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採用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信元交換四種技術。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隨著計算機及其互聯技術(也即通常所謂的「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乙太網成為了迄今為止普及率最高的短距離二層計算機網路。而乙太網的核心部件就是乙太網交換機。
不論是人工交換還是程式控制交換,都是為了傳輸語音信號,是需要獨占線路的「電路交換」。而乙太網是一種計算機網路,需要傳輸的是數據,因此採用的是「包交換」。但無論採取哪種交換方式,交換機為兩點間提供「獨享通路」的特性不會改變。就乙太網設備而言,交換機和集線器的本質區別就在於:當A發信息給B時,如果通過集線器,則接入集線器的所有網路節點都會收到這條信息(也就是以廣播形式發送),只是網卡在硬體層面就會過濾掉不是發給本機的信息;而如果通過交換機,除非A通知交換機廣播,否則發給B的信息C絕不會收到(獲取交換機控制許可權從而監聽的情況除外。
⑵ 計算機網路
建立條專用的線路,相比分組轉發更具有實時特性,免除了分組重新組合,轉發再轉發的時間延長
⑶ 計算機數據通信業務主要採用分組交換方式,而不是電路交換來實現數據通信的原因。
數據通信的發展過程本來就是由電路交換發展到報文交換,最後發展到分組交換的,電路交換是早期數據通信的方式,起源於電話交換網,由語音交換發展而來,但隨著數據通信業務需求的增長,電路交換信道利用率低等缺點越來越突出,因此出現了報文交換,後來又發展到了更靈活、高效的分組交換。計算機數據通信作為數據通信的類型之一,且具有數據傳輸類型和規格復雜、多目標指向、網路拓撲結構復雜等特點,不適合用電路交換,如果用電路交換,則傳輸效率將非常低下。
⑷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各有哪幾種各有什…
網路中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交換,其中存儲轉發交換交換技術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線路交換
通過線路交換進行通信,就是要通過中間交換節點在兩個站點之間建立一條專業的通信線路。利用線路交換進行通信需三個階段:線路建立、數據傳輸和線路拆除。線路交換的特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有序,但線路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交換
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送,無需事先建立線路,事後更無需拆除。它的優點是:線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響小、可以實現多目的報文;缺點是:延遲時間長且不定、對中間節點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分組交換
分組由報文分解所得,大小固定。分組交換適用於計算機網路,在實際應用中有兩種類型:虛電路方式和數據報方式。虛電路方式類似"線路交換",只不過對信道的使用是非獨占方式;數據報方式類似"報文交換"。
報文的優點是: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經濟,但存在如下的缺點:有一定的延遲時間、額外的開銷會影響傳輸效率、實現技術復雜等。
⑸ 網路交換技術有哪些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數據交換的基本概念:
通常將數據在通信子網中各節點間的數據傳輸過程稱為數據交換。
網路中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交換,其中存儲轉發交換技術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簡介:
電路交換
(circuit switched network)
電路交換是相對於分組交換的一個概念。電路交換要求必須首先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連接通道。在連接建立成功之後,雙方的通信活動才能開始。通信雙方需要傳遞的信息都是通過已經建立好的連接來進行傳遞的,並且這個連接也將一直被維持到雙方的通信結束。
在某次通信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該連接將始終佔用著連接建立開始時通信系統分配給它的資源(通道、帶寬、時隙、碼字等等),這也體現了電路交換區別於分組交換的本質特徵。
電路交換的特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有序,但線路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交換
(message switched network)
是數據交換的三種方式之一,報文整個地發送,一次一跳。報文交換是分組交換的前身,是由列奧納德·克萊因饒克於1961年提出的。
報文交換的主要特點是:存儲接受到的報文,判斷其目標地址以選擇路由,最後,在下一跳路由空閑時,將數據轉發給下一跳路由。報文交換系統現今都由分組交換或電路交換網路所承載。
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送,無需事先建立線路,事後更無需拆除。它的優點是:線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響小、可以實現多目的報文;缺點是:延遲時間長且不定、對中間節點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的優點是: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經濟,但存在如下的缺點:有一定的延遲時間、額外的開銷會影響傳輸效率、實現技術復雜等。
分組交換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分組交換是一種數位通信網路。它將資料組合成適當大小的區塊,稱為封包,再通過網路來傳輸。這個傳送封包的網路是共享的,每個單位都可以獨立把封包再傳送出去,而且配置自己需要的資源。
封包交換的基本原則是最佳化的使用連線負載能力,最小化回應時間,以及增進通訊的健全性。
