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網路第27講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網路第27講

發布時間: 2022-09-23 23:22:00

『壹』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1)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網路第27講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貳』 計算機網路的誕生

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建立ARPANet。ARPANet最初只包括四個站點,即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猶他大學Utah和斯坦福研究所SRI。
1970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諾曼.阿勃拉姆遜研製成ALOHANet,這是早期著名互聯網之一。ARPANet開始採用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斯蒂夫.克洛克設計的網路控制協議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1971年ARPANet發展到15個站點,23台主機。新接入的站點包括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林肯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美國航空航天局的Ames研究中心等。1972年互聯網工作組(INWG)宣告成立。其目的在於建立互聯網通訊協議,主席是斯坦福的溫登.澤夫。BBN公司(由Bolt、Beranek和Newman合夥建立的位於波士頓的一家咨詢公司)的雷.湯姆林森(Rey Tomlinson)發明電子郵件,在互聯網上很快就流行起來。
1973 年ARPANet擴展成國際互聯網。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國和挪威的計算機。
1974年ARPA的鮑勃.凱恩和斯坦福的溫登.澤夫合作,提出TCP/IP協議。
1975年由於ARPANet已由試驗性互聯發展為實用型網路,其運行管理由ARPA移交給國防通信局DCA。世界上第一台微機Altair8008誕生於新墨西哥州的MITS公司。微機時代來臨,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借Altair起家,建立了如今聲名顯赫的微軟公司。
1976年AT&T的貝爾實驗室推出UUCP(Unix-to-Unix Copy),一年後開始隨UNIX捆綁銷售。
1977年威斯康辛大學建成THEORYNet。這個互聯網用UUCP向100多用戶提供E-mail服務。
1978年美國國防部決定以TCP/IP協議的第4版作為其數據通信網路的標准。互聯網通訊協議標准化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
1982年TCP/IP加入UNIX內核中,商業電子郵件服務在美國25個城市開始啟動。
1983年ARPA Net分離出MILNet,DCA把ARPANet各站點的通訊協議全部轉為TCP/IP,這是全球Internet正式誕生的標志。
歐洲建成科學和研究網EARN(Europe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Network)。
托姆.詹寧斯(Tom Jennings)開發成功Fidonet,主要連接MS-DOS的個人電腦(Fido是美國人對心愛的哈巴狗的通稱,其名稱來源於此)。
1984年日本建成JUNet(Japan Unix Network)。
作家吉布森(Gibson)在他的一篇小說《精神漫遊者》中首次提出Cyberspace這個術語。
1985年美國科學家基金會(NSF)建立NSFNet。
1986年NSFNet成為Internet主幹網(56Kbps)。
Internet完成取代了ARPA Net。
1987年連接在Internet上的主機數突破10,000台。
NSF與IBM、Merit網路公司、MCI等公司簽約,把NSFNet主幹網的傳輸速率從56kbps提高到1.54Mbps。
1989年Internet主幹網升為T1速率(1.54Mbps)。
最早的也是最著名的Internet服務提供商之一——Compuserve成立。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蒂姆·貝納斯一李(Tim Berners-Lee)研製成World Wide Web,推出世界上第一個所見即所得的超文本瀏覽器/編輯器。

『叄』 TCP/IP體系結構在計算機網路中的作用

tcp/ip網路層協議 屬於可靠傳輸協議~具有檢錯功能還有流量控制,使用TCP/IP協議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但速度會比UDP協議慢~TCP/IP提供的是面向連接用三次握手過程建立連接~

我只能說這么多~TCP/IP在網路中的作用就是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流量控制

『肆』 美國斯坦福大學怎麼

美國斯坦福大學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是世界著名大學。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斯坦福大學,或譯作史丹佛大學,通常直接稱作斯坦福大學,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是一所享譽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

該校校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帕羅奧圖(Palo Alto),與舊金山相鄰,佔地35平方公里,是美國面積第二大的大學,與哈佛大學並列為美國東西兩岸的學術重鎮。

