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ce分析
擴展閱讀
筆記本電腦屏幕黑屏又亮 2025-09-25 16:15:53
哪裡有網站建立的公司 2025-09-25 16:15:41

計算機網路ce分析

發布時間: 2022-10-29 18:26:25

A. 計算機網路社會環境分析

如今,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應用的普及,使得現代社會網路無處不在,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呈現出高速的增長態勢,網路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現。網路在向社會生活滲透的同時,也在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並且已經滲透到傳統企業開發、生產、經營和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企業對網路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網路科技的興起,帶動了整個社會經濟和科技世界的革命性發展,同時也為數以萬計的計算機,人才展現了一個廣闊的世界。這個新的視野對於廣大的計算機行業人員而言,它代表著廣泛的技術應用,更多可選擇的就業機會和更高更遠的發展空間。

B. 計算機組成原理路進位是什麼意思



美國留學毋庸置疑是當今留學最熱門的選擇。但是對於留學生來講,專業的選擇成了一大難題。到底選擇什麼專業適合自己?什麼專業好就業?什麼專業以後發展有前景?一系列問題是大多學生和家長考慮的問題。計算機專業不僅是當前以及未來就業機會非常多的專業,並且學生就業後的薪資水平也是居於很多專業之上。計算機專業細分為計算機科學專業(computer science,簡稱CS)和計算機工程專業(computer engineering,簡稱CE)。那麼,這兩個專業的區別是什麼呢?接下來,南昌留學雲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

從定義上對比

CS是研究機器自動計算本身的性質、規律和問題的一門科學。更注重理論研究(自動計算的性質、規律、運算等)。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科學系是由美國的普渡大學在1962年設立,第一個計算機學院於1980年由美國的東北大學設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是ACM設立的圖靈獎,被譽為是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CE是研究計算機系統及其應用技術的一門科學。涉及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領域,從設計的計算機處理器,個人電腦、伺服器和超級計算機到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來解決一些應用上的問題,如程式控制機床、車輛監控、工業和家電監控系統等。

從研究課題對比

CS有些偏軟,側重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解決問題,編程一般是重中之重,三門數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是基礎之重,其研究課題主要包括:

(1)計算機程序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可計算性);

(2)如何使程序更高效的執行特定任務(演算法和復雜性理論);

(3)程序如何存取不同類型的數據(數據結構和資料庫);

(4)程序如何顯得更具有智能(人工智慧);

(5)人類如何與程序溝通(人機互動和人機界面)。

CE有些偏硬與網路、通訊更緊密些,其研究課題主要包括:

(1) 網路——關於分布式計算環境的設計和實施,從區域網到萬維網;

(2) 多媒體計算——將文本,語音,音樂,靜止圖像,視頻及其他來源的數據混合成一個連貫的數據流,並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編解碼和顯示;

(3) VLSI系統——研究微小型化電子設備(非常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工具菜單,屬性和設計方法;

(4) 可靠的計算和先進的架構——探究如何將容錯內置入硬體和軟體,以及並行計算的方法,光計算和測試;

(5) 其他方向——顯示工程,圖像和語音處理,模式識別,機器人,感測器和計算機感知。

從就業方向對比

CS就業方向偏軟應用如開發、測試、培訓、技術研究等;

(1)軟體編程方向最佳出路:微軟、IBM、Intel這個專業是培養coder的,而計算機專業的從業者大部分就是coder,因此學這個專業工作機會較多,但是起步階段的收入居於中等。

(2)計算機網路方向最佳出路:IBM、思科中國國內這方面工作的機會也很多,中國移動按照用戶數量是世界第一大運營商。Networking裡面涉及到網路安全方面,這個方向的工作主要是在大型政府、國防、電信、電力、金融、鐵路等部門;若在美國就業,則受公民身份等限制不少,所以今後畢業生回國形勢還是不錯的。

(3)計算機科學技術方向最佳出路:IBM、蘋果、聯想等計算機理論方向不好找工作。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計算屬於前沿新生的專業,就業形勢不明朗。很多學習此類專業的同學就業時還是轉向了傳統的寫代碼等相關崗位。

