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字獄與八股文是怎樣的典故
「避席畏聞文字獄」,封建時代的文人真是不容易!密不透風的文網足以窒息與摧殘一個民族的思維與創造力。無數因詩文招致殺身大禍的事例無情戳穿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幻夢。
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之前,曾借宿於太平府(今安徽當塗)般若庵。庵內住持方丈驚訝於其儀表。便詢問起他的爵里姓名。當時朱元璋已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了,便故作矜持,笑而不答,提筆在粉壁之上寫下一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主,
只顧嘵嘵問姓名。
後來,朱元璋在南京即位,有意派人尋訪自己當年的墨跡。而得到的答復卻令他十分惱火,這首御詩已被人揩去。朱元璋立即將庵內僧人抓來,論刑當斬。意猶未盡的朱元璋憤憤不平地質問道:「為何除去朕詩?」這位被抓來的年輕僧人尚有幾分機智,不慌不忙地回答:「御制題詩處,有吾師四句詩在焉。」朱元璋忙問:「何詩?」此僧朗聲誦道:
御筆題詩不敢留,
留詩常恐鬼神愁。
故將法水輕輕洗,
尚有毫光射鬥牛。
朱元璋聽罷,朗聲大笑,將小僧無罪開釋。試想,「成者王侯敗者賊」,朱元璋本是綠林英雄,未取天下之時,實是朝廷通緝的叛逆之人,所作詩文大有「反詩」的嫌疑,庵內老僧怎敢保留?聰明的小僧幾句詩文將朱元璋大大吹噓了一番,僥幸保住了性命。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了解到,剛猛好殺的明太祖喜歡炫耀自己的文才,而且頗為自負。如遇不識時務者,他會不惜以極刑加以報復。遇到這樣的帝王,天下文人的日子便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出身於「無立錐之地」的佃農之家,窮困潦倒,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哪有機會人塾讀書識字?父母雙亡後,他淪落為四處乞食的遊行僧人,吃盡了人間的苦難,因而直至他投身於元末農民起義軍之時,尚識字不多。與一般草莽人士不同的是,朱元璋對文化知識有著強烈的興趣,願意與儒士文人交往。從早年屈尊拜訪朱升,到接納號稱「浙東四傑」的劉基、宋濂等人,朱元璋開始了與這些著名文士的朝夕相處,因勤學好問,學識大進。從識字不多到能隨意題寫詩文,足見他天資絕佳,聰明過人。
作為開創明朝數百年基業的一代英主,朱元璋深知治理天下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他在詔書中就強調:「治國家,得賢才為先,賢者天下之望也。」可見,朱元璋將人才的選拔與國家的穩定及治理相聯系,其重要意義自然不同尋常。因此,朱元璋即位伊始,就屢屢下詔徵求天下賢才,渴望之情溢於言表。如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的詔書中就寫道:「如今天下太平,願請諸位學問通達的士大夫講談治理天下之道,啟迪朕心,以達到盛世之治。在野人士,有能以賢輔我,以德濟民,地方官必以禮送至京師,朕將擢用焉。」同時,朱元璋專門派遣官員在全國各地訪求人才。
其次,朱元璋在人才的選拔與錄用上也有十分高明的見解與舉措。如選拔人才重才德,不重門第、資格。他曾說:「人才不可一概而論。老佛、卜筮、負販之中常常有賢能之士。關鍵在於朝廷如何選拔與重用。」「(元代)選拔官員必須要求世族出身,有志者往往屈居下位。」又說:「資格為平庸之輩所設,若有賢才,豈能循以常例。今後庶官之有才能而居下位者,應當優先重用。」這些認識自然是出於朱元璋的實際觀察與體驗。為此,朱元璋大力擢用才能之士。如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曾有朝臣對儒士起自平民,驟得高官的現象表示不滿,認為朝廷應愛惜名爵,不可濫賜。對此,朱元璋斬釘截鐵地予以駁斥:「朝廷設置爵祿,就是為了優遇賢能之士,如他有卓越之才,豈可限以資格?朕只望獲得賢才,名爵非朕所惜。……朕所擔憂之事是得不到賢才,如能得而任之,官品非朕所惜。」同時,朱元璋在選用人才時強調才能不論大小,但求人盡其才。他認為,君主用人「如良工用木,大小各得其用。」還說:「朕要尊崇古制,舉用賢才,各因其才能而擢用。」
由此,明朝初年,朱元璋從維護其統治地位的角度出發,實施了較明智的人才選拔策略,這對於一個靠造反創業的封建帝王來講,是難能可貴的。而這種政策的實行,對明代初年統治機構的建立與政權的穩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批優秀人才的破格錄用,也為新興政權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史載:「當時隱於山林之士,以布衣身份而驟登高位者不可勝數。」這種人才雲集的喜人景象大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意味。朱元璋重視人才,破格提拔人才,其見識與魄力似乎理所應當地受到後人的推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朱元璋是一位個性極強的帝王,言行之間充滿了矛盾,典型地代表了一種「聖人與強盜兼而有之」的復雜人格。他一方面豁達大度,不惜名爵,籠絡替他賣命的文臣武將,但在另一方面他卻明察秋毫,對臣下疑忌頗重,果斷自負,疆場上的成功更使他剛愎自用,專斷敢行,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他在天下太平後,大殺開國功臣,被後人稱為「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功高蓋世的文臣也難逃劫數。朱升、劉基、宋濂等人都沒有好結果,其他儒士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更有甚者,朱元璋以懲治貪污為名,動用嚴刑峻法,廣事株連,濫殺無辜,大批文人儒士慘遭屠戮,如「郭桓貪污案」處死者竟達數萬人,甚至造成了六部機構盪然一空的局面。這與朱元璋大力徵召賢才之舉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真可謂「來得容易,去得更快」!這種恐怖氣氛使不少士人將入朝做官視作畏途,因為凡人朝為官、能得善終者,實在是太少了!
