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考研怎麼復習啊
1.好好學專業課,計算機的課程不是考研前六個月突擊就能拿高分的,需要你扎實的基本功。
2 好好學英語,多背單詞多看英文文獻,英語需要積累,也不好突擊。考研英語難度略大於六級,自己把握。
3 認真對待期末作業(課程設計),好的作品可以讓你在面試中脫穎而出。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跟老師做項目或參加競賽。
4
查計算機專業各大學校排名,從前往後查各個學校歷年招生專業目錄(看研究方向,看招生名額),查報錄比,查擬錄取名單(看考上的人都考了多少分),心裡定個目標。
5.決定了考研,可以主動的和周圍考研的同學朋友一起看書,不懂的可以問問他們。確定了專業之後,可以添加計算機考研群,如果也確定了院校,或者幾個院校,那麼可以添加院校的計算機考研群。添加之後你可以在群里詢問你的問題,也可以在群文件裡面下載一些你所需要的資料。當有學長或者學姐回答你的問題時,你可以主動添加學長或者學姐。以後有問題方便問,買啥資料,考試內容,面試怎樣都是可以問問的。
6.制定計劃。考研一定要有一個計劃,務必在考試之前把所有書看完,而且只看一遍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制定一個大的計劃,列出什麼時候看完哪本書。然後再依據實際情況安排小計劃。制定了計劃就一定要執行,計劃不要太滿,留一些預留的時間。不要太逼迫自己,更不能縱容自己。考研最需要的是耐心和堅持。
㈡ 想要考國家電網,計算機類怎麼備考
VIP國家電網考試-計算機類筆試網路網盤免費資源在線學習
鏈接: https://pan..com/s/1eEqFoX0tWObhayCUexFgTg
VIP國家電網考試-計算機類筆試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計算機類專業知識【103視頻講義】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公共行業與知識【85視頻講義】 國家電網考試-公共行業與知識講義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國家電網考試-專項班-資料分析-
㈢ 考研的計算機專業課如何復習出好成績
專業課的重要性在於,數學發揮不理想的時候可以靠它拉你一把,數學發揮理想的時候為你錦上添花板上釘釘.
1.數據結構
嚴蔚敏教材 + 嚴蔚敏講課視頻 + 習題與解析B版(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三版)
視頻在網上可以找到種子下載,然後結合課本,一天看1到2課,有同學一起討論那是再好不過,這樣,既有趣又有效,比死悶頭苦讀爽很多。不懂的要及時搞懂。可以從7月開始,我記得一共48課好像。40天左右搞定。
之所以選擇習題與解析,而不是1800題,是因為習題與解析講解很詳細,無論選擇題,還是演算法題。再者1800題有許多題沒講解的,就直接給你一個演算法。習題與解析中,把演算法題分析地很透徹,然後才給出一段演算法,確實不錯。
用20天時間把除了演算法題之外的題目全做一遍。暑期任務結束。
9月,結合自己的做題經驗再看看視頻和教材。然後,這個月的重點是專攻演算法題,每天看1到2道,寫1到2道。
10月的重點是數學。數據結構每天保證半小時就可以,但不要丟。
11月——12月,專業課的重點月。之前做的題你肯定會感覺忘了許多,你會混淆普利姆、克魯斯卡爾、迪傑斯特拉、佛洛依德,你會再次不記得快速排序的交換原理,你會忘記哪些排序不穩定,沒關系,再做,很快的。另外,每周起碼自己動手寫2道演算法題,以樹和圖為主。
1月,再看一遍題,尤其是自己寫過的演算法。信心百倍踏上年輕的戰場。
2.組成原理
組成原理其實不需要做太多的題,重點是理解和記憶。
8月:把唐碩飛的教材至少精讀2遍,要看懂其中的原理,唐的教材講得已經很透徹了。
9月:做一本書。我也不知道哪本習題特別好,所以不敢隨便推薦。你們可以問問學長。
10月:重點是數學。把做過的題結合教材來看一遍,唐的教材上沒有的可以參考白中英的教材。我本科時候在西電,用的是電子工業出版社的教材(王閔 著),這本書講的不如唐的詳細,但習題質量不錯。時間富足的話,可以做做。
11月——12月:鞏固。組原很容易忘,要把三種相聯方式、幾種常見定址方式等等容易混淆容易忘的內容,一一殲滅。主要是看和記,做題以大題為主了,每周做5道左右大題即可,但前期是真正弄懂,且要訓練解題速度。
1月:再看看做過的題,調整心態,在腦子里形成一個知識構架。
3.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是4門課里最簡單的了,這35分要力爭拿30分或以上。
9月,結合大綱,把西電湯子瀛的教材和配套的那本習題集完成兩遍。這應該是很easy的事,我本科在西電的時候,期末考,我上了2天晚自習,一晚看教材一晚做習題集,最後拿了81分...... (不過這種突擊精神在考研里萬不可取)
10月,做一本習題,我還是推薦習題與解析(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3版),大題小題均有詳細講解。
11月——12月:大家都知道專業課的重點在於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操作系統你只需要每天看看教材和做過的題,掃清盲點即可。
另外,每周動手做一個PV操作的演算法題。從會,到熟。
1月:除了輕松砍下30+的分數,我實在想不出會發生別的事了
4.計算機網路
畢竟網路就25分,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9——10月,通讀<<計算機網路>>的前6章
(電子工業出版社 謝希仁 第五版),做做課後題,完成兩遍。這本教材不是很容易買到,沒關系,可以上網買。
11月——12月:找些質量好的題來訓練下,再讀讀教材,夠了。這門課保證拿個20左右的分就可以,專業課要拉開分主要靠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
1月:胸有成竹,只待大捷。
㈣ 軟考復習計劃(軟設)
更多軟考經驗請到一起軟考網(http://www.17rk.com)查看.
