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擴展閱讀
usb網路共享怎麼實現的 2025-09-26 04:22:10
電腦黑屏桌面有字幕 2025-09-26 04:22:09
山東移動網路怎麼登陸 2025-09-26 04:14:56

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 2022-10-21 00:04:59

① 中科院長沙有哪些研究所

中科院在長沙沒有研究所。

中科院在長沙設有長沙礦產資源中心,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屬下二級法人機構,其主要工作職責包括:妥善解決轉崗分流人員的安置;管理好國有資產,促進中心的穩定發展;加強院地合作,發揮長沙中心在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污染防治技術與應用研究領域離岸技術平台和院—地(湖南)合作基地的功能。

中科院機構概覽:

據2021年1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科院設有院機關13個,分院11個,研究單位115個,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7個,其他單位4個,共建單位12個,院直接投資的全資及控股企業32個,四類機構34個,院非法人單元113個,相關組織6個。

中科院分院: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文獻情報中心、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科學院 - 院屬機構網路 - 中國科學院

② 有什麼比較好的關於科技的微信公眾號

公號:硬科技前沿 還不錯 每天在更新最新科技信息。

在微信搜索欄里搜索一下啦,一般質量高的公眾號都排在前面的,自己也可以點進去看看,裡面的內容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

解釋一下,什麼叫kci指數:KCI指的是微信自媒體影響力指數,是用來評估微信公眾號活躍度、影響力、傳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般使用總閱讀數、最高閱讀數、總點贊數、最高點贊數、平均閱讀數、平均點贊數、頭條閱讀數、頭條點贊數八個指標來進行評估。

中國科普博覽(ID:kepubolan):我們是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台,由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主辦,依託中科院高端科學資源,分享前沿的科學知識,傳播有趣的科學常識,粉碎科學流言謠言,讓科學走進你的生活,從此愛上科學。

科學大院(ID:kexuedayuan):權威靠譜的科普在哪裡?就在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微信公眾號——科學大院!高度原創又有趣的文章,向公眾傳遞科學家的聲音,這里有最新的科研成果、最熱的科學話題等你一起來討論,來科學大院,與科學相伴。

③ 南開信息學院計算機和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哪個實力強,哪個好就業

中科院的實力與名氣毋庸置疑,網路中心地處北京是其他大學無法比擬的地域優勢,中科院每個導師就帶1到2名學生,項目也比其他院校多,在這里你能得到超強的鍛煉。個人建議選擇中科院網路中心,這里學到的東西更多,就業平台更加突出

④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一覽表

中國科學院(中科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創建於位於1949年11月,位於北京市三里河路,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科學院負責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重大科學技術決策提供咨詢,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提出研究報告,對重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問題進行評議和指導。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
外文名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機構簡稱
中科院·CAS
成立時間
1949年11月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機構地址
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現任院長
侯建國
下轄分院
12個[1]
黨組書記
侯建國
機構概覽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科院設有院機關13個,分院12個,研究單位114個,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7個,其他單位4個,共建單位12個,院直接投資的全資及控股企業22個,四類機構34個,院非法人單元113個,相關組織5個。

中科院分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57]

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文獻情報中心、*蘭州文獻情報中心、*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研究單位: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