分組交換適用於計算機網路,在實際應用中有兩種類型:虛電路方式和數據報方式。虛電路方式類似"線路交換",只不過對信道的使用是非獨占方式;數據報方式類似"報文交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網路交換技術
⑹ 計算機網路按交換方式可分為哪幾大類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網路中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交換,其中存儲轉發交換交換技術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1. 線路交換是適用於公用電話網。2.交換方式是適用於數據報,虛電路。3.報文交換方式是適用於電子郵件系統(E-mail)。
⑺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有哪幾種各有什麼優缺點
(1)電路交換:在數據傳輸之前必須先設置一條完全的通路。在線路拆除(釋放)之前,該通路由一對用戶完全佔用。電路交換效率不高。
(2)報文交換:報文從源點傳送到目的地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報文需要排隊。因此報文交換不適合於互動式通信,不能滿足實時通信的要求。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方式和報文交換方式類似,但報文被分成分組傳送,並規定了最大長度。分組交換技術是在數據網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交換技術,適用於交換中等或大量數據的情況。
⑻ 分別說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三種數據交換技術的優缺點。
2008-11-13 20:30 (1)電路交換:由於電路交換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被雙方獨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雙方之間的交換設備和鏈路逐段連接而成),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由於通信線路為通信雙方用戶專用,數據直達,所以傳輸數據的時延非常小。
②通信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雙方可以隨時通信,實時性強。
③雙方通信時按發送順序傳送數據,不存在失序問題。
④電路交換既適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適用於傳輸數字信號。
⑤電路交換的交換的交換設備(交換機等)及控制均較簡單。
缺點:
①電路交換的平均連接建立時間對計算機通信來說嫌長。
②電路交換連接建立後,物理通路被通信雙方獨占,即使通信線路空閑,也不能供其他用戶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電路交換時,數據直達,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速率的終端很難相互進行通信,也難以在通信過程中進行差錯控制。
(2)報文交換:報文交換是以報文為數據交換的單位,報文攜帶有目標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換結點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報文交換不需要為通信雙方預先建立一條專用的通信線路,不存在連接建立時延,用戶可隨時發送報文。
②由於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使之具有下列優點:a.在報文交換中便於設置代碼檢驗和數據重發設施,加之交換結點還具有路徑選擇,就可以做到某條傳輸路徑發生故障時,重新選擇另一條路徑傳輸數據,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b.在存儲轉發中容易實現代碼轉換和速率匹配,甚至收發雙方可以不同時處於可用狀態。這樣就便於類型、規格和速度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c.提供多目標服務,即一個報文可以同時發送到多個目的地址,這在電路交換中是很難實現的;d.允許建立數據傳輸的優先順序,使優先順序高的報文優先轉換。
③通信雙方不是固定佔有一條通信線路,而是在不同的時間一段一段地部分佔有這條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
缺點:
①由於數據進入交換結點後要經歷存儲、轉發這一過程,從而引起轉發時延(包括接收報文、檢驗正確性、排隊、發送時間等),而且網路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時延就愈大,因此報文交換的實時性差,不適合傳送實時或互動式業務的數據。
②報文交換只適用於數字信號。
③由於報文長度沒有限制,而每個中間結點都要完整地接收傳來的整個報文,當輸出線路不空閑時,還可能要存儲幾個完整報文等待轉發,要求網路中每個結點有較大的緩沖區。為了降低成本,減少結點的緩沖存儲器的容量,有時要把等待轉發的報文存在磁碟上,進一步增加了傳送時延。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仍採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但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後把這些分組(攜帶源、目的地址和編號信息)逐個地發送出去,因此分組交換除了具有報文的優點外,與報文交換相比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加速了數據在網路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後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並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報文的傳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報文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
②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
