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smi
擴展閱讀
小米sa網路模式怎麼設置 2025-09-25 14:05:56
蘋果軟體都無毒嗎 2025-09-25 13:59:29

計算機網路smi

發布時間: 2022-10-30 23:10:45

『壹』 SNMP網路管理的知識

說起網路管理,恐怕大部分人立刻就能想到區域網的組建、伺服器的配置、美萍網管大師之類的軟體使用以及軟、硬體系統的安裝、調試和維護等工作,而相當多的中小規模區域網管理員平日里的工作也就是不斷地安裝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查殺病毒、數據備份、計算機和網線、網卡的故障排除等等,在很多非專業人士的眼裡似乎這些就是網路管理的全部,而在相當多的網管論壇上,這些也都是大家討論的重點。然而,嚴格地說來,這類工作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路管理,它們只能被稱作系統管理或者系統維護,充其量它們只是網路管理中的一個很小的並且缺乏技術含量的部分,而真正的網路管理則離不開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由於SNMP網路管理的學習並不像普通的系統維護那麼簡單,它不但要求我們的網路管理員要深入了解網路中的交換和路由設備,還要求我們能夠透徹認識SNMP協議原理,所以這種管理方式在大部分中小規模區域網中的運用並不多見。但因為SNMP是目前在計算機網路中用得最廣泛的網路管理協議,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一個連SNMP都不清楚的網路管理員就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網路管理員。本文中筆者將帶領大家一步一步地去學習SNMP網路管理,盡量減少枯燥的理論知識、加大實踐力度,將原本彷彿遙不可及的`SNMP拉到大家的身邊,讓大家切身體會到SNMP網路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初識SNMP網路管理

SNMP的英文全稱是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中文名為簡單網路管理協議,是一個基於TCP/IP協議的網路管理標准。SNMP網路管理包含兩個部分:網路管理站(也叫管理進程,manager)和被管的網路單元(也叫被管設備)。網路管理站通常是一台安裝了網路管理軟體的計算機,可以顯示所有被管設備的狀態,我們一般稱之為網管工作站;而被管設備則種類繁多,包括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伺服器以及列印機等等,被管設備上的管理軟體我們稱之為代理進程,用於回答管理進程(網管工作站)的查詢。圖1顯示了一個使用兩台SNMP網管工作站進行網路管理的拓撲結構。

在圖1中,兩台網管工作站上面分別安裝了SNMP網路管理軟體,以對區域網中的所有的被管設備(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進行管理和監控,而被管設備上面則運行著代理進程,因此整個網路的管理就可以集中在這兩台網管工作站上面來進行了。

SNMP網路管理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管理信息庫MIB、管理信息結構SMI和SNMP網路管理協議。管理信息庫(MIB)中存放的是被管設備的所有信息,比方說被管設備的名稱、運行時間、介面速度、介面進來/發出的報文等等,當前的管理信息庫版本為MIB-II;管理信息結構SMI用於定義管理信息庫MIB的結構和表示符號,限制在MIB變數中允許的變數類型,指定對這些變數命名的規則以及創建定義變數類型的規則;而SNMP網路管理協議則是管理進程(位於網管工作站上)和代理進程(位於被管設備上)之間的通信協議。

SNMP網路管理定義了5種報文操作:

GetRequest操作:用於管理進程從代理進程上面提取一個或者多個MIB參數值,這些參數值均在管理信息庫中被定義;

GetNextRequest操作:從代理進程上面提取一個或多個參數的下一個參數值;

SetRequest操作:設置代理進程的一個或多個MIB參數值;

GetResponse操作:代理進程返回一個或多個MIB參數值,它是前面三種操作中的響應操作;

Trap操作:這是代理進程主動向管理進程發出的報文,它標記出一個可能需要特殊注意的事件的發生,比方說重新啟動可能就會觸發一個Trap陷阱。

前面三個操作是管理進程向代理進程發出的,後面兩個操作則是代理進程發給管理進程的,其中除了Trap操作使用UDP162埠外,其他4個操作均使用UDP161埠。通過這五種報文操作,管理進程和代理之間就能夠進行相互之間的通信了。

在看完SNMP網路管理的三個組成部分和五個報文操作的介紹後,可能還是有很多的讀者仍然對SNMP感到比較抽象,沒有關系,大家現在可以不用太追求對這些概念的感性認識,跟著我一步一步地往下看就行了,稍後我們會用實例來給大家提供感性的認識。

『貳』 計算機網路的作品目錄(第五版)

