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SCI、EI分別是什麼意思
SCI是科學引文索引。EI是工程索引。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於1957 年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 ISI)在美國費城創辦,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為重要。
(1)計算機網路外文sci擴展閱讀:
科學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以加菲爾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通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科研單位、個人的科研產出績效,來反映其在國際上的學術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閱工程技術領域文獻的綜合性情報檢索刊物。簡稱EI,1884年創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編輯出版。每年摘錄世界工程技術期刊約3000種,還有會議文獻、圖書、技術報告和學位論文等,報道文摘約15萬條,內容包括全部工程學科和工程活動領域的研究成果。
⑵ SCI是什麼意思
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其全稱為:ScienceCitationIndex,創刊於1961年,它是根據現代情報學家加菲爾德(EngeneGarfield)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創立的。時至今日加菲爾德仍是SCI主編之一。SCI是由ISI(.)美國科學情報所出版。現為雙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還有聯機型據SCISEARCH。ISTP(IndextoScientific&Technical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國際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學、生物、醫學、農業、技術和行為科學等,主要側重基礎科學。所選用的刊物來源於94個類、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這些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一定數量的中國刊物。
SCI涵蓋很多分類,醫學,生物,自然科學,物理,化學,金融,藝術等等,相當於是人類文明的圖書館,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
SCI論文寫作注意事項: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文華氏對待每一位作者的論文都很用心負責,30+專業碩博科研團隊,一線審稿專家培訓咨詢,外籍英文母語編輯提供專業潤色服務。
⑶ 計算機網路方向的SCI期刊哪個比較好錄用
有本計算機科學與應用還挺好中,不過不是sci是rccse核心
⑷ 計算機專業發一篇sci算什麼水平
計算機專業發一篇sci相對比較容易,所以必須看你在那個雜志上發表,
下面最頂級的也就是計算機一區的期刊,你可以比對下: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計算機:控制論2.905
BIOINFORMATICS 計算機:跨學科應用4.328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計算機:跨學科應用4.00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計算機:跨學科應用3.428
MEDICAL IMAGE ANALYSIS 計算機:跨學科應用3.602
NEUROINFORMATICS 計算機:跨學科應用2.889
ACM COMPUTING SURVEYS 計算機:理論方法9.92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計算機:理論方法 3.736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計算機:理論方法3.726
JOURNAL OF THE ACM 計算機:理論方法2.33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計算機:人工智慧5.358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計算機:人工智慧5.96
MEDICAL IMAGE ANALYSIS 計算機:人工智慧3.602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計算機:人工智慧 3.736
Journal of Web Semantics 計算機:人工智慧3.023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計算機:軟體工程3.383
Journal of Web Semantics 計算機:軟體工程3.023
JOURNAL OF THE ACM 計算機:軟體工程2.339
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計算機:軟體工程3.958
MIS QUARTERLY 計算機:信息系統5.183
VLDB JOURNAL 計算機:信息系統6.8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計算機:信息系統3.428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
計算機:信息系統 3.643
Journal of Web Semantics 計算機:信息系統3.023
VLDB JOURNAL 計算機:硬體6.8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計算機:硬體3.726
⑸ ieee access是sci幾區
IEEEaccess是中科院二區的sci,影響因子一點幾,光看影響因子看起來還挺不錯的,但是國內稍微好一點學術圈沒人認他,因為他的影響因子是互相引用刷出來的,實際質量很差,大把的論文等於廢紙或者實驗無法重復。
另外,就算期刊牛逼了,也不一定賺錢。期刊賺錢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版面費,越垃圾的期刊越靠版面費,翻譯一下就是花錢發論文;真正牛逼的期刊大多數都是收費不貴或者免費的(也有收費貴的頂刊比如NEJM),來吸引牛逼成果。二是其他費用,比如論文付費訂閱,當年我們學校一年2000多萬才買下了IEEE的論文庫,一個學校就2000萬,世界五百強大學就100億收入了;或者正刊下面搞幾個子刊或者搞demo、workshop之類的,降低中稿難度並提高版面費,實際上就是第一點。第一點是殺雞取卵,沒人投你的期刊你花再多錢也沒用,第二點才是真正的出路。但想做到第二點非常的難。
⑹ SCI是什麼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路。
⑺ journal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 是不是sci檢索
journal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指的是計算機網路與通信雜志,屬於SCI檢索。
SCI(《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它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種。通過其嚴格的選刊標准和評估程序來挑選刊源,使得SCI收錄的文獻能夠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SCI從來源期刊數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7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碟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5600多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機或網際網路進行檢索。
⑻ 計算機投什麼外國雜志好中sci
EI索引是國際論文標准,國際著名三大索引之一,高於國內北大核心標准。它其實就是全球范圍內的一個資料庫,類似中國的知網。 但是EI可不是什麼文章都錄入的,被錄入的文章都代表著權威與高質量。所以EI被稱為全球核心,被每個國家認可。在我們中國,發表一篇EI檢索論文,單位獎勵3000-8000元不等。一般用作:碩士畢業、博士畢業、評副教授、評正教授使用。作者在國際會議 或者 國際雜志上發表論文被EI收錄後,國內一些權威機構可以出具EI收錄證書給作者。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簡稱EI)創刊於1884年,是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萬至1.4萬條;每期附有主題索引與作者索引;每年還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還增加了作者單位索引。收錄文獻幾乎涉及工程技術各個領域。例如:動力、電工、電子、自動控制、礦冶、金屬工藝、機械製造、管理、土建、水利、教育工程等。它具有綜合性強、資料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道量大、報道質量高、權威性強等特點。
