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網路未來的發展
未來將是一個網路無處不在的世界,任何東西都可以進行網路互聯,我們可以在我們能夠達到的任何地方對我們想要了解的任何東西進行搜索和遠程式控制制。這是一個總體的宏偉設想。
未來網路通信的帶寬將會是我們現在想像不到的,未來上網應該是不受時間、帶寬等限制的。我們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為所欲為,那時候的控制機制應該更合理,更強大。反正就是以我們現在的思維無法想像的到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幾十年前計算機是一種很昂貴的東西,當時的IBM老總曾預言過未來的世界有幾台、十幾台計算機就不錯了,而發展到現在呢?好多人都有好幾台個人計算機,而性能遠遠超過了那些古董級的計算機。
我認為未來網路發展的主要方向應該是向著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網路無處不在,任何東西都要連入互聯網,那時估計也沒有太多的網路終端,只需要幾種集成的網路終端即可,將各種功能集成到同一台網路終端上面,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無縫的接入互聯網。
2.帶寬成本大大降低,上網將會是非常非常便宜的。但是網速就快的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3.安全問題一直是網路的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那時網路的安全性應該是可以做出保證的。
近期網路的發展應該還是以無線網路為重點,各種可移動終端將會在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內紅極一時。各種更方便,更可靠的服務也會應運而生。無線上網的帶寬會逐漸上去的,今年是第三代網路(3G)開始高速發展的第一年,以後還會有4G、5G...NG。如果未來的某一天IPV6技術成熟了,我們使用的任何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設備都可以分配到一個IP地址,訪問該會是多麼方便啊。
㈡ 舉例說明計算機網路技術對世界產生的極其重大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推動與信息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如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也都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巨大發展,從而促使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甚至可能會讓科學技術逐漸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力量進入物質生產過程,並成為決定生產力大小的決定性要素。
在計算機網路時代,信息將會變成一個重要的社會資源,將會成為社會發展所要依賴的綜合性要素,而藉助於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會變的更為簡單。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行業、企業和個人的信息網路和信息資料庫,使社會經濟的各個部門都能夠把企業生產和經營決策建立在及時、准確和科學的信息基礎上,從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隨著計算機網路時代的到來,這一改變將會變的更為明顯。我們可以預計到在不久的將來,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連接,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可以讓大家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們在行動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我們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把我們的工作思維和方法輸入到機器裡面,完成本來我們必須親手完成的任務。在企業的生產中,我們不僅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對產品的外形、包裝和性能做一個全新的設計,還可以通過計算機對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發配過程做一個全程的控制,節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㈢ 生活中的計算機網路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有什麼影響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影響我們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正在以「無網不入」的觸角延伸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領域中。「網路最終所能帶來的社會變化並不只是建立一個信息市場,而在於形成長久的個體關系與群體關
系。」
事實表明,人們正在使網路由通信工具發展為交往工具,網路已不僅僅是一種先進的通訊手段,而是形成了影響整個社會生活的「網路環境」,網路也由此逐漸具有了文化的意義。
網路文化已經發展為一種重要的亞文化形式,不僅包括與網際行為有關的規范、習俗、禮儀和特殊的語言符號形式,還包括網際欺詐、信息濫發、網上狂言等現象。廣義的網路文化包括一切與信息網路技術有關的物質、制度、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狹義的網路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網路技術與網路經濟基礎上的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包含人的心理狀態、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等方面。網路文化是通過多種活動和載體,作用於人的知識結構和想像力、情感、意志等思想要素,從而影響人的思維過程,並最終改變著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整體素質。
