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英文版第5版課後答案
擴展閱讀
qq賬號修改器手機軟體 2025-09-26 22:45:01
為什麼要建立企業網站 2025-09-26 22:34:41
蘋果軟體管理器 2025-09-26 22:24:47

計算機網路英文版第5版課後答案

發布時間: 2022-10-08 17:27:15

A. 計算機網路第一章課後答案

1-01 計算機網路向用戶可以提供那些服務?
答: 連通性和共享

1-02 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答:(1)報文分組,加首部
(2)經路由器儲存轉發
(3)在目的地合並

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答:(1)電路交換:端對端通信質量因約定了通信資源獲得可靠保障,對連續傳送大量數據效率高。
(2)報文交換:無須預約傳輸帶寬,動態逐段利用傳輸帶寬對突發式數據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組交換:具有報文交換之高效、迅速的要點,且各分組小,路由靈活,網路生存性能好。

1-04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是自印刷術以來人類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
答: 融合其他通信網路,在信息化過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連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種媒體形式的實時交互能力。

1-05 網際網路的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階段?請指出這幾個階段的主要特點。
答:從單個網路APPANET向互聯網發展;TCP/IP協議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級結構的Internet;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
形成多層次ISP結構的Internet;ISP首次出現。

1-06 簡述網際網路標准制定的幾個階段?
答:(1)網際網路草案(Internet Draft) ——在這個階段還不是 RFC 文檔。
(2)建議標准(Proposed Standard) ——從這個階段開始就成為 RFC 文檔。
(3)草案標准(Draft Standard)
(4) 網際網路標准(InternetStandard)

1-07小寫和大寫開頭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區別?
答:(1) internet(互聯網或互連網):通用名詞,它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路互連而成的網路。;協議無特指
(2)Internet(網際網路):專用名詞,特指採用 TCP/IP 協議的互聯網路
區別: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雙向應用

1-08 計算機網路都有哪些類別?各種類別的網路都有哪些特點?
答:按范圍:(1)廣域網WAN:遠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網。
(2)城域網:城市范圍,鏈接多個區域網。
(3)區域網:校園、企業、機關、社區。
(4)個域網PAN:個人電子設備
按用戶:公用網:面向公共營運。專用網:面向特定機構。

1-09 計算機網路中的主幹網和本地接入網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主幹網:提供遠程覆蓋\高速傳輸\和路由器最優化通信
本地接入網:主要支持用戶的訪問本地,實現散戶接入,速率低。

1-10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點到終點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為d(s),數據率為b(b/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為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為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提示:畫一下草圖觀察k段鏈路共有幾個結點。)
答:線路交換時延:kd+x/b+s, 分組交換時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傳輸中,有(k-1)次的儲存轉發延遲,當s>(k-1)*(p/b)時,電路交換的時延比分組交換的時延大,當x>>p,相反。

1-11 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為x和(p+h)(bit),其中p為分組的數據部分的長度,而h為每個分組所帶的控制信息固定長度,與p的大小無關。通信的兩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數據率為b(b/s),但傳播時延和結點的排隊時間均可忽略不計。若打算使總的時延為最小,問分組的數據部分長度p應取為多大?(提示:參考圖1-12的分組交換部分,觀察總的時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總時延D表達式,分組交換時延為:D= kd+(x/p)*((p+h)/b)+ (k-1)*(p+h)/b
D對p求導後,令其值等於0,求得p=[(xh)/(k-1)]^0.5

1-12 網際網路的兩大組成部分(邊緣部分與核心部分)的特點是什麼?它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答:邊緣部分:由各主機構成,用戶直接進行信息處理和信息共享;低速連入核心網。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連網,負責為邊緣部分提供高速遠程分組交換。

1-13 客戶伺服器方式與對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嚴格區分服務和被服務者,後者無此區別。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雙向應用。

1-14 計算機網路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答: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1-15 假定網路利用率達到了90%。試估計一下現在的網路時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設網路利用率為U。,網路時延為D,網路時延最小值為D0
U=90%;D=D0/(1-U)---->D/D0=10
現在的網路時延是最小值的10倍