⑤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的國際交流

2000年3月13-16日、12月4日-5日CODATA中委會與美國CODATA委員會分別在華盛頓D.C.和北京舉行了二次合作研討會,雙方達成了共識,簽定會議備忘錄,重點在自然科學數據領域內建立雙邊合作。
2000年5月,CSTNET承辦了2000年中美高級網路研討會(CANS』2000),Internet之父Vinton G Cerf先生和Internet協會兩主席之一的Douglas E Van Houwelling以及時代華納和其他國際著名高等學府的代表均到會祝賀,並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2002年7月和2004年6月,為了加強兩岸三院信息技術應用的
溝通、交流與合作,構建海峽學術交流的平台,中科院、社科院、中研院的網路中心成功的舉辦了兩屆《兩岸三院信息技術與應用交流研討會》,來自兩岸信息領域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兩次會議,會上三方決定將會議作為三院常設性的年會在海峽兩岸輪流召開,,每年一次的會議為兩岸學者相互了解形成了有效的溝通渠道,為兩岸信息領域長期交流構建了穩定的平台,為推進兩岸信息科學領域內的合作搭建了堅實的橋梁;
2002年10月,與澳大利亞Deakin大學在北京聯合舉辦了「第五屆並行處理演算法與結構國際會議(ICA3PP2002)」。來自美國、日本、印度、台灣、香港等國家及地區的80多名專家
與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在並行與分布式的計算這兩個領域開展了討論,內容包括結構與演算法、網路與系統應用。
2002年8月在新疆舉辦了「科學資料庫第六屆學術研討會」,並主編出版了《科學資料庫與信息技術論文集(第六集)》。中國科學院內外38個單位的代表和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以及台灣地區的特邀嘉賓共124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圓滿結束,得到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2002年10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和中國互聯網協會共同承辦ICANN上海會議,這是ICANN會議第一次在中國舉行。
2003年9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舉行了「亞太地區互聯網統計技術研討會」。會議的主要目的式了解互聯網在亞太各地區的發展現狀,並對相關的統計方法進行交流與探討,議題內容涉及到互聯網統計學科的各個方面。來自信息產業部、國家統計局、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國內指明研究機構的專家以及韓國、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出席了會議。
2004年,CODATA中委會充分利用國際合作的優勢,組織和協調國內相關研究單位和人員參加了一系列國際數據領域的會議和合作,包括CODATA氣體水合物工作組中國地區會議暨研討會;與科技部基礎司等單位共同舉辦了科學數據共享戰略國際研討會。並參加了在德國柏林舉行的CODATA第19屆國際學術會議;組織我國科學家參加亞太地區數據源工作組會議,2004年,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閻保平主任擔任新一屆CODATA亞太數據源工作組主席(2004-2006)。通過舉辦和參加這些會議,展示了中科院在科技數據領域中的工作成果以及國外的最新研究動態,促進和推動我國在數據領域盡快與國際接軌,推進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促進雙邊可能的合作。
2004年5月在CNIC北京舉辦了PRAGMA第六次會議。來自39個機構的150多名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為期兩天的會議就網格資源、數據網格、網格應用等議題結合PRAGMA的工作進行了充分的研 討,並特別邀請國內主要網格相關項目的負責人和知名專家介紹了中國在網格方面的工作。

⑥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是屬於企業還是事業單位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科研事業單位, 是中國科學院信息化持續建設、運行與服務的支撐單位,國家互聯網基礎資源的運行管理機構,先進網路與高端應用技術的研發基地,國內外先進科技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CNIC成立於1995年4月,是在中國科技網(CSTNET)和科學資料庫的建設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科研支撐服務機構。CNIC擁有七個業務中心,其中包括中國科技網網路中心、科學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ARP運行支持中心、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和網路科普教育中心。擁有三個支撐部門,其中包括:e-Science應用推進總體組、e-Science呼叫服務中心和期刊編輯部。CNIC以中國科技網的發展、e-Science的環境建設與應用示範、ARP的運行維護和應用支持、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的管理等為支撐服務的主要方向,結合中國科學院信息化應用的需要,組織並完成其他重點項目的建設。

中國科技網網路中心管理運行的CSTNET是中國最早的頂級互聯網路,兼具全國公益性網路和中國科學院科研網路雙重特徵,負責運行管理國內最具權威的科研機構的網路。CSTNET擁有多條國際線路,通往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國際線路出口帶寬為5510M,到中國香港地區為2.5G,到中國台灣地區為1G,並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教育網、北京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等國內主要互聯網運行商分別通過1G至2.5G鏈路實現高速互聯。「中美俄科技與教育環球高速網路(GLORIAD)」是以在網路上合作開展的科學研究應用為目的,以中、美、俄、韓、加和荷六國為主建立的全球性高速互聯網路,在建立了香港開放交換節點 HK OEP(HK Light)和北京開放交換節點BJOEP的基礎上,成員單位已達11個,在國際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CSTNET作為中國第一家實現Internet全功能接入的互聯網路,秉承永遠爭第一、始終求完美的服務目標,始終用心勾勒著中國科技的網路天地。在今後發展中,CSTNET將進一步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網路服務平台,力爭成為各項科研事業發展的強大的信息化引擎;同時,將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力爭向世界展示CSTNET的獨特魅力,讓引領科技的中國互聯網路——CSTNET享譽世界。

