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手請進!計算機網路與實訓,幫忙設計一下!
很簡單呀。只是手上沒有方案。這應該是老師讓你做的作業吧?看你寫的很祥細。
⑵ 計算機網路實訓拓撲結構
環形,星型,拓撲性,匯流排型,混合型
⑶ 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實訓報告 互連企業內部網路
1.路由器(Router)是一種負責尋徑的網路設備,它在互連網路中從多條路徑中尋找通訊量最少的一條網路路徑提供給用戶通信。路由器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對用戶提供最佳的通信路徑,路由器利用路由表為數據傳輸選擇路徑,路由表包含網路地址以及各地址之間距離的清單,路由器利用路由表查找數據包從當前位置到目的地址的正確路徑。路由器使用最少時間演算法或最優路徑演算法來調整信息傳遞的路徑,如果某一網路路徑發生故障或堵塞,路由器可選擇另一條路徑,以保證信息的正常傳輸。路由器可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成為不同協議之間網路互連的必要設備。 路由器使用尋徑協議來獲得網路信息,採用基於「尋徑矩陣」的尋徑演算法和准則來選擇最優路徑。按照OSI參考模型,路由器是一個網路層系統。路由器分為單協議路由器和多協議路由器。 Internet由各種各樣的網路構成,路由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整個Internet上的路由器不計其數。Intranet要並入Internet,兼作Internet服務,路由器是必不可少的組件,並且路由器的配置也比較復雜。 (一)路由器的定址和路由選擇 在互連網上交換信息的一個基本要求是每個站都具有可達的唯一地址。像郵政編址類似,互連網地址也由幾部分組成。在互連網上,通常要求使用網路地址、主機地址和計算機上運行的應用。 規定了地址之後,接下來便是如何選擇路徑到達報文的終點。路由選擇涉及規定路由選擇參數以及如何獲得這些參數。 在互連網中使用的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該地址由網路號和主機號組成。IP地址分為下述3類: A類地址使用7位來標識網路,24位用來規定網路上的主機; B類地址使用14位來標識網路,16位用來標識主機; C類地址使用21位來標識網路,8位用來標識主機。 路由器在選擇路徑時常用的演算法有兩種:一是距離向量;二是鏈路狀態。前一種由路由選擇信息協議(RIP)使用,後一種由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使用。 現舉例來說明路由器如何工作。假設由一個路由器連接了三個子網,子網地址(掩碼)分別為1000、2000 和 3000,相互通信的兩個站的地址分別是1400和2034。 假定編址為1400的站向2034發送報文。信源站首先將其網路地址掩碼(1000)與終點網路地址掩碼進行比較,因為兩者不同,源站認識到報文接收者不在同一LAN上, 不能直接發送到接收者。於是該源站便從其路由選擇表中把它所連接的路由器1的地址和該報文置於一個信封內,並將信封發給路由器1。 路由器1收到報文,丟掉信封,觀察報文的終點地址,將其與它具有的3個網路地址掩碼(1000,2000 和 3000)比較。由於與2000相同, 路由器便將報文直接發送給接收者。當然,這個例子是互連網路中最簡單的一種,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二)路由器與網橋的差別 路由器在網路層提供連接服務,用路由器連接的網路可以使用在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完全不同的協議。由於路由器操作的OSI層次比網橋高,所以,路由器提供的服務更為完善。路由器可根據傳輸費用、轉接時延、網路擁塞或信源和終點間的距離來選擇最佳路徑。路由器的服務通常要由端用戶設備明確地請求,它處理的僅僅是由其它端用戶設備要求定址的報文。 路由器與網橋的另一個重要差別是,路由器了解整個網路,維持互連網路的拓撲,了解網路的狀態,因而可使用最有效的路徑發送包。 網橋和路由器之間功能上的差別經常很模糊。由於網橋變得越來越復雜,它們現在能處理一些以前由路由器處理的日常雜務,這樣使很多路由器失了業。執行路由功能的網橋有時也稱為網橋路由器(brouters)。
2.Cisco路由配置語句匯總
啟動介面,分配IP地址:
router>
router> enable
router#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router(config)# interface Type Port
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IP-Address Subnet-Mask
router(config-if)# ^z
配置RIP路由協議:30秒更新一次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if)# network Network-Number <——通告標准A,B,C類網——>
router(config-if)# ^z
配置IGRP路由協議:90秒更新一次
router(config)# router igrp AS-Number <—— AS-Number范圍1~65535——>
router(config-if)# network Network-Number <——通告標准A,B,C類網——>
router(config-if)# ^z
配置Novell IPX路由協議:Novell RIP 60秒更新一次
router(config)# ipx routing [node address]
