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和傳統電話網的數據交換方式相同嗎
傳統電話網的數據交換方式
就是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用戶間通話的接續。基本劃分為兩大部分:話路設備和控制設備。話路設備主要包括各種介面電路(如用戶線介面和中繼線介面電路等)和交換(或接續)網路;控制設備在縱橫制交換機中主要包括標志器與記發器,而在程式控制交換機中,控制設備則為電子計算機,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程式控制交換機實質上是採用計算機進行「存儲程序控制」的交換機,它將各種控制功能與方法編成程序,存入存儲器,利用對外部狀態的掃描數據和存儲程序來控制,管理整個交換系統的工作。
1、 交換網路
交換網路的基本功能是根據用戶的呼叫要求,通過控制部分的接續命令,建立主叫與被叫用戶間的連接通路。在縱橫制交換機中它採用各種機電式接線器(如縱橫接線器,編碼接線器,笛簧接線器等),在程式控制交換機中目前主要採用由電子開關陣列構成的空分交換網路,和由存儲器等電路構成的時分接續網路。
2、 用戶電路
用戶電路的作用是實現各種用戶線與交換之間的連接,通常又稱為用戶線介面電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據交換機制式和應用環境的不同,用戶電路也有多種類型,對於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來說,目前主要有與模擬話機連接的模擬用戶線電路(ALC)及與數字話機,數據終端(或終端適配器)連接的數字用戶線電路(DLC)。
模擬用戶線電路是適應模擬用戶環境而配置的介面,其基本功能有;
饋電(Battery feed):交換機通過用戶線向共電式話機直流饋電;
過壓保護(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用戶線上的電壓沖擊或過壓而損壞交換機。
振鈴(Ringing):向被叫用戶話機饋送鈴流。
監視(Supervision): 藉助掃描點監視用戶線通斷狀態,以檢測話機的摘機,掛機,撥號脈沖等用戶線信號,轉送給控制設備,以表示用戶的忙閑狀態和接續要求。
編解碼(CODEC):利用編碼器和解碼器(CODEC),濾波器,完成話音信號的模數與數模交換,以與數字交換機的數字交換網路介面 。
混合(Hybrid):進行用戶線的2/4線轉換,以滿足編解碼與數字交換對四線傳輸的要求。
測試(Test):提供測試埠,進行用戶電路的測試。
這7種功能常用第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BORSCHT)代表。對於模擬程式控制交換機,不需要編解碼功能;而在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中,除某些特定應用的小型交換機利用增量調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採用PCM編解碼方式。數字用戶線電路是為適應數字用戶環境而設置的介面,它主要用來通過線路適配器(LAM)或數字話機(SOPHO-SET)與各種數據終端設備(DTE)如計算機,列印機,VDU,電傳相連。
3、 出入中繼器
出入中繼器是中繼線與交換網路間的介面電路,用於交換機中繼線的連接。它的功能和電路與所用的交換系統的制式及局間中繼線信號方式有密切的關系。
模擬中繼介面單元(ATU),其作用是實現模擬中繼線與交換網路的介面,基本功能一般有:
發送與接收表示中繼線狀態(如示閑,佔用,應答,釋放等)的線路信號。
轉發與接收代表被叫號碼的記發器信號。
供給通話電源和信號音。
向控制設備提供所接收的線路信號。
對於最簡單的情況,某一交換機的中繼器通過實線中繼線與另一交換機連接,並採用用戶環路信令,則該模擬中繼器的功能與作用等效為一部「話機」。若採用其它更為復雜的信號方式,則中繼器應實現相應的話音,信令的傳輸與控制功能。
數字中繼線介面單元(DTU)的作用是實現數字中繼線與數字交換網路之間的介面,它通過PCM有關時隙傳送中繼線信令,完成類似於模擬中繼器所應承擔的基本功能。但由於數字中繼線傳送的是PCM群路數字信號,因而它具有數字通信的一些特殊問題,如幀同步,時鍾恢復,碼型交換,信令插入與提取等,即要解決信號傳送,同步與信令配合三方面的連接問題。
數字中繼介面單位的基本功能包括幀與復幀同步碼產生,幀調整,連零抑制,碼型變換,告警處理,時鍾恢復,幀同步搜索及局間信令插入與提取等,如同模擬用戶電路的BORSCHT,也可將數字中繼單元的上述8種功能概括為GAZPACHO。
4、 控制設備
控制部分是程式控制交換機的核心,其主要任務是根據外部用戶與內部維護管理的要求,執行存儲程序和各種命令,以控制相應硬體實現交換及管理功能。
程式控制交換機控制設備的主體是微處理器,通常按其配置與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兩類。為了更好的適應軟硬體模塊化的要求,提高處理能力及增強系統的靈活性與可靠性,目前程式控制交換系統的分散控製程度日趨提高,已廣泛採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計算機網路
一、計算機網路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和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二、計算機網路由資源子網(主機HOST(提供資源)和終端T(請求資源))以及通信子網(網路結點和通信鏈路)組成,通信子網是計算機網路的內層。
三、計算機網路的演變概括為: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50年代初、SAGE)2、計算機-計算機網路(60年代後期、ARPANET)3、開放式標准化網路。
四、計算機網路的實例:網際網路、公用數據網和乙太網。
五、計算機網路的功能:硬體資源共享、軟體資源共享、用戶信息交換
六、計算機網路的分類:1、地理:廣域網、區域網、城域網;2、交換方式: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3、拓撲結構:星型網、匯流排網、環形網、樹形網;4、用途:科研、教育、商業、企業;按傳輸介質分為雙絞線網、同軸電纜網、光纖網、無線網;按信道帶寬分窄帶網、寬頻網。
