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數據通信計算機網路第五版
擴展閱讀
p20pro移動網路和wifi 2025-09-27 16:09:55

數據通信計算機網路第五版

發布時間: 2022-10-01 14:28:31

計算機網路 第五版 答案

第一章 概述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度
發送時延=數據塊長度/信道帶寬
總時延=傳播時延+發送時延+排隊時延
10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102 試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104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是自印刷術以來人類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
105 試討論在廣播式網路中對網路層的處理方法。討論是否需要這一層?
106 計算機網路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類?
107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站到目的站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數據率為b(b/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為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
108 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為x 和(p+h)(bit),其中p為分組的數據部分的長度,而此為每個分組所帶的控制信息固定長度,與p的大小無關。通信的兩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數據率為b(b/s),但傳播時延和結點的排隊時間均可忽略不計。若打算使總的時延為最小,問分組的數據部分長度P應取為多大?
109 計算機網路中的主幹網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點?
110 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1)數據長度為107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00kb/s,收發
111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10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答: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
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
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 世紀60 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
成批處理能力。
(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
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
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斷續(或動態)
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數據。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
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
本參考模型OSI.。這樣,只要遵循OSI標准,一個系統就可以和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標準的其他任何系統進行通信。
(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
智能型網路的興起。
102 試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答:分組交換實質上是在「存儲——轉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兼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
換的優點。在分組交換網路中,數據按一定長度分割為許多小段的數據——分組。以短的分
組形式傳送。分組交換在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技術。每個分組標識後,在一條物理線路上采
用動態復用的技術,同時傳送多個數據分組。在路徑上的每個結點,把來自用戶發端的數據
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內,接著在網內轉發。到達接收端,再去掉分組頭將各數據欄位按順
序重新裝配成完整的報文。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小,
交互性好。
分組交換網的主要優點是:
① 高效。在分組傳輸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佔有。
② 靈活。每個結點均有智能,為每一個分組獨立地選擇轉發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組作為傳送單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連接就能發送分組;網路使用高
速鏈路。
④ 可靠。完善的網路協議;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網。
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答:(1)電路交換電路交換就是計算機終端之間通信時,一方發起呼叫,獨佔一條物理
線路。當交換機完成接續,對方收到發起端的信號,雙方即可進行通信。在整個通信過程中
雙方一直佔用該電路。它的特點是實時性強,時延小,交換設備成本較低。但同時也帶來線
路利用率低,電路接續時間長,通信效率低,不同類型終端用戶之間不能通信等缺點。電路
交換比較適用於信息量大、長報文,經常使用的固定用戶之間的通信。
(2)報文交換將用戶的報文存儲在交換機的存儲器中。當所需要的輸出電路空閑時,
再將該報文發向接收交換機或終端,它以「存儲——轉發」方式在網內傳輸數據。報文交換的
優點是中繼電路利用率高,可以多個用戶同時在一條線路上傳送,可實現不同速率、不同規
程的終端間互通。但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以報文為單位進行存儲轉發,網路傳輸時延
大,且佔用大量的交換機內存和外存,不能滿足對實時性要求高的用戶。報文交換適用於傳
輸的報文較短、實時性要求較低的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如公用電報網。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實質上是在「存儲——轉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兼有電路交
換和報文交換的優點。分組交換在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技術傳送按一定長度分割為許多小段
的數據——分組。每個分組標識後,在一條物理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的技術,同時傳送多個
數據分組。把來自用戶發端的數據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內,接著在網內轉發。到達接收端,
再去掉分組頭將各數據欄位按順序重新裝配成完整的報文。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
率高,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小,交互性好。
104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是自印刷術以來人類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
105 試討論在廣播式網路中對網路層的處理方法。討論是否需要這一層?
答:廣播式網路是屬於共享廣播信道,不存在路由選擇問題,可以不要網路層,但從OSI
的觀點,網路設備應連接到網路層的服務訪問點,因此將服務訪問點設置在高層協議與數據
鏈路層中邏輯鏈路子層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標准就是這樣處理的。
106 計算機網路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類?
答:從網路的交換功能進行分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從網路的拓撲結構進行分類:集中式網路、分散式網路和分布式網路;從網路的作用范圍進行分類:廣域網WAN、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從網路的使用范圍進行分類:公用網和專用網。
107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站到目的站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數據率為b(b/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為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
答:對於電路交換,t=s時電路建立起來;t=s+x/b 時報文的最後1 位發送完畢;t=s+x/b+kd時報文到達目的地。而對於分組交換,最後1位在t=x/b時發送完畢。為到達最終目的地,最後1個分組必須被中間的路由器重發k1 次,每次重發花時間p/b(一個分組的所有比特都接收齊了,才能開始重發,因此最後1位在每個中間結點的停滯時間為最後一個分組的發送時間),所以總的延遲為
所以:
108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為x 和(p+h)(bit),其中p為分組的數據部分的長度,而此為每個分組所帶的控制信息固定長度,與p的大小無關。通信的兩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數據率為b(b/s),但傳播時延和結點的排隊時間均可忽略不計。若打算使總的時延為最小,問分組的數據部分長度P應取為多大?
答:所需要的分組總數是x /p ,因此總的數據加上頭信息交通量為(p+h)x/p 位。源端發送這些位需要時間為: 中間的路由器重傳最後一個分組所花的總時間為(k1)(p+h)/b因此我們得到的總的延遲為對該函數求p的導數,得到 令 ?得到 ?因為p>0,所以 故 時能使總的延遲最小。
109 計算機網路中的主幹網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點?
答:主幹網路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網路的特點:其中任何一個結點都至少和其它兩個結點直接相連;本地接入網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網路的特點:所有的信息流必須經過中央處理設備(交換結點),鏈路從中央交換結點向外輻射。
110 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1)數據長度為107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00kb/s,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108m/s。 解:發送時延= 107bit/100kbit/s =100s
傳播時延= 1000km/2×108m/s =5×103s
(2)數據長度為103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Gb/s。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108 m/s。
解:發送時延=103bit/1×109bit/s =1×106s
傳播時延= 1000km/2×108m/s =5×103s
111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一個計算機網路應當有三個主要的組成部分:
(1)若干主機,它們向用戶提供服務;
(2)一個通信子網,它由一些專用的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通信鏈路所組成的; (3)一系列協議,這些協議為主機之間或主機和子網之間的通信而用的。