router(config)# ipx maximum-paths Paths <——設置負載平衡,范圍1~512——>
router(config)# interface Type Port
router(config-if)# ipx network Network-Number [encapsulation encapsulation-type] [secondary] <——通告標准A,B,C類網——>
router(config-if)# ^z
配置DDR:
router(config)# dialer-list Group-Number protocol Protocol-Type permit [list ACL-Number]
router(config)# interface bri 0
router(config-if)# dialer-group Group-Number
router(config-if)# dialer map Protocol-Type Next-Hop-Address name Hostname Telphone-Number
router(config-if)# ^z
配置ISDN:
router(config)# isdnth-typeth-Type <——配置ISDN交換機類型,中國使用basic-net3——>
router(config-if)# ^z
配置Frame Relay:
router(config-if)#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cisco | ietf ]
router(config-if)# frame-relay lmi-type [ansi | cisco | q933a ]
router(config-if)# bandwidth kilobits
router(config-if)# frame-relay invers-arp [ Protocol ] [dlci ]
<——配置靜態Invers ARP表:
router(config)# frame-relay Protocol Protocol-Address DLCI [ Broadcast ] [ ietf | cisco ] [ payload-compress | packet-by-packet ]
——>
<——設置Keepalive間隔:
router(config-if)# keepalive Number
——>
<——為本地介面指定DLCI:
router(config-if)# frame-lelay local-dlci Number
——>
<——子介面配置:
router(config-if)# interface Type Port.Subininterface-Number [ multipoint | point-to-point ]
router(config-subif)# ip unnumbered Interface
router(config-subif)# frame-lelay local-dlci Number
——>
router(config-if)# ^z
配置標准ACL: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 permit | deny ] source [ source-mask ] <—— Access-List-Number 范圍:1~99標准ACL;100~199擴展ACL;800~899標准IPX ACL;900~999擴展IPX ACL;1000~1099 IPX SAP ACL;600~699Apple Talk ACL——>
router(config)# interface Type Port
router(config-if)# ip access-group Access-List-Number [ in | out ]
router(config-if)# ^z
配置擴展ACL: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 permit | deny ] [ Protocol | Protocol-Number ] source source-wildcard [ Source-Port ] destination destination-wildcard [ Destination-Port ] [ established ]
router(config)# interface Type Port
router(config-if)# ip access-group Access-List-Number [ in | out ]
router(config-if)# ^z
配置命名ACL:
router(config)# ip access-list [ standard | extended ] ACL-Name
router(config [ std- | ext- ] nacl)# [ permit | deny ] [ IP-Access-List-Test-Conditions ]
router(config [ std- | ext- ] nacl)# no [ permit | deny ] [ IP-Access-List-Test-Conditions ]
router(config [ std- | ext- ] nacl)# ^z
router(config)# interface Type Port
router(config-if)# ip access-group [ACL-Name | 1~199 ] [ in | out ]
router(config-if)# ^z
3.用show run性查看
4.erase start 刪除配置,然後重新啟動就可以了.
5. run tftp 把配置好的保存到TFTP伺服器上.