③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數據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數據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
④由於分組短小,更適用於採用優先順序策略,便於及時傳送一些緊急數據,因此對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適些。
缺點:
①盡管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少,但仍存在存儲轉發時延,而且其結點交換機必須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
②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一樣,每個分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組編號等信息,使傳送的信息量大約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處理的時間,使控制復雜,時延增加。
③當分組交換採用數據報服務時,可能出現失序、丟失或重復分組,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要對分組按編號進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煩。若採用虛電路服務,雖無失序問題,但有呼叫建立、數據傳輸和虛電路釋放三個過程。
總之,若要傳送的數據量很大,且其傳送時間遠大於呼叫時間,則採用電路交換較為合適;當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鏈路組成時,採用分組交換傳送數據較為合適。從提高整個網路的信道利用率上看,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優於電路交換,其中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尤其適合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電路交換技術很少用於數據業務網路,主要是因為其資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分組交換技術通過統計復用方式,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而且當出現線路故障時,分組交換技術可通過重新選路重傳,提高了可靠性。但是現實情況是:許多線路資源由於缺少交換能力而未被使用,使用的線路資源利用率往往不到百分之十,路由器平均一年的宕機時間不到5秒,發生故障的概率很小。因此上述原因對於當今選擇交換技術沒有意義。
而另一個方面,分組交換是非面向連接的,對於一些實時性業務有著先天的缺陷,雖然有資源預留等一系列緩解之道,但並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因此這些業務的QoS問題較為復雜。而電路交換技術是面向連接的,很適合用於實時業務,其QoS問題要簡單得多。同時,與分組交換技術相比,電路交換技術實現簡單且價格低廉,易於用硬體高速實現。且由於其不需要緩沖區,而光緩沖技術似乎還比較遙遠,因此它更易於與光技術融合。當然,電路交換技術的用戶與WDM之間的流量粒度不匹配問題也有待進一步解決。如果拋開現有的設施,從頭組網的話,相信大家選擇電路交換技術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這里可以舉出一個例子對電路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做一個比較。假設一個伺服器通過一條1Mbit/s的鏈路與100個用戶連接,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1Mbit/s鏈路與100個用戶連接結果表:
電路交換 分組交換
帶寬 1Mbit/s 10Kbit/s
平均時延 50s 100s
最大時延 100s 100s 文章出自air_net的網路博客。http://hi..com/air_net/blog/item/a1f944d084f5d3d4572c8427.html
⑼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計算機網路採用分組交換技術
1、定義不同
電路交換是通信網中最早出現的一種交換方式,也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交換方式,主要應用於電話通信網中,完成電話交換,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在通信過程中,通信雙方以分組為單位、使用存儲-轉發機制實現數據交互的通信方式,被稱為分組交換。分組交換也稱為包交換,它將用戶通信的數據劃分成多個更小的等長數據段,在每個數據段的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為數據段的首部,每個帶有首部的數據段就構成了一個分組。
2、結構不同
電路交換其基本結構是由交換單元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擴展而成的,所構成的交換網路也稱為互連網路。分組交換其網路結構一般由分分組交換組交換機、網路管理中心、遠程集中器、分組裝拆設備、分組終端/非分組終端和傳輸線路等基本設備組成。
3、優缺點不同
電路交換方式的優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數據不會丟失,且保持原來的序列。缺點是在某些情況下,電路空閑時的信道容量被浪費。
分組交換方式的優點是不同的數據分組可以在同一條鏈路上以動態共享和復用方式進行傳輸,通信資源利用率高,使得信道的容量和吞吐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缺點是有時延抖動、開銷大。
⑽ 關於計算機網路技術中一個關於交換機的理論性問題
一、網路交換技術發展歷程
1.電路交換技術
網路交換技術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電路交換技術、報文交換技術、分組交換技術和ATM技術。公眾電話網(PSTN網)和移動網(包括GSM網和CDMA網)採用的都是電路交換技術,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面向連接的方式,在雙方進行通信之前,需要為通信雙方分配一條具有固定帶寬的通信電路,通信雙方在通信過程中將一直佔用所分配的資源,直到通信結束,並且在電路的建立和釋放過程中都需要利用相關的信令協議。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在通信過程中可以保證為用戶提供足夠的帶寬,並且實時性強,時延小,交換設備成本較低,但同時帶來的缺點是網路的帶寬利用率不高,一旦電路被建立不管通信雙方是否處於通話狀態,分配的電路都一直被佔用。
