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項目實戰
擴展閱讀
紹興7寸工業平板電腦廠 2025-09-27 04:08:42
無線網路租約延長24小時 2025-09-27 00:35:51

計算機網路項目實戰

發布時間: 2022-10-03 19:31:07

計算機網路技術未來有哪些就業方向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有: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等。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指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培養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開發技術,具備從事程序設計、Web的軟體開發、計算機網路的組建、網路設備配置、網路管理和安全維護能力的網路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核心能力要求具備計算機網路系統構建能力以及網路操作系統管理能力等。就業方向包括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安卓開發工程師、網路運維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1)計算機網路項目實戰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課程有組網技術與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網路資料庫、網頁製作、計算機網路與應用、網路通信技術、網路應用軟體、JAVA編程基礎、伺服器配置與調試、網路硬體的配置與調試、計算機網路軟體實訓等。

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

主幹學科:

微機原理、數據結構。

主要課程:

微機原理、數據結構、網路基礎、網路操作系統、可視化程序設計。

專科課程:

電路基礎、微機原理、數據結構、網路基礎、網路操作系統、可視化程序設計、網路管理、網路資料庫、網路工程、網路安全、綜合布線、電子商務、英語等。

⑵ 開封大學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介紹

開封大學——網路系統管理專業 (專科 二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能適應團隊開發環境,熟練應用網路操作系統進行網路環境配置與管理,可從事各種企事業單位網路的日常維護、郵件系統的搭建與維護、網路安全的檢測與防護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開設主要課程:日語或英語、資料庫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維修與維護技術、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核心技術、Java Web技術、Linux操作系統、網路安全、綜合布線、項目實戰等。
就業方向:企業事業單位的網路管理員、網路工程設計實施人員、網站網頁製作人員、資料庫系統管理維護人員。

開封大學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我並沒有查到相關信息,你可以到開封大學招生網站看看http://211.84.240.31/gljg/zs/

最後祝願你一切順利,學有所成。

⑶ 計算機網路專業都需要掌握什麼知識呢

(1)計算機硬體基礎、(2)操作系統部署、(3)常用應用軟體、(4)操作系統設置、(5)計算機硬體應用、(6)計算機網路基礎、(7)計算機病毒防護、(8)計算機英語、(9)網路綜合布線系統實踐、(10)企業網路服務架構、(11)互聯網接入解決方案、(12)網路安全、(13)無線網路前沿技術、(14)網路故障診斷與排除、(15)網路TCP/IP技術應用、(16)網路黑客防範、(17)微軟系統網路部署、(18)網路防火牆技術、(19)IT企業工作規范、(20)網路設備調試實戰、(21)企業伺服器系統調試、(22)企業安全網路部署、(23)構建企業安全專用網路、(24)資料庫基礎、(25)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26)典型辦公網路應用實戰、(27)企業網路項目實戰、(28)網路工程設計、
計算機基礎課程:
(1)計算機辦公應用、(2)中文輸入法、(3)Word辦公應用、(4)Excel辦公應用、(5)PowerPoint辦公應用

