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面試稿
擴展閱讀
windows10網路共享 2024-11-01 07:37:57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面試稿

發布時間: 2022-09-24 22:09:00

㈠ 面試問為什麼要報計算機網路技術怎麼回答

你就說你對計算機很著迷,它奇妙無窮,而且未來就是計算機大放異彩的時候。現代社會,不懂計算機是難以生存的。一般會問些有關計算機硬體等方面很簡單的問題。你就說你的計算機基礎很好就行了。不好也要說好,這很重要。

㈡ 計算機網路專業面試

硬體方面:一般會問
1.開機主機在響
,顯示器沒有信號
是怎麼回事,
2.開機按紐按了下,沒有反映
怎麼回事
3.開機,CPU風扇轉了一會就停了。
怎麼回事.等等
網路方面:
是否會配置路由器,比如說思科的,DNS
FTP
DHCP是否會設置.
在就是叫你組裝一個區域網等等。
軟體方面:如果是需要搞開發的,就會問是否會SQL資料庫,Delphi,C++
ASP.NET
如果是操作,這個就會涉及到專業,比如說企業ERP,他是屬於製造業的,
會有哪些功能,包括操作和日常維護等等。

㈢ 關於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面試應做什麼准備

你好,領學網為你解答:
帶上簡歷和證書,當然最好准備一些自己平時的作品,對於一些專業的問題,可以大概准備一些,就算不問,自己回答的時候也可以帶著說一些,顯示自己的專業性。
計算機網路技術人員的面試,問題范圍比較廣,具體要根據用人單位的性質和主營方向去准備,不過一般問到最多的是配置和硬體的應用。以下是常見的網路工程師面試問題,可供參考。
1、說出自己配置過的路由器型號,並說出幾個最常用的配置命令。
2、說出幾種動態路由協議,並談談動態路由和靜態路由的區別。
3、介紹幾種方式用來在web伺服器上創建虛擬主機。
4、介紹幾種使用過的代理伺服器。
5、提供幾種郵件伺服器的建設方案。
6、說出使用過的資料庫產品。
7、介紹使用過的網管軟體,以及它的特點。
8、如果負責將一個公司的所有計算機接入互聯網,會選擇哪種接入方式,為什麼?
9、會選擇讓哪種操作系統裝在公司內的計算機上,為什麼?
10、簡要介紹管理過的網路。
11、談談網路中最容易出現的故障有哪些?
希望幫到你!

㈣ 計算機網路技術,面試什麼

計算機網路工作的職責范圍決定求職者要准備的技能,面試問題也是在這方面來展開。簡單來說如下:
1、一般小型公司,主要面對硬體維護、網路維護,老闆對電腦也不太懂,問題會有:
(1)有裝機經驗嗎?
(2)會裝系統嗎?
(3)會設內網嗎,像路由器、網路列印等會設嗎?
2、有點規模的公司,IT系統有一定規模,問題會有:
(1)網路經驗有哪些?(對方懂網路,要小心條理的回答)
(2)網路安全會處理嗎?(如果有這方面的能力,工資會高一些)
(3)有用過VPN設備或防火牆嗎?(公司里有這些設備需要維護)
3、軟體類公司,這種公司里高手有的是,需要熟練技能。
(1)學的專業是什麼,會那些語言?
(2)域的設置熟練嗎?
(3)維護過伺服器嗎?
網管工作分別很大,從初級到精通,從維護小區域網到保證網路的穩定和安全,再高端的提供數據安全方案並實施,包括網路知識和陣列知識等。

