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碼元傳輸數率的概念
所謂數據傳輸速率,是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位/秒(bits per sec-ond),、記作bps或b/s,它可由下式確定:
s=1/T·log2N (bps)
式中T為一個數字脈沖信號的寬度(全寬碼情況)或重復周期(歸零碼情況),單位為秒。一個數字脈沖也稱為一個碼元,N為一個碼元所取的有效離散值個數,也稱調制電平數,N一般取2的整數次方值。若一個碼元僅可取0和1兩種離散值,則該碼元只能攜帶一位(bit)二進制信息;若一個碼元可取00、01、10和11四種離散值,則該碼元就能攜帶兩位二進制信息。以此類推,若一個碼元可取N種離散值,則該碼元便能攜帶log2N位二進制信息。
當一個碼元僅取兩種離散值時,S =(1/T),表示數據傳輸速率等於碼元脈沖的重復頻率。由此,可以引出另一個技術指標一一'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速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單位為波特(Baud)。信號傳輸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也就是信號經調制後的傳輸速率。若信號碼元的寬度為T秒,則碼元速率定義為:
B=1/T (Baud)
在有些調幅和調頻方式的數據機中,一個碼元對應於一位二進制信息,即一個碼元;,有兩種有效離散值,此時調制速率和數據傳輸速率相等。但在調相的四相信號方式中,一個碼元對應於兩位二進制信息,即一個碼元有四種有效離散值,此時調制速率只是數據傳輸速率的一半。由以上兩式合並可得到調制速率和數據傳輸速率的對應關系式:
S =B ·log2N (bps)
或B =S/log2N(Baud)
一般在二元調制方式中,S和B都取同一值,習慣上二者是通用的。但在多元調制的情況下,必須將它們區別開來。例如採用四相調制方式,即N=4,且T=833×10-6秒,則可求出數據傳輸速率為:
S=1/T·log2N=1/(833×10-6)·log24=2400 (bps)
而調制速率為:
B=1/T=1/(833×10-6)=1200 (Baud)
通過上例可見,雖然數據傳輸速率和調制速率都是描述通信速度的指標,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打個比喻來說,假如調制速率是公路上單位時間經過的卡車數,那麼數據傳輸速率便是單位時間里經過的卡車所裝運的貨物箱數。如果一車裝一箱貨物,則單位時間經過的卡車數與單位時間里卡車所裝運的貨物箱數相等,如果→車裝多箱貨物,則單位時間經過的卡車數便小於單位時間里卡車所裝運的貨物箱數。
2.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表徵一個信道傳輸數據的能力,單位也用位/秒(bps)。信道容量與數據傳輸速率的區別在於,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是信道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而後者則表示實際的數據傳輸速率。這就像公路上的最大限速值與汽車實際速度之間的關系一樣,它們雖然採用相同的單位;但表徵的是不同的含義。
奈奎斯特(Nyquist)首先給出了無雜訊情況下碼元速率的極限值與信道帶寬的關系:
B =2·H (Baud)
其中,H是信道的帶寬,也稱頻率范圍,即信道能傳輸的上、下限頻率的差值,單位為HZ。由此可推出表徵信道數據傳輸能力的奈奎斯特公式:
C =2·H·log2N (bpe)
此處,N仍然表示攜帶數據的碼元可能取的離散值的個數,C即是該信道最大的數據傳輸速率。
由以上兩式可見,對於特定的信道,其碼元速率不可能超過信道帶寬的兩倍,但若能提高每個碼元可能取的離散值的個數,則數據傳輸速率便可成倍提高。例如,普通電話線路的帶寬約為3KHz,則其碼元速率的極限值為6kBaud。若每個碼元可能取的離散值的個數為16(即N=16),則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達C=2×3k×log216=24k bps。
實際的信道總要受到各種雜訊的干擾,香農(Shannon)則進一步研究了受隨機雜訊干擾的信道的情況,給出了計算信道容量的香農舍式:
C =H·log2(1+S/N) (bps)
其中,S表示信號功率,N為雜訊功率,S/N則為信噪比。由於實際使用的信道的信噪比都要足夠大,故常表示成10log10(S/N),以分貝(dB)為單位來計量,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例如,信噪比為30dB,帶寬為3kHZ的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
C=3k×log2(1+1030/10)=3k×log2(1+1001)=30kbps.