1-16 計算機通信網有哪些非性能特徵?非性能特徵與性能特徵有什麼區別?
答:征:宏觀整體評價網路的外在表現。性能指標:具體定量描述網路的技術性能。

1-17 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為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為2×108m/s。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
(1) 數據長度為107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00kb/s。
(2) 數據長度為103bit,數據發送速率為1Gb/s。
從上面的計算中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
解:(1)發送時延:ts=107/105=100s
傳播時延tp=106/(2×108)=0.005s
(2)發送時延ts=103/109=1µs
傳播時延:tp=106/(2×108)=0.005s
結論:若數據長度大而發送速率低,則在總的時延中,發送時延往往大於傳播時延。但若數據長度短而發送速率高,則傳播時延就可能是總時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設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度為2×108m/s.媒體長度L分別為:
(1)250px(網路介面卡)
(2)100m(區域網)
(3)100km(城域網)
(4)5000km(廣域網)
試計算出當數據率為1Mb/s和10Gb/s時在以上媒體中正在傳播的比特數。
解:(1)1Mb/s:傳播時延=0.1/(2×108)=5×10-10
比特數=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數=5×10-10×1×109=5×10-1
(2)1Mb/s: 傳播時延=100/(2×108)=5×10-7
比特數=5×10-7×1×106=5×10-1
1Gb/s:比特數=5×10-7×1×109=5×102
(3) 1Mb/s: 傳播時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數=5×10-4×1×106=5×102
1Gb/s:比特數=5×10-4×1×109=5×105
(4)1Mb/s:傳播時延=5000000/(2×108)=2.5×10-2
比特數=2.5×10-2×1×106=5×104
1Gb/s:比特數=2.5×10-2×1×109=5×107

1-19 長度為100位元組的應用層數據交給傳輸層傳送,需加上20位元組的TCP首部。再交給網路層傳送,需加上20位元組的IP首部。最後交給數據鏈路層的乙太網傳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位元組。試求數據的傳輸效率。數據的傳輸效率是指發送的應用層數據除以所發送的總數據(即應用數據加上各種首部和尾部的額外開銷)。
若應用層數據長度為1000位元組,數據的傳輸效率是多少?
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

1-20 網路體系結構為什麼要採用分層次的結構?試舉出一些與分層體系結構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層的好處:
①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可以使用其下一層提供的服務而不需要知道服務是如何實現的。
②靈活性好。當某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其介面關系不變,則這層以上或以下的各層均不受影響。
③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④易於實現和維護。
⑤能促進標准化工作。
與分層體系結構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郵政系統,物流系統。

1-21 協議與服務有何區別?有何關系?
答: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提供服務。
協議和服務的概念的區分:
1、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2、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但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通過層間介面向上層提供的。上層使用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交換一些命令,這些命令在OSI中稱為服務原語。

1-22 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是什麼?各有什麼含義?
答: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1-23 為什麼一個網路協議必須把各種不利的情況都考慮到?
答:因為網路協議如果不全面考慮不利情況,當情況發生變化時,協議就會保持理想狀況,一直等下去!就如同兩個朋友在電話中約會好,下午3點在公園見面,並且約定不見不散。這個協議就是很不科學的,因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擱了而來不了,就無法通知對方,而另一方就必須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個計算機網路是否正確,不能只看在正常情況下是否正確,而且還必須非常仔細的檢查協議能否應付各種異常情況。

1-24 論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
答:綜合OSI 和TCP/IP 的優點,採用一種原理體系結構。各層的主要功能:
物理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透明地傳送比特流。(注意:傳遞信息的物理媒體,如雙絞
線、同軸電纜、光纜等,是在物理層的下面,當做第0 層。)物理層還要確定連接電纜插頭的定義及連接法。
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frame)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網路層網路層的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站的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
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並交付給目的站的運輸層。
運輸層運輸層的任務是向上一層的進行通信的兩個進程之間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
服務,使它們看不見運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應用層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1-25 試舉出日常生活中有關「透明」這種名詞的例子。
答:電視,計算機視窗操作系統、工農業產品

1-26 試解釋以下名詞:協議棧、實體、對等層、協議數據單元、服務訪問點、客戶、伺服器、客戶-伺服器方式。
答:實體(entity)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是服務的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的提供方。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
協議棧: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採用分層模型後,每層的主要功能由對等層協議的運行來實現,因而每層可用一些主要協議來表徵,幾個層次畫在一起很像一個棧的結構.
對等層:在網路體系結構中,通信雙方實現同樣功能的層.
協議數據單元:對等層實體進行信息交換的數據單位.
服務訪問點: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即交換信息)的地方.服務訪問點SAP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體上就是一個邏輯介面.

1-27 試解釋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義。
TCP/IP協議可以為各式各樣的應用提供服務 (所謂的everything over ip)
答:允許IP協議在各式各樣的網路構成的互聯網上運行(所謂的ip over everything)

B. 求 計算機網路(第5版) 答案!不是謝希仁的那個,是Andrew S.Tanenbaum David J.Wetherall 的那個!

就是嚴偉、潘愛民翻譯的(計算機網路);700多頁,你要那一章節的答案,全部嗎?太多了!