6.configure timinal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ip address IP+掩碼
no shutdown
7.HDLC
HDLC 是CISCO 路 由 器 使 用 的 缺 省 協 議, 一 台 新 路 由 器 在HDLC 環 境
中 使 用 時 不 需 要 設 置 廣 域 網 協 議。
有 關 命 令
端 口 設 置
設 置HDLC 封 裝 encapsulation hdlc
設 置DCE 端 線 路 速 度
clockrate speed
舉 例
Router1:
Interface Serial0
-- ip address 192.200.10.1 255.255.255.0
-- Clockrate 1000000
Router2:
-- interface Serial0
-- ip address 192.200.10.2 255.255.255.0
8.設置靜態路由 ip route destination subnet-mask next-hop
配置靜態路由
通過配置靜態路由,用戶可以人為地指定對某一網路訪問時所要經過的路徑,在網路結構比較簡單,且一般到達某一網路所經過的路徑唯一的情況下採用靜態路由。
任務 命令
建立靜態路由 ip route prefix mask {address | interface} [distance] [tag tag] [permanent]
Prefix :所要到達的目的網路
mask :子網掩碼
address :下一個跳的IP地址,即相鄰路由器的埠地址。
interface :本地網路介面
distance :管理距離(可選)
tag tag :tag值(可選)
permanent :指定此路由即使該埠關掉也不被移掉。
以下在Router1上設置了訪問192.1.0.64/26這個網下一跳地址為192.200.10.6,即當有目的地址屬於192.1.0.64/26的網路范圍的數據報,應將其路由到地址為192.200.10.6的相鄰路由器。在Router3上設置了訪問192.1.0.128/26及192.200.10.4/30這二個網下一跳地址為192.1.0.65。由於在Router1上埠Serial 0地址為192.200.10.5,192.200.10.4/30這個網屬於直連的網,已經存在訪問192.200.10.4/30的路徑,所以不需要在Router1上添加靜態路由。
Router1:
ip route 192.1.0.64 255.255.255.192 192.200.10.6
Router3:
ip route 192.1.0.128 255.255.255.192 192.1.0.65
ip route 192.200.10.4 255.255.255.252 192.1.0.65
同時由於路由器Router3除了與路由器Router2相連外,不再與其他路由器相連,所以也可以為它賦予一條默認路由以代替以上的二條靜態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192.1.0.65
即只要沒有在路由表裡找到去特定目的地址的路徑,則數據均被路由到地址為192.1.0.65的相鄰路由器。
第二章 廣域網協議設置
⑷ 網路配置實訓總結
這個暑假,學校安排了我們三、四班學生到四川省國信安信息安全培訓基地進行實訓,雖然時間不是很長,僅僅為期五天
,但是我受益匪淺,這次實訓,讓我對網路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此次實訓,頗有體會。
本次實習主要任務是學會區域網的設計與應用,網路互連技術,以及網路應用中如何保證信息的安全,通過理論與實踐相
結合,進一步加深我們的理論知識。要想在短暫的實訓時間內,盡可能能多的學一些東西,這就需要我們跟老師有很好的
溝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剛到培訓基地,老師並不了解我們的工作和學習能力,不清楚我們會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師進
行溝通是很必要的。通過溝通了解,老師對我們有了大體了解,便有針對性的教我們一些網路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讓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
讓我們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在實訓的課程中,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如何進行網路拓撲結構的設計,如何進行網
絡的部線,路由器及交換機的配置,防火牆和網路檢測器IDS的安裝和配置等等。在進行實訓的過程中,我真正學到了計算
機教科書上所沒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此外,老師還特地帶我們去
參國家軟體孵化器科技園。參觀中我懂得了真實生活中,網路的部線原理和方式以及從硬體上是如何實現網路的互聯和保
證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實訓的過程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分組完成一個網路系統的構建策劃,包括項目的需求分析,網路拓
撲圖的製作以及網路搭建方案的撰寫。在這些過程中,我不僅知道了整個項目的竟標和項目開發的流程,而且讓我深深的
體會到一個團隊中的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要善於團隊合作,善於利用別人的智慧,這才是大智慧。靠單一的力量是很難
完成一個大項目的,在進行團隊合作的時候,還要考慮技術上的規范性和統一性,這樣才可能在進行組合的時候能得到更
完美的組合。
這次實訓讓我學到的東西太多,使我受益非淺,它讓我知道了工作上的辛苦,讓我知道工作並不像在學校里學習一樣輕松
。不過,雖然辛苦了點,但能讓我學到不同的東西,我心裡還是高興的。人非生而知之,要學得知識,一靠學習,二靠實
踐。沒有實踐,學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上就是我在成都的進行實訓的心得和感受。 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步入社
會的我們,面臨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的壓力,我想我們更應該把握住最後的一段時間,充實、完善自我,爭取做一名出
色的大學生
⑸ 繪制一張實訓機房的網路拓撲結構 圖,包括實訓機房的計算機,交換機, 傳輸介質
我們需要,
1、一台或多台交換機,用來連接整個區域網,交換機的規格、數量視節點數而定。
2、網線若干條,連接電腦與交換機。
3、配置TCP/IP:網上鄰居-屬性-TCP/IP協議,配置ip、子網淹碼、網關;
如果要集體上的話需要路由器、modem(可以買具有路由功能的modem),需要申請網路。
呵呵,不知道說的是否清楚!