(4)人工智慧與人機交互方向人工智慧完全對口的工作是純研發的性質,找起來有一些難度,不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各類電子設備商處都有大批學習此類專業可以涉足的工作。唯一需要注意的是AI的某些部分在美國也一定程度上應用於國防。人機交互與AI一樣,如果找完全對口的工作有時候較難,但是憑借著扎實的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功底,可以在大量工作機會中尋找突破口。CECE更容易到電信、通訊、航天等相關部門工作,同時網路工程相關單位的設計、維護、培訓工作也會涉及,相關的職位有網頁設計員、網站程序員、軟體開發工程師、機器人工程師、技術員、網路工程師、計算機系統分析師等。

C. 網路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和互聯網的發展,區域網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和關注。是在區域網在廣域網中,都著自然和人為等諸多因素的潛在威脅和網路的脆弱性。故此,區域網的安全措施應是能地不同的威脅和脆弱性,才能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信息的安全與暢通,區域網的安全防範措施已迫在眉睫。
1.當前區域網安全
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計算機網路,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和網路操作系統等)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①]
計算機網路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構成。通信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數據通信的;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用戶的,全網路面向應用的數據工作。就區域網而言,通信子網由網卡、線纜、集線器、中繼器、網橋、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和軟體組成。資源子網由連網的伺服器、工作站、共享的列印機和設備及軟體所組成。
1.2 網路安全定義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網路安全從其本質講網路上的信息安全。[②]
1.3 區域網安全
區域網的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與邏輯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網路硬體的、使用及管理等;邏輯安全是從軟體的角度的,主要指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
1.3.1 來自互聯網的安全威脅
區域網是與Inernet互連的。Internet的開放性、國際性與自由性,區域網將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區域網與外部網路間的安全防護措施,很容易遭到來自Internet 黑客的攻擊。可以嗅探程序來探測、掃描網路及操作系統的安全漏洞,如網路I P 地址、應用操作系統的類型、開放的T C P 埠號、系統用來保存用戶名和口令等安全信息的關鍵文件等,並攻擊程序攻擊。還可以網路監聽等手段內部網用戶的用戶名、口令等信息,進而假冒內部合法身份非法登錄,竊取內部網路中信息。還能發送數據包對網路伺服器攻擊,使得伺服器超負荷工作拒絕服務,甚至使系統癱瘓。
1.3.2 來自區域網內部的安全威脅
內部管理人員把內部網路結構、管理員口令系統的信息傳播給外人帶來信息泄漏;內部職工熟悉伺服器、小程序、腳本和系統的弱點,網路開些小玩笑,甚至搞破壞。如,泄漏至關的信息、錯誤地資料庫、刪除數據等,都將給網路的安全威脅。

D.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析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析

對於計算機網路,多年來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隨著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具有不同的內涵。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析,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資源共享的觀點

資源共享的觀點將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這種定義比較准確地描述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特徵。

(1)群體性問題,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系統的集合,是一種多機系統。

(2)獨立性問題,網路上的計算機是“自治計算機”,也就是說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計算機(也稱為工作站)具有獨立性。如果其中某台計算機可以被其他計算機強制控制,則不能滿足獨立性的.原則,不能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3)互聯性問題,網路互聯既包括物理上的連接,也包括軟體連接,完成互聯需要有網路協議和網路操作系統的支持。

(4)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主要目的是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軟體、數據等)。通過將物理上分散的若干計算機有機連接起來,達到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等目標的系統。

2.廣義的觀點

廣義的觀點將計算機網路定義為“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遠程信息處理從而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計算機網路發展到“計算機一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階段,又提出了計算機通信網的定義:“在計算機間以傳輸信息為目的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3.用戶透明性的觀點

從用戶透明性的觀點出發,定義計算機網路為“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資源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任務所需要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廣州IT職業培訓學校,有些只是做辦公軟體培訓,這些培訓一般都是比較簡單的,有些人可能學完之後,感覺花的錢太冤枉了,還不如自學呢,就這點東西還要花這么多錢?而有的是專門針對某個領域進行培訓,比如Java培訓、.NET培訓、網站建設培訓等。還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所教授的知識面比較廣泛,是針對一個領域的,比如軟體開發、網路工程等

;

