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裡面什麼是源地址
我對你的這個「源地址」的理解應該是發送方。因為在網路通信中至少有兩個設備才談得上通信。即:發送方(設備的源 IP 地址)和接收方(設備的目的 IP 地址),然後通過網路 socket 編程,使得這兩個設備正常進行通信。
⑵ 「源地址路由」與「目的地址路由」分別是什麼
源路由是一種基於源地址的路由策略,可以根據不同的子網或內網地址有選擇地將數據包發送到不同的目的地址,例如,Intranet IP為A,外部IP為B。
源地址路由是當Intranet計算機訪問外部網路計算機時,內部網路計算機的IP為B,Intranet IP A被隱藏。
目的地址路由是為了允許外部網路計算機訪問內部網路計算機,它可以使用外部網路IPB,路由器收到請求後,便知道數據已傳輸到內部網路IPA。
(2)計算機網路源地址擴展閱讀:
路由交換過程:
所謂交換,是指一台主機向另一台主機發送數據包時,源主機以某種方式獲取路由器地址,並通過協議將該數據包發送到指定的路由器物理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過程。
通過使用交換演算法檢查數據包的目標協議地址,路由器可以確定它是否知道如何轉發數據包。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將數據包轉發到下一個節點,則該數據包將被丟棄。
如果路由器知道如何轉發,則它將物理目標地址轉換為下一個節點的地址,然後轉發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物理地址會更改,但是協議地址始終保持不變。
⑶ 計算機網路,不太理解ip分組結構這個表格是怎麼看得,怎麼得出來源地址是13到16位元組的!
圖上組成為0-31位,共計32個二進制位,即4個位元組。
源地址在地四行,從版本開始數為第13位元組開始,至第16位元組結束,佔用了四個位元組。
這個格式為協議規定的,固定格式。只不過把格式規范圖形化了。
⑷ 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其中有一道題如下,為什麼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的值不是0.0.0.0 255.255.255.255
首先,源地址肯定不是0.0.0.0,除非本身沒有地址。
報文類型已經是Request,也就是正式請求地址,這時候客戶端是有地址的,這個報文應該是續約的報文。
你注意14空上面那一行,no broadcast,也就是非廣播,說明這個包是以單播形式發送和接受的。
⑸ 網路ip地址是什麼意思
IP地址是指互聯網協議地址(英語: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網際協議地址),是IP Address的縮寫。
比如60.180.93.187是一個A類IP地址。60表示的是網路號碼,180.93.187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
一個A類IP地址是指, 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第一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三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如果用二進製表示IP地址的話,A類IP地址就由1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3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
A類IP地址中網路的標識長度為8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24位,A類網路地址數量較少,有126個網路,每個網路可以容納主機數達1600多萬台。
A類IP地址,地址范圍1.0.0.0到127.255.255.255 (二進製表示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最後一個是廣播地址。
A類IP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0.0.0,每個網路支持的最大主機數為256的3次方-2=16777214台。
(5)計算機網路源地址擴展閱讀:
IP地址的分類:
1、靜態IP地址
是指給每一台計算機都分配一個固定的IP地址,優點是便於管理,特別是在根據IP地址限制網路流量的區域網中,以固定的IP地址或IP地址分組產生的流量為依據管理。