1.1 計算機網路在信息時代中的作用
1.2 網際網路概述
1.2.1 網路的網路
1.2.2 網際網路發展的三個階段
1.2.3 網際網路的標准化工作
1.3 網際網路的組成
1.3.1 網際網路的邊緣部分
1.3.2 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
1.4 計算機網路在我國的發展
1.5 計算機網路的類別
1.5.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1.5.2 幾種不同類別的網路
1.6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6.1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6.2 計算機網路的非性能特徵
1.7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1.7.1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
1.7.2 協議與劃分層次
1.7.3 具有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1.7.4 實體、協議、服務和服務訪問點
1.7.5 TCP/IP的體系結構
習題 2.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2.2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2.2.1 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
2.2.2 有關信道的幾個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極限容量
2.3 物理層下面的傳輸媒體
2.3.1 導向傳輸媒體
2.3.2 非導向傳輸媒體
2.4 信道復用技術
2.4.1 頻分復用、時分復用和統計時分復用
2.4.2 波分復用
2.4.3 碼分復用
*2.5 數字傳輸系統
*2.6 寬頻接入技術
2.6.1 xDSL技術
2.6.2 光纖同軸混合網(HFC網)
2.6.3 FTTx技術
習題 *3.1 使用點對點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3.1.1 數據鏈路和幀
3.1.2 三個基本問題
*3.2 點對點協議PPP
3.2.1 PPP協議的特點
3.2.2 PPP協議的幀格式
3.2.3 PPP協議的工作狀態
*3.3 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3.3.1 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
3.3.2 CSMA/CD協議
3.4 使用廣播信道的乙太網
*3.4.1 使用集線器的星形拓撲
3.4.2 乙太網的信道利用率
*3.4.3 乙太網的MAC層
*3.5 擴展的乙太網
3.5.1 在物理層擴展乙太網
3.5.2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乙太網
*3.6 高速乙太網
3.6.1 100BASE-T乙太網
3.6.2 吉比特乙太網
3.6.3 10吉比特乙太網
3.6.4 使用高速乙太網進行寬頻接入
3.7 其他類型的高速區域網或介面
習題 *4.1 網路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4.2 網際協議IP
4.2.1 虛擬互連網路
4.2.2 分類的IP地址
4.2.3 IP地址與硬體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協議ARP和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
4.2.5 IP數據報的格式
4.2.6 IP層轉發分組的流程
*4.3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4.3.1 劃分子網
4.3.2 使用子網時分組的轉發
4.3.3 無分類編址CIDR(構造超網)
*4.4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
4.4.1 ICMP報文的種類
4.4.2 ICMP的應用舉例
*4.5 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
4.5.1 有關路由選擇協議的幾個基本概念
4.5.2 內部網關協議RIP
4.5.3 內部網關協議OSPF
4.5.4 外部網關協議BGP
4.5.5 路由器的構成
4.6 IP多播
4.6.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4.6.2 在區域網上進行硬體多播
4.6.3 網際組管理協議IGMP和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4.7 虛擬專用網VPN和網路地址轉換NAT
4.7.1 虛擬專用網VPN
4.7.2 網路地址轉換NAT
習題 *5.1 運輸層協議概述
5.1.1 進程之間的通信
5.1.2 運輸層的兩個主要協議
5.1.3 運輸層的埠
*5.2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5.2.1 UDP概述
5.2.2 UDP的首部格式
*5.3 傳輸控制協議TCP概述
5.3.1 TCP最主要的特點
5.3.2 TCP的連接
*5.4 可靠傳輸的工作原理
5.4.1 停止等待協議
5.4.2 連續ARQ協議
*5.5 TCP報文段的首部格式
5.6 TCP可靠傳輸的實現
*5.6.1 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滑動窗口
*5.6.2 超時重傳時間的選擇
5.6.3 選擇確認SACK
5.7 TCP的流量控制
*5.7.1 利用滑動窗口實現流量控制
5.7.2 必須考慮傳輸效率
*5.8 TCP的擁塞控制
5.8.1 擁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5.8.2 幾種擁塞控制方法
5.8.3 隨機早期檢測RED
5.9 TCP的運輸連接管理
*5.9.1 TCP的連接建立
*5.9.2 TCP的連接釋放
5.9.3 TCP的有限狀態機
習題 *6.1 域名系統DNS
6.1.1 域名系統概述
6.1.2 網際網路的域名結構
6.1.3 域名伺服器
6.2 文件傳送協議
6.2.1 FTP概述
6.2.2 FTP的基本工作原理
6.2.3 簡單文件傳送協議TFTP
6.3 遠程終端協議TELNET
*6.4 萬維網WWW
6.4.1 萬維網概述
6.4.2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6.4.3 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
6.4.4 萬維網的文檔
6.4.5 萬維網的信息檢索系統
*6.5 電子郵件
6.5.1 電子郵件概述
6.5.2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
6.5.3 電子郵件的信息格式
6.5.4 郵件讀取協議POP3和IMAP
6.5.5 基於萬維網的電子郵件
6.5.6 通用網際網路郵件擴充MIME
*6.6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6.7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
6.7.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6.7.2 管理信息結構SMI
6.7.3 管理信息庫MIB
6.7.4 SNMP的協議數據單元和報文
6.8 應用進程跨越網路的通信
6.8.1 系統調用和應用編程介面
6.8.2 幾種常用的系統調用
習題 *7.1 網路安全問題概述
7.1.1 計算機網路面臨的安全性威脅
7.1.2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內容
7.1.3 一般的數據加密模型
*7.2 兩類密碼體制
7.2.1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
7.2.2 公鑰密碼體制
*7.3 數字簽名
*7.4 鑒別
7.4.1 報文鑒別
7.4.2 實體鑒別
*7.5 密鑰分配
7.5.1 對稱密鑰的分配
7.5.2 公鑰的分配
7.6 網際網路使用的安全協議
7.6.1 網路層安全協議
7.6.2 運輸層安全協議
7.6.3 應用層的安全協議
*7.7 鏈路加密與端到端加密
7.7.1 鏈路加密
7.7.2 端到端加密
*7.8 防火牆
習題 *8.1 概述
8.2 流式存儲音頻/視頻
8.2.1 具有元文件的萬維網伺服器
*8.2.2 媒體伺服器
*8.2.3 實時流式協議RTSP
*8.3 互動式音頻/視頻
8.3.1 IP電話概述
8.3.2 IP電話所需要的幾種應用協議
8.3.3 實時運輸協議RTP
8.3.4 實時運輸控制協議RTCP
8.3.5 H.323
8.3.6 會話發起協議SIP
8.4 改進「盡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務
8.4.1 使網際網路提供服務質量
8.4.2 調度和管制機制
8.4.3 綜合服務IntServ與資源預留協議RSVP
8.4.4 區分服務DiffServ
習題 9.1 無線區域網WLAN
*9.1.1 無線區域網的組成
9.1.2 802.11區域網的物理層
*9.1.3 802.11區域網的MAC層協議
*9.1.4 802.11區域網的MAC幀
9.2 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
9.3 無線城域網WMAN
習題 *10.1 下一代網際協議IPv6 (IPng)
10.1.1 解決IP地址耗盡的措施
10.1.2 IPv6的基本首部
10.1.3 IPv6的擴展首部
10.1.4 IPv6的地址空間
10.1.5 從IPv4向IPv6過渡
10.1.6 ICMPv6
10.2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10.2.1 MPLS的產生背景
10.2.2 MPLS的工作原理
10.2.3 MPLS首部的位置與格式
10.3 P2P文件共享
習題
附錄A 部分習題的解答
附錄B 英文縮寫詞
附錄C 參考文獻與網址

『叄』 計算機硬體英文字母

店有賣計算機英語類的,如果新華書店沒有就到你們當地的大學去找,一般有計算機專業的學校肯定有賣相關書的

新手上路之主板篇

【文章簡介】
電腦主板就可以稱為電腦的神經系統。 主板是一種高科技、 高工藝融為一體的集成產品,大家在攢機的時候難免有認知上的迷惑。所以先了解一些主板的基本知識對大家攢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把主板常用的一些術語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 (4665 字)

電腦主板就可以稱為電腦的神經系統。主板是一種高科技、高工藝融為一體的集成產品,大家在攢機的時候難免有認知上的迷惑。所以先了解一些主板的基本知識對大家攢機是大有裨益的。 下面, 我就把主板常用的一些術語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

大家喜歡將CPU比作電腦的大腦或心臟,那麼電腦主板就可稱為電腦的神經系統。主板是一種高科技、高工藝融為一體的集成產品,大家在攢機的時候難免有認知上的迷惑。所以先了解一些主板的基本知識對大家攢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把主板常用的一些術語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電腦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是電腦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滿了各種插槽(可連接音效卡/顯卡/MODEM/等)、介面(可連接滑鼠/鍵盤等)、電子元件,它們都有自己的職責,並把各種周邊設備緊緊連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壞對電腦的總體指標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通常也稱為微處理器。它被人們稱為電腦的心臟。它實際上是一個電子元件,它的內部由幾百萬個晶體管組成的,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其工作原理為:控制單元把輸入的指令調動分配後,送到邏輯單元進行處理再形成數據,然後存儲到儲存器里,最後等著交給應用程序使用。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

CMOS:CMOS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它來保護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用戶對某些參數的設定。現在的廠商們把CMOS程序做到了BIOS晶元中,當開機時就可按特定鍵進入CMOS設置程序對系統進行設置。所以又被人們叫做BIOS設置。

晶元組(Chipset):是構成主板電路的核心。一定意義上講,它決定了主板的級別和檔次。它就是「南橋」和「北橋」的統稱,就是把以前復雜的電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幾顆晶元內的晶元組。

北橋:就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一塊晶元,負責與CPU的聯系並控制內存、AGP、PCI數據在北橋內部傳輸。

南橋:主板上的一塊晶元,主要負責I/O介面以及IDE設備的控制等。

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內存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CPU,AGP匯流排和內存。

ICH(I/O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器中心,負責連接PCI匯流排,IDE設備,I/O設備等。

FWH(firmware controller):固件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存放BIOS。

I/O晶元:在486以上檔次的主板,板上都有I/O控制電路。它負責提供串列、並行介面及軟盤驅動器控制介面。

PCB:也就是主板線路板它由幾層樹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內部採用銅箔走線。一般的PCB線路板分有四層,最上和最下的兩層是信號層,中間兩層是接地層和電源層,將接地和電源層放在中間,這樣便可容易地對信號線做出修正。而好的主板的線路板可達到六層,這是由於信號線必須相距足夠遠的距離,以防止電磁干擾,六層板可能有三個或四個信號層、一個接地層、以及一個或兩個電源層,以提供足夠的電力供應。

AT板型: 也就是「豎」型板設計,即短邊位於機箱後面板。它最初應用於IBM PC/AT機上。AT主板大小為13×12英寸。

Baby-AT板型: 隨著電子元件和控制晶元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應的推出了尺寸相對較小的Baby AT主板結構。Baby AT大小為13.5×8.5英寸。