2.分組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技術主要適用於傳送和話音相關的業務,這種網路交換方式對於數據業務而言,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數據通信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較大,如果採用電路交換技術,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電路帶寬則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帶寬,則會造成數據的大量丟失。其次是和語音業務比較起來,數據業務對時延沒有嚴格的要求,但需要進行無差錯的傳輸,而語音信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實時性一定要高。分組交換技術就是針對數據通信業務的特點而提出的一種交換方式,它的基本特點是面向無連接而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將需要傳送的數據按照一定的長度分割成許多小段數據,並在數據之前增加相應的用於對數據進行選路和校驗等功能的頭部欄位,作為數據傳送的基本單元即分組。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連接,每個節點首先將前一節點送來的分組收下並保存在緩沖區中,然後根據分組頭部中的地址信息選擇適當的鏈路將其發送至下一個節點,這樣在通信過程中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和網路的能力來動態分配帶寬。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但時延較大。
3.報文交換技術
報文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類似,也是採用存儲轉發機制,但報文交換是以報文作為傳送單元,由於報文長度差異很大,長報文可能導致很大的時延,並且對每個節點來說緩沖區的分配也比較困難,為了滿足各種長度報文的需要並且達到高效的目的,節點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緩沖區,否則就有可能造成數據傳送的失敗。在實際應用中報文交換主要用於傳輸報文較短、實時性要求較低的通信業務,如公用電報網。報文交換比分組交換出現的要早一些,分組交換是在報文交換的基礎上,將報文分割成分組進行傳輸,在傳輸時延和傳輸效率上進行了平衡,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
4.ATM技術
分組交換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出現了傳送話音業務的電路交換網路和傳送數據業務的分組交換網路兩大網路共存的局面,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的分網傳送,促使人們思考一種新的技術來同時提供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優點,並且同時向用戶提供統一的服務,包括話音業務、數據業務和圖像信息,由此在20世紀80年代末由原CCITT提出了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的概念,並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技術——非同步傳輸模式(ATM)。ATM技術將面向連接機制和分組機制相結合,在通信開始之前需要根據用戶的要求建立一定帶寬的連接,但是該連接並不獨占某個物理通道,而是和其他連接統計復用某個物理通道,同時所有的媒體信息,包括語音、數據和圖像信息都被分割並封裝成固定長度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和交換。ATM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提出了保證QoS的完備機制,同時由於光纖通信提供了低誤碼率的傳輸通道,所以可以將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移到用戶終端,網路只負責信息的交換和傳送,從而使傳輸時延減少,ATM非常適合傳送高速數據業務。從技術角度來講,ATM幾乎無懈可擊,但ATM技術的復雜性導致了ATM交換機造價極為昂貴,並且在ATM技術上沒有推出新的業務來驅動ATM市場,從而制約了ATM技術的發展。目前ATM交換機主要用在骨幹網路中,主要利用ATM交換的高速和對QoS的保證機制,並且主要是提供半永久的連接。
二、電路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的融合
1.綜合交換機技術
雖然ATM技術沒有讓人們實現「綜合業務」的夢想,但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途徑試圖實現在一個網路上提供各種業務,電信運營商也希望能夠充分利用現網資源,盡量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業務。首先提出的技術就是綜合交換機技術,主要是通過對現有的電路交換網路進行改造,來達到同時支持電路交換和寬頻交換(包括ATM交換和IP交換)的目的。許多廠家也先後開發了綜合交換機,並且相關的行業標准《綜合交換機技術規范》也已經制定和頒布。綜合交換機具有窄帶交換機的功能,同時還要具有寬頻交換機的功能。目前的綜合交換機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採用混合交換節點的方式,在交換機內部配置有多個獨立交換矩陣,即電路交換矩陣、ATM和IP分組交換模塊,傳統的PSTN呼叫還主要由電路交換模塊進行處理,和寬頻相關的業務則交由寬頻分組處理模塊進行處理,當兩個模塊之間需要交互時需要進行協議轉換。另一種是採用融合交換節點的方式,綜合交換機內部基本上只有一個單一的ATM或IP交換矩陣,例如上海貝爾的寬頻交換機S12 P3S即直接採用ATM技術作為核心交換技術,所有的媒體信息都轉換成ATM信元在交換機內部進行處理,對外則同時支持電路交換網、ATM網和IP網。採用融合方式的綜合交換機由於內部已改為統一的交換平台,在靈活快速的業務部署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綜合交換機由於綜合多種功能,所以造價也比較高,主要用在業務量較大的關口局和端局,不適合全網推行。