⑹ 如何搭建網路連畫網路拓撲圖
A.B.C.D.E.為需要連接網路的電腦..G為中心設備.W為文件伺服器.那麼來設計一個網路拓撲的結果.由於時間關系.我無法跟你講述太多.只能憑感覺為你設計一個雛型.很多細節還需要自己研究.
隨便說用一個拓撲吧..星型拓撲.
A
B
W→G
C
D
E
其中.A.B.C.D.E.文件伺服器.電腦分別與中心設備相連.
這是一個簡單的LAN的星型網路拓撲結構.
寫論文報告的時候.可以重點寫.為何採用此拓撲結構.它的優點.好處.當然還有缺點.但這里的缺點必須是對於其他環境而言可有可無的.環境自然自己創造了..
優點:如果實際操作起來.雖然成本要比普通的匯流排拓撲的價格會高一點.但是.網路中的每一台主機都通過獨立的線纜連接到中心設備.所以.當某一線纜出現問題的時候.只會影響到連接線纜的該機器的網路停止工作.而其他機器不會出現任何問題..這一優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所有的新建網路都使用星型拓撲的原因..這樣可以不段成熟.不斷完善的提高該網路的優越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缺點:剛才已經說了一點.成本會比匯流排拓撲要高.另外.中心設備如果出現故障.那麼.則整個網路都無法連通.
論文.我也沒寫過..報告到是以前寫過不少..反正大體該說道我都該說了..不知道你們的論文怎麼寫..你自己看著寫..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
PS:網路小bug.我的圖不能正確的顯示..反正你只要知道.A.B.C.D.E電腦都是與G中心設備相連接的就可以了..G為中心..A.B.C.D.E.W文件伺服器 都是 像太陽的光芒一樣.分散在4周的..
⑺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實訓心得
這個暑假,學校安排了我們三、四班學生到四川省國信安信息安全培訓基地進行實訓,雖然時間不是很長,僅僅為期五天
,但是我受益匪淺,這次實訓,讓我對網路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此次實訓,頗有體會。
本次實習主要任務是學會區域網的設計與應用,網路互連技術,以及網路應用中如何保證信息的安全,通過理論與實踐相
結合,進一步加深我們的理論知識。要想在短暫的實訓時間內,盡可能能多的學一些東西,這就需要我們跟老師有很好的
溝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剛到培訓基地,老師並不了解我們的工作和學習能力,不清楚我們會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師進
行溝通是很必要的。通過溝通了解,老師對我們有了大體了解,便有針對性的教我們一些網路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讓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
讓我們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在實訓的課程中,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如何進行網路拓撲結構的設計,如何進行網
絡的部線,路由器及交換機的配置,防火牆和網路檢測器IDS的安裝和配置等等。在進行實訓的過程中,我真正學到了計算
機教科書上所沒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此外,老師還特地帶我們去
參國家軟體孵化器科技園。參觀中我懂得了真實生活中,網路的部線原理和方式以及從硬體上是如何實現網路的互聯和保
證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實訓的過程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分組完成一個網路系統的構建策劃,包括項目的需求分析,網路拓
撲圖的製作以及網路搭建方案的撰寫。在這些過程中,我不僅知道了整個項目的竟標和項目開發的流程,而且讓我深深的
體會到一個團隊中的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要善於團隊合作,善於利用別人的智慧,這才是大智慧。靠單一的力量是很難
完成一個大項目的,在進行團隊合作的時候,還要考慮技術上的規范性和統一性,這樣才可能在進行組合的時候能得到更
完美的組合。
這次實訓讓我學到的東西太多,使我受益非淺,它讓我知道了工作上的辛苦,讓我知道工作並不像在學校里學習一樣輕松
。不過,雖然辛苦了點,但能讓我學到不同的東西,我心裡還是高興的。人非生而知之,要學得知識,一靠學習,二靠實
踐。沒有實踐,學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上就是我在成都的進行實訓的心得和感受。 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步入社
會的我們,面臨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的壓力,我想我們更應該把握住最後的一段時間,充實、完善自我,爭取做一名出
色的大學生!