ATX(AT eXternal)板型:是Intel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結構。它的布局是「橫」板設計,就象把Baby-AT板型放倒了過來,這樣做增加了主板引出埠的空間,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擴展功能。

Micro-ATX板型:是Intel公司在97年提出的主板結構,主要是通過減少PCI和ISA插槽的數量來縮小主板尺寸的。

AT電源:是由P8和P9兩組介面組成,每個介面分別有六個針腳,支持+5.0V,+12V,-5V,-12V電壓,它不支持+3.3V電壓。

ATX電源:ATX電源是ATX主板配套的電源,為此對它增加了一些新作用;一是增加了在關機狀態下能提供一組微電流(5V/100MA)供電。二是增加有3.3V低電壓輸出。

Slot 1:INTEL專為奔騰II而設計的一種CPU插座,它是一狹長的242針腳的插槽,提供更大的內部傳輸帶寬和CPU性能。

Socker 370:INETL為賽揚系列而設計的CPU插座,成本降低。支持VRM8.1規格,核心電壓2.0V左右。

Socker 370 II:INETL為Pentium III Coppermine和Celeron II設計的,支持VRM8.4規格,核心電壓1.6V左右。

Slot A:AMD公司為K7系列CPU定做的,外形與Slot 1差不多。

Socket A:AMD專用CPU插座,462針腳。

Socker 423:INTEL專用在第一代奔騰IV處理器的插座。

Socket 478:Willamette內核奔騰IV專用的CPU插座。

SIMM(Single-In-line-Menory-Moles):一種內存插槽,72線結構。

DIMM(Dual-Inline-Menory-Moles):一種內存插槽。168線結構。

SDRAM(Synchronous Burst RAM):同步突發內存。是168線、3.3V電壓、帶寬64bit、速度可達6ns。是雙存儲體結構,也就是有兩個儲存陣列,一個被CPU讀取數據的時候,另一個已經做好被讀取數據的准備,兩者相互自動切換,使得存取效率成倍提高。並且將RAM與CPU以相同時鍾頻率控制,使RAM與CPU外頻同步,取消等待時間,所以其傳輸速率比EDO DRAM快了13%。SDRAM採用了多體(Bank)存儲器結構和突發模式,能傳輸一整數據而不是一段數據。

DDR RAM(Double Data Rate):二倍數據速度。它的速度比SDRAM提高一倍,其核心建立在SDRAM的基礎上,但在速度和容量上有了提高。對比SDRAM,它使用了更多、更先進的同步電路。而且採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時鎖定迴路)提供一個數據濾波信號(DataStrobe signal)。當數據有效時,存儲控制器可使用這個數據濾波信號來精確定位數據,每16次輸出一次。DDR本質上不需要提高時鍾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讀出數據,因此,它的速度是標准SDRAM的兩倍。

RDRAM(Rambus DRAM):是美國RAMBUS公司在RAMBUSCHANNEL技術基礎上研製的一種存儲器。用於數據存儲的字長為16位,傳輸率極速指標為600MHz。以管道存儲結構支持交*存取同時執行四條指令。

Direct RDRAM:是RDRAM的擴展,它使用了同樣的RSL,但介面寬度達到16位,頻率達到800MHz,效率更高。單個傳輸率可達到1.6GB/s,兩個的傳輸率可達到3.2GB/s。

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就是檢查出錯誤的地方並予以糾正。

PC133:因為Intel P III支持133MHz外頻,需要有與其相適應的內存帶寬,所以就出現了PC133,它的時鍾頻率達到133MHz,數據傳輸率為1.066GB/S。

CACHE:就是緩存,它分為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它是為內存和CPU交換數據提供緩沖區的。只所以大部分主板上都有CACHE晶元或插槽,是因其與CPU之間的數據交換要比內存和CPU之間的數據交換快的多。

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一種磁碟驅動器的介面類型,也稱為ATA介面。是由Compag和Conner共同開發並由Western Digital公司生產的控制器介面,現已作為一種介面標准被廣泛的應用。它最多可連接兩個IDE介面設備,允許最大硬碟容量528兆,控制線和數據線合用一根40芯的扁平電纜與硬碟介面卡連接。數據傳輸率為3.3Mbps-8.33Mbps。

EIDE(Enhanced IDE增強性IDE):是Pentium以上主板必備的標准介面。主板上通常可提供兩個EIDE介面。在Pentium以上主板中,EDIE都集成在主板中。

RAID:一般稱為磁碟陣列,其最主要的用途有二個,一個就是資料備份(Mirroring),或稱資料保全,另一個用途就是加速存取(Stripping)。 一般常聽到RAID 1就是指備份這個功能,而RAID 0就是加速功能,RAID 0+1就是兩者兼具,用白話一點來說,指的就是備份與加速功能。

ULTRA DMA/66:是一種硬碟介面規范,它的突發數據傳輸率為66MB/S,而且它可以減少CPU工作負擔,有利於提高整體系統效率。

ATA100介面:就是擁有100MB/秒的介面傳輸率,使用80針介面電纜,其中有40根地線,可以避免數據收發時的電磁干擾的一種介面標准。ATA 100完全向下兼容傳統的IDE,包括PIO、ATA/33、ATA/66等。

PCI匯流排(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設備互連):屬於局部匯流排是由PCI集團推出的匯流排結構。它具有133MB/S的數據傳輸率及很強的帶負載能力,可支持10台外設,同時兼容ISA、EISA匯流排。

AGP插槽(Accel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圖形埠):它是為提高視頻帶寬而設計的匯流排結構。它將顯示卡與主板的晶元組直接相連,進行點對點傳輸。但是它並不是正規匯流排,因它只能和AGP顯卡相連,故不具通用和擴展性。其工作的頻率為66MHz,是PCI匯流排的一倍,並且可為視頻設備提供528MB/S的數據傳輸率。所以實際上就是PCI的超集。

AGP 1X/2X/4X:AGP 1X的匯流排傳輸率為266MB/s,工作頻率為66MHz,AGP 2X的匯流排傳輸率為532MB/s,工作頻率為133MHz,電壓為3.3V,AGP 4X的匯流排傳輸率為1.06GB/s,工作頻率為266MHz,電壓為1.5V。

AMR(Audio/Modem Riser聲音/數據機插卡):是一套開放的工業標准,它定義的擴展卡可同時支持聲音及Modem的功能。採用這樣的設計,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時解決聲音與Modem子系統目前在功能上的一些限制。

CNR(Commu-nicationNotwork Riser通訊網路插卡):是AMR的升級產品,從外觀上看,它比AMR稍長一些,而且兩著的針腳也不相同,所以兩者不兼容。CNR能連接專用的CNR-Modem還能使用專用的家庭電話網路(Home PNA),具有PC 2000即插即用功能,比AMR增加了對10/100MB區域網功能的支持。

ACR(Advanced Communication Riser高級通訊插卡):是CNR的升級產品,它可以提供區域網,寬頻網,無線網路和多聲道音效處理功能,而且與AMR兼容。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的意義是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它是由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公布的介面標准。SCSI最初的定義是通用並行的SCSI匯流排。SCSI匯流排自己並不直接和硬碟之類的設備通訊,而是通過控制器來和設備建立聯系。一個獨立的SCSI匯流排最多可以支持16個設備,通過SCSII D來進行控制。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它不是一種新的匯流排標准,而是電腦系統接駁外圍設備(如鍵盤、滑鼠、列印機等)的輸入/輸出介面標准。是由IBM、INTEL、NEC等著名廠商聯合制定的一種新型串列介面。它採用Daisy Chain方式進行連接。由兩根數據線,一根5V電源線及一根地線組成。數據傳輸率為12MB/s。