朱元璋大戮功臣的主要動機不外乎是消除對朱氏皇權的威脅,他挖空心思地將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不允許任何人有僭越不軌之謀。從這個意義上講,明代初年大力徵召天下賢士,正是為了讓大批新人充實於朝廷各部及州縣衙門,以取代那些朱元璋忌諱的開國功臣。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對皇權自然不敢有任何的僭越之念,然而,這卻引起了行武出身的勛臣們的強烈不滿。他們便尋找各種借口加以反對,文士喜好訕謗,成為他們攻訐的缺陷之一。洪武初年,朱元璋為延攬天下英才,決定開科取士。這本是歷代相傳選拔人才的最佳手段,諸位勛臣卻頗有異議。他們認為此為皇帝崇尚文士之舉。朱元璋理解他們的心情,便耐心啟發道:「世亂則用武,世治則用文。」諸位武臣反駁道:「陛下所雲固然在理,但讀書人用心歹毒,特擅譏訕,如不警覺,即受其愚弄。張九四(即張士誠原名)起初誠意優禮文人儒士,甚至請他們為自己更名,這些文士竟給他取名為『士誠』。」朱元璋不以為然道:「此名甚美,何足為怪?」諸位武臣道:「《孟子》有『士誠小人也』句,張九四怎會知道?」朱元璋聞聽,如夢方醒,心中惱怒萬分。沒想到白面書生在舞文弄墨之間竟能含沙射影,任意褒貶!朱元璋自然擔心自己也會糊里糊塗地陷於被愚弄、被譏誚的境地。
有人認為,明初文字獄(即文字之禍)由此而興。顯然,文武大臣之間的矛盾也是引發明初文字獄的原因之一,武將們的提醒使朱元璋對他不甚介意的文士也多了幾分戒備之心。本來「眼裡不揉沙子」的朱元璋從此更是明察秋毫,文士以所著文字罹禍的慘劇接二連三地發生。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指出:「明祖通文義,固其天縱,然其初學問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誤殺人,亦已不少。」事實證明,朱元璋以文字殺人,並非由於學問不深,而是因為他最痛恨臣下觸及自己的隱痛,對於這種冒犯,他是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狹義的「文字獄」是指文士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觸犯封建帝王忌諱之處,因而慘遭殺害的情形。對於朱元璋這位背景復雜又雄猜好殺的帝王來講,天下文士因文字罹禍者不在少數。
朱元璋統治時期,文士以表箋文字不當而罹罪者最多。按照明朝初年的習慣,每逢正旦、萬壽聖節及冊立東宮之時,內外文武大臣都要獻上表箋慶賀。而各級文武大臣嫻於文辭者並不太多,於是撰寫賀表的任務一般都落在當地教官的身上。朱元璋既知文士有訕譏之好,故而對這種表箋格外在意。果然,一些表箋被他看出了「破綻」,朱元璋毫不客氣地亮出了屠刀。當時以表箋文字觸犯忌諱者為數不少,而最多的是因用了「則」字。當時的江淮方言,「則」字與「賊」讀音相似,朱元璋以為這是譏諷他有落草為寇的經歷。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因所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句被殺;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因所作《萬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被殺;桂林府學訓導蔣質因所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被殺。其次,表箋中因有「生」(近「僧」)、「法坤」(近「發髡」)等字樣,朱元璋以為這是諷刺他有出家為僧之事。常州府學訓導蔣鎮因所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知」句被殺;尉氏縣教諭許元因所作《萬壽賀表》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句被殺。