斯坦福大學也獲得多個雜志調查評為最著名的學府之一。泰晤士《世界聲譽排名》(2013-14年)將其評為第三。《普林斯頓評論》於2010及2013年所做的調查顯示,斯坦福是最多美國家長及學生的"夢想學府"。一份於2003年發表的蓋洛普投票顯示,它也是美國普羅大眾眼中第二最久負盛名的學府。美國商業雜志《福布斯》亦於2012年,贊賞斯坦福大學"因成就了矽谷及領導著世界經濟與科技產品的發展,而為首屈一指的名校"。《紐約時報》及《石板雜志》甚至提到斯坦福作為"象徵著美國大學"的地位及名譽。

『伍』 計算機網路是如何跨越山川,海洋,陸地,構成全球internet網路呢

互聯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又稱網際網路。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1968年
1968年,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1978年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

互聯網時代
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

title
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89年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

互聯網的標志
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1991年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被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

網際網路(8張)
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 of 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

互聯網應用示例
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3-4]

『陸』 求 計算機三級 的上機模擬系統 下載

三級網路技術專家密押試卷
(考試時間120分鍾,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60分)下列各題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選項塗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答在試卷上不得分。
(1)我國第一條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的專線是從中科院高能所到斯坦福大學直線加速器中心,它建成於
A)1989年6月
B)1991年6月
C)1993年6月
D)1995年6月
(2)基於網路安全需要,網路操作系統一般提供了四級安全保密機制:注冊安全性、用戶信任者許可權與
I.最大信任者許可權屏蔽Ⅱ.物理安全性
Ⅲ.目錄與文件屬性,Ⅳ.協議安全性
A)I
B)I,Ⅱ
C)I,Ⅲ
D)Ⅳ
(3)計算機網路拓撲主要是指通信子網的拓撲構型。網路拓撲影響著網路的性能以及
I.安全性Ⅱ.系統可靠性
Ⅲ.層次結構Ⅳ.通信費用
A)Ⅱ和Ⅳ
B)Ⅱ和Ⅲ
C)Ⅲ和Ⅳ
D)I和Ⅱ
(4)組成超媒體系統的是編輯器、超媒體語言和
A)結點
B)鏈
C)導航工具
D)指針
(5)以下說法哪一個是不正確的
A)現在高檔微機與工作部幾乎沒有區別
B)現在家用計算機和多媒體計算機幾乎一樣
C)現在筆記本電腦與台式機性能差不多
D)現在的手持設備還都不能上網
(6)光纖通信採用的亮度調制方法屬於
A)振幅鍵控ASK調制
B)頻移鍵控FSK調制
C)相移鍵控PSK調制
D)波分復用WDM
(7)按照計算機網路覆蓋地域范圍的大小對網路進行分類,可分為
A)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
B)區域網和Internet網
C)星型網、環型網和匯流排型網
D)區域網和廣域網
(8)以下關於計算機網路的討論中,哪個觀點是正確的?
A)組建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實現區域網的互聯
B)聯入網路的所有計算機都必須使用同樣的操作系統
C)網路必須採用一個具有全局資源高度能力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D)互聯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系統
(9)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任務是:屏蔽本地資源與網路資源的差異性,為用戶提供各種基本網路服務功能,完成共享系統資源的管理,並提供網路系統的
A)多媒體服務
B)wWw服務
C)E_mail服務
D)安全性服務
(10)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戶訪問網路的界面是
A)主機
B)終端
C)通信控制處理機
D)網卡
(11)下列關於時間片輪轉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時間片輪轉法中,系統將CPU時間劃分成一個個時間段
B)就緒隊列中的各個進程輪流在CPU上運行,每次運行一個時間片
C)當時間片結束時,運行進程自動讓出CPU,該進程進入等待隊列
D)如果時間片長度很長,則調度程序剝奪CPU的次數頻繁,加重系統開銷
(12)以下關於網路體系結構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網路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是具體的
B)層次結構的各層之間相對獨立
C)網路體系結構對實現所規定功能的硬體和軟體有明確的定義
D)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介面保持不變.其他各層均不受影響
(13)在理解誤碼率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I.應衡量數據傳輸系統正常工作狀態下傳輸可靠性的參數
Ⅱ.對於實際的數據傳輸系統,可以籠統地說誤碼率越低越好
Ⅲ.對於實際的數據傳輸系統,如果傳輸的不是二進制碼元,要摺合成二進制碼元來計算
A)I、Ⅱ和Ⅲ
B)僅I和Ⅱ
C)僅I和Ⅲ
D)僅Ⅱ和Ⅲ
(14)下列文件存儲設備不支持文件的隨機存取的是
A)磁碟
B)光碟
C)軟盤
D)磁帶
(15)長期以來,網路操作系統的三大陣營是Novell的Netware和
I.MicroSoft的WindowsNTⅡ.MicroSoft的Windows2000
Ⅲ.UNIXⅣ.Linux
A)Ⅱ和Ⅲ
B)I和Ⅳ
C)I和Ⅲ
D)Ⅱ和Ⅳ
(16)IEEE802參考模型中不包含
A)邏輯鏈路控制於層
B)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C)網路層
D)物理層
(17)在數據通信中使用曼徹斯特編碼的主要原因是
A)實現對通信過程中傳輸錯誤的恢復
B)實現對通信過程中收發雙方的數據同步
C)提高對數據的有效傳輸速率
D)提高傳輸信號的抗干擾能力
(18)IP數據報的報文格式如圖所示。在沒有選項和填充的情況下,報頭長度域的值為04816、1931

