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原理的計算題(crc校驗和數據傳輸問題)第1題:設要發送的二進制數據為10110011,若採用crc校驗方法,生成多項式為x^4+x^3+1,度求出實際發送的二進制數字序列。(要求寫出計算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計算題(crc校驗和數據傳輸問題)
第1題:設要發送的二進制數據為10110011,若採用crc校驗方法,生成多項式為x^4+x^3+1,度求出實際發送的二進制數字序列。(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這是自考08年四月份的試題,我總是跟答案算的不一樣。
答案是:待發送的序列m=10110011,除數p=11001,m*2^5與除數p進行模2除法運算,得余數r=1000,所以要發送的二進制序列為:101100111000
我不明白為什麼m要乘以2的5次方,我是用101100110000除以11001得到的余數是100。
第2題:一條長度為100km的點對點鏈路,對於一個100位元組的分組,帶寬為多大時傳播延遲等於發送延遲?(信道傳輸速度為2*10^8m/s)
答案是:
傳播延遲為:100km/(2*10^8m/s)=50ms
發送延遲等於傳播延遲時:100/c=50ms
則信道傳輸速率:c=200kbps
『貳』 求2014年四月自考計算機網路原理的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既可作為點—點線路通信子網又可作為廣播信道通信子網的拓撲是
A.星形拓撲 B.網狀形拓撲
C.樹形拓撲 D.匯流排形拓撲
2.下列機構中,負責網際網路RFC技術文件管理的是
A.ITU B.IETF
C.ANSI D.ISO
3.按照網路的交換方式劃分的網路類型中不包括
A.電路交換網 B.報文交換網
C.分組交換網 D.虛擬交換網
4.計算機網路各層次結構模型及其協議的集合稱為
A.互聯參考模型 B.網路概念框架
C.網路體系結構 D.網路結構描述
5.下列關於「面向連接服務」特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傳輸數據前建立連接 B.每個分組要帶目的節點地址
C.收發數據的順序不變 D.通信協議復雜通信效率不高
6.下列網路協議中提供不可靠的用戶數據報傳送服務的是
A.ARP B.TCP
C.DNS D.UDP
7.TCP/IP參考模型中負責應用進程之間端—端通信的層次是
A.應用層 B.傳輸層
C.互連層 D.主機—網路層
8.規定DTE與DCE介面線的信號電平、發送器輸出—阻抗的物理層特性屬於
A.機械特性 B.電氣特性
C.功能特性 D.規程特性
9.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多址接入方法不包括
A.波分多址接入 B.頻分多址接入
C.時分多址接入 D.碼分多址接入
10.設碼元速率為3600Baud,調制電平數為8,則數據傳輸速率為
A.1200bps B.7200bps
C.10800bps D.14400bps
11.TCP埠號的范圍是
A.0~256 B.0~1023
C.0~65535 D.1024~65535
12.對模擬數據進行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是
A.相位調制 B.頻率調制
C.脈碼調制 D.振幅調制
13.ADSL服務採用的多路復用技術屬於
A.頻分多路復用 B.同步時分多路復用
C.波分多路復用 D.非同步時分多路復用
14.下列關於數據交換技術特點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報文交換不能滿足實時通信要求 B.對於猝發式的通信電路交換最為合適
C.數據報方式中目的地要重組報文 D.虛電路方式數據傳送前要設置虛電路
15.在廣域網中得到廣泛應用的網路拓撲結構是
A.環形拓撲 B.星形拓撲
C.網形拓撲 D.匯流排拓撲
16.HDLC的幀類型中用於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幀是
A.命令幀 B.信息幀
C.無編號幀 D.監控幀
17.既考慮拓撲結構又兼顧網路負載的靜態路由演算法是
A.最短路由選擇演算法 B.基於流量路由演算法
C.泛射路由選擇演算法 D.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18.在數據通信過程中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稱為
A.差錯控制 B.流量控制
C.鏈路控制 D.擁塞控制
19.下列關於IP協議基本任務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IP不保證服務的可靠性 B.IP提供面向連接的數據報傳輸機制
C.IP不檢查被丟棄的報文 D.在主機資源不足時可能丟棄數據報
20.在TCP/IP網路中,站點發送ARP請求所用的方式是
A.單播 B.組播
C.轉播 D.廣播
21.下列網路協議中,使用埠號為25的是
A.HTTP B.TELNET
C.SMTP D.GOPHER
22.IEEE802.3MAC幀的前導碼中每個位元組的比特模式為
A.01111110 B.10101010
C.10000001 D.10101011
23.無線區域網中為實現傳輸介質共享而採用的協議是
A.CSMA/CA B.F'TP
C.CSMA/CD D.SDP
24.應對網路被動攻擊通常採取的手段是
A.檢測恢復 B.預防
C.數據加密 D.認證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25.在廣播式網路中,發送報文分組的目的地址有單播地址、多播地址和________地址。
26.涉及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的網路協議要素是________。
27.令牌環網上最嚴重的兩種錯誤是________和數據幀無法撤銷。
28.網際網路支持的永久組地址224.0.0.1代表________中所有的系統。
29.傳輸層地址是主機上的某個________使用的埠地址。
30.CSMA協議與ALOHA協議的主要區別是多了一個________機制。
31.若使採用4B/5B編碼的FDDI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0Mbps,則信道的信號速率應達到________。
32.千兆乙太網為了確保最小幀長為64位元組,同時維持網路直徑為200m,採用了數據包分組和________兩種技術。