E. 計算機網路發展趨勢分析

1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發展趨勢
1.1分布式網路管理
基於傳統集中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其利用SNMP對網路設備進行操控,並將設備集為一體,實施有效管理。但隨著網路用戶的逐漸增長,傳統的集中式網路管理形式在音頻、視頻等數據傳輸過程中凸顯出效率低等問題影響到了網路環境的整體服務水平。因而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應逐步貫穿QOS思想,且將交互問題視為網路管理的核心問題,繼而以分布式系統構建形式優化CORBA平台,並依據網路環境,設立多個域對網路設備進行管理,最終以此來為跨平台用戶提供良好的信息交互環境,且就此滿足其信息傳遞需求。此外,在分布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其對網路環境的協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礎上應深入探究CORBA技術,且賦予網路系統數據採集、集中管理、分發代碼等功能,以此來營造靈敏度較高的網路空間。
1.2綜合化網路管理
綜合化網路管理是基於多種級制的支撐下實現的,同時在綜合化網路管理環境下應依據網路空間設置總操作台,從而透過操作台實現對子網業務、故障定位、故障排除的全面掌控,且以互連的多個網路管理形式來實現高效率的網路環境管理狀態。例如,IP網路、SDH網路均為綜合化網路管理形式的體現。此外,當代網路電視在系統監控、管理過程中即結合網路互聯的特點,對數字干線傳輸、HFC綜合接入網、分前端機供電方供電等多個網管系統實施互聯的管理形式,最終由此緩解了網路設備復雜性問題,且就此滿足了當代群眾網路環境需求。另外,在綜合化網路管理模式下要求相關技術人員應針對已經存在的子網管理系統進行深入分析,繼而由此構建綜合網路管理系統,實施高效率網路管理模式。
2可拓展視角下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技術
2.1分布式失效檢測技術
2.1.1輪詢方法
基於可拓展視角下為了保障網路管理系統的安全性,逐漸將輪詢失效檢測方法應用於網路管理環境下,即由檢測者定期發送查詢請求,同時以被檢測對象接收信息後「回」或者「不回」的行為對其「活動」、「實效」狀態進行判斷。此外,基於輪詢檢測方法應用的基礎上,要求檢測者應在一輪查詢完成後,針對「活動」檢測對象展開新一輪的檢測行為,最終由此實現對網路管理系統的有效管理。另外,由於在「輪詢」過程中檢測者承擔著主要職能,因而在檢測對象選擇過程中應確保其合理性,同時賦予檢測設備ICMPEcho發送功能,繼而通過檢測數據的發送判斷IP層端ICMPEchoReply信息接收情況,即其設備數據傳輸功能的有效性。另外,輪詢檢測方法亦可應用於客戶服務情況檢測過程中,即以客戶訪問模擬形式要求Ping發送查詢請求,從而透過服務速度來判斷分布式失效情況,並對其展開行之有效的處理[2]。
2.1.2心跳檢測法
心跳檢測法的簡稱為HB,HB檢測即通過定期發送預約消息的形式來對分布式失效情況進行判斷。在心跳檢測法中,檢測者處於被動的地位,即其需根據被檢測者的「心跳信息」反饋數據對檢測對象「活動」、「失效」狀況進行識別。如,基於檢測者、被檢測者分別為c、d的條件下,c會在△t時間內發送hi個HB消息,同時d在第i個消息接收後會對消息進行相應的反饋,而如若第i+1個消息發送時,d仍無反應,則表示計算網路管理系統分布式失效。同時,在心跳檢測過程中應注重用T0(預約超時時間)+Ti來表示Ti+1,繼而由此來簡化檢測過程。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HB檢測法中對被檢測對象HB消息接收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對此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例如,LinuxHA系統在實施網路管理環節的過程中即對HB檢測方法進行了合理的運用,繼而由此滿足了人們網路服務需求,且為其營造安全、可靠的網路空間[3]。
2.2Web伺服器技術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管理系統為了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傳遞、發送目標,以LAN、WAN分布於多台Web伺服器的形式滿足了受眾網路應用需求,同時通過組織調度規劃實現對用戶Web請求的協調處理,最終由此提升整體網路服務質量。在Web伺服器應用過程中CARD方法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成效,即以前端機設置的形式處理用戶流量請求,同時通過IP映像的設計,便於各站點在主機請求轉發信息接收後對請求信息進行處理,達到高質量信息處理狀態。另外,在CARD處理模式下,要求計算機主機應先對用戶請求信息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繼而在此基礎上通過HTTP協議將信息發送至適宜的站點,即具體的Web伺服器,最終基於TCP連接的基礎上滿足用戶網路應用需求[4]。
3結語
綜上可知,當前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逐漸凸顯出效率低等問題影響到了人們對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營造良好的網路空間,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開發過程中應著重強調對Web伺服器技術、心跳檢測法、輪詢方法等的運用,繼而由此來應對傳統集中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凸顯出的相應問題,且提升整體網路管理系統規劃水平,避免不規范管理行為的凸顯影響到網路環境的安全性。