七、計算機網路應用於辦公自動化、遠程教育、電子銀行、證券期貨交易、校園網、企業網(集散系統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是兩種典型的企業網路系統)、智能大廈和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
八、計算機網路的標准制定機構有: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美國國家標准局(NBS)、美國國家標准學會(ANSI)、歐洲計算機製造商協會(ECMA)、INTERNET工程任務組和INTERNET工程指導小組。
第二章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一、數據可定義為有意義的實體,分為數字數據和模擬數據,數字數據是離散的值,模擬數據是在某個區間內連續變化的值。
二、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分模擬信號、數據信號。
模擬信號是隨時間連續變化的電流、電壓和電磁波,數據信號是一系列離散的電脈沖,可以利用其某一瞬間狀態來表示要傳輸的數據。
三、信息是數據的內容和解釋;
四、信源是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五、信宿是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六、信道是信源和信宿之間的通信線路。
七、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和其它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它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用通信線路連接分布在異地的數據終端設備。以實施數據傳輸的一種系統。
八、模擬數據和數字數據都可以用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來表示。
模擬數據是時間的函數,並佔有一定的頻率范圍(頻帶),它可以用佔有相同頻帶的模擬信號來傳輸。
模擬數據用數字信號表示時,完成模擬數據和數字信號轉換功能的設施是編碼解碼器,數字數據用模擬信號表示,轉換設備是數據機modem。
數據通信長距離傳輸信號衰減克服的方法:模擬信號:放大器;數字信號:中繼器。
通信方式分為並行方式和串列方式,並行方式用於近距離通信(計算機內部),串列方式用於遠距離通信。
九、串列通信的方向性結構:單工、半雙工、全雙工。
數字信號變換成音頻信號的過程稱調制,音頻信號變換成數字信號的過程稱解調。把調制和解調功能做成一個設備稱數據機。
十、數據傳輸速率法: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位/秒)。S=1/T*log2N
信號傳輸速率: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為波特(baud)。波特率、碼元速率、調制速率。
二者的區別:信號傳輸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碼元個數,數據傳輸速率通過的是碼元的二進制信息位數。
它們的關系是:S=B*log2NB=S/log2N
信道容量:表示一個信道傳輸數據的能力,它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而數據傳輸速率是實際的數據傳輸速率
1、離散的信道容量:C=2*H*log2N(H:帶寬(Hz),N:可能取的離散值個數)
2、連續信道容量:C=H*log2N*(1+S/N)(S:信號功率,N:雜訊功率,S/N:信噪比)
誤碼率是關於傳輸可靠性的指標(Pe=Ne/N),計算機網路中一般要求誤碼率地獄10-9
十一、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
模擬信號傳輸的基礎是:載波,載波具有三大要素:幅度、頻率和相位。
數字調制的三種基本形式:移幅鍵控法(ASK)、移頻鍵控法(FSK)、移相鍵控法(PSK)。
移幅鍵控法(ASK):效率低、能達到了速率為1200bps(數據傳輸速率)。
移頻鍵控法(FSK):可實現全雙工操作,也可達到1200bps.
移相鍵控法(PSK):利用二相或多於二相的相移,可以對傳輸速率起到加倍作用。
相位幅度調制PAM解決了相位數已達到上限的問題,實際上是PSK和ASK的結合。
模擬信道的頻帶范圍為300-3400Hz,所以,要用它來傳輸數字信號,就要把數字信號變為電話網所允許的30-3400Hz.
十二、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基帶傳輸就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要解決問題是: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表示以及收發兩端之間的信號同步兩方面、雙極性歸零脈沖負電流正電流。不歸零碼在傳輸中難以確定位的開始和結束,需要用其他方法使其同步,歸零碼的脈沖窄,所以他在信道上佔用的頻帶較寬(脈沖寬度與傳輸頻帶寬度成反比)
單極性碼服一積累直流分量,雙極性碼就不會。(導致結果:不能提供交流耦合,另外,它還會損壞連接點的電鍍層)
同步方法位同步法(同步傳輸)外同步法(接收端的同步信號事先由發送端送來)
自同步法(從數字信號中提取同步信號)(曼徹斯特編碼)
群同步法(非同步傳輸)字母音的非同步定時和字元中的比特之間的同步定時,一般用於低速數據傳輸的場合。
曼徹斯特編碼從高到低表示「1」,從低到高表示「0」,其數據傳輸速率只有調制速率的1/2.
群同步的傳輸中每個字元由下列四部分組成:1、1位起始位;2、5-8位數據位;3、1位奇偶校驗位;4、1-2位停止位,以「1」來表示。
十三、模擬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常用的方法是脈碼調制PCM.脈碼調制是以采樣定理為基礎,
十四、信號數字化的轉化過程包括采樣、量化和編碼三個步驟。
數字傳輸的優點是抗干擾性強、保密性好。
十五、多路復用技術就是把多個信號放在一個信道上同時傳輸的技術,最常用的兩種多路復用技術是:頻分多路復用FDM和時分多路復用TDM.