⑵ 誰有計算機網路第五版期末試題的給我來一份 快要考試了,跪求!!!!

計算機網路 第五版 期末考試 (1)2011-07-04 11:13
第一章

1.三網:電線網路,有線電視網路,計算機網路

2.計算機網路為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兩個功能:連通性,共享性

3.網路是由若干結點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鏈路組成。

4.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互連網路。

5.網路把許多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網際網路把許多網路連接在一起。

6.網際網路發展的三階段: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

(ARPANET:網際網路之父,第一個投入運行的分組交換網)

(2)建成了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internet 互聯網或網際網路)

(3)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ISP結構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7.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委員會(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設有兩個工程部:

網際網路工程部IETF(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研究部IRTF

8.制訂網際網路的正式標准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網際網路草案,建議標准,草案標准,網際網路標准。

9.網際網路的組成: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10.在網路邊緣部分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分為:

客戶伺服器方式(C/S方式),對等方式(P2P方式)。

11.客戶和伺服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程序,伺服器程序)

本來是指計算機進程(軟體)。

12.客戶是服務請求者,伺服器是服務提供者。

13.客戶程序:①被客戶調用後,在通信時主動向遠地伺服器發起通信(請求服務)。因此客戶程序必須知道伺服器程序的地址。②不需要特殊的硬體和很復雜的操作系統

14.伺服器程序:①是一種專門用來提供某種服務的程序,可同時處理多個遠地或本地客戶的請求。②系統啟用後即自動調用,並一直不斷的運行著,被動的等待並接受來自各地客戶的通信請求。因此伺服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戶程序的地址

15.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的關鍵部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

16.分組交換的特點: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①在發送報文前,先將較長的報文劃分成一個個更小的等長的數據報。②在每一個數據報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組成的首部後,就構成一個分組。③路由器收到一個分組,先暫時存儲起來,在檢查首部,查找路由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適的介面轉發出去,把分組交給下一個路由器。④這樣一步步的以存儲轉發方式,把分組交付給最終的目的主機。

17.計算機網路,根據不同的作用范圍分為:

①廣域網(WAN wide area network) 幾十到幾千公里

②城域網(MAN metropolition) 5~50km

③區域網(LAN local) 1km左右

④個人區域網(PAN) 10m左右

18.不同使用者的網路:公用網,專用網

19.法律上的國際標准:OSI/RM (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事實上的國際標准:TCP/IP

20.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

由以下三要素構成:

①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 結構或格式

②語義:需要發送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 以及 做出何種響應

③同步: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1.分層可以帶來的好處:各靈結易能

①各層之間是獨立的 ②靈活性好 ③結構上可分割開

④易於實現和維護 ⑤能促進標准化工作

22.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

23. OSI 7層: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運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TCP/IP 4層:網路介面層 網際層 運輸層 應用層

五層協議: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運輸層 應用層

24.應用層:直接為用戶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運輸層: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

傳輸控制協議TCP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通主機提供通信服務。

數據鏈路層:將網路層交下來的IP數據報封裝成幀,在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鏈路上「透明」的傳送幀中的數據。

物理層: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25.實體:任何可以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控制兩個對等實體(或多個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協議和服務的關系:在協議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所提供的服務。

協議和服務的區別:①首先,使用本層服務的實體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 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實體是透明的。

②其次,協議是「水平」的,服務是「垂直」的。

26. 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協議可以為各式各樣的應用提供服務。

27. 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協議允許IP協議在各式各樣的網路構成的互聯網上運行。

第二章

1.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的不同,信號可分為:

模擬信號(連續信號),數字信號(離散信號)

2.從通信雙方消息交互的方式來看:單向通信(單工通信),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

3.基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

4.基帶調制:交換後的信號仍然是基帶信號

5.帶通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後的信號

6.最基本的帶通調制方法:調幅(AM),調頻(FM),調相(PM)

7.奈氏准則:在任何信道中,碼元傳輸速率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問題,使接收端對碼元的判決(或識別)成為不可能。

8.信噪比:信號的平均功率/雜訊的平均功率 即S/N

9.香農公式:C = W log2(1+S/N) b/s

表明:信道的帶寬或信道中的雜訊比越大,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10.導向傳輸媒體:①雙絞線(屏蔽雙絞線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雙絞線UTP)②同軸電纜 ③光纜(多模光纖,單模光纖)

11.最基本的復用:頻分復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時分復用TDM

12.脈碼調制PCM(pulse code molation)體制:由於歷史上的原因,PCM有兩個互不兼容的國際標准,即北美的24路PCM(簡稱T1,V=1.544Mb/s)和歐洲的30路PCM(簡稱E1,V=2.048Mb/s,我國採用的)

13.寬頻接入技術:

①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線)

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用戶線進行改造

②光纖同軸混合網(HFC網,hybrid fiber coax)

③FTTx技術: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纖到家),FTTB(光纖到大樓),

FTTC(curb光纖到路邊)

第六章

1.域名系統 DNS: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或UDP 埠:53

com(公司企業) gov 政府部門 e 教育機構 mil 軍事部門

採用劃分區的方法來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域名是按照自右到左逐漸減小的多層排列方式。

2.文件傳送協議 FTP協議: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 埠:21

3.簡單文件傳送協議 TFTP:基於的運輸層協議:UDP 埠:69
4.遠程終端協議 TELNET: 基於的運輸層協議: TCP 埠:23

5.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是對可以從網際網路上得到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 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

HTTP協議: 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 埠:80

6.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SMTP

發送郵件使用SMTP

讀取郵件使用POP3和IMAP

⑶ 請推薦一下計算機考研權威書籍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是的。下面給出推薦書籍
一、數據結構
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數據結構(c語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數據結構題集(C語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計算機組成原理
唐朔飛編著:《計算機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唐朔飛編著:《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白中英主編:《計算機組成原理》,科學出版社

三、操作系統
湯小丹、梁紅兵、哲鳳屏、湯子瀛編著:《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三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梁紅兵、湯小丹編著:《計算機操作系統》學習指導與題解(第二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四、計算機網路
謝希仁編著:《計算機網路(第5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高傳善、毛迪林、曹袖主編:《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是10年的考生,希望我們都能成功~加油

⑷ 考研中科院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的參考書目是什麼

中科院也是統考408,一樣的。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計算機專業課推薦參考書目

一、數據結構

★ 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數據結構(c語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 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數據結構題集(C語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計算機組成原理

★唐朔飛編著:《計算機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唐朔飛編著:《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白中英主編:《計算機組成原理》,科學出版社

三、操作系統

★湯小丹、梁紅兵、哲鳳屏、湯子瀛編著:《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三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梁紅兵、湯小丹編著:《計算機操作系統》學習指導與題解(第二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四、計算機網路

★謝希仁編著:《計算機網路(第5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高傳善、毛迪林、曹袖主編:《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說明:

相關參考輔導書: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計算機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綱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鞏微、馮東暉主編:《2009年考研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全真模擬試題集》,原子能出版社,2008年10月