F. 電氣工程圖中ce表示什麼

電氣工程圖中ce表示沿天棚面或頂棚面敷設。電氣工程也叫做EE,是現代科技領域中的核心學科和關鍵學科。此外,電氣工程圖中BE表示沿屋架或跨屋架敷設。而傳統的電氣工程定義為用於創造產生電氣與電子系統的有關學科的總和。

(6)計算機網路ce分析擴展閱讀:

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此外,正是電子技術的巨大進步才推動了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的信息時代的到來,並將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美國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又稱電氣工程系、電氣工程與信息科學系、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等,主要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研究方向和重點。

G. 跪求!關於計算機的文章

注:文章分兩部分,計算機的現狀和未來

計算機發展及現狀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涉及到通信與計算機兩個領域。它的誕生使計算機體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當今社會經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從某種意義上講,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水平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水平,而且已經成為衡量其國力及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自50年代開始,人們及各種組織機構使用計算機來管理他們的信息的速度迅速增長。早期,限於技術條件使得當時的計算機都非常龐大和非常昂貴,任何機構都不可能為雇員個人提供使用整個計算機,主機一定是共享的,它被用來存儲和組織數據、集中控制和管理整個系統。所有用戶都有連接系統的終端設備,將資料庫錄入到主機中處理,或者是將主機中的處理結果,通過集中控制的輸出設備取出來。它最典型的特徵是:通過主機系統形成大部分的通信流程,構成系統的所有通信協議都是系統專有的,大型主機在系統中占據著絕對的支配作用,所有控制和管理功能都是由主機來完成。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大量功能先進的個人計算機的問世,使得每一個人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計算機,進行他所希望的作業處理,以個人計算機(PC)方式呈現的計算能力發展成為獨立的平台,導致了一種新的計算結構---分布式計算模式的誕生。
一般來講,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形成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第二階段:在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基礎上,完成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研究,形成了計算機網路;
第三階段:在解決計算機連網與網路互連標准化問題的背景下,提出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與協議,促進了符合國際標準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第四階段:計算機網路向互連、高速、智能化方向發展,並獲得廣泛的應用。
任何一種新技術的出現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強烈的社會需求與先期技術的成熟。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形成與發展也證實了這條規律。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誕生時,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並沒有直接的聯系。50年代初,由於美國軍方的需要,美國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SAGE進行了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要實現這樣的目的,首先要完成數據通信技術的基礎研究。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人們完全可以將地理位置分散的多個終端通信線路連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用戶可以在自己的辦公室內的終端鍵入程序,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中心計算機,人們把這種以單個為中心的聯機系統稱做面向終端的遠程聯機系統。它是計算機通信網路的一種。60年代初美國航空公司建成的由一台計算機與分布在全美國的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航空訂票系統SABRE-1就是這種計算機通信網路。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展,出現了多台計算機互連的需求。這種需求主要來自軍事、科學研究、地區與國家經濟信息分析決策、大型企業經營管理。他們希望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連成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網路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使用本地計算機的軟體、硬體與數據資源,也可以使用連網的其它地方計算機軟體、硬體與數據資源,以達到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目的。這一階段研究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ARPAnet(通常稱為ARPA網)。1969年ARPA網只有4個結點,1973年發展到40個結點,1983年已經達到100多個結點。ARPA網通過有線、無線與衛星通信線路,使網路覆蓋了從美國本土到歐洲與夏威夷的廣闊地域。ARPR網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對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完成了對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與子課題研究內容的描述;
2、提出了資源子網、通信子網的兩級網路結構的概念;
3、研究了報文分組交換的數據交換方法;
4、採用了層次結構的網路體系結構模型與協議體系。

