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多機系統和計算機網路
擴展閱讀
sas蘋果電腦版 2025-09-25 05:54:54

多機系統和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 2022-11-05 02:40:43

1. 什麼是耦合度按耦合度的不同,如何區分計算機網路和其他計算機系統

處理機中概念:
處理機之間連接的緊密程度,可用處理機之間的距離及相互連接的信號線數目表示計算機網路與多機系統在耦合程度上有明顯差別:多機系統是緊耦合系統,計算機網路屬於松耦合系統。
緊耦合多機系統又稱為直接耦合系統,是指各處理機之間通過互聯網共享內存。緊耦合多機系統由P台處理機、m個存儲器模塊、d個I/O通道和3個互聯網網路構成。處理機-存儲器網路實現處理機與各存儲模塊的連接。處理機中斷信號網路實現多處理機之間的互聯。處理機-I/O互聯網路實現處理機與外設的連接。每個處理機可自帶局部存儲器,也可自帶cache。存儲器模塊可採用流水工作方式。緊耦合多機系統多用於並行作業中的多任務,一般處理機是同構的。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屬於緊耦合多機系統。
松耦合多機系統又稱為間接耦合系統,是指各處理機間通過共享I/O子系統、通道或通信線路實現機間通信,不共享內存。松耦合多處理機由P個處理機、1個通道、1個仲裁開關和消息傳送系統構成。每個處理機帶有一個局部存儲器和一組I/O設備。在仲裁開關的通道中有高速通信存儲,用來緩沖傳送的信息塊。鬆散耦合多處理機適合粗粒度的並行計算。MPP(massive parallel processing)屬於松耦合多機系統

軟體設計中概念:

基本概念:
軟體設計中通常用耦合度和內聚度作為衡量模塊獨立程度的標准。劃分摸塊的一個准則就是高內聚低耦合。
耦合度(Coupling)是對模塊間關聯程度的度量。耦合的強弱取決與模塊間介面的復雜性、調用模塊的方式以及通過界面傳送數據的多少
模塊間的耦合度是指模塊之間的依賴關系,包括控制關系、調用關系、數據傳遞關系。模塊間聯系越多,其耦合性越強,同時表明其獨立性越差。
降低模塊間的耦合度能減少模塊間的影響,防止對某一模塊修改所引起的「牽一發動全身」的水波效應,保證系統設計順利進行。
內聚和耦合密切相關,同其它模塊存在強耦合關系的模塊常意味這弱內聚,強內聚常意味著弱耦合。

等級劃分:
耦合度可分為七級。
a)非直接耦合:
兩模塊間沒有直接關系,之間的聯系完全是通過主模塊的控制和調用來實現的
b)數據耦合:
一個模塊訪問另一模塊,彼此間通過簡單數據參數來交換輸入、輸出信息。這里的簡單數據參數不同於控制參數、公共數據結構或外部變數。
c)標記耦合:
如一組模塊通過參數表傳遞記錄信息,就是標記耦合。這個記錄是某一數據結構的子結構,不是簡單變數。
d)控制耦合:
一個模塊通過傳遞開關、標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顯的控制選擇另一模塊的功能
e)外部耦合:
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全局簡單變數而不是同一全局數據結構,而且不是通過參數傳遞該全局變數的信息
f)公共耦合:
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個公共數據環境。該公共數據環境可以是全局數據結構、共享的通信區、內存的公共覆蓋區等。
g)內容耦合:
一個模塊直接修改另一個模塊的數據,或直接轉入另一個模塊
內聚度是指內部各元素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模塊的內聚種類通常可分為7種,按其內聚度從低到高的次序依此為:偶然內聚、邏輯內聚、瞬時內聚、過程內聚、通信內聚、順序內聚、功能內聚。
>>>>>>>>>>>>>>>>>>>>>>>>>>>>>>>>>>>>>>>>>>>>>>>>>>>>>>>>>>>>>>>>>>>>>>>>>
計算機網路中每台電腦都是獨立的,同等重要的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中有主電腦和終端之分.

