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去世,生前曾有過哪些成就
帶隊力壓微軟、谷歌、FB三大巨頭奪得全球競賽冠軍,孫劍是著名的圖像識別深度殘差網路ResNet發明人之一,擁有超過40項專利,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❷ 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去世震驚業內,他有著怎樣的一生
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領路人。
人工智慧技術的探索和開發,離不開一個人-科學家孫劍。突然傳來他因病去世的消息,震驚眾人,尤其是業內人士,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相信,更是無法接受。然而,這卻是真的,真的是天妒英才。他才只有45歲,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做完。悲痛之餘,大家紛紛為這位年輕科學家送上哀思之情,希望天堂沒有病痛,英才一路走好!
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
孫劍是不僅是曠視首席科學家,還是曠視研究院的院長。他於1976年出生在陝西西安,於西安交通大學畢業,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攝影學這個方向的研究工作。僅僅專利就獲得了四十多項,曾經帶領團隊獲得MS COCO物體檢測世界比賽三連冠的好成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創新獎等多項榮譽獎項。為全球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❸ 曠視的「新生意」
作者 | 珍珍
出品 | 虎嗅大商業組
題圖 | 曠視 科技
歷經IPO風波與近期的數據隱私漩渦後,低調已久的曠視終於露面了,在這次露面還首次對外公布了曠視物流的新團隊。
10月15日,在「曠視智慧物流戰略暨『AI+物流產業聯盟』發布會」上,曠視正式宣布了智慧物流業務的定位與戰略布局,並發布包括河圖2.0版本、7款AI+智能物流硬體新品、發起成立人工智慧物流產業聯盟等智慧物流業務的全新進展。
這一系列軟硬體產品的發布,加上人工智慧物流產業聯盟的組建、和重新搭建的新領導班子,都表明了曠視接下來要深耕物流行業的決心。
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稱,過去這段時間里,曠視在一個一個的做項目,「我們也不談什麼「Fancy」、「人工智慧」等詞語,關鍵就是做項目,為每個客戶做好服務,做好價值交付。
簡單來說,就是曠視開始沉下心來專心做生意了,畢竟曠視可對外、對資本講的故事,屈指可數。
目前,AI的發展從資本的追捧已經走向理性,物流作為AI可以賦能的行業,與最佳落地場景,或許是曠視眼前比較好講的故事與賺錢的救命稻草。
一方面,曠視在AI行業商業變現能力弱、並且虧損在不斷加劇;另一方面,國內人工智慧的甲方目前還是以政府機構為主,曠視作為AI企業也不例外,這一塊曠視主攻的是城市物聯網業務,但變現渠道較為狹窄。
據曠視2019年8月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在2016年-2019年上半年,曠視分別實現營收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9.49億元,營利還算不錯。但從凈利潤來看,則虧損比較嚴重,僅2019年上半年就虧損52億元。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9年上半年,曠視凈利潤分別為-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52億元。
因此,出海與供應鏈物聯網,成為了曠視拓展市場的兩個方向。供應鏈物聯網主攻物流,在出海方面,據悉,曠視未來或將在日本、新加坡、泰國和中東成立合資企業或辦事處,擴大市場佔有率。
變現突破口
在現場,唐文斌自己調侃,很多人會問:曠視,你們不是做計算機視覺的嗎?怎麼做計算機視覺的公司跑來做物流這個方向?大家都很奇怪。
唐文斌認為這並不奇怪,因為曠視整個技術發展路線(曠視現在稱之為CV+(計算機視覺+)),最早是從計算機視覺開始,依賴於深度學習,但曠視現在的計算機技術往計算機視覺層面做了演進。
往前如何讓計算機視覺獲得更好的圖像和視頻(曠視在做計算攝影學),往後計算機視覺之後,又怎麼樣呢?唐文斌說,它要動起來,只有動起來才能改造這個物理世界,創造更大價值,曠視叫這為視覺反饋的控制。