電信、傳媒和計算機多媒體網路通信,都以電信號或光信號傳輸信息,主要的技術指標是頻率、帶寬(單位時間信息傳輸量)和總頻道容量,主要的通信方式是幾乎無延時的(實時)雙向一對一聲音傳輸和單向的一對多聲像傳播。隨著計算機技術升級特別是互聯網的出現,計算機多媒體網路通信得到迅速發展。多媒體網路通信的實質是將圖、文、聲、數統一轉化為數字信號加以傳播,傳統的電信和傳媒技術也可由此納入網路通信,即所謂計算機網、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的三網融合。TCP/IP協議賦予每一台聯網計算機一個獨一無二的地址,任何計算機只要採用該協議與互聯網中的任一主機通信,都可以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互聯網的
每一台電腦終端在信息傳遞和發布方面均具有高時效性,不受時間和距離的限制,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因此,當代大學生可以利用電腦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外界大量的信息。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無中心和用戶驅動的「網際網路」。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網路教育、遠程教育方興未艾,逐漸成為全球性的教育模式。這種開放式教育新模式,較少約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個人行為,這樣大學生可以在一個絕對自由的空間中接收和傳播信息。
網上相互交流是網路文化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它是利用媒介的信息相互傳播,通過校園BBS、QQ、MSN、聊天室、E-mail等開放式交互場所,實現網上一對一、一對多的在線即時對話與討論,是網上的非實時匿名公共留言區,是自由言論的場所。因此,網路場所及文化給大學生帶來巨大便利,也刺激著大學生的好奇心,網上交流已成為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網路的發展,網路空間成為許多網民的交往空間,網路空間具有虛擬性和匿名性。網路將點與點、線與線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虛幻的空間世界。在一個虛擬網路下,學生置身於一個「虛擬社區」之中,可以直接與素昧相識的人交流思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使自己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網上交往方式受到個體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念、道德行為等因素的互動影響,使現代高校校園文化更加多樣性和復雜性,增加教育工作的艱巨性。
網路文化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許多大學生以上網沖浪為樂事,以成為網路高手為一種榮耀。進而在網路文化形成的虛擬世界中,他們可以做現實世界中一切不便作和不能作的事情。青少年的叛逆精神在網路虛擬世界中大有用武之地,網戀、黑客等成為這些人自我表現的首選方式。
網路文化促進了我們對世界的了解,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網路文化是一個各種信息融合在一起的資料庫,包括有關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信息的資料庫充滿在網路空間。大學生進入網路世界後,並不需要過多的網路方面的知識,只需點擊瀏覽器就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由於網路文化的普及,人們不需要購買和翻閱大量的書籍,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人們為獲取知識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被減到最小,這是其它教育媒體所無法相比的。
網路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強自信。美國心理學PatriciaWallance在《互聯網心理學》中談到了一個典型案例:一個相貌平平的學生在網上找回了自信。他說過去因為自己相貌平平,在面對面的課堂討論時總不愛回答問題。由於人們總是忽略他做的評論,他就乾脆不再發表意見。但他發現互聯網卻是一個不以貌取人的地方。第一次參加網上討論,就表現出深刻的思想且不乏幽默。一兩天的時間內就有好幾個人回信表示同意他的觀點,在辯論中站在他這一邊。這是在教室里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互聯網為他提供了一個使他充分發揮自己潛力的公平競技場,使他擁有足夠的自信心證明自己的資質,甚至改變了他對待實際生活的態度。
網路文化為我們加強人際交往拓展了新的空間,提供了寬松的社交環境,網路空間已經成為不少大學生人際交流的第二空間。
網路文化有利於激活我們的創新意識,培養自身主觀能動性。網路提供了一個可以不限地域、不限距離的虛擬世界,形成了「地球村」這一新的概念。當代大學生可以利用網路文化的共享性這一特徵使文化這種無形資產瞬間擴散到各地,達到「文化增值」,同時也顯示了文化的自身價值,激發了他們創新知識和探索未知的念頭。網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擺脫了對知識權威的從眾心理,更有利於創造性的發揮。網路文化的高科技特點進一步使學生意識到腦力勞動
