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系統分層區別
擴展閱讀
上海做網站公司有哪些 2025-09-25 07:07:53

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系統分層區別

發布時間: 2022-11-03 16:36:34

A. 計算機網路體系分為哪四層

1.、應用層

應用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傳輸層

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通過「三次握手」來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保證可靠的(並不是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3.、網際互聯層

網際互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路上的邏輯傳輸。注重重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定址,它還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路中的路由。

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IP協議是網際互聯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個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遞服務。

4.、網路接入層(即主機-網路層)

網路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路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並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路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IP的網路接入層進行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工作在此層,即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1)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系統分層區別擴展閱讀: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 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 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 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 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 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 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 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老闆。

B.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重要區別是()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重要區別是:計算機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下,工作方式不同。

分布式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區別不在它們的物理結構上,而是在高層軟體上。分布式系統是一個建立在網路之上的軟體系統,這種軟體保證了系統高度的一致性與透明性。

分布式系統的用戶不必關心網路環境中資源分布情況,以及連網計算機的差異,用戶的作業管理與文件管理過程是透明的。

(2)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系統分層區別擴展閱讀: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特點:

無主從區分;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資源共享;相互協作完成一個共同任務。

通過多路傳輸數據點線,將主機和若乾颱外圍處理機聯成一個整體,共同擔負整個計算功能的系統。主機專門從事計算量大的數值計算,外圍處理機則承擔系統的控制操作。其優點是:

1、加快了機器的運算速度。

2、簡化了主機的邏輯結構。

3、使操作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簡化。故現代大型武器系統的設計,常採用分布式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特點: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和網路軟體組成的。在網路系統中,硬體的選擇對網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1、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2、互連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連網的計算機既可以為本地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遠程用戶提供網路服務。

3、連網計算機之間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C. 計算機網路和分布式網路系統之間的主要區別是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是指實現計算機之間通信的軟體和硬體系統的總稱. 廣義上講,使用磁碟在兩台計算機之間復制數據也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的Internet. 其更具體的定義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的系統計算機網路與分布式系統,這些計算機通過數據通信線路互連以共享資源. 」共享資源包括計算機網路中的硬體設備計算機網路與分布式系統,軟體或數據. 特徵可以總結如下: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 定義為「有一個網路系統可以自動為用戶管理資源,它調用完成用戶任務所需的資源,並且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大型計算機系統. 用戶是透明的. 」功能可以總結如下:

1. 系統具有各種常規的物理和邏輯資源,並且可以動態分配任務; 2.系統中分散的物理和邏輯資源通過計算機網路交換信息; 3.有一個全局的系統分布式系統,用於管理系統資源; 4.連接到系統的計算機及其協作彼此獨立; 5.系統的內部結構對用戶完全透明.

D. 分布式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的異同點

我們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互相連接起來,使用功能完整的網路軟體來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大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換句話說,計算機網路既可以用通信線路將幾台計算機系統連成簡單的網路,實現信息的收集、分配、傳輸和處理,也可以將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系統和數千公里乃至數萬公里的通信線路聯成全國或全球的計算機網路。 按照網路覆蓋的地區不同,可把計算機網分成區域網(LAN)、廣域網(WAN)、都市網(MAN)以及網間網(INTERNET)等。
分布式軟體系統(Distributed Software Systems)是支持分布式處理的軟體系統,是在由通信網路互聯的多處理機體系結構上執行任務的系統。它包括分布式操作系統、分布式程序設計語言及其編譯(解釋)系統、分布式文件系統和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等。

分布式操作系統負責管理分布式處理系統資源和控制分布式程序運行。它和集中式操作系統的區別在於資源管理、進程通信和系統結構等方面。

分布式程序設計語言用於編寫運行於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上的分布式程序。一個分布式程序由若干個可以獨立執行的程序模塊組成,它們分布於一個分布式處理系統的多台計算機上被同時執行。它與集中式的程序設計語言相比有三個特點:分布性、通信性和穩健性。

分布式文件系統具有執行遠程文件存取的能力,並以透明方式對分布在網路上的文件進行管理和存取。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由分布於多個計算機結點上的若干個資料庫系統組成,它提供有效的存取手段來操縱這些結點上的子資料庫。分布式資料庫在使用上可視為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而實際上它是分布在地理分散的各個結點上。當然,分布在各個結點上的子資料庫在邏輯上是相關的。

E. 計算機系統可分為哪幾個層次

計算機系統可分為:進程調度子系統,進程間通信子系統,內存管理子系統,設備管理子系統,文件子系統,網路子系統六個層次。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子)系統和軟體(子)系統組成。前者是藉助電、磁、光、機械等原理構成的各種物理部件的有機組合,是系統賴以工作的實體。後者是各種程序和文件,用於指揮全系統按指定的要求進行工作。

自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計算機技術在元件器件、硬體系統結構、軟體系統、應用等方面,均有驚人進步,現代計算機系統小到微型計算機和個人計算機,大到巨型計算機及其網路,形態、特性多種多樣。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硬體

硬體系統主要由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組成。中央處理器是對信息進行高速運算處理的主要部件,其處理速度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操作。存儲器用於存儲程序、數據和文件。

2、軟體

軟體分為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由操作系統、實用程序、編譯程序等組成。操作系統實施對各種軟硬體資源的管理控制。實用程序是為方便用戶所設,如文本編輯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系統