「我們通過賦予AGV設備更多的能力,如賦予設備智能調度能力、視覺能力、眼睛能力,能夠讓它們為場景創造價值,這是曠視從CV開始,通過CV+帶來更多新的可能性。」
其實,在曠視進入物流行業之前,早先也做過幾個不同行業的項目,如:在手機場景下提供人臉識別的服務,通過給攝像頭賦能、給城市的IoT賦能,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加智能。
在現在看來,前者屬於個人物聯網業務,後者屬於城市物聯網業務。
到2017年曠視堅定在供應鏈場景里深耕,要先從智慧物流開始,用AI的能力、用自動化的能力、用計算機視覺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物流場景帶來降本增效的價值。
經過一段時間醞釀後,在2018年4月曠視公布全資收購艾瑞思機器人,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
那時唐文斌表示,曠視收購機器人公司(艾瑞思),不是一件「突然」的事情,「之前印奇就提出過『4+2+X』。」,「4」是指臉、人、車、文字;「2」是指機器人的手和腿;「X」是指通過Brain++這個平台快速做技術的定製,讓場景真正地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品鏈。
「4相當於是眼睛,曠視的核心是做視覺感知技術,有了數據之後,我們需要通過眼手聯動、眼腿聯動的方式去做動作,而機器人就是一個重要的行為載體,這是我們收購機器人公司背後的思考邏輯。」唐文斌說。
基於此,2019年1月中旬,曠視在曠視機器人戰略發布會上公布了2大戰略:第一,著重於打造AIoT系統;第二,推出智能機器人網路協作大腦——河圖(Hetu)。
也是在這個時期,曠視將艾瑞思機器人融入內部業務板塊。之後被稱為供應鏈物聯網業務,涵蓋物流與機器人,作為曠視『1+3』戰略的一員,與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業務並驅。
從這也足以看出曠視對物流的重視程度。
所謂1+3戰略指的是Brain++平台與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Brain++」是曠視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也是曠視最核心的競爭力。
唐文斌稱,「供應鏈物聯網是曠視『1+3』戰略的重要支柱,是支撐曠視實現持續增長的關鍵引擎。曠視將堅定進行長期投入,深耕智慧物流領域」。
曠視方面認為,AI賦能物流,是曠視獨有的,因為這是同行們所不具備,在這個層面可以打出差異化產品、形成差異化服務。
早期曠視的業務並不以物聯網相稱,而為什麼曠視的三大業務: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從2019年開始都冠以物聯網後綴呢?
這主要是源於創始人印奇的看好,2019年1月確認戰略升級後,印奇稱,IoT時代來臨,曠視就錨定了AIoT這個目標在努力。他認為,物聯網在未來的5-10年,在中國是最好的發展機遇期。
新領導班子
在物流行業深耕的過程中,唐文斌自己有一個特別大的感受,他覺得這裡面每個行業「水」都很深。
作為物流行業的新兵,雖然曠視團隊的人員都非常擅長演算法、軟體,但對於物流項目的規劃能力、實施能力,對建築了解程度、機械了解程度及電器了解程度,其實遠遠不夠,「我們需要行業經驗」,唐文斌說,這個事情很關鍵,曠視要真正引入有經驗的團隊。
也就是說,要想在物流行業闖盪江湖,光有演算法軟體能力還不行,AI那一套並不頂用,缺乏行業經驗還是空談,就相當於底層邏輯有了,但缺乏上層建築。
物流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接地氣的行業,空談技術、落地能力不行,走不長久。曠視需要有行業經驗的專家,來將曠視的技術與行業場景落地形成合力,做到技術和經驗雙輪驅動,只有這樣曠視才可以走的更遠。
唐文斌稱,做好這些事,曠視會從兩個維度去做,第一、要充分地尊重行業,一定要抱著卑微的心,堅定地做基本功的修煉;第二、曠視做的每件事,包括新技術、新產品等是在給客戶創造最關鍵的價值,要堅持價值牽引,用技術創新賦能用戶、賦能場景。
在以上背景下,從2019年10月開始至今,曠視陸續引進了3位具有行業經驗的人,組建了新的物流領導班子(艾瑞思機器人創始人彭廣平現在在城市物聯網任職),他們分別是:
徐慶才擔任曠視高級副總裁、物流業務事業部總經理,王宏玉擔任曠視高級副總裁、機器人產品部(RPG)總經理,王銀學擔任曠視副總裁、物流業務事業部戰略和規劃發展中心負責人。他們3人在物流行業,都具備20年以上的行業經驗。
事實上,在曠視內部,供應鏈物聯網板塊被劃分為兩個作戰團隊,一個是徐慶才團隊,主要負責前台業務,在前面打仗;另一個是王宏玉團隊,主要負責做機器人產品,是中台,主要為徐慶才團隊提供「炮彈」。
為什麼這樣劃分?