33.TCP協議用於控制數據段是否需要重傳的依據是設立________。
34.藍牙(Blue Tooth)是一種短距離的________技術標準的代稱。
35.ATM信元長度為53個位元組,其中信元頭的長度為________個位元組。
36.WAP是一種用在無線通信設備的移動通信技術,其功能類似於網際網路上的________協議。
37.TagSwitching技術的基本思想是增強廣域網________的路由/轉發能力。
38.保護數據不受主動攻擊(數據的偽造和變動)的措施稱為________技術。
39.交換機可以用來分割LAN、連接不同的LAN或擴展LAN的______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簡述星形網路拓撲結構的優缺點。
41.簡述Go-back-N策略的基本原理。
42.簡述IP協議(包括主機和網關)對輸入數據報的處理過程。
43.簡述目前數字簽名的基本過程。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4.已知一個IP數據報中攜帶了TCP報文,計算該TCP報文中數據段的最大理論長度。
(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45.已知信道帶寬為6KHz、採用四相調制技術,分別計算在不考慮雜訊情況下和信噪比為30dB情況下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46.若採用同步時分復用TDM技術,一條帶寬1.92Mbps的線路可以復用多少條64Kbps的信道?該線路上1秒鍾最多可以傳輸多少個乙太網的數據幀?(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47.在令牌環網中,設傳輸速率為1Mbps,傳播速率為2×108m/s,則該環網介面中的1位延遲相當於多少米電纜?若該令牌環網的電纜長度為10Km、有40個站點,每個站點的介面引入1位延遲,則環網的等效位長度是多少比特?(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五、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48.說明IPv4地址的組成結構並畫出A、B、C三類IP地址的格式,給出它們的表示範圍。
49.題49圖為撥號用戶訪問Internet的示意圖。請從以下A~K的備選答案中為圖中(1)至(6)選擇具體的協議。
A. PPP B. SDLC C. HDLC
D. DNS E. IP F. TCP
G. HTTP H.RS-232C I. SMTP
J. OSPF K. POP3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叄』 昆士蘭大學CSSE2310計算機系統原理與編程
進程和線程,進程間通信。計算機網路原理: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和模型、協議、網路編程、網路應用程序。CSSE2310是對UNIX的介紹,計算機系統(網路和操作系統)的原理和C語言的系統編程。
為了幫助人們修改Linux shell環境和C編程語言,教程文檔將在課程BB區域提供。雖然一些時間在實踐將致力於幫助學生通過這些教程,在有經驗的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如果您不熟悉Linux shell和C,強烈建議您在第1周之前開始學習這些教程。
課程學術點數:2
前置課程:CSSE1001 and (CSSE1000 or CSSE2010)
每周課時:3小時Lecture,1小時Practical or Laborator,1小時Contact
作業形式:作業,實際練習,考試
作業信息取自:2019年第二學期
該課程主要內容為使用C語言,Linux和Unix
· 有4個編程作業:
1.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第一個作業需要完成一個或多個C語言編程練習。
2.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作業要求學生了解C編程語言和應用調試技能來識別故障和理解程序的行為。
3.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第三個任務需要開發一個與UNIX文件系統交互的應用程序,並且/或者使用進程/線程。
4.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這項作業將包括編寫一個網路應用程序。
· 一個期中考試,佔比總考試成績的 15%或30%,期中考試將是開卷考試。開卷的意味著你可能帶來任何手寫或印刷資料到考場。
· 一個期末考試,佔比總考試成績的 85%或70%,期末考試將是「閉卷考試」,但學生將被允許在考試中使用單張(雙面)A4紙列印筆記或書寫筆記。
· CSSE7231額外作業 :Briefing Paper。學生將被分配一個主題。他們必須製作一份簡短的簡報,描述某人在研究或決定這個話題時應該注意的要點/方法。詳細描述將與個別主題。
小思解析:
這么課的難度在所有課裡面能排上前幾名,有很多人因為這一門課而轉了專業,只是為了逃避它。連教授都自稱這門課是學生的nightmare。這門課會用到的C語言,C語言是很低階的語言,與Python、Java有所不同,光是一個String的處理都很麻煩,還有memory的分配什麼的,畢竟Python, Java那些語言,會自己處理memory。
Pointer也是C語言的一大特點。作業一的難度算中等,如果作業吃力的同學,可能真的會應付不了作業三跟四。作業二是裡面最簡單的也是最有可能拿滿分的,主要是考gdb debugger的用法。作業三跟四的內容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只是一個是運用forking 加 piping 來communicate,另一個是透過socket加threading。
作業已經很難了,上課內容的東西也很雜,基本的網路概念,一些電腦相關的知識什麼的都有。而且以往是open book exam,現在已經變成close book了,所以難度又向上提升了。 所以如果上了這一門課,要有心理准備跟睡眠說再見。
『肆』 計算機網路技術 (專科) 自考 科目 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專業(獨立本科段)課程設置與學分
專業代碼:B080709 好象沒有專科.你要不去當地自考辦咨詢一下.