★陽光考研命題研究中心編寫:《2009年考研計算機科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⑸ 謝西仁的《計算機網路》哪個版本適合初學者

謝希仁編著的《計算機網路》(第五版)
同時又配套學慣用書,對其知識精要及習題進行解析。每章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知識要點、書後習題解析、同步訓練題、同步訓練題答案。知識要點部分主要對該章內容作簡要概括並提煉重要知識點。書後習題解析給出了該章書後習題的詳細分析過程及答案。同步訓練題有針對性地選取了難度適宜的題目,讀者可以通過這些題目檢驗該章的學習效果。
本書非常適合計算機網路的初學者作為輔導教材使用,亦可作為該課的教學參考書。 第1章 概述
知識要點
1.1 計算機網路在信息時代中的作用
1.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
1.3 網際網路的組成
1.4 計算機網路在我國的發展
1.5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6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7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題答案
第2章 物理層
知識要點
2.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2.2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2.3 物理層下面的傳輸媒體
2.4 信道復用技術
2.5 數字傳輸系統
2.6 寬頻接入技術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題答案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知識要點
3.1 使用點對點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3.2 點對點協議PPP
3.3 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3.4 使用廣播信道的乙太網
3.5 擴展的乙太網
3.6 高速乙太網
3.7 其他類型的高速區域網或介面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題答案
第4章 網路層
知識要點
4.1 網路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4.2 網際協議IP
4.3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4.4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ICMP
4.5 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
4.6 IP多播
4.7 虛擬專用網VPN和網路地址轉換NAT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
同步訓練題答案
第5章 運輸層
知識要點
5.1 運輸層協議概述
5.2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5.3 傳輸控制協議TCP概述
5.4 可靠傳輸的工作原理
5.5 TCP報文段的首部格式
5.6 TCP可靠傳輸的實現
5.7 TCP的流量控制
5.8 TCP的擁塞控制
5.9 TCP的運輸連接管理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題答案
第6章 應用層
知識要點
6.1 域名系統DNS
6.2 文件傳送協議
6.3 遠程終端協議TE1NET
6.4 萬維網WWW
6.5 電子郵件
6.6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6.7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
6.8 應用進程跨越網路的通信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答案
第7章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
知識要點
7.1 網路安全問題概述
7.2 兩類密碼體制
7.3 數字簽名
7.4 鑒別
7.5 密鑰分配
7.6 網際網路使用的安全協議
7.7 鏈路加密與端到端加密
7.8 防火牆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答案
第8章 網際網路上的音頻/視頻服務
知識要點
8.1 概述
8.2 流式存儲音頻/視頻
8.3 互動式音頻/視頻
8.4 改進盡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務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題答案
第9章 無線網路
知識要點
9.1 無線區域網W1AN
9.2 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
9.3 無線城域網WMAN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題答案
第10章 下一代網際網路
知識要點
10.1 下一代的網際協議IPv6
10.2 多協議標記交換MP1S
10.3 P2P文件共享
書後習題解析
同步訓練題
同步訓練題答案

⑹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的學習重點

計算機網路入門較難,如果入門了就容易多了!其實,說難也不難,很實際應用結合就可以。理論課主要講TCP/IP模型,這是實際Internet中應用的模型。Internet的功能的實現也和我們現實中的各個單位一樣有組織有層次,每一層次完成各層的功能,向上提供一個介面(就是函數調用),上層需要下層的服務,就調用這個函數就可以了!具體地說:TCP/IP模型有四層,沒有物理層,所以我們教材上都是按照五層講解,加上了物理層。
網路道路搭建的問題不在我們的學習范圍之內。網路道路上網速如何提高,如何減少道路上的障礙,如何使得使得一條道路分成多個單行道(信道)讓更多的數據通過,是物理層的責任。數據鏈路層負責實際的物理節點之間兩兩通信,它包括區域網的通信、點對點通信,因為這些都用不到選擇路由,所以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解決掉;數據鏈路層為他們解決了一下問題: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差錯校驗三個問題,另外,鏈路層的設備交換機(區域網設備)採用存儲轉發的原理轉發數據幀。網路層主要完成路由選擇的問題,這個層主要的協議是IP協議,這個協議主要作用是封裝IP地址(數據轉發的基礎)和對數據包進行分片(不同的區域網有MTU的設置);路由選擇分兩種,域內與域間(這是就像是國內和國外一樣)協議,域內數據包轉發用域內路由演算法,域間採用域間路由演算法。傳輸層主要負責主機進程與進程之間的通信,也就說,它以埠號標識不同的應用程序(比如qq、www等)封裝成數據分組,另外它還負責流量控制、可靠性傳輸和擁塞控制,這些都有相關的協議在計算機終端完成,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先分開來學,再聯繫到一起。應用層的功能很顯而易見,就不再贅述。
不知這樣回答滿意否?