F. 計算機網路與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區別與聯系

分布式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共同點是:多數分布式系統是建立在計算機網路之上的,所以分布式系統與計算機網路在物理結構上是基本相同的。

他們的區別在於:分布式操作系統的設計思想和網路操作系統是不同的,這決定了他們在結構、工作方式和功能上也不同。網路操作系統要求網路用戶在使用網路資源時首先必須了解網路資源,網路用戶必須知道網路中各個計算機的功能與配置、軟體資源、網路文件結構等情況,在網路中如果用戶要讀一個共享文件時,用戶必須知道這個文件放在哪一台計算機的哪一個目錄下;分布式操作系統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統資源的,它可以為用戶任意調度網路資源,並且調度過程是「透明」的。當用戶提交一個作業時,分布式操作系統能夠根據需要在系統中選擇最合適的處理器,將用戶的作業提交到該處理程序,在處理器完成作業後,將結果傳給用戶。在這個過程中,用戶並不會意識到有多個處理器的存在,這個系統就像是一個處理器一樣。

分布式系統被用在許多不同類型的應用中。以下我們列出了一些應用。對這些應用而言,使用分布式系統要比其他體系結構如處理機和共享存儲器多處理機更優越:

並行和高性能應用

原則上,並行應用也可以在共享存儲器多處理機上運行,但共享存儲器系統不能很好地擴大規模以包括大量的處理機。HPCC(高性能計算和通信)應用一般需要一個可伸縮的設計,這種設計取決於分布式處理。

容錯應用

因為每個PE是自治的,所以分布式系統更加可靠。一個單元或資源(軟體或硬體)的故障不影響其他資源的正常功能。

固有的分布式應用

許多應用是固有分布式的。這些應用是突發模式(burstmode)而非批量模式(bulkmode)。這方面的實例有事務處理和InternetJavad,程序。

這些應用的性能取決於吞吐量(事務響應時間或每秒完成的事務數)而不是一般多處理機所用的執行時間。

對於一組用戶而言,分布式系統有一個特別的應用稱為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或群件(groupware),支持用戶協同工作。另一個應用是分布式會議,即通過物理的分布式網路進行電子會議。同樣,多媒體遠程教學也是一個類似的應用。

由於在不同的平台上如:Pc、工作站、區域網和廣域網上可獲得非常多樣的應用,用戶希望能超出他fliPc的限制以獲得更廣泛的特實用、功能和性能。不同網路和環境(包括分布式系統環境)下的q操作性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達到互操作性,用戶需要一個標準的分布式計算環境,在這個環境里,所有系統和資源都可用。

DCE(分布式計算環境)是OSF(開放系統基金會)開發的分布式計算技術的工業標准集。它提供保護和控制對數據訪問的安全服務、容易尋找分布式資源的名字服務、以及高度可伸縮的模型用於組織極為分散的用戶、服務和數據。DCE可在所有主要的計算平台上運行,並設計成支持異型硬體和軟體環境下的分布式應用。

DCE已經被包括TRANSVARL在內的一些r一商實現。TRANSVARL是最早的多廠商組(multivendorteam)的成員之一,它提出的建議已成為DCE體系結構的基礎。在中可以找到利用DCE開發分布式應用的指南。具有標准介面和協議的系統也叫做開放系統。

一些其它標准基於一個特別的模型,比如CORBA(公用對象請求代理程序體系結構),它是由OMG(對象管理組)和多計算機廠商聯盟開發的一個標准。CORBA使用面向對象模型實現分布式系統中的透明服務請求。

工業界有自己的標准,比如微軟的分布式構件對象模型(DCOM)和SunMicrosystem公司的JavaBeans。

G. 計算機網路與計算機互連系統的區別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最龐大的計算機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它由非常多的計算機網路通過許多路由器互聯而成。[1]因此網際網路也稱為「網路的網路」。
互聯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

H. 2計算機網路與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中每台電腦都是獨立的,同等重要的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中有主電腦和終端之分

I. 計算機網路系統與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主要區別

計算機網路系統與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主要區別:
計算機網路系統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聯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通過計算機的互聯,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從而實現計算機系統之間的信息、軟體和設備資源的共享以及協同工作等功能,其本質特徵在於提供計算機之間的各類資源的高度共享,實現便捷地交流信息和交換思想。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是一種計算機硬體的配置方式和相應的功能配置方式。它是一種多處理器的計算機系統,各處理器通過互連網路構成統一的系統。系統採用分布式計算結構,即把原來系統內中央處理器處理的任務分散給相應的處理器,實現不同功能的各個處理器相互協調,共享系統的外設與軟體。這樣就加快了系統的處理速度,簡化了主機的邏輯結構,特別適合於工業生產線自動控制和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成本低,易於維護,成為計算機在應用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J. 計算機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區別

計算機系統可以有兩種解釋,第1種就是我們平時所使用的計算機,就可以算做一個計算機系統,第2種就是由不同功能的處理系統所構建起來計算機系統,比如一個大型的伺服器,是由不同功能的計算機(其實不能說是計算機,比我們用的要專業的多)組建起來的,這樣就為一個計算機系統。。至於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單個的計算機系統通過一種稱作網際網路的技術連接在一起,這種網路技術有很多種,比如我們平時使用的Intelnet網路、手機用的WEP網路、還有一些專用的網路,如教育網、公安內部網等等。。至於操作系統就是幫助我們使用這些計算機系統的一種工具,DOS系統、Windos系統等等,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系統,現在一些智能手機的專用系統、路由器中的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