⑷ 航空航天與現代計算機網路技術2000字

.航空航天技術的簡介: 該技術是為航空航天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創立的一系列高級復雜的施工作業程序。它涉及人力資源配置設備儀器搭配與安裝使用等艱深的學術作業。是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追求。航空航天技術使人類文明進入三維時代。航空是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航天是穿越大氣層的飛行活動。其中,航空技術的基礎理論是空氣動力學。該技術是綜合高技術,在理論和設計的基礎上,材料技術是關鍵,電子技術是靈魂。航空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飛艇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則是利用與空氣相互作用產生的空氣動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上的發動機依靠飛機攜帶的燃料(汽油)和大氣中的氧氣工作。航天技術則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的技術。它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科學技術,涉及各類航天飛行器的設計、製造、發射和應用。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的最前沿。。航天活動的目的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與天體,為人類服務。航天的基本條件是航天器必須達到足夠的速度,擺脫地球或太陽的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特徵速度。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對象的關系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2.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該技術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火箭技術:近代火箭的出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法西斯德國。早在1932年德國就發射A2火箭,飛行高度達3公里。1942年10月發射成功V-2火箭(A4型),飛行高度85公里,飛行距離190公里。V-2火箭的發射成功,把航天先驅者的理論變成現實,是現代火箭技術發展史的重要一頁。接著美國為發射多種航天器的需要,先後研製成功"先鋒"號、"丘諾"號、"偵察兵"號、"大力神"號和"土星"號等運載火箭。1990年4月7日,中國CZ-3 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長征火箭成功地進入了國際商業發射衛星的行列,至今已將27顆外國衛星發射上天。 不得不 說火箭技術推動了人類航天發展的歷史。 二衛星時代: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用"衛星"號運載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 。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後,60年代前蘇聯和美國發射了大量的科學實驗衛星、技術實驗衛星和各類應用衛星。70年代軍、民用衛星全面進入應用階段,並向偵察、通信、導航、預警、氣象、測地、海洋和地球資源等專門化方向發展。衛星時代的到來是航空航天技術發展的又一重要見證。 三空間探測:空間探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陽系的起源、演變和現狀,通過對太陽系內的各主要行星及其衛星的比較研究進一步認識地球環境的形成和演變。了解太陽系的變化歷史,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變。空間探測器實現了對月球和行星的逼近觀測和直接取樣探測,開創了人類探索太陽系內天體的新階段。月球是人類第一個探索的目標,接著是行星和行星際探測,人類在探索過程中獲得了大量太空星球的信息資料,進一步了解了宇宙,航空航天方便不停的在超越。 四載人航天:載人航天在航天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盡管航天器攜帶裝置精確、靈敏度高、能自動觀察、操作、儲存、處理數據,但它們不能代替人的思維。初期載人航天器一方面研究航天技術,另一方面進行生物學和醫學試驗,研究航天員在長期失重條件下的反應,航天員在密閉艙中的工作能力,航天器對接時和走出航天器時的人的生理反應。 3、世界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現狀及中國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世界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現狀:21世紀以來, 航天科技工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運載器及其技術繼續向滿足大噸位、高可靠性、高環保性及強適應性的方向發展, 同時向低成本、快速響應方向發展; 衛星向高可靠、長壽命、高空間與時間解析度、大容量、高速率方向發展; 人類逐步突破地球軌道載人航天技術, 正在向載人深空探測發展。新型技術主要是以下三種: 1. 運載器及技術:新一代大中型一次性使用運載火箭技術已基本成熟, 其設計思想遵循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並採用大直徑、少級數結構和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美國與俄羅斯的現役小型運載火箭如飛馬座、金牛座、起跑號、第聶伯等大多從戰略導彈衍生而來, 可進行一定的機動發射, 但快速響應能力不足。