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通訊協議和什麼成為網路連接組件
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法監控主任責任 2025-07-05 16:29:00
世界上首個計算機網路 2025-07-05 14:15:44
電腦一扯就黑屏怎麼辦 2025-07-05 12:42:54

通訊協議和什麼成為網路連接組件

發布時間: 2022-09-13 04:14:14

1. 網路協議是什麼

網路協議

1、協議:通信雙方所共同遵守的規則。

2、網路協議:計算機在網路中實現通信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和約定。

每個網路中至少要選擇一種網路協議。具體選擇哪一種網路通信協議主要取決於網路的規模、網路的兼容性和網路管理等幾個方面。常接觸的區域網中,一般使用NETBEUT、IPX/SPX和TCP/IP三種協議。
NETBEUI:是為IBM開發的非路由協議,用於攜帶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網路層定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優點,也是其最大的缺點。因為它不需要附加的網路地址和網路層頭尾,所以很快並很有效且適用於只有單個網路或整個環境都橋接起來的小工作組環境。
IPX/SPX:它是由Novell提出的用於客戶/伺服器相連的網路協議。使用IPX/SPX協議能運行通常需要NetBEUI支持的程序,通過IPX/SPX協議可以跨過路由器訪問其他網路。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於大型企業網。
TCP/IP: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學院和一些商業組織為美國國防部開發的,即便遭到核攻擊而破壞了大部分網路,TCP/IP仍然能夠維持有效的通信。TCP/IP同時具備了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每種網路協議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只有TCP/IP允許與Internet完全的連接。TCP/IP的32位定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將加入Internet的主機和網路數。因而可能代替當前實現的標準是IPv6。

2. IP/TCP在網路中的作用和位置

老哥,是TCP/IP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網際網路互聯協議,又叫網路通訊協議,這個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簡單地說,就是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的
特點:

(1)物理地址的長度,格式等是物理網路技術的一部分,物理網路不同,物理地址也不同.

(2)同一類型不同網路上的站點可能擁有相同的物理地址.

以上兩點決定了,不能用物理網路進行網間網通訊.

在網路術語中,協議中,協議是為了在兩台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而預先規定的標准。TCP/IP並不是一個而是許多協議,這就是為什麼你經常聽到它代表一個協議集的原因,而TCP和IP只是其中兩個基本協議而已。

你裝在計算機-的TCP/IP軟體提供了一個包括TCP、IP以及TCP/IP協議集中其它協議的工具平台。特別是它包括一些高層次的應用程序和FTP(文件傳輸協議),它允許用戶在命令行上進行網路文件傳輸。

TCP/IP是美國政府資助的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研究成果,用來使全球的研究網路聯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網路,也就是國際互聯網。原始的Internet通過將已有的網路如ARPAnet轉換到TCP/IP上來而形成,而這個Internet最終成為如今的國際互聯網的骨幹網。

如今TCP/IP如此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允許獨立的網格加入到Internet或組織在一起形成私有的內部網(Intranet)。構成內部網的每個網路通過一種-做路由器或IP路由器的設備在物理上聯接在一起。路由器是一台用來從一個網路到另一個網路傳輸數據包的計算機。在一個使用TCP/IP的內部網中,信息通過使用一種獨立的叫做IP包(IPpacket)或IP數據報(IP datagrams)的數據單元進--傳輸。TCP/IP軟體使得每台聯到網路上的計算機同其它計算機「看」起來一模一樣,事實上它隱藏了路由器和基本的網路體系結構並使其各方面看起來都像一個大網。如同聯入乙太網時需要確認一個48位的乙太網地址一樣,聯入一個內部網也需要確認一個32位的IP地址。我們將它用帶點的十進制數表示,如128.10.2.3。給定一個遠程計算機的IP地址,在某個內部網或Internet上的本地計算機就可以像處在同一個物理網路中的兩台計算機那樣向遠程計算機發送數據。

