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OSI參考模型特點及功能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它主要關心的是通過物理鏈路從一個節點向另一個節點傳送比特流,物理鏈路可能是銅線、衛星、微波或其他的通訊媒介。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服務的,解決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通信問題,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幀。
數據幀中包含物理地址(又稱MAC地址)、控制碼、數據及校驗碼等信息。該層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校驗、確認和反饋重發等手段,將不可靠的物理鏈路轉換成對網路層來說無差錯的數據鏈路。
此外,數據鏈路層還要協調收發雙方的數據傳輸速率,即進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來不及處理發送方來的高速數據而導致緩沖器溢出及線路阻塞。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的,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包或分組。該層的主要作用是解決如何使數據包通過各結點傳送的問題,即通過路徑選擇演算法(路由)將數據包送到目的地。
另外,為避免通信子網中出現過多的數據包而造成網路阻塞,需要對流入的數據包數量進行控制(擁塞控制)。當數據包要跨越多個通信子網才能到達目的地時,還要解決網際互連的問題。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的作用是為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
該層向高層屏蔽了下層數據通信的細節,使高層用戶看到的只是在兩個傳輸實體間的一條主機到主機的、可由用戶控制和設定的、可靠的數據通路。
傳輸層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會話層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協調不同主機上各種進程之間的通信(對話),即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應用程序之間的會話。
會話層得名的原因是它很類似於兩個實體間的會話概念。例如,一個交互的用戶會話以登錄到計算機開始,以注銷結束。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處理流經結點的數據編碼的表示方式問題,以保證一個系統應用層發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統的應用層讀出。
如果必要,該層可提供一種標准表示形式,用於將計算機內部的多種數據表示格式轉換成網路通信中採用的標准表示形式。數據壓縮和加密也是表示層可提供的轉換功能之一。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是用戶與網路的介面。該層通過應用程序來完成網路用戶的應用需求,如文件傳輸、收發電子郵件等。
特點: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Ⅱ 計算機網路結構的特點
早期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廣域網。廣域網在結構上分成兩個部分:負責數據處理的主計算機與終端;負責數據通信處理的通信控制處理設備與通信線路。從計算機網路組成的角度來看,典型的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可分為兩個部分: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主機包括用戶終端設備與伺服器,是資源子網的主要組成單元,它們通過高速通信線路與通信子網的通信控制處理機相連接。普通用戶終端通過主機連入網路。主機要為本地用戶訪問網路其他主機設備與資源提供服務,同時要為網路中遠程用戶共享本地資源提供服務。終端是用戶訪問網路的界面。通信子網由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線路與其他通信設備組成,完成網路數據傳輸、轉發等通信處理任務。通信控制處理機在網路拓補結構中被稱為網路節點。通信線路為通信控制處理機與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控制處理機與主機之間提供通信信道。
Ⅲ 計算機網路OSI參考模型的特點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 7 應用層 —— Application Layer
* 6 表示層 —— Presentation Layer
* 5 會話層 —— Session Layer
* 4 傳輸層 —— Transport Layer
* 3 網路層 —— Network Layer
* 2 數據鏈路層 —— Data Link Layer
* 1 物理層 —— Physical Layer
「OSI/RM」是英文「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縮寫。
[編輯] 第7層 應用層
主條目:應用層
應用層能與應用程式介面溝通,以達至展示給用戶。
[編輯] 第6層 表示層
主條目:表示層
表示層能為不同的用戶端提供數據和信息的語法轉換內碼,使系統能解讀成正確的數據。同時,也能提供壓縮解壓、加密解密。
[編輯] 第5層 會話層
主條目:會話層
會話層用於為通訊雙方制定通訊方式,並建立、拆除會話(雙方通訊)。
[編輯] 第4層 傳輸層
主條目:傳輸層
傳輸層用於控制資料流量,並且進行偵錯及錯誤處理,以確保通訊順利。而傳送端的傳輸層會為封包加上序號,方便接收端把封包重組為有用的資料或檔案。
