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時序的意思
擴展閱讀
長沙人才網站有哪些 2025-07-02 01:48:30
堅果手機怎麼重置網路 2025-07-02 01:47:49

計算機網路時序的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8-25 01:10:19

⑴ 網路協議三要素的含義和關系

計算機網路協議由三要素組成:語法、語義和時序。

· 語法:通信數據和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

· 語義:對具體事件應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應答。

· 時序: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如RS-232-C串列通信協議規定:+12~18V的電信號代表二進制數字「0」,-12~-18V的電信號代表二進制數字「1」。一個位元組的串列數據由十位半到十一位組成。沒有發送數據時,線路保持高電平;線路出現低電平時是數據的第一位、即開始位,表示數據開始,以後的八位是數據位;最後一位半到兩位是高電平,表示數據結束。對於信號電平和數據結構的規定即為語法。根據各個電平的意義,接收端收到起始信號以後要進入接收程序,即為語義。各個電平的順序即為時序。

計算機網路是為了完成資源共享和信息通信所構成的大型復雜系統。這樣一個復雜系統的每個計算機的功能都要分成若干層次,與之相對應的是確定層次之間的通信介面及同層之間的通信協議。通常把同層的通信協議和相鄰層介面稱為網路體系結構。

⑵ 微機原理中的時序是什麼意思

微機原理中的時序就是計算機執行操作的時間順序。

微機原理是一門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
《微機原理》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微型計算機體系結構、8086微處理器和指令系統、匯編語言設計以及微型計算機各個組成部分介紹等內容。要求考生對微機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夠系統地掌握微型計算機的結構、8086微處理器和指令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方法、微機系統的介面電路設計及編程方法等,並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 計算機網路協議是由那幾部分組成的

計算機網路協議由三個要素組成:
(1) 語義:語義是解釋控制信息每個部分的意義。它規定了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什麼樣的響應;
(2) 語法:語法是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以及數據出現的順序;
(3) 時序:時序是對事件發生順序的詳細說明。(也可稱為「同步」)。
人們形象地把這三個要素描述為:語義表示要做什麼,語法表示要怎麼做,時序表示做的順序。

計算機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⑷ 計算機網路分為幾個階段,代表產物是什麼

1、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

2、計算機-計算機網路;

3、體系結構標准化網路;

4、Internet時代。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

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

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

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4)計算機網路時序的意思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要想讓兩台計算機進行通信,必須使它們採用相同的信息交換規則。我們把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於規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發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規則稱為網路協議或通信協議。

為了減少網路協議設計的復雜性,網路設計者並不是設計一個單一、巨大的協議來為所有形式的通信規定完整的細節,而是採用把通信問題劃分為許多個小問題,然後為每個小問題設計一個單獨的協議的方法。

這樣做使得每個協議的設計、分析、編碼和測試都比較容易。分層模型(是一種用於開發網路協議的設計方法。本質上,分層模型描述了把通信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稱為層次)的方法,每個小問題對應於一層。

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規定了所交換的數據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

這里所說的同步不是狹義的(即同頻或同頻同相)而是廣義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應當發生什麼事件(如發送一個應答信息),因而同步含有時序的意思。這些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稱為網路協議,網路協議也可簡稱為協議。網路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① 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② 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③ 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協議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使用便於人來閱讀和理解的文字描述,另一種是使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代碼。

對於非常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其結構應該是層次式的。分層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① 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該層通過層間的介面(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務。由於每一層只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因而可將一個難以處理的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較容易處理的更小一些的問題。這樣,整個問題的復雜程度就下降了。

② 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例如由於技術的變化),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此外,對某一層提供的服務還可進行修改。當某層提供的服務不再需要時,甚至可以將這層取消。

③ 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④ 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的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⑤ 能促進標准化工作。因為每一層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務都已有了精確的說明。

分層時應注意使每一層的功能非常明確。若層數太少,就會使每一層的協議太復雜。但層數太多又會在描述和綜合各層功能的系統工程任務時遇到較多的困難。

我們把計算機網路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換種說法,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就是這個計算機網路及其構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功能究竟是用何種硬體或軟體完成的,則是一個遵循這種體系結構的實現的問題。

體系結構的英文名詞architecture的原意是建築學或建築的設計和風格。但是它和一個具體的建築物的概念很不相同。我們也不能把一個具體的計算機網路說成是一個抽象的網路體系結構。總之,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則是具體的,是真正在運行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⑸ 計算機網路協議三要素

計算機網路協議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和同步 。

1、語法:即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和格式。用來規定信息格式、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的響應。用來說明通信雙方應當怎麼做;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3、時序:即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定義了何時進行通信,先講什麼,後講什麼,講話的速度等。

(5)計算機網路時序的意思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

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

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⑹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三要素

1,語法:數據格式及信號電頻等的規定;2,語義:關於協議動作和差錯處理等控制信息;3,定時:包含速率匹配和排序等

⑺ 網路協議三要素「語法」、「語意」與「時序」的含義與關系

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關系更是並列的關系,語法,語意與時序,三個協議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形成網路協議。

協議是一個規則術語,用於描述進程之間的信息交換。在計算機網路中,兩個通信實體位於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上的兩個進程彼此通信。它們需要協調它們的行動,並通過交換信息實現同步,而交換信息必須按照先前商定的程序進行。

語義:指定通信各方相互「什麼,也就是說,確定協議元素的類型,例如指定通信各方希望發送什麼控制信息,它們執行什麼操作,以及它們返回什麼響應。

語法:指定通信雙方如何交談,即確定協議元素的格式,如數據和控制信息的格式。

時序:規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

(7)計算機網路時序的意思擴展閱讀:

協議是一個規則術語,用於描述進程之間的信息交換。在計算機網路中,兩個通信實體位於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上的兩個進程彼此通信。它們需要協調它們的行動,並通過交換信息實現同步,而交換信息必須按照先前商定的程序進行。

語義具有領域的特徵,不屬於任何領域的語義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語義異質性是指同一事物在解釋上的差異,這也反映了不同領域對同一事物理解的差異。

在計算機科學中,語義通常是指用戶對用於描述現實世界的計算機表示(符號)的解釋,這是用戶將計算機表示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的方式。

語義是對數據符號的解釋,語法是對這些符號之間的組織規則和結構關系的定義。信息集成,數據往往是通過模式(模型不存在或隱含的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

通常需要定義它們的集成模式)組織、數據的訪問是通過作用於模型,語義是指模式元素(如類、屬性、約束等),語法的意義的結構模型元素。

⑻ 什麼是計算機的時序時序有什麼重要性

計算機時序是指CPU執行各種操作時引腳信號隨時鍾變化的順序和時間長短的安排

⑼ 計算機網路協議的三要素是什麼呢

網路協議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時序 。

(1)語法,即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和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的響應;

(3)時序,即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