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原理問題 請解答第二問
2017年12月07日星期四,
問題:
請注意看上圖,1分組中的第二行(tcp報頭)中第二個4位元組的值就是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它明確的告訴目標主機(d3444750)需要接收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為846b741c5的數據包,然後2分組中的源主機(d3444750)對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846b741c5的數據包進行確認,並按照tcp規則將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加一後寫入第二行的第三個4位元組中即Acknowledge number(確認號碼),同時,向自己的目標主機(c0a80008)發送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為(e0599fef)的數據包,最後,3分組中的第二行中的第三個4位元組對剛才從主機(d3444750)接收的(e0599fef)的數據包進行了確認【也是Acknowledge number(確認號碼)+1】,又因為接到了主機(d3444750)對846b741c5的數據包的確認,因此將同時發送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為846b741c6的數據包給目標主機(d3444750)。
參考書內容: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TCP是主機對主機層的傳輸控制協議,提供可靠的連接服務,採用三次握手確認建立一個連接:
位碼即tcp標志位,有6種標示:SYN(synchronous建立聯機) ACK(acknowledgement 確認) PSH(push傳送) FIN(finish結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緊急)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 Acknowledge number(確認號碼)
第一次握手:主機A發送位碼為syn=1,隨機產生seq number=1234567的數據包到主機B,主機B由SYN=1知道,A要求建立聯機;
第二次握手:主機B收到請求後,要確認聯機信息,向A發送ack number=1234568(主機A的seq number+1),syn=1,ack=1,隨機產生seq number=7654321的包;
第三次握手:主機A收到後檢查ack number是否正確,即第一次發送的seq number+1,以及ack(對A的發送來的請求,B的確認,)是否為1,若正確,主機A會再發送ack number=7654322(主機B的seq number+1),ack=1,主機B收到後確認seq number值(7654322)並且ack=1則連接建立成功。
擴展閱讀材料:
TCP傳輸連接中的SYN、ACK、SEQ、AN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所帶的數字又是代表什麼?
SYn=1.ACK=0,SEQ=200
SYN=1,ACK=1.SEQ=4800,AN=201
SYN=1,ACK=1.SEQ=201,AN=4801
SYN,ACK是標志位
SEQ,AN是數據包序號
SYN=1, ACK=0, SEQ=200 的意思是:發送端發出一個SYN請求(SYn=1),同時發送端發送了一個序號為SEQ=200的數據包,
SYN=1, ACK=1, SEQ=4800, AN=201 的意思是:接收端的確認信息,收到了序號為SEQ=200的數據包,同時接收端也發送了一個初始數據包序號為SEQ=4800的數據包,並等待發送端確認,
SYN=1,ACK=1.SEQ=201,AN=4801的意思是:首先,發送端通過接收端送回的AN=201,知道接收端已成功的接收了序號為SEQ=200的數據包,接下來發送端要發送序號為SEQ=201的數據包,並且同時告知接收端剛才送來的序號為SEQ=4800的包已收到,
❷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問題
上面的圖是左移,下面的圖是右移。
拿(c)圖為例,負數的補碼左移時,符號位不變,最高位移出丟失,最低位0移入;右移時,符號位從最高位移入,最低位移出丟失。
❸ 各位計算機高手,想請教一下,關於計算機網路原理,帶寬問題
嚴格來講帶寬的單位確實是Hz,帶寬有幾個含義,原意是指介質能夠傳送的信號的頻帶范圍,所以使用Hz作為帶寬單位。它通常是用於使用波形信號的模擬通信系統中。但實際應用中介質的帶寬值和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數據量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就像馬路的寬度和通過的車的數量有關系一樣。反過來單位時間內通過介質的數據量和時間的比值就是速率,即bps(比特每秒)bps更多的被用在使用數字信號的系統中。另外現在模擬系統通過調制技術也可以傳輸數字信號,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是用bps來描述帶寬,以此來表明信道的數據的傳輸能力
❹ 自考課《計算機網路原理》有什麼好方法和秘訣嗎
考計算機就是看誰做的套題多
你抽出一段時間把題庫的試題做一遍
考試的時候就能抽到做過的題目
我們考計算機的時候就是這樣弄得
關鍵是得多做
再告訴你一個技巧
在上機抽試題的時候如果你抽到的試題很難
一看就不會做
你可以給老師說你的電腦有問題
換一台電腦
重新再抽試題
這樣就有可能抽到做過的題
❺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兩個問題,求解答啊!!!!速度啊!