頻分多路復用的原理是將物理信道的總帶寬分割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相同(或略寬)的子信道時分多路復用的原理是將一條物理信道按時間分成若干個時間片輪轉的分配多個信號使用,利用每個信號在時間上的交叉,傳輸多個數字信號。時分多路復用不僅局限於傳輸數字信號,也可同時交叉傳輸模擬信號。
對於光纖信道,頻分多路服用的一個變種大波分多路復用。
十六、T1載波利用脈碼調制PCM和時分多路復用此用戶發言已違反社區規定此用戶發言已違反社區規定此用戶發言已違反社區規定技術,數據傳輸速率為1.544Mbps.E1載波是一種PCM載波標准,其數據傳輸速率為2.048Mbps.
十七、非同步傳輸(群同步傳輸)一次只傳輸一個字元(由5-8位數據組成),每個字元用一位起始位(0)和一位停止位(1)來表示開始和停止;
同步傳輸時,在每個數據塊的開始處和結尾處各加一個幀頭和一個幀尾,加上幀頭、幀尾的數據稱為一幀。
十八、交換網路可分為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和分組交換網。
1、電路交換:在源節點與目的節點之間有一條利用中間節點構成的專用物理連接線路,直到數據傳輸結束;它要經歷電路建立、數據傳輸、電路拆除三個過程;電路交換的優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缺點是電路空閑時會浪費;其特點是在數據傳送開始之前必須先設置一條專用的通路,在線路釋放之前,該通路由一對用戶完全佔用,電話交換網及技術應用是電路交換的典型例子。
2、報文交換:報文交換方式的傳輸單位是報文(一次性需發送的數據塊),其長度不限且可變;報文交換方式採用「存儲-轉發」方式;發送報文時,他先將一個目的地址附加到報文上,網路結點根據目的地址信息,把報文發送到下一個節點,一直逐個節點的傳送到目的節點,因此,這種交換方式無需事先通過呼叫建立連接,由於它需要緩沖存儲,故報文交換不能滿足實時通信的要求。
報文交換與電路交換相比較,有以下特點:1、電路利用率高,可分時共享二節點的通道,對電路的傳輸能力要求低;2、通信量大時仍然可接受報文,同時傳輸延時會增加;3、報文交換可把一個報文發送到多個目的地,電路交換卻很難;4、報文交換網路可以進行速度和代碼的轉換(不同速率的站也可相連接。報文交換的缺點主要表現為不能滿足實時和互動式的通信要求。
3、分組交換是將報文分成若干個分組,每一個分組長度有一個上限(為了提高交換速度而設上限),分組存儲在內存中,提高交換速度,它適用於互動式通信,如終端與主機通信。
分組交換又可分為虛電路分組交換和數據報分組交換,分組交換式計算機網路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交換技術。
虛電路方式:網路的源節點和目的節點之間在傳輸首先建立一條邏輯通路,分組中除數據外還要包含一個虛電路標識符,由於這條電路不是專用的,所以稱他為虛電路。虛電路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在數據傳輸之前必須通過虛呼叫設置一條虛電路。它適用於兩端之間長時間的數據交換。優點:可靠、保持順序;缺點:如有故障,則經過故障點的數據全部丟失
數據報方式中的每個分組是被單獨處理的,每個分組稱為一個數據報,每個數據報都攜帶地址信息。因為他們被單獨處理,所以每個分組走的路徑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保證各個數據報按順序到達,有的甚至會丟失。在整個過程中,沒有虛電路的建立,但要為每個數據報做路由選擇,適用於少量數據。數據到特點是:在目的地需要重新組裝報文。優點:如有故障可繞過故障點、:不能保證按順序到達,丟失不能立即知曉。
十九、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的比較:電路交換要設置一條完全的通路,並在傳輸過程中獨占,效率不高;報文從源到目的地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它不適合於實時通信;分組交換和報文交換相似,但規定了長度。區域網不僅使用電路交換,也使用分組交換,但不使用報文交換。因為不能滿足實時通信的要求。
二十、網路拓撲是指網路形狀,或是它在物理上的連通性。網路拓撲的主要結構有:星型拓撲、匯流排拓撲、環形拓撲、樹形拓撲、混合型拓撲、網型拓撲六種形式。
選擇網路拓樸結構時要考慮的因素:可靠性、費用、靈活性、響應時間和吞吐量。
二十一、星型拓樸是由中央結點和通過點到通信鏈路接到中央結點的各個站點組成。星型網常採用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尤其以電路交換更為普遍。優點:控制簡單、故障診斷和隔離容易、方便服務。缺點:電纜長度和工作量大、中央結點負擔過重、各站點分布處理能力低。
二十二、匯流排拓撲採用一個信道作為傳輸媒體,站點通過介面連接到傳輸媒體上,發送信號到傳輸媒體上,而且能對所有其他站點接收。中線突出採用分布式控制策略來確定哪個站點可以發送,它主要採用分組交換方式。優點:所需電纜數量少、結構簡單,無源工作,可靠性高、易於擴充和減少用戶。缺點:傳輸距離有限、故障不易診斷和隔離、不具有實時功能。