以下貼一篇別人過軟體設計師的文章你看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經驗談:軟體設計師考試如何應考?》http://www.17rk.com/viewthread.php?tid=1075
操作系統和資料庫是程序員和軟體設計師每年的必考內容,從1987年到2005年春季軟考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
近年來,程序員和軟體設計師大綱雖做了一些大的改動,但操作系統部分變動並不是很大,上午分值多是1到5分之間,下午是不確定出題,也就是可能會出到,也可能沒有。但不可大意,如2004年秋季下午題的第四題就是道操作系統題。
另外,在出題形式上更趨於具體的分析,而不再是純粹的概念題。如PV原語操作就比較多偏向於對生產者/消費者問題的解答。大綱所列知識點雖不能全部都涉及到。不過再通過我們對歷年題型的綜合分析後(特別是1995到2005春季),可以明確的是操作系統方面的題目,一般集中在進程,存儲管理和作業管理這幾個方面。1998年到2000年這幾年的操作系統,有很多是重復出題,而且都集中在上面說的幾個方面。希望各位考生在復習時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要知識點上。
資料庫在程序員和軟體設計師的出題中比重不小。分值上午一般會有5分左右,下午有和軟體工程結合出題,或者與UML聯合出題的情況。這種結合多是考查ER模型到關系模式的轉換,以及用SQL來建立關系模式,2005年春季考試上下午都有資料庫的題,且下午是獨立題目。而且我們思達網校的老師一致認為這是考生朋友們應該牢牢抓住分數的部分。具體的重點是很清晰的,ER模型和關系模式之間的轉換,關系代數,關系演算,範式,SQL語言(查詢的比重較大)。復習時應注意掌握以上這些知識點。
面向對象和UML是新大綱的新要求,可以參考的並不多。不過對概念的考查火力比較強,考生很不容易在面對對象方面的眾多概念中拿到分,這就要求考生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平時在復習時就把這些內容有意加強記憶。UML是在下午題中出現,從2004年春季考到2005年春季考的下午試題中發現出題UML的火力點多在對各種靜態圖和動態圖。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進行考前復習順利拿到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和專業英語部分的理想考分,在此給同學們談一些體會和方法:
軟體工程部分:
軟體工程部分一般來說上午和下午都有題,是比較重要的模塊。上午一般有5分左右,下午一般有一個大題15分。
上午的題側重於識記的,原來一道題有五個小題,即就考相關知識點的五個小問題,現在的趨勢是把五個小題分散成五個獨立的選擇題,就相當於多考了幾個知識點了,所以說考察的知識點增多了,且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提高了應考的要求。所以在以後的復習和做題中應對題中所涉及的知識點有明確的認識,即你知道考的是哪方面的點,在此基礎上強化和吃透,做到舉一反三。上午的知識點主要是熟悉軟體開發的過程、一些基本的開發設計方法及控制管理開發過程的規范等。(考程序員的同學就只有上午的題,考軟設的同學還有下午的題)
下午的軟體工程題型比較固定,一般多為DFD或業務流程圖,還有有時候是的程序流程圖,這部分是我們必須得13分左右的題,現在重要談一下該類題涉及的知識點FD或業務流程圖,及相應的應試方法:業務流程圖與DFD圖性質和作用類似,都是系統分析時產生的邏輯模型(功能模型,結構化設計和面向對象化設計都包括的重要部分,為後面建立E-R概念模型,系統設計做好穩定的信息模型基礎),即描述系統的輸入數據、處理功能、輸出數據,功能模塊間及對應部門之間的信息流動關系。業務流程圖比DFD圖要粗略一些,DFD描述的數據流更細致(如輸入、輸出和存儲的數據、同層模塊間的數據交互及處理環節間的信息交互等)和功能更具有層次性(自頂向下,逐層分解),它更接近計算機處理流程,更容易將該業務流程轉化為計算機軟體實現的流程;業務流程圖側重描述某一業務功能的實現過程及相關的數據和處理,是一種大概的信息流描述方式,要進行細化和深入構建,才能最終轉化為DFD數據流圖,進而轉化為(更接近)計算機軟體處理業務流程。針對這類型題:一、了解其該業務實現的功能及各個處理環節的處理功能,二、各個處理環節包括的輸入、輸出(重點是新增的)數據,三、處理環節之間的數據(或文件)匹配,即處理模塊輸入輸出數據(文件)的(或上下)平衡,有時要延伸到最後的輸出或前面幾步的輸入等,才能確定該處理的輸入和輸出數據的平衡匹配,直到反復驗證文件或其包括的數據項使得各個處理環節間匹配和平衡,即沒有發生干涉或矛盾,同時,要識別其中的關鍵字及考慮數據項冗餘程度和處理效率等問題。同學們可以用相應的題來進行體會和感覺,學會不斷從題中、從其答案中總結出一些做題的規律和技巧,一旦相似的題出現後,就一觸即發了。