版本
報頭長度
服務類型
總長度
標識
標志
片偏移
生存周期
協議
頭部校驗和
源lP地址
目的lP地址
選項+填充
數據
A)3
B)5
C)10
D)20
19)計算機網路領域中B-ISDN的含義是指
A)寬頻綜合業務數據網
B)窄帶綜合業務數據網
C)基礎綜合業務數據網
D)綜合業務數據網
20)無線區域網所使用的擴頻的兩種方法是:跳頻擴頻和
A)直接序列擴頻
B)移頻鍵控
C)時分多路復用
D)碼分多路復用
21)在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撥號上網的用戶動態地獲得一個IP地址
B)用戶通過區域網接入Internet時,用戶計算機需要增加區域網網卡
C)ISDN可分為寬頻(B—ISDN)和窄帶(N—ISDN)
D)撥號上網的傳輸速率可以達到2Mbps
22)目前區域網能提供的數據傳輸率為
A)1Mbps~lOMbps
B)10Mbps~100Mbps
C)10Mbps~1000Mbps
D)10Mbps~10000Mbps
23)Netware第二級容錯主要是
A)針對文件伺服器失效而設計的
B)針對硬碟表面介質損壞而設計的
C)針對硬碟和硬碟通道故障而設計的
D)用來防止在寫數據記錄的過程中因系統故障而造成的數據丟失
24)下列哪個不是單機操作系統管理的主要操作?
A)進程
B)內存分配
C)系統安全
D)文件輸入/輸出
(25)下列關於網路操作系統基本任務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屏蔽本地資源與網路資源差異性
B)為用戶提供各種基本網路服務功能
C)完成網路共享系統資源的管理
D)提供網路通信的可靠性服務
(26)在網路安全中,截取是指未授權的實體得到了資源的訪問權。這是對
A)可用性的攻擊
B)完整性的攻擊
C)保密性的攻擊
D)真實性的攻擊
(27)下面選項為一種可應用於ERP、電子商務和數據倉庫的大型Unix系統的是
A)Solaris
B)AIX
C)HP—UX
D)EnterpriseServer
(28)下列關於區域網的描述中,正確的一條是
A)區域網的數據傳輸率高,數據傳輸可靠性高
B)區域網的數據傳輸率低,數據傳輸可靠性高
C)區域網的數據傳輸率高,數據傳輸可靠性低
D)區域網的數據傳輸率低,數據傳輸可靠性低
(29)電子商務應用系統主要包括支付網關系統、業務應用系統、用戶及終端系統和
A)CA系統
B)KDC系統
C)加密系統
D)代理系統
(30)瀏覽器中,與安全、隱私無關的是
A)C00kie
B)JavaApplet
C)背景音樂
D)ActiVeX(31)在計算機網路中,表徵數據傳輸可靠性的指標是
A)傳輸率
B)誤碼率
C)信息容量
D)頻帶利用率
(32)為了防止區域網外部用戶對內部網路的非法訪問,可採用的技術是
A)防火牆
B)網卡
C)網關
D)網橋
(33)IP地址格式分為幾部分?
A)2
B)4
C)5
D)6
(34)正在運行的進程在信號量S上作P操作之後,當S
A)等待隊列
B)提交隊列
C)後備隊列
D)就緒隊列
(35)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區域網的傳輸線路中,粗纜和細纜混合使用時,長度不能超過300m
B)在區域網的傳輸線路中,粗纜和細纜混合使用的缺點是造價高
C)在區域網的傳輸線路中,粗纜和細纜混合使用時,一般室內用細纜,室外用粗纜
D)以上說法都不對
(36)一台主機的IP地址為202.113.224.68,子網屏蔽碼為255.255.255.240,那麼這台主機的主機號為
A)4
B)6
C)8
D)68
(37)以下屬於「先消費後付款」的方式是
A)信用卡支付
B)電子現金支付
C)電子轉賬支付