二十三、環形拓撲網路由站點和連接站點的鏈路組成一個閉合環。環形拓撲採用分布式控制策略來進行控制。優點:電纜長度短、增減工作站簡單、可使用光纖。缺點:節點故障會引發全網故障、故障檢測困難、負載輕時,利用率較低。
二十四、樹形拓撲象一個倒著的大樹,由匯流排拓撲演變而來。樹形拓撲的優點是:易擴展、故障隔離較容易。缺點是對根的依賴性太大。
混合型拓撲是將單一拓撲結構混和起來。
二十五、傳輸媒體的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傳輸特性、地理范圍、抗干擾性、相對價格。
二十六、傳輸媒體的選擇:拓撲結構、實際需要的通信容量、可靠性要求、能承受的價格。
二十七、基帶同軸電纜用於傳輸數字信號,阻抗50Ω,最大距離幾公里。寬頻同軸電纜即可傳輸數字信號也可傳輸模擬信號,阻抗為75Ω,寬頻電纜的最大距離可達幾十公里。
二十八、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發現和糾正差錯,把差錯盡可能小的限制在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二十九、信道固有的、持續存在隨機雜訊為熱雜訊。熱雜訊引起的差錯稱為隨機錯,它所引起的某位碼元的差錯是孤立的,與前後碼元無關,它導致隨機錯通常較少。由外界特定的短暫原因所造成的雜訊稱為沖擊雜訊,它是傳輸中產生差錯的主要原因,他不會影響到一串碼元。
三十、利用差錯控制編碼進行差錯控制的方法有兩個:自動請求重發ARQ、前向糾錯FEC.FEC中,接收端不僅能發現差錯,而且能確定二進制碼元發生的位置從而糾正他。ARQ方式只使用檢錯碼,FEC方式必須使用糾錯碼。
三十一、編碼效率:R=h/n=k/(k+r)。k:碼字中的信息位數、r:外加的冗餘位數、n:編碼後的碼字長度。編碼效率R越大,信道中用來傳送信息碼元的有效利用率就越高。
三十二、奇偶校驗碼是一種通過增加冗餘位使得碼字中「1」的個數後為奇數或偶數的方法,它是一種檢錯碼。
垂直奇偶檢驗又稱縱向奇偶檢驗,它能檢測出每列中所有奇數位錯,但檢測不到偶數位錯,它的編碼效率是:R=P/(P+1),漏檢率接近二分之一。
水平奇偶校驗又稱橫向奇偶校驗,它不但可以檢測出各段同一位上的奇數位錯,而且還能檢測出突發長度水平垂直奇偶校驗又稱縱橫奇偶校驗,它能檢測出:A、所有三位或三位以下的錯誤;B、奇數位錯;C、突發長度。
三十三、循環冗餘校驗碼又叫多項式碼。K位要發送的加上R位冗餘位形成一個整體來發送,K位要發送的信息位對應一個(K+1)位的多項式,R位冗餘位對應一個(R-1)的多項式。循環冗餘校驗碼的特點:可檢測出所有的奇數位錯、可檢測出所有雙比特錯、可檢測出所有小於等於檢驗位長度的突發錯。(簡單應用)
三十四、海明碼是一種可以糾正一位差錯的編碼。(簡單應用)
三十五、1、雙絞線早就用於電話通信中的模擬信號傳輸,也用於數字信號的傳輸。對於模擬數據來說,大約每5-6公里需要一個放大器,對於數字信號來說,每2-3公里使用一個中繼器。雙絞線的帶寬可達268KHz,因而可使用頻分多路復用技術。在100Kbps速率下傳輸距離可達1公里,但10M和100M的傳輸速率下距離不超過100米。
2、同軸電纜中的基帶同軸電纜用於直接傳輸數字信號。寬頻同軸電纜用於頻分多路復用的模擬信號傳輸,也可用於不使用頻分多路復用的高速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傳輸。
3、在計算機網路中均採用二根光纖(一來一去)組成的傳輸系統。光纖的傳輸速率可達Gbps級,傳輸距離達數十公里。目前,一條光纖線路上只能傳輸一個載波,隨著技術的發展,會出現使用的多路復用光纖。光纖傳輸6-8公里的距離內不用中繼器。波分復用技術WDM。
❷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與傳統的通信網路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一、兩者的組成不同:
1、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2、通信網路的組成:傳統的通信網路(即電話交換的網路)是由傳輸、交換和終端三大部分組成。傳輸是傳送信息的媒體;交換主要是指交換機,是各種終端交換信息的中介體;終端是指用戶使用的話機、手機、傳真機和計算機等。
二、兩者的作用不同:
1、計算機網路的作用:數據通信、資源共享、集中管理、實現分布式處理、負荷均衡。
2、通信網路的作用:實現人與人,人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三、兩者的概述不同:
1、計算機網路的的概述: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通信網路的概述:通信是人與人之間通過某種媒體進行的信息交流與傳遞。網路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的數據鏈路。
❸ 計算機網路填空題~請高人回答~有懸賞
1.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2.有連接安全傳輸、無連接不安全傳輸
3.域名解析
4.LLC、MAC
5.鏈路狀態演算法、距離矢量演算法、最優化、簡潔性、堅固性、快速收斂、靈活性
6.數據報、會話
7.