計算機網路部分:
該部分題一般出現在上午,一般是5分左右,同軟體工程上午的題一樣,大題分散成了幾個獨立小題,增加了考點和綜合度。該部分識記和理解的較多,特別是ISO/OSI七層參考模型、對應的通信協議、通信設備、TCP/TP體系、區域網技術、網路安全技術、Internet的新應用技術及IP劃分等。深刻理解ISO/OSI七層參考模型、對應的通信協議和TCP/TP體系等思想和原理。注意一些網路方面新的發展和應用技術,如XML、SOAP、J2EE/JSP/SERVLET、B/S結構的應用等,有了相關知識背景,對專業英語也是很有幫助的。同學們時間緊,通看書後,直接做題,在題中體會和感覺,進一步掌握這些知識點,摸索出考察知識點的規律。
參考資料:http://www.17rk.com
㈤ 2012年計算機考研復習計劃(主要詳細說說每門專業課的復習策略)
好吧,聽我細細說來。
首先:對於分數比較大的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前期最好將課本看一遍,就菸老太的那本數據結構就挺好的,但切記,對著考試大綱看,好多東西不考。而且這兩科一定要多做題,推薦王道的單科書自己看一下。
其次:對於操作系統切忌不要看太深,做到理解即可,然後,通過做真題你會知道,這一課要求並不太深,你懂原理就行。
最後:對於計算機網路,個人覺得最簡單的,選擇一定不能錯,有些概念需要你背一下。
㈥ 計算機網路期末考試怎麼復習知乎
轉知乎
我不知道你的學校是重點大學還是普通大學,這兩者里的考試水平那肯定是有區別的,以我自己為例,我上的大學不是什麼重點大學所以考試內容沒有特別難,但是作弊這些肯定是不允許出現的,作弊是要給處分也有可能延期畢業的,所以正常情況下,平時的課認真聽在考前兩個星期准備計算機基礎的復習是完全夠用的。
1, 基礎知識
一般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的發展,數制轉換,運算,存儲容量,硬體基礎等等比較需要記憶的東西內容較多,當然這些內容會隨著我們在做實操的時候都會了解並認識到這些軟硬體。所以只要平時的課有認真聽這些內容只需要在考前稍稍帶過即可,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准備。
2, 軟體基礎
這部分的的難點在於內容比較抽象,沒有具體的事務能夠幫助我們去理解,所以側重點要放在理解上,如:數據的演算法,線性表,二叉樹,排序方法等都需要理解+記憶,另外就是課後習題要多刷,很多期末考試的題型基本都是從課本上來的。
3, 計算機網路基礎
其實這部分內容在平時的生活中是不常用到的,除非是打算以後從事相關行業,否則建議大家只需要在考試中注意加深記憶,其他時候應用到的地方真的不多。建議跟隨考試畫的重點去復習,該部分的分值比例一向都不是很高,所以也不需要准備很多內容。
4, 如何記憶+理解?
因為大學可能剛開始接觸計算機只是比較全面,所以知識點比較復雜,這對於新手來說是非常不容易記憶的,所以我們可以藉助思維導圖去整理這些只是內容, 讓這些內容能夠比較系統的展示,更有助於理解和記憶,如下圖
這種圖可以通過文字和圖畫組合,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技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平衡邏輯與想像,從而啟發人類大腦。這種方法復習可以大大提高思考力,思考力在我國學生的學生生涯中是普遍不被重視的,所以可以在平時多運用類似的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5, 干貨分享
我這里還有一些當時准備期末考的時候室友分享的一些整理好的思維導圖復習資料,需要的同學可以自己去下載,很快的。
最後再說幾句,有些同學認為只要大學不掛科,順利畢業就好,但是你是一個大學生呀,是多少人羨慕的對象,不應該停留在得過且過的狀態,應該追求更優秀的自己是才是,很多人都是在畢業後開始後悔當初沒有爭取什麼機會改變下自己導致自己遇到下一個機會時卻沒有條件去爭取。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珍惜大學里的時光呀!尤其是把專業課知識學好,這將會成為找工作的必要敲門磚!努力提升自己才是大學期間最該完成的事!加油吧!