TCP/IP提供了一個方案用來解決屬於同一個內部網而分屬不同物理網的兩台計算機之間怎樣交換數據的問題。這個方案包括許多部分,而TCP/IP協議集的每個成員則用來解決問題的某一部分。如TCP/IP協議集中最基本的協議-IP協議用來在內部網中交換數據並且執行一項重要的功能:路由選擇--選擇數據報從A主機到B主機將要經過的路徑以及利用合適的路由器完成不同網路之間的跨越(hop)。

TCP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它允許運行在在不同主機上的應用程序相互交換數據流。TCP將數據流分成小段叫做TCP數據段(TCP segments),並利用IP協議進行傳輸。在大多數情況下,每個TCP數據段裝在一個IP數據報中進行發送。但如需要的話,TCP將把數據段分成多個數據報,而IP數據報則與同一網路不同主機間傳輸位流和位元組流的物理數據幀相容。由於IP並不能保證接收的數據報的順序相一致,TCP會在收信端裝配TCP數據段並形成一個不間斷的數據流。FTP和Telnet就是兩個非常流行的依靠TCP的TCP/IP應用程序。

另一個重要的TCP/IP協議集的成員是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它同TCP相似但比TCP原始許多。TCP是一個可靠的協議,因為它有錯誤檢查和握手確認來保證數據完整的到達目的地。UDP是一個「不可靠」的協議,因為它不能保證數據報的接收順序同發送順序相同,甚至不能保證它們是否全部到達。如果有可靠性要求,則應用程序避免使用它。同許多TCP/IP工具同時提供的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就是一個使用UDP協議的應用例子。

其它TCP/IP協議在TCP/IP網路中工作在幕後,但同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地址轉換協議(ARP)將IP地址轉換為物理網路地址如乙太網地址。而與其對應的反向地址轉換協議(RARP)做相反的工作,即將物理網路地址轉換為IP地址。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則是一個支持性協議,它利用IP完成IP數據報在傳輸時的控制信息和錯誤信息的傳輸。例如,如果一個路由器不能向前發送一個IP數據報,它就會利用ICMP來告訴發送者這里出現了問題。
上面是我自己下的,我說說我自己的理解,
它提供給計算機IP地址,讓計算機在網路上有它自己的「身份證」
是網路 上計算機必須遵守的規定