未來計算機與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的要害技術繼續發展
未來的計算機技術將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處理、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盡管受到物理極限的約束,採用硅晶元的計算機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還會持續增長。作為Moore定律驅動下成功企業的典範Inter預計2001年推出1億個晶體管的微處理器,並預計在2010年推出集成10億個晶體管的微處理器,其性能為10萬MIPS(1000億條指令/秒)。而每秒100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將出現在本世紀初出現。超高速計算機將採用平行處理技術,使計算機系統同時執行多條指令或同時對多個數據進行處理,這是改進計算機結構、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的要害技術。
同時計算機將具備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將具有多種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與判定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語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輸入手段(如語音輸入、手寫輸入)外,讓人能產生身臨其境感覺的各種交互設備已經出現,虛擬現實技術是這一領域發展的集中體現。
傳統的磁存儲、光碟存儲容量繼續攀升,新的海量存儲技術趨於成熟,新型的存儲器每立方厘米存儲容量可達10TB(以一本書30萬字計,它可存儲約1500萬本書)。信息的永久存儲也將成為現實,千年存儲器正在研製中,這樣的存儲器可以抗干擾、抗高溫、防震、防水、防腐蝕。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獻可以原汁原味保存、並流芳百世。
新型計算機系統不斷涌現
硅晶元技術的高速發展同時也意味著硅技術越來越近其物理極限,為此,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正在加緊研究開發新型計算機,計算機從體系結構的變革到器件與技術革命都要產生一次量的乃至質的飛躍。新型的量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納米計算機等將會在21世紀走進我們的生活,遍布各個領域。
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是基於量子效應基礎上開發的,它利用一種鏈狀分子聚合物的特性來表示開與關的狀態,利用激光脈沖來改變分子的狀態,使信息沿著聚合物移動,從而進行運算。
量子計算機中數據用量子位存儲。由於量子疊加效應,一個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儲0又存儲1。因此一個量子位可以存儲2個數據,同樣數量的存儲位,量子計算機的存儲量比通常計算機大許多。同時量子計算機能夠實行量子並行計算,其運算速度可能比目前個人計算機的PentiumⅢ晶片快10億倍。目前正在開發中的量子計算機有3種類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計算機、硅基半導體量子計算機、離子阱量子計算機。預計2030年將普及量子計算機。
光子計算機
光子計算機即全光數字計算機,以光子代替電子,光互連代替導線互連,光硬體代替計算機中的電子硬體,光運算代替電運算。
與電子計算機相比,光計算機的「無導線計算機」信息傳遞平行通道密度極大。一枚直徑5分硬幣大小的棱鏡,它的通過能力超過全世界現有電話電纜的許多倍。光的並行、高速,天然地決定了光計算機的並行處理能力很強,具有超高速運算速度。超高速電子計算機只能在低溫下工作,而光計算機在室溫下即可開展工作。光計算機還具有與人腦相似的容錯性。系統中某一元件損壞或出錯時,並不影響最終的計算結果。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計算機已由歐共體的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義大利的70多名科學家研製成功,其運算速度比電子計算機快1000倍。科學家們預計,光計算機的進一步研製將成為21世紀高科技課題之一。
生物計算機(分子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就是蛋白質分子與四周物理化學介質的相互作用過程。計算機的轉換開關由酶來充當,而程序則在酶合成系統本身和蛋白質的結構中極其明顯地表示出來。
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處於不同狀態時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無。DNA分子中的遺傳密碼相當於存儲的數據,DNA分子間通過生化反應,從一種基因代瑪轉變為另一種基因代碼。反應前的基因代碼相當於輸入數據,反應後的基因代碼相當於輸出數據。假如能控制這一反應過程,那麼就可以製作成功DNA計算機。
蛋白質分子比硅晶片上電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計算機完成一項運算,所需的時間僅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維速度快100萬倍。DNA分子計算機具有驚人的存貯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儲1萬億億的二進制數據。DNA計算機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電子計算機的十億分之一。由於生物晶元的原材料是蛋白質分子,所以生物計算機既有自我修復的功能,又可直接與生物活體相聯。預計10~20年後,DNA計算機將進入實用階段。
納米計算機
「納米」是一個計量單位,一個納米等於10[-9]米,大約是氫原子直徑的10倍。納米技術是從80年代初迅速發展起來的新的前沿科研領域,最終目標是人類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縱單個原子,製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