C.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gs93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譯者:嚴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73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計算機網路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制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路應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最新網路技術結合起來闡述。

作者簡介:

Andrew S.Tanenbaum獲得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哲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並領導著一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小組。同時,他還是一家計算與圖象處理學院的院長,這是由幾家大學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盡管社會工作很多,但他並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多年來,他在編譯技術、操作系統、網路及局域分布式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規模達數百萬用戶的廣域分布式系統。在進行這些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他在各種學術雜志及會議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他同時還是5本計算機專著的作者。

D.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謝希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cfmg

書名:計算機網路

作者:謝希仁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

頁數:402

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路(第5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於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計算機網路》的第5版,在內容和結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全書分為10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網際網路上的音頻/視頻服務、無線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練習題。此外,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隨書配套的光碟中,有全書課件和作者教學中經常遇到的150多個問題及解答,計算機網路最基本概念的演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計算機網路(第5版)》引用的全部RFC文檔等,供讀者參閱。

E.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後習題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題 1.通信 2.實現資源共享 3.區域網 廣域網 4.資源子網 通信子網 二.選擇題 DDBBCCA 三.簡答題 1.答:所謂計算機網路,就是指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2.答: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20世紀60年代末期,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初步結合,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此時的計算機網路,是指以單台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至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計算機網路完成了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研究,形成了初級計算機網路。 第三階段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從而促進了符合國際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第四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階段最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是互聯網應用技術、無線網路技術、對等網技術與網路安全技術。 3.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撲、匯流排型拓撲、環型拓撲、樹型拓撲結構、網狀型拓撲結構。 (1)星型拓撲優點:控制簡單、故障診斷和隔離容易、服務方便;缺點:電纜需量大和安裝工作量大;中心結點的負擔較重,容易形成瓶頸;各結點的分布處理能力較低。 (2)樹型拓撲優點:易於擴展、故障隔離較容易;缺點是各個結點對根的依賴性太大,如果根結點發生故障,則整個網路都不能正常工作。 (3)匯流排型拓撲的優點如下:匯流排結構所需要的電纜數量少;匯流排結構簡單,又是無源工作,有較高的可靠性;易於擴充,增加或減少用戶比較方便。匯流排型拓撲的缺點如下:匯流排的傳輸距離有限,通信范圍受到限制。故障診斷和隔離較困難。匯流排型網路中所有設備共享匯流排這一條傳輸信道,因此存在信道爭用問題, (4)環型拓撲的優點如下:拓撲結構簡單,傳輸延時確定。電纜長度短。環型拓撲網路所需的電纜長度和匯流排型拓撲網路相似,比星型拓撲網路所需的電纜短。可使用光纖。光纖的傳輸速率很高,十分適合於環型拓撲的單方向傳輸。環型拓撲的缺點如下:結點的故障會引起全網的故障;故障檢測困難;信道利用率低。 (5)網狀型拓撲優點是:可靠性好,結點的獨立處理能力強,信息傳輸容量大。 缺點是:結構復雜,管理難度大,投資費用高。 4.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實時控制、均衡負載和分布式處理、其他綜合服務。舉例說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題 1.信號