序號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1 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2 0005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3
3 0015 英語(二) 14
4 0023 高等數學(工本) 10
5 4742 通信概論 5
6 4741 計算機網路原理 4
7 2335 網路操作系統 5
8 4735 資料庫系統原理 4
4736 資料庫系統原理(實踐) 2
9 2331 數據結構 4
4734 數據結構(實踐) 2
10 4747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3
4748 Java語言程序設計(實踐) 1
11 2379 計算機網路管理 3
12 4749 網路工程 4
13 3142 互聯網及其應用 4
3143 互聯網及其應用(實踐) 1
14 4751 計算機網路安全 3
15 7999 畢業設計(不計學分)
總學分 74
新舊課程對照表
序號 課程代碼 原課程名稱及學分 課程代碼 現課程名稱及學分
1 2364 數據通信原理(5) 4742 通信概論(5)
2 3137 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7) 4741 計算機網路原理(4)
3 3139 資料庫技術(5) 4735 資料庫系統原理(4)
4 3141 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5) 4749 網路工程(4)
報考條件:
(1) 電子電工信息類專業專科畢業生可直接報考;
(2) 理工科非電子電工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報考本專業,須加考計算機組成原理(2318)(4學分);
(3) 非理工科專業專科及專科以上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報考本專業需加考計算機組成原理(2318)(4學分)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0342)(4 學分)。
『伍』 計算機網路原理真題
我認為R1會更新這幾條路由信息;30.0.0.0 4 40.0.0.0 2
『陸』 計算機網路大專畢業 自考計算機網路(獨立本科段)/(本科)各需要考哪些科目哪位過來人指點下萬分感謝
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3 英語(二)日語(二)俄語(二)三個語種任選一種
4 高等數學(工本)
5 通信概論
6 計算機網路原理
7 網路操作系統
8 資料庫系統原理
資料庫系統原理(實踐)
9 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實踐)
10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實踐)
11 計算機網路管理
12 網路工程
13 互聯網及其應用
互聯網及其應用(實踐)
14 計算機網路安全
15 計算機組成原理
16 加考課程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實踐)
17畢業設計
本專業的大專畢業 不用加考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點一點打給你的
『柒』 2012年4月自考計算機網路原理最後一題是怎麼算出來的啊 我因為專科學的專業不是網路,所以很苦惱。
答案我在網上找到了, 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令人拍案叫絕!
但我還是沒看懂 比如:知道了ca 71 4e 26是源IP地址 ,可這怎麼寫成十進制??書上根本沒有!
這個計算機網路原理太變態了,課本混亂也就罷了,出題人考的不是知識點,是TM想像力!!!!
我和幾個同學連續考了4年,8次連掛,到最後整個電子商務本科班只有一個人畢業了,那個人還是在沒換教材前通過的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
此時此刻必須連續怒吼N遍我草,才可表達我對出題人的深深景仰!!!!!