現在納米技術正從MEMS(微電子機械繫統)起步,把感測器、電動機和各種處理器都放在一個硅晶元上而構成一個系統。應用納米技術研製的計算機內存晶元,其體積不過數百個原子大小,相當於人的頭發絲直徑的千分之一。納米計算機不僅幾乎不需要耗費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計算機強大許多倍。
目前,納米計算機的成功研製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已開始應用納米技術研製晶元,一旦他們的研究獲得成功,將為其他縮微計算機元件的研製和生產鋪平道路。 互聯網路繼續蔓延與提升
今天人們談到計算機必然地和網路聯系起來,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網路的計算機越來越難以見到,另一方面計算機的概念也被網路所擴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Internet在過去如火如荼地發展,其影響之廣、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從沒有一種技術能像Internet一樣,劇烈地改變著我們的學習、生活和習慣方式。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有計算機網路直接或間接地與Internet相連,使之成為一個全球范圍的計算機互聯網路。人們可以通過Internet與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戶自由地進行通信,可從Internet中獲得各種信息。
回顧一下我國互聯網路的發展,就可以感受到互聯網普及之快。近三年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對我國互聯網路狀況的調查表明我國的Internet發展呈現爆炸式增長,2000年1月我國上網計算機數為350萬台,2001年的統計數為892萬台,翻一番多;2000年1月我國上網用戶人數890萬;2001年1月的統計數為2250萬人,接近於3倍;2000年1月CN下注冊的域名數為48575,2001年1月的統計數為122099個,接近於3倍;國際線路的總容量目前達2799M,8倍於2000年1月的351M。
人們已充分領略到網路的魅力,Internet大大縮小了時空界限,通過網路人們可以共享計算機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信息資源。「網路就是計算機」的概念被事實一再證實,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來10年內,建立透明的全光網路勢在必行,互聯網的傳輸速率將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進行醫療診斷、遠程教學、電子商務、視頻會議、視頻圖書館等將得以普及。同時,無線網路的構建將成為眾多公司競爭的主戰場,未來我們可以通過無線接入隨時隨地連接到Internet上,進行交流、獲取信息、觀看電視節目。
移動計算技術與系統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成熟以及計算機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新的業務和應用不斷涌現。移動計算正是為提高工作效率和隨時能夠交換和處理信息所提出,業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移動計算包括三個要素:通信、計算和移動。這三個方面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移動計算概念提出之前,人們對它們的研究已經很長時間了,移動計算是第一次把它們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它們可以相互轉化,例如,通信系統的容量可以通過計算處理(信源壓縮,信道編碼,緩存,預取)得到提高。
移動性可以給計算和通信帶來新的應用,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無線移動環境帶來的挑戰。在無線移動環境中,信號要受到各種各樣的干擾和衰落的影響,會有多徑和移動,給信號帶來時域和頻域彌散、頻帶資源受限、較大的傳輸時延等等問題。這樣一個環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動通信網路和計算機網路中未碰到的問題。第一,信道可靠性問題和系統配置問題。有限的無線帶寬、惡劣的通信環境使各種應用必須建立在一個不可靠的、可能斷開的物理連接上。在移動計算網路環境下,移動終端位置的移動要求系統能夠實時進行配置和更新。第二,為了真正實現在移動中進行各種計算,必須要對寬頻數據業務進行支持。第三,如何將現有的主要針對話音業務的移動治理技術拓展到寬頻數據業務。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計算網路中的成熟技術移植到移動計算網路中。
面向全球網路化應用的各類新型微機和信息終端產品將成為主要產品。便攜計算機、數字基因計算機、移動手機和終端產品,以及各種手持式個人信息終端產品,將把移動計算與數字通信融合為一體,手機將被嵌入高性能晶元和軟體,依據標準的無限通信協議(如藍牙)上網,觀看電視、收聽廣播。在Internet上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自然不會把汽車僅作為代步工具,汽車將向用戶提供上網、辦公、家庭娛樂等功能,成為車輪上的信息平台。
跨入新世紀的門檻,暢想未來之時,我們不妨回顧本世紀人們對計算機的熟悉。1943年IBM總裁Thomas Wason說「我認為全世界市場的計算機需求量約為五台」。1957年美國PrenticeHall的編輯撰文「我走遍了這個國家並和許多最優秀的人們交談過,我可以確信數據處理熱不會熱過今年」。1968年IBM的高級計算機系統工程師的微晶片上註解「但是……它究竟有什麼用呢?」。1977年數字設備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Ken Olson說「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在家裡放一台計算機」。願我們的所言也將被證實是膚淺的、保守的。