㈤ 計算機網路專業面試

1、2003個有幾個版本,每個版本最新系統補丁包是什麼啊?
2、 DNS的實現方法?
3、 WEB伺服器的負載均衡?
4、 請問目前市面上常用幾種網路操作系統的優缺點?
5、 請問你用過那些伺服器?請講述raid0、1、5的特點和優點?
6、 請列出下列協議的段口號:HTTP,HTTPS,DNS,FTP,TELNET,PPTP,SMTP,POP3?
7、 請問區域網內想要通過UNC路徑或者NETBIOS名稱訪問對方計算機,需要在對方計算機上開放什麼協議或者埠?
8、 OSI七層模型?TCP/IP模型?
9、 能否將WIN2000P升級成WIN2000S?
10、 怎樣保證1個文檔的安全性?
11、 說說你知道的防火牆及其應用?
12、 WINDOWS域的具體實現方式?客戶機要加入到域該如何操作?
13、 請問你對AD熟悉嗎?怎樣組織AD資源?
14、 請簡述操作主機(FSMO)的作用?
15、 請問PKI是什麼啊?在WIN下怎樣實現PKI?請簡述證書申請的一個過程?
16、 請問你用過那些遠程式控制制軟體啊?
17、 怎樣實現WINDOWS 群集?
18、 你知道哪幾種郵件系統?請簡述安裝EXCHANG 2003的詳細步驟?
19、 請問ISA 有幾大功能?請簡述用ISA發布網站的過程?
20、 請問怎樣才能讓SQL伺服器更安全?
21、 請問在生產環境中你應該如何規劃SQL資料庫文件存放?
22、 當一台DC發生宕機,你應該如何處理?
23、 請問你如何把你的WINDOWS伺服器做得更安全?
24、 如何備份和還原SQL 資料庫?
25、 如何備份和還原EXCHANG資料庫?
26、 你用過那些殺毒軟體(網路版和單機版)?
27、 如果有一個小型企業網路需要你去規劃,請講述你的規劃 思路?
28、 你知道那些入侵檢測系統?你能獨立部署的有那些?
29、 請問如何加強WEB伺服器的安全?
30、 當有一台電腦出現故障,請問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1、 你做過系統補丁升級嗎?內網如果有一百台機器的話你怎樣做系統補丁升級?
32、 網頁出現亂嗎是什麼原因?
33、 Exchang2003安裝成功默認能用foxmail收發郵件嗎?如果能,為什麼?如果不能,請說明原因?
34、 請問怎樣才能統一更改整個公司的郵件地址(exchange環境)?
35、 請問你在生產環境中如何規劃EXCHANGE伺服器資料庫的存放?
36、 請你寫出10條以上保證你企業網路安全的措施。
37、 一台WINDOWS XP的客戶機,登陸域的時需要十分鍾,請問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阿?
38、 當用戶反映去訪問一台文件伺服器非常慢,請問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39、 當用戶反映上網速度非常慢,請問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本文出自 51CTO.COM技術博客

一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並談談你對網路的理解
把分布在不同地點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在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運行下,以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為目標的系統。(理解略)
二 請描述osi七層模型,並簡要概括各層功能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縮寫,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它們由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Physical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 tation Layer)和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第一層到第三層屬於OSI參考模型的低三層,負責創建網路通信連接的鏈路;第四層到第七層為OSI參考模型的高四層,具體負責端到端的數據通信。每層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層都直接為其上層提供服務,並且所有層次都互相支持,而網路通信則可以自上而下(在發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雙向進行。當然並不是每一通信都需要經過OSI的全部七層,有的甚至只需要雙方對應的某一層即可。物理介面之間的轉接,以及中繼器與中繼器之間的連接就只需在物理層中進行即可;而路由器與路由器之間的連接則只需經過網路層以下的三層即可。總的來說,雙方的通信是在對等層次上進行的,不能在不對稱層次上進行通信。

OSI參考模型的各個層次的劃分遵循下列原則:
1、同一層中的各網路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結構,具有同樣的功能。
2、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可以是邏輯介面)進行通信。
3、七層結構中的每一層使用下一層提供的服務,並且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4、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第一層:物理層(PhysicalLayer)
規定通信設備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過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連接。具體地講,機械特性規定了網路連接時所需接插件的規格尺寸、引腳數量和排列情況等;電氣特性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bit流時線路上信號電平的大小、阻抗匹配、傳輸速率距離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對各個信號先分配確切的信號含義,即定義了DTE和DCE之間各個線路的功能;規程特性定義了利用信號線進行bit流傳輸的一組操作規程,是指在物理連接的建立、維護、交換信息是,DTE和DCE雙放在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
屬於物理層定義的典型規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建立相鄰結點之間的數據鏈路,通過差錯控制提供數據幀(Frame)在信道上無差錯的傳輸,並進行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
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
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