8.星型、匯流排型、環型
9.報文、數據段、
❹ 計算機網路和傳統電話網的數據交換方式相同嗎
不相同。
電話網數據交換方式
專業術語叫做
電路交換
。而
計算機網路
數據交換方式叫做
報文
交換或者
分組交換
。其不同的特點在於:
電路交換方式,需要建立連接,是
端到端
的傳輸,適合於大型數據交換,需要良好的
信道
。
報文交換方式,不需要建立連接,點到點的傳輸模式,通過
路由器
在各個網路中進行傳輸,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❺ 計算機網路和傳統電話網的數據交換方式相同嗎如果不同它們分別採用什麼交換方式,這兩種交換方式各有什
答案1:不同,計算機採用的是分組交換原理,傳統的電話是電路交換原理。具體想學的話看看《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主編,這也是考研用書啊。
❻ 計算機網路 電話網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電話網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而已,電話網是通過相關電信公司的電話網路傳輸的,調整解調器是把電話線路上的模擬信號轉換為可識別的數字信號,利用寬頻實現傳統的電話網路互聯也是可以的,不過那就叫ip電話了,中國相關的電信企業對ip電話還是相當敏感的,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傳統業務,目前ip電話在軍隊里使用挺多的,
❼ 自學考試
計算機網路課程
考核說明與綜合練習
《計算機網路》課程是「開放教育試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專科)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專業課程,是其他後續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的基礎課,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重點課程之一。目前,計算機網路廣泛地用於工業、商業、金融、科研、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信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其內容廣泛且不太集中,是一種實用性的技術。計算機網路課程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計算機網路的應用,其內容與實際緊密聯系,是一門在理論指導下,需要實際應用的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重視實驗環節,以加深對計算機網路的理解和掌握。
《計算機網路》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重點課程,認真學習和掌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通過學習,學生應能夠掌握有關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以便今後進一步學習網路技術的具體分類內容。由於該課程內容較多,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本課程時,抓住重點,注重基礎。本文根據教學要求提出學習要點,供同學們在復習時參考。
第一部分 考核說明
一、考核要求
《計算機網路》課程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計算機網路的應用。通過學習,使學生對計算機網路從整體上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對當前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種類和常用的網路協議有較清晰的概念。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層次化結構;掌握有關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的概念;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高層應用;掌握計算機網路的新進展和發展趨勢。本課程的教學過程由面授輔導、自學、作業、實驗和社會實踐等環節組成。因此,本課程考核要求為:
1.作業、實驗及社會實踐未完成大綱規定內容80%者不得參加本課程的考試。
2.作業、實驗、社會實踐與期末考試成績共同評定為課程總成績。
3.作業、實驗及社會實踐占課程總成績的20%,期末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80%。
4.作業、實驗和社會實踐成績由各市校及教學班評定,理論考試有省校統一命題、統一考試。
5.作業要求
第一章:自測題:全部
練習題:1、3、5、6、7、8
第二章:自測題:全部
練習題:1、2、3、4、5、6、8、9、10
第三章:自測題:全部
練習題:6、7、8、10、11、12、13、14、18、19、20
第四章:自測題:全部
練習題:1、4
第五章:自測題:全部
練習題:1、2、3、4、8
二、平時成績考核要求及說明
1.每章作業均要求完成後交教師批改,完成作業80%為6分(及格);所有作業均完成,且質量較好者為10分(滿分)。中間情況酌情給分。
2.每次實驗均能按照教師安排進行,實驗態度好,至少完成4個實驗且實驗報告完整者為6分(及格);能基本獨立完成4個或以上實驗,實驗報告完整、無誤,實驗質量高者為10分(滿分)。中間情況酌情給分。
3.社會實踐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參加並完成,否則不允許參加理論考試。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給予評定,並加入實驗成績中。
4.作業、實驗和社會實踐的平均分為平時成績,滿分20分。
三、理論考試說明
1.《計算機網路》課程理論考試實行全省統一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120分鍾,可帶計算器、尺子等工具。
2.期末考試內容根據教學大綱,按照本說明中制訂的考核內容和考核要求確定,其范圍和難度均遵照此說明。考試命題覆蓋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內容。
3.期末考試試題類型有以下幾種:
填空題(約20分);
選擇題(約20分);
名詞翻譯(常用英文縮寫)(約10分);
簡答題(約20分);
計算題、敘述題(約30分)。
4.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理論考試要求分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個層次。
·掌握