3. 什麼是TCP/IP協議,它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麼

TCP/IP ,用於網路的一組通訊協議,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和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TCP/IP協議講解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簡單地說,就是由底層的IP協議和TCP協議組成的。在Internet沒有形成之前,各個地方已經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網路,稱為區域網。Internet的中文意義是"網際網",它實際上就是將全球各地的區域網連接起來而形成的一個"網之間的網(即網際網)"。然而,在連接之前的各式各樣的區域網卻存在不同的網路結構和數據傳輸規則,將這些小網連接起來後各網之間要通過什麼樣的規則來傳輸數據呢?這就象世界上有很多個國家,各個國家的人說各自的語言,世界上任意兩個人要怎樣才能互相溝通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夠說同一種語言(即世界語),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TCP/IP協議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語"。
TCP/IP的參考模型
要理解Internet,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TCP/IP協議的開發研製人員將Internet分為五個層次,以便於理解,它也稱為互聯網分層模型或互聯網分層參考模型,
如下表:
應用層(第五層)
傳輸層(第四層)
互聯網層(第三層)
網路介面層(第二層)
物理層(第一層)
下面對這五個層次作一些講解,初學者對這些概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就可以了,如果想深入學習這些內容,可以參考有關計算機網路底層知識方面的書籍。
·物理層:對應於網路的基本硬體,這也是Internet物理構成,即我們可以看得見的硬體設備,如PC機、互連網伺服器、網路設備等,必須對這些硬體設備的電氣特性作一個規范,使這些設備都能夠互相連接並兼容使用。
·網路介面層:它定義了將數據組成正確幀的規程和在網路中傳輸幀的規程,幀是指一串數據,它是數據在網路中傳輸的單位。
·互聯網層:本層定義了互聯網中傳輸的"信息包"格式,以及從一個用戶通過一個或多個路由器到最終目標的"信息包"轉發機制。
·傳輸層:為兩個用戶進程之間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端到端連接。
·應用層:它定義了應用程序使用互聯網的規程。
TCP/IP 通信協議1--網際協議IP
Internet 上使用的一個關鍵的低層協議是網際協議,通常稱IP協議。我們利用一個共同遵守的通信協議,從而使 Internet 成為一個允許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和不同操作系統的網路。要使兩台計算機彼此之間進行通信,必須使兩台計算機使用同一種"語言"。通信協議正像兩台計算機交換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語言,它規定了通信雙方在通信中所應共同遵守的約定。 計算機的通信協議精確地定義了計算機在彼此通信過程的所有細節。例如,每台計算機發送的信息格式和含義,在什麼情況下應發送規定的特殊信息,以及接收方的計算機應做出哪些應答等等。網際協議IP協議提供了能適應各種各樣網路硬體的靈活性,對底層網路硬體幾乎沒有任何要求,任何一個網路只要可以從一個地點向另一個地點傳送二進制數據,就可以使用IP協議加入 Internet 了。
如果希望能在 Internet 上進行交流和通信,則每台連上 Internet 的計算機都必須遵守IP協議。為此使用 Internet 的每台計算機都必須運行IP軟體,以便時刻准備發送或接收信息。
IP協議對於網路通信有著重要的意義:網路中的計算機通過安裝IP軟體,使許許多多的區域網絡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又嚴密的通信系統。從而使 Internet 看起來好像是真實存在的,但實際上它是一種並不存在的虛擬網路,只不過是利用IP協議把全世界上所有願意接入 Internet 的計算機局域網路連接起來,使得它們彼此之間都能夠通信。
TCP/IP通信協議2--傳輸控制協議TCP
盡管計算機通過安裝IP軟體,從而保證了計算機之間可以發送和接收數據,但IP協議還不能解決數據分組在傳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若要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連上 Internet 的計算機還需要安裝TCP協議來提供可靠的並且無差錯的通信服務。
TCP協議被稱作一種端對端協議。這是因為它為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連接起了重要作用:當一台計算機需要與另一台遠程計算機連接時,TCP協議會讓它們建立一個連接、發送和接收數據以及終止連接。傳輸控制協議TCP協議利用重發技術和擁塞控制機制,向應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連接,使它能夠自動適應網上的各種變化。即使在 Internet 暫時出現堵塞的情況下,TCP也能夠保證通信的可靠。
眾所周知, Internet 是一個龐大的國際性網路,網路上的擁擠和空閑時間總是交替不定的,加上傳送的距離也遠近不同,所以傳輸數據所用時間也會變化不定。TCP協議具有自動調整"超時值"的功能,能很好地適應 Internet 上各種各樣的變化,確保傳輸數值的正確。 因此,從上面我們可以了解到:IP協議只保證計算機能發送和接收分組數據,而TCP協議則可提供一個可靠的、可流控的、全雙工的信息流傳輸服務。
綜上所述,雖然IP和TCP這兩個協議的功能不盡相同,也可以分開單獨使用,但它們是在同一時期作為一個協議來設計的,並且在功能上也是互補的。只有兩者的結合,才能保證 Internet 在復雜的環境下正常運行。凡是要連接到 Internet 的計算機,都必須同時安裝和使用這兩個協議,因此在實際中常把這兩個協議統稱作TCP/IP協議。