第三層:網路層(Network Layer)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麼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包(packet)。
網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層:處理信息的傳輸層
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數據包(packets)。但是,當你談論TCP等具體的協議時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數據單元稱為段(segments)而UDP協議的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報(datagram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第4層為上層提供端到端(最終用戶到最終用戶)的透明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所為透明的傳輸是指在通信過程中傳輸層對上層屏蔽了通信傳輸系統的具體細節。
傳輸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層:會話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第六層: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第七層: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
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三 請描述tcp/ip模型,並簡要介紹各層功能
由於種種原因,OSI模型並沒有成為真正應用在工業技術中的網路體系結構。在網路發展的最初期,網路覆蓋的地域范圍非常有限,而且主要用途也只是為了美國國防部和軍方科研機構服務。隨著民用化發展,網路通過電話線路連接到大學等單位,進一步需要通過衛星和微波網路進行網路擴展,軍用網路中原有技術標准已經不能滿足網路日益民用化和網路互連的需求,因此設計一套以無縫方式實現各種網路之間互連的技術標准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一網路體系結構就是後來的TCP/IP參考模型。
TCP/IP模型共分四層,分別為應用層、傳輸層、互聯網層和主機到網路層。各層實現特定的功能,提供特定的服務和訪問介面,並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 1) 主機到網路層
主機到網路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一層。它相當於OSI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因為這一層的功能是將數據從主機發送到網路上。與應用郵政系統類比,主機到網路層中的比特流傳輸相當於信件的運送。
(2) 互聯網層
互聯網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二層。最初是希望當網路中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時,網路服務不被中斷,已經建立的網路連接依然可以有效地傳輸數據;換言之,只要源主機和目標主機處於正常狀態,就要求網路可以完成傳輸任務。互聯網層正是在這些苛刻的設計目標下選擇了分組交換(Packer Switching)技術作為解決方案。
分組交換技術不僅使分組發送到任意的網路後可以獨立地漫遊到目標主機,而且可確保目標主機接收到順序被打亂的分組後,將其傳送到最高層重新排定分組順序。互聯網層定義了標準的分組格式和介面參數,只要符合這樣的標准,分組就可以在不同網路間實現漫遊。
(3) 傳輸層
傳輸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三層。其功能與OSI模型中的傳輸層相類似,TCP/IP模型中的傳輸層不僅可以提供不同服務等級、不同可靠性保證的傳輸服務,而且還可以協調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的傳輸速度差異。
(4) 應用層
應用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四層。與OSI模型不同的是,在TCP/IP模型中沒有會話層和表示層。由於在應用中發現,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服務都需要會話層和表示層的功能,因此這些功能逐漸被融合到TCP/IP模型中應用層的那些特定的網路服務中。應用層是網路操作者的應用介面,正像發件人將信件放進郵筒一樣,網路操作者只需在應用程序中按下發送數據按鈕,其餘的任務都由應用層以下的層完成。

