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解兩道計算機網路技術題,可追加懸賞,謝謝!
我有點緊張啊,答錯了怕要挨網友的罵,另外哥們兒,你在讀大學嗎?這是老師留的作業嗎?
第一題:(1)、允許配置的最小IP是192.168.4.2(注意,不能是192.168.4.1,別跟路由器R2下面那個介面的IP重了,那個IP待會兒要設成網關的,網關和主機IP不能重復);
最大IP是192.168.4.254(主機號不能全0全1這點應該知道吧,第二問也給提示了);
子網掩碼明顯是255.255.255.0,要接入的網路是192.168.4.0/24嘛,後面這個24就是24位網路前綴,也就是子網掩碼中前24位全是1;
默認網關就是192.168.4.1。
(2)、分析:原來H2所在網路是192.168.5.0/24,說明後8位是主機號,要分成兩個一樣大的子網,要求子網規模盡可能大,所謂「子網規模盡可能大」,意思就是子網號所佔位數盡可能少,剩下更多位數給主機號,所以按理說從主機號中拿出前1位來做子網號就可以了,一個0一個1正好倆子網,但人家又說不允許全0全1的子網號,所以拿1位不夠,要拿前2位出來,那就四種子網號,00,01,10,11,而00和11不能用,所以兩個子網號分別是01和10。
子網掩碼是255.255.255.192(前三個255對應24位網路前綴,後面的192對應2位子網號)
那麼子網A的子網地址就是192.168.5.64/26,它的廣播地址(也就是主機號全1)是192.168.5.127;
子網B的子網地址就是192.168.5.128/26,它的廣播地址是192.168.5.191;
它倆允許接入的主機數目都是2^6-2=62(減的這個2是主機號全0和全1的那倆)
第二題:數據報總長980B,首部說固定長度,那就按20B來算,所以數據報的組成是960B的數據+20B的首部。
(1)、顯然要分成兩個數據分片,第一個數據欄位長度是640B(最大長度660B-20B的首部),它的片偏移是0,MF=1(MF=1代表後面還有分片,MF=0代表後面沒有分片了),第二個數據欄位長度是320B(總共960B減去第一個分片的640B),它的片偏移是80(片偏移以8B為單位,這點一定要牢記,640B/8B=80),MF=0。
(2)、不會報錯,ICMP對第一個分片後續的所有分片都不發送差錯報告報文,ICMP發送的差錯報告只有這五種類型:1、終點不可達;2、源點抑制,也就是擁塞;3、時間超過,也就是TTL減到0了;4、參數問題,比如DF=1並且分組長度還超過了MTU;5、改變路由,也就是找到更短路徑了;ICMP記住一句話:只要出這五類錯就丟棄並返回報告報文。
2. 計算機網路題: 一個UDP用戶數據報的數據欄位長度為3752位元組。若使用乙太網來傳送(註:IP數據
應該是820位元組(byte).
UDP數據報總長度為3752+8=3760位元組
數據鏈路層不會區分UDP報頭,故一個報片的最大傳輸容量為1500-20(IP頭部)=1480位元組
3760÷1480=2......800(位元組)
故最後一個報片的大小為800+20=820(位元組)
3. 計算機網路中IP數據報的片偏移計算
答案是A,偏移量的意思就是這個數據包是從源數據包哪個地方開始的,因為IP報文有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所以1300個位元組的數據會被分成以下三個包: A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0-46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0; B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460-92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460; C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920-130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920
4. 計算機網路:無選項IP數據報(頭部長度20B)攜帶5000B數據,它下一步經由MTU為1500B的
乙太網的MTU為1518B吧,數據部分最多為1500B
5. 計算機網路題,ip數據報首部的首部長度欄位值為12時,首部的可選部分有多少位元組急求,謝謝,
首部長度,這個欄位所表示數的單位是32位字長(1個32位字長是4位元組)
目前廣泛使用的IP協議版本號為4(即IPv4),IPv4的數據報長度為20,首部長度為12*4=48位元組,則可選部分就是 48-20=28位元組
6. 計算機網路題,若通過數據包捕獲軟體採集到的一個IP數據報首部(用16進製表示)為:45 00 00
根據IP報文頭部格式可知第九個16進制數是TTL欄位,也就是3B=59,TTL每過一個路由器就減少一,初始值為68,所以68-59=9跳
7. 計算機網路中的問題:當運行127.0.0.1時,這個IP數據報將發送給誰
發給自己的主機
希望採納
8. 可以幫忙算一下計算機網路的這道題嗎ip數據報的。大概懂什麼意思,但是想看一下解題過程怎麼寫
這是一種特殊的解法,因為數據較大,按一般解法去括弧右邊化為0比較麻煩,就對特殊題用特殊方法。
在(x-1994)×(x-1995)=1996×1997左邊兩個因式相乘等於右邊兩個數相乘,顯然x-1994>x-1995,所以得出x-1994=1997
x-1995=1996
這是同把左邊兩個因式都看為正
當左邊兩個因式同為負時,-(x-1994)=1997,即x-1994= -1996
下一個相同
9. 計算機網路試題 請高手來做 給出詳細解答 高分!