2.串列通信 並行通信 並行通信 3.調制 解調 數據機 4.幅度調制(ASK) 頻率調制(FSK) 相位調制(PSK) 5.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 6.奇偶校驗 循環冗餘校驗 7.非屏蔽雙絞線 屏蔽雙絞線 二.選擇題 BDAABDABCCB 三.簡答題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識或消息,計算機網路通信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換信息。數據是信息的表達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屬性規范化後的表現形式,它能夠被識別,可以被描述。數據與信息的主要區別在於:數據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這些數據的內容和解釋。在計算機系統中,數據是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表示,而這些二進制代碼表示的數據要通過物理介質和器件進行傳輸時,還需要將其轉變成物理信號。信號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電磁波表現形式,是表達信息的一種載體,如電信號、光信號等。在計算機中,信息是用數據表示的並轉換成信號進行傳送。 2.答:當發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時間內發送數據時,接收端也必須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時間內接收數據。否則,接收端與發送端就會產生微小誤差,隨著時間的增加,誤差將逐漸積累,並造成收發的不同步,從而出現錯誤。為了避免接收端與發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與發送端的動作必須採取嚴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術有兩種類型: (1)位同步:只有保證接收端接收的每一個比特都與發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確地接收數據。 (2)字元或幀數據的同步:通信雙方在解決了比特位的同步問題之後,應當解決的是數據的同步問題。例如,字元數據或幀數據的同步。 3、4.略 5.傳輸出錯,目的結點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餘數。 CH3 答案 一.填空題 1.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2.物理 3.比特流 差錯 4.比特 數據幀 數據包(分組) 報文 5.物理層 網路層 傳輸層 二、選擇題 DBACB BCABB CDACA 三、簡答題 1.所謂網路體系結構就是為了完成主機之間的通信,把網路結構劃分為有明確功能的層次,並規定了同層次虛通信的協議以及相鄰層之間的介面和服務。因此,網路的層次模型與各層協議和層間介面的集合統稱為網路體系結構。 2.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原則: 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下層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就可以了。
2)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 3)結構上可獨立分割。由於各層獨立劃分,因此,每層都可以選擇最為合適的實現技術。 4)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3.幀同步(定界)就是標識幀的開始與結束,即接收方從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確地區分出一幀的開始於結束。常見有4中幀定界方法,即字元計數法、帶字元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帶位填充的首尾標志法和物理層編碼違例法。 4.數據鏈路層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稱為物理地址;網路層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稱為邏輯地址;傳輸層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埠號。 5.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鄰結點間數據包的透明傳輸,為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送任務。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有:1)為傳輸層提供服務;2)組包與拆包;3)路由選擇;4)流量控制。 6.傳輸層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層,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機與目的主機進程之間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而網路層只負責找到目的主機,網路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傳輸層是資源子網的最低層,所以說傳輸層在網路體系結構中是承上啟下的一層。在計算機網路通信中,數據包到達指定的主機後,還必須將它交給這個主機的某個應用進程(埠號),這由傳輸層按埠號定址加以實現。 7.流量控制就是使發送方所發出的數據流量速率不要超過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數據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關鍵是需要一種信息反饋機制,使發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備足夠的接收及處理能力,使得接收方來得及接收發送方發送的數據幀。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擁塞」或「擁擠」現象,避免死鎖。 流量在計算機網路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組流。擁塞是指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致引起這部分乃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會使得某些結點因無緩沖區來接收新到的分組,使網路的性能明顯變差,此時網路的吞吐量(單位時間內從網路輸出的分組數目)將隨著輸入負載(單位時間內輸入給網路的分組數目)的增加而下降,這種情況稱為擁塞。在網路中,應盡量避免擁塞現象的發生,即要進行擁塞控制。 網路層和傳輸層與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有關。 8.傳輸層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與重組數據2)按埠號定址3)連接管理4)差錯處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與重組數據的意思如下: 在發送方,傳輸層將會話層來的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單元,並在這些數據單元頭部加上一些相關控制信息後形成報文,報文的頭部包含源埠號和目標埠號。在接收方,數據經通信子網到達傳輸層後,要將各報文原來加上的報文頭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後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重組,還原為原來的數據,送給會話層。 9.TCP/IP參考模型先於OSI參考模型開發,所以並不符合OSI標准。TCP/IP參考模型劃分為4個層次:1)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2)傳輸層(Transport Layer);3)網際層(Internet Layer);4)網路介面層(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採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在傳輸層中二者都定義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們在層次劃分與使用的協議上有很大區別。 OSI參考模型與協議缺乏市場與商業動力,結構復雜,實現周期長,運行效率低,這是它沒有能夠達到預想目標的重要原因。 TCP/IP參考模型與協議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TCP/IP參考模型在服務、介面與協議的區別上不很清楚;2)TCP/IP參考模型的網 絡介面層本身並不是實際的一層,它定義了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的介面。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劃分是必要合理的,一個好的參考模型應該將它們區分開來,而TCP/IP參考模型卻沒有做到這點。 CH4 答案 一.填空題 1.光纖 2.IEEE802.4 3.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 邏輯鏈路子層(LLC) 4.CSMA/CD 令牌環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令牌匯流排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5.星型結構 匯流排型結構 環型結構 6.MAC地址 48 廠商 該廠商網卡產品的序列號 二.選擇題 ADCBCDAB 二.簡答題 1.答:區域網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圍內,利用各種網路連接設備和通信線路將計算機互聯在一起,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特點:地理范圍有限;一般不對外提供服務,保密性較好,且便於管理;網速較快;誤碼率低;區域網投資較少,組建方便,使用靈活等。 2.答:區域網有硬體和軟體組成。區域網的軟體系統主要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工作站系統、網卡驅動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網路管理軟體和網路診斷軟體。區域網的硬體系統一般由伺服器、用戶工作站、網卡、傳輸介質和數據交換設備五部分組成。 3.答:目前,區域網常用的共享式訪問控制方式有三種,分別用於不同的拓撲結構: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法(CSMA/CD),令牌環訪問控製法(Token Ring),令牌匯流排訪問控製法(token bus)。 CSMA/CD協議主要用於物理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星型或樹型的乙太網中。CSMA/CD採用了爭用型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原理比較簡單,技術上易實現,網路中各工作站處於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優先順序控制。在低負荷時,響應較快,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負荷(節點激增)時,隨著沖突的急劇增加,傳輸延時劇增,導致網路性能的急劇下降。此外,有沖突型的網路,時間不確定,因此,不適合控制型網路。 令牌環(Token Ring)介質訪問控制多用於環型拓撲結構的網路,屬於有序的競爭協議。令牌環網路的主要特點:無沖突;時間確定;適合光纖;控制性能好;在低負荷時,也要等待令牌的順序傳遞,因此,低負荷時響應一般,在高負荷時,由於沒有沖突,因此有較好的響應特性。 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技術應用於物理結構是匯流排的而邏輯結構卻是環型的網路。特點類似令牌環介質訪問控制技術。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以下4句話:先聽後發、邊聽邊發、沖突停止、隨機延遲後重發。 5.答:由於區域網不需要路由選擇,因此它並不需要網路層,而只需要最低的兩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IEEE802標准,又將數據鏈路層分為兩個子層: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和邏輯鏈路子層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題 1.交換機 路由器 2.電路交換(撥號)服務 分組交換服務 租用線路或專業服務 3.計算機主機 區域網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選擇題 BCADAA 三.簡答題 1.答:①撥號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兩個或多個LAN之間的網路互連; ③和其它廣域網技術的互連。 2.答:(1)多種業務的兼容性 (2)數字傳輸:ISDN能夠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 (3)標准化的介面: (4)使用方便 (5)終端移動性 (6)費用低廉 3.答:① 採用TDMA、CDMA數字蜂窩技術,頻段為450/800/900MHz,主要技術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窩技術,頻段為1.8/1.9GHz,主要技術基於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行動電話網上收、發話費增值業務,支持數據接入速率最高達171.2Kbps,可完全支持瀏覽Internet的 Web站點。 CH6答案 一.填空題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列印服務 通信服務 網路管理 二.選擇題 DBCAC 三.問答題 1.答:①從體系結構的角度看,當今的網路操作系統可能不同於一般網路協議所需的完整的協議通信傳輸功能。 ②從操作系統的觀點看,網路操作系統大多是圍繞核心調度的多用戶共享資源的操作系統。 ③從網路的觀點看,可以將網路操作系統與標準的網路層次模型作以比較。 2.答:網路操作系統除了應具有通常操作系統應具有的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和文件管理外,還應具有以下兩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網路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種網路服務功能,如遠程作業錄入並進行處理的服務功能;文件傳輸服務功能;電子郵件服務功能;遠程列印服務功能等。

