配一個獨立的IP地址,每一個學校的IP地址是在一段地址之間,所以不會是192.168..之類。
而我們常見的區域網多是在網吧的網路中,一個網吧只有一個到兩個獨立的IP地址,也就是公網IP地址,所以如果每個電腦要聯網的話,只有分配相應的區域網IP地址,也就是192.168..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