㈦ 計算機網路工程師四級考試的過關技巧(比如哪些章節要牢記,哪些理解)
一 .准備充分
(1)四級考考試筆試部分知識量較大,考試難度較高。准備四級考試一定要有一個詳細且周密的復習計劃,筆試部分的集中復習時間以兩個月為宜,時間太長效果不一定好,主要是識記的東西可能發生遺忘。備考過程中我有一個原則是「以題為本,以綱為綱」。也就是說做練習一定要貼近考題,不要什麼題都做,復習要按考試大綱制定計劃,以達到大綱要求為准,不要做無用功。
(2)四級考試涉及的知識量很大(看看那厚厚的教材就知道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難點主要在離散數學和計算機英語 。對於離散數學,如果有機會旁聽一下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離散數學》會很有幫助,另外要作一定數量的習題,因為僅僅通過識記是無法提高水平的。計算機英語沒有有些人想像中的困難,常用的單詞只有幾百個,只要把近五、六年的試題中英語題過一遍就差不多了,手頭最好有一本專業詞典。筆試中比較靈活的是論述題,建議買一本歷年試題及參考答案(每年國家考試中心都出版),仔細研究一下,掌握答題方法。論述題通常有四道,可以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
(3)C語言上機考試,筆者的感覺難度並不比三級大。較復雜的部分,如文件讀寫、函數調用等,通常題目已給出,因而所考的依然是比較基本和典型的演算法。雖然難度並不大,但仍然要對C語言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尤其要留意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選擇法、冒泡法等)。一般來說,如果能獨立做出大部分課後題就可以了。平時自己多做一些小程序會有很大幫助的,另外編程時注意要盡量符合規范,否則很容易丟分。
二 . 三遍讀書法
(1)復習過程中要扣住教材,按筆者的親身經歷,看三遍書的復習效果比較好。第一遍要通讀教材,不要糾纏於艱難的部分,要注重於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結合以前的知識,建立知識網路,注意各種原理的理解,不必太注意細節。所用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一到兩周時間好。
(2)第二遍是攻堅階段,要結合手中的輔導書進行,一本好的輔導書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幫助,由於四級考試已經舉行多年,各出版社出的輔導書內容都比較翔實。我強烈推薦大連理工出版社出版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題典(四級)》,這本書貼近考試,解答詳盡。選好輔導書之後開始一章一章地作題,遇到不懂的部分就到教材相關的地方找答案,幫助自己理解和識記相關知識。復習過一章之後要整理一下本章的知識點。
(3)最後一遍復習以輔導書為主,將輔導書從頭到尾的看一遍,對輔導書中出現的知識作一下強化記憶,並開始每隔一兩天作一套模擬題或以前的考題,最好是近五年以內的試題。最後一周結合教材把第二遍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看一看,主要是為論述題做准備。最後一輪復習對考試成績影響最大,切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認真對待。
三 . 臨場發揮
四級的筆試時間比較長,有三個小時,時間很充足,對論述題一定要深思熟慮。四級上機考試和三級一樣,只有一道編程題,注意別緊張,一定要存檔,否則沒有成績。當時跟我一個考場的同學就有人因為慌亂忘記存檔,造成下午的考試沒有通過。另外答案要寫得簡潔明了,盡量使用專業術語,一些最基本的用語一定要記住,對於自己把握不準的千萬不能胡編亂造,自創詞彙,弄巧成拙。
四 . 四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2.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資料庫的原理及其應用。
3.熟悉計算機體系結構、系統組成和性能評價的基礎和應用知識。
4.具有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的基礎知識。
5.具有計算機應用項目開發的分析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識。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 基本概念:
⑴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組成。
⑵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⑶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2.運算方法基礎與運算器:
⑴ 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⑵ 非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⑶ 數據校驗碼。
⑷ 基本的算術運算。
⑸ 基本的邏輯運算。
⑹ 運算器的組成。
3.指令系統及控制器:
⑴ 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定址方式。
⑵ 指令類型。
⑶ 控制器的組成。
⑷ CPU的總體結構。
⑸ 中斷系統。
4.存儲系統
⑴ 存儲系統原理。
⑵ 半導體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
⑶ 主存儲器的組成與讀寫操作。
⑷ 外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5.輸入/輸出設備與輸入/輸出系統:
⑴ 常用輸入/輸出設備。。
⑵ 程序查詢方式。
⑶ 程序中斷方式。
⑷ DMA方式。
⑸ 通道方式。