⑻ 繪出你自己家裡或工作單位Internet寬頻接入的網路連接拓撲圖並簡要說明所用到每一個設備在網路系統中所起
家裡比較簡單,ADSLModem做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然後網線連接路由器的WAN口用來進行PPPoE撥號、PAT轉換、簡單的防火牆,最後通過有線或無線連接到計算機的網卡上網。
公司的網路拓撲和家庭的道理和結構類似,但是會多些專業的防火牆、三層交換機,連接也一言難盡。
安全方面主要都是做好網路的防護,主要是攻擊和病毒木馬的。
⑼ 校園網路的拓撲結構圖
結構圖如下:
由網路節點設備和通信介質構成的網路結構圖。網路拓撲定義了各種計算機、列印機、網路設備和其他設備的連接方式。換句話說,網路拓撲描述了線纜和網路設備的布局以及數據傳輸時所採用的路徑。網路拓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網路如何工作。
(9)網路拓撲連接實訓擴展閱讀
星型網路拓撲結構的一種擴充便是星行樹,如左圖所示。每個Hub與端用戶的連接仍為星型,Hub的級連而形成樹。然而,應當指出,Hub級連的個數是有限制的,並隨廠商的不同而有變化。
樹型結構是分級的集中控制式網路,與星型相比,它的通信線路總長度短,成本較低,節點易於擴充,尋找路徑比較方便,但除了葉節點及其相連的線路外,任一節點或其相連的線路故障都會使系統受到影響。
適用場合:只適用於低速、不用阻抗控制的信號,比如在沒有電源層的情況下,電源的布線就可以採用這種拓撲。
⑽ 技能培養——實訓五 拓撲造區
一、實訓目的
1)掌握MAPGIS中拓撲造區的基本流程及操作。
2)掌握注釋賦屬性功能。
3)掌握Label與區合並操作。
二、實訓准備
實訓數據:本實訓數據保存於文件夾「exercise-05」中。
預備知識:拓撲造區基本流程及相關操作;注釋賦屬性方法;Label與區合並方法。
三、實訓步驟與內容
將實訓數據復制、粘貼至各自文件夾內。
1.拓撲處理數據准備
1)新建工程文件「拓撲處理.MPJ」,裝入光柵文件「YN50萬分之一地質圖.TIF」。
2)根據底圖分別新建「國界線.WL」「省界線.WL」「地州界線.WL」和「縣界線.WL」,如圖SX5-1所示。
圖SX5-1 新建線文件
3)完成對應線的輸入,外面黑色粗線為國界線,邊上紅色一橫兩點線為省界線,中間紅色兩橫一點為地州界線,中間黑色兩橫一點為縣界線。國界線、省界線、地州界線和縣界線參數設置分別如圖SX5-2~SX5-5所示。
4)在繪制線的時候,要求一定要確保線的實相連,通過[F12]來實現線和連接。完成國界線、省界線、地州界線和縣界線後如圖SX5-6所示。
2.拓撲處理
1)新建一線文件「拓撲線.WL」,把國界線、省界線、地州界線和縣界線的內容全部合並到「拓撲線.WL」文件,合並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實現。
圖SX5-2 國界線參數
圖SX5-3 省界線參數
圖SX5-4 地州界線參數
圖SX5-5 縣界線參數
a.復制、粘貼,分別選中國界線、省界線、地州界線和縣界線文件,通過「選擇線」命令選中線,用[Ctrl]+[C]復制選中的線,再到「拓撲線.WL」文件中,用[Ctrl]+[V]實現粘貼(圖SX5-7)。本實訓就選擇這種方法來實現線的合並。