和創造性勞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培養創新能力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網路的開放性和透明性,有利於及時發現我們思想領域的危機和問題,便於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要深入研究網路給學生思想帶來的影響,同時還要學會利用網路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大學生樂於在網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進行交流,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學習掌握互聯網技術,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並充分利用網路傳播的優勢加強和他們的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行為傾向,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指導,並把不良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
網路文化沖擊了我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在當前的國際互聯網的信息中, 80%以上的網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務信息由美國提供,我國在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流量中,僅佔到0. 1%和0. 05%,很明顯,美國掌握全球文化的節奏和方向,從而使得一些大學生崇拜西方的政治體制、經濟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由於大學生的人世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強,加上網上的這些反動思想言論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容易使大學生受到蒙蔽,從而影響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網路「垃圾」信息橫行,導致大學生的思想、意志受到毒害和腐蝕。由於網路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使用方便和難以控制的特點,一些黃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趁機而入。
網路中虛擬的人際交往導致了我們交往方式的改變和交際障礙的產生。長時間泡在網上使得大學生人際淡化,不喜歡和現實社會的人交流。沉溺於網路的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他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容易加劇他們的自我封閉。
21世紀是信息和知識的時代,網路文化正在全方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網路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要加強網路法規建設和網路倫理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水平和網路行為自律意識,推動網路文明建設,發展健康向上的、科學的、大眾的網路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網德」教育,形成大學生對網路道德的正確認識,增強他們道德判斷能力,提高個人修養,養成道德自律。健康有序的文化環境有利於大學生主體意識沿著正確、合理的方向發展,反之,則會把大學生引向墮落的深淵。因此,要加強網路文化建設,確保一個良好的網路文化環境,使大學生在網路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
㈣ 計算機網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計算機技術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科學技術之一,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當前計算機正朝著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網路化等方向發展,計算機本身的性能越來越優越,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從而使計算機成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㈤ 計算機網路的概述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㈥ 談談你對計算機和網路的看法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正文: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技術,通訊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無疑是現代信息革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隨著網路技術的誕生,人類的社會經濟生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大的改變。人們坐在家裡就可以完成過去要跑好多路,浪費好長時間才可以完成的任務,享受過去找好多人或查找好多書才能享受到的精神幸福,可以說,你掌握了網路技術,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你就不用再受過去學習,工作所要受到的好多痛苦。
但是,網路技術同時又給一些不法之徒製造了新的犯罪機會和犯罪手段,給執法機關製造了新的麻煩。比如,網路黑客入侵機關企業電腦,網路詐騙。也給一些自製力差的青少年提供了沉溺於玩耍娛樂的手段,比如,結交約會異性朋友,游戲棋牌等。給青少年的學校學習帶來影響,給家長教育出了一道難題。
㈦ 0 , 1二進製表達了一個網路世界