F. 誰或者哪裡有計算機專業英語這本書課後題的答案

我也想要啊,4號就考試了!555,只找到課後題的題目,沒翻譯,給你分享啦~~

第1章
Explain the five parts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解釋信息系統的5個部分。

What part do people play in this system?

做什麼的一部分人在這個系統中扮演什麼角色?

What is system software?

什麼是系統軟體?

What kinds of programs are included in system software?

什麼類型的程序都包括在系統軟體?

Define and compare basic and specialized application software.

定義和比較基本和專門應用軟體。

Describe some different types of basic applications.

描述基本的應用有不同的類型。

Describe some types of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

描述了某些類型的專門應用。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uters.

描述了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What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什麼是最常見的類型?

What are the types of microcomputers?

微型計算機是什麼類型的?

What is connectivity?

什麼是連接?

How are the wireless revolution and connectivity related?

如何無線革命和連接相關? What is a computer network?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What are the Internet and the Web?

什麼樣的互聯網和Web?

Chapter 2 第2章
Discuss the uses of the Internet.
討論互聯網的使用。
Which activities have you participated in?
哪些活動你參加了?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popular?
哪一種你認為最流行?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 of providers.
說明提供者之間的三種類型的差異。
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n e-mail message?
什麼是電子郵件消息的基本要素?
What are the types of discussion groups?
什麼是小組討論的類型?
Describe any groups you participate in.
請描述你參加任何團體英寸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earch engines.
描述的搜索引擎的不同類型。
Give an example of the type of search each engine is best for.
舉一個類型的搜索引擎是每個最好的例子。

Chapter 3 第3章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al-purpose and special-purpose applications.
解釋一下,一般用途和特殊用途的應用差異。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function and a formula?
是什麼之間的函數和公式的區別?
How is a formula related to what-if analysis?
如何與假設分析公式?
What are presentation graphics programs?
什麼是演示圖形程序?
How are they used?
他們如何使用?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inked object and an embedded object?
解釋之間的鏈接對象和嵌入的對象不同?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OLE?
OLE的是什麼優勢?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integrated package and a software suite?
什麼是綜合性的一攬子之間和套裝軟體的區別?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Chapter 4 第4章
Describe graphics, including desktop publishers, image editors, illustration programs, image galleries, and graphics suites.
描述圖形,包括桌面出版,圖像編輯,插圖程序,圖象畫廊,和圖形套房。
Discuss audio and video editing software.
討論音頻和視頻編輯軟體。
What is multimedia?
什麼是多媒體?
How are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developed?
多媒體演示如何發展?
Describe Web authoring, including Web site design and Web authoring programs.
描述網站包括網站設計和網頁製作軟體創作。
Discuss three area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討論三個人工智慧領域。