FDD:比IDE插槽稍短一點,專門用來插軟碟機。

並口:就是平常所說的列印口,其實它並不是只能接列印機和滑鼠,它還可以接MODEM,掃描儀等設備。

COM埠:一塊主板一般帶有兩個COM串列埠。通常用於連接滑鼠及通訊設備(如連接外置式MODEM進行數據通訊)等。

PS/2口:是一種滑鼠/鍵盤介面,一般說的圓口滑鼠就接在PS/2口上。

IRQ(INTERRUPTREQUEST):中斷請求。外設用來向計算機發出中斷請求信號。

ACPI電源介面:是Pentium以上主板特有的一種新功能。作用是在管理電腦內部各種部件時盡量做到節省能源。

AC'97規范:由於音效卡越來越貴,CPU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所以Intel於1996年發布了AC97標准,它把音效卡中成本最高的DSP(數字信號處理器)給去掉了,而通過特別編寫驅動程序讓CPU來負責信號處理,它工作時需要佔用一部分CPU資源。

溫度檢測:CPU溫度過高會導致系統工作不穩定甚至死機,所以對CPU的檢測是很重要的,它會在CPU溫度超出安全范圍時發出警告檢測。溫度的探頭有兩種:一種集成在處理器之中,依靠BIOS的支持;另一種是外置的,在主板上面可以見到,通常是一顆熱敏電阻。它們都是通過溫度的改變來改變自身的電阻值,讓溫度檢測電路探測到電阻的改變,從而改變溫度示數。

還有一篇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個人電腦,又稱微型計算機或微機。

NC: Network Computer,網路計算機。

MPC: 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多媒體個人電腦。

MMX: 是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體擴展)的縮寫,是第六代CPU晶元的重要特點。MMX技術是在CPU中加入了特地為視頻信號(Video Signal),音頻信號(Audio Signal)以及圖像處理(Graphical Manipulation)而設計的57條指令,因此,MMX CPU極大地提高了電腦的多媒體(如立體聲、視頻、三維動畫等)處理功能。

Intel Pentium 166MHz MMXTM: Intel Pentium是英特爾(Intel)公司生產的「奔騰」CPU。�意為「Registered」(注冊商標)。166MHz指CPU時鍾頻率,MHz即Mega Hertz的縮寫。MMXTM中的TM是「Trade Mark」的簡寫,意為「注冊商標」。

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所謂「對象」就是一個或一組數據以及處理這些數據的方法和過程的集合。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耆�煌�詿�車拿嫦蜆�壇絛蟶杓疲��蟠蟮亟檔土?a href='http://bbs.rockdigital.net/thread31.html' target=_blank>軟體開發的難度,使編程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是當今電腦編程的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

28VGA: 28是指彩色顯示器上的黃光網點間距(點距),點距越小的顯示器,圖像就越細膩、越好,這是因為彩色屏幕上的每個像點都是由一組紅、綠、藍光匯聚而成的,由於在技術上三束光還不能100%地匯聚在一點上,因此會產生一種黃光網點的間隔,這種間隔越小,屏幕上顯示的圖像越清晰。VGA是Video Graphics Array(視頻圖形陣列)的縮寫。

FAT: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它的作用是記錄硬碟中有關文件如何被分散存儲在不同扇區的信息。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簡稱,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於1992年宣布了「能源之星」(Energy Star)計劃,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只要啟動電腦,過不了幾秒鍾就能見到屏幕上出現「能源之星」的標志。能源之星的目標是當電腦系統的各個部件不活動時自動進入低功耗狀態,當部件的能動性恢復(即當鍵盤、滑鼠等被使用)時,電腦系統自動回到完全清醒的狀態。對於符合能源之星規范的產品,EPA將發給能源之星標志「EPA POLLUTION PREVENTER」,意為「美國環境保護署認可的防污染的節能產品」。

IC卡:Intelligent Card,智能卡。

ATX:一種新的電腦機箱、主板、電源的結構規范。

IDE:集成電路設備或智能磁碟設備。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動態鏈接庫。

KB:Kilo Byte,KB表示千位元組。K=Kilo,構詞成分,表示「千;千米;公斤;公里」。B=Byte,意為「位元組」,是電腦中最小存貯單位(一個位元組可以存貯一個英文字母,每兩個位元組可以存放一個漢字)。

MB:Mega Byte,MB表示兆位元組。M=Mega,構詞成分,表示「兆;百萬」。

GB:Giga Byte,GB表示千兆位元組。G=Giga,構詞成分,表示千兆;十億」。

CAI:Computer-Asisted Instruction或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將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最受歡迎的教學手段。

CAD:Computer-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7年推出有關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ISO 9000系列國際標准,於1994年又發布了經過修訂的標准。其中,構成ISO 9000系列標準的主要標准分別是:1.ISO 9000-1:19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准—第一部分:選擇和使用指南》。2.ISO 9001:1994《質量體系—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3.ISO 9002:1994《質量體系—最終檢驗和試驗的質量保證模式》。

3DS或3D Studio: Three Dimension Studio,三維攝影室。是美國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套多功能三維動畫軟體,集實體造型、靜態著色和動畫創作於一體,極大地普及了三維造型技術。它能夠與AutoCAD進行圖形信息交換,利用掃描儀輸入圖形,通過VGA與電視轉換介面將動畫輸出至電視或錄像帶。

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又稱投入3D,由空軍模擬飛行裝置演變而來,基本上是利用左、右視覺空間交替變換顯示圖像的原理產生立體效果,實際上已超出圖像處理的范疇,是綜合光、聲、圖像的計算機生成環境,人們能夠像在實際生活中那樣對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互動式操作,虛擬現實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元識別)的縮寫,是指將文字材料通過掃描儀輸入作為計算機圖像文件,通過軟體識別為中文或英文內碼,然後進行文字處理。由於手寫體的隨意性太大,目前OCR主要限於印刷文字的識別。目前代表中文OCR識別准確率最高水平的是清華文通公司出品的TH-OCR NT for Windows。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它是為解決眾多的外部設備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問題而出現的。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設備製造商。

Microsoft OEM: 微軟OEM產品。它是指預安裝在微機上的軟體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98、Windows NT、WorkStation、Windows3.X、MS-DOS。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統。它廣泛地應用於各行各業,國內最有名的管理信息系統有「王特MIS」、「雅奇MIS」、「Quick MIS」。

PNP: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它是Window98的一個重要技術特性。所謂即插即用是指將符合PNP標準的PC插卡等外圍設備安裝到電腦時,操作系統自動設定系統結構的技術。這就是說,當用戶安裝新的硬體時,不必再設置任何跳線器開關,也不必用軟體配置中斷請求(IRQ)、內存地址或直接存儲器存取(DMA)通道,Windows98會向應用程序通知硬體設備的新變化,並會自動協調IRQ、內存地址和DMA通道之間的沖突。

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對象連接與嵌入,簡稱OLE技術。OLE不僅是桌面應用程序集成,而且還定義和實現了一種允許應用程序作為軟體「對象」(數據集合和操作數據的函數)彼此進行「連接」的機制,這種連接機制和協議稱為部件對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簡稱COM。OLE可以用來創建復合文檔,復合文檔包含了創建於不同源應用程序,有著不同類型的數據,因此它可以把文字、聲音、圖像、表格等組合在一起。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樂器數字介面。它是多媒體的基本術語之一,MIDI文件是用電子樂器如:電子琴、吉它、薩克斯等演奏並錄制下來的,它能在大多數的多媒體計算機聲音卡上播放,即使不去創建自己的MIDI文件,也可以使用現有的MIDI文件,作為多媒體演示的背景音樂。MIDI文件儲存的只是對聲音的描述,依靠聲音卡的合成器(FM或者波形表)來產生人們想聽的真實聲音。

MPEG:是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縮寫,意即「運動圖像專家組」,它是多媒體計算機中的一種活動圖像及其伴音的壓縮編碼標准,即人們通常所說的MPEG標准。它包括三部分:MPEG音頻、MPEG視頻、和MPEG系統。

