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三次握手情節
擴展閱讀
怎麼切換無線wifi網路 2025-07-05 00:49:08
影偵探手機軟體免費版 2025-07-05 00:48:15

計算機網路三次握手情節

發布時間: 2022-07-19 01:16:24

① 詳細說明tcp的三次握手過程.說明為什麼不用兩次握手替代三次握手

建立連接的過程是利用客戶伺服器模式,假設主機A為客戶端,主機B為伺服器端。
(1)TCP的三次握手過程:主機A向B發送連接請求;主機B對收到的主機A的報文段進行確認;主機A再次對主機B的確認進行確認。
(2)採用三次握手是為了防止失效的連接請求報文段突然又傳送到主機B,因而產生錯誤。失效的連接請求報文段是指:主機A發出的連接請求沒有收到主機B的確認,於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主機A又重新向主機B發送連接請求,且建立成功,順序完成數據傳輸。考慮這樣一種特殊情況,主機A第一次發送的連接請求並沒有丟失,而是因為網路節點導致延遲達到主機B,主機B以為是主機A又發起的新連接,於是主機B同意連接,並向主機A發回確認,但是此時主機A根本不會理會,主機B就一直在等待主機A發送數據,導致主機B的資源浪費。
(3)採用兩次握手不行,原因就是上面說的失效的連接請求的特殊情況。

② TCP連接建立過程中為什麼需要「三次握手」

傳輸控制協議 TCP)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運輸層(Transport layer)通信協議。是專門為了在不可靠的互聯網路上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位元組流而設計的。互聯網路與單個網路不同,因為互聯網路的不同部分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拓撲、帶寬、延遲、分組大小和其他參數。TCP的設計目標是能夠動態的適應互聯網路的這些特性,而且當面對多種失敗的時候仍然能夠健壯。 每一次TCP連接都需要三個階段:連接建立、數據傳送和連接釋放。三次握手就發生在連接建立階段。 在謝希仁著《計算機網路》第四版中講三次握手的目的是 為了防止已失效的連接請求報文段突然又傳送到了服務端,因而產生錯誤。在另一部經典的《計算機網路》一書中講三次握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 網路中存在延遲的重復分組的問題。 這兩種不用的表述其實闡明的是同一個問題。 謝希仁版《計算機網路》中的例子是這樣的,已失效的連接請求報文段的產生在這樣一種情況下:client發出的第一個連接請求報文段並沒有丟失,而是在某個網路結點長時間的滯留了,以致延誤到連接釋放以後的某個時間才到達server。本來這是一個早已失效的報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連接請求報文段後,就誤認為是client再次發出的一個新的連接請求。於是就向client發出確認報文段,同意建立連接。假設不採用三次握手,那麼只要server發出確認,新的連接就建立了。由於現在client並沒有發出建立連接的請求,因此不會理睬server的確認,也不會向server發送數據。但server卻以為新的運輸連接已經建立,並一直等待client發來數據。這樣,server的很多資源就白白浪費掉了。採用三次握手的辦法可以防止上述現象發生。例如剛才那種情況,client不會向server的確認發出確認。server由於收不到確認,就知道client並沒有要求建立連接。 這個例子很清晰的闡釋了三次握手對於建立可靠連接的意義。 在Google Groups的 TopLanguage 中看到一帖討論TCP三次握手覺得很有意思。貼主提出 的問題,在眾多回復中,有一條回復寫道:這個問題的本質是, 信道不可靠, 但是通信雙發需要就某個問題達成一致.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 無論你在消息中包含什麼信息, 三次通信是理論上的最小值. 所以三次握手不是TCP本身的要求, 而是為了滿足"在不可靠信道上可靠地傳輸信息"這一需求所導致的. 請注意這里的本質需求,信道不可靠, 數據傳輸要可靠. 三次達到了, 那後面你想接著握手也好, 發數據也好, 跟進行可靠信息傳輸的需求就沒關系了. 因此,如果信道是可靠的, 即無論什麼時候發出消息, 對方一定能收到, 或者你不關心是否要保證對方收到你的消息, 那就能像UDP那樣直接發送消息就可以了. 。這可視為對三次握手目的的另一種解答思路。