[編輯] 第3層 網路層
主條目:網路層
網路層為資料傳送的目的地定址,再選擇出傳送資料的最佳路線。
[編輯] 第2層 數據鏈路層
主條目:數據鏈路層
網路上資料封包如何傳送的方式
[編輯] 第1層 物理層
主條目:物理層
物理層定義了所有電子及物理設備的規范。其中特別定義了設備與物理媒介之間的關系,這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在SAN中使用的主機適配器)以及其他的設備的設計定義。因為物理層傳送的是原始的比特數據流,即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當發送時的信號為二進制「1」時,對方接收到的也是二進制「1」而不是二進制「0」。因而就需要定義哪個設備有幾個針腳,其中哪個針腳發送的多少電壓代表二進制「1」或二進制「0」,還有例如一個比特需要持續幾微秒,傳輸信號是否在雙向上同時進行,最初的連接如何建立和最終如何終止等問題。
為了更好理解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之間的區別,可以把物理層認為是主要是與某個單一設備與傳輸媒介之間的交互有關,而數據鏈路層則更多地關注使用同一個通訊媒介的多個設備(例如,至少兩個設備)之間的互動。物理層的作用是告訴某個設備如何傳送信號至一個通訊媒介,以及另外一個設備如何接收這個信號(大多數情況下它並不會告訴設備如何與通訊媒介相連接)。有些過時的物理層標准如RS-232倒是的確使用物理線纜來控制通訊媒介的接入。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和提供的服務如下:
* 在設備與傳輸媒介之間建立及終止連接。
* 參與通訊過程使得資源可以在共享的多用戶中有效分配。例如,沖突解決機制和流量控制。
* 對信號進行調制或轉換使得用戶設備中的數字信號定義能與信道上實際傳送的數字信號相匹配。這些信號可以經由物理線纜(例如銅纜和光纜)或是無線信道傳送。
Ⅳ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數據通信和集中處理、資源共享分布式信息處理、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Ⅳ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本特徵:
1.極強的時效性
2.廣泛的傳播面
3.多媒體化的信息
4.突破線形限制的超鏈接方式
5.不斷增強的互動性
6.靈活多變的傳播形式
最大的特點是網路的傳播互動性。
Ⅵ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具有哪些特點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多台電腦連接在一起,能夠實現電腦相互間信息的互相交換,並可共享電腦資源的系統,就是計算機網路。
可以分為:(1)按網路的交換功能分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混合交換;
(2)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匯流排型結構、星型結構、環形結構、蜂窩結構(是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產生而產生的);
(3)按作用范圍的大小分類: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城域網。
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後來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特點:
1.極強的時效性
2.廣泛的傳播面
3.多媒體化的信息
4.突破線形限制的超鏈接方式
5.不斷增強的互動性
6.靈活多變的傳播形式
最大的特點是網路的傳播互動性。
網路通信協議,是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TCP主要指傳輸控制協議,而IP協議指互聯網路協議。
Ⅶ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OSI體系結構模型和TCP/IP體系結構模型的內容及其特點
OSI採用的是7層體系結構
而TCP/IP則將OSI的第5層的會話層和第6層的表示層全都劃分到期自身的第5層---應用層
而OSI則是將這三層獨立分開..
經歷很長一段制定周期,將OSI復雜煩瑣標准制定出來後,而TCP/IP卻已經在互聯網路上搶佔了相當大的范圍,而幾乎也找不出廠家生產出符合OSI標準的產品。
OSI只是取得了理論成果,但市場化方面完全失敗了。
大行其道的TCP/IP取得了市場的成功,至今開始流行。
在討論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時候,可以將兩個協議對照參考...
OSI是基於硬體的分層,TCP/IP是邏輯上的劃分
osi是用於同種網路間的互聯,而tcp/ip是用於不同網路間的互聯,一開始兩者的定位就不同,
所以二者的應用范圍也不同,
OSI
Application
Layer
Presentation
Layer
Sess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Link
Layer
Physical
Layer
TCP
/
IP
Applica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Link
Layer
Host
to
network,
Physical
Layer
No
specific
protocol
Ⅷ 計算機網路具有哪些特點
計算機網路的特點有能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輸和集中處理,可共享計算機系統資源,提高了計算機的可靠性及可用性,能均衡負載互相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