------------------------------------------------------------------------------------------------------
最後一道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於數據封裝的理解:拿TCP/IP協議來說,用戶的數據先交給應用層,應用層在用戶數據前加上相應的控制信息即頭部後,交給傳輸層,傳輸層再加上相應的控制信息即傳輸層頭部後交給網路層,網路層再加上相應的控制信息即網路層頭部後,交給乙太網,乙太網幀的數據區域里包含的就是網路層來的數據。
乙太網幀由幀頭和數據區域構成,數據區域的內容是封裝的上層的IP包,而IP包又是由IP頭和IP數據區域構成,IP數據區域的內容是封裝的上層的TCP段,而TCP段又是由TCP頭和TCP數據區域構成。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乙太網幀是由乙太網幀頭+IP頭+TCP頭+TCP數據區域等組成的。 乙太網幀頭、IP頭、TCP頭的具體格式可以查下書,從本題截獲的乙太網數據幀來看,乙太網幀頭主要包括:6個位元組的目的MAC地址欄位(00 e0 fc 7d ae 8f)+6個位元組的源MAC地址欄位(44 37 e6 04 09 c5)+2個位元組的協議欄位(08 00)。接下來的部分是IP報頭部分,第一個位元組是45,其中「4」是IP頭中的第一個欄位「版本號」,代表IP第四版,「5」是IP頭中的第二個欄位「IHL」,即IP頭長度,這個欄位是4位元組為一個計量單位的,當前的值為5,即5個單位,也就是20位元組,說明IP包頭的長度是20位元組,所以只要從剛才的第一個位元組往下扳著指頭數20個位元組,這部分就是IP包頭了,就是45 00 00 34 15 7f 40 00 40 06 02 3a ca 71 4e 26 ca 71 40 02。其中最後4個位元組是目的IP地址,再往前4個位元組ca 71 4e 26是源IP地址,寫成點分十進制的形式就是202.113.78.38。
提示一下IP包頭中,版本號4位,IHL4位,TOS 8位,總長度16位,ID 16位,標志位 3位,段偏移 13位,TTL 8位,協議類型 8位,FCS 16位,源IP地址 32位,目標IP地址 32位。
TCP報頭中,源埠16位,目的埠16位,序號32位,確認號32位,數據偏移4位,保留6位,標志6位,窗口16位,校驗16位,緊急指針16位
『捌』 昆士蘭大學CSSE2310/CSSE7231計算機系統原理與編程
系統c編程操作系統原理:內存管理、機器的基礎組織、文件系統、進程和線程,進程間通信。計算機網路原理: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和模型、協議、網路編程、網路應用程序。CSSE2310是對UNIX的介紹,計算機系統(網路和操作系統)的原理和C語言的系統編程。
為了幫助人們修改Linux shell環境和C編程語言,教程文檔將在課程BB區域提供。雖然一些時間在實踐將致力於幫助學生通過這些教程,在有經驗的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如果您不熟悉Linux shell和C,強烈建議您在第1周之前開始學習這些教程。
課程學術點數:2
前置課程:CSSE1001 and (CSSE1000 or CSSE2010)
每周課時:3小時Lecture,1小時Practical or Laborator,1小時Contact
作業形式:作業,實際練習,考試
作業信息取自:2019年第二學期
該課程主要內容為使用C語言,Linux和Unix
· 有4個編程作業:
1.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第一個作業需要完成一個或多個C語言編程練習。
2.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作業要求學生了解C編程語言和應用調試技能來識別故障和理解程序的行為。
3.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第三個任務需要開發一個與UNIX文件系統交互的應用程序,並且/或者使用進程/線程。
4. 佔比作業總分數的 25%,任務描述:這項作業將包括編寫一個網路應用程序。
· 一個期中考試,佔比總考試成績的 15%或30%,期中考試將是開卷考試。開卷的意味著你可能帶來任何手寫或印刷資料到考場。
· 一個期末考試,佔比總考試成績的 85%或70%,期末考試將是「閉卷考試」,但學生將被允許在考試中使用單張(雙面)A4紙列印筆記或書寫筆記。
· CSSE7231額外作業 :Briefing Paper。學生將被分配一個主題。他們必須製作一份簡短的簡報,描述某人在研究或決定這個話題時應該注意的要點/方法。詳細描述將與個別主題。
小思解析:
這么課的難度在所有課裡面能排的上前幾名,有很多人因為這一門課而轉了專業,只是為了逃避它。連教授都自稱這門課是學生的nightmare。這門課會用到的C語言,C語言是很低階的語言,與Python、Java有所不同,光是一個String的處理都很麻煩,還有memory的分配什麼的,畢竟Python, Java那些語言,會自己處理memory。
Pointer也是C語言的一大特點。作業一的難度算中等,如果作業一都很吃力的同學,可能真的會應付不了作業三跟四。作業二是裡面最簡單的也是最有可能拿滿分的,主要是考gdb debugger的用法。作業三跟四的內容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只是一個是運用forking 加 piping 來communicate,另一個是透過socket加threading。
作業已經很難了,上課內容的東西也很雜,基本的網路概念,一些電腦相關的知識什麼的都有。而且以往是open book exam,現在已經變成close book了,所以難度又向上提升了。 所以如果上了這一門課,要有心理准備跟睡眠說再見。
『玖』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目錄
第1篇計算機網路組成
第1章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及其分類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它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有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這些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s)
1.1.1計算機網路及其功能
1.1.2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1.3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相關標准化組織
1.2 計算機網路組成
1.2.1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2.2鏈路
所謂鏈路就是從一個節點到相鄰節點的一段物理線路,而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的交換節點。
補充:在進行數據通信時,兩個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路徑往往要經過許多段這樣的鏈路。可見鏈路只是一條路徑的組成部分。
1.2.3網路節點
節點是指一台電腦或其他設備與一個有獨立地址和具有傳送或接收數據功能的網路相連。節點可以是工作站、客戶、網路用戶或個人計算機,還可以是伺服器、列印機和其他網路連接的設備。每一個工作站﹑伺服器、終端設備、網路設備,即擁有自己唯一網路地址的設備都是網路節點。整個網路就是由這許許多多的網路節點組成的,把許多的網路節點用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形成一定的幾何關系,這就是計算機網路拓撲。
各個網路節點通過網卡那裡獲得唯一的地址。每一張網卡在出廠的時候都會被廠家固化一個全球唯一的媒體介質訪問層(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使用者是不可能變更此地址的。這樣的地址安排就如我們日常的家庭地址一樣﹐是用來區分各自的身份的。您的網路必須有能力去區別這一個地址有別於其它的地址。在網路裡面﹐有很多資料封包會由一個網路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網路節點﹐同時要確定封包會被正確的傳達目的地﹐而這個目的地就必須依靠這個網卡地址來認定了。
1.2.4協議
網路協議,也可簡稱協議,由三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時序,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計算機通信網是由許多具有信息交換和處理能力的節點互連而成的。要使整個網路有條不紊地工作, 就要求每個節點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有關數據格式及時序等的規則。 這些為實現網路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約定或標准就稱為網路協議。 協議是通信雙方為了實現通信而設計的約定或通話規則。
協議總是指某一層的協議。准確地說,它是在同等層之間的實體通信時,有關通信規則和約定的集合就是該層協議,例如物理層協議、傳輸層協議、應用層協議。 是一系列的步驟: 它包括兩方或多方,設計它的目的是要完成一項任務!