四 請簡要敘述交換機和集線器的區別
最簡單的區別就是HUB是廣播式的,用戶共享帶寬;交換機是互動式的,每個用戶獨享帶寬。
在當今這個全球網路化的網路時代,網路已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須。作為區域網組建的重要設備:交換機和集線器,都起著區域網的數據傳送「樞紐」的作用。那麼,交換機和集線器到底有什麼區別?
所謂交換機其實是從集線器技術發展而來的。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那就應該是智能與非智能的差別。集線器說白了只是連接多個計算機的 設備,它只能起到信號放大、傳輸的作用,但不能對信號中的碎片進行處理,所以在傳輸過程中非常容易出錯。而交換機則可以看作是一種智能型的集線器,它除了 包括集線器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自動定址、交換、處理的功能。並且在傳遞過程中,只有發送源與接受源獨立工作,其間不與其它埠發生關系,從而達到防止數 據丟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下來我將從交換機與集線器的概念,種類,特點,OSI體系結構,工作方式等基本問題上對二者的區別進行分析說明。
1.交換機和集線器的概念
1.1. 交換機 交換機的英文名稱之為「Switch」,它是集線器的升級換代產品,從外觀上來看的話,它與集線器基本上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帶有多個埠的長方形 盒狀體。交換機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 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1.2.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計算機網路中連接多個計算機或其他設備的連接設備,是對網路進行集中管理的 最小單元。英文HUB就是中心的意思,像樹的主幹一樣,它是各分支的匯集點。許多種類型的網路都依靠集線器來連接各種設備並把數據分發到各個網段。HUB 基本上是一個共享設備,其實質是一個中繼器,主要提供信號放大和中轉的功能,它把一個埠接收的全部信號向所有埠分發出去。
2.交換機和集線器的種類
交換機和集線器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有著不同的分類。
2.1.HUB集線器的種類
集線器有多種類型,各個種類具有特定的功能、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
2.1.1.依據匯流排帶寬的不同,HUB分為10M、100M和10M/100M自適應三種;若按配置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獨立型、模塊化和堆疊式三種。
2.1.2.根據埠數目的不同主要有8口、16口和24口幾種。
2.1.3.根據工作方式可分為智能型和非智能型兩種。目前所使用的HUB基本是前三種分類的組合,如我們常在廣告中看到的10M/100M自適應智能型、可堆疊式HUB等。
2.1.4.依據工作方式區分有較普遍的意義,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被動集線器、主動集線器、智能集線器和交換集線器四種。
2.2.交換機的分類
2. 2.1.按照現在復雜的網路構成方式,網路交換機被劃分為接入層交換機、匯聚層交換機和核心層交換機。其中,核心層交換機全部採用機箱式模塊化設計,目前 已經基本都設計了與之相配備的1000BASE-T模塊,核心層交換機的選購在本文中不做討論。接入層支持1000BASE-T的乙太網交換機基本上是固 定埠式交換機,以10/100Mbps埠為主,並且以固定埠或擴展槽方式提供1000BASE-T的上連埠。匯聚層1000BASE-T交換機同 時存在機箱式和固定埠式2種設計,可以提供多個1000BASE-T 埠,一般也可以提供1000BASE-X等其他形式的埠。接入層和匯聚層交換 機共同構成完整的中小型區域網解決方案。
2.2.2. 按照OSI的7層網路模型,交換機又可以分為第二層交換機、第三層交換機、第四層交換機 等等,一直到第七層交換機。基於MAC地址工作的第二層交換機最為普遍,用於網路接入層和匯聚層。基於IP地址和協議進行交換的第三層交換機普遍應用於網 絡的核心層,也少量應用於匯聚層。部分第3層交換機也同時具有第四層交換功能,可以根據數據幀的協議埠信息進行目標埠判斷。第四層以上的交換機稱之為 內容型交換機,主要用於互聯網數據中心,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2.2.3.按照交換機的可管理性,又可以分為可管理型交換機和非可管理型交換 機,它們的區別在於對SNMP、RMON等網管協議的支持。可管理型交換機便於網路監控,但成本也相對較高。大中型網路在匯聚層應該選擇可管理型交換機, 在接入層視應用需要而定,核心層交換機全部是可管理型交換機。
3.交換機和集線器的特點
3.1.Hub的特點
在星型結構中,它是連接的中間結點,它起放大信號的作用。所有設備共享Hub的帶寬,也就是說,如果hub的帶寬是10M,連結了10了設備,每個設備就是1M,Hub所有埠共享一個MAC地址。
3.2.switch 的特點
用於星型結構時,它作為中心結點起放大信號的作用,埠不共享帶寬,如果是一個10M的switch,那麼每個埠的帶寬就是10M,每個埠擁有自己的MAC地址。
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量控制。目前一些高檔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路由和防火牆的功能。
交換機除了能夠連接同種類型的網路之外,還可以在不同類型的網路(如乙太網和快速乙太網)之間起到互連作用。如今許多交換機都能夠提供支持快速乙太網或FDDI等的高速連接埠,用於連接網路中的其它交換機或者為帶寬佔用量大的關鍵伺服器提供附加帶寬。
它是一個網路設備,擁有路由器的一部分功能,它可以決定接收到的數據向什麼地方發送,它的速度比路由器要快。
4.交換機和集線器的主要區別
通過從上面各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交換機和集線器的主要區別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在OSI體系結構,數據傳輸方式,帶寬佔用方式和傳輸模式上。