由此可見,只要提高信道的信噪比,便可提高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兩個公式計算得到的只是信道數據傳輸速率的極限值,實際使用時必須留有充足的餘地。
2. 什麼叫碼元速率什麼叫信息速率兩者有何關系
1、碼元速率:
碼元傳輸速率,又稱為碼元速率或傳碼率。碼元速率又稱為波特率,指每秒信號的變化次數。若數字傳輸系統所傳輸的數字序列恰為二進制序列,則等於每秒鍾傳送碼元的數目,而在多電平中則不等同。單位為"波特",常用符號"Baud"表示,簡寫為"B"。
2、信息速率
信息速率(Rb):指每秒傳送的信息量。單位為「bit/s」。
3、兩者關系:
碼元速率:單位時間(1秒)傳送碼元的數目。
信息速率:單位時間內傳遞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數。
3. 計算機網路 碼元速率最大值
數據通信的任務是傳輸數據信息,希望達到傳輸速度快、出錯率低、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並且既經濟又便於使用維護。這些要求可以用下列技術指標加以描述。 1.數據傳輸速率所謂數據傳輸速率,是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位/秒(bits per sec-ond),記作bps或b/s,它可由下式確定: s=1/T?log2N (bps) 式中T為一個數字脈沖信號的寬度(全寬碼情況)或重復周期(歸零碼情況),單位為秒。一個數字脈沖也稱為一個碼元,N為一個碼元所取的有效離散值個數,也稱調制電平數,N一般取2的整數次方值。若一個碼元僅可取0和1兩種離散值,則該碼元只能攜帶一位(bit)二進制信息;若一個碼元可取00、01、10和11四種離散值,則該碼元就能攜帶兩位二進制信息。以此類推,若一個碼元可取N種離散值,則該碼元便能攜帶log2N位二進制信息。 當一個碼元僅取兩種離散值時,S =(1/T),表示數據傳輸速率等於碼元脈沖的重復頻率。由此,可以引出另一個技術指標一一'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速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單位為波特(Baud)。信號傳輸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也就是信號經調制後的傳輸速率。若信號碼元的寬度為T秒,則碼元速率定義為: B=1/T (Baud) 在有些調幅和調頻方式的數據機中,一個碼元對應於一位二進制信息,即一個碼元;,有兩種有效離散值,此時調制速率和數據傳輸速率相等。但在調相的四相信號方式中,一個碼元對應於兩位二進制信息,即一個碼元有四種有效離散值,此時調制速率只是數據傳輸速率的一半。由以上兩式合並可得到調制速率和數據傳輸速率的對應關系式: S =B ?log2N (bps) 或B =S/log2N(Baud) 一般在二元調制方式中,S和B都取同一值,習慣上二者是通用的。但在多元調制的情況下,必須將它們區別開來。例如採用四相調制方式,即N=4,且T=833×10-6秒,則可求出數據傳輸速率為: S=1/T?log2N=1/(833×10-6)?log24=2400 (bps) 而調制速率為: B=1/T=1/(833×10-6)=1200 (Baud) 通過上例可見,雖然數據傳輸速率和調制速率都是描述通信速度的指標,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打個比喻來說,假如調制速率是公路上單位時間經過的卡車數,那麼數據傳輸速率便是單位時間里經過的卡車所裝運的貨物箱數。如果一車裝一箱貨物,則單位時間經過的卡車數與單位時間里卡車所裝運的貨物箱數相等,如果→車裝多箱貨物,則單位時間經過的卡車數便小於單位時間里卡車所裝運的貨物箱數。 2.信道容量信道容量表徵一個信道傳輸數據的能力,單位也用位/秒(bps)。信道容量與數據傳輸速率的區別在於,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是信道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而後者則表示實際的數據傳輸速率。這就像公路上的最大限速值與汽車實際速度之間的關系一樣,它們雖然採用相同的單位;但表徵的是不同的含義。奈奎斯特(Nyquist)首先給出了無雜訊情況下碼元速率的極限值與信道帶寬的關系: B =2?H (Baud) 其中,H是信道的帶寬,也稱頻率范圍,即信道能傳輸的上、下限頻率的差值,單位為HZ。由此可推出表徵信道數據傳輸能力的奈奎斯特公式: C =2?H?log2N (bpe) 此處,N仍然表示攜帶數據的碼元可能取的離散值的個數,C即是該信道最大的數據傳輸速率。 由以上兩式可見,對於特定的信道,其碼元速率不可能超過信道帶寬的兩倍,但若能提高每個碼元可能取的離散值的個數,則數據傳輸速率便可成倍提高。例如,普通電話線路的帶寬約為3KHz,則其碼元速率的極限值為6kBaud。若每個碼元可能取的離散值的個數為16(即N=16),則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達C=2×3k×log216=24k bps。 實際的信道總要受到各種雜訊的干擾,香農(Shannon)則進一步研究了受隨機雜訊干擾的信道的情況,給出了計算信道容量的香農舍式: C =H?log2(1+S/N) (bps) 其中,S表示信號功率,N為雜訊功率,S/N則為信噪比。