是對數據格式和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正式描述。簡單的說,網路中的計算機要能夠互相順利的通信,就必須講同樣的語言,語言就相當於協議,它分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協議。 協議還有其他的特點:
1) 協議中的每個人都必須了解協議,並且預先知道所要完成的所有的步驟。
2) 協議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同意並遵循它。
3) 協議必須是清楚的,每一步必須明確定義,並且不會引起誤解。
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於規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發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規則稱為網路協議或通信協議
協議也可以這樣說,就是連入網路的計算機都要遵循的一定的技術規范,關於硬體、軟體和埠等的技術規范。
網路是一個信息交換的場所,所有接入網路的計算機都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物理連設備進行信息交換,這種物理設備包括最常見的電纜、光纜、無線WAP和微波等,但是單純擁有這些物理設備並不能實現信息的交換,這就好像人類的身體不能缺少大腦的支配一樣,信息交換還要具備軟體環境,這種「軟體環境」是人類事先規定好的一些規則,被稱作「協議」,有了協議,不同的電腦可以遵照相同的協議使用物理設備,並且不會造成相互之間的「不理解」。
這種協議很類似於「摩爾斯電碼」,簡單的一點一橫,經過排列可以有萬般變化,但是假如沒有「對照表」,誰也無法理解一新產生的協議也大多是在基層協議基礎上建立的,因而協議相對來說具有較高的安全機制,黑客很難發現協議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直接入手進行網路攻擊。但是對於某些新型協議,因為出現時間短、考慮欠周到,也可能會因安全問題而被黑客利用。
對於網路協議的討論,更多人則認為:現今使用的基層協議在設計之初就存在安全隱患,因而無論網路進行什麼樣的改動,只要現今這種網路體系不進行根本變革,就一定無法消除其潛在的危險性。
數據在IP互聯網中傳送時會被封裝為報文或封包。IP協議的獨特之處在於:在報文交換網路中主機在傳輸數據之前,無須與先前未曾通信過的目的主機預先建立好一條特定的「通路」。互聯網協議提供了一種「不可靠的」數據包傳輸機制(也被稱作「盡力而為」);也就是說,它不保證數據能准確的傳輸。數據包在到達的時候可能已經損壞,順序錯亂(與其它一起傳送的封包相比),產生冗餘包,或者全部丟失。如果 應用需要保證可靠性,一般需要採取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IP的上層協議控制。
網路協議通常由語法,語義和定時關系3部分組成。網路傳輸協議或簡稱為傳送協議(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計算機通信的共同語言。現在最普及的計算機通信為網路通信,所以「傳送協議」一般都指計算機通信的傳送協議,如:TCP/IP、NetBEUI等。然而,傳送協議也存在於計算機的其他形式通信,例如:面向對象編程裡面對象之間的通信;操作系統內不同程序之間的消息,都需要有一個傳送協議,以確保傳信雙方能夠溝通無間。
其他含義
協商:雙方協議提高價格 對共同達到統一目的 可制定協議。
通俗概念:協議是做某些事情之前共同協商,共同達到統一目的,對統一達成問題作為書面形式共同約束。
協商好了就點仁義、仗義。協議要是用上了,那就是沒意義了,也就是證明即將要結束協議。
定義
協議(protocol)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體為了開展某項活動,經過協商後達成的一致意見。協議總是指某一層的協議。准確地說,它是在同等層之間的實體通信時,有關通信規則和約定的集合就是該層協議,例如物理層協議、傳輸層協議、應用層協議。
1.3課外實踐參考——構建一個簡單的區域網絡
1.3.1雙絞線
雙絞線(Twisted Pair)是由兩條相互絕緣的導線按照一定的規格互相纏繞(一般以逆時針纏繞)在一起而製成的一種通用配線,屬於信息通信網路傳輸介質。雙絞線過去主要是用來傳輸模擬信號的,但現在同樣適用於數字信號的傳輸。
雙絞線是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傳輸介質。