b.合並文件的方式,如圖SX5-8 所示,選中要合並的線文件,點擊右鍵進行合並。
通過上面的方法就可以把要參與拓撲的線放在一個文件「拓撲線.WL」中。
2)對「拓撲線.WL」進行「自動剪斷線」「清除微短線」「清重坐標」等拓撲預處理(圖SX5-9)。假如在線准備過程中用[F12]鍵確保了線的實相連,那麼這幾步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圖SX5-6 完成的國界線、省界線、地州界線和縣界線
圖SX5-7 復制、粘貼實現線的合並
圖SX5-8 合並文件
圖SX5-9 拓撲預處理
3)對「拓撲線.WL」進行拓撲查錯並解決錯誤;同樣假如在線准備過程中用[F12]鍵確保了線的實相連,那麼一般不會出現拓撲錯誤。
4)對沒有拓撲錯誤的「拓撲線.WL」進行「線轉弧」操作,名稱為「拓撲區.WP」,把轉換後的區文件為「拓撲區.WP」添加到工程中,對「拓撲區.WP」進行「拓撲重建」。
5)對區參數做相應的修改。
6)保存工程和項目文件。這樣就完成了拓撲造區的過程。
3.注釋賦屬性
1)新建點文件「地名.wt」,完成圖中縣城地名的輸入。
2)通過點編輯菜單中的「修改點屬性結構」命令,給「地名.wt」增加4個屬性欄位,如表SX5-1所示。操作如圖SX5-10所示。
3)修改注釋的地州屬性:香格里拉縣、維西縣、德欽縣的地州為「香格里拉」,麗江市、寧蒗縣、永勝縣、華坪縣的地州為「麗江」,瀘水縣、蘭坪縣、福貢縣、貢山縣的地州為「怒江」。
4)通過點編輯菜單中的「注釋賦屬性」命令,把對應的地名名稱賦到「地名.WT」文件的「name」欄位中(圖SX5-11)。
5)現在查看地名中的屬性的時候,「name」屬性即為其注釋(圖SX5-12)。
表SX5-1 增加欄位
4.Label與區合並
該操作的目的是把區域內對應Label點文件的屬性連接到區文件的屬性中。
1)選擇「拓撲區.WP」文件查看其屬性(圖SX5-13)。
2)確保「地名.WT」文件為關閉狀態,通過「其他」菜單的「Label與區合並」命令打開「地名.WT」為Label文件(圖SX5-14)。
圖SX5-10 編輯點屬性結構
圖SX5-11 把注釋賦到「name」屬性中
圖SX5-12 地名的屬性
3)系統自動把「地名.WT」文件的屬性連接到「拓撲區.WP」文件中。查看屬性,如圖SX5-15 所示。實現了「地名.WT」文件的屬性與「拓撲區.WP」文件的合並。
4)保存工程及項目文件。
圖SX5-13 Label 與區合並前屬性
四、提交實訓成果
1)工程文件「拓撲處理.MPJ」;
2)參與拓撲的「國界線.WL」「省界線.WL」「地州界線.WL」和「縣界線.WL」文件;
3)Label文件:「地名.WT」;
4)「拓撲線.WL」和「拓撲區.WP」文件。
五、思考與討論
1)什麼是拓撲處理?其主要作用是什麼?一般操作步驟是什麼?
2)Label點文件的作用是什麼?
3)Label點不在區域內能實現Label點與區的合並嗎?
圖SX5-14 Label 點與區合並
圖SX5-15 實現Label 與區合並後的區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