我們發表EI論文的優勢:Ei論文好中的辦法、國外計算機類ei檢索期刊刊發表、計算機sci正刊sci檢索發表
1、EI期刊發表EI檢索論文審稿快。SCI期刊審稿快出版快、國內核心期刊 北大 南大 cscd核心、國外英文普刊、國內普刊快速發表
2、推薦發表的EI。Sci論文錄用率高。要知道自己給EI、sci期刊雜志社自然投稿的話審稿時間要長達半年到一年左右才會給審稿結果。由我們幫忙推薦操作的EI、sci論文審稿一周到兩周便可給審稿結果。如果論文符合要求的話會給一個很詳細的審稿意見。
3、給審稿意見後,按EI期刊審稿意見修改,百分百錄用。當大家還在著急想法能夠快速發表EI期刊論文的時候可以聯系我們。
⑼ 什麼是SCI
SCI,指《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名ScienceCitationIndex,簡稱SC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其覆蓋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農業、生物、獸醫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性檢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三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種,其中以生命科學及醫學、化學、物理所佔比例最大收錄范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
⑽ 計算機網路安全有沒有比容易的SCI期刊
1.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006年9月26日,由國家發改委投資建設的國家大科學工程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進行的首日物理放電實驗的過程中,成功獲得了電流大於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在中國首先建成並正式投入運行。
2.納米量子結構可控性實驗和理論研究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組圍繞納米電子器件的基礎問題,在納米結構的探索、組裝規律和單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產生國際影響。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進展,並逐步形成了系統性的工作。
3.繪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線分布圖,發現宇宙線分布是各向異性的和宇宙線的運動規律
在《科學》雜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據在我國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線觀測站的「西藏大氣簇射探測器陣列」所獲得的、積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億觀測事例的實驗數據的系統分析,中國和日本兩國物理學家合作發表了有關高能宇宙線各向異性以及宇宙線等離子體與星際間氣體物質和恆星共同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最新結果,這些實驗觀測的前沿進展被審稿人譽為宇宙線研究領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開發及工業性試驗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陝西新興煤化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製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開發」工業性試驗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日處理甲醇50噸的工業化試驗裝置上實現了近100%甲醇轉化率,乙烯選擇性40.1%,丙烯選擇性39.0%,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選擇性達90%以上的結果。試驗裝置的成功運轉,對我國綜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烴原料的多樣化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
5.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
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處理器,也是祖國大陸地區第一個採用90納米設計技術的處理器。中科院計算機所研製的龍芯2E處理器最高主頻達到1.0GHz,實測性能超過1.5G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點,在不同工作條件下龍芯2E處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圍內。「十一五」期間,龍芯處理器將為推進我國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6.水體污染的激光誘導熒光非接觸監測技術裝備系統
水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我國江河湖庫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體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趨勢。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採用激光誘導熒光監測技術實現水體污染遙測,系統集光學遙感技術、光譜學、分析化學、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利用激光誘導熒光光譜法,實現對水體多組成份有機物的在線遙測,發展和提高了我國水體污染在線遙測的技術水平。
7.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
2006年11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網路版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組關於β澱粉樣蛋白產生過程新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並且提示β2-腎上腺素受體有可能成為研發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葯物的新靶點。
8.我國抗糖尿病新葯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科學家2006年在非肽類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於2007年元月第一周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網路版上。美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在向媒體的書面新聞發布中指出,這類口服有效的非肽類小分子激動劑有可能成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一種新型療法。
9.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關於果蠅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儲藏在不同的區域里,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一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通過對果蠅記憶基因的研究,可進一步運用到小白鼠、哺乳動物甚至人類身上,從而解決人類失眠、老年痴獃等精神性疾病。
10.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為及時評價水質狀況及應對突發事件,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適合末端水質監控的生物在線監測與預警技術,建立並完善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適用於水質評估的技術體系。研究中開發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產生發明專利22項,發表論文6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