雙絞線是由一對相互絕緣的金屬導線絞合而成。採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抵禦一部分來自外界的電磁波干擾,而且可以降低自身信號的對外干擾。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雙絞線」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雙絞線一般由兩根22-26號絕緣銅導線相互纏繞而成,實際使用時,雙絞線是由多對雙絞線一起包在一個絕緣電纜套管里的。典型的雙絞線有四對的,也有更多對雙絞線放在一個電纜套管里的。這些我們稱之為雙絞線電纜。在雙絞線電纜(也稱雙扭線電纜)內,不同線對具有不同的扭絞長度,一般地說,扭絞長度在3.81cm至14cm內,按逆時針方向扭絞。相鄰線對的扭絞長度在1.27cm以上,一般扭線的越密其抗干擾能力就越強,與其他傳輸介質相比,雙絞線在傳輸距離,信道寬度和數據傳輸速率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價格較為低廉。
1.3.2集線器
1.3.3 網卡
習題
第2章 中間節點上的通信技術
2.1交換技術的演變
2.1.1 電路交換
2.1.2存儲-轉發交換
2.1.3分組交換網路中的最佳幀長度
2.2虛電路與數據報
2.2.1分組交換的虛電路服務
2.2.2分組交換的數據報服務
2.2.3電路交換、虛電路與數據報的比較
2.3交換機
2.3.1交換機的功能
2.3.2交換單元分類
2.4路由節點上的通信
2.4.1路由器與路由表
2.4.2路由器的組成
2.4.3路由器技術的演進
習題
第3章鏈路上的數據傳送技術
3.1基本通信方式
3.1.1通信工作模式
3.1.2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
3.1.3串列通信中的同步控制
3.2數據信號分析與信道特性
3.2.1信息、數據與信號
3.2.2數據信號分析
3.2.3信道的頻率特性
3.3基帶傳輸、頻帶傳輸與數據信號變換
3.3.1基帶傳輸與頻帶傳輸
3.3.2數字信號的模擬調制
3.3.3模擬信號的數字編碼——PCM技術
3.3.4數字編碼
3.4信道的多路復用技術
3.4.1頻分多路復用技術
3.4.2時分多路復用技術
3.4.3碼分多路復用技術
3.4.4波分多路復用技術
3.5數據的可靠傳輸
3.5.1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基本對策
3.5.2差錯檢測
3.5.3差錯控制
3.6流量控制
3.6.1流量控制及其基本策略
3.6.2滑動窗口協議
習題
第2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第4章ISO/OSI參考模型
4.1概述
4.1.1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
4.1.2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中各層的基本功能
4.1.3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的多樣性
4.1.4 ISO/OSI參考模型框架
4.2 ISO/OSI參考模型分層介紹
4.2.1物理層
4.2.2數據鏈路層
4.2.3網路層
4.2.4運輸層
4.2.5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4.3 ISO/OSI參考模型的進一步分析
4.3.1 OSI參考模型各層中的數據流動
4.3.2網路實體——服務與協議
4.3.3 ISO/OSl服務原語
習題
第5章區域網與IEEE 802模型
5.1區域網的技術特點與體系結構
5.1.1區域網概述
5.1.2區域網的MAC技術
5.1.3 IEEE 802模型
5.2乙太網技術
5.2.1 CSMA/CD協議
5.2.2 IEEE 802.3與10 Mbps乙太網
5.3無線區域網
5.3.1無線區域網的特點
5.:3.2 IEEE 802.11
5.3.3 CSMA/CA
5.3.4 Wi-Fi
5.4交換式區域網
5.4.1 網橋
5.4.2交換式乙太網
5.4.3交換機工作機理
5.4.4虛擬區域網
5.4.5課外實踐參考——交換機配置
5.5 i島速乙太網
5.5.1高速乙太網的發展及特點
5.5.2 100 Base-T乙太網
5.5.3千兆乙太網
5.5.4萬兆乙太網
習題
第6章Internet與TCP/IP體系結構
6.1 概述
6.1.1 Internet
6.1.2 TCP/IP協議棧
6.1.3 TCP/IP與OSI參考模型的比較
6.2 IP協議
6.2.1有分類的IP地址結構
6.2.2 IP地址的無分類編址CIDR
6.2.3 IPv4分組格式
6.2.4課外實踐參考——網路的TCP/IP參數設置
6.3網路介面層相關協議
6.3.1點對點協議PPP
6.3.2 IP地址解析協議
6.4網際控制消息協議ICMP
6.4.1 ICMP提供的服務
6.4.2 ICMP分組
6.4.3基於ICMP的應用
6.4.4課外實踐參考——常用網路測試命令
