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傳輸媒介。
首先一個Internet是必須的,然後需要路由器將網路進行轉換輸出到PC機上,最後需要交換機來對許多PC機進行分配地址,使多台PC共享網路。軟體就沒什麼很大的需要,你只要轉個Windows系統裡面自帶會有網卡驅動,直接設置本地網路就OK了確切的說組建計算機網路需要:PC機,路由器,交換機(多台PC機),操作系統,網卡驅動,網路支持,網線等。
對等網適合家庭,校園或比較小型的辦公網路,連接的電腦數最好不超過10台。如果兩台電腦連接,就需要兩塊網卡、一根雙絞線和兩個RJ-45頭(水晶頭)即可。如果使用兩台以上的電腦連接對等網,因為每個網卡只有一個RJ-45介面,因此只能使用集線器(HUB)連接,即每台電腦安裝一個網卡,連接一條雙絞線到HUB。這使增加一台電腦連到網路變得很容易,而且HUB上有足夠的指示燈,使得判斷故障、傳輸碰撞等狀態非常簡單。
一塊ISA匯流排的網卡才70元左右,雙絞線每米2.5元,一個水晶頭也只幾元錢,一個8個RJ-45介面(能連接8台電腦)的HUB才300元。你可以計算一下,對等網是否價廉物美。 如果連接到對等網的電腦超過10台,這個網路系統的性能會有所降低,請改用客戶/伺服器結構的Win NT網路或Novell網路。
㈡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哪個年代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
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
(2)建立計算機網路的資料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速率
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它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
2、帶寬
帶寬本來是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4kHz,即話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㈢ 為什麼要建立計算機網路它有那些基本功能
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是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負荷均衡和分布處理、系統安全與可靠性等功能。
利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連接起來,在相關軟體的支持下,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
計算機網路允許網路上的用戶共享網路上各種不同類型的硬體設備,可共享的硬體資源有:高性能計算機、大容量存儲器、列印機、圖形設備、通信線路、通信設備等。共享硬體的好處是提高硬體資源的使用效率、節約開支。
(3)建立計算機網路的資料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發展歷程: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㈣ 組建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步驟
網路組建方案的確定和網路拓撲圖的繪制 網路設備硬體的准備和安裝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裝與配置網路協議的選擇與安裝網路資源共享的授權
㈤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其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主要功能如下:
1、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數據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議,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它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計算機和終端以及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遞,是繼電報、電話業務之後的第三種最大的通信業務。
數據通信中傳遞的信息均以二進制數據形式來表現,數據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程信息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式控制制、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廣義的信息處理。
2、計算機網路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是人們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之一。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硬體資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如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網路列印機;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的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減少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勞動,避免大型資料庫的重復建設。
3、計算機網路集中管理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使得現代的辦公手段、經營管理等發生了變化。目前,已經有了許多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可以實現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4、計算機網路實現分布式處理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布式計算成為可能。對於大型的課題,可以分為許許多多小題目,由不同的計算機分別完成,然後再集中起來,解決問題。
5、計算機網路負荷均衡
負荷均衡是指工作被均勻的分配給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系統。網路控制中心負責分配和檢測,當某台計算機負荷過重時,系統會自動轉移負荷到較輕的計算機系統去處理。
由此可見,計算機網路可以大大擴展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擴大其應用范圍,提高可靠性,為用戶提供方便,同時也減少了費用,提高了性能價格比。
(5)建立計算機網路的資料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特點: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和網路軟體組成的。在網路系統中,硬體的選擇對網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①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②互連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連網的計算機既可以為本地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遠程用戶提供網路服務。