⑹ 典型匯流排。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基本概念:
⑴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⑵ 演算法的定義、性質、描述與演算法分析。
2.線性表:
⑴ 線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循環鏈表、雙向鏈表。
3.數組:
⑴ 數組的基本概念(定義,基本操作)。
⑵ 數組的存儲方法。
⑶ 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4.堆棧與隊列:
⑴ 堆棧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⑵ 堆棧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堆棧的鏈式存儲結構。
⑷ 隊列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⑸ 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⑹ 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5.樹和二叉樹:
⑴ 樹的基本概念(定義,名詞術語)和存儲方法。
⑵ 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及性質。
⑶ 二叉樹順序存儲結構與鏈式存儲結構。
⑷ 二叉樹的遍歷(前序遍歷,中序遍歷,後序遍歷,按層次遍歷)。
⑸ 線索二叉樹。
⑹ 二叉排序樹(建立與查找)。
6.圖:
⑴ 圖的基本概念(定義,分類,名詞術語)。
⑵ 圖的存儲方法(鄰接矩陣存儲方法,鄰接表存儲方法)。
⑶ 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廣度優先搜索)。
⑷ 最小生成樹。
⑸ 最短路徑問題。
⑹ 拓撲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 數據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 順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順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 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 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內排序:
⑴ 排序的基本概念(定義,功能,分類)。
⑵ 插入排序方法。
⑶ 選擇排序方法。
⑷ 起泡排序方法。
⑸ 希爾排序方法。
⑹ 快速排序方法。
⑺ 堆排序方法。
⑻ 二路歸並排序方法。
三、離散數學
1.數理邏輯:
⑴ 命題、聯結詞及其命題符號化。
⑵ 命題公式及其分類。
⑶ 命題邏輯等值演算。
⑷ 析取範式與合取範式。
⑸ 命題邏輯推理理論。
⑹ 謂詞與量詞。
⑺ 謂詞公式與解釋。
⑻ 謂詞公式的分類。
⑼ 謂詞邏輯等值演算與前束範式。
⑽ 謂詞邏輯推理理論。
2.集合論:
⑴ 集合基本概念。
⑵ 集合的運算。
⑶ 基本的集合恆等式。
⑷ 有序對與卡氏積。
⑸ 二元關系。
⑹ 關系的逆、限制及象。
⑺ 關系的性質。
⑻ 關系的閉包。
⑼ 關系的復合。
⑽ 等價關系與劃分。
⑾ 偏序關系與哈斯圖。
⑿ 函數及其性質。
⒀ 復合函數與反函數。
⒁ 自然數與自然數集合。
⒂ 集合之間的等勢與優勢。
⒃ 集合的基數。
3.代數結構:
⑴ 代數運算及其性質。
⑵ 代數系統。
⑶ 代數系統的同態與同構。
⑷ 半群與群。
⑸ 子群與陪群。
⑹ 正規子群與商群。
⑺ 循環群與置換群。
⑻ 環與域。
⑼ 格與布爾代數。
4.圖論:
⑴ 無向圖與有向圖。
⑵ 路、迴路與圖的連通性。
⑶ 圖的矩陣表示。
⑷ 二部圖與完全二部圖。
⑸ 歐拉圖與哈密爾頓圖。
⑹ 平面圖。
⑺ 無向樹及其性質。
⑻ 生成樹。
⑼ 根樹及其應用。
四、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基本概念:
⑴ 操作系統的功能。
⑵ 操作系統的基本類型。
⑶ 操作系統的介面。
2.進程管理:
⑴ 進程、線程與進程管理。
⑵ 進程式控制制。
⑶ 進程調度。
⑷ 進程通信。
⑸ 死鎖。
3.作業管理:
⑴ 作業與作業管理。
⑵ 作業狀態與調度。
4.存儲管理:
⑴ 存儲與存儲管理。
⑵ 虛擬存儲原理。
⑶ 頁式存儲。
⑷ 段式存儲。
⑸ 段頁式存儲。
⑹ 局部性原理與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⑴ 文件與文件管理。
⑵ 文件的分類。
⑶ 文件結構與存取方式。
⑷ 文件目錄結構。
⑸ 文件存儲管理。
⑹ 文件存取控制。
⑺ 文件的使用。
6.設備管理:
⑴ 設備與設備分類。
⑵ 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⑶ 通道技術。
⑷ 緩沖技術。
⑸ 設備分配技術與SPOOLing系統。
⑹ 磁碟調度。
7.典型操作系統的使用:
⑴ UNIX的特點與使用。
⑵ Linux的特點與使用。
⑶ Windows的特點與使用。
五、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⑴ 軟體與軟體危機。
⑵ 軟體工程定義。
⑶ 軟體生命周期。
⑷ 軟體過程模型。
2.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⑴ 問題定義與可行性研究。
⑵ 軟體需求分析。
⑶ 數據流程圖與數據字典。
⑷ 軟體體系結構設計。
⑸ 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
⑹ 模塊結構設計與數據結構設計。
⑺ 用戶界面設計。
3.原型化開發方法:
⑴ 原型化開發的基本原理。
⑵ 原型化開發模型。
⑶ 原型化開發過程。
⑷ 軟體復用。
4.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⑴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⑵ 面向對象分析。