源IP地址:202.113.78.38(上面段裡面的:ca 71 4e 26)
TCP目的埠號:80(上面段裡面的:00 50)
TCP的確認號:0(上面段裡面的:00 00 00 00)
TCP接收窗口:8192 (上面段裡面的:20 00)
10. 計算機網路-網路層-IPv6數據報格式
IPv6:解決IP地址耗盡的根本措施就是採用具有更大地址空間的新版本的IP,即IPv6。
IPv6仍支持無連接的傳送,但將協議數據單元PDU稱為分組,而不是Pv4的數據報。IPv6所引進的主要變化如下:
(1)更大的地址空間,Pv6把地址從Pv4的32位增大到4倍,即增大到128位,使地址空間增大了2^96倍,這樣大的地址空間在可預見的將來是不會用完的。
(2)擴展的地址層次結構。IPv6由於地址空間很大,因此可以劃分為更多的層次。
(3)靈活的首部格式。IPv6數據報的首部和Pv4的並不兼容。IPv6定義了許多可選的擴展首部,不僅可提供比Pv4更多的功能,而且還可提高路由器的處理效率,這是因為路由器對擴展首部不進行處理(除逐跳擴展首部外)。
(4)改進的選頂。Pv6允許數據報包含有選項的控制信縣,因而可以包含一些新的選項。但IPv6的首部長度是固定的,其選項放在有效載荷中。IPv4所規定的選項放在首部的可變部分。
(5)允許協議繼續擴充。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技術總是在不斷地發展(如網路硬體的更新)而新的應用也還會出現。但我們知道,IP4的功能是固定不變的。
(6)支持即插即用(即自動配置),因此IPv6不需要使用DHCP。
(7)支持資源的預分配。Pv6支持實時視像等要求保證一定的帶寬和時延的應用。
(8)IPv6首部改為8位元組對齊(即首部長度必須是8位元組的整數倍)。原來的IPv4首部是4位元組對齊。
IPv6數據報由兩大部分組成,即基本首部(base header)和後而的有效載荷(payload) ,有效載荷也稱為凈負荷。有效我荷允許有零個或多個擴展首部(extension header),再後面是數據部分(圖4-46)。
IPv6各個欄位:
(1)版本(version)佔4位。它指明了協議的版本,對IPv6該欄位是6。
(2)通信量類(traffic class)佔8位。這是為了區分不同的IPv6數據報的類別或優先順序。目前正在進行不同的通信量類性能的實驗。
(3)流標號(flow labe)佔20位。IPv6的一個新的機制是支持資源預分配,並且允許路由器把每一個數據報與一個給定的資源分配相聯系。IPv6提出流(flow)的抽象概念。所謂「流」就是互聯網路上從特定源點到特定終點(單播或多播)的一系列數據報(如實時音頻或視頻傳輸),而在這個「流」所經過的路徑上的路由器都保證指明的服務質量。所有屬於同一個流的數據報都具有同樣的流標號小因此,流標號對實時音煩/視頻數據的傳送特別有用。對於傳統的電子郎件或非實時數據,標號則沒有用處,把它置為0即可。
(4)有效載荷長度(payload length)佔16位。它指明IPv6數據報除基本首部以外的位元組數(所有擴展首部都算在有效載荷之內)。這個欄位的最大值是64KB(65535位元組).
(5)下一個首部(next header)佔8位。它相當於IPv4的協議欄位或可選欄位。
① 當Pv6數據報沒有擴展首部時,下一個首部欄位的作用和Pv4的協議欄位一樣,它的值指出了基本首部後面的數據應交付P層上面的哪一個高層協議(例如:6或17分別表示應交付運輸層TCP或UDP)。
② 當出現擴展首部時, 下一個首部欄位的值就標識後面第一個擴展首部的類型 。
(6)跳數限制(hop limit)佔8位。用來防止數據報在網路中無限期地存在。源點在每
個數據報發出時即設定某個跳數限制(最大為255跳)。每個路由器在轉發數據報時,要先
把跳數限制欄位中的值減1。當跳數限制的值為零時,就要把這個數據報丟棄。
(7)源地址佔128位。是數據報的發送端的IP地址。
(8)目的地址佔128位。是數據報的接收端的IP地址。
擴展首部
IP4的數據報如果在其首部中使用了選項,那麼沿著數據報傳送的路徑上的每一個路由器都必須對這些選項一一進行檢查,這就降低了路由器處理數據報的速度。然而實際上很多的選項在途中的路由器上是不需要檢查的(因為不需要使用這些選項的信息)。IPv6把原來IPv4首部中選項的功能都放在擴展首部中,並把擴展首部留給路徑兩端的源點和終點的主機來處理,而數據報途中經過的路由器都不處理這些擴展首部(只有一個首部例外,即逐跳選項擴展首部),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路由器的處理效率。
在RFC2460中定義了以下六種擴展首部:(1)逐跳選項:(2)路由選擇:(3)分片:(4)鑒別:(5)封裝安全有效載荷:(6)目的站選項。
每一個擴展首部都由若干個欄位組成,它們的長度也各不同。但所有擴展首部的第一個欄位都是8位的「下一個首部」欄位,此欄位的值指出了在該擴展首部後面的欄位是什麼。當使用多個擴展首部時,應按以上的先後順序出現。高層首部總是放在最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