科學數據中心是全院重要科學數據資源的長期保存與服務中心,是全院科學資料庫建設、管理、共享與應用的綜合服務中心。其主要負責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與運行維護;負責中國科學院重要數據資產的長期數字化保存和管理,面向全院乃至全國提供綜合性數據服務,特別是為e-Science提供數據應用服務;為全院科學資料庫建設、應用與服務的統計分析、監督評估提供支撐,並成為全院科學資料庫對外宣傳的窗口;組織科學數據相關的規范標准與共享政策的制定與推廣實施,開展科學數據管理、共享與應用的共性技術研究與開發,提供IT技術支持、服務與培訓,並組織開展國際、國內的交流與合作;跟蹤國際發展趨勢,開展全院科學資料庫發展戰略研究。

超級計算中心是隸屬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的支撐服務單位,旨在為院內外科研單位提供超級計算服務和技術支持,主要從事超級計算機的運行維護、並行計算技術研究與實現及其應用服務和支撐,為大規模計算復雜技術和企業應用提供解決方案。「十一五」期間,結合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和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建設的部署,院超級計算中心的計算能力超過百萬億次,實現了院超級計算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超級計算中心以保障高性能計算環境的正常運行與維護以及為用戶提供高質量和快捷的計算服務與技術支持為工作核心。超級計算中心將持續規范管理,加強運行、維護與服務,挖掘、培育和推廣應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和支撐服務體系,建成高性能計算與應用技術培訓基地,建設成為科學院e-Science強大的科學計算支撐平台和國家級的科學計算中心及國際知名的高性能計算中心。

ARP運行支持中心(簡稱ARP中心)是中國科學院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技術支撐與服務機構。承擔了中國科學院ARP系統實施部署、測試驗收、試運行保障任務,並著力在科研管理與信息技術融合、政府行業信息化、信息資源指標體系建設與信息挖掘服務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研究工作。

ARP中心的發展方向和任務是:信息系統分析、系統平台建設、應用系統開發、技術支撐與信息服務;承擔ARP系統的建設、運行和技術支撐服務;研究開發基於網路平台的政府、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從事網路信息資源採集、挖掘和發布技術研究。

CNNIC是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於1997年6月3日組建的非營利性的管理和服務機構,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CNNIC是信息產業部批準的我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是我國國家級IP地址分配中心,為我國互聯網發展提供IP地址、CN域名、中文域名、通用網址等互聯網地址服務,並以專業技術為全球用戶提供不間斷的域名注冊、域名解析和Whois查詢服務。

在「十一·五」期間,將CNNIC建設成世界一流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服務信息化和諧社會建設。在業務量上居於世界各國前列,系統運維環境和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互聯網標准制定中有較高的參與度,在國際重要同業組織中擁有較高聲譽和影響力,管理上規范、高效、專業,為員工提供具有一流競爭力的發展空間。

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的定位是研發和建設支撐e-Science活動的協同工作環境,為我院的科研人員開展e-Science應用提供信息技術工具和相應的支撐服務,進而積極推動基於協同的新型科技活動方式和e-Science應用的發展。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的核心業務包括:協同工作環境的建設和服務;e-Science應用的咨詢與支持服務。

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在「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是研究和建設e-Science虛擬實驗室,探索相應的服務模式。從長遠來看,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將逐步建成成熟、穩定、可持續的虛擬實驗室運行服務模式和體系,並在虛擬實驗室相關軟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和發展適應更大范圍、具有更高質量的協同工作環境,形成商業級的產品和服務。