4.1. OSI體系結構上的區別 集線器屬於OSI的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於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也就意味著集線器只是對數據的傳輸起到同步、 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對數據傳輸中的短幀、碎片等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理,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而交換機不但可以對數據的傳輸做到同步、放大和整 形,而且可以過濾短幀、碎片等。
4.2.數據傳輸方式上的區別
目前,80%的區域網(LAN)是乙太網,在區域網中大量地使用了集線器(HUB)或交換機(Switch)這種連接設備。利用集線器連接的區域網叫共享式區域網,利用交換機連接的區域網叫交換式區域網。
4.2.1. 工作方式不同 我們先來談談網路中的共享和交換這兩個概念。在此,我們打個比方,同樣是10個車道的馬路,如果沒有給道路標清行車路線,那麼車輛就只能在 無序的狀態下搶道或佔道通行,容易發生交通堵塞和反向行駛的車輛對撞,使通行能力降低。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在道路上標清行車線,保證每一輛車 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共享式網路就相當於前面所講的無序狀態,當數據和用戶數量超出一定的限量時,就會造成碰撞沖突,使網路性能衰退。而交換式網路則避免 了共享式網路的不足,交換技術的作用便是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與其它埠發生碰撞,提高了網路的實 際吞吐量。
共享式乙太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所有用戶共享帶寬,每個用戶的實際可用帶寬隨網路用戶數的增加而遞減。這是因為當信息繁忙時,多個用戶都 可能同進「爭用」一個信道,而一個通道在某一時刻只充許一個用戶佔用,所以大量的經常處於監測等待狀態,致使信號在傳送時產生抖動、停滯或失真,嚴重影響 了網路的性能。
交換式乙太網中,交換機供給每個用戶專用的信息通道,除非兩個源埠企圖將信息同時發往同一目的埠,否則各個源埠與各自的目的埠之間可同時進行通信而不發生沖突。
4.2.2. 工作機理不同 集線器的工作機理是廣播(broadcast),無論是從哪一個埠接收到什麼類型的信包,都以廣播的形式將信包發送給其餘的所有埠,由 連接在這些埠上的網卡(NIC)判斷處理這些信息,符合的留下處理,否則丟棄掉,這樣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路較大時網路性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從它 的工作狀態看,HUB的執行效率比較低(將信包發送到了所有埠),安全性差(所有的網卡都能接收到,只是非目的地網卡丟棄了信包)。而且一次只能處理一 個信包,在多個埠同時出現信包的時候就出現碰撞,信包按照串列進行處理,不適合用於較大的網路主幹中。
交換機的工作就完全不同,它通過分析 Ethernet包的包頭信息(其中包含了原MAC地址、目標MAC地址、信息長度等),取得目標MAC地址後,查找交換機中存儲的地址對照表(MAC地 址對應的埠),確認具有此MAC地址的網卡連接在哪個埠上,然後僅將信包送到對應埠,有效的有效的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這就是Switch 同HUB最大的不同點。而Switch內部轉發信包的背板帶寬也遠大於埠帶寬,因此信包處於並行狀態,效率較高,可以滿足大型網路環境大量數據並行處理的要求。
4.3.帶寬佔用方式上的區別
集 線器不管有多少個埠,所有埠都是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二個埠傳送數據,其他埠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對於交換 機而言,每個埠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這樣在速率上對於每個埠來說有了根本的保障。當二個埠工作時並不影響其他埠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在 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
4.4.傳輸模式上的區別
集線器只能採用半雙工方式進行傳輸的,因為集線器是共享傳輸介質的, 這樣在上行通道上集線器一次只能傳輸一個任務,要麼是接收數據,要麼是發送數據。而交換機則不一樣,它是採用全雙工方式來傳輸數據的,因此在同一時刻可以 同時進行數據的接收和發送,這不但令數據的傳輸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個系統的吞吐量方面交換機比集線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為它可以接收和發送同時進 行,實際上還遠不止一倍,因為埠帶寬一般來說交換機比集線器也要寬許多倍。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讓兩組人同時給對方互相傳輸一個文件,從一個 人傳到另一個的時間為1分鍾。如果是用集線器的話,需要的時間是4分鍾。數據先從一個人傳到對方那裡,然後對方再傳回來。接著才能是另一組做相同的工作, 這樣算下來就是4分鍾。但是用交換機的話速度就快多了,在相同情況下只需要1分鍾就足夠了。由於每個埠都是獨立的,所以這兩組人可以同時傳輸數據,再因 為交換機可以工作在全雙工下,所以每兩個人也可以同時傳輸,換句話說這4個人是在同一個時間內完成的工作。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集線器和交換機的處理能力看做 串列處理與並行處理。
5.總結
綜上所述,集線器的功能只是一個多埠的轉發器,無論從哪個埠傳出來的訊號都會整形再生放大後向所有的端 口廣播出去,並且所有的埠都會擠用同一個共享信帶的帶寬,造成數據量大時所有埠的帶寬大幅減少;而交換機相當於多埠橋,它為用戶提供的是獨占的點對 點的連接,數據包只發向目的埠而不會向所有埠發送,這樣減少了信號在網路發生碰撞,而且交換機上的所有埠均有獨享的信道帶寬。
交換機是繼集線器基礎上開發的一新的網路連接設備,擁有著更好更強大的功能和優點,而且還有著很高的性價比,更適應當今網路的需求。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交換機與集線器相比的明顯優勢。我相信在不久的以後交換機將會徹底替代集線器。
本文出自 51CTO.COM技術博客