Chapter 5 第5章
Describe system software.
描述系統軟體。
What are the four types of system programs?
什麼是系統程序的四種類型?
What ar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every operating system?
什麼是每一個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What are the three basic operating system categories?
什麼是三個基本的操作系統類別?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Windows, Mac OS , and Linux.
解釋之間的差異和在Windows,Mac 操作系統相似,和Linux。
Discuss utilities.
討論工具。
What are the five most essential utilities?
什麼是五個最重要的事業嗎?
What is a utility suite?
什麼是實用工具套件?
Explain the role of device drivers.
解釋設備驅動程序的作用。
Discuss the Add Printer Wizard and Windows Update.
討論添加列印機向導和Windows Update。

Chapter 6 第6章
Describe the four basic types of system units.
描述系統的四個基本類型的單位。
Describe the two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CPU.
描述了兩個CPU的基本組成部分。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 of memory?
有什麼區別和記憶之間的三種類型相似的呢?
Identify five expansion cards and 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each.
確定5個擴展卡和描述每個功能。
Identify and describe four standard ports and three specialized ports.
確定並描述四個標准埠和三個專門埠。

Chapter 7 第7章
Define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定義輸入和輸出設備。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ointing, scanning, image capturing, and audio-input devices.
描述指向的不同類型,掃描,圖像捕捉,音頻輸入設備。
Describe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output devices.
描述的輸出設備三類。
Define output and output devices.
定義輸出和輸出設備。
What are combination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什麼是組合的輸入和輸出設備?
Describe four such devices.
描述四個這樣的設備。

Chapter 8 第8章
Discuss the traditional and high-capacity floppy disks.
論傳統和高容量軟盤。
What are the three types of hard disks?
什麼是硬碟的三種類型?
Describe three ways to improve hard disk performance.
描述三種方法來提高硬碟性能。
What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optical disc formats?
什麼是最常見的兩種光碟格式?
What is hi def?
什麼是高科技高清?
Describe the basic types for each format.
每種格式描述的基本類型。
Discuss solid-state storage, Internet hard drives, and magnetic tape.
討論固態存儲,網路硬碟和磁帶。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Discuss mass storage, enterprise storage systems, and mass storage devices.
討論海量存儲,企業級存儲系統,以及大容量存儲設備。

Chapter 9 第9章
Define and discuss connectivity, the wireless revolution, and communications.
定義和討論的連接,無線革命和通訊。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various physic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查明和說明各種物理和無線通信渠道。
Identify the standard Internet protocol and discuss its essential features.
確定標準的Internet協議,並討論其基本特點。
Define and discuss the four principal network topologies.
定義並討論四個主要的網路拓撲。
Define and discuss the three most common network strategies.
定義並討論三種最常用的網路戰略。

Chapter 10 第10章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tabases and privacy.
討論資料庫和隱私之間的關系。
Discuss the Code of Fair Information Act.
討論展會信息法碼。
Why has this Act not been made into law?
為什麼還沒有成為法律本法?
Discuss the various kinds of computer criminals.
討論計算機的各種犯罪分子。
What are the principal measures used to protect computer security?哪些主要措施來保護計算機安全?
What is encryption?
什麼是加密?
How is it used by corporations and indivials?
它是怎樣由企業和個人使用?
What is ergonomics?
什麼是人體工程學?
How does computer use impact mental health?
如何使用電腦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Physical health?身體健康?

Chapter 11 第11章
Name and discuss the five common functions of most organizations.
名稱和討論最多的5個組織的共同職責。
Discuss the rol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management in a corporation.
討論在公司的管理的三種角色。
What are the four most common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什麼是四種最常見的電腦為基礎的信息系統?
Describe the different reports and their roles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描述了不同的報告和管理決策中的作用。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and a knowledge work system?
是什麼之間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和知識工作系統的區別?

chapter 12 第12章
Describe the five logical data groups or categories.
描述邏輯數據的五個群體或類別。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tch processing and real-time processing?
之間有什麼批處理和實時處理的區別?
Identify and define the five parts of DBMS programs.
查明和確定項目的資料庫管理系統的5個部分。
What are the five types of databases?
什麼是資料庫的5類?
Why does more than one kind of database exist?
為什麼多個類型的資料庫存在?
What are some of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databases?
有什麼好處和資料庫的一些限制?
Why is security a concern?
為什麼是安全的關注?

Chapter 13 第13章
What is a system?
什麼是系統?
What are the six phases of the systems life cycle?
什麼是系統生命周期的六個階段?
Why do corporations undergo this process?
為什麼公司經過這一進程?
What are the tools used in the analysis phase?
什麼是在分析階段使用的工具?
What is top-down analysis?
什麼是自上而下的分析?
How is it used?
它是如何使用?
Describe each type of system conversion.
描述每個系統的轉換類型。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這是最常用的?
What is system maintenance?
什麼是系統維護?
When does it occur?
什麼時候發生?
Explain prototyping and RAD.
解釋原型和RAD。
When might they be used by corporations?
當他們可能會被利用公司呢?