對於本課程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達到掌握的程度,即能夠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所學內容,並能夠運用其分析、初步設計和解答與應用相關的問題,能夠舉一反三。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也就是考試的主要內容,在考試中約佔70%。
·理解
對於本課程的一般內容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即要求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並且對所涉及的內容能夠進行簡單分析和判斷。要求學生理解的內容也是考試的內容,在考試中約佔25%。
·了解
對於本課程的次要內容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要求學生了解的內容,一般是指在目前不必進一步深入和擴展,有些也許需要學生自己今後在工作中進行深入研究。對要求了解的內容,在考試中占較小比例,不超過5%。
第二部分 考試內容和要求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導論
本章主要介紹信息技術的發展史、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和應用,以及信息技術發展的方向。簡介計算機網路的產生、發展、用途和發展趨勢。
1.掌握有關計算機網路的產生、發展和用途。
2.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構成:拓撲結構和組成結構。
3.理解Internet的產生和發展。
4.理解計算機互連網路的主要標准。
5.理解TCP/IP協議基本概念。
6.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
7.了解有關計算機網路和互連的技術新進展。
第二章 計算機網路的層次化結構
本章給出計算機網路層次化結構的概念,介紹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介紹有關協議、服務、介面、連接、無連接、地址、路由等概念。
1.掌握開放式系統和互連模型的概念。
2.掌握橫向規程式控制制信息流和縱向數據流的概念。
3.掌握每一層的基本功能分工。
4.掌握協議、實體、服務和介面的概念。
5.掌握各層的地址的概念。
6.理解相關技術術語:成幀、裝配報文分組、糾錯。
7.理解每一層的具體功能。
8.理解連接的概念。
9.理解地址、路由選擇。
10.理解活動窗口的流控制的概念和工作機理。
11.了解ISO/OSI七層開放式系統互連國際標准。
第三章 計算機網路的通信子網
1.掌握信道帶寬與傳輸速率之間的關系。
2.掌握通信子網的組成。
3.掌握中繼與交換、調制與解調制、編碼與解碼的概念。
4.掌握TCP/IP規程的主要內容。
5.掌握IEEE802.3協議。
6.掌握網路互連的基本技術和設備:集線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
7.理解通信子網和高層應用分離的原則。
8.理解主要物理通信信道的種類及性能。
9.理解幾種重要的信道復用技術。
10.理解波特率和比特率的概念。
11.了解虛擬網路的概念。
12.了解新的網路技術與通信網路的發展方向。
第四章 計算機網路中的高層應用
1.掌握常用的主要網路高層應用服務:WWW、Telnet、FTP、E-mail等。
2.掌握網路應用服務平台的構成。
3.掌握電子郵件技術。
4.掌握WWW信息發布技術。
5.理解客戶/伺服器模式和瀏覽器模式。
6.理解域名服務DNS。
7.了解其他互連網路應用,如網路目錄服務。
8.了解BBS、IP電話。
9.了解視頻會議、虛擬現實等。
第五章 計算機網路應用開發與相關技術
1.掌握網路管理主要內容。
2.掌握網路運行時的安全知識。
3.理解網路資料庫介面。
4.理解代理伺服器技術。
5.理解有關網路的法律法規。
6.了解知識產權知識。
7.了解電子商務。
8.了解網上教育和網上辦公。
第三部分 綜合練習
一、填空題
1.通信網路的交換方式有兩種,即______和______。
2.計算機網路是______技術與______技術的結合。
3.交換技術有三種,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4.交換節點將某一方向線路來的信息選擇一條通路輸出到另一個方向去的過程叫作______。
5.計算機網路採用______交換技術,而傳統電話網路採用______交換技術。
6.在通信子網內部操作范疇中,連接通常叫做______,無連接組織結構中的獨立分組為______。
7.分組交換中所有分組在網路傳播中有______和______兩種方式。
8. OSI參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實現物理上互連系統間的信息傳輸,涉及通信在信道上傳輸的原始比特流。
9. OSI參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實現相鄰節點間的無差錯通信。
10. OSI參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解決如何將源端發出的分組經過各種途徑送到目的端,完成路由選擇和異構網的互聯
。
11. OSI參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實現從源主機端點到目的主機端點的可靠傳輸服務
。
12. OSI參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為網路使用者提供方便、有效的網路應用環境,它是用戶訪問網路的介面。
13.信道復用技術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4.面向連接的服務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個過程。
15.根據信息傳輸方向和時間關系,其三種通信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6.基本的網路拓撲結構有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五種。
17.按照網路的規模和距離,計算機網路可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
18.根據香農公式可以知道要想提高數據的傳輸速率,就必須增加信道的______,或者提高信道的______。
19.計算機網路基本的組成結構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0.從邏輯功能上,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______和______兩個子網。
21.奈奎斯特定理指出:當使用二值邏輯時,帶寬為W的信道每秒所能傳輸的最大比特數為______。