6.5 IP路由
6.5.1路由器工作概述
6.5.2路由信息協議RIP
6.5.3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
6.5.4邊界網關協議BGP
6.5.5課外實踐參考——路由器的配置
6.5.6第三層交換
6.6 IPV6
6.6.1 IPv6及其目標
6.6.2 IPv6分組結構
6.6.3 IPv6地址
6.6.4從IPv4向IPv6的過渡
6.7 TCP/UDP協議
6.7.1 TCP服務的特徵
6.7.2 TCP連接的可靠建立與釋放
6.7.3 TcP傳輸的滑動窗口規則
6.7.4 TCP報文格式
6.7.5 UDP協議
6.7.6 TCP/UDP埠號的分配方法
習題
第3篇計算機網路應用及其開發
第7章應用層實體及其工作模式
7.1客戶-伺服器工作模式
7.1.1客戶-伺服器模式概述
7.1.2客戶-伺服器的應用方式
7.1.3中間件
7.2客戶-伺服器模式應用舉例
7.2.1遠程登錄
7.2.2文件傳輸協議
7.2.3電子郵件傳送協議
7.2.4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7.2.5超文本傳輸協議
習題
第8章計算機網路應用程序設計
8.1套介面API的有關概念
8.1.1 網路應用編程介面
8.1.2 socket編程模型及其類型
8.1.3 socket地址——應用進程的標識
8.1.4通信進程的阻塞與非阻塞方式
8.2基本socket函數
8.2.1初始化套介面——服務綁定socket()
8.2.2本地地址綁定bind()
8.2.3建立套介面連接——綁定遠地伺服器地址connect()
8.2.4套介面被動轉換listen()
8.2.5從被動套介面的完成隊列中接受一個連接請求accept()
8.2.6基本套介面I/O函數
8.2.7關閉套介面通道與撤銷套介面
8.3基於TCP的socket程序設計
8.3.1 TCP有限狀態機
8.3.2 TCP的C/s模型時序圖
8.3.3一個簡單的TCP網路通信程序
8.3.4阻塞模式下的TCP輸入輸出與超時控制
8.3.5非阻塞模式下的TcP輸入輸出
8.4基於UDP的socket程序設計
8.4.1 uDP編程模式
8.4.2一個簡單的UDP客戶一伺服器程序
8.4.3非阻塞模式下的UDP客戶一伺服器程序
8.5輸入輸出多路復用
8.5.1輸入輸出多路復用的基本原理
8.5.2 select()函數及其應用
8.6並發伺服器程序設計
8.6.1多進程並發伺服器程序設計
8.6.2多線程並發伺服器程序設計
習題
附錄英文縮略語詞彙表
參考文獻
『拾』 2019年同等學力申碩計算機綜合試題解析--計算機網路
本文解析的原文出處都是《計算機網路第七版謝希仁》
一、填空題
1. 乙太網的爭用期是指(乙太網的端到端往返時間2 ),乙太網發送數據使用(曼切斯特)編碼
解析: 第一空出處教材P88,第七段第三句: 「因此乙太網的端到端往返時間2 稱為爭用期」
第二空原話出處教材p86,第二段第一句:「 乙太網發送的數據都使用曼切斯特編碼 的信號」
2. 一個廣域網傳輸比特率是4Kbps,傳播時延為20ms,若採用停-等協議效率是50%,幀長至少為(160)位
解析: 停止等待協議概念出處P213,
傳播時延為20ms,則往返時延rtt為40ms,效率即為信道利用率,設分組時延為T, , 忽略不計,把已知數據代入公式求出
幀長度為 (式子中有單位轉換),因此幀長度最少為160位。
3. 一個網段的網路號為130.10.3.0/21,子網掩碼可以寫為(255.255.248.0)
解析:用位與的方法即可求出。
4. TCP協議中發送窗口的大小應該由(擁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較小的一個決定
二、 選擇題
1. 數據鏈鏈路層採用後退N幀協議,若發送窗口大小是16,那至少需要(C)位序號才能保證不出錯
A. 7
B.6
C.5
D.4
解析: 發窗口的大小 ,n代表序號位數,n位序號要減去0的組合,最大窗口只有n個1表示為 ,因此該題選C
2. 一台主機的IP地址為152.68.70.3,子網掩碼為255.255.224.0,必須路由器才能與該主機通信的是(A)
A.152.68.62.23
B.152.68.67.15
C.152.68.85.220
D.152.68.90.30
解析: 根據子網掩碼可知網路號是19位,主機IP為152.68.70.3,與子網掩碼按位求與,其網路號為152.68.64.0,把子網掩碼與選項中ip按位求與得到,A的網路號為152.68.32.0,其他選項的網路號為152.68.64.0,因此A與題干中ip不在一個網路,因此要路由器通信。
3. 對分片後的數據進行重組的是(B)
A.中間主機
B. 目的主機
C. 核心路由器
D.下一跳路由器