由於實際使用的信道的信噪比都要足夠大,故常表示成10log10(S/N),以分貝(dB)為單位來計量,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例如,信噪比為30dB,帶寬為3kHZ的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 C=3k×log2(1+1030/10)=3k×log2(1+1001)=30kbps. 由此可見,只要提高信道的信噪比,便可提高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兩個公式計算得到的只是信道數據傳輸速率的極限值,實際使用時必須留有充足的餘地。 3.誤碼率誤碼率是衡量數據通信系統在正常工作情況下的傳輸可靠性的指標,它定義為二進制數據位傳輸時出錯的概率。設傳輸的二進制數據總數為N位,其中出錯的位數為風,則誤碼率表示為: Pe =Ne/N 計算機網路中,一般要求誤碼率低於10-6,即平均每傳輸106位數據僅允許錯一位。可若誤碼率達不到這個指標,可以通過差錯控制方法進行檢錯和糾錯。 二.編碼技術 ? 模擬信號:是指模擬數據在某個區間產生連續的值。例如,聲音和視頻就是強度 連續變化的信號。大多數用感測器收集的數據,例如溫度和壓力都是連續值。 ? 數字信號:是指數字數據產生離散的值。例如,文本信息和整數。 ? 調制解調:當需要在只能傳輸模擬信號的線路上傳輸數據信號時(例如,通過一 條公用電話線將數據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計算機),在發送方,數據開始是數字數據,但是由於電話線只能傳輸模擬信號,所以數據必須進行數字到模擬的轉換。這個轉換過程就叫作調制。在接收方需要進行模擬到數字的轉換,使它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這個過程叫作解調。整個從數字數據到模擬信號再到數字數據的過程稱作調制解調。調制解調有三種基本形式:幅移鍵控法(AmplitudeShift Keying,ASK)、頻移鍵控法(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和相移鍵控法(PhaseShift Keying,PSK)。 ? 不歸零(Non-Return to Zero,NRZ)編碼:在用數字信號傳輸數字數據時,信號的電平是根據它所代表的二進制數值決定的。一個正電壓值代表1,而一個負電壓值代表0,因而信號的電平依賴於它所代表的數值。 ? 曼徹斯特編碼:在曼徹斯特編碼中,每個比特中間引入跳變來同時代表不同數值 和同步信息。一個負電平到正電平的跳變代表0,而一個正電平到負電平的跳變則代表1。通過這種跳變使曼徹斯特編碼獲得了同步信息和數字編碼。 ? 差動曼徹斯特編碼:在差動曼徹斯特編碼中,用兩個比特之間的跳變來代表不同 的數值,在間隙中有跳變的代表0,沒有跳變的代表1。比特中間的跳變只用來表示同步信息,不同的數值通過在比特間隙是否跳變來表示。 三.數據傳輸技術 ? 多路復用: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當傳輸介質的能力超過傳輸單一信號的情況時, 為了有效地利用傳輸系統,希望一個信道能夠同時傳輸多路信號。多路復用,就是把許多信號在單一的傳輸線路上進行傳輸。一般普遍使用三種多路復用技術,即頻分多路復用(FDM)、時分多路復用(TDM)和統計時分多路復用(STDM)。 ? 同步傳輸:是使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位數據信息都要和發送端准確地保持同步,中間沒有間斷,實現這種同步方法又有自同步法和外同步法。 ? 非同步傳輸:是基於位元組的,每位元組作為一個單位通過鏈路傳輸,因為沒有同步脈 沖,接收方不可能通過計時方式來預測下一個位元組何時到達,因而在每個位元組的開頭都要附加一個0,通常稱為起始位,在每個位元組尾部還加上一個或多個1,被稱為停止位。 單工通信:是指在通信鏈路上的兩個站點,只能一個發送信息,另一個接收。 半雙工通信:在通信鏈路上的兩個站點都可以發送和接收信息,但是不能同時發 送和接收,當其中一個站點在發送信息時,另一個站點只能接收,反之亦然。 全雙工通信:在通信鏈路上的兩個站點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即一個站點發 送信息的同時也能接收信息。
4. 網路的傳輸速率是10Mb/s,其含義是( )。
10M其實是10mbps(1B=8bit),10mbps/8=1.25MB,但是傳輸過程有損失,大概只有1.1MB左右。表述網路傳輸速度一般以比特率(bps)為單位,其含義是每秒鍾傳輸的二進制數的位數。不同的網路一般比特率不同,相同的網路採用不同的網路電纜也可以達到不同的比特率。
(4)計算機網路碼元速率擴展閱讀:
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s(比特每秒)(或bit/s,有時也寫為bps,即bit per second)。
當數據率較高時,就可以用kb/s(k = 10^3 = 千)、Mb/s(M = 10^6 = 兆)、Gb/s(G = 10^9 = 吉)或Tb/s(T=10^12=太),不同於計算機領域中的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
人們常用更簡單的並且是很不嚴格的記法來描述網路的速率,如100M乙太網,而省略了單位中的b/s,它的意思是速率為100Mb/s的乙太網。順便指出,上面所說的速率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
5. 如何計算碼元傳輸速率
多少碼元/秒?碼元傳輸速率單位是波特,要看傳輸的碼元的進制了,如果是m進制,那麼,R=r/log2(m).