這些因一字涉嫌便招來殺身之禍的事例,觸目驚心,駭人聽聞。而朱元璋在位之時,類似這種穿鑿附會、橫生枝節的文字之禍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如毫州訓導林雲在所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祿」句,朱元璋以為「式君父」為「弒君父」之隱語,意在辱君,林雲因此被殺。德安府學訓導吳憲在所作《賀立太孫表》中有「永紹萬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門」句,朱元璋以為「有道」為「有盜」之諧語,有謗君之意,吳憲也因此身首異處。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懷慶府學訓導呂睿在所作《謝賜馬表》中有「遙望帝扉」之語,朱元璋以為「帝扉」隱含「帝非」之譏,呂睿也遭殺頭之禍。明初因文字而招禍者遠不止上述幾人,朱元璋對言涉忌諱的文士均處以極刑,而這種忌諱又大多出於朱元璋的臆測。古語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面對如此結密的文網,天下文士幾乎不敢下筆為文。
明人徐楨卿《翦勝野聞》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太祖朱元璋多疑,常常擔心受到臣下的譏訕。杭州儒學教授徐一夔曾作賀表,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朱元璋覽後震怒道:「腐儒膽敢如此污辱朕嗎?『生』者僧也,以我曾經出家為僧也。『光』者禿頭也。『則』字近賊也!如此猖狂,罪在不赦。」即命錦衣衛將徐一夔斬首。在旁禮部群臣見此情形瞠目結舌,體似篩糠,一齊跪倒請罪:「臣等愚懵不知忌諱,乞皇上親降表式,令臣等永為遵守。」聞聽此言,朱元璋的臉色才有所好轉,毫不客氣地答應了臣下的請求。此後,朱元璋先後頒發了《建言格式》、《繁文鑒戒》、《表箋定式》等書,詳細規定了官民上奏的各種文體的格式,令天下以此為標准,不得以私意妄行撰擬。
這些為文士特製的「御書」頒行之後,朱元璋,這位學問並不高深的帝王,儼然成為至高無上的文壇霸主。至此,我們似乎恍然大悟: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朱元璋妄行指責、無情殺戮的背後是無法容忍文士們自由自在地舞文弄墨,惟我獨尊的朱元璋要為天下文人立下規矩。當然,在這些「御書」中,朱元璋鋪列的理由冠冕堂皇,聽起來似乎不無道理。如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朱元璋下詔革除「四六」文辭(即駢文),以柳宗元、韓愈文章為表箋格式。他在詔書中強調:「上古三代的辭章,質實無華。應該成為千萬世作文的法則。漢魏之時,文章還崇尚古質。晉宋以降,文體日衰,駢儷綺靡,古法盪然無存。……近代制誥章表之類仍蹈承舊習,朕平時即厭惡其雕琢粉飾,背離古代文體,且使事實為浮文所蔽。自今告諭臣下之辭,務必遵從簡朴古質,以革弊習。」文士一味追求文體的工整、詞藻的華麗,固然會造成綺靡柔弱之風,但一味崇尚古質,亦步亦趨,不敢逾樊籬一步,勢必也會造成文士的思想窒息、文辭呆板無味。柳宗元、韓愈等人的古文運動是「以復古為創新」,與朱元璋的理解有相當大的差距。況且,皇帝親自製定格式,以高壓手段強令文士「依葫蘆畫瓢」,其結果只能是天下文章成為千篇一律的「台閣體」。對文壇的惡劣影響恐怕遠遠超過了駢儷之文。
此外,朱元璋對文士的懲處並不局限於個別文字的犯忌,對那些在詩文中發泄對王朝統治不滿情緒的文士,朱元璋更不肯輕易放過。如官任僉事的陳養浩曾作詩句雲:「城南有嫠婦,夜夜哭征夫。」當時正值朱元璋為剪除各地割據力量、四處招兵買馬之時,朱元璋見到此詩後,大為惱怒,認為陳養浩在發泄對時政的不滿,遣人將其抓來,沉入水中溺死。翰林修撰張信受命為諸王子的教師,有一次,他隨意以杜甫詩中「舍下筍穿壁」等四句作為字式,供諸皇子練習之用。不料被前來巡視的朱元璋看到,由此大禍臨頭。朱元璋「龍顏」大怒,以為張信以杜甫此詩譏諷當時士民的貧困,大罵道:「堂堂天朝,譏誚如此!」立命將這位學識淵博的學士處以「腰斬」,讓天下文士以此為戒。
