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侵犯網路個人數據隱私權的幾種主要形式是什麼
詳情參閱《關於公民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侵犯網路隱私權的主要表現形式在互聯網日益融入人們生活的同時,由於網路空間的虛擬性、開放性和隱蔽性,網路侵權的行為也日益嚴重。具體而言,根據隱私權的構成本質以及現行網路隱私產生的一些問題,可以將網路個人數據隱私權的侵犯歸結為以下幾種類型:(一)非法收集個人數據這主要是指未經登記的個人或組織在未經數據主體同意的情況下收集其個人數據的行為。對個人數據的收集必須取得數據主體的同意。採集方對未成年人的個人數據進行採集時,還需徵得該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僅如此,收集個人數據還需通過合法的手段,任何通過欺詐、脅迫、盜竊及黑客行為等不正當方式取得個人數據的行為都屬於侵權的行為。(二)非法使用個人數據在這個環節上侵犯個人數據隱私權主要表現為對個人數據超出原定目的的使用,尤其是商業機構對個人數據的濫用。受商業利益的驅動,不少網路服務商提供各種個人數據信息供租用,更有甚者,將個人信息公然出售。此外,學校、社會團體、政府部門等機構也將其由於業務需要搜集的個人數據賣給商業機構,讓其作為郵寄名單使用,這無疑是對個人隱私權的嚴重侵犯。(三)泄露他人的個人數據(四)運用所掌握的個人數據擾亂他人的生活安寧
Ⅱ 網路侵犯隱私權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屬於民事侵權,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可以收集證據。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Ⅲ 網路侵犯隱私權
法律分析:我國法律對非常注重對隱私權的保護。同時也對隱私權的隱私做了定義,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Ⅳ 網路隱私權包括的范圍
范圍包括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活動領域與個人信息。網路隱私權是指自然人在網上享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活動領域與個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隨意轉載、下載、傳播所知曉他人的隱私,惡意誹謗他人等。
一、怎麼在網路上保護自己的隱私
(1)在網上注冊時盡量不要填寫個人的私密信息。隨著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增加,一些企業希望盡快獲得用戶群體的信息,從而投放各式各樣的問卷。這一現象也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以騙取他人隱私為目的而設置各種獎勵問卷,誘導人們為了獎勵而去填寫問卷。對於我們普通用戶而言,無法干預到企業的採取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只能從己方著手,盡可能少地暴露自己的用戶信息。
(2)安裝殺毒防護軟體。現如今,不管是計算機還是智能手機,都已經成為信息泄露的高發地帶,往往由於用戶間一個不小心點擊一個鏈接、下載一個文件,就有可能成功被不法分子攻破手機的安全防護系統,因此安裝防病毒軟體進行病毒防護和病毒查殺成為設備使用時的必要手段。
二、起訴隱私侵權需要什麼材料
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在起訴隱私侵權時需要准備以下材料:
1、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
2、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護照、港澳同胞回鄉證、結婚證等證據的原件和復印件;企業單位作為原告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商業登記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
3、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對方侵權行為的書證、物證、音頻資料等;
4、准備好訴訟陳詞,等待開庭。
法律依據:《網路安全法》第四十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並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第四十一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Ⅳ 網路侵犯隱私權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路用戶,並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採取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Ⅵ 網路侵犯他人隱私會受到什麼處罰
法律分析:網路侵犯他人隱私需承擔民事侵權責任,並可能面臨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Ⅶ 黑客泄露電腦隱私怎麼處理
電腦被入侵,隱私泄露的,能夠確定侵權人的,被侵權人可以到法院起訴。入侵別人電腦,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會構成非法入侵計算機網路罪。如果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會處5日以下拘留;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一)違反國家規定,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造成危害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
(三)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
(四)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