③ 三次握手機制用於解決什麼

用於解決網路中出現重復請求報文的問題。

第一次:首先A發送一個(SYN)到B,意思是A要和B建立連接進行通信,如果是只有一次握手,這樣肯定是不行的,A壓根都不知道B是不是收到了這個請求。

第二次:B收到A要建立連接的請求之後,發送一個確認(SYN+ACK)給A,意思是收到A的消息了,B這里也是通的,表示可以建立連接。如果只有兩次通信,這時候B不確定A是否收到了確認消息,有可能這個確認消息由於某些原因丟了。

第三次:A如果收到了B的確認消息之後,再發出一個確認(ACK)消息,意思是告訴B,這邊是通的,然後A和B就可以建立連接相互通信了。

(3)計算機網路三次握手情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剛接觸網路編程時,感覺網路連接的建立、網路數據的收發、網路連接的斷開這些操作僅僅是調用幾個socket AIP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跟網路中講述的TCP三次握手等內容完全扯不上關系。

listen函數:內核為任何一個給定的套接字維護兩個隊列 1.未完成連接狀態(客戶端發送的第一個SYN已經到伺服器,伺服器等待TCP三次握手完成,這些套接字處於SYN_RCVD狀態)。

④ 網路的三次握手是怎麼回事

TCP握手協議

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提供可靠的連接服務,採用三次握手建立一個連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連接時,客戶端發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SYN:
同步序列編號(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發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發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發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戶端與伺服器開始傳送數據

⑤ 計算機網路中的「三次握手」是什麼

TCP握手協議

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提供可靠的連接服務,採用三次握手建立一個連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連接時,客戶端發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SYN: 同步序列編號(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發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發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發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戶端與伺服器開始傳送數據,在上述過程中,還有一些重要的概念:

未連接隊列:在三次握手協議中,伺服器維護一個未連接隊列,該隊列為每個客戶端的SYN包(syn=j)開設一個條目,該條目表明伺服器已收到SYN包,並向客戶發出確認,正在等待客戶的確認包。這些條目所標識的連接在伺服器處於Syn_RECV狀態,當伺服器收到客戶的確認包時,刪除該條目,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
Backlog參數:表示未連接隊列的最大容納數目。

SYN-ACK 重傳次數 伺服器發送完SYN-ACK包,如果未收到客戶確認包,伺服器進行首次重傳,等待一段時間仍未收到客戶確認包,進行第二次重傳,如果重傳次數超過系統規定的最大重傳次數,系統將該連接信息從半連接隊列中刪除。注意,每次重傳等待的時間不一定相同。

半連接存活時間:是指半連接隊列的條目存活的最長時間,也即服務從收到SYN包到確認這個報文無效的最長時間,該時間值是所有重傳請求包的最長等待時間總和。有時我們也稱半連接存活時間為Timeout時間、SYN_RECV存活時間。

⑥ 簡述TCP的三次握手過程。

TCP握手協議 :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提供可靠的連接服務,採用三次握手建立一個連接。

1、第一次握手:建立連接時,客戶端發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SYN:同步序列編號(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2、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發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3、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發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發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戶端與伺服器開始傳送數據。

⑦ 計算機網路中的三次握手問題

第一步應用層的程序都開始傳輸數據了,很明顯三次握手已經完成了

⑧ 怎樣生動描述 TCP 的「三次握手」

不要抖機靈,三次握手即是在最快最省力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
比如在紅軍時代,A連和B連分在左右翼,約定在幾時幾分一同發起打擊。這個幾時幾分的信息就需要人工通過通訊員來走路傳遞。所以A連指揮官派出通訊員。

這是第一次。

這就是三次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