D)電子支票支付
(38)Internet上有許多應用,其中主要用來瀏覽網頁信息的是
A)E-mail
B)FTP
C)Telnet
D)WWW
(39)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種信息管理技術,也是一種電子文獻形式,下面關於超文本的論述中不正確的是
①超文本採用一種非線性的網狀結構來組織信息
②超文本就是超大規格(通常大於64K
B)的文本文件
③超文本以結點作為基本單位,比傳統的以字元為基本單位高一個層次
④超文本的每個結點就是一個文本文件
A)①
B)③
C)②、④
D)①、③
(40)為了檢驗數字證書的合法性,需要使用
A)頒發者的公用密鑰來驗
B)頒發者的私有密鑰來驗證
C)使用者的公用密鑰來驗證
D)使用者的私有密鑰來驗證
(41)利用什麼協議可以在郵件體中包含音樂?
A)MMX
B)MIME
C)SSE
D)lMAP
(42)URL由主機名和下列哪一部分構成?
A)協議類型和路徑及文件名
B)通信方式和路徑及文件名
C)協議類型和IP地
D)通信方式和埠號
(43)搜索引擎向用戶提供兩種信息查詢服務方式:目錄服務和
A)路由器選擇服務
B)IP地址搜索服務
C)關鍵字檢索服務
D)索引查詢服務
(44)關於EDI,以下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EDI是兩個或多個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的通信
B)EDI要求計算機之間傳輸的信息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則與國際標准
C)EDI強調數據自動投遞和處理而不需要人工介入
D)EDI建立在開放的網際網路平台之上
(45)Internet的郵件傳輸協議標准為
A)SNMP
B)SMTP
C)FTP
D)TELNET
(46)社區寬頻網目前使用的主要技術包括
A)基於電信網路的數字用戶線路XDSL方式
B)基於有線電視網CATV的寬頻傳輸
C)基於IP方式的計算機區域網絡
D)以上都是
(47)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是指
A)網路中設備設置環境的安全
B)網路使用者的安全
C)網路可共享資源的安全
D)網路的財產安全
(48)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物流和商流是流通的兩個方面
B)物流意味著所有權的轉移
C)商流意味著所有權的轉移
D)物流和商流可以分離
(49)發送方的加密數據在到達最終節點之間不被解密的是
A)鏈路加密方式
B)節點到節點方式
C)節點到端方式
D)端到端方式
(50)對手下列說法,錯誤的一種足
A)TCP協議可以提供可靠的數據流傳輸服務
B)TCP協議可以提供面向連接的數據流傳輸服務
C)TCP協議可以提供全雙工的數據流傳輸服務
D)TCP協議可以提供面向非連接的數據流傳輸服務
(51)PGP是一種電子郵件安全方案,它一般採用的散列函數是
A)DSS
B)RSA
C)DES
D)SHA
(52)在網際網路中.路由器連接兩個或多個物理網路,完成
A)同一物理網路中網關和網關之間的問接尋徑
B)同一物理網路中網關和網關之間的直接尋徑
C)對目的主機所在的物理網路的間接尋徑
D)對目的主機所在的物理網路的直接尋徑
(53)電子政務的應用模式主要包括3種.它們是
A)GtoG、GtoB和GloC
B)GtoG、GtoB和BtoB
C)GtoC、GtoB和BtoB
D)GtoG、GtoC和BtoB