朱元璋這種吹毛求疵、濫殺無辜的做法,造成了當時文壇人人噤若寒蟬的恐怖氣氛,戰戰兢兢的讀書人不知何時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這種文網深密的鉗制,也鬧出了令人感喟的笑話。如新塗詩人鄧伯言因在詩中有句:「洞天明月一雙鶴,澗水碧桃千樹花」,深得當時文壇領袖宋濂的賞識。宋濂特別向朱元璋推薦。朱元璋將其召來後,以《鍾山曉寒》為題,令其當堂賦詩。鄧伯言不負厚望,援筆立成,詩中有二句雲:「鰲足立四極,鍾山蟠一龍。」朱元璋看後,大喜過望,手拍御案,大聲朗誦。朱元璋行伍出身,手力頗重。跪在殿下的鄧伯言本來就心驚膽戰,害怕惹惱皇帝,聞聽大力拍案之聲,以為天子震怒,己命難保,競當場嚇得昏死過去。當衛士將其抬出新華門,鄧伯言方才蘇醒過來。翌日,朱元璋授鄧伯言翰林修撰之職,他以年老有病為由堅辭不就,朱元璋無奈,只好同意了他的請求。
清代學者趙翼《廿二史札記》中有《明初文人多不仕》一節,指出了當時的一個突出現象,即許多著名文人皆不願當官。除了一些元朝遺老不肯奉迎新主外,絕大部分文士均以入仕為畏途,就是害怕朱元璋雄猜果決、剛猛好殺的酷政。明初名士解縉曾形容朱元璋的統治特徵為:「陛下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在大肆殺戮功臣之後,懲處的對象便是成千上萬的文人儒士出身的官吏。平遙訓導葉伯巨曾在奏疏中指出:「取士之始,網羅無遺,一有蹉跌,苟免誅戮,則必在屯田築城之科,不少顧惜。」面對這種「一授官職,罕有善終」的恐怖情形,天下儒士自然是望而卻步了。
然而,儒士們這種無聲的抗議更引起朱元璋的疑忌,因此他曾特別下令曰:「四海之內,都是皇帝的臣子。國中士大夫如不願為君主所擢用,就是表示抗拒君命,地方官誅殺其身而族沒其家,並不為錯。」這種嚴酷的文化專制甚至使那些「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之人也無處可逃。元朝末年,有位著名詩僧守仁,字一初,為懷才不遇的世外高人,因見世道衰落,才遁入空門,一意鑽研詩文。明朝建國後,他推辭無效,被召入京城做官。但在這種文網深密、動輒得咎的恐怖環境中,這位高僧心情之惡劣可想而知。無聊之餘,他便以詩文自遣,沒想到因此也招來禍端。他有一首題翡翠詩雲:「見說炎州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棲!」朱元璋見到此詩後,憤然質問守仁道:「你原來萬般推辭,不願出仕,就是怨恨朕法網過密嗎?」後來,朱元璋借故加罪於守仁,守仁遂不得善終。僧人來復的遭遇,更能顯示出朱元璋強暴無賴的猙獰面目。來復和尚在晉見朱元璋後曾作謝恩詩一首,其中有「殊域」、「自慚無德頌陶唐」的字句,沒想到朱元璋反目無情,大怒道:「你用『殊』字何意?不是罵朕為『歹朱』嗎?『無德頌陶唐』,不是以朕為無德,不能像稱頌陶唐(傳說中的遠古聖君)那樣頌揚嗎?謗訕如此,朕豈能饒你?」隨即命衛士將來復斬首。
朱元璋掩過飾非的虛榮心極強,悅美言而喜奉承。絕對不能容忍臣下不恭不敬的行徑,就是對於無聲的意念也不放過。他曾微服私游,進到一座寺廟之中。不料一抬頭見影壁上題有一首「布袋佛」詩,其文曰:
大千世界活茫茫,
收拾都將一袋藏。
畢竟有收還有散,
放寬些子又何妨!
這首貌似無奇的詩文大有深意。朱元璋曾為四處行乞的遊方僧,天下人所共知,此詩以「布袋佛」為題,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暗喻之意。這位「布袋佛」的確過於貪婪了,竟要將大千世界收進自己小小布袋之中,豈不知這樣一來就斷絕了天下人的活路。詩人委婉地勸解「布袋佛」松一松布袋,讓天下士民透透氣,又有何妨?此詩喻意之辛辣,令人叫絕。無怪乎朱元璋覽畢,血貫瞳仁,暴跳如雷,盛怒之下竟命將此寺僧人全部處斬,上演了明初文字獄最酷烈的一幕。「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用這兩句現代學者的詩文來形容明初文士的境況,恐怕是再恰當不過了。專制帝王無限的權力使他可以毫無顧忌地草菅人命,無數飽學的文人儒士只落得俯首帖耳、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誠令後人為之浩嘆!