⑶ 面向對象設計。
⑷ 統一建模語言(UML)。
5.軟體測試:
⑴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測試方法。
⑶ 測試用例設計。
⑷ 軟體測試過程。
6.軟體維護:
⑴ 軟體維護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維護活動。
⑶ 軟體可維護性。
⑷ 軟體維護的負作用。
7.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
⑴ 軟體開發工具。
⑵ 軟體工程環境。
8.軟體質量保證與軟體質量度量:
⑴ 軟體質量概念。
⑵ 軟體質量保證。
⑶ 軟體質量度量與評價。
⑷ 軟體技術的評審。
⑸ 軟體可靠性。
8.軟體管理:
⑴ 軟體管理職能。
⑵ 軟體項目組織與計劃。
⑶ 風險分析。
⑷ 項目進度與跟蹤。
⑸ 軟體配置管理。
⑹ 軟體過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 軟體工程標准化與軟體文檔。
⑻ 軟體產權保護。
六、資料庫
1.資料庫基本概念:
⑴ 信息處理與資料庫。
⑵ 數據模型。
⑶ 資料庫系統結構。
⑷ 資料庫系統組成。
2.關系資料庫:
⑴ 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⑵ 關系數據模型。
⑶ 關系的完整性。
⑷ 關系代數。
⑸ 元組關系演算
⑹ 域關系演算。
3.關系資料庫標准語言SQL:
⑴ SQL語言的特點。
⑵ SQL語言的基本概念。
⑶ 數據定義。
⑷ 數據操縱。
⑸ 視圖。
⑹ 數據控制。
⑺ 嵌入式SQL。
4.關系資料庫設計理論:
⑴ 函數依賴。
⑵ 多值依賴。
⑶ 關系模式分解。
⑷ 關系模式的規范化。
5.資料庫保護:
⑴ 資料庫恢復。
⑵ 並發控制。
⑶ 完整性。
⑷ 安全性。
6.資料庫設計:
⑴ 資料庫設計的目標。
⑵ 資料庫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⑶ 需求分析。
⑷ 概念設計。
⑸ 邏輯設計。
⑹ 物理設計。
⑺ 資料庫的實施與維護。
7.資料庫管理系統:
⑴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組成。
⑵ 資料庫系統的工作過程。
⑶ 資料庫管理系統產品。
8.資料庫新技術:
⑴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
⑵ 分布式資料庫。
⑶ 並行資料庫。
⑷ 多媒體資料庫。
⑸ 對象和對象-關系資料庫。
⑹ 資料庫倉庫。
⑺ 數據挖掘。
⑻ Web資料庫。
七、計算機體系結構
1.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⑴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⑵ 體系結構的定義。
⑶ 體系結構的分類。
⑷ 體系結構發展的影響因素。
⑸ 體系的定量分析。
2.存儲體系:
⑴ 存儲層次。
⑵ Cache工作原理。
⑶ 虛存工作原理。
3.指令與時間並行性:
⑴ 指令優化策略。
⑵ 流水線技術。
⑶ RISC。
4.並行處理技術:
⑴ 並行性概念。
⑵ 超流水線與超標量技術。
⑶ 向量處理機。
⑷ 陣列處理機。
⑸ 多處理機。
⑹ 機群處理機。
5.系統性能評價:
⑴ 性能評價概念。
⑵ 基準測試程序。
八、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1.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
⑴ 網路發展與網路用戶。
⑵ 網路硬體。
⑶ 網路軟體。
⑷ 參考模型。
⑸ 網路實例(Internet)。
2.應用層:
⑴ 應用層概述。
⑵ 萬維網:HTTP。
⑶ 文件傳輸:FTP。
⑷ 電子郵件。
⑸ 域名系統:DNS。
⑹ 網路安全。
3.傳輸層:
⑴ 傳輸層概述。
⑵ 傳輸協議的要素。
⑶ 無連接傳輸:UDP。
⑷ 面向連接傳輸:TCP。
⑸ 擁塞控制。
4.網路層與路由:
⑴ 網路層概述。
⑵ 路由原理。
⑶ Internet協議。
⑷ Internet路由。
⑸ 服務質量。
⑹ 網路互聯。
5.鏈路層與區域網:
⑴ 數據鏈路層概述。
⑵ 流量控制。
⑶ 差錯控制。
⑷ Internet鏈路層與HDLC。
⑸ 多路訪問協議與ETHERNET。
⑹ 數據鏈路層交換。
上機測試內容
1.計算機操作能力。
2.C語言程序設計能力。
3.項目開發能力。
4.開發工具的使用能力。
考試方式
1.考試形式包括筆試(180分鍾)和上機測試(60分鍾)。
2.筆試的試題包括選擇題和論述題兩種類型,其中在五分之一的選擇題用英文書寫,其餘選擇題和論述題用中文書寫。
㈧ 計算機專業 考研復習指南
A 數學的復習:
1.最好能在7月前開始,如果你基礎不是很好,又想在數學多拿分的話。
2.課本很重要,08和09的題已經充分說明了基礎的重要性,最好在5——6月把兩冊高數書及例題過兩遍,有個宏觀的把握,拿到題,就知道是在考什麼。
3.參考書的選擇:個人覺得李永樂那本復習全書更注重基礎,更貼近這2年的考研風格。全書中線性代數那100多頁講得超好。
4.復習進度:我說個大概的,相信對80%的同學適用。
5,6兩個月攻課本(5周高數,2周線代,1周概率),養成習慣,每天花1到1個半小時,等你後來感覺隔兩天不看數學不做題就不爽的時候,離成功已經很近了。
7月開始做復習全書,用50天做完,然後用10天對照教材詳細整理,自己的優勢章節在哪,弱勢章節在哪。(我當時就覺得自己很怕級數和微分方程,後來搞懂了才發現這2章都是死的東西,級數無非是拆、湊、求導、積分化到給定的形式,記住5個常見展開;微分方程更是判定類型直接解了)
9月,用20天時間做完10年真題(做一天,休息一天,這樣不累),用10天對照全書和教材,這時候要重點抓自己的弱項了。
10月,用20天時間做李永樂的400題。有人說這套題偏,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400題目是難而不偏。之所以難,是因為很多題直接針對了我們的常見知識盲點和誤區,把幾個基礎知識點綜合在了一起。做完之後用10天仔細看一遍,結合真題來看,這20套題你看完後絕對大有收獲。
11月,這個月數學需要放一放,每天做做題就行,更多的時間要給專業課了!