01你可以理解為一個代表字元,簡單來說,01,一個白痴也能看懂,換成了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後,白痴就不一定能夠看得懂了,而運算時,越高級的進制運算越復雜,就好比我用四個1來相加,點四次手指頭就行了,但是換成了十進制,2+2,我就必須先掰兩次手指,然後再掰兩次手指,接著用兩次掰的手指合在一起,才得出4,可能你會認為很白痴,但運算確實是這么死板,在人類的世界裡,別說2+2,2x2都很簡單,但在計算機的世界裡就會很復雜,不如1+1來的乾脆,無論多少個1多少個0,照點就成了。再比方說一個字母A,我們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寫出來,一看就知道是A,但是計算機不認識英文字母啊,它只認識0和1,那麼他就會給字母A定義一個字元串,用0和1組合成的字元串來代表A,那麼這樣它就能看的明白,哦,這個是A,可能對於人來說,一大串的0和1來代表一個字母,看著都累,別說記了,但如果一大串的字母呢?別說叫你讀了,叫你看都閑的煩。其次就是佔用的空間問題,這就回到剛剛第一時間說的運算了,4個1相加的字元串少還是兩個1相加兩次的字元串少呢?
㈧ 論述:想像未來計算機的發展。
眾所周知,計算機的用戶界面向來不是很理想,但是新的研究項目可能會改寫我們與計算機溝通的方式。
讓我們看看實際情況。雖然人們認為個人計算機能夠極大的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但是它確實很難使用。把它與日常生活中其它機器相比就可以看出。電視需要我們用鍵盤來換頻道嗎?不需要。啟動汽車需要五分鍾嗎?不需要。但是個人計算機仍然保留了早期的用戶
不友好特徵——鍵盤、古怪的命令、輸入信息時復雜的程序。我們需要的是一台使得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溝通的機器,而不是被迫按照機器的方式溝通的機器。
這就是為什麼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想要開發全新的個人計算機用戶界面。根據DARPA的說法,現在我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來把信息輸入計算機,告訴它們如何實現特定的任務,以及處理使我們從真正的任務中分身的請求。如果計算機可以自己收集信息、無需告知就適應用戶需求來實現面向進程的工作,那麼肯定很有意義。DARPA就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DARPA出資1000萬美元(而且馬上就要公布第二輪的4000萬美元),用於資助數所大學來研究可以看、聽、並使用人工智慧來對我們所有的需求進行響應的計算機系統,這些大學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喬治技術學院、MIT、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華盛頓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機交互所的總監Daniel Siewiorek教授說,「計算機系統中最寶貴的資源已經不再是處理器、內存、磁碟、或者網路了,而是用戶的注意力。」據Siewiorek說,解決方案就是不可見計算(也稱作普及計算或者普遍計算)。這個想法是通過使用麥克風聽、攝像機看、揚聲器向用戶遞送信息的計算機來替換需要鍵入每個命令的計算機。通過把語音識別、視覺和語音綜合與人工智慧相結合,這些新系統可以自己收集數據並預測用戶的需求。
當然,在過去幾十年裡,像IBM和Xerox這樣的公司也早已在用戶界面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我們仍然在等待。然而,現在一些基本的構築件,例如語音識別軟體、人工智慧、以及無線網路都已經足夠成熟,這使得實現目標變得可能。
Aura項目
Siewiorek和他的同事把DARPA資助他們的項目稱為Aura。他說這個項目最終的結果將是一個用語音控制,在工作場所遍布監視器、麥克風、以及揚聲器來作為用戶界面的系統。它的工作應該差不多是這樣:哈里是虛擬的某家產品設計咨詢公司工作的首席設計師。每天早上當他到達辦公室後,需要回復語音郵件和電子郵件,閱讀與他的領域相關的文章,並且查看倫敦辦公室的運作情況。今天,哈里直接走到自己的桌前,用了一個小時瀏覽網頁和打字。有了Aura項目,計算機系統將會為哈里創建一個數字氛圍,其中包含了他要閱讀的新聞、他的語音郵箱和電子郵件郵箱以及他經常聯系的人。這種數字氛圍不會只存在於某台個人計算機或者筆記本電腦中,相反,它會存在於整個網路當中,而且會跟隨哈里在辦公室中的移動。因此哈里可以通過感測器驗證來進入系統,然後使用大廈中遍布的麥克風來控制計算機。
這樣,哈里就可以在大廈的任何位置查看自己的語音郵件和電子郵件,把新聞發送到最近的顯示屏上,甚至可以在任何位置發送信息,例如他設計的原型的錄像。卡內基-梅隆大學計劃使用現在可用的技術來開發Aura。
Oxygen項目
MIT採取的方法有些不同。在未來的四年裡,MIT將和它的合作夥伴DARPA、Acer、Delta Electronics、惠普、NTT、諾基亞和飛利浦電子共同投資5000萬美元,它們試圖創建一個全新的系統,包括硬體、軟體、以及網路組件。和Aura類似,它將試圖減輕使用計算機的復雜性。
MIT的這個系統稱作Oxygen(氧氣)項目,它將運行在兩個設備上:Enviro 21和Handy 21。Enviro 21是類似於工作站的計算機,它將用作遍布於家中或者辦公室中的攝像機、電話、麥克風、以及揚聲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它的用戶界面是Handy 21,後者是一種具有攝像機、麥克風、以及彩色屏幕的個人數字助理,主要用語音命令進行控制。在家中或者辦公室中,它將作為通用遠程式控制制器,而在路上,它又可以作為與Enviro 21保持不間斷聯系的個人數字助理。
所以,航空工程師就可以使用Handy 21攝取地面上波音747的損壞照片,回到辦公室之後就可以把這些照片投影到最近的顯示器上。然後他可以告訴首席工程師需要修理的部分,並且讓Handy 21請Enviro 21(它可以連接Internet)去查找、定位、以及購買所需的配件。
Portolano項目
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一位教授Gaetano Borriello說:「大多數細胞生物實驗室的問題是,沒有辦法精確記錄實驗過程,所以大多數完成的工作都在生物學家的腦子里或者是筆記本中。」
所以華盛頓大學將為新的細胞生物實驗室中的每個設備都裝配無線電頻率標記,從而捕捉和記錄數據。當一個生物學家在顯微鏡下放置樣品時,計算機控制系統就會知道正在檢查什麼材料,設置如何。置有化學試劑的吸液管也會轉播其中還有多少試劑,每次實驗用掉多少。這個系統還使用語音和視頻技術來記錄生物學家在工作時的筆記。
這些系統在5到10年之後才能成為主流。但是現在我們也能有一個普及計算環境,其中包括PDA、手機、數字攝像機、以及MP3播放機。我們所需的是一個可以集成所有這些設備的上層架構,這就是MIT、以及那些公司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