(54)防火牆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分組過濾路由器,另一部分是
A)應用網關
B)網橋
C)殺毒軟體
D)防病毒卡
(55)111ternet遠程翳錄使刷的協議是
A)SMTP
B)POP3
C)Telnet
D)IMAP
(56)某路由器收到了一個IP數據報,在對其首部進行校驗後發現該數據報存在錯誤,路由器最有可能採取的動作是
A)糾正該IP數據報的錯誤
B)將該IP數據報返給源主機
C)拋棄該IP數據報
D)通知目的主機數據報出錯
(57)在數字信封技術中,發送方首先選擇一個對稱密鑰並利用對稱密鑰加密技術對要發送的信息進行加密,然後再
A)使用發送方自身的公鑰對生成的對稱密鑰加密
B)使用發送方自身的私鑰對生成的對稱密鑰加密,
C)使用接收方的公鑰對生成的對稱密鑰加密
D)使用接收方的私鑰對生成的對稱密鑰加密
(58)下列選項中,不屬於電子商務系統中社會保障子系統的內容的是
A)稅收政策
B)法律法規
C)企業的規章制度
D)個人的消費習慣
(59)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HDSL)是利用現有的什麼介質來實現高帶寬雙向傳輸?
A)電話雙絞線
B)電視電纜
C)光纜
D)無線電
(60)在下列關於ATM技術的說明中,錯誤的是
A)是面向連接的
B)提供單一的服務類型
C)採用星型拓撲結構
D)具有固定信元長度
二、填空題
(每空2分,共40分)請將每空的正確答案寫在答題卡上【l】~【20】序號後的橫線上,答在試卷上不得分。
(1)奔騰晶元有雙Cache結構,一個用於數據緩存,另一個用於【l】緩存。
(2)奔騰晶元有兩條整數指令流水線和一條【2】流水線。
(3)網路資料庫工作遵循Client/Server模型,客戶端向資料庫伺服器發送查詢請求採用【3】語言。
(4)基於文件服務的網路操作系統分為【4】與工作站軟體兩部分。
(5)無線接入網是指部分或全部採用【5】傳輸介質連接交換機和用戶終端。
(6)OSI參考模型的七層中,最復雜、協議最多的是【6】。
(7)可以滿足幾十公里范圍內的大量企業、機關、公司的多個區域網互聯的需要,並能實現大量用戶與數據、語音、圖像等多種信息的網路是【7】。
(8)虛擬區域網用軟體方式來實現邏輯工作組的劃分與管理,其成員可以用交換機埠號、【8】或網路層地址進行定義。
(9)按照區域網所採用的技術、應用范圍和協議標準的不同可以分為共享式區域網與【9】。
(10)網路管理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網路的可用時間,提高網路設備的利用率,改善網路性能、服務質量和【10】。
(11)一個計算機網路協議主要由【l1】、語義和時序3個基本要素組成。
(12)接入Internet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是通過【l2】直接與ISP連接。二是連接已接人Internet的區域網。
(13)運行IP協議的互聯層可以為其高層用戶提供【l3】服務和面向無連接的傳輸服務以及盡最大努力投遞服務。
(14)電子郵件客戶端應用程序使用的是SMTP協議和POP3協議,它們的中文名稱分別是【l4】和郵局協議。
(15)網際網路中採用IP地址來標識一個主機,IP地址由【l5】和主機號兩部分組成。
(16)目前寬頻網路中採用「光纖同步數字傳輸體系」的英文縮寫是【l6】。
(17)網路的配置管理主要目的在於【l7】網路和系統的配置信息以及網路內各設備的狀態和連接關系。
(18)網際網路(Internet)上連接的計算機稱之為主機,其中,網際網路服務與信息資源的提供者被稱為【18】,網際網路服務和信息資源的使用者被稱為【l9】。
(19)電子商務是基於【20】的應用方式。