12月,真題和400題的第二輪。但重點仍是專業課和政治。
1月,主要是看題了,別再急著買什麼模擬卷子做,自己老錯的題一定要再動筆算算。
B 專業課的復習:
專業課的重要性在於,數學發揮不理想的時候可以靠它拉你一把,數學發揮理想的時候為你錦上添花板上釘釘。(前提是認真復習了哦 ^_^)
1.數據結構
嚴蔚敏教材 + 嚴蔚敏講課視頻 + 習題與解析B版(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三版)
視頻在網上可以找到種子下載,然後結合課本,一天看1到2課,有同學一起討論那是再好不過,這樣,既有趣又有效,比死悶頭苦讀爽很多。不懂的要及時搞懂。可以從7月開始,我記得一共48課好像。40天左右搞定。
之所以選擇習題與解析,而不是1800題,是因為習題與解析講解很詳細,無論選擇題,還是演算法題。再者1800題有許多題沒講解的,就直接給你一個演算法。習題與解析中,把演算法題分析地很透徹,然後才給出一段演算法,確實不錯。
用20天時間把除了演算法題之外的題目全做一遍。暑期任務結束。
9月,結合自己的做題經驗再看看視頻和教材。然後,這個月的重點是專攻演算法題,每天看1到2道,寫1到2道。
10月的重點是數學。數據結構每天保證半小時就可以,但不要丟。
11月——12月,專業課的重點月。之前做的題你肯定會感覺忘了許多,你會混淆普利姆、克魯斯卡爾、迪傑斯特拉、佛洛依德,你會再次不記得快速排序的交換原理,你會忘記哪些排序不穩定,沒關系,再做,很快的。另外,每周起碼自己動手寫2道演算法題,以樹和圖為主。
1月,再看一遍題,尤其是自己寫過的演算法。信心百倍踏上年輕的戰場。
2.組成原理
組成原理其實不需要做太多的題,重點是理解和記憶。
8月:把唐碩飛的教材至少精讀2遍,要看懂其中的原理,唐的教材講得已經很透徹了。
9月:做一本書。我也不知道哪本習題特別好,所以不敢隨便推薦。你們可以問問學長。
10月:重點是數學。把做過的題結合教材來看一遍,唐的教材上沒有的可以參考白中英的教材。我本科時候在西電,用的是電子工業出版社的教材(王閔 著),這本書講的不如唐的詳細,但習題質量不錯。時間富足的話,可以做做。
11月——12月:鞏固。組原很容易忘,要把三種相聯方式、幾種常見定址方式等等容易混淆容易忘的內容,一一殲滅。主要是看和記,做題以大題為主了,每周做5道左右大題即可,但前期是真正弄懂,且要訓練解題速度。
1月:再看看做過的題,調整心態,在腦子里形成一個知識構架。
3.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是4門課里最簡單的了,這35分要力爭拿30分或以上。
9月,結合大綱,把西電湯子瀛的教材和配套的那本習題集完成兩遍。這應該是很easy的事,我本科在西電的時候,期末考,我上了2天晚自習,一晚看教材一晚做習題集,最後拿了81分...... (不過這種突擊精神在考研里萬不可取)
10月,做一本習題,我還是推薦習題與解析(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3版),大題小題均有詳細講解。
11月——12月:大家都知道專業課的重點在於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操作系統你只需要每天看看教材和做過的題,掃清盲點即可。
另外,每周動手做一個PV操作的演算法題。從會,到熟。
1月:除了輕松砍下30+的分數,我實在想不出會發生別的事了 ^_^
4.計算機網路
畢竟網路就25分,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9——10月,通讀<<計算機網路>>的前6章
(電子工業出版社 謝希仁 第五版),做做課後題,完成兩遍。這本教材不是很容易買到,沒關系,可以上網買。
11月——12月:找些質量好的題來訓練下,再讀讀教材,夠了。這門課保證拿個20左右的分就可以,專業課要拉開分主要靠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
1月:胸有成竹,只待大捷。
C 英語的復習
早下手,英語不同於政治和專業課,無法突擊。