『肆』 誠求計算機網路中各種英文縮寫代表的意義 多多益善 或是其相關詞典的下載地址

木馬
全稱為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馬」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希臘神話傳說中。相傳在3000年前,在一次希臘戰爭中。麥尼勞斯派兵討伐特洛伊王國,但久攻不下。他們想出一個主意,首先他們假裝被打敗然後留下一個大木馬,。而木馬裡面卻藏著最強悍的勇士!最後等時間一到木馬里的勇士沖出來把敵人打敗了。這就是後來的「木馬計」,而黑客中的木馬有點後門的意思,就是把預謀的功能隱藏在公開的功能里,掩飾真正的企圖。
肉雞
已經被攻擊了,對其具有控制權的主機。

跳板
一個具有輔助作用的機器,利用這個主機作為一個間接的工具,來入侵其他的主機,一般和肉雞連用。

shell
shell就是系統於用戶的交換式界面。簡單來說,就是系統與用戶的一個溝通環境,我們平時用到的DOS就是一個shell。(Win2K是cmd.exe)

root
Unix里最高許可權的用戶,也就是超級管理員。

admin
windows NT,2K,XP里最高許可權的用戶,也就是超級管理員。

rootshell
通過一個溢出程序,在主機溢出一個具有root許可權的shell。

exploit
溢出程序。exploit里通常包含一些shellcode。

shellcode
溢出攻擊要調用的API函數,溢出後要有一個交換式界面進行*作。所以說就有了
shellcode。

Access Control List(ACL)
訪問控制列表

access token
訪問令牌

account lockout
帳號封鎖

account policies
記帳策略

accounts
帳號

adapter
適配器

adaptive speed leveling
自適應速率等級調整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地址解析協議

Administrator account
管理員帳號

ARPANET
阿帕網(internet的前身)

algorithm
演算法

alias
別名

allocation
分配、定位

alias
小應用程序

allocation layer
應用層

API
應用程序編程介面

anlpasswd
一種與Passwd+相似的代理密碼檢查器

applications
應用程序

ATM
非同步傳遞模式

attack
攻擊

audio policy
審記策略

auditing
審記、監察

back-end
後端

borde
邊界

borde gateway
邊界網關

breakabie
可破密的

breach
攻破、違反

cipher
密碼

ciphertext
密文

CAlass A domain
A類域

CAlass B domain
B類域

CAlass C domain
C類域
classless addressing
無類地址分配

cleartext
明文

CSNW Netware
客戶服務

client
客戶,客戶機

client/server
客戶機/伺服器

code
代碼

COM port COM口
(通信埠)

CIX
服務提供者

computer name
計算機名

crack
闖入

cryptanalysis
密碼分析

DLC
數據鏈路控制

decryption
解密

database
資料庫

dafault route
預設路由

dafault share
預設共享

denial of service
拒絕服務

dictionary attack
字典式攻擊

directory
目錄

directory replication
目錄復制

domain


domain controller
域名控制器

domain name域名
域名其實就是入網計算機的名字,它的作用就象寄信需要寫明人們的名字、地址一樣重
要。域名結構如下:計算機主機名.機構名.網路名.最高層域名。域名用文字表達,比
用數字表達的IP地址容易記憶。加入Internet的各級網路依照DNS的命名規則對本網內
的計算機命名,並負責完成通訊時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 。

DNS 域名伺服器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是指在 Internet上查詢域名或IP地址的目錄服務系
統。在接收到請求時,它可將另一台主機的域名翻譯為IP地址,或反之。大部分域名系
統都維護著一個大型的資料庫,它描述了域名與 IP地址的對應關系,並且這個資料庫被
定期地更新。翻譯請求通常來自網路上的另一台計算機,它需要IP地址以便進行路由選擇。

DDE
動態數據交換

DHCP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encryption
加密

EGP
外部網關協議

FDDI
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

FAT
文件分配表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傳送協議

filter
過濾器

firmware
固件

flooding
淹沒

GSNW NetWare
網關服務
GDI(graphical device interface)
圖形設備界面

GUI
圖形用戶界面

HTML
超文本標記語言

HTTP
超文本傳送協議

IGP
內部安全性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
ICMP用來發送關於IP數據報傳輸的控制和錯誤信息的TCP/IP協議。當一個IP數據報不能傳送
到目的地時,可能是因為目的地的機器暫停服務或者信息交通阻塞,路由器可能使用ICMP將
失敗信息通知發送者。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群組管理協議)
這種TCP/IP協議允許Internet主機參加多點播送(multicasting)----一種向計算機群廣播
信息的有效手段

IIS
信息伺服器

IP(Internet Protocol)
網際協議

IRC
網上交談

ISP
網路服務提供者

IPX
互連網分組協議

IPC
進程間通信

IRQ
中斷請求

IP address IP地址
IP地址稱作網路協議地址,是分配給主機的一個32位地址,由4個位元組組成,分為動
態IP地址和靜態IP地址兩種。動態IP地址指的是每次連線所取得的地址不同,而靜
態IP地址是指每次連線均為同樣固定的地址。一般情況下,以電話撥號所取得的地址
均為動態的,也就是每次所取得的地址不同。

IP masquerade
IP偽裝

IP spoofing
IP欺騙

LAN
區域網

LPC
局部過程調用

NNTP
網路新聞傳送協議

PPP 點到點協議
稱為點對點通信協議(Point to Point Protocol),是為適應那些不能在網路線上的使
用者,通過電話線的連接而彼此通信所制定的協議。

PDC
主域控制器

Telnet
遠程登陸

TCP/IP 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
TCP/IP通信協議主要包含了在Internet上網路通信細節的標准,以及一組網路互連的協
議和路徑選擇演算法。TCP是傳輸控制協議,相當於物品裝箱單,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
會丟失。IP是網間協議,相當於收發貨人的地址和姓名,保證數據到達指定的地點。

TFTP 普通文件傳送協議
TFTP是無盤計算機用來傳輸信息的一種簡化的FTP協議。它非常之簡單,所以可固化在硬
盤上,而且支持無認證*作。TFTP是一種非常不安全的協議。

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馬

URL
統一資源定位器

UDP
用戶數據報協議

VDM
虛擬DOS機

UUCP
是一種基於貓的使用已經很久的文件傳輸協議,有時候還使用它在Internet上傳輸
Usenet新聞和E-mail,尤其是在那些間斷性聯網的站點上。現在很少站提供匿名的UUCP來
存取文件。而它做為一種文件傳輸協議,只有那些沒有入網而使用貓的用戶使用此方法。

WWW 萬維網
WWW(Word Wide Web)是Internet最新的一種信息服務。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文件的
互動式瀏覽檢索工具。用戶可用WWW在Internet網上瀏覽、傳遞、編輯超文本格式的文件。

WAN
廣域網

virtual server
虛擬伺服器

Usenet
用戶交流網Usenet是網路新聞伺服器的主要信息來源。Usenet完全是一個民間自發建立
的,使用Internet交換信息但又不完全依賴Internet進行通訊的用戶交流網路。使用
Usenet的自願者共同遵守一些約定的網路使用規則。