「bit」(比特)為網路數據計量單位,「bps」是「bit per second」(每秒傳輸數據)的簡寫,為網路數據流量單位;「512Kbps」也就代表「512Kbit/秒」的數據流量;而「byte」為文件位元組單位,1 個byte = 8 個bit;理論值也就是說,一條「512Kbps」的網路線路,一秒鍾可以下載或上傳一個64Kbyte的文件。 所以說你的百兆寬頻除以8,下載速度大約就為10兆多,但又因為除以8隻是理論上得到的數值,線路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損耗,所以通常答案都是得出的理論數值之下。
不能上網的原因多得去了,一個為自己內部的設備,一個為外部銜接的設備。內部的設備又可以檢查自己的計算機硬體、軟體,線路等方面,外部可檢查貓啊,線路問題啊,路由啊相關的設備。然後再一步一步再解析下去,如硬體可以檢查網卡啊,就說這么多了。
❻ 計算機網路工作原理是什麼
說來話長了,,
資料庫原理與SQL 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
你把上面的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原理了,,
❼ 計算機網路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線路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許多計算機與一部或若幹部具有獨立功能的主計算機連接在一起
❽ 計算機網路原理知識點
計算機網路原理知識點
計算機網路系統擺脫了中心計算機控制結構數據傳輸的局限性,並且信息傳遞迅速,系統實時性強。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計算機網路原理知識點,歡迎大家參考!
OSI,TCP/IP,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以及各層協議?
答:OSI分層 (7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分層(4層):網路介面層、 網際層、運輸層、 應用層。
五層協議 (5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 應用層。
每一層的協議如下:
物理層:RJ45、CLOCK、IEEE802.3 (中繼器,集線器)
數據鏈路:PPP、FR、HDLC、VLAN、MAC (網橋,交換機)
網路層: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傳輸層:TCP、UDP、SPX
會話層: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層:JPEG、MPEG、ASII
應用層: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每一層的作用如下:
物理層:通過媒介傳輸比特,確定機械及電氣規范(比特Bit)
數據鏈路層:將比特組裝成幀和點到點的傳遞(幀Frame)
網路層:負責數據包從源到宿的傳遞和網際互連(包PackeT)
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報文傳遞和錯誤恢復(段Segment)
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協議數據單元SPDU)
表示層:對數據進行翻譯、加密和壓縮(表示協議數據單元PPDU)
應用層:允許訪問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協議數據單元APDU)
IP地址的分類?
答:A類地址:以0開頭, 第一個位元組范圍:0~126(1.0.0.0 - 126.255.255.255);
B類地址:以10開頭, 第一個位元組范圍:128~191(128.0.0.0 - 191.255.255.255);
C類地址:以110開頭, 第一個位元組范圍:192~223(192.0.0.0 - 223.255.255.255);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Internet上保留地址用於內部)
IP地址與子網掩碼相與得到網路號
ARP是地址解析協議,簡單語言解釋一下工作原理?
答:1:首先,每個主機都會在自己的ARP緩沖區中建立一個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
2:當源主機要發送數據時,首先檢查ARP列表中是否有對應IP地址的目的主機的MAC地址,如果有,則直接發送數據,如果沒有,就向本網段的所有主機發送ARP數據包,該數據包包括的內容有:源主機 IP地址,源主機MAC地址,目的主機的IP 地址。
3:當本網路的所有主機收到該ARP數據包時,首先檢查數據包中的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IP地址,如果不是,則忽略該數據包,如果是,則首先從數據包中取出源主機的IP和MAC地址寫入到ARP列表中,如果已經存在,則覆蓋,然後將自己的MAC地址寫入ARP響應包中,告訴源主機自己是它想要找的MAC地址。
4:源主機收到ARP響應包後。將目的主機的IP和MAC地址寫入ARP列表,並利用此信息發送數據。如果源主機一直沒有收到ARP響應數據包,表示ARP查詢失敗。
廣播發送ARP請求,單播發送ARP響應。
RARP是逆地址解析協議,作用是完成硬體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主要用於無盤工作站,因為給無盤工作站配置的IP地址不能保存。工作流程:在網路中配置一台RARP伺服器,裡面保存著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關系,當無盤工作站啟動後,就封裝一個RARP數據包,裡面有其MAC地址,然後廣播到網路上去,當伺服器收到請求包後,就查找對應的MAC地址的IP地址裝入響應報文中發回給請求者。因為需要廣播請求報文,因此RARP只能用於具有廣播能力的網路。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的全過程?