22.計算機網路所提供分類共享資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3.網路連接的形式叫做______。
24.一套完整的計算機協議叫做______。
25.光纖根據工藝的不同分成______和______。
26.常用的傳輸媒體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7.在當前的有線傳輸媒體中,______的傳輸速度最快,傳輸質量也最好。
28.信道中的雜訊分為______和______。
29.無線傳輸的三種技術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0.數字信號模擬傳輸時,數字信號變成音頻信號的過程稱為______,音頻信號變成數字信號的過程稱為______。
31.在網路中有線傳輸媒體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32.數據鏈路層信息的傳輸形式是______。為防止發送過快,總是提供______。
33. HDLC定義了三種幀,分別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
34. HDLC是面向______的通信規程。
35.擴展區域網最常見的方法是使用______。
36.乙太網為了檢測和防止沖突而使用的是______機制。
37. FDDI是一種具有______速率的______網技術。
38.常見廣播式網路一般採用______和______結構。
39. ARP是把計算機的______地址轉換成該機的______地址。
40.區域網使用的三種典型拓撲結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1.區域網體系結構中,將數據鏈路層分為______子層和______子層。
42.路由選擇演算法可分成______演算法和______演算法。
43.當網路的數據流量或交通流量超過網路的額定容量時,將引起網路的吞吐能力急劇下降,稱為______現象。
44. ATM網路中,信息傳輸的單位是______,其長度為______位元組。
45.解決網路擁塞的常用方法是採用______。
46.網路互聯在數據鏈路層用______,在網路層用______。
47.防火牆技術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8.電子郵件的傳遞都要通過______來完成。
49. C類IP地址,每個網路可有______台主機。
50.分組過濾和代理服務是______技術。
51.從計算機域名到IP地址翻譯的過程稱為______。
二、選擇題
1.在OSI參考模型的層次中,( )的數據傳送單位是比特。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路層 D.運輸層
2.在OSI參考模型的層次中,物理層的數據傳送單位是( )。
A.位 B.幀 C.分組 D.報文
3.在OSI參考模型的層次中,( )的數據傳送單位是幀。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路層 D.運輸層
4.在OSI參考模型的層次中,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傳送單位是( )。
A.位 B.幀 C.分組 D.報文
5.在OSI參考模型中,在( )將比特流劃分為幀。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路層 D.運輸層
6.在OSI參考模型的層次中,( )的數據傳送單位是分組。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路層 D.運輸層
7.在OSI參考模型的層次中,網路層的數據傳送單位是( )。
A.位 B.幀 C.分組 D.報文
8.在OSI參考模型的層次中,( )的數據傳送單位是報文。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路層 D.運輸層
9.TDM是( )多路復用技術。
A.時分 B.頻分 C.波分 D.碼分
10.FDM是( )多路復用技術。
A.時分 B.頻分 C.波分 D.碼分
11.WDM是( )多路復用技術。
A.時分 B.頻分 C.波分 D.碼分
12.CDM是( )多路復用技術。
A.時分 B.頻分 C.波分 D.碼分
13.傳送速率單位「b/s」代表的意義是( )。
A.Bytes per Second B.Bits per Second
C.Baud per Second D.Billion per Second
14.同等層實體之間通過( )進行通信,完成一定的功能。
A.協議 B.服務
C.服務訪問點 D.以上三者
15.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是( )。
A.ARPANET B.ChinaNet
C.Internet D.CERNET
16.( )類型的網路不是按照網路的跨度分類的。
A.區域網 B.廣域網
C.城域網 D.星型網
17.星形、匯流排形、環形和網狀形是按照( )分類。
A.網路功能 B.管理性質
C.網路跨度 D.網路拓撲
18.( )類型的網路是按照管理性質分類的。
A.區域網 B.電路交換網
C.公用網 D.匯流排網
19.傳輸二進制位的總數與其中出錯的位數的比值稱為( )。
A.誤碼率 B.誤字元率
C.誤包率 D.誤分組率
20.有線信道的傳輸媒體不包括( )。
A.電纜 B.微波
C.光纜 D.架空明線
21.無線信道的傳輸媒體不包括( )。
A.激光 B.微波
C.紅外線 D.光纖
22.收發雙方可以同時發送信息的傳輸形式稱為( )。
A.單工 B.半雙工
C.全雙工 D.多工
23.通信雙方可以互相發送信息,但不能同時雙向發送的傳輸形式稱為( )。
A.單工 B.半雙工
C.全雙工 D.多工
24.數據交換常有三種方式,其中不包括( )。
A.報文交換 B.分組交換
C.線路交換 D.傳遞交換
25.信息的傳輸媒體稱為( )。
A.信源 B.載體
C.信宿 D.雜訊
26.信息的發送者稱為( )。
A.信源 B.載體
C.信宿 D.雜訊
27.信息的接收者稱為( )。
A.信源 B.載體
C.信宿 D.雜訊
28. OSI將復雜的網路通信分成( )個層次進行處理。
A.3 B.5 C.6 D.7
29.( )協議或規程屬於物理層協議( )。
A.X.25協議 B.HDLC
C.RS-232-C D.IP協議
30.( )協議或規程屬於數據鏈路層協議。
A.PPP協議 B.TCP協議
C.IP協議 D.FTP
31.( )協議或規程屬於運輸層協議。
A.HDLC規程、BSC規程
B.TCP協議、UDP協議
C.IP協議、PPP協議
D.FTP、UDP協議
32.( )協議或規程屬於網路層協議。
A.HDLC規程 B.TCP協議
C.IP協議 D.FTP
33.香農定理指出:信道容量與( )成正比。
A.雜訊功率 B.信道帶寬
C.信道速率 D.信號頻率
34.100Base-T使用哪一種傳輸介質?( )
A.同軸電纜線路 B.雙絞線
C.光纖 D.紅外線
35.RS-232-C是( )介面規范。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路層 D.運輸層