王宏玉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在以前的行業經驗里,他發現,在前線打仗的作戰團隊,如果做產品,當項目越來越多時,沒辦法專心去做產品的研發、慢慢就擱置了。很多同行企業都有這樣的經歷,一旦前方戰事緊張,後面糧草也就是研發工作就停下來了,從整體來看,對產品研發是不利的。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曠視決定形成兩個團隊:一個是作戰團隊,一個是中台的產品團隊。這樣可以保證,在持續推動新產品落地過程中,不斷給前方輸送炮彈。
在此期間,曠視的7款機器人及智能物流裝備、河圖2.0版本,也是由王宏玉發布。
王宏玉認為,曠視一直在堅持軟硬一體化產品布局,以加快AI商業落地,是最硬的AI公司,「因為曠視主要做的就是AI賦能的智能物流設備,而非在同質化產品上競爭」。
「底層AI演算法是曠視進入物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徐慶才說,利用曠視底層AI演算法為核心的技術力,打造的是具有差異化的智能機器人軟硬一體的場景。
Brain++在中間起到了銜接作用,是實現技術向產品轉化的連接。一方面,曠視在持續投入,讓它變的更好,「因為這套系統確實是非常非常復雜,需要不斷的迭代」;另外一方面,也會通過更加開放的方式,讓這個場景不僅僅賦能於曠視的裝備與系統。
曠視方面把2020年定義為AI+物流的元年,他們認為,隨著行業技術的快速發展,會引導需求不斷上升,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好事。
虎嗅獲悉,目前,曠視基於AI、演算法等核心技術,已經形成了北京、寧波、蘇州三大物流基地,主要用於物流硬體的研發與生產,來加速自身移動機器人產品創新的速度,這也是曠視對於物流行業長期投入的一個決心。
物流AGV(AMR)好賺錢嗎?
講了那麼多,物流行業好賺錢嗎?這是很多人所關心的,但答案顯然是不好賺(不多闡述,有些復雜),AGV移動機器人等智能硬體也同樣如此,它是由這個市場的特點決定。
據《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將達4890億元,報告預測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5850億元。
而在AGV市場銷量方面,2014年我國AGV市場銷量為0.34萬台,同比增長33.3%。2015年我國AGV市場銷量達到0.45萬台,同比增長34.4%。截止至2017年我國AGV市場銷量增長至1.35萬台,同比增長101.6%。2018年我國AGV市場銷量達1.89萬台左右,同比增長39.5%。
另據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數據統計,2019年移動機器人所有品類產品新增量33400台,比2018年增長約12.8%。2019年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市場規模達到61.75億元,比2018年增長幅度為45.2%,其中營收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8家。
現在,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中,零部件和整機公司有300多家,其中做整機的大概有80多家,但2019年整體移動機器人產業規模只有61.75億,營收超億元的企業僅18家。
所以從規模來看,這個市場的容量其實沒有那麼大,只是外表看著比較熱鬧,佔2019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4890億元非常小的一個比例。
在這不大的市場中,除了做AGV機器人的公司外,京東物流、蘇寧物流、亞馬遜、阿里菜鳥等電商巨頭也對AGV等智能硬體進行大幅度加碼布局。
如何實現自動化、如何通過移動機器人等的智能硬體降低物流成本,是眾多企業最急切的需求。曠視也是看準了這一點,認為AI技術及演算法相應軟體可以在降本增效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作為物流大腦來去統籌調度倉庫中的機器人等,如:今年迭代的河圖2.0版本。
河圖2.0版本不僅能調度曠視自己的設備,還可以調度第三方的設備,還可實現整個生產全流程的可視化、提前決策、自適應動態調度等,這些功能能更好地實現客戶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提升運營的效率。
這個產品、想法出發點很好,包括他們發布的7款新產品與智能硬體等,但實施起來效果如何,能否幫助曠視打開市場、提供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這還需要一段時間、讓子彈飛一會兒。
曠視認為自己的競對是安防領域出身的海康威視旗下機器人子公司海康機器人,但在移動機器人市場中,Geek+、快倉、國自、靈動 科技 等近5年崛起的新廠商(他們也在加大AI投入力度),以及以新松、昆船、機科等為代表的老牌移動機器人廠商也不可忽視。
在移動機器人領域,Geek+與快倉屬於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曠視覺得自己處於前10以內的位置。
接下來,物流移動機器人行業可能會迎來一波洗牌,因為當一個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或者投資人投到一定的程度變得比較理性時,整個行業就會面臨洗牌。
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當潮水退去時,才會知道到底誰在裸泳!