『柒』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如何發明的

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的網路。解釋一下就是阿帕網,這是最早的。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這個計
算機互聯的網路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
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區域網紛紛出台。

這個時期微機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台上的共享文件伺服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
一台專用的可共享的網路文件伺服器。PC是一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
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碟文件時才通過網路訪問文件伺服器,體現了計算機網路中各計算機之
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伺服器的微機網路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伺服器專用於提供
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 伺服器模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路通信,
計算機網路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路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路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
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在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國際標准,
使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實現了標准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
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 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 ,從而極大
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
聯網路即Internet已經形成,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
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 (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
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望採納

『捌』 計算機網路發展

Internet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是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通過它,人類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會。人們用各種名稱來稱呼Internet,如國際因特網路、因持網,互聯網、交互網路、網際網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擴散,不斷增添吸收新的網路成員,已經成為世界上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信息網路。

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這一個龐大的網路,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當時,美國國防部為了保證美國本土防衛力量和海外防禦武裝在受到前蘇聯第一次核打擊以後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擊能力,認為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並且在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系。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即"阿帕網")的網路,這個網路把位於洛杉礬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位於聖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這個阿帕網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雛形。

到1972年時,ARPANET網上的網點數已經達到40個,這40個網點彼此之間可以發送小文本文件(當時稱這種文件為電子郵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傳輸協議發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數據文件(即現在Internet 的FTP),同時也發現了通過把一台電腦模擬成另一台遠程電腦的一個終端而使用遠程電腦上資源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較早出現的重要工具,E-mail和FTP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應用。

1972年,全世界電腦業和通訊業的專家學者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第一屆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就在不同的計算機網路之間進行通信達成協議。會議決定成立Internet工作組,負責建立一種能保證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標准規范即"通信協議"。1973年,美國國防部也開始研究如何實現各種不同網路之間的互聯問題。

至1974年,IP(Internet協議)和TCP(傳輸控制協議)問世,合稱TCP/IP協議。這兩個協議定義了一種在電腦網路間傳送報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隨後,美國國防部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決電腦網路之間通信的核心技術。TCP/IP協議的核心技術的公開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大發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協議的美國軍方的ARPA網,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協議的各種網路。為了將這些網路連接起來,美國人溫頓·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個想法:在每個網路內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訊協議,在和其它網路通信時使用TCP/IP協議。這個設想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誕生,並確立了TCP/IP協議在網路互聯方面的地位。

80年代初,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沒有獲得美國聯邦機構合同的學校仍不能使用。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開始著手建立提供給各大學計算機系使用的計算機科學網(CSNet)。CSNet是在其他基礎網路之上加統一的協議層,形成邏輯上的網路,它使用其他網路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戶觀點下也是一個獨立的網路。CSNet採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換都經過CSNet-Relay(一台中繼計算機)進行。

以上這些網路都相繼並入Internet而成為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Internet成為全世界各種網路的大集合。

Internet的又一次快速發展源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80年代初,美國一大批科學家呼籲實現全美的計算機和網路資源共享,以改進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抵禦歐洲和日本先進教育和科技進步的挑戰和競爭。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為鼓勵大學和研究機構共享他們非常昂貴的4台巨型計算機,希望各大學、研究所的計算機與這4台巨型計算機聯接起來。最初NSF曾試圖使用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線,但由於ARPANet的軍用性質,並且受控於政府機構,這個決策沒有成功;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出資,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通訊協議,建立名為NSFNET的廣域網。

1986年NSF投資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依利諾斯大學和康納爾大學建立5個超級計算中心,並通過56Kbps的通信線路連接形成NSFNET的雛形。1987年NSF公開招標對NSFNxT進行升級、營運和管理,結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學組成的非盈利性機構Merit獲得NSr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線路速度升級到了T1(1.5MbpS),並且連接13個骨幹結點,採用MCI提供的通信線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設備,Merit則負責NSFNET的營運和管理。由於NSF的鼓勵和資助,很多大學、政府機構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區域網並人N5FNET中,從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網從100個迅速增加到3000多個。NSFNET的正式營運以及實現與其他已有和新建網路的連接開始真正成為Internet的基礎。