36.用載波頻率的兩個不同振幅來表示兩個二進制值,這種調制方法稱為( )。
A.ASK B.FSK C.PSK D.NRZ
37.用載波頻率的兩個不同頻率來表示兩個二進制值,這種調制方法稱為( )。
A.ASK B.FSK C.PSK D.NRZ
38.用載波頻率的相位移動來表示二進制數據,這種調制方法稱為( )。
A.ASK B.FSK C.PSK D.NRZ
39.一種用載波信號幅度的不同來表示數字數據的調制方法稱為( )。
A.幅度調制 B.相位調制
C.頻率調制 D.混合調制
40.一種用載波信號頻率的不同來表示數字數據的調制方法稱為( )。
A.幅度調制 B.相位調制
C.頻率調制 D.混合調制
41.一種用載波信號相位移動來表示數字數據的調制方法稱為( )。
A.幅度調制 B.相位調制
C.頻率調制 D.混合調制
42.若碼元速率為1600 Baud,採用3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1600 bps B.4800 bps
C.6400 bps D.9600 bps
43.若碼元速率為1200 Baud,採用3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1200 bps B.4800 bps
C.3600 bps D.9600 bps
44.若碼元速率為2400 Baud,採用3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1200 bps B.2400 bps
C.7200 bps D.9600 bps
45.若碼元速率為1400 Baud,採用4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1200 bps B.1400 bps
C.3600 bps D.5600 bps
46.若碼元速率為1200 Baud,採用4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1200 bps B.4800 bps
C.3600 bps D.9600 bps
47.若碼元速率為900 Baud,採用3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900 bps B.1800 bps
C.2700 bps D.3600 bps
48.若碼元速率為2400 Baud,採用4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1200 bps B.4800 bps
C.3600 bps D.9600 bps
49.若碼元速率為900 Baud,採用4DPSK,則數據速率是( )。
A.1800 bps B.3600 bps
C.9600 bps D.4600 bps
50.物理層服務提交比特的順序和接收比特的順序( )。
A.一致 B.不一致
C.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 D.可由用戶配置
51.電話撥號上網時,需要使用( )。
A.網關 B.路由器
C.網橋 D.數據機
52.在模擬信道上發送數字信號時,需要對信號進行( )。
A.編碼 B.調制
C.解碼 D.解調
53.通過模擬信道接收信號時,需要對信號進行( )。
A.編碼 B.調制
C.解碼 D.解調
54.模擬信號在數字信道上傳輸時,在發送端需要( )將模擬信號變換成數字信號。
A.編碼器 B.調制器
C.解碼器 D.解調器
55.模擬信號在數字信道上傳輸時,在接收端需要( )將數字信號變換成模擬信號。
A.編碼器 B.調制器
C.解碼器 D.解調器
56.在常用的傳輸媒體中,帶寬最寬、信號傳輸衰減最小、抗干擾能力最強的是( )。
A.光纖 B.雙絞線
C.無線信道 D.同軸電纜
57.在常用的傳輸媒體中,布線容易、介面便宜、連接簡單的是( )。
A.光纖 B.雙絞線
C.無線信道 D.同軸電纜
58.ADSL的下行速率可達( )。
A.64Kbps B.144Kbps
C.2Mbps D.8Mbps
59.採用ADSL上網,除需要用專用的ADSL Modem外,在計算機中還需要( )。
A.PAD B.網卡
C.集線器 D.什麼都不需要
60. DDN採用( )技術將支持數字信息高速傳輸的光纖通道劃分為一系列的子信道。
A.時分多路復用 B.頻分多路復用
C.波分多路復用 D.碼分多路復用
61. DDN是一條支持用戶數據( )高速傳輸的通道。
A.點—點 B.點—多點
C.多點—多點 D.多點—點
62.綜合業務數字網的縮寫是( )。
A.DDN B.PSDN
C.ISDN D.ADSL
63.ISDN採用( )技術支持用戶設備接入ISDN網路。
A.時分多路復用 B.頻分多路復用
C.波分多路復用 D.碼分多路復用
64.ISDN的基本速率介面(2B+D)通常為( )。
A.16 kbps B.64 kbps
C.128 kbps D.144 kbps
65.用戶在家利用一根電話線既要打電話,又要同時用計算機上網,可以採用( )實現這一需求。
A.DDN B.幀中繼
C.ISDN D.ATM
66. ISDN網路語音和數據傳輸的全雙工數據通道(B通道)速率為( )。
A.16 kbps B.64 kbps
C.128 kbps D.144 kbps
67. ISDN網路傳輸控制信號和數據的全雙工信令信道(D通道)的傳輸速率是( )。
A.16 kbps B.64 kbps
C.128 kbps D.144 kbps
68.ATM的基本速率為( )。
A.144 kbps B.155 Mbps
C.100Mbps D.1000Mkbps
69.兩台計算機之間通過RS232串列通信介面進行數據通信,其介面線採用何種接法?( )
A.直接連接 B.交叉連接
C.通過Modem連接 D.任意連接
70.計算機與外置數據機(Modem)的埠連接使用計算機的哪個埠?( )
A.並行埠 B.串列埠
C.網路埠 D.USB埠
71.乙太網的訪問方法和物理層技術規范由( )描述。
A.IEEE802.3 B.IEEE802.4
C.IEEE802.5 D.IEEE802.6
72.令牌環的訪問方法和物理層技術規范由( )描述。
A.IEEE802.3 B.IEEE802.4
C.IEEE802.5 D.IEEE802.6
73.分布式隊列雙匯流排(DQDB)的訪問方法和物理層技術規范由( )描述。
A.IEEE802.3 B.IEEE802.4
C.IEEE802.5 D.IEEE802.6
74.( )是一種匯流排結構的區域網技術。
A.Ethernet B.FDDI
C.ATM D.DQDB
❽ 計算機網路與傳統的電話網與電報網有啥區別,既然有了電話網和電報網了,那為嘛搞一個計算機網路出來
首先將電話和電報網看作一個,計算機網路看作一個。區別在於,一、硬體基礎不一樣,你可以觀察下他們使用線纜,電話網路使用的線比較細,裡面有4根線,計算機網路使用的雙絞線裡面有8根線。二、使用的協議不一樣(就像人類使用的語言),電話網路使用的是模擬信號,通過普通的電轉換成磁,中間的線路交換使用最早使用人工交換(就是電視上看到的接線員),最後使用電子交換,目前的手機多使用7號信令。計算機使用的是數字信號,通過tcp/ip協議傳輸,交換也不相同。所以兩者之間不能取代,當然,voip不在討論范圍內,不過兩者目前在慢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