㈥ 計算機網路面試知識點

[圖片上傳失敗...(image-47b18e-1644856864285)]

[圖片上傳失敗...(image-fbfbf-1644856864285)]

網路協議其實就是端到端的一個 通信規則 ,有了這些規則,雙方的溝通才有意義。

[圖片上傳失敗...(image-bc49f9-1644856864285)]

其中,有幾點比較重要:

[圖片上傳失敗...(image-f04cf4-1644856864285)]

[圖片上傳失敗...(image-bb666-1644856864285)]

如果我們只進行 2 次握手就建立連接,那麼對於 Server 端來講太容易建立起連接了,基本是有客戶端過來,那麼 Server 就要建立起連接了。這種情況就會導致連接成本太低,Server 端很容超負載。

四次揮手是因為 TCP 是 全雙工 的,存在了數據發送與接收兩個行為,在這兩個方向的數據流入流出都需要進行關閉。

當服務接收到客戶端請求連接 SYN,然後向客戶端響應 ACK 和 SYN 後, 就會將連接維護到半連接隊列。當客戶端再次回復 ACk 後,當前的連接就會被維護到全連接隊列里。

SYN 攻擊是 DOS 攻擊的一種,通過偽造大量的請求建立連接,使得半連接隊列超出最大容量,其他正常的請求無法處理。

TIME_WAIT 是一個定時設置,在 2*MSL(MSL 表示一個包在網路環境中的生存時間,一般為 2 分鍾, Linux 里為 30s)時間過後就會真正的 CLOSED。

之所以不立即關閉,主要為了讓被動關閉方能有足夠的時間接收到最後的 Ack 包,如果沒有接收到,被動方就會重新發送 Fin 包,重新觸發主動方發送最後的 Ack 包。這樣的話,就能盡量保證被動關閉方盡快關閉連接了,畢竟主動關閉方需要承擔起主要責任,所以會有 TIME_WAIT 的等待了。

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怕當前連接立馬釋放,有一定概率會重用到當前連接標識(五元組),而舊的網路包由於延遲此時才接收到,就有可能產生包的混亂問題了。

TCP 發送的包都需要接收方進行一個 Ack 包的響應,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響應的話,那麼發送方就會認為包未能正確到達,需要進行重傳動作。這就是 TCP 的重傳機制。

TCP 里的重傳機制會有一個超時的判斷,這個超時時間並不是很准確,或者說並不是很標准,畢竟不同的網路環境,包的到達情況都會是不一樣的。

所以 TCP 會使用一個采樣時間,先記錄了正常情況下一個數據包從發送到響應確認這么一來一回的時間,即所謂的 RTT (Round Trip Time) 時間,根據這個時間進行一些公式計算,得到了超時時間的值: RTO (Retransmission TimeOut)

對於重傳機制,還有另外一種觸發機制。上面的情況屬於發送方去探知發送情況,有另一種情況是接收方能探知的。比如發送方發送了 1, 2, 3 的包,但實際上接收方只接收到 1 和 3,一直沒能收到 2 這個包,那此時接收方就會連續響應三個 關於 2 的 ack 包。

當發送方收到這么一個連續的 3 個 ack 包後,就知道需要重傳 2 了,此時就不需要等到 2 的超時未確認觸發,可以提前的重傳 2 這個包了。

TCP 採用 滑動窗口 進行了流量的控制,所謂的滑動窗口即在發送方和接收方各自維護了一個窗口,在這個窗口裡將會維護對應的數據包,以感知當前的數據處理情況。

在接收方這邊的窗口稱之為 接收窗口 ,它具體表示當前所能接收的數據包大小,計算公式為:當前最大可接收緩沖區大小 - 當前已接收的大小,在連接建好的開始一般為 65535 位元組。

在計算出可接收大小後,接收方就會將此值設置在 TCP 頭部里的 Window 欄位,然後響應回發送方,發送方也就知道了當前所能允許發送的數據包大小了。

在發送方這邊的窗口稱之為 發送窗口 ,按正常邏輯來講,發送窗口維護的是即將要發送的數據,即根據剛剛反饋回來的接收窗口大小計算出的發送數據。

但由於一個數據包的發送需要有一個 ACK 響應才算完整流程,所以對於這些「已發送未響應」的數據也應該納入到發送窗口的管理,並且只有真的 ACK 響應回來,才能繼續下個數據包的准備發送。

[圖片上傳失敗...(image-8f81f8-1644856864285)]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送方接收到的 Window 大小為 0,則表示當前的接收方已經無能力處理新的包了,此時發送方就不會再下發數據了,直到接收方發送一個 窗口通告 ,才繼續數據的發送。

但此時需要考慮一種情況,就是接收方由於網路問題沒能將窗口通告送達發送方,那此時發送方就會一直乾等著了.所以對於發送方來講,會啟動 窗口探知 動作,要求接收方 ACK 它當前的接收窗口大小,如果超過 3 次的探知動作,則直接斷開連接了。