USER name
用戶名

USER account
用戶帳號

Web page
網頁

OpenGL
開放圖形語言

ODBC
開放資料庫連接

PCI
外設連接介面
回答者:捲起千噸雪 - 都司 六級 5-17 15:0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就是這個啊!
其他回答 共 2 條
去網路搜索了
回答者:langenghao1221 - 試用期 一級 5-3 13:05
winver---------檢查Windows版本
wmimgmt.msc----打開windows管理體系結構(WMI)
wupdmgr--------windows更新程序
wscript--------windows腳本宿主設置
write----------寫字板
winmsd---------系統信息
wiaacmgr-------掃描儀和照相機向導
winchat--------XP自帶區域網聊天
mem.exe--------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Msconfig.exe---系統配置實用程序
mplayer2-------簡易widnows media player
mspaint--------畫圖板
mstsc----------遠程桌面連接
mplayer2-------媒體播放機
magnify--------放大鏡實用程序
mmc------------打開控制台
mobsync--------同步命令
dxdiag---------檢查DirectX信息
drwtsn32------ 系統醫生
devmgmt.msc--- 設備管理器
dfrg.msc-------磁碟碎片整理程序
diskmgmt.msc---磁碟管理實用程序
dcomcnfg-------打開系統組件服務
ddeshare-------打開DDE共享設置
dvdplay--------DVD播放器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務
net start messenger----開始信使服務
notepad--------打開記事本
nslookup-------網路管理的工具向導
ntbackup-------系統備份和還原
narrator-------屏幕「講述人」
ntmsmgr.msc----移動存儲管理器
ntmsoprq.msc---移動存儲管理員操作請求
netstat -an----(TC)命令檢查介面
syncapp--------創建一個公文包
sysedit--------系統配置編輯器
sigverif-------文件簽名驗證程序
sndrec32-------錄音機
shrpubw--------創建共享文件夾
secpol.msc-----本地安全策略
syskey---------系統加密,一旦加密就不能解開,保護windows xp系統的雙重密碼
services.msc---本地服務設置
Sndvol32-------音量控製程序
sfc.exe--------系統文件檢查器
sfc /scannow---windows文件保護
tsshutdn-------60秒倒計時關機命令
tourstart------xp簡介(安裝完成後出現的漫遊xp程序)
taskmgr--------任務管理器
eventvwr-------事件查看器
eudcedit-------造字程序
explorer-------打開資源管理器
packager-------對象包裝程序
perfmon.msc----計算機性能監測程序
progman--------程序管理器
regedit.exe----注冊表
rsop.msc-------組策略結果集
regedt32-------注冊表編輯器
rononce -p ----15秒關機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運行
regsvr32 /u zipfldr.dll------取消ZIP支持
cmd.exe--------CMD命令提示符
chkdsk.exe-----Chkdsk磁碟檢查
certmgr.msc----證書管理實用程序
calc-----------啟動計算器
charmap--------啟動字元映射表
cliconfg-------SQL SERVER 客戶端網路實用程序
Clipbrd--------剪貼板查看器
conf-----------啟動netmeeting
compmgmt.msc---計算機管理
cleanmgr-------垃圾整理
ciadv.msc------索引服務程序
osk------------打開屏幕鍵盤
odbcad32-------ODBC數據源管理器
oobe/msoobe /a----檢查XP是否激活
lusrmgr.msc----本機用戶和組
logoff---------注銷命令
Nslookup-------IP地址偵測器
fsmgmt.msc-----共享文件夾管理器
utilman--------輔助工具管理器
gpedit.msc-----組策略

『伍』 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分析

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分析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分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網路型病毒的自我完善,對計算機網路造成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將網路型病毒的種類進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那麼,網路型病毒是怎麼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呢?

摘要: 文章主要針對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進行分析,結合當下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為現狀,從網路型病毒的特徵、網路型病毒的傳播形式、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主要目的在於更好的推動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發展。

關鍵詞:網路型病毒;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更好的推動了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更好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時網路型病毒也隨著產生,進一步對計算機網路安全造成威脅。如何對網路型病毒進行防護好與治理成長為了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主要問題。

1、網路型病毒的體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病毒也相繼誕生。

計算機病毒的形成主要是人們編寫的相關計算機程序,並具有極強的破壞力。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病毒也在不斷地完善與進化。

隨著第一例計算機病毒的爆發,對網路造成了嚴重的破話,大面積網路的癱瘓與數據盜取給人們的經濟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下,傳統的計算機病毒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一種網路型病毒被發現,它具有著以往計算機病毒的相關特點,對計算機網路的破壞更加嚴重。

網路型病毒也有許多的種類,在沒有計算機網路是他們往往潛伏在電子設備中,並不會其進行攻擊。

網路型病毒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使其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幾乎可以隱藏於任何文件或程序中。

同時也有的網路型病毒是獨立存在的並不隱藏於文件程序之中。

但它們都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對用戶的計算機網路設備進行破壞並對用戶的相關信息進行盜取或篡改,嚴重威脅用戶的經濟安全。

由於網路型的種類過於龐大與復雜並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加大了人們清理病毒的難度。

有些網路型病毒的主要功能則僅是對用戶的計算機系統進行攻擊,並不去盜取用和的相關信息。

這種類型的病毒通過掃描系統的相關漏洞發起對網路設備發起攻擊,使其系統發生癱瘓。

大多數網路型病毒主要是相關違法分子為盜取、篡改客戶的信息數據使用的程序。

隨著計算機網路在我國的普及,我國也曾發生過多起大規模的網路型病毒爆發事件,並對我國網路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2、網路型病毒的傳播形式與分類

2.1網路型病毒的種類

隨著網路型病毒的自我完善,對計算機網路造成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將網路型病毒的種類進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

但是由網路型病毒的特殊性,網路病毒的種類界限也相當模糊。

在對網路型病毒的種類進行確定過程中,人們在對網路型病毒的種類確定過程中經常根據其使用的平台、傳播的形式等對進行分類,不能對網路型病毒進行有效科學的種類確定。

在對其種類進行確定時應根據其攻擊的方式進行種類的確定可以更好的對其進行預防,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

以這種方式進行種類的確定可將網路型病毒分為木馬病毒與蠕蟲病毒兩大種類。

蠕蟲種類的病毒是計算機網路中最常見的'網路型病毒,也是破壞最強的。

蠕蟲病毒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播與自我復制,幾何可以隱藏與任何軟體程序之中。

最早的蠕蟲病毒的只有在DOS環境中,在屏幕上出現類似蠕蟲的東西對計算機網路設備進行攻擊。

蠕蟲病毒利用自身的編程數據可以在傳播過程中進行自我復制的傳播或只將自身的某種功能傳播到其他電子網路設備上。

同時蠕蟲種類的網路型病毒並不用將自己隱藏的其他軟體程序中。

這種類型的病毒主要有兩種運行程序,程序在計算機網路設備上運行就主動的對設備的相關文件進行掃描,通過漏洞與病毒植入者進行聯系,盜取被害者的相關信息。

曾爆發的「尼姆亞」病毒就屬於蠕蟲病毒的一種。

同時2007年在我國大規模爆發的「熊貓燒香」也屬於蠕蟲病毒。

他們都是通過系統的相關漏洞讓計算機網路設備自行對網路進行連接,將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網路的共享,為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網路型病毒的另一種類木馬病毒,人們都應該十分熟悉。

木馬病毒的運行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網路等途徑向用戶的網路設備中植入木馬的伺服器部分,然後通過對控制器部分的操作對用戶網路設備的信息進行盜取與篡改。

木馬病毒在用戶網路設備上運行時通常在暗中將數據傳送出去。

木馬病毒是不能自己獨自運行的,他需要對用戶進行一定的吸引與誘惑,可能是一個小游戲或有趣的文件,在用戶打開時木馬病毒開始進行信息盜取與破壞。

2.2網路型病毒的傳播形式

網路型病毒在傳播過程中主要利用信息數據傳送的方式進行傳播。其中主要是通過ElectronicMail(電子郵件)以及網頁進行傳播。網路型病毒在通過ElectronicMail傳播時通常隱藏在附件之中,在用戶對附件進行下載時病毒才會開始運行。也有些發展完善的網路型病毒直接依附在電子郵件之上,在用戶打開郵件的一瞬間進行破壞。

相關黑客在編寫病毒程序過程中經常利用及腳本來編寫病毒程序。通過腳本更好的對病毒程序進行完善,使其具有主動傳播的能力。Dropper.BingHe2.2C、Dropper.Worm.Smibag都是通過這種形式進行傳播的網路型病毒。