在「文字獄禍」之外,朱元璋處心積慮地加強對天下士民思想的鉗制,這突出地表現在大力推崇宋明理學及對科舉考試的規范上。與濫施淫威地大肆屠戮相比,這些措施更能「觸及人的靈魂」,故而要高明得多,影響更為深遠。朱元璋明確地認識到「治本於心」,即天下治理在於對士民思想的控制。而且「本於心者,其用無窮」,甚至勝於「本於法者」。也就是說對天下黎民思想的控制,其有效程度要超過嚴刑厲法。朱元璋即位之後,大力尊崇孔子。在全面否定元朝制度的同時,卻承認元朝加封孔子的「大成至聖文宣王」的謚號,多次召見孔子的後裔,稱頌孔子「明彝倫之精微,表萬世之綱常」,為「萬世帝王之師」。他宣稱:「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相並。」因而大力鼓吹《四書》、《五經》。朱元璋說:「四書五經如五穀,家家不可缺。」同時提倡程朱理學。他明令「學者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即程朱理學之代稱)不講」。這樣,明朝初年的思想界便成為程朱理學的一統天下。如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習內容,完全以宋儒所注的《四書》、《五經》及朱元璋審定的《大明律》、《大誥》為本,明令諸生「篤志聖賢,潛心古訓,違者罪之」。明朝規定,府、州、縣學的諸生,必須進入國子監學習後才能人仕,這就使國子監(或稱「國子學」)成為培養各級官吏的主要基地之一。而受過國子監教育的各級官僚,於不自覺中便成了程朱理學的信徒。
朱元璋選拔人才,最重實效,故而對科舉考試的態度就較為矛盾。如洪武六年至十六年(1373年~1383年),朱元璋因痛感科舉取人的無用,曾宣布停止科舉考試達lO年之久,專門通過薦舉之路選拔人才。然而,薦舉方式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洪武十五年(1382年),當時通過各種渠道薦舉的人才大量湧入京師,魚龍混雜,難以甄別。監察御史趙仁便建議道:「今征至秀才,不下數千,宜試其能否,考其優劣,然後任之。」朱元璋無計可施,只得允許分科考試,隨後任官。由此科舉考試才得以恢復。但朱元璋對考試制度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即以「八股」取士,專取《四書》、《五經》內容為題,而《四書》的解釋必須以朱熹的集注為准。考生作文仿照宋朝「經義」之體裁,模擬古人語氣發表議論,文句採用排偶的形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聲名狼藉的文體——八股文。八股文有特定的格式,內容包括幾大部分,如破題、起講、題比等,其中題比又稱「入手」。是正文的開始。隨後虛比、中比、後比、大結四部分又稱「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股中每股又有兩段排偶之文。合為八股,故稱為「八股文」。
史載,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確定「科舉之式」後,「命禮部頒行各省,後遂以為永制」。從此,明代科舉考試形成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即主考者選取《四書》、《五經》中的文句為題,考生即按八股格式作文,行文議論必須以朱熹等人的註解為依據,不得標新立異,更不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可見,這種考試形同一種文字游戲,考生只要熟記朱熹等人的註解,依照格式「填鴨」便可。明朝洪武以後,科舉考試逐步壓倒薦舉,成為官府選取人才的最主要途徑。功名利祿的誘惑使天下讀書人肆力於《四書》、《五經》的背誦及八股文的研修,為之耗盡了全部心血。想要在科舉考試中獲得成功,每位考生就必須成為程朱之學的忠實信徒,將孔孟之道作為修身立命的根本。
朱元璋如此推崇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學,其本人是否對這些東西頂禮膜拜、十分信服呢?答案是令人深思的。如孟子被後世儒士稱為「亞聖」,是儒家思想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孟子》是《四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朱元璋對其中的一些觀點大為光火。如《孟子·離婁篇》有句雲: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為寇讎。惟我獨尊的朱元璋覽書至此,不禁勃然大怒,這不是在罵他本人嗎?朱元璋也顧不得這位聖人的面子了,破口大罵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也就是指斥已故去千餘年的孟老夫子也犯了欺君之罪,多虧沒有落在他朱元璋之手,否則同樣嚴懲不貸!余怒未消的朱元璋下令將國子監中孔廟里孟子的神位撤下來。左右大臣苦苦相勸,朱元璋才予以恢復。此外,《孟子》中還有不少議論也讓朱元璋無法容忍,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等等。為此,朱元璋特命儒臣刪去其中不合己意者85條,編成《孟子節文》,作為諸生學習的根據,刪去部分不準考生學習。對《孟子》的處理活脫脫地暴露了朱元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獨裁者面目,他不容許任何人觸犯其皇權的神聖,甚至對千百年前的儒學「聖人」也不例外。
朱元璋文化專制的各項措施猶如「水銀泄地,無孔不入」,既然他對古今聖賢的言論都看不上眼,乾脆自己動手編起書來。朱元璋編書還注意針對不同的讀書對象。如給皇族編輯的有《皇明祖訓》、《永鑒錄》、《昭鑒錄》等,其中後兩種書將歷代宗族及藩王叛亂謀逆者的事跡進行整理,令皇族成員勿蹈覆轍。給朝臣編輯的有《世臣總錄》、《精誠錄》、《忠戒錄》等,這些書無非將歷代所謂「忠臣」的事跡匯總起來,讓朝臣仿效。另外,也有專為武臣編輯的《武將大誥》,及為普通百姓編輯的《孝慈錄》等。這些書集中反映了君權神聖的思想,天下士民只有以此為圭臬,循規蹈矩地服從帝王的旨意,否則就有身家性命之憂。
有明一代,文字獄以及對思想的鉗制,以明初最為酷烈,並為以後各代帝王樹立了樣板。譬如,永樂年間,饒州士人朱季友向明成祖獻所著書,他在書中激烈地抨擊了程朱理學的觀點。朱棣看後大發雷霆,罵道:「此儒之賊也!」當時朱季友已年過古稀,朱棣仍派人將他押回原籍,當眾行笞,盡毀其所著書。文網之深密,並不次於洪武之時。
總之,明代皇帝對士民思想禁錮的程度要超過以往各個封建王朝,尤其是以八股文為特徵的科舉制度更為後人所唾棄。雖然明朝滅亡後,一些思想家曾疾言痛詆專制帝王的罪惡。然而,繼起的清代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的需要,又上演了一幕幕「文字獄」的慘劇,與朱元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顯然,專制制度的存在,是造成這種悲劇輪回的症結所在!