完全重復使用運載器技術尚未實現突破, 只有美國在 役的太空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部分重復使用的運載器。現役主流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已超過20噸,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 運載能力達到10噸, 可實現一箭雙星、一箭多星等多種發射。小型火箭近地軌 道運載能力為500千克。太空梭可運送30噸貨物到近地軌道, 可發射衛星或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或物。現役火箭的發射成功率較高, 宇宙神5、阿里安5和H-2A等的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2%左右。 2. 衛星系統及技術:近幾年來, 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國家等世界主要 航天國家均在積極開展應用衛星的更新換代。其中雷達與光學高性能衛星 遙感技術擴散迅速, 尤以歐洲、以色列發展迅速; 歐洲與美國陸續將一代軍用通信衛星投入現役; 美、俄的導航衛星正在升級改進, 歐洲的伽利略系統成功進行在軌驗證。 3. 空間對抗系統及技術:目前, 只有美國與俄羅斯形成了以地基為主、天基為輔的空間態勢感知系統, 當前天基系統還主要依賴在軌的導彈預警衛星。空間防護技術則停留在對高空核爆、射頻、激光和動能武器的攻擊探測和抗核加固等一些有限的本體防護裝置上。反衛星武器技術美國發展得最多、最全面, 但當前進入實戰部署的一般為軟殺傷裝備。美國相關設備低軌探測精度可達10厘米, 定位精度可達1千米; 初步形成了有限的攻擊告警能力並應用了多種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反衛星裝備具備實戰能力的較少, 大多處於技術儲備階段。總體來講, 包括美俄在內的國家空 間對抗能力都十分有限。 4. 深空探測系統及技術:當前深空探測開展最多的是月球探測, 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均成功發射過月球探測器, 只有美國與歐 洲成功進行了火星探測, 其中美國已經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 尚未全面實現對水星、木星、土星和冥王星等行星以及小天體的探測。各國根據各自不同的技術能力水平, 在探測方式的選擇上呈現多樣性。 二中國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近年來我國的「高新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在先進作戰飛機、航空發動機和大型飛機研製及其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急需國家加大投入,解決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以應對國際局勢變化和國際新軍事變革。。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國外一直對我嚴格封鎖高性能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我國航空發動機落後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瓶頸。中國民用裝配的飛機幾乎都是進口,主要由空客和波音壟斷了干線客貨運市場,支線航空主要是加拿大航空和巴西航空的客機所覆蓋。還有就是航空航天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任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二.現代計算機網路核心技術: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的極大普及,使它成為了計算機行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當前發展速度最快、生命力最強、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新技術新工藝涌現最多和最猛烈的前沿技術。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 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 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而 計 算 機 網 絡 技 術 則 是通 信 技 術 與計 算 機 技術 相 結 合 的產 物 ,它 在迅 速 地 發 展著 ,對世界、社會和人 類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目前,計算機網路學術界和技術界對許多計算機網路的前沿技術進行著認真刻苦的 研究工作。其中比較熱門的 研究技術涵蓋了雲計算、 軟交換以及 IMS 等。  雲計算: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 (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也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 礎設 施 即 服 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 即 服 務)等概念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 再交由多部伺服器 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搜尋、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透過 這項技術 ,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 ,達成處理數以千萬計甚 至億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 同樣強大效能的網路服務。 