本文源自虎嗅網
❹ 巨虧的曠視科技,是AI獨角獸還是物聯網企業
文/楊劍勇
人工智慧作為當前最火熱的領域,也是未來 科技 發展方向,所帶來的智能化浪潮席捲全球,巨頭們也把未來發展戰略衷心延伸至人工智慧,因為華為持續高額研發投入,在5G、IoT、AI和網路智能等前創新創新技術上走在行業,利用5G、IoT、AI驅動萬物智能。微軟憑借雲+AI助推登頂全球市值之冠,小米百億推動AIoT戰略,網路進一步升級雲+AI戰略,讓AI無處不在,以此推動各大產業智能變革。
同時,圍繞人工智慧方向創新的企業也備受資本青睞,諸如AI晶元方向炙手可熱的寒武紀,還有人行機器人獨角獸優必選,同時還有商湯、曠視、雲從 科技 與依圖 科技 號稱AI四小龍,他們成為炙手可熱的AI明星企業。
這些頂著獨角獸光環的創新企業,融資額一輪高過一輪,估值也是一家比一家高,從10億美元迅速能飆升至50億甚至百億美元,在聚光燈下吸晴無數。同時也引發諸多爭議,因創新技術落地艱難,依靠資本燒錢的模式能否延續引起擔憂。
其中,曠視 科技 遞交港交所文件風險提示中指出,業績期內經營活動產生負現金流,倘若無法以適當條件獲得足夠資金持續為經營提供資金,那麼業務、財務及前景可能受到重大且不利影響。此外,自創立起已產生虧損,2016年-2018年分別虧損為3.4億、7.6億、33.5億。2019年上半年虧損52億元,經營性虧損1.15億。對於這個巨額虧損,曠視 科技 指出是主要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
通過曠視 科技 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資料所披露的數據來看,人工智慧是星辰大海,但通往詩與遠方的人工智慧道路上布滿荊棘,凸顯AI變現困境,或許我們對人工智慧預期過高。
對於產生巨額虧損的曠視 科技 ,此次遞交上市申請,有評論指出「流血上市」,估值也將面臨嚴峻考驗,也將影響整個AI獨角獸。對於很難在短期變現的獨角獸來說,能否支撐數十億美元估值有待市場檢驗,但對於曠視 科技 是人工智慧公司還是物聯網公司,引起筆者注意。
曠視 科技 收入主要來源於物聯網,主要是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及供應鏈物聯網三大解決方案,其中城市物聯網營收占總收入73.2%。那麼,對於被視為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 科技 來說,到底是AI公司,還是物聯網公司?僅從營收來看,定位物聯網公司更為精準,而定位AI公司,則能獲得更高的估值。
城市物聯網覆蓋國內112個城市,帶動整體營收迅猛增長,2016年至201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58.8%,2019年上半年營收9.49億元,同比增長210%,而城市物聯網營收占總收入比例由2016年的27.5%提升到73.2%,可以看出,曠視 科技 的核心業務在城市物聯網方向。
不過,曠視 科技 自身定位人工智慧公司,表示深度學習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而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作為曠視 科技 人工智慧賦能的解決方案,例如城市物聯網包括演算法、軟體及人工智慧賦能的感測器,已廣泛應用於公共交通、樓宇、社區、學校以及商業網點等多種城市場景。
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曠視 科技 是中國最大的聚焦於人工智慧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在個人物聯網方向,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占據逾60%的市場份額。
總體來說,曠視 科技 AI技術落地場景選擇物聯網方向,並堅定地認為物聯網是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而曠視 科技 的願景是構建連接及賦能百億物聯網設備,包括消費電子產品、感測器及機器人等,並將進一步完善物聯網生態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上市申請文件中,更多聚焦在物聯網方向,或許把曠視 科技 定位於物聯網公司或許更為准確,但AI可獲得更高的溢價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系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福布斯撰稿人、網易簽約作者,並連續兩年(2017和2018)獲得網易年度最佳簽約作者,致力於深度解讀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慧等前沿 科技 。
❺ 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你對該院長有何印象
科學的良好發展無一不需要科學家的積極推動作用,而正是因為一批批科學家的無私奉獻,才讓整個科學迎來了蓬勃的發展。孫劍博士也是一名極其優秀的科學家,他也是曠世首席科學家以及曠世研究院院長。他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希望用自己渺小的努力為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他卻選擇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這個消息公布之後,也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評。那麼對於孫劍這個偉大的科學家,你們又了解哪些呢?下面小編來和大家說一說。
同時,他也曾帶領團隊打敗過微軟和谷歌。他帶領的團隊在學術上都有一定的見解,並且也曾多次破解出人工智慧的問題。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品質,就是在前途和錢途面前,他選擇了前途。他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並且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成就,同時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前行,他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家。
❻ 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去世,他生前在該領域獲得過哪些成就
今天是8月3日,根據報道顯示,曠視的首席科學家孫劍去世了,要知道,曠視可是目前我國的頂級視覺科學的高科技公司之一,其中的人才素質都非常的高,並且公司的水準在國際上也是數一數二的,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重中之重的公司,而能在曠視擔任首席科學家,孫劍無疑是有著非常強大的能力的人,也非常值得大家的信賴,可惜這么年輕就去世了,孫劍的去世是我們科學界的損失,那麼孫劍之前在視覺領域獲得過哪些成就呢?