5,6兩個月,買本淘金的英語考研詞彙,小書,藍色封面,帶mp3光碟的那本。買幾本3線本,每天花半小時背背寫寫。不要覺得笨,最笨的方法往往最簡潔最耐久。你看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里,能走到最後成為高手的都是那些天資不高但肯吃苦能忍耐的人。<<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和<<連城訣>>里的狄雲都是典型的例子。
我英語基礎還好,高考120多,考研70多。我個人感覺,學英語不在於猛,在於久。1天學5小時不如5天每天學一小時。
我背單詞有個方法,你每天在單詞本上寫單詞的時候記上日期。一個單詞,第1天背一次,第2天背一次,一周後背一次,半月後背一次,這樣效率比天天背要高。另外,不要光悶頭一直背,結合mp3來聽,效果更好。
7,8兩個月,做10年真題。推薦<<**>> + 胡敏的<<考研英語長難句解析>>
<<**>>對基礎薄弱者特別適用,對真題的剖析無微不至。長難句解析能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對句子的劃分極其到位。另外,長難句解析還有個好處是幫你積累和回顧詞彙和短語。
9月——10月,買本胡敏的<<閱讀220篇>> (我幾個同學說這本好,比較基礎。我做的是老石的220篇,太難了,做了一小半就扔掉了),每天做1到2篇,不需要全部做完,但要堅持做。對著改要想想自己錯在哪,每周末花一個多小時把本周的10幾篇通覽一遍。
11月,做張劍的模擬卷子(其實模擬卷子很多出的很爛,這份還算不錯)。不要太關心分數多少,最好和幾個同學一起去自習室,3個小時,對著手錶做。作文一定要自己寫出來!
感受那種緊張氣氛,通過這幾份卷子把速度練出來,很重要。不要接連著做,做一份,隔兩天再做。每次做的時候心噗通噗通跳得厲害,說明進入狀態了。
在這之後,真題必須再做一遍,在12月之前完成。因為之前做過一次,作文你可以不寫了,著重於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模板和句勢。但完型和閱讀還有翻譯必做!
12月——考試前:以看為主,看看做過的題,抓抓老忘的詞彙。作為保證1周寫1篇。其實這個時候英語實力基本定型,不要再忙著做別的模擬卷子了。還是那句話,緊握真題!
D 政治的復習
政治如果你不是想拿75+以上的分數的話,完全可以從10月開始復習。
參考書:
任汝芬系列 或者 紅寶書(即教育部大綱解析)
在1月初,啟航會出版一本 啟航20天20題 ,非常好,強烈推薦。對答大題作用尤其明顯。
另外,答政治字一定要寫好,不說秀氣起碼工整。也不要寫斜。要點一,二,三,四要標明,老師看了就舒服。
注意:在上面的英語帖子中,有本書名被系統屏蔽掉了,我用拼音補充下吧,書名叫作
KaoYanZhenXiang,比較厚一本大書。 ^_^
E 心理的調整
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成天看書做題只會讓效率越來越低,所以,需要搭配。我覺得自己讀的書看過的電影還是比較豐富的,選一些精品推薦給大家,周末稍微小放鬆一下,有益無害。
書:
余華的<<活著>>——幾年前初讀就覺得這是本好書,葛優靠這本書改編的電影拿到了戛納電影節的影帝,它的價值我不用多說了。很薄,兩節晚自習就可以讀完。但我相信它值得反復品讀。它也讓你懂得生活的艱辛,考研的苦和累,和書中人物相比不值一提。
錢鍾書的<<圍城>>——錢老憑著這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成為頂級大師。單身的時候想戀愛,戀愛的時候懷念單身的自由。考研時想放棄去找工作,找工作時四處碰壁猶豫要不要考研。戀愛是圍城,考研是圍城。錢鍾書前輩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圍城。人要活得灑脫,就必須懂得,何時應該定下來安心朝一個方向走,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以後。
讀書在精不在多,認真讀完這兩本足夠了。可以解答你很多考研過程中的迷惑。
給你復制過來了,對了平時可以多上上跨考網搜集一些資料,我今年也考,就經常去上面下載一些真題啥的呵呵
㈨ 網路教育統考計算機怎麼復習啊!
統考計算機考的全是基礎知識,可以把學習平台里的課程聽聽,找點題做做就可以了;實在考不過可以通過計算機二級證頂替!
——思宇教育(學歷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