㈡ 關於計算機考研408的問題
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㈢ 唐朝科舉考試和明清的八股進士在考試的內容方面有何重大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1)考試內容不同:隋唐科舉重考經書背誦理解和詩賦、時務策的寫作,對文學水平和治國治民的見解要求較高;明清科舉考試范圍是四書五經,文體是死板的「八股文」,所述觀點必須遵循朱熹《四書集注》的觀點,不能有自己的見解。
(2)影響不同:隋唐科舉能選出真才實學的人才進入各級政權,有利於社會發展,使人才不斷更新;;明清科舉「八股取士」使讀書人脫離現實,缺乏實際能力。
(3)作用不同:隋唐科舉當時使社會文化繁榮,人才輩出;明清科舉「八股取士」雖然加強了君權但禁錮了人們思想,阻礙了社會文化的發展。
說明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不斷加強
㈣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有什麼題型
一、網路規劃與設計
網路需求分析、網路規劃設計、網路設備及選型、網路綜合布線方案設計、接入技術方案設計、IP 地址規劃與路由設計、網路系統安全設計。
二、網路構建
區域網組網技術:網線製作方法、交換機配置與使用方法、交換機埠的基本配置、交換機 VLAN 配置、交換機 STP 配置。
路由器配置與使用: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路由器介面配置、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RIP 動態路由配置、OSPF 動態路由配置。
路由器高級功能:設置路由器為 DHCP 伺服器、訪問控制列表的配置、配置 GRE 協議、配置 IPSec 協議、配置 MPLS 協議。
無線網路設備安裝與調試。
三、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的安裝調試
網路環境配置、WWW 伺服器安裝調試、E-mail 伺服器安裝調試、FTP 伺服器安裝調試、DNS 伺服器安裝調試。
四、網路安全技術與網路管理
網路安全:網路防病毒軟體與防火牆的安裝與使用、網站系統管理與維護、網路攻擊防護與漏洞查找、網路數據備份與恢復設備的安裝與使用、其他網路安全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網路管理:管理與維護網路用戶賬戶、利用工具軟體監控和管理網路系統、查找與排除網路設備故障、常用網路管理軟體的安裝與使用。
五、上機操作
在模擬網路環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內容
交換機配置與使用、路由器基本操作與配置方法、網路環境與應用系統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網路管理與安全設備、軟體安裝、調試的基本方法。
(4)計算機網路八股文背誦版牛客網擴展閱讀:
考生年齡、職業、學歷不限,不論在職人員、行業人員,均可根據自己學習或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情況,選考相應的級別和科目。考生參加考試獲得證書的條件必須符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體系(2018版)》的規定。
具體規定如下:
一級所有科目、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科目代碼65)、三級所有科目獲證條件為該科目成績合格,即可獲得相應科目證書;
二級語言類及資料庫類科目(即除MS Office高級應用外的其他二級科目)獲證條件為,總分達到60分且選擇題得分達到選擇題總分50%及以上,方可獲得合格證書;
四級科目獲證條件為四級科目成績合格,並已經(或同時)獲得相應三級科目證書。三級軟體測試技術(代碼37)證書,以及考生2013年3月及以前獲得的三級各科目證書,可以作為四級任一科目的獲證條件。
㈤ 當今社會學什麼技術最好
如果題主需要的是安身立足而不是興趣愛好或者出人頭地,我推薦還是掌握一些結實的,在小范圍內不可替代的,學習成本比較高的專精技能。如醫學(雖然不適合半路出家)、復雜機器的使用維護,小語種,牛逼軟體使用,再加個編程吧(沒錯就是你們程序猿)。
看意思題主的外部環境肯定是在國內了,我爹屬於金融轉商人,從小也了解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外部環境,金融和商人是需要接觸社會上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人的,這里的外部環境我覺得可以理解為國內城市多數人的工作環境,也就是你需要安身立足不得不面對的東西