同時在用戶瀏覽網頁過程中,一些網頁為了更好的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都會在網頁中加入某段的程序,這段程序正式網路型病毒的主要隱藏目標。用戶在瀏覽網頁時如果打開這種程序網路型病毒就會進行破壞。

3、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方法

3.1建立依附於文件病毒的處理方法

網路型病毒在傳播過程中出了在電子郵件以及網頁傳播之外還依附隱藏與相關的文件之中進行傳播,在用戶點開文件後病毒開始運行並對用戶的信息進行盜取與破壞。用戶應該建立對這種病毒檢測殺毒程序,在遇到病毒時可以之間將病毒進行粉碎處理,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

3.2計算機網路工作站保護技術的提升

隨著人們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重視,如何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成為了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計算機網路工作站保護技能的提升,可以很高的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

在網路型病毒越來越完善的今天,其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大規模的傳播,對我國的計算機網路產生影響,如2007年的熊貓燒香以及尼姆亞的傳播都對我國的計算機網路造成嚴重破壞。計算機網路工作站保護技術的提升可以更好阻礙相關病毒的傳播。

計算機網路工作站在提升保護技術過程中可以進行反病毒軟體的安裝使用。積極的對計算機網路工作站的情況進行檢測,更好阻礙病毒的傳播。同時還可以利用病毒防護卡對病毒的傳播進一步的進行阻礙,防止計算機網路受到網路化病毒的攻擊,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

但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網路型病毒也在不斷的完善。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的對病毒防禦卡進行升級優化,使其可以更好的對病毒進行過阻礙防護。

計算機網路工作站在防護病毒時還可以利用相關病毒防禦晶元,並將其與計算機進行結合更好的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對發展的病毒進行粉碎性處理,使計算機網路在運行過程中更好的對網路病毒進行防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網路型病毒不斷的進行優化,網路型病毒以其特殊的傳播性與強大的破壞性嚴重的威脅著計算機網路安全,人們通過對病毒攻擊的方式對病毒進行種類的確定,並通過科學的技術方法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促進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渝春,李傑,王成紅.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9).

[2]張士波.網路型病毒分析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J].矽谷,2013(01).

[3]吳澤.淺談對網路型病毒分析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探討[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01).

;

『陸』 計算機網路管理SNMP協議問題

『柒』 計算機網路之RDMA技術(七)Queue Pair

姓名:周肇星;學號:22011110028;學院:通信工程學院

部分素材取自 https://zhuanlan.hu.com/p/195757767

【嵌牛導讀】RDMA技術全稱遠程直接數據存取,就是為了解決網路傳輸中伺服器端數據處理的延遲而產生的。RDMA通過網路把資料直接傳入計算機的存儲區,將數據從一個系統快速移動到遠程系統存儲器中,而不對操作系統造成任何影響,這樣就不需要用到多少計算機的處理功能。它消除了外部存儲器復制和上下文切換的開銷,因而能解放內存帶寬和CPU周期用於改進應用系統性能。本專題將針對RDMA技術進行介紹!

【嵌牛鼻子】計算機網路,高性能網路,RDMA

【嵌牛提問】讀完本文,對RDMA技術的QP概念有所認識了嗎?

【嵌牛正文】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2.1, Page 98【QP與相關元素的概念】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5.1, Page 108【QP與相關元素的概念】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5.10, Page 117【QPN、QP0、QP1的概述】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7.5.1, Page 137【SMI使用QP0】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7.5.2, Page 138【GSI使用QP1】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8, Page 139【QP包含SQ與RQ】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8, Page 139【通道適配器對WQE的處理與數據的收發】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9, Page 143【GSI模型具體描述】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9.4, Page 145【QP0限定為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類型】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9.5, Page 147【QP1限定為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類型】
InfiniBand specification R1.3, Chapter3, 3.9.5.1, Page 147【允許QP1重定向的原因與機制】

根據IB協議中的描述,QP是硬體和軟體之間的一個虛擬介面。QP由一個發送隊列SQ與接收隊列RQ組成,SQ與RQ均是隊列結構,按順序存儲著軟體給硬體下發的任務(WQE),WQE中包含從哪裡取出多長的數據,並且發送給哪個目的地等等信息

通道適配器硬體接收到WQE後,讀取WQE、並解析其中的命令,驗證WQE的虛擬地址,將其轉換為物理地址,並訪問對應的數據。數據可通過一個或切分成多個數據包被傳輸出去,通道適配器為每個數據包添加一個傳輸頭,如果目標位於其它子網上,則再添加上網路頭部,隨後添加本地路由頭、並計算效驗和

當數據到達目的節點時,驗證校驗和後,傳輸頭指出了目標QP,通道適配器通過該QP的QP Context檢查數據包是否來自正確的源端。對於SEND操作,QP從其接收隊列中取出WQE,從中檢索接收緩存區的虛擬地址、並轉換成接收物理地址,將數據寫入相應的位置,如果這不是消息的最後一個包,QP則在其QP Context中保存當前寫的位置,並等待下一個包,然後繼續寫入緩存區,直至接收到最後一個包,然後該接收WQE退役,並向源端發送ACK確認

當發起者收到確認時,它會在CQ上創建一個CQE,並將WQE從發送隊列中退出。一個QP可以在任何時候有多個未完成的消息,但接收端總是按照發送的順序進行確認,因此WQE會按發送的順序退役

對於可靠的服務類型,如果QP檢測到一個或多個丟失的數據包,它會向發送者發送一條NAK消息指示其下一個預期的序列號。然後發起者可以從預期的數據包開始重新發送

每個QP間都是獨立的,彼此通過PD隔離,因此一個QP可以被視為某個用戶獨占的一種資源,一個用戶也可以同時使用多個QP

QP有很多種服務類型,包括RC、UD、RD和UC等,所有的源QP和目的QP必須為同一種類型才能進行數據交互

雖然IB協議將QP稱為「虛擬介面」,但是它是有實體的:

QP Number簡稱為QPN,就是每個QP的編號。IB協議中規定用24個bit來表示QPN,即每個節點最大可以同時使用2^24個QP,每個節點都各自維護著QPN的集合,由通道適配器分配,相互之間是獨立的,即QPN編號在各節點內唯一、不同的節點上可以存在編號相同的QP

編號為0的QP用於子網管理介面SMI(Subnet Management Interface),用於管理子網中的全部節點

子網管理器使用通過QP0發送、接收被稱為子網管理報文SMP(Subnet Management Packet)的特殊類型的MAD(Management Datagram)報文(並僅發送接收SMP,其餘數據無效)

並且QP0被永久配置為不可靠的數據報的服務類型

編號為1的QP用於通用服務介面GSI(General Service Interface)

GSI使用QP1進行初始通信,但允許對特定類的流量重定向到特權QP上,這是因為所有管理類數據包都進入同一隊列,將導致瓶頸問題、線頭阻塞現象,因此設計了重定向到其它QP的機制。當通道適配器接收到QP1上的GMP報文時,它可能會響應為一個指示新埠和QP的重定向響應,然後發起者將請求重新發送到新地址,並將該地址用於同一管理類的所有後續請求

並且QP1被永久配置為不可靠的數據報的服務類型,QP1上僅能收發MAD數據包

通用服務代理GSA(General Service Agents)是由許多管理服務代理組合而成,通用服務GA(General Service)使用稱為通用管理報文GMP(General Service Packet)的報文,該報文是一種特殊的MAD報文

GSA中最出名的就是CM(Communication Management),是一種在通信雙方節點正式建立連接之前用來交換必須信息的一種方式

QPC全稱是Queue Pair Context,用於存儲QP相關屬性

QP在硬體上的實體只是一段存儲空間而已,硬體除了知道這段空間的起始地址和大小之外一無所知,甚至連這個QP服務類型都不知道。還有很多其他的重要信息,比如某個QP中包含了若干個WQE,硬體怎麼知道有多少個,當前應該處理第幾個呢?