網路科普教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落實「十一五」院信息化部署,本著「整體規劃,集成提升,發揮優勢,服務公眾」的原則,依託網路中心的信息基礎設施,宣傳中科院知識創新,服務科學傳播和教育,做好網路環境下的科普(虛擬博物館建設)和國家數字科技館(標准及體驗館)兩個項目的建設工作,力爭將網路中心建設成為新型網路科普應用的示範基地、科學院網路科普資源統籌規劃、集中存儲與集成服務中心,面向科普活動需求,提供多層次特色服務,並最終成為國家級網路科學傳播平台。

e-Science應用推進總體組的主要職責是:建立開放式的項目管理機制和集中的信息平台,積極探索e-Science應用的各類科研示範,從而支撐我院e-Science的廣泛應用。

e-Science呼叫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整合現有超級計算中心、科學數據中心和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的相關支撐服務職能及資源,建立統一呼叫服務平台向全院用戶提供支撐e-Science應用相關的信息及技術支撐服務。
 
期刊編輯部的主要職責是:出版發行面向全院的管理支撐類期刊:「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工作動態」;出版發行面向全院的技術支撐類期刊:「e-Science技術與應用」。

近年來,CNIC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APNIC、ICANN、APAN、歐盟等國際組織中占據相應得國際地位,承辦了2007年的APAN會議、中美高級網路技術研討會、GRIDs@Work2007聯合研討會等國際會議。與美國紐約科學計算中心等單位合作建立了「中美聯合科學計算中心」。CNIC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開展了多項國際合作與研究交流。

CNIC現有人員總數520名,碩士以上學歷佔58%。其中,研究和工程技術人員290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7名。研究生156 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教育機構。

CNIC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申請專利17項,獲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6項。

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將努力使自己成為全院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全院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基地、全院信息化支撐體系的龍頭、全院信息化發展戰略的思想庫。

⑦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的歷史沿革

1989年8月 國家計委組織專家對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中國國家計算與網路設施」(簡稱NCFC,國內稱為「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項目進行投標評審,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參加投標,中國科學院中標。自此,開始啟動NCFC建設。
1990年5月 中國科學院批復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中心成立,掛靠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
1990年11月 國家計委批復NCFC立項,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中心承擔建設任務。
1993年11月 NCFC主幹網網路開通並投入運行。 1994年4月 NCFC網路與美國Internet互聯成功,中國與Internet實現了全功能的網路連接,並投入運行,這是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4年5月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中心在國內設置了CN域名伺服器,對中國用戶進行域名注冊登記,並管理和運行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
1995年3月 為統一組織NCFC和「科學資料庫及其信息系統」兩大工程任務的建設和服務,加強網上信息資源建設和便於對國家重點工程的運行管理,經國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1995年3月24日,中科院轉發國家科委批文。1996年12月13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文,1997年1月11日中科院轉發中編委批文。
1996年2月 中國科學院決定正式明確將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互聯網路命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⑧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以下簡稱網路中心)成立於1995年3月,是中國科學院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支撐服務機構,信息化應用技術的研發和示範基地。秉承「甘為人梯、服務創新、務實奮進、開放共贏」的服務理念,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續發展,網路中心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建設、技術支撐與服務的龍頭和核心機構1。

⑨ 中國第一個使用互聯網的人是誰

錢天白。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先生通過國際互聯網向前西德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穿越長城,走向世界》錢天白先生為我國互聯網創始人。1990年11月28日,他代表CANET在美國的國際互聯網中心正式注冊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他也成為頂級域名CN的行政管理者,標志著中國網路在國際上有了自己的位置。

錢教授之於中國網路事業,就等同於詹天佑之於中國的鐵路運輸事業。是他,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從此揭開了中國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是他代表中國正式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是他,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放在國外的歷史,中國的互聯網才能迅速發展到繁榮局面。

(9)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擴展閱讀

為了推廣Internet,錢天白可以說是不遺餘力。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件輝煌大事以外,他還在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作為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客座研究員、CNNIC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信息辦安全專家組成員,他為CNNIC的籌備、運行、管理。

我國第一個域名管理政策法規的制定以及我國信息網路的安全運行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主持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在Internet中正式注冊並投入正常運行的CANET網路中心。作為我國在Internet中的代表,他負責國際國內網路互連的技術協調工作,同時致力於推動我國國家級科研教育計算機網的規劃建設工作。

⑩ 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怎麼

實力還不錯,在網路方面有一點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