4. 什麼是通信協議TCP/IP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網路通信協議,也是Internet的標准連接協議。它提供了一整套方便實用、並能應用於多種網路上的協議,使網路互聯變得容易起來,並且使越來越多的網路加入其中,成為Internet的事實標准。
准確的說TCP/IP協議是一個協議組(協議集合),其中包括了TCP協議和IP協議以及其他一些協議。
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確TCP/IP協議不只代表TCP協議和IP協議,它代表的是一組協議。協議組中的其他一些協議也是非常重要的。至於還包括什麼協議,別急嘛,一會兒會告訴你的!
2TCP/IP協議的產生
TCP/IP協議是怎麼產生的呢?就讓我簡單的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Internet的中文意義是「網際網」,它實際上就是將全球各地的區域網連接起來而形成的一個「網之間的網(即網際網)」.
Internet的原型是ARPANET,一個軍用網.在Internet還沒有形成之前,世界各個地方已經建立了很多小型的區域網,然而,這些各式各樣的區域網卻存在不同的網路結構和數據傳輸規則,如果要將這些區域網連接起來,就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則來傳輸數據,即TCP/IP協議.
什麼?還不理解,好,那我就給你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世界各地的人需要在一起交流,那麼他們之間就要用一種統一的語言(目前是英語)來交流和溝通,Internet也一樣,如果想讓所有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以便交流,那麼就需要一種統一的數據傳輸標准,即CP/IP協議。
只有遵守這個協議的計算機,才能加入到Internet這個大家庭中來,才能與其他的計算機傳輸數據,才能與其他的計算機交流。就是這樣,明白了嗎?
3四層模型
從前面我們已經知道,TCP/IP協議組中有很多的協議,那麼這些協議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樣子呢?TCP/IP協議組中的協議並不是平面分布的,而是分層次分布的,它遵守一個四層的模型概念:應用層、傳輸層、互聯層(網路層)和網路介面層。
應用層:它定義了應用程序使用互聯網的規程,應用程序將通過這一層訪問網路。應用層是所有用戶所面向的應用程序的統稱。I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面有著很多協議來支持不同的應用,許多大家所熟悉的基於Internet的應用的實現就離不開這些協議。
如我們進行萬維網(WWW)訪問用到了HTTP協議、文件傳輸用FTP協議、電子郵件發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協議、 遠程登錄用Telnet協議等等,都是屬於TCP/IP應用層的;就用戶而言,看到的是由一個個軟體所構築的大多為圖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實際後台運行的便是上述協議。
傳輸層:為兩個用戶進程(程序)之間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端到端連接的協議,即負責起點到終點的通信.這一層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包括TCP(傳輸控制)和UDP(用戶數據報)兩個協議.
互聯層:本層定義了互聯網中傳輸的「信息包」格式,以及從一個用戶通過一個或多個路由器到最終目標的"信息包"轉發機制。包括網際協議IP,地址解析協議ARP,網際控制消息協議ICMP,互聯組管理協議IGMP.這一層也是TCP/IP協議族中非常關鍵的一層。
網路介面層:四層模型的基層(最底層)是網路介面層。負責數據幀的發送和接收,幀是獨立的網路信息傳輸單元。網路介面層將幀放在網上,或從網上把幀取下來。
也可以參考網路的信息!

5. TCP/IP體系結構和套件

=====================
★TCP/IP整體構架概述★==
=====================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
★ping命令概述★==
===============
Ping通過發送「網際消息控制協議 (ICMP)」回響請求消息來驗證與另一台 TCP/IP 計算機的 IP 級連接。回響應答消息的接收情況將和往返過程的次數一起顯示出來。Ping 是用於檢測網路連接性、可到達性和名稱解析的疑難問題的主要 TCP/IP 命令。如果不帶參數,ping 將顯示幫助。

●語法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Name]