r=10Mb/s,所以碼元速率:10m/log2(m)Baud
6. 什麼叫碼元速率,什麼叫信息速率,兩者有何關系
碼元速率(rb):又稱為信號速率,它指每秒傳送的碼元數,單位為「波特」內,也稱波特率。
容信息速率(rb):指每秒傳送的信息量。單位為「bit/s」。
對m進制信號,信息速率和碼元速率兩者的關系是:rh=rblog2m
碼元傳輸速率(Symbol transmission rate)簡稱傳碼率,又稱符號速率等。它表示單位時間內傳輸碼元的數目,單位是波特 ( Baud ),記為B。這是為了紀念電報碼的發明者法國人波特(Baudot),故碼元傳輸速率也稱為波特率。
在數字通信中,一個數字脈沖稱為一個碼元。如字母A的ASCII碼是01000001,可用7個脈沖來表示,亦可認為由7個碼元組成。碼元攜帶的信息量由碼元的離散值個數決定。
(6)計算機網路碼元速率擴展閱讀
數據率比特速率,碼元速率即通常所說的波特率,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比特率=碼元速率Xlog2(N),其中N代表進制數。
波特率與比特率的關系是比特率= 波特率×單個調制狀態對應的二進制位數。在不同的信號調制系統中,每個碼元所載的比特是不同的。例如,二進制數字傳輸中一個碼元可攜帶一個bit,八進制數字傳輸中,一個碼元可載3個bit。
一個碼元有8個狀態值時,2^3=8,也就是說在調制時,每3個比特組成一個碼元,其對應的8個狀態就是在星座圖中的8個點,例如8 PSK,即該碼元攜帶3個bit的信息量。
一般考試時都會告訴你RB的值,常規有9600 4800等。一般而言,每個碼元脈沖可代表log2 M個M進制bit。即,比特率與波特率的關系為Rb = RB log2M bps 。
7. 計算機網路、計算機操作系統這兩個「兄弟」是需要「結拜」的
計算機網路、計算機操作系統這兩個「兄弟」是所有開發崗位都須要「結拜」的。
不管你是 Java、C++還是測試。對於後端開發的童鞋來說,計算機網路的重要性不亞於語言根底,畢竟平時開發經常會和網路打交道,假如:抓個包等等。所以對這一塊知識點的准備還是要抱著敬畏之心,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題。下面分享下我的進修過程:
看書:對於計算機比較根底的模塊,我都是比較舉薦找一本典型的書籍來好好進修下,不能夠光看面經就去面試了。我一共看了兩本書:湯小丹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和《圖解HTTP》。《計算機操作系統》是教科書,所以知識點相比照較根底,籠罩范圍也比較廣,非科班的學生還是很有必要看一看的。《圖解HTTP》這本書用很多插圖將一些知識點講的通俗易懂,看起來也很快,還是比較舉薦的。
做筆記:計算機網路的知識點還是比較多的,須要看書的時候做好筆記,方便溫習。而且做筆記的時候能夠就這個知識點去網路下,看看有沒有自己遺漏的點,再給補充進來。在這里說下,我為什麼一直強調做筆記?益處 1:做筆記是第 1 次你對書中的知識點的回顧,加深記憶;益處 2:而且假如你是發表在公關社區的肯定要保證最大限度的正確性,就須要再去看看這個知識點,核對下自己是否有了解偏差和遺漏等,這樣就完成了知識點的深挖;益處3:正在到面試溫習的時候,你是不太可能重新看一本書的,那麼筆記就顯得很重要了,自己做的筆記,溫習起來很快,而且最好在筆記里能有一些自己差別於面經的了解。
看面經:經常刷一刷牛客,看看對於計算機網路,面試官們都是怎麼問的?很多問題你可能會,但是不懂面試官的問法,也會答復不上來;問到的題目自己是否准備了?而且對於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操作系統會由於公司和崗位的不同而有所側重的,多看看面經就會發現還是有一點規律的,但是這都不是絕對的,最後還要看面你的面試官的喜好
計算機網路體系構造
定義:計算機網路是互聯的自治的計算機系統的匯合。