TCP 協議抽象出了 擁塞窗口 (cwnd)的概念,它會根據當前的網路擁塞程度進行動態的調整。由於加入了擁塞情況的考慮,上面我們提到過的發送窗口則不能僅僅只考慮接收窗口這個因素了,需要進行 min(擁塞窗口,接收窗口) 的選擇發送了。

MSS 表示 網路傳輸 數據 的最大值,如果 MSS 加上包頭大小,則表示網路傳輸最大 報文 :MTU 。

在 Internet 這種互聯網中,一般 MTU 定義為 576 位元組,減去 TCP、IP 的包頭 40 位元組,則可以得到 MSS = 536 位元組的值;而在乙太網這種區域網里,一般 MTU 會大點:1500 位元組,MSS 為 1460 位元組。

當連接建立完畢,開始傳輸數據時,TCP 協議規定不能一開始就發送大尺寸的數據包,這樣避免了網路環境有問題時,新加入的連接加劇了擁塞狀況。所以,對於新加入的連接而言,需要一點一點的增大數據量,這就是所謂的 慢啟動 。

其中,慢啟動涉及的擁塞窗口計算過程如下:

從慢啟動的演算法來看,每經過一個 RTT 後,擁塞窗口的增長速度將會變得很厲害,如果沒有進行限制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占滿帶寬了。因此, TCP 協議使用了一個叫慢啟動門限(ssthresh)的變數(一般取 65535 位元組)。當 cwnd(擁塞窗口) 超過該限制後,就會進入所謂的 擁塞避免 階段了。

在擁塞避免階段,擁塞窗口的計算過程如下:

從上面的演算法可以看出,進入擁塞避免階段後,數據包的發送大小將呈線性增加了。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 TCP 的傳輸在前期很快,然後再慢慢降下來,達到網路最佳值。

在擁塞發生時,關於擁塞窗口的計算在不同的 TCP 版本里將會不一樣,主要有以下 3種版本:

Tahoe 版本是 TCP 的最早版本,當它發現需要進行重傳動作,即觸發了 RTO 超時或發送方收到三個重復 ACK 包時,此時會進行的動作為:

Reno 版本進行的動作為:

其中,快速恢復階段的計算又如下:

NewReno 是對 Reno 的改進,主要是優化了快速恢復階段,在 Reno 版本中,所考慮的都是一個包的丟失情況。然而,在實際情況中,一次數據窗口的發送,是有可能出現很多數據包丟失情況的。

這樣的話,就會觸發多次的 cwnd 和 ssthresh 減半動作,一旦 cwnd 降到小於 3 時,即發送窗口會出現小於 3 的情形,此時將再也觸發不了 3 次快速重傳動作了,只能依賴 RTO 超時,而一般 RTO 的值是比較大(太小會經常觸發重傳)的,此時整個傳輸速度將會大大降低。

所以 NewReno 會在收到所有數據包的確認後才結束快速恢復階段,這樣 cwnd 和 sshthresh 就不會輕易被降低了。

NewReno 主要是使用了一個 recover 變數,作為當前數據窗口中,可能丟包的最大序號。即如果有丟包情況產生,並且大於當前的 recover 值,則會更新該值。

當收到接收方的 ack 後,會進行 ack_seq 的判斷,如果 ack_seq > recover,此時就可以結束快速恢復階段了;如果 ack_seq < recover,則意味著多包丟失,還不能結束快速恢復階段。通過這樣的控制,來提高了整個的吞吐量。

Nagle 演算法把多個小數據包合並到一個片段,並且等待滿足一定條件後,再一起發送過去。具體的觸發條件如下:

當上述條件都未滿足,但發生了超時(一般為 200ms),則立即發送。

對於 TCP 協議來講,默認會啟用 Nagle 演算法,降低網路負載,減少網路擁塞,提高網路吞吐。

在 TCP 的確認機制里,可以在通信過程中不對每一個 TCP 數據包進行單獨的 ACK 包響應,而是在傳輸數據時,順便把 ACK 信息隨數據包一起發送,這樣可以提高網路流量利用率。

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一般 40 ms)沒有數據包要發送,此時就會單獨的進行 ACK 包響應。這個過程也被稱為 Delay Ack。

TCP 是面向位元組流的傳輸,它會根據接收方的包處理能力以及當前網路的擁塞情況來一部分一部分的載入數據發送,再加上有 Nagle 這種整合小數據包的演算法存在。所以對於接收方來講,接收到的數據有可能是粘合在一起的,也有可能是被拆分開的,即所謂的粘包和拆包。

對於粘包和拆包現象,常用的解決方案有:

TCP 的連接和斷開都是雙方互相溝通進行的(三次握手、四次揮手)。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會進行應答確認、超時重傳、流量控制、擁塞控制、擁塞避免等手段去保證傳輸的准確性。

TCP 是面向位元組流的可靠連接,而 UDP 是面向數據報文的連接,不保證可靠連接,但傳輸比較快。TCP 常用於郵件、文件傳輸這種要求准確性高的場景,而 UDP 常用於視頻直播這種實時傳輸的場景。

HTTP 是基於 TCP 協議的短連接,按請求-響應來通信。每一次的請求都是獨立的,和上次的沒有關聯。盡管 TCP 是有狀態的,但它的狀態是為了傳輸使用,比如報文序號、發送窗口大小等輔助信息,這些和 HTTP 的請求沒有關系。

Http 雖然有 keep-alive 欄位控制,但那是為了提高傳輸效率,讓此次的請求連接盡量生命周期長些,不至於頻繁的建立連接-銷毀連接。另外,cookie 會話只是 HTTP 的補充,它是允許關閉或偽造的,並不是協議的通信依賴。

首先,會根據域名進行 DNS 的解析,以獲取到伺服器的 IP 地址。拿到 IP 地址後將會和服務端進行三次握手,建立 TCP 連接。接著將會按照 HTTP 協議的請求-響應來傳輸網頁內容。最後,TCP 通過四次揮手結束連接。

每次請求-響應都會建立一次 TCP 連接,伺服器處理完後就會斷開 TCP 連接。後面加了 Connection: keep-alive 來延遲 TCP 連接時長,盡量讓請求-響應使用同一個連接

HTTPS 解決了 HTTP 的安全傳輸問題,在 HTTP 這一層協議下加入了 SSL 層。即進行了端到端的加密/身份驗證,以保證數據的不被竊取篡改。

HTTPS 的流程如下:
[圖片上傳失敗...(image-b619ee-1644856864285)]

ping 採用了 ICMP 協議,ICMP 協議用於在 IP 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網路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路本身的消息。這些控制消息雖然並不傳輸用戶數據,但是對於用戶數據的傳遞起著重要的作用。

DOS:即拒絕服務,其目的是使計算機或網路無法提供正常的服務。最常見的 DoS 攻擊有計算機網路帶寬攻擊和連通性攻擊,像 SYN 洪水攻擊也是一種,它利用 TCP 協議發送大量的半連接請求,耗費伺服器的 CPU 和內存資源。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公眾號「 閱新技術 」,關注更多的推送文章。
可以的話,就順便點個贊、留個言、分享下,感謝各位支持!
閱新技術,閱讀更多的新知識。

㈦ 計算機網路應用面試

計算機網路技術人員的面試,問題范圍比較廣,具體要根據用人單位的性質和主營方向去准備,不過一般問到最多的是配置和硬體的應用。以下是常見的網路工程師面試問題,可供參考。

1、說出自己配置過的路由器型號,並說出幾個最常用的配置命令。

2、說出幾種動態路由協議,並談談動態路由和靜態路由的區別。

3、介紹幾種方式用來在web伺服器上創建虛擬主機。

4、介紹幾種使用過的代理伺服器。

5、提供幾種郵件伺服器的建設方案。

6、說出使用過的資料庫產品。

7、介紹使用過的網管軟體,以及它的特點。

8、如果負責將一個公司的所有計算機接入互聯網,會選擇哪種接入方式,為什麼?

9、會選擇讓哪種操作系統裝在公司內的計算機上,為什麼?

10、簡要介紹管理過的網路。

11、談談網路中最容易出現的故障有哪些?

㈧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單招面試時考官會問你些什麼啊

面試時心態很重要,然後要注意以下幾點: 1,考官問你的優點,你就要簡潔明了,自謙,不能拖拖拉拉。如「自主性強,團隊意識較強,具有創新意識」,但是不能誇大其詞。 2,考官問你的缺點,你可以自謙的說出自己的缺點,但是不能自慚形穢,把自己變得一文不值。面試也是門學問,要吸引面試官的注意但不可盲目自信到目中無人。

㈨ 計算機網路專業的學生面試時常被提問的一些專業問題又哪些

什麼是代理伺服器?
防火牆是有什麼用的?
拓撲結構是什麼?
等等。。我會的不多。還是讓下樓的哥們幫你回答更多的吧。。

㈩ 面試問為什麼要報計算機網路技術怎麼回答

介紹自己在這方面的技術功底,再講講自己在這方面的愛好,以及描述下自己在這方面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