如果大概總結一下,是這樣的。許多人(尤其年輕人)或許是被成功學,雞湯,他人的期望,自己的野心蠱惑或逼迫,拚老命的積攢萬金油技能和人脈,打破頭的湧向只有少數人才能通過的獨木橋,壯烈程度絲毫不遜色於高考,兇狠有餘踏實不足,短期能得到領導贊賞的事情是機會,長期需要維護重要但是不明顯的事情是負擔,而後面這些崗位,不但重要,而且多!我認為這才是機會,而且在政商傻傻分不清,各種行業糾葛錯綜的環境里靠打拚去爭取少數幾乎是行業通用的上升渠道是不明智的,這樣推薦的理由如下
可能會有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
比如醫生的主要工作場所在醫院,地勤和飛行員在機場,科研大牛在實驗室,程序猿一個人深夜在屋子裡等等。這些環境的共同點就是有自己的體系,而且技術人員相對較多且可以在技術人員中劃分等級。比如醫生,你的上級也是醫生,不會存在你的系主任是某某部門調來的學國際關系的門外漢這種情況,這一是使你和上級的溝通代價大幅縮小(想想你在大學里搞了個群p社團然後發現社團負責人是調來的政委有多難溝通吧),二是使後門的規模相對縮小,就算你有關系你他媽也得是個大夫吧,技術太差了醫院也不要你啊。這種環境就放大了個人技術在你工作里的比重,也就是,評量能力的標准從玻璃一樣看不見變成毛玻璃一樣看不清了,這很好,畢竟有跡可循
如果不在封閉環境,可以讓你的飯碗更結實
這就是前兩天的事情,我爹需要帶他的一個手下去開會,一路上在抱怨:「搞技術的就是搞技術的,木訥的要死,這么好一個機會非要吵著回家過清明,在這個節骨眼上走了,明年順便也直接來給我們過個清明吧」然後就再去給他做工作,我一看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瘦弱男人,說話的感覺就很木,看起來老實的受不了那種,還一字一句的教給他如果有人問他公司的事情應該怎麼回答,超級簡單的兩句話他還拿了個小本子認真的做筆記………簡直頭大,不過這就是技術,有經驗有閱歷且能幹一手好活的人我爹手下只有他一個,溜須拍馬跑腿還能喝酒的人少幾個都沒關系,這種人有一個就是大爺。
更容易掌握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換
句話說,也就是你會更輕松,即使加班也有明確的目標,只要規劃得當,一般能做到你不工作的時間自由支配,這個很容易理解,我爹周圍那群人全都是兩個電話來回響,時刻准備著折騰,而且在需要折騰的前一秒還不知道要折騰什麼事情,這大概就是萬金油和金剛鑽的差距吧,
最後,如果你有信心,有實力,需要但不限於安身立足的話,那就天高任鳥飛了還有一點,如果不太能分得清萬金油和金剛鑽的話,看看這門專業在大學里叫什麼名字吧,一般模糊如企業管理,是前者,而八股文字詞結構和文法研究,就大概是後者了
㈥ 八股文 範文
白話八股文樣品
[題目]學習「與時俱進」
1、[破題]「與時俱進」四個字,「時」和「進」二字是關鍵詞。「時」者時代也、歷史也;「進」者進步也、改革也。
2、[承題]21世紀屬於什麼時代?屬於全球化時代。我們將怎樣取得進步?按照全球化的發展規律行事,就是進步。「與時」,不墨守歷史成規:「俱進」,改革開放,進入先進國家行列、實行先進的經濟和政治制度。
3、[起講]世界各國都在進步,我國豈能例外?經濟從工業化進步到信息化;政治從專制制度進步到民主制度;文化從知識禁錮進步到知識解放。這是全球化時代的脈搏。
4、[入手](提股)全球化時代的主要特點是信息化。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電視、計算機、手機,以及層出不窮、功能奇特的信息產品,成為主導資源。由此,勞動力從農業和工業轉向流通和服務產業,勞動密集產業轉向知識密集產業,白領工人多於藍領工人。知識成為主要資本。
美國的農民只佔人口的百分之一點幾,工人只佔人口的百分之十幾。工農階級在人口比例中變成極少數。如果不是親自在美國和日本看到「沒有農民的農場」和「沒有工人的工廠」,我將繼續高呼「耕者有其田」和「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
5、[起股]信息化不神秘。說話、寫信、打電話、看電視、用計算機,都是信息化。能講普通話,走遍中國,不要翻譯,信息化。在計算機上輸入拼音,自動變為漢字,跟網友互通電子郵件,信息化。在計算機查找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書目和數據,信息化。計算機和手機結合,進行通信、通話、傳遞圖片和攝像,跟國內外學術同行作學術交流,信息化。信息化在你身邊。信息化使你得到新消息和新知識。
6、[中股]今天,任何國家都一方面繼承和改進本國的傳統文化,一方面利用和創造國際的現代文化,這叫做雙文化時代。雙文化促進文化的發展,也引起文化的沖突。在先進與落後的沖突中,在復古與創新的矛盾中,「與時俱進」是歷史導航的方向盤。
追求先進生產力要從學習模仿進而能發明創造,前提條件是開辟自由創造的環境。追求先進文化要擺脫思想的束縛,先進文化是自由土壤中萌發出來鮮花。廣播、電視、計算機等信息工具,要充分運用,不要限制運用。信息化時代而限制信息,何以自解?