可以免除在按用戶方式計費時用戶每次上網都必須進行的身份認證的繁瑣過程,同時也避免了用戶經常忘記密碼的尷尬。靜態IP地址是長期分配給一台計算機或網路設備使用的IP地址。一般來說,採用專線上網的計算機才擁有固定的IP地址。
2、動態IP地址
通過Modem、ISDN、ADSL、有線寬頻、小區寬頻等方式上網的計算機,在需要的時候才進行IP地址分配的方式。當你每一次上網時,電信會隨機分配一個IP地址,每次上網所分配到的IP地址都不相同,這就是動態IP地址。因為IP地址資源很寶貴,大部分用戶都是通過動態IP地址上網的。
IP的基本格式:
1、如今的IP網路使用32位地址,以點分十進製表示,如192.168.0.1。地址格式為:IP地址=網路地址+主機地址或 IP地址=網路地址+子網地址+主機地址。
2、網路地址是網際網路協會的ICANN分配的,下有負責北美地區的InterNIC、負責歐洲地區的RIPENIC和負責亞太地區的APNIC 目的是為了保證網路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機地址是由各個網路的系統管理員分配。
⑹ 計算機網路:發送端的網路層怎麼獲取目的ip,源ip的
應用層通過socket通信。
比如 客戶端連接時:clientSocket.Connect(endp)
自身socket調用connect方法,傳入參數是伺服器的socket。
這時就指定了目的ip,port
另:如果不清楚伺服器IP ,dns查詢
⑺ 大神請問個問題:計算機網路:發送端的網路層怎麼獲取目的ip,源ip的
發送端本來就知道目標IP,IP包從主機發出的時候就帶有目標地址信息。比如ping,當你ping某個地址的時候目標地址就已經指定。(1)如果目標地址在同網段內,主機會查找ARP表(IP與MAC地址對應關系,如果找不到就會廣播通過交換機制找到),直接將報文送達目標IP;(2)如果目標地址不在同網段內,主機會查找路由表,並進一步找到「下一跳」的IP地址,然後重復1的過程將IP包交給下一跳地址,下一跳行使路由功能,重復2的過程,知道IP包送達目標地址。最後目標地址主機層層解封讀取數據。
所以不管是目標IP還是源IP,這些信息不是IP包的負載「數據」提供的,而是應用軟體通過操作系統提供的,就像你寄出一封信,信封上的地址不一定要寫在信件內容上,信也一樣可以寄到。
⑻ 計算機如何帶源地址PING
計算機帶源地址PING的格式為:ping -a <源地址> <目的地址>
注意:你的IP地址是必須是交換機裡面的IP。
Ping是Windows下的一個命令。在Unix和Linux下也有這個命令。ping也屬於一個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的一部分。利用「ping」命令可以檢查網路是否連通,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分析和判定網路故障。應用格式:Ping空格IP地址。該命令還可以加許多參數使用,具體是鍵入Ping按回車即可看到詳細說明。
⑼ 什麼是源ip地址,什麼是目的ip地址
在計算機領域當中
在描述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包傳送的時候
可能會用到這兩個詞
源ip地址
指的就是發送數據包的那個電腦的ip地址
而目的ip地址
就是你想要發送到的那個電腦的ip地址
⑽ 網路地址和IP地址有什麼區別主機地址是什麼
網路地址和IP地址沒有區別——Internet的地址(網路地址)是用數字來表示的,稱為IP地址。主機地址簡單說也是IP地址。
IP地址共分為5類:A類,B類,C類,D類和E類。大量使用的僅為A,B,C3類。A類地址中第一個位元組表示網路地址,而後3個位元組表示網路內計算機的地址;B類地址中的前兩位地址表示網路地址,後2位表示網路內計算機的地址;
C類地址中的前三位地址表示網路地址,後1位表示網路內計算機的地址;A類地址用於非常巨大的計算機網路,B類地址次之,C類地址則用於小網路。
(10)計算機網路源地址擴展閱讀:
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據網路的拓撲結構,而不是根據誰製造了網路設置。若將高效的路由選擇方案建立在設備製造商的基礎上而不是網路所處的拓撲位置基礎上,這種方案是不可行的。
2、當存在一個附加層的地址定址時,設備更易於移動和維修。例如,如果一個乙太網卡壞了,可以被更換,而無須取得一個新的IP地址。如果一個IP主機從一個網路移到另一個網路,可以給它一個新的IP地址,而無須換一個新的網卡。
3、無論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最終都表現為將數據包從某種形式的鏈路上的初始節點出發,從一個節點傳遞到另一個節點,最終傳送到目的節點。
數據包在這些節點之間的移動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負責將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