●參數
-t
指定在中斷前 ping 可以持續發送回響請求信息到目的地。要中斷並顯示統計信息,請按 CTRL-BREAK。要中斷並退出 ping,請按 CTRL-C。
-a
指定對目的地 IP 地址進行反向名稱解析。如果解析成功,ping 將顯示相應的主機名。
-n Count
指定發送回響請求消息的次數。默認值為 4。
-lSize
指定發送的回響請求消息中「數據」欄位的長度(以位元組表示)。默認值為 32。size 的最大值是 65,527。
-f
指定發送的回響請求消息帶有「不要拆分」標志(所在的 IP 標題設為 1)。回響請求消息不能由目的地路徑上的路由器進行拆分。該參數可用於檢測並解決「路徑最大傳輸單位 (PMTU)」的故障。
-i TTL
指定發送回響請求消息的 IP 標題中的 TTL 欄位值。其默認值是是主機的默認 TTL 值。對於 Windows XP 主機,該值一般是 128。TTL 的最大值是 255。
-v TOS
指定發送回響請求消息的 IP 標題中的「服務類型 (TOS)」欄位值。默認值是 0。TOS 被指定為 0 到 255 的十進制數。
-r Count
指定 IP 標題中的「記錄路由」選項用於記錄由回響請求消息和相應的回響應答消息使用的路徑。路徑中的每個躍點都使用「記錄路由」選項中的一個值。如果可能,可以指定一個等於或大於來源和目的地之間躍點數的 Count。Count 的最小值必須為 1,最大值為 9。
-s Count
指定 IP 標題中的「Internet 時間戳」選項用於記錄每個躍點的回響請求消息和相應的回響應答消息的到達時間。Count 的最小值必須為 1,最大值為 4。
-jPath
指定回響請求消息使用帶有 HostList 指定的中間目的地集的 IP 標題中的「稀疏資源路由」選項。可以由一個或多個具有鬆散源路由的路由器分隔連續中間的目的地。主機列表中的地址或名稱的最大數為 9,主機列表是一系列由空格分開的 IP 地址(帶點的十進制符號)。
-k HostList
指定回響請求消息使用帶有 HostList 指定的中間目的地集的 IP 標題中的「嚴格來源路由」選項。使用嚴格來源路由,下一個中間目的地必須是直接可達的(必須是路由器介面上的鄰居)。主機列表中的地址或名稱的最大數為 9,主機列表是一系列由空格分開的 IP 地址(帶點的十進制符號)。
-w Timeout
指定等待回響應答消息響應的時間(以微妙計),該回響應答消息響應接收到的指定回響請求消息。如果在超時時間內未接收到回響應答消息,將會顯示「請求超時」的錯誤消息。默認的超時時間為 4000(4 秒 )。
TargetName
指定目的端,它既可以是 IP 地址,也可以是主機名。
/? 在命令提示符顯示幫助。
●注釋
可以使用 ping 測試計算機名和計算機的 IP 地址。如果已成功驗證 IP 地址但未成功驗證計算機名,這可能是由於名稱解析問題所致。在這種情況下,要確保指定的計算機名可以通過本地主機文件進行解析,其方法是通過域名系統 (DNS) 查詢或 NetBIOS 名稱解析技術進行解析。
只有當網際協議 (TCP/IP) 協議在 網路連接中安裝為網路適配器屬性的組件時,該命令才可用。
範例
以下範例顯示 ping 的輸出:

C:\>ping example.microsoft.com

Pinging example.microsoft.com [192.168.239.13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01ms TTL=124

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00ms TTL=124

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20ms TTL=124

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20ms TTL=124

要驗證目的地 10.0.99.221 並解析 10.0.99.221 的主機名,請鍵入:

ping -a 10.0.99.221

要驗證帶有 10 個回響請求消息的 10.0.99.221,且每個消息的「數據」欄位值為 1000 位元組,請鍵入:

ping -n 10 -l 1000 10.0.99.221

要驗證目的地 10.0.99.221 並記錄 4 個躍點的路由,請鍵入:

ping -r 4 10.0.99.221

要驗證目的地 10.0.99.221 並指定稀疏來源路由為 10.12.0.1-10.29.3.1-10.1.44.1,請鍵入:

ping -j 10.12.0.1 10.29.3.1 10.1.44.1 10.0.99.221

=====================
★進行Internet 安全設置★=
=====================
Internet 的安全問題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它並引起足夠重視的人卻不多。其實在IE 瀏覽器中就提供了對Internet 進行安全設置的功能,用戶使用它就可以對Internet 進行一些基礎的安全設置,具體操作如下:
(1)啟動IE 瀏覽器。
(2)選擇「工具」∣「Internet 選項」命令,打開「Internet 選項」對話框。
(3)選擇「安全」選項卡
(4)在該選項卡中用戶可為Internet 區域、本地Intranet(企業內部互聯網)、受信
任的站點及受限制的站點設定安全級別。
(5)若用戶要對Internet 區域及本地Intranet(企業內部互聯網)設置安全級別,可選中「請為不同區域的Web 內容指定安全級別」列表框中相應的圖標。
(6)在「該區域的安全級別」選項組中單擊「默認級別」按鈕,拖動滑塊既可調整默認的安全級別。
注意:若用戶調整的安全級別小於其默認級別,則彈出「警告」對話框
在該對話框中,若用戶確實要降低安全級別,可單擊「是」按鈕。
(7)若用戶要自定義安全級別,可在「該區域的安全級別」選項組中單擊「自定義級別」按鈕,將彈出「安全設置」對話框
(8)在該對話框中的「設置」列表框中用戶可對各選項進行設置。在「重置自定義設置」選項組中的「設置為」下拉列表中選擇安全級別,單擊「重置」按鈕,即可更改為重新設置的安全級別。這時將彈出「警告」對話框
(9)若用戶確定要更改該區域的安全設置,單擊「是」按鈕即可。
(10)若用戶要設置受信任的站點和受限制的站點的安全級別,可單擊「請為不同區域的Web 內容指定安全級別」列表框中相應的圖標。單擊「站點」按鈕,將彈出「可信站點」|「受限站點」對話框
(11)在該對話框中,用戶可在「將該Web 站點添加到區域中」文本框中輸入可信|受限站點的網址,單擊「添加」按鈕,即可將其添加到「Web 站點」列表框中。選中某Web 站點的網址,單擊「刪除」按鈕,可將其刪除。
(12)設置完畢後,單擊「確定」按鈕即可。
(13)參考(6)~(9)步,對可信|受限站點設置安全級別即可。
注意:同一站點類別中的所有站點,均使用同一安全級別。

●如何確定您是否正確啟用cookie
1.查詢自己所使用的IE版本。 打開IE,點擊菜單條上的"幫助"(Help)
在展開的菜單里,選擇最下面一條"關於Internet Explorer"(About Internet Explorer)
在彈出的窗口中,Internet Explorer圖片標題下第一行,就是有關版本信息。

2.如果您使用的是IE 6.0版本,請按以下幾個步驟啟用cookie: 點擊菜單條上的"工具"(Tool)
在展開的菜單里,選擇最下面一條"Internet選項"(Internet Options)
在打開的Internet 選項設置窗口裡,頂上有一條標簽欄,點擊第三個"隱私"(Privacy)。
在"隱私"的設置里,中間偏下有三個按鈕,點擊第二個按鈕"高級"(Advanced)
在彈出的cookie設置窗口裡,勾選如下設置:
覆蓋自動cookie處理 (Override automatic cookie handling)
第一方cookie:接受 (First-party cookies: Accept)
第三方cookie:接受 (Third-party cookies: Accept)
總是允許會話cookie (Always allow session cookies)
點擊按鈕"確定"(OK),關閉cookie設置窗口
點擊按鈕"確定"(OK),關閉Internet 選項設置窗口

3.如果您使用的是IE 5.0版本,請按以下幾個步驟啟用cookie:
點擊菜單條上的"工具"(Tool)
在展開的菜單里,選擇最下面一條"Internet選項"(Internet Options)
在打開的Internet 選項設置窗口裡,頂上有一條標簽欄,點擊第二個"安全"(Security)。
在"安全"的設置里,中間偏下有兩個按鈕,點擊按鈕"自定義級別"(Customized)
在彈出的安全設置窗口裡,拉動上下滾動條,找到cookie設置,勾選如下設置: 允許使用存儲在您計算機上的cookie:啟用
允許使用每個對話cookie(未存儲):啟用
點擊按鈕"確定"(OK),關閉安全設置窗口
點擊按鈕"確定"(OK),關閉Internet 選項設置窗口