可惜孫劍才45歲就去世了,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❼ 曠視科技股票代碼
股票代碼是000652。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人工智慧產品及解決方案公司。其產業領域包括三種物聯網場景:個人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匡時專注於智慧城市、建築園區、消費電子、智能物流、工業自動化等核心產業,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競爭力。
拓展資料
1.公司營業范圍: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轉讓;計算機系統服務;應用軟體服務;基礎軟體服務;自主研發產品、機械設備、電子產品、五金電器設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日用百貨的銷售;業務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進出口代理。
2.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應當批準的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應當按照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的項目的經營活動。 開放視覺的核心技術是與計算視覺和感測技術相關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包括但不限於人臉識別、人體識別、手勢識別、字元識別、證書識別、圖像識別、物體識別、車牌識別、視頻分析、三維重建、智能感測與控制等。匡時通過構建底層AI演算法引擎和aiot操作系統實現技術商業化。
3.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客戶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融、新秀網路、富士康、中信銀行、聯想、華為、oppo、vivo、小米、凱德、華潤集團、仙盛等。 核心產品 Face + +人工智慧開放平台 Face + +人工智慧開放平台是匡時面向全球開發者和行業用戶推出的開放平台。它以API或SDK的形式為開發者提供人臉識別、字元識別、圖像識別、物體識別、場景識別等數十種計算機視覺功能,旨在幫助開發者以一種簡單的方式接觸AI技術。
4.Faceid在線人臉識別認證平台:Faceid可以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端雲認證服務,包括客戶端app的活檢SDK、人臉驗證、license驗證、Faceid伺服器的多數據交叉驗證等多種風控認證方式。通過金融人臉識別和證書識別技術,可以方便、安全地實現在線用戶認證和用戶證書驗證,從而達到在線驗證的效果,解決現有在線驗證方法交叉驗證的復雜問題,降低風險控製成本。Faceid可以幫助互聯網金融企業快速安全地完成用戶自身在實名驗證、大額資金周轉、個人借貸等業務中的操作驗證,並可以根據場景和風險進行詳細的參數配置和調整。
❽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因病逝世,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孫劍2016年添加曠視科技時,就擔任首席科學家。那時,針對孫劍的添加,曠視科技的創始人印奇在內部結構信中表明:「針對曠視與我本人來講,他還有一個獨特的真實身份,便是我當初在MSRA的指導老師和科技創新的老師(另二位我的老師是清華的艾海舟專家教授和Columbia的Shree Nayar教授)」,「孫劍博士研究生的添加毫無疑問使我們在深度神經網路的綜合性科學研究上得到超強力而連續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戰略優點」。
最初見到這些信息不敢相信。人工智慧技術行業中國人榜樣式的專家,當之無愧的華人之光,恰逢學術研究青壯年,沉痛悼念!孫老師是國內最一流的AI專家之一,是院士級別乃至超過工程院院士的角色,理應被全中華人民牢記和尊重。孫老師在計算機相關作出了一系列圖靈獎等級的工作中,歷史時間不容易忘掉那樣的傑出專家。
❾ 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由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2011年創辦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致力於打造服務於各商業領域的AIoT操作系統以及構建具備連接物聯網設備能力的生態系統。 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設有研發中心和運營機構。
經營范圍
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計算機系統服務;應用軟體服務;基礎軟體服務;銷售自行開發後的產品、機械設備、電子產品、五金交電、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日用雜貨、企業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
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9)曠視網路未連接請檢查擴展閱讀:
公司發展歷程
2019年05月完成D輪第二階段7.5億美元股權融資,2019年01月曠視宣布品牌升級並發布機器人AIoT操作系統河圖2018年10月曠視科技獲批全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一級站點,2018年08月曠視科技獲得2018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範企業。
2017年11月曠視學術委員會成立姚期智院士任首席顧問,2017年10月獲得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戰略領投、螞蟻金服、富士康聯合領投的4.6億美金C輪融資,2016年11月曠視科技入選中關村前沿科技企業 。
2013年07月獲得創新工場數百萬美金A輪投資,2012年08月獲得聯想之星和聯想創投天使投資,2011年10月曠視科技成立。
❿ 閩政通的曠視核驗核驗介面異常怎麼回事閩政通的電子照片人臉識別後顯示曠視核驗介面調用異常怎麼回事,求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