2.IP電話技術
綜合交換機主要是採用對電路交換機進行改造的方式來支持分組交換的方式,在探索電路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融合的過程中,人們同時也希望能夠利用分組網路來傳送話音業務,此時基於Web應用的出現,Internet網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並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網路,人們使用Internet網路來得到各種服務。Internet網路是基於IP技術,屬於分組交換技術,採用盡力而為的方式,對每個分組根據路由信息和網路情況獨自進行傳輸和選路。Internet網路主要用來傳送數據業務,伴隨著Internet的巨大成功,已使IP技術成為未來信息網路的支柱技術,基於TCP/IP的網路技術不僅成為傳送數據業務的主導技術,而且傳統的電信運營商開始嘗試使用IP技術來傳送話音業務。現在傳統的電信運營商一般都組建了自己的IP網路,除了在IP網路上提供目前利潤相對較低的數據業務之外,運營商希望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向用戶提供豐富的業務,最主要的是話音業務,目前話音業務仍然屬於運營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最早出現的在分組網上傳送語音業務的應用就是IP電話技術。
IP電話技術目前已經成為人們比較熟悉的業務,主要採用H.323系列協議,包括負責呼叫建立的信令協議H.225和負責建立媒體通道的H.245協議,語音業務採用RTP分組的方式在IP網中進行傳輸。IP電話的語音質量雖然沒有傳統電路交換網向用戶提供的語音質量高,但H.323協議被普遍認為是目前在分組網上支持語音、圖像和數據業務最成熟的協議,目前在IP電話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世界上有很多利用H.323協議組建的VoIP網路正在運營。但H.323的有些缺點也很明顯。首先,H.323協議中的呼叫控制信令是以Q.931為基礎的。Q.931協議是一種基於UNI介面的協議,協議本身比較簡單,沒有關於NNI介面的定義。這在專用網內實現計算機-計算機的呼叫沒有問題,但要提供全國性業務及PSTN-to-PSTN連接則必須依賴NNI介面。其次,H.323網路中使用的是集中式的網關,網關要同時處理媒體流和信令流,在處理能力上也限制了H.323網路的發展。目前,ITU-T借鑒IETF相關規范的經驗,在進一步擴展和修訂H.323系列協議。另外,和SIP相比較,H.323協議的可擴展性較差,並且為了在H.323網路提供類似在電路交換網路上向用戶提供的業務,許多廠家都對H.323協議進行了擴展,所以不同廠家的H.323設備之間的互聯也是一個H.323網路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但是IP電話的成功應用和相當程度的市場佔有份額讓人們看到業務融合的曙光,人們逐漸認識在分組網上可以傳送話音業務,並且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通信效果。並且分組交換具有很多潛在的性能優點,一個優點是高效利用傳輸通道的通信能力,尤其是對突發傳輸更是如此。盡管語音所表現出的突發性沒有互動式數據那麼突出,但還是以突發期/靜音期的方式表現出一定的突發性。平均突發期的長度取決於所使用的靜音偵測器,在典型的電話交談中,單個語音源只有大約35-45%的時間里是活動的。另外一個優點是統計復用,這樣呼叫阻塞是所需平均帶寬,而不是峰值帶寬的函數。因此在傳輸控制,計費等方面的可以更靈活。正因為這些優點,網際網路語音應用,尤其是IP電話,已經成為「三網合一」大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應用之一。
三、軟交換技術
隨著IP電話技術的發展,通信業內基本上達成了未來電信網路的核心將採用分組交換技術的共識,並且在這種共識之下,針對目前IP電話技術所存在的缺點從技術角度進行了改進,首先是將網關呼叫控制和媒體交換的功能相分離,並最終提出了軟交換的概念。軟交換技術雖然仍然採用分組網路作為承載網路,但是從技術角度來講,軟交換技術仍然可以看作是交換技術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傳統的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網路在每個網路節點上都集中了太多的智能,在電路交換網路中,網路節點不僅要負責呼叫控制,處理所有和呼叫相關的信息,同時還需要負責進行話音通路的建立,同時,在電路交換網路中,許多業務都需要在網路節點上配置相關的業務邏輯,目前許多業務都需要在端局上作數據,這樣也制約了業務的及時提供。在以H.323網路為代表的分組交換網路中,如上所述網關設備也需要同時進行呼叫控制和媒體流的建立,分組的處理時延較長並且對網路節點的要求也比較高。軟交換技術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就是將呼叫控制、承載建立、業務邏輯相分離,各實體之間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連接和通信,在網上可更加靈活地提供業務。其中的軟交換設備實際上是一個基於軟體的分布式交換/控制平台,是實現傳統程式控制交換機「呼叫控制」功能的實體。它將呼叫控制功能從傳統的網關中分離出來,公開業務、控制、接入和交換間的協議,從而真正實現多廠家的網路運營環境,並可方便地引入多種業務。
採用軟交換技術組建電信網路正在從試驗階段走向商用階段,國內外的各個運營商都對軟交換技術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希望能夠利用軟交換技術來達到拓展業務種類、增加市場份額的目的。從標準的角度來講,國內外的標准機構都在加緊制定和軟交換技術相關的一系列技術規范,標准上不僅將軟交換技術作為固定網路發展的核心技術,而且移動網路也將軟交換技術作為未來網路的核心技術。軟交換技術從提出、發展到完善和成熟,還需要經歷技術的考驗和市場的考驗。但從技術的角度來講,軟交換技術的提出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技術背景,可以預見,軟交換技術必定會成為未來網路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技術。【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