所以從 最根本的意義來說,雲計算就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軟體和數據的能力。 最 簡單的雲計算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如搜索引擎、洛信箱等。未來如手機、gps等行動設置都可以透過雲計算技術發展出更多的應用服務。進一步的雲計算不僅只有資料搜尋、分析的功能,未來如分析DNA的結構、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細胞等都可透過這項技術輕易達成。雲計算具備以下四個顯著特徵:1. 雲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擔心存儲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2. 雲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最方便。3.雲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4.雲計算為我們使用網路提供了近乎無限多的可能。  軟交換:這一術語是從英文單詞 Softswitch 翻譯過來的。軟交換是一 種正在發展的概念和技術,核心是一個標准化協議和應用編程介面的開發體系結構,以便提供更廣泛的應用和業務平台。軟交換的核心思想是通過硬體軟體化的思想來實現原來交換業務的 控制連接和處理,可以同時在同一個網路上同時提供語音、數據以及多媒體業務。 軟交換的體系結構分為業務/應用層、網路控制層、核心交換層和邊緣接入層。邊 緣接入層,負責將各種網路和終端設備介入軟交換體系機構;核心交換層,對各種不同 的業務和媒體流提供公共的傳送平台,多採用基於分組的傳送方式,目前比較公認的核心傳送網IP網或ATM骨幹網;其主要實體為軟交換設備,實現網路控制層,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認證、資源管理等功能;業務應用層,在呼叫控制的基礎上向最終用戶提供各種增值業務。 在軟交換系統中,IP 承載使網路調整更為靈活,同時也使媒體能力增強,進而帶來一些新的業務,增強運營商網路的網路價值。另一方面,軟交換分離的架構使得網路部署更靈活,可以有效降低運營商網路的建網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由此可見,IP承載的變化是對傳統網路的一個革命性的改變。軟交換是網路發展的一個重要技術未來。 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體系統 ,是一種全新的多媒體 業務形式,它能夠滿足現在的終端客戶更新穎、更多樣化的多媒體業務需求。IMS是對IP多媒體業務進行控制的多媒體網路核心層邏輯功能實體的總稱。。3GPPR5主要定義IMS的核心結構,網元功能、 介面和流程等內容;IMS 體系結構從上向下分為四層:應用層、控制層、承載層和接入層。應用層主要 實現傳統的電話業務、智能網的接入以及提供基於SIP的非傳統電信業務等;控制層主 要完成基本會話的控制、 SIP 會話路由控制等功能; 承載層採用具有 QoS 保證的 IP 網進 行承載;接入層主要完成各類 SIP 會話的發起、終結,完成與傳統 PSTN/PLMN 間的互聯 互通。 目 前,IM S被認為是下一代網路的核心技術,也是解決移動與固網融合,引入語音、 數據 、視頻 三重融合等差異化業務的重要方式。 三.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應用: 1.計算機網路高技術在國外導彈、火箭測控領域的應用:航天測試工程是集研究、開發、設計、測試為一體的工程技術,工程的難度在於要處理復雜的數據和信息以及通訊擴展行為,而當今測試工程師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引入網路來支持工程管理軟體控制測試設備、收集遠程設備採集的數據。美國聯邦政府和航天工程組織正努力應用計算機網路來達到提高效益和競爭力的目的。約翰遜航天中心配有一個新型的任務控制中 fl,(MCC),該中心負責飛行測試計算任務的主控計算機把遙測數據和計算結果傳給宇航員,它的執行過程尤如把相關數據從主機壓到適當的飛行控制終端一樣。在分布式MCC設計方案中,遙測和計算中心的概念已經消失,飛行控制台包含了UNIX工作站,它能夠訪同網路上的遙測數據流,而共享數據方式替代主機依賴方式,MCC工作站上運行的軟體將從信息共享協議上佔有遙測數據,(信息共享協議)ISP採用客戶/服務方式,分布式客戶可 從對等式ISP伺服器集上得到ISP的支持,伺服器對網上的數據有效性負責。客戶的應用過程通過ISP客戶應用程序接12(API)啟動同伺服器的對話(可能來自不同機器)獲取數據,這些客戶機認可來自ISP伺服器的數據,這些數據 非同步方式經過轉換後傳給客戶機,ISP API提供獨立的數據源因而ISP客戶應用程序可 被測試數據驅動,並可以重現數據來對飛行訓練和遙測提供服務。美國政府目前正加緊實施的「聯邦高性能計算和通訊項目(HPfiCP)」,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建立遍布全美國的通訊網路, 目的是給科研提供通訊基礎,大量航天工程所需的測試模擬和計算數據可以通過此網路傳輸給分析程序進行分析。HPCfiP實施的重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高性能遠程網路的優勢來為廣域網遠程用戶提供服務。例如:某一航天型號前方測試站需要將型號模擬和測試數據文件向遠距數千公里之外的計算中心進行傳輸和保存,並要求將這些要傳送的典型數據作分析比較。這些工作用HPCCP來實現實際上是通過前後台操作來完成的。傳送和分析、比較工作通過後台完成,前端的用戶不必等待漫長的分析過程,而只需時常回來檢測一下結果送到沒有就行了。