4.如果您使用的是IE 4.0版本,請按以下幾個步驟啟用cookie: 從主菜單中選擇「查看|Internet 選項...」。
更改至「安全」選項卡。
選擇「自定義」,然後單擊「設置...」
向下滾動至「安全」部分。
啟用方法:選擇「總是接受 cookie」
啟用 JavaScript 功能步驟:(只適用於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1.在工具列中,選[工具]->[Internet 選項]
2.選擇[安全],然後按[默認級別]
3.點擊按鈕「確定」(OK),關閉Internet 選項設置窗口。
4.關閉瀏覽器窗口,重新打開瀏覽器即可。

6. tcp/ip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TCP/IP 是網際網路的通信協議,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簡寫,中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網際網路互聯協議,又名網路通訊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

TCP/IP協議,是一個網路通信模型,以及一整個網路傳輸協議家族,為互聯網的基礎通信架構。協議的作用就是,相互通信的計算機之間需要遵循的約定。

TCP/IP提供點對點的鏈接機制,將數據應該如何封裝、定址、傳輸、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標准化。簡單的說,TCP/IP定義了全世界的計算機之間通信,傳輸數據的規則。TCP/IP通信模型分為4層,應用層,傳輸層,網路互聯層,網路介面層。

(6)通訊協議和什麼成為網路連接組件擴展閱讀:

tcp/ip協議家族的兩個核心協議:TCP(傳輸控制協議)和IP(網際協議)。

一、TCP協議全稱:傳輸控制協議,英文: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基於節字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它完成傳輸層所指定的功能。

TCP層是位於網路層(IP層)之上,應用層之下的中間層。不同主機的應用層之間經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樣的連接,但是IP層完成不了。那麼TCP是工作過程如下:

1、首先應用層向TCP層發送用於網間傳輸的數據流;

2、然後TCP把數據流分區成適當長度的報文段;

3、最後TCP把結果包傳給IP層,由IP層來通過網路將包傳送給接收端實體的TCP層。

為了不發生丟包,TCP會給每一個包一個序號,一方面按序號傳輸,同時在TCP實體成功收到包之後還會給一個「回執」。這樣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

二、IP協議,全稱:網際協議或者互聯網協議,英文:Internet Protocol。IP是在TCP/IP協議族中網路層的主要協議(TCP協議是完成傳輸層的功能),任務是僅僅根據源主機和目的主機的地址傳送數據。

為此目的,IP定義了定址方法和數據報的封裝結構。經常聽到的,IPv4,IPv6就是常見的IP協議。 IP協議只關心如何使得數據能夠跨越本地網路邊界的問題,而不關心使用傳輸媒體的類型和數據傳輸的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TCP/IP協議

7. 什麼是通訊協議,網際網路上採用什麼通訊協議

通訊協議,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體體系結構的互聯網路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種網路通用語言。網際網路上採用TCP/IP協議,TCP/IP協議定義了在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TCP/IP協議不僅僅指的是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FTP、SMT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的協議簇, 只是因為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協議。



(7)通訊協議和什麼成為網路連接組件擴展閱讀

TCP/IP協議為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其中應用層的主要協議有Telnet、FTP、SMTP等,是用來接收來自傳輸層的數據或者按不同應用要求與方式將數據傳輸至傳輸層;傳輸層的主要協議有UDP、TCP,是使用者使用平台和計算機信息網內部數據結合的通道,可以實現數據傳輸與數據共享。

網路層的主要協議有ICMP、IP、IGMP,主要負責網路中數據包的傳送等;而網路訪問層,也叫網路介面層或數據鏈路層,主要協議有ARP、RARP,主要功能是提供鏈路管理錯誤檢測、對不同通信媒介有關信息細節問題進行有效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