H. 按照網路的拓撲結構,計算機網路可以劃分為哪幾類

按照網路的拓撲結構,計算機網路可以劃分為匯流排型拓撲、星型拓撲、環型拓撲、樹型拓撲、網狀拓撲和混合型拓撲。

1、星型拓撲

星型拓撲結構的優點

(1)結構簡單,連接方便,管理和維護都相對容易,而且擴展性強。

(2)網路延遲時間較小,傳輸誤差低。

(3)在同一網段內支持多種傳輸介質,除非中央節點故障,否則網路不會輕易癱瘓。

(4)每個節點直接連到中央節點,故障容易檢測和隔離,可以很方便地排除有故障的節點。

2、匯流排拓撲

匯流排拓撲結構的優點

(1)匯流排結構所需要的電纜數量少,線纜長度短,易於布線和維護。

(2)匯流排結構簡單,又是元源工作,有較高的可靠性。傳輸速率高,可達1~100Mbps。

(3)易於擴充,增加或減少用戶比較方便,結構簡單,組網容易,網路擴展方便

(4)多個節點共用一條傳輸信道,信道利用率高。

3、環型拓撲

環型拓撲的優點

(1)電纜長度短。

(2)增加或減少工作站時,僅需簡單的連接操作。

(3)可使用光纖。

4、樹型拓撲

樹型拓撲的優點

(1)易於擴展。

(2)故障隔離較容易。

5、混合型拓撲

混合型拓撲的優點

(1)故障診斷和隔離較為方便。

(2)易於擴展。

(3)安裝方便。

6、網型拓撲

網型拓撲的優點

(1)節點間路徑多,碰撞和阻塞減少。

(2)局部故障不影響整個網路,可靠性高。

7、開關電源拓撲

樹型拓撲的缺點:

各個節點對根的依賴性太大。

(8)計算機網路ce分析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誕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

2、形成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3、互聯互通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守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

4、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網際網路( 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I. 計算機網路學什麼

信息採集技術、關系資料庫、數據分析方法、數據系統部署與運維、分布式資料庫、大數據處理技術等。

計算機網路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

J. 常見的幾種網路故障與診斷方法

常見的幾種網路故障與診斷方法

近些年,計算機技術在各領域得到推廣和使用,使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在計算機網路給我們帶來便利性的同時,我們不可忽視它存在的問題。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常見的幾種網路故障與診斷方法,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在21世紀,計算機已經作為一種基礎的工作媒介和手段應用到社會的更各領域,其應用范圍之廣,影響力之大。本課題主要立足於社會發展的需要,著重探究了計算機網路故障診斷的方法,希望能優化計算機網路的使用,提高其工作效能,為社會發展提供便利。

一、計算機網路的含義解析

對於計算機網路故障的研究來說,必須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為前提條件。首先是計算機網路,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呢,目前對於計算機網路的定義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一般可以粗略的理解為相互連接的,實現資源和材料共享共用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其實指的就是由計算機集合加通信設施組成的系統,按其計算機分布范圍可以分為區域網和廣域網。對於計算機區域網來說,覆蓋的范圍相對較小,而廣域網就覆蓋的范圍來說就顯得寬泛。通過網際網路的應用研究來說,事實已經充分說明如果是採用統一協議實現不同網路的互連,那就會產生組大的能量,互聯網也會發展迅速,使其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各種形式的網路之間的連接,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二、幾種常見的計算機網路故障分析