解析: IP協議規定,只有最終的目的主機才可以對分片數據報進行重組,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在目的主機上進行重組減少了路由器的計算量,當轉發一個IP數據報時,路由器不需要知道它是不是個分片;其次,路由器可以為每個分片獨立選擇路由,每個分片到達目的地所經過的路徑可以不同。
4. CIDR地址塊192.168.10.0/20所包含的IP地址范圍是(D)
A.192.168.10.0-192.168.12.255
B.192.168.10.0-192.168.13.255
C.192.168.10.0-192.168.14.255
D.192.168.10.0-192.168.15.255
解析: 根據題干192.168.10.0/20可以得到
子網掩碼是 ,
IP地址的二進製表示為:
因此原題干IP范圍為
192.168.10.0-192.168.15.255
5. 一個由25台計算機組成的通信網路,網路中任意兩台計算機之間的往返時延為20ms,他們之間採用UDP協議進行請求和響應,如果40ms內未收到響應,該計算機立即重傳請求,但很快網路發生崩潰,解決辦法是(D)
A.增加超時計時器時間
B.增加路由中隊列長度
C.在接收方使用滑動窗口機制防止緩沖區溢出
D.超時後重傳請求時,使用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
解析: P88,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用來確定碰撞後重傳時機,這種演算法讓發生碰撞的站在停止發送數據後,不是等待信道變為空閑後就立即再發送數據,而是推遲一個隨機的時間。
三、名詞解釋
1.BGP協議
解析: (P164第三段和第四段)
BGP邊界網關協議,是不同AS的路由器之間交換路由信息的協議。BGP力求尋找一條能夠到達目的網路且比較好的路由,而並非要尋找一條最佳路由。BGP採用路徑向量路由選擇協議。
2.DHCP協議
解析: (P295-P296)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提供了一種機制,即插即用連網,這種機制允許一台計算機加入新的網路和獲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參與。DHCP對於運行客戶軟體和服務軟體器軟體都適用。DHCP使用客戶伺服器方式。DHCP伺服器分配給DHCP客戶的IP是臨時的,因此DHCP客戶只能在一段有限時間內使用這個分配到的IP地址。
四、計算
1. 一台路由器收到一個1500位元組的IPv4分組,IP頭部為20位元組,如果需要將該分組轉發到一個MTU為500位元組的鏈路上,
1)該IP分組共分成幾個分片,長度分別為多少位元組
2)最後一個分片的片偏移是多少位元組
解析:
(1)IP頭部20個位元組,而轉發mtu500位元組,因此數據量只有480位元組。1500個位元組分成4組,前三組都是480+20 = 500位元組,其中數據長度為480位元組,共用了1440個位元組,原來的數據量為1500-20=1480,因此第四組長度為 1480-1440 +20= 60位元組,其中數據長度為40位元組。
(2)最後一個分片的片偏移了三個分組,mtu大小為500位元組,ip佔20個位元組,每片大小最大為480,片偏移必須為8位元組的整數倍。
第一個片偏移是:0/8 = 0,第二個片偏移是:480/8=60;
第三個片偏移是:480*2/8=960/8=120, 第四個片偏移是:480*3/8=1440/8=180, 因此得到答案180。
2. 一個TCP連接使用256Kbps鏈路,其端到端的傳輸時延為128ms,實際吞吐量是128Kbps,若忽略數據封裝開銷及接收方響應分組的發送時間,發送窗口大小是多少位元組
解析: 實際吞吐量為128Kbps,使用的是256Kbps的鏈路,則說明信道利用率只有50%
ms,發送窗口大小即發送分組長度的大小,根據信道利用率公式: , 其中 忽略不計,rtt代入公式求出分組時間T=256ms,
則窗口大小為
3. 客戶端C和S之間建立一個TCP連接,該連接總是以1KB的最大段長發送TCP段,C有足夠數據發送,當擁塞窗口為32KB時,收到了三個重復的ACK報文,如果接下來4個RTT時間內TCP段的傳輸是成功的,那麼在當四個RTT時間內發送的TCP段都得到ACK,擁塞窗口大小是多少?採用了怎樣的擁塞機制?
解析: (P234-P235)有題干可知MSS=1KB,當收到3個重復確認時,就知道接收方確實沒有收到最近發的那個報文段,立即使用 快重傳 ,此時不是用慢啟動而是使用 快恢復 演算法,接下來的 第一個rtt ,發送放調整門限ssthresh = cwnd /2 = 32/2 = 16KB,於此同時設置擁塞窗口cwnd = ssthresh = 16KB。之後並開始執行 擁塞避免演算法 ,因此接下來的連續 3個rtt 都是連續加法增大,因此最終擁塞窗口cwnd = 16+3*MSS = 19KB
因此該擁塞機制過程為: 快重傳 → 快恢復 → 擁塞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