時代更易,容易發生社會動盪。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相安無事。十八隻螃蟹放在一個竹簍里,哪能不我挾你、你挾我?一個把黑袍從頭蓋到腳,一個穿比基尼游泳裝、肚臍眼兒也露了出來,這兩人能攜手在王府井大街一同溜達嗎?文化沖突實際是文化差距的摩擦。
7、[後股]「與時俱進」不是自願選擇,而是客觀規律;不是特殊策略,而是一般公式,只能一時背離,不能長期背離。社會進步有層次程序,倒退是偶然,超越也是偶然,循序前進是常規。
社會發展有四次飛躍:從部落社會到奴隸社會是第一次飛躍;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是第二次飛躍;從封建社會到資本社會是第三次飛躍;從資本社會到後資本社會是第四次飛躍。
「與時俱進」提醒人們不要犯時代錯誤。專制殘暴,窮兵黷武,納粹敗亡,蘇聯解體。21世紀不會再出現勃列日涅夫的「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因為那是宣傳,不是真實。
8、[束股]真理也「與時俱進」,不是一成不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真理不怕批評,批評是真理的營養品。怕批評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適應時代的宗教和教條。迷信時代要過去了,盲從時代要過去了,現在是獨立思考、擇善而從、不拘一格、奮力求進的「與時俱進」的時代了。
㈦ 請問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除了選擇 還有什麼題型大題考什麼。是不是上機。
填空題60分,不那麼難,考試內容很死。那些題目簡直是八股文,都是靠背書。你可以去參考一下以往的考題,改變不大。第一題、IP的規劃,填寫子網掩碼呀什麼什麼的第二題、考的是DHCP的報文分析,第三題一般是考察對sniffer捕獲的數據包的解讀,第四題、綜合考察網路的工作方式,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介面的數據傳輸功能同時涉及IP的問題等等,比較綜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以前分A、B類,現在已經不分了。以前的A 對應 「PC技術」 ,B 對應 「信息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現在已經合並到一起了,三級包括了PC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以下簡稱 NCRE),是經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現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於考查非計算機專業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是經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現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於考查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
填空題60分,不那麼難,考試內容很死。那些題目簡直是八股文,都是靠背書。你可以去參考一下以往的考題,改變不大。第一題、IP的規劃,填寫子網掩碼呀什麼什麼的第二題、考的是DHCP的報文分析,第三題一般是考察對sniffer捕獲的數據包的解讀,第四題、綜合考察網路的工作方式,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介面的數據傳輸功能同時涉及IP的問題等等,比較綜合。
㈧ 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弊端嚴重、特別是主觀評分的『八股文』
收的報名費,還不夠他們貪啊!
㈨ 計算機八股文多久能背會
不確定。
用一定的方法效率會提高。
「所謂的計算機八卦文指的就是考察框架與基礎性的概念,又或者是概念的延伸。客戶端首先通過連接器進行身份認證和許可權相關,如果是執行查詢語句的時候,會先查詢緩存,但MySQL8.0版本後該步驟移除。
㈩ 學習網路安全工程師有什麼要求嗎
網路安全工程師學習內容及從業要求:
1、有網路安全領域相關工作經驗;
2、精通網路安全技術:包括埠、服務漏洞掃描、程序漏洞分析檢測、許可權管理、入侵和攻擊分析追蹤、網站滲透、病毒木馬防範等。
3、熟悉tcp/ip協議,熟悉sql注入原理和手工檢測、熟悉內存緩沖區溢出原理和防範措施、熟悉信息存儲和傳輸安全、熟悉數據包結構、熟悉ddos攻擊類型和原理有一定的ddos攻防經驗,熟悉iis安全設置、熟悉ipsec、組策略等系統安全設置;
4、熟悉windows或linux系統,精通php/shell/perl/python/c/c++ 等至少一種語言;
5、了解主流網路安全產品{如fw(firewall)、ids(入侵檢測系統)、scanner(掃描儀)、audit等}的配置及使用;
6、善於表達溝通,誠實守信,責任心強,講求效率,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網路安全工程師:隨著互聯網發展和IT技術的普及,網路和IT已經日漸深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社會信息化和信息網路化,突破了應用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使信息的價值不斷提高。但是與此同時,網頁篡改、計算機病毒、系統非法入侵、數據泄密、網站欺騙、服務癱瘓、漏洞非法利用等信息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工作內容:
1、分析網路現狀。對網路系統進行安全評估和安全加固,設計安全的網路解決方案;
2、在出現網路攻擊或安全事件時,提高服務,幫助用戶恢復系統及調查取證;
3、針對客戶網路架構,建議合理 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4、負責協調解決方案的客戶化實施、部署與開發,推定解決方案上線;
5、負責協調公司網路安全項目的售前和售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