Chapter 14 第14章
Identify and discuss each of the six steps of programming.確定並討論節目的六個每個步驟。
Describe CASE tools and OOP.描述和面向對象的CASE工具。 How does CASE assist programmers?案例如何幫助程序員?
What is meant by 「generation」 in reference to programming languages?什麼是「一代人在提到編程語言」?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ow-level and high-level languages?之間有什麼低級和高級語言的區別?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ompiler and an interpreter?什麼是編譯器之間的差異和翻譯? What role would these tools have in programming with natural languages?什麼樣的作用將這些工具與自然語言編程?
What are logic structures?什麼是邏輯結構?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描述三種類型之間的差異。
Chapter 15 第15章
Why is strategy important to indivial su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age?為什麼戰略的重要的信息時代的個人成功? What is your strategy?你的戰略是什麼?
Describe how technology changes the nature of competition.描述技術如何改變了競爭的性質。
How can your computer competencies and knowledge help you get ahead in today's market?如何才能在個人電腦的能力和知識,幫助您在今天的市場領先?
What does proactive mean?主動意味著什麼? What is a proactive computer user?什麼是積極的計算機用戶? What advantages does this type of user have over the other types?哪些優點這種類型的用戶具有比其他類型的?
Discuss several different care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的討論幾種不同的職業。 Which are of interest to you?哪些是您感興趣的?

G. 武漢大學新編項目管理課後習題答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新版

;fromuid=216349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題答案(2008年修訂版的)

;fromuid=216349

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課後答案及課文翻譯

;fromuid=216349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教材詳細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版)第二冊》課後答案

;fromuid=216349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後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中國近代史綱要》完整課後答案(高教版)

;fromuid=216349

《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練習答案及課文譯文

;fromuid=216349

《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練習答案及課文譯文

;fromuid=216349

《會計學原理》同步練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微觀經濟學》課後答案(高鴻業版)

;fromuid=216349

《統計學》課後答案(第二版,賈俊平版)

;fromuid=216349

《西方經濟學》習題答案(第三版,高鴻業)可直接列印

;fromuid=216349

毛鄧三全部課後思考題答案(高教版)/毛鄧三課後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1聽力原文及答案下載

;fromuid=216349

西方宏觀經濟高鴻業第四版課後答案

;fromuid=216349

《管理學》經典筆記(周三多,第二版)

;fromuid=216349

《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後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理論力學》課後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線性代數》(同濟第四版)課後習題答案(完整版)

;fromuid=216349

高等數學(同濟第五版)課後答案(PDF格式,共527頁)

;fromuid=216349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後題答案

;fromuid=216349

曼昆《經濟學原理》課後習題解答

;fromuid=216349

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參考答案

;fromuid=216349

謝希仁《計算機網路教程》(第五版)習題參考答案(共48頁)

;fromuid=216349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詳細習題答案(童詩白,華成英版,高教版)

;fromuid=216349

《機械設計》課後習題答案(高教版,第八版,西北工業大學)

;fromuid=216349

《大學物理》完整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管理學》課後答案(周三多)

;fromuid=216349

機械設計基礎(第五版)習題答案[楊可楨等主編]

;fromuid=216349

程守洙、江之永主編《普通物理學》(第五版)詳細解答及輔導

;fromuid=216349

新視野大學英語課本詳解(四冊全)

;fromuid=216349

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四冊)課後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3冊的課後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答案(第二版)

;fromuid=216349

《中國近現代史》選擇題全集(共含250道題目和答案)

;fromuid=216349

《電工學》課後習題答案(第六版,上冊,秦曾煌主編)

;fromuid=216349

完整的英文原版曼昆宏觀、微觀經濟學答案

;fromuid=216349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習題答案(閻石,第五版)

;fromuid=216349

《電路》習題答案上(邱關源,第五版)

;fromuid=216349

《電工學》習題答案(第六版,秦曾煌)

;fromuid=216349

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課文翻譯

;fromuid=216349

《生物化學》復習資料大全(3套試卷及答案+各章習題集)

;fromuid=216349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後習題答案(共10章)

;fromuid=216349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及其應用》課後答案(浙江大學盛驟謝式千編著)

;fromuid=216349

《理論力學》課後習題答案(赫桐生,高教版)

;fromuid=216349

《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四冊)練習答案及課文譯文

;fromuid=216349

《化工原理答案》課後習題答案(高教出版社,王志魁主編,第三版)