Internet在80年代的擴張不單帶來量的改變,同時帶來了某些質的變化。由於多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於純計算機專業人員。新的使用者發覺計算機相互間的通訊對他們來講更有吸引力。於是,他們逐步把Internet當作一種交流與通信的工具,而不僅僅只是共享NSF巨型計算機的運算能力。

進入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網際網":各個子網分別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作費用,而這些子網又通過NSFNET互聯起來。NSFNET連接全美上千萬台計算機,擁有幾千萬用戶,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員網。隨著計算機網路在全球的拓展和擴散,美洲以外的網路也逐漸接入NSFNET主幹或其子網。
1993年是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網際網路完成了到目前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術創新,WWW(萬維網)和瀏覽器的應用使網際網路上有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台: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所看到的內容不僅只是文字,而且有了圖片、聲音和動畫,、甚至還有了電影。網際網路演變成了一個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影片等多種媒體交相輝映的新世界,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了全世界。

到2000年底,世界上網人數已突破4億,預計在2004年將達到7億。

Internet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我國也非常重視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與Internet的連接。目前,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信息網路,對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信息交流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Internet在中國經過了兩個發展階段。

1987年至1993年是Internet在中國的起步階段,國內的科技工作者開始接觸Internet資源。在此期間,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一些與Internet聯網的科研課題,通過撥號方式使用Internet的E-mail電子郵件系統,並為國內一些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國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6年,由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即當時的國家機械委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合作,啟動了名為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的國際網際網路項目。
1987年9月,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連通了Internet的電子郵件系統。隨後,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CANET開始向我國的科研、學術、教育界提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通過其國際合作夥伴-美國斯坦福加速器中心主機的轉換,實現了國際電子郵件的轉發。由於有了專線,通信能力大大提高,費用降低,促進了網際網路在國內的應用和傳播。
1990年,由電子部十五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和德國GMD合作,連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系統;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也和加拿大UBC合作,實現了MHS系統。因而,國內科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公用電話網或公用分組交換網,使用Internet的電子郵件服務。

1990年10月,中國正式向國際網際網路信息中心(InterNIC)登記注冊了最高域名"CN",從而開通了使用自己域名的Internet電子郵件。繼CANET之後,國內其他一些大學和研究所也相繼開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連結。

1994年1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接受我國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國開通並測試了64Kbps專線,中國獲准加入Interne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長胡啟恆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正式提出要求連入Internet,並得到認可。至此,中國終於打通了最後的關節,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國際專線為標志,中國與Internet全面接觸。同年5月,中國聯網工作全部完成。中國政府對Internet進入中國表示認可。中國網路的域名也最終確定為cn。此事被我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從1994年開始至今,中國實現了和網際網路的TCP/IP連接,從而逐步開通了網際網路的全功能服務;大型電腦網路項目正式啟動,網際網路在我國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

1995年1月,中國電信分別在北京、上海設立的64K專線開通,並且通過電話網、DDN專線以及X.25網等方式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3月,中國科學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漢、南京四個分院的遠程連接,開始了將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俗稱"百所聯網"工程),取名"中國科技網"(CSTNet)。其目標是把網路擴展到全國24個城市,實現國內各學術機構的計算機互聯並和Internet相連。該網路逐步成為一個面向科技用戶、科技管理部門及與科技有關的政府部門服務的全國性網路。1995年 5月,ChinaNET全國骨幹網開始籌建。7月,CERNET連入美國的128K國際專線開通。 12月,中科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就在這個月,CERNET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並通過了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

1996年1月,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全國范圍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路開始提供服務。 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1996年11月,CERNET開通2M國際信道,加上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授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路中心與CNNIC簽約並管理二級域名.e.cn。1997年6月3日,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委託,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組建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同日,宣布成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了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中指出: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29.9萬台,上網用戶62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4066個,WWW站點1500個,國際出口帶寬18.64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