③連網計算機之間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㈥ 如何建立一個計算機網路
1、兩機互聯:此時只要用一根直聯網線連接即可。注意此網線的兩個水晶頭的網線連接順序不一樣。
2、小型區域網:用HUB或者交換機做中轉連接網線即可。
3、家庭寬頻區域網:從網路提供商接來的網路,通過貓之後,接到一個寬頻路由器上面,然後從這個路由器上面能夠連接四台機器組成區域網,如果相連接更多,可以從這台路由器連接更多的路由器,每個路由器都可以接更多的機器。
4、校園網:伺服器、路由器或者交換機、網線進行適合的聯結方式。很多學校適合這種方法。
5、城域網:需要在各單位之間運用光纖進行連接,需要一台大的伺服器,各單位要有接收裝置,然後通過交換機或者路由器連接到各個機器上。
基本就這些。再大的范圍的話就快要趕上互聯網了。
㈦ 如何建立一個計算機網路
1.一個 HUB + N個電腦,電腦IP地址設置在同一個段里如192.168.0.5 ~ 192.168.0.254HUB 和 電腦用網線連接
2.如果需要上 INTERNET ,可以加個 路由器,HUB 連接到 路由器的 LAN口,路由器通過 WAN 口 ADSL 或者 光貓上網
㈧ 要組成計算機網路必須具備的三要素
計算機網路組成的三要素為:
1、計算機及輔助設備(HUB集線器);
2、通信介質(導線、無線);
3、網路軟體(Windows NT、Novell)。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必不可少的,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路需要有一套復雜的協議集合,組織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的最好方式就是層次模型。而將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
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每個結點就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
組成結構
一、計算機系統和終端
計算機系統和終端提供網路服務界面。地域集中的多個獨立終端可通過一個終端控制器連入網路。
二、通信處理機
通信處理機也叫通信控制器或前端處理機,是計算機網路中完成通信控制的專用計算機,通常由小型機、微機或帶有CPU的專用設備充當。在廣域網中,採用專門的計算機充當通信處理機:在區域網中,由於通信控制功能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專門的通信處理機,而是在計算機中插入一個網路適配器(網卡)來控制通信。
三、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線路是連接各計算機系統終端的物理通路。通信設備的採用與線路類型有很大關系:如果是模擬線路,在線中兩端使用Modem(數據機);如果是有線介質,在計算機和介質之間就必須使用相應的介質連接部件。
四、操作系統
計算機連入網路後,還需要安裝操作系統軟體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和管理網路資源。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
五、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是規定在網路中進行相互通信時需遵守的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實現網路通信。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㈨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組成,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
計算機網路由七層組成:
1、物理層:傳遞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傳輸媒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上層提供一個物理的連接,以及該物理連接表現出來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實現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負責在2個相鄰的結點之間的鏈路上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幀傳輸。在接收方接收到數據出錯時要通知發送方重發,直到這一幀無差錯地到達接收結點,數據鏈路層就是把一條有可能出錯的實際鏈路變成讓網路層看起來像不會出錯的數據鏈路。
3、網路層:網路中通信的2個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許多結點和鏈路,還可能經過幾個通信子網。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分組。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為要傳輸的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給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機,交付給目的主機的傳輸層。
4、傳輸層:傳輸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與經濟的方式為2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建立一條連接通道,以透明地傳輸報文。傳輸層向上一層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會話層不知道傳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5、會話層:在會話層以及以上各層中,數據的傳輸都以報文為單位,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以及維護應用之間的通信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要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OSI內部表示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應用層: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9)建立計算機網路的資料擴展閱讀:
傳輸層作為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核心,是惟一負責總體數據傳輸和控制的一層。因為網路層不一定保證服務的可靠,而用戶也不能直接對通信子網加以控制,因此在網路層之上,加一層即傳輸層以改善傳輸質量。
傳輸層利用網路層提供的服務,並通過傳輸層地址提供給高層用戶傳輸數據的通信埠,使系統間高層資源的共享不必考慮數據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方面的問題。
㈩ 建立一個計算機網路需要有網路硬體設備
建立一個計算機網路需要有網路硬體設備和網路操作系統。
無論你建立的大型網路還是中型、小型的網路都需要硬體設施和軟體的支撐。
硬體設施主要有cpu、主板、內存、顯卡、音效卡、顯示器、滑鼠、鍵盤、列印機、掃描儀、攝像頭、u盤、外接硬碟、外置光碟機等;
軟體常見的主要有:windows操作系統、unix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