⑸ 學IT可以做啥呢

一、IT 主體職業
軟體類: 系統分析師、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軟體測試師、軟體項目管理師、系統架構設計師。
硬體類: 計算機維修工、硬體工程師。
網 絡類: 計算機網路管理員、計算機系統設計師、網路綜合布線員、網路建設工程師、網路運維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
信息系統類: 計算機操作員、信息系統安全師、信息系統管理師、資料庫系統管理員、信息系統監理師、信息系統評估師、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員、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製造類: 半導體器件測試工、半導體器件製作工藝師、半導體器件製作工、半導體器件製作工、半導體器件支持工、半導體器件封裝工。
二、IT 應用職業
控制類:單片機應用設計師、控制系統設計師、邏輯控制晶元編輯員、數據自動採集與分析員。應用系統開發類: 嵌入式系統開發師、網站開發師、游戲程序開發師、射頻識別系統開發師。
設計類:計算機平面設計師商務類:網路編輯人員、網路營銷師、網路推廣、媒體投放專員。
娛樂類: 數字視頻製作師、數字音頻製作師、三維動畫製作人員、游戲美術設計師。
教育類: 網路課件製作師、計算機講師。

⑹ 馬上初三了對電腦比較感興趣,想初中畢業學個和電腦相關的專業學什麼專業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初中生很早就對網路產生了興趣,有了依賴。15歲的他們,陽光年輕、渾身充滿了活力、學習接受能力強,在學習IT技術上也會更加容易。
互聯網已經成為創新聚集的平台和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新引擎,萬物互連已深入人心。如果初中同學在中考之後,學習一門實用的技術,加上自身的文化基礎,定能乘時代發展之大勢,學成之後,在IT界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學習互聯網行業中的專業IT技術,更加註重的是學生的創新及項目實戰能力,初中生剛畢業,正是十幾歲的青春年華,記憶力和大腦素質都處於黃金階段,這些對於學習IT技術來說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年輕人好奇心重,動手能力很強,中考後直接選擇一個專業院校學習IT技能,可謂是一舉兩得。

⑺ 專科選計算機網路技術是否好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學校學歷沒有太大的關系,只要你喜歡,以後會有不錯的前景

⑻ 女生學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可以嗎

男女各有自己的優勢,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
男生專業課強點,女生應該是創新思維強一點。
市場分析
①畢業生主要從事崗位
在調查中,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在硬體維護崗位的約占
18%,網路建設及管理約佔31%,技術服務18%,軟體編程約佔12%,從事網頁製作佔9%行政管理佔9%。有3%做普通技術工人。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業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後順序):軟體編程,網路建設及管理管理,技術服務,硬體維護和產品開發。調研的這個結果對於我們以後開展教研教學,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指導學生就業都有了明確的導向。
折疊編輯本段人才需求
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的全面發展以及網路應用在更高層次上的大規模展開,我國的網路人才需求也在全新的層面上逐步呈現了出來。我國網路人才缺口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機關上網工程的實施,造就了對網路人才的巨大需求。
2、現代社會處於全球信息化時代,企業上網需求量猛增。企業網路工程的建設、網路設備的配置、網路安全維護等方面都增加了對網路方面的相關人才的需求。
3、現有的媒體網站、商業網站和專業性質的網站對專業人才的渴求迫不及待,網站今後的長遠發展需要更加專業的人才來開拓。

⑼ 計算機網路技術未來有哪些就業方向

1、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簡介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計算機網路實際組建、管理、維護等基本能力,能在各企事業單位進行網路設計、安裝、調試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2、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面向各企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應用技術崗位群,能進行計算機操作維護,計算機區域網的設計、安裝、調試;計算機網路通信產品的系統集成;廣域網的管理、維護;網路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及應用、網站設計與開發等工作。可在軟體園、高新技術園區、各大電腦公司、網路公司、網站、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信息部門中從事網路管理、網站維護、網頁設計與創意和電子商務等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計算機軟體、新能源、互聯網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計算機軟體
2 新能源
3 互聯網/電子商務
4 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
5 通信/電信/網路設備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網路工程師、運維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網路工程師
2 運維工程師
3 技術支持工程師
4 售前工程師
5 網路技術員

工作城市:

畢業後,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上海
3 深圳
4 廣州
5 杭州

3、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就業前景怎麼

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的IT技術管理崗位一般設置為企業信息主管、總監等;
工程技術崗位設置為網路工程師、 軟體工程師和資料庫工程師等;運行維護崗位設置為資料庫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網路管理員、 設備管理員等;
操作崗位則設置為辦公文員、CAD設計員、網頁製作員、多媒體製作員等。
與軟體技術人員相比,網路技術人員的從業范圍更廣,知識體系更復雜,職業技能要求更高,目前網路工程師成為實施國內信息化的巨大瓶頸。

就網路工程師的學習方面來說,網路工程師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人來說較為容易學習,對自身將來就業也大有幫助.

網路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網路工程師是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路技術人員。網路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工作。規模較小的企業,一個崗位可能涵蓋幾個崗位的內容,如系統管理員既要負責系統管理,又要承擔網路管理;而大企業往往將網路工程師細分為網路設計師、系統集成工程師、網路安裝工程師、綜合布線工程師和系統測試工程師等。

網路工程師的就業范圍相當寬廣,幾乎所有的IT企業都需要網路工程師幫助用戶設計和建設計算機信息系統;幾乎所有擁有計算機信息系統的IT客戶都需要網路工程師負責運行和維護工作。因此,網路工程師的就業機會比軟體工程師多,可在資料庫管理、WEB開發、IT銷售、互聯網程序設計、資料庫應用、網路開發和客戶支持等領域發展。而且,薪酬待遇也不錯,統計數據顯示,網路技術人員平均月薪約3000~5000元,高的則在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