所以就需要軟體通過操作系統提前申請好一大片連續的空間,即QPC來承載這些信息給硬體看。網卡及其配套的驅動程序提前約定好了QPC中都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分別占據多少空間,按照什麼順序存放。這樣驅動和硬體就可以通過通過QPC這段空間來讀寫QP的狀態等等信息

如上圖所示,硬體其實只需要知道QPC的地址0x12350000就可以了,因為它可以解析QPC的內容,從而得知QP的位置,QP序號,QP大小等等信息。進而就能找到QP,知道應該取第幾個WQE去處理。不同的廠商可能實現有些差異,但是大致的原理就是這樣

四種操作都有配套的Verbs介面,類似於ibv_create_qp()這種形式,編寫APP時直接調用就可以了

創建一個QP的軟硬體資源,包含QP本身以及QPC。用戶創建時會寫傳入一系列的初始化屬性,包含該QP的服務類型,可以儲存的WQE數量等信息

釋放一個QP的全部軟硬體資源,包含QP本身及QPC。銷毀QP後,用戶將無法通過QPN索引到這個QP

修改一個QP的某些屬性,比如QP的狀態,路徑的MTU等等。這個修改過程既包括軟體數據結構的修改,也包括對QPC的修改

查詢一個QP當前的狀態和一些屬性,查詢到的數據來源於驅動以及QPC的內容

在行為上都是軟體向QP中填寫一個WQE(對應用層來說叫WR),請求硬體執行一個動作。所以這兩種行為都叫做「Post XXX Request」的形式,即下發XXX請求

Post Send本身不是指這個WQE的操作類型是Send,而是表示這個WQE屬於通信發起方。這個流程中填寫到QP中的WQE/WR可以是Send操作,RDMA Write操作以及RDMA Read操作等

用戶需要提前准備好數據緩沖區、目的地址等信息,然後調用介面將WR傳給驅動,驅動再把WQE填寫到QP中

Post Recv的使用場景就相對比較少了,一般只在Send-Recv操作的接收端執行,接收端需要提前准備好接收數據的緩沖區,並將緩沖區地址等信息以WQE的形式告知硬體

『捌』 計算機網路管理技術的目錄

第1章網路管理技術概述
1.1網路管理的概念和類型
1.1.1網路管理的概念
網路管理包括對硬體、軟體和人力的使用、綜合與協調,以便對網路資源進行監視、測試、配置、分析、評價和控制,這樣就能以合理的價格滿足網路的一些需求,如實時運行性能、服務質量等。網路管理常簡稱為網管。
1.1.2網路管理的類型
事實上,網路管理技術是伴隨著計算機、網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二者相輔相成。從網路管理范疇來分類,可分為對網「路」的管理。即針對交換機、路由器等主幹網路進行管理;對接入設備的管理,即對內部PC、伺服器、交換機等進行管理;對行為的管理。即針對用戶的使用進行管理;對資產的管理,即統計IT軟硬體的信息等。根據網管軟體的發展歷史,可以將網管軟體劃分為三代:
第一代網管軟體就是最常用的命令行方式,並結合一些簡單的網路監測工具,它不僅要求使用者精通網路的原理及概念,還要求使用者了解不同廠商的不同網路設備的配置方法。
第二代網管軟體有著良好的圖形化界面。用戶無須過多了解設備的配置方法,就能圖形化地對多台設備同時進行配置和監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存在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設備功能使用不全面或不正確的問題數增大,容易引發誤操作。
第三代網管軟體相對來說比較智能,是真正將網路和管理進行有機結合的軟體系統,具有「自動配置」和「自動調整」功能。對網管人員來說,只要把用戶情況、設備情況以及用戶與網路資源之間的分配關系輸入網管系統,系統就能自動地建立圖形化的人員與網路的配置關系,並自動鑒別用戶身份,分配用戶所需的資源(如電子郵件、Web、文檔服務等)。
1.1.3網路管理的基本內容
1.1.4網路管理服務的層次劃分
1.2網路管理的結構模式
1.2.1集中式網路管理
1.2.2層次化網路管理
1.2.3分布式網路管理
1.3網路管理的功能簡介
1.3.1故障管理
指系統出現異常情況下的管理操作,是用來動態地維持網路正常運行並達到一定的服務水平的一系列活動。
電信管理網管理功能的一個子集。故障管理能夠進行失效的檢測、定位和維修的安排以及對其維修設備完成測試並使其恢復業務。
1.3.2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過技術或行政手段對軟體產品及其開發過程和生命周期進行控制、規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標是記錄軟體產品的演化過程,確保軟體開發者在軟體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都能得到精確的產品配置。
1.3.3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性能管理是對電信設備的性能和網路單元的有效性進行評估,並提出評價報告的一組功能。包括性能測試,性能分析 及性能控制。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性能管理指的是優化網路以及聯網的應用系統性能的活動,包括對網路以及應用的監測、及時發現網路堵塞或中斷情況、全面的故障排除、基於事實的容量規劃和有效地分配網路資源。
1.3.4計費管理
1.3.5安全管理
1.4網路管理協議和技術
1.4.1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的前身是簡單網關監控協議(SGMP),用來對通信線路進行管理。隨後,人們對SGMP進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別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義的SMI和MIB:體系結構,改進後的協議就是著名的SNMP。SNMP的目標是管理互聯網Internet上眾多廠家生產的軟硬體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標准網路管理框架的影響也很大。現在SNMP已經出到第三個版本的協議,其功能較以前已經大大地加強和改進了。
1.4.2CMIP協議
CMIP協議是在OSI制訂的網路治理框架中提出的網路治理協議。與其說它是一個網路治理協議,不如說它是一個網路治理體系。這個體系包含以下組成部分:一套用於描述協議的模型,一組用於描述被管對象的注冊、標識和定義的治理信息結構,被管對象的具體說明以及用於遠程治理的原語和服務。CMIP與SNMP一樣,也是由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治理協議與治理信息庫組成。在CMIP中,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沒有明確的指定,任何一個網路設備既可以是被管代理,也可以是治理者。
CMIP治理模型可以用三種模型進行描述:組織模型用於描述治理任務如何分配;功能模型描述了各種網路治理功能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信息模型提供了描述被管對象和相關治理信息的准則。從組織模型來說,所有CMIP的治理者和被管代理者存在於一個或多個域中,域是網路治理的基本單元。從功能模型來說,CMIP主要實現失效治理、配置治理、性能治理、記帳治理和安全性治理。每種治理均由一個非凡治理功能領域MFA,)負責完成。從信息模型來說,CMIP的MIB庫是面向對象的數據存儲結構,每一個功能領域以對象為MIB庫的存儲單元。
CMIP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下層平台的應用層協議,它的五個非凡治理功能領域由多個系統治理功能(SMF)加以支持。相對來說,CMIP是一個相當復雜和具體的網路治理協議。它的設計宗旨與SNMP相同,但用於監視網路的協議數據報文要相對多一些。CMIP共定義了11類PDU。在CMIP中,變數以非常復雜和高級的對象形式出現,每一個變數包含變數屬性、變數行為和通知。CMIP中的變數體現了CMIPMIB庫的特徵,並且這種特徵表現了CMIP的治理思想,即基於事件而不是基於輪詢。每個代理獨立完成一定的治理工作。
……
第2章SNMP網路管理架構
第3章網路流量監控技術與方法
第4章磁碟管理
磁碟管理是一項計算機使用時的常規任務,它是以一組磁碟管理應用程序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的,它們位於計算機管理控制台中.它包括查錯程序和磁碟碎片整理程序以及磁碟整理程序。
第5章用戶管理
第6章級策略管理
第7章補丁管理
第8章IP地址管理
第9章VLAN管理
第10章網路存儲管理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