答: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發送syn包(syn=x)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x+1),同時自己也發送一個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發送確認包ACK(ack=y+1),此包發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過程中傳送的包里不包含數據,三次握手完畢後,客戶端與伺服器才正式開始傳送數據。理想狀態下,TCP連接一旦建立,在通信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關閉連接之前,TCP 連接都將被一直保持下去。
四次揮手
與建立連接的“三次握手”類似,斷開一個TCP連接則需要“四次握手”。
第一次揮手:主動關閉方發送一個FIN,用來關閉主動方到被動關閉方的數據傳送,也就是主動關閉方告訴被動關閉方:我已經不 會再給你發數據了(當然,在fin包之前發送出去的數據,如果沒有收到對應的ack確認報文,主動關閉方依然會重發這些數據),但是,此時主動關閉方還可 以接受數據。
第二次揮手:被動關閉方收到FIN包後,發送一個ACK給對方,確認序號為收到序號+1(與SYN相同,一個FIN佔用一個序號)。
第三次揮手:被動關閉方發送一個FIN,用來關閉被動關閉方到主動關閉方的數據傳送,也就是告訴主動關閉方,我的數據也發送完了,不會再給你發數據了。
第四次揮手:主動關閉方收到FIN後,發送一個ACK給被動關閉方,確認序號為收到序號+1,至此,完成四次揮手。
;❾ 計算機網路工作原理是什麼
說來話長了,,
資料庫原理與SQL
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
你把上面的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原理了,,
❿ 2012年4月自考計算機網路原理最後一題是怎麼算出來的啊 我因為專科學的專業不是網路,所以很苦惱。
答案我在網上找到了, 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令人拍案叫絕!
但我還是沒看懂 比如:知道了ca 71 4e 26是源IP地址 ,可這怎麼寫成十進制??書上根本沒有!
這個計算機網路原理太變態了,課本混亂也就罷了,出題人考的不是知識點,是TM想像力!!!!
我和幾個同學連續考了4年,8次連掛,到最後整個電子商務本科班只有一個人畢業了,那個人還是在沒換教材前通過的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
此時此刻必須連續怒吼N遍我草,才可表達我對出題人的深深景仰!!!!!
------------------------------------------------------------------------------------------------------
最後一道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於數據封裝的理解:拿TCP/IP協議來說,用戶的數據先交給應用層,應用層在用戶數據前加上相應的控制信息即頭部後,交給傳輸層,傳輸層再加上相應的控制信息即傳輸層頭部後交給網路層,網路層再加上相應的控制信息即網路層頭部後,交給乙太網,乙太網幀的數據區域里包含的就是網路層來的數據。
乙太網幀由幀頭和數據區域構成,數據區域的內容是封裝的上層的IP包,而IP包又是由IP頭和IP數據區域構成,IP數據區域的內容是封裝的上層的TCP段,而TCP段又是由TCP頭和TCP數據區域構成。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乙太網幀是由乙太網幀頭+IP頭+TCP頭+TCP數據區域等組成的。 乙太網幀頭、IP頭、TCP頭的具體格式可以查下書,從本題截獲的乙太網數據幀來看,乙太網幀頭主要包括:6個位元組的目的MAC地址欄位(00 e0 fc 7d ae 8f)+6個位元組的源MAC地址欄位(44 37 e6 04 09 c5)+2個位元組的協議欄位(08 00)。接下來的部分是IP報頭部分,第一個位元組是45,其中「4」是IP頭中的第一個欄位「版本號」,代表IP第四版,「5」是IP頭中的第二個欄位「IHL」,即IP頭長度,這個欄位是4位元組為一個計量單位的,當前的值為5,即5個單位,也就是20位元組,說明IP包頭的長度是20位元組,所以只要從剛才的第一個位元組往下扳著指頭數20個位元組,這部分就是IP包頭了,就是45 00 00 34 15 7f 40 00 40 06 02 3a ca 71 4e 26 ca 71 40 02。其中最後4個位元組是目的IP地址,再往前4個位元組ca 71 4e 26是源IP地址,寫成點分十進制的形式就是202.113.78.38。
提示一下IP包頭中,版本號4位,IHL4位,TOS 8位,總長度16位,ID 16位,標志位 3位,段偏移 13位,TTL 8位,協議類型 8位,FCS 16位,源IP地址 32位,目標IP地址 32位。
TCP報頭中,源埠16位,目的埠16位,序號32位,確認號32位,數據偏移4位,保留6位,標志6位,窗口16位,校驗16位,緊急指針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