組成:硬體、軟體和協議,包含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區域網和廣域網:區域網根本採用廣告式網路,廣域網根本屬於點對點網路。
網際網路常見規范:RFC文檔,ISO制定的OSI參照模型,IEEE:802規范
常用網路參數
帶寬: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才能。
協議作用: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包含語法、語義和同步。
OSI各層作用和協議
物理層
串列傳輸和並行傳輸
串列傳輸:數據在一條信道上依次傳輸
並行傳輸:數據在多條並行信道上同時進行傳輸
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
同步傳輸:運用同步信號,使發送端和接管端的時鍾同步後進行數據傳輸
非同步傳輸:運用初始位和完畢位標記數據的起始和完畢
通信方式
單工通信:一條單方面的信道
半雙工通信:兩條單方向的信道
全雙工通信:一條雙方向的信道
碼元速率:波特表示每秒傳輸1個碼元
比特率:單位時長傳輸的比特數,比 特 率 = 碼 元 速 率*每 個 碼 元 所 含 的 比 特
奈奎斯特定理
理想數據傳輸速率=2Wlog2V
香農定理
數據傳輸速率=Wlog2(1+S/N)
編碼方式
乙太網:曼切斯特編碼
區域網:差分曼切斯特編碼
模擬信號編碼的步驟:采樣、量化、編碼
交換方式
報文替換和分組替換都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
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多模光纖利用全反射原理;單模光纖直徑位一個波長,光源為激光。
數據鏈路層
組幀方法
字元計數法:在幀頭部運用一個計數欄位來標明幀內字元數
字元填充法:運用特定字元定界幀的初始和完畢
比特填充法:01111110標志一幀的初始和完畢,在信息中遇到5個不間斷的「1」時,自動在其後面插入一個「0」
違規填充法:運用冗餘編碼違規使拿來對幀定界
差錯控制:奇偶校驗碼,循環冗餘碼
流量控制
停下-等待協議:發送的幀得到確認後發送下一幀
GBN協議:發送窗口內均可發送,接管方只按順序接管,累積確認
SR協議:發送窗口內均可發送,接管方沒序接管,逐個確認,選擇重傳
介質訪問控制
靜態分配信道:
頻分、時分、波分、碼分
動態分配信道:
ALOHA:效率18%
時隙ALOHA:效率36%
CSMA/CD:具有碰撞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為了確保能夠有效檢測碰撞,乙太網規定最短幀長為64B。若檢測到碰撞,則延遲一個隨機時長重傳,重傳16次仍不能成功,擯棄該幀。
CSMA/CA:碰撞避免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用於沒線區域網
乙太網:邏輯拓撲為匯流排型,採用曼切斯特編碼。
局部設備和作用
網路層功能:路由選擇、分組轉發、擁塞控制
路由演算法
距離矢量演算法
BGP BGP發言人運行BGP和AS內部協議(AS:自治系統)
鏈路狀態演算法
OSPF network 19二.16八.一.0 0.0.0.255
OSPF劃分若干Area,路由器只知道本區域的細節,沒需知道其他區域,只須要把分組交付給對應的邊界路由器
IPv4首部長度:20B
分類:
A類(一.0.0.0-12六.25五.25五.255)
B類(12八.0.0.0-19一.25五.25五.255)
C類(19二.0.0.0-22三.25五.25五.255)
D類(22四.0.0.0-23九.25五.25五.255)
E類(240.0.0.0-25五.25五.25五.255)
IPv6首部長度:40B
網路地址轉換:網路地址轉換(NAT)是指通過將專用網路地址轉換為公用地址,從而對外隱藏內部管理的IP地址。它使得整個專用網只須要一個全球IP地址就能夠與網際網路連通,大大節約了IP地址的耗費。