⑺ 計算機考研 專業課不買輔導書可以嗎

首先看你目標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是統考還是自主出題

統考: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計算機專業基礎綜合復習書目
一、數據結構
★ 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數據結構(c語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 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數據結構題集(C語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計算機組成原理
★唐朔飛編著:《計算機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唐朔飛編著:《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白中英主編:《計算機組成原理》,科學出版社
三、操作系統
★湯小丹、梁紅兵、哲鳳屏、湯子瀛編著:《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三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梁紅兵、湯小丹編著:《計算機操作系統》學習指導與題解(第二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四、計算機網路
★謝希仁編著:《計算機網路(第5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高傳善、毛迪林、曹袖主編:《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說明:
★為首推書;出版年份不需要嚴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關鍵以出版社和作者為主要參照。
相關參考輔導書:
★本書編寫組:《2011計算機考研大綱解析——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計算機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綱解析(201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上海恩波學校,上海翔高教育計算機統考命題研究中心暨培訓中心 編著:《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復習指南(2011版)》,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鞏微、馮東暉主編:《2011年考研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全真模擬試題集》,原子能出版社,2010年
★陽光考研命題研究中心編寫:《2011年考研計算機科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說說:
一、數據結構
1.教材:《數據結構》嚴蔚敏 清華大學出版社
2.輔導書:《演算法與數據結構考研試題精析(第二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二、計算機組成原理
1.教材:《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 高等教育出版社
《計算機組成原理》白中英 科學出版社
2.輔導書:《計算機組成原理考研指導》徐愛萍 清華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唐朔飛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操作系統
1.教材:《計算機操作系統(修訂版)》湯子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輔導書:《操作系統考研輔導教程(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全真題解)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四、計算機網路
1.教材:《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 電子工業出版社
2.輔導書:《計算機網路知識要點與習題解析》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自主出題:查看目標院校研究生院網站上該專業的參考書籍

⑻ 計算機考研專業課復習方法

一、明確復習目標

了解最新考試大綱對四門課程分別規定的范圍及要求,對考試情況有初步認識;系統梳理教材當中的考查知識點,對四門課程進行深入理解,對各章節的知識體系有較為清晰、條理分明的認知。

二、緊扣考試大綱

任何一門考試,基礎知識點都是重中之重,計算機統考的這幾門課,都是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並且可以考核的基礎知識點都相當多,如果想要拿高分,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建議2012年考研的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必須嚴謹結合大綱,大綱上列出的知識點一定要復習到,理解及其熟練程度的訓練要到位;對於數據結構要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選擇復習材料

在此,為大家推薦幾本比較權威的參考教材,希望能對廣大考生的考研復習起到指導作用:

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C語言版)》,嚴蔚敏、吳偉民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數據結構題集(C語言版)》,嚴蔚敏、吳偉民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組成原理:

《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唐朔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操作系統:

《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三版)》,湯子瀛等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操作系統學習指導與題解》,湯子瀛等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第二版)》,高傳善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復習階段策略

基礎階段復習當全面、細致,結合教材對考試大綱中規定的考點進行深入的理解、掌握,腳踏實地打好基礎。認真過一遍復習教材與輔導書,對知識體系、框架有個深入了解,由於大家的基本情況不同,看書的進度也不相同,對於那些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尤其是計算機專業學生,四門專業課都較好掌握的情況下,在基礎復習看書的階段可以直接看重點章節,如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數據運算,存儲和CPU,仔細研究書裡面的例題和課後習題部分,深化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對於一些基礎稍微薄弱的同學來說,輔導老師建議考生們在這一階段仔細把教材過一遍,系統梳理教材當中的考查知識點。

另外由於考試大綱對各考點的考查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相應地考生在復習時也應當注意有所側重。復習時可結合自身學習掌握的情況,對考綱中做重點要求以及自己掌握較為薄弱的知識內容上多下工夫,以求將重點、難點一網打盡。

此外,這一階段可以參加計算機考研基礎輔導班,通過課堂老師的講解可以更快的復習一遍基礎知識。

基礎階段的復習對整個考研備考過程的整體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基礎復習階段扎扎實實打牢基礎是最終成功的必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