;fromuid=216349

《國際貿易》課後習題答案(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

;fromuid=216349

大學英語綜合教程1-4冊練習答案

;fromuid=216349

《流體力學》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傳熱學》課後習題答案(第四版)

;fromuid=216349

高等數學習題答案及提示

;fromuid=216349

《高分子化學》課後習題答案(第四版,潘祖仁主編)

;fromuid=21634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答案

;fromuid=216349

《計算機網路》課後習題解答(謝希仁,第五版)

;fromuid=216349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優秀學習資料

;fromuid=216349

《離散數學》習題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fromuid=216349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課後習題答案(楊素行第三版)

;fromuid=216349

《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習題答案及輔導參考(吳大正版)

;fromuid=216349

《教育心理學》課後習題答案(皮連生版)

;fromuid=216349

《理論力學》習題答案(動力學和靜力學)

;fromuid=216349

選修課《中國現當代文學》資料包

;fromuid=216349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二級斜齒圓柱齒輪減速器(WORD+原圖)

;fromuid=216349

《成本會計》配套習題集參考答案

;fromuid=216349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8套習題及習題答案(自學推薦)

;fromuid=216349

《現代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筆記與課後習題詳解(第3版,宋承先)

;fromuid=216349

《計算機操作系統》習題答案(湯子瀛版,完整版)

;fromuid=216349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復習資料!!!

;fromuid=216349

《線性代數》9套習題+9套相應答案(自學,復習推薦)

;fromuid=216349

《管理理論與實務》課後題答案(手寫版,中央財經大學,趙麗芬)

;fromuid=216349

統計學原理作業及參考答案

;fromuid=216349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帶式運輸機的傳動裝置的設計

;fromuid=216349

《物理學》習題分析與解答(馬文蔚主編,清·華大學,第五版)

;fromuid=216349

《新編大學英語》課後答案(第三冊)

;fromuid=216349

《資料庫系統概論》課後習題(第四版)

;fromuid=216349

大學數學基礎教程課後答案(微積分)

;fromuid=216349

《投資學》課後習題答案(博迪,第四版)

;fromuid=216349

流體力學課後答案(高教版,張也影,第二版)

;fromuid=216349

《語言學概論》習題答案(自考,新版教材)

;fromuid=216349

《統計學》各章練習題答案

;fromuid=216349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後習題答案(完整答案版)

;fromuid=216349

《積分變換》習題答案(配套東南大學張元林編的)

;fromuid=216349

《中級財務會計》習題答案(第二版,劉永澤)

;fromuid=216349

《計算機網路》課後習題答案(第5版和第4版)

;fromuid=216349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後習題答案(張毅剛主編,高教版)

;fromuid=216349

《金融工程》課後題答案(鄭振龍版)

;fromuid=216349

《液壓傳動》第2版思考題和習題解答(共36頁)

;fromuid=216349

《動物學》習題集與答案(資料相當豐富)

;fromuid=216349

《高頻電子線路》習題參考答案(第四版)

;fromuid=216349

《國際經濟法》課後參考答案

;fromuid=216349

大學英語四級十年真題+聽力

;fromuid=216349

《信號與系統》習題詳解(奧本海姆版)

;fromuid=216349

《電路分析》課後答案及學習指導(第二版,胡翔駿,高教版)

;fromuid=216349

《C語言設計》(譚浩強,第三版)227頁

;fromuid=216349

新視野大學英語課後習題答案1-4冊全集

;fromuid=216349

H. 計算機課後習題答案

學糕上有這個課後習題答案

I. 求解CSMA/CD的一道題!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 第3章25題!!

t=0時,A,B開始傳輸數據; t=225比特時間,A和B同時檢測到發生碰撞; t=225+48=273比特時間,完成了干擾信號的傳輸; 開始各自進行退避演算法: A: 因為rA=0,則A在干擾信號傳輸完之後立即開始偵聽 t=273+225(傳播時延)=498比特時間,A檢測到信道開始空閑 t=498+96(幀間最小間隔)=594比特時間,A開始重傳數據 -----第一問A的重傳時間 t=594+225 (傳播時延)=819比特時間,A重傳完畢 ----第二問A重傳的數據幀到達B的時間 B: 因為rB=1,則B在干擾信號傳輸完之後1倍的爭用期,即512比特時間才開始偵聽 t=273+512=785比特時間,B開始偵聽 若偵聽空閑,則 t=785+96(幀間最小間隔)=881比特時間,B開始重傳數據 若偵聽費空閑,則繼續退避演算法 又因為t=819比特時間的時候,A才重傳數據完畢,所以B在785比特時間偵聽的時候,肯定會偵聽信道非空閑,即B在預定的881比特時間之前偵聽到信道忙, 所以,第四問的答案:B在預定的881比特時間是停止發送數據的。 即第三問A重傳的數據不會和B重傳的數據再次發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