DHCP:中文名稱為動態主機配置協議,用於自動配置IP地址,是一個應用層的協議。
網路層常用協議
傳輸層功能:為不同主機的進程之間提供邏輯通信
常用埠
主要協議
UDP
沒連接
首部8B
常用於網路電話、實時視頻會議、流媒體(邊看邊傳輸)
TCP
面向連接
保證有序、可靠交付
點對點
首部20B
建設TCP連接
釋放TCP連接
TCP可靠傳輸機制
序號
確認
重傳(超時、冗餘ACK)
流量控制:在確認報文中設置接管窗口rwnd的值來限制發送速率
擁塞控制
應用層
網路應用架構
C/S 客戶機、效勞器模式
B/S 瀏覽器、效勞器模式
P2P 對等方互相通信
DNS
傳輸層運用UDP,埠53
查詢方式:
遞歸查詢(比較少用)
迭代+遞歸查詢(常用)
HTTP
HTTP一.1默認運用持久連接,一個TCP連接能夠傳輸多個資源
URL:統一資源定位符,負責標識萬維網上各種文檔
常用應用層協議
對單片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我,我錄制了一些關於單片機的入門教程,有需要的童鞋找我拿就行,免費的,私信我「林老師」就可以拿 點擊打開我的頭像就能領取
8. 通信原理pcm的碼元速率和帶寬
碼元速率為每秒鍾傳送碼元的數目。匯流排帶寬=匯流排位寬與工作頻率的乘積。
一個以m波特傳送信號的線路,其傳送二進制數據的速率不一定是m比特/秒,因為每個信號可以運載幾個比特,若使用0、1、2、3、4、5、6、7共8個電平級,則需要,即3個比特來表示一個信號值,因而這種條件下比特率將是波特率的3倍。
某系統每秒鍾傳送2400個碼元,則該系統的傳碼率為2400波特或2400B。但要注意,碼元傳輸速率僅僅表徵單位時間內傳送碼元的數目,而沒有限定這時的碼元是何種進制,因統一系統的各點上可能採用不同的進制,故給出碼元速率時必須說明碼元的進制和該速率在系統中的位置。
(8)計算機網路碼元速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網元維護人員對電力通信系統的故障分析的依據是PCM設備的指示燈的工作狀態所反饋的信息。在實際工作中,反饋的信息通常有限,維護人員在分析和定位故障的難度比較大。維護人員必須要明白設備指示燈的各種狀態所代表的含義,隨時關注指示燈的狀況,這也是PCM設備維護的基礎。PCM設備發生故障,設備的單板會發出報警。
這時設備的維護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先檢查設備的中央處理單元,後檢查分析之路單元,分析的順序先高級告警單板,後低級告警單板。主要檢查的設備的CU和TU處理單元。在設備的維護工作中首先檢查是否存在高級別報警即中央處理單元的指示燈的工作狀態,再看支路指示燈的工作狀態,還需要結合用戶反饋的信息來確定故障的位置。
9. 什麼是碼元速率什麼是信息速率
碼元速率(rb):又稱為信號速率,它指每秒傳送的碼元數,單位為「波特」(baud),也稱波特率。
信息速率(rb):指每秒傳送的信息量。單位為「bit/s」。
對m進制信號,信息速率和碼元速率兩者的關系是:
rh=rblog2m
10. 碼元速率和數據速率有什麼關系
碼元速率和數據速率主要有以下3點關系:
1、在數字通信中常常用時間間隔相同的符號來表示一位二進制數字,這樣的時間間隔內的信號稱為二進制碼元故1碼元可以攜帶nbit的信息量.
2、碼元傳輸速率,又稱為碼元速率或傳碼率其定義為每秒鍾傳送碼元的數目,單位為"波特",常用符號"Baud"表示,簡寫為"B".而數據速率定義為每秒鍾傳送bit的數目單位為比特流.
3、具體在運算上他們的區別就在於進制的不同了,一個碼元如果使用8進制則它一個碼元就可以表示三個bit信息
這樣,如果1秒鍾傳輸2400bit的信息,只需要1秒鍾傳輸800個八進制的碼元就可以了
碼元速率就為800B
而數據速率為2400bit/s.
這樣歸納起來,公式可表達為:Ri=Rc*log2(M)(Ri
數據速率;Rc
碼元速率;M
進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