21世紀作為知識大爆炸和信息化發展最快的時代,全球的互聯網高速發展,計算機網路作為優化工作的重要媒介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和關注。計算機網路帶給我們帶來便利和收益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網路故障,這極大的影響了網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對於計算機出現的網路故障,按照分類,一般分為物理故障與邏輯故障,也就是通常說的硬體故障與軟體故障。前者主要是網卡、網線、Hub、交換機、路由器發生了問題而產生的故障,後者一般是說由於網路協議出現的問題問題或因為網路設備的配置原因而導致的網路異常或故障。對於計算機網路故障來說,一般表現的症狀為:連通性故障,如電腦無法登錄到伺服器;電腦無法在網路內實現訪問其他電腦上的資源等。病毒是目前計算機安全最大的威脅,能對計算機造成系統運行緩慢、重啟、程序無法啟動、異常和數據丟失等各種的損害。其分類主要有:引導區、文件、宏、腳本、蠕蟲和木馬病毒等。目前已知有8萬多種,且每天不斷有幾十種新病毒問世。其傳播路徑主要有:可執行文件、office文檔、電子郵件、瀏覽網頁、即時通信工具、網路等,病毒的一大傳播途徑,就是Internet。潛伏在網路上的各種可下載程序中,如果你隨意下載、隨意打開,對於製造病毒者來說,可真是再好不過了。這些也會影響到網路的運行質量,也會導致網路故障的發生。

三、計算機網路故障的診斷方法探究

對其計算機出現的網路故障來說,有時確實難於避免,這時候面對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冷靜對待,按照科學的步驟和診斷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網路故障問題。

1、分層診斷技術方面研究

1.故障的物理層方面探究

對於計算機出現的物理層網路障來說,主要表現在計算機各硬體設備的連接方式是否恰當;連接電纜是否正確;MODEM、CSU/DSU等設備的配置及操作是否正確。確定路由器埠物理連接是否完好的最佳方法是使用show interface命令,檢查每個埠的狀態,解釋屏幕輸出信息,查看埠狀態、協議建立狀態和EIA狀態等。

2.數據鏈路層方面探究

數據鏈路層對於計算機網路來說意義重大,有了數據鏈路層就可以無序考慮物理層的特點而行使數據傳輸的工作。對於計算機網路出現的故障問題,有時候需要我們注意查找和排除數據鏈路層出現的問題,在這個問題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是分析和了解需路由器的配置,檢查連接埠的共享同一數據鏈路層的.封裝情況。要求每對介面要和與其通信的其他設備有相同的封裝。通過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檢查其封裝,或者使用show命令查看相應介面的封裝情況。

2、硬體診斷方面

1.串口故障的問題及對策

計算機出現的網路故障問題,在硬體的診斷時候,串口就是考慮的因素之一。

計算機的串口一般是指COM口,有的是9針,也有的是25針的介面,通常用於連接滑鼠(串口)及通訊設備等。對於計算機串口故障的排查和查找問題,一般從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開始,分析它的屏幕輸出報告內容,然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並分析解決的對策。串口報告的開始提供了該介面狀態和線路協議狀態。在介面和線路協議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雖然串口鏈路的基本數據傳輸資料建立起來了,但還有可能出現信息包的丟失和發送錯誤等異常問題。按照一般正常的情況分析,信息包不會丟失或者出現錯誤,但是潛在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信息包丟失有規律性增加,表明通過該介面傳輸的通信量超過介面所能處理的通信量。解決的辦法是增加線路容量。查找其他原因發生的信息包丟失,查看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的輸出報告中的輸入輸出保持隊列的狀態。當發現保持隊列中信息包數量達到了信息的最大允許值,可以增加保持隊列設置的大小。

2.以太介面的問題及對策

Ethernet是Xerox公司創建的區域網規范,使用CSMA/CD。其出現的主要故障是過量的使用帶寬,過多的碰撞沖突,不兼容的幀類型使用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可以利用show interface ethernet命令,對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後有的放矢採用針對性的措施給與解決。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開始組建自己的網路,其網路運行的質量和安全性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和發展,為此,為了實現既定的社會利益和其他利益,我們必須加大對網路故障的排查,並做好相關的檢修工作,然後針對性的解決網路故障存在的問題,以實現網路的優化運行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