算機網路是指將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軟體的支持下,實現彼此之間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整個系統。

0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

03、資源共享主要是指哪些資源?
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共享。

04、計算機網路根據其覆蓋范圍可分為哪三類?
計算機網路根據其覆蓋范圍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05、學校的校園網應該屬於(4)所說的哪一類?
校園網屬於區域網。

06、基於伺服器的網路與對等網有何區別?
基於伺服器的網路中由伺服器來管理網路,並為網路用戶提供共享服務,而在對等網中沒有專用伺服器,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即作為一台非專業伺服器管理自己的資源和用戶,為其他計算機提供軟硬體資源的共享服務。同時又可作為客戶機共享其他計算機的資源。

07、伺服器在網路中的作用是什麼?
伺服器在網路中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網路,為網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

08、Internet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服務?
Internet可以為我們提供多種服務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信息查詢、網上新聞、各種論壇和電子商務等。

09、什麼是網際網路上的IP地址?
IP地址是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的惟一標識。

10、IP地址通常是如何表示的?
IP地址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寫成4組十進制數,每組之間有圓點隔開。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特點:無主從區分;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資源共享;相互協作完成一個共同任務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功能:通信結構;網路操作系統;分布式操作系統(透明性)
分布式系統的優點:
集中式系統的特點
分布的需求
分布式系統的優點:方便使用;強壯性和可靠性;資源共享;可擴性;最終用戶的生產效率;維護方便
與單機操作系統的區別在進程通信、資源管理和系統結構等方面
進程通信
與單機的不同處:不共享內存;可靠性低;通信的實現方式取決於通信設施
通信協議:語義、語法、定時
資源管理
與單機的不同處:多管理者管同一類資源
管理方式:
分布式集中式:一個類中可以有多個資源,但每個資源本身還是由單個管理者管理。
完全分布式:每個資源都可以由多個管理者管理。
系統結構
每台計算機有自己的內核和功能模塊
不同計算機上可有不同的,也可有相同功能模塊(副本)
大多資源用分布集中式管理;多機共享資源用完全分布式管理.

2. 計算機系統都有哪幾種類型

計算機系統可按系統的功能、性能或體系結構分類。
計算機系統
① 專用機與通用機:早期計算機均針對特定用途而設計,具有專用性質。60年代起,開始製造兼顧科學計算、事務處理和過程式控制制三方面應用的通用計算機。特別是系列機的出現,標准文本的各種高級程序語言的採用,操作系統的成熟,使一種機型系列選擇不同軟體、硬體配置,就能滿足各行業大小用戶的不同需要,進一步強化了通用性。但特殊用途的專用機仍在發展,例如連續動力學系統的全數字模擬機,超微型的空間專用計算機等。
② 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型機:計算機是以大、中型機為主線發展的。20世紀60年代末出現小型計算機,70年代初出現微型計算機,因其輕巧、價廉、功能較強、可靠性高,而得到廣泛應用。70年代開始出現每秒可運算五千萬次以上的巨型計算機,專門用於解決科技、國防、經濟發展中的特大課題。巨、大、中、小、微型機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梯隊組成部分,各有其用途,都在迅速發展。
③ 流水線處理機與並行處理機:在元件、器件速度有限的條件下,從系統結構與組織著手來實現高速處理能力,成功地研製出這兩種處理機。它們均面向ɑiθbi=ci(i=1,2,3,…,n;θ為算符)這樣一組數據(也叫向量)運算。流水線處理機是單指令數據流(SISD)的,它們用重疊原理,用流水線方式加工向量各元素,具有高加工速率。並行處理機是單指令流多數據流(SIMD)的,它利用並行原理,重復設置多個處理部件,同時並行處理向量各元素來獲得高速度(見並行處理計算機系統)。流水和並行技術還可結合,如重復設置多個流水部件,並行工作,以獲得更高性能。研究並行演算法是發揮這類處理機效率的關鍵。在高級程序語言中相應地擴充向量語句,可有效地組織向量運算;或設有向量識別器,自動識別源程序中的向量成分。
一台普通主機(標量機)配一台數組處理器(僅作高速向量運算的流水線專用機),構成主副機系統,可大大提高系統的處理能力,且性能價格比高,應用相當廣泛。
④多處理機與多機系統、分布處理系統和計算機網:多處理機與多機系統是進一步發展並行技術的必由之路,是巨型、大型機主要發展方向。它們是多指令流多數據流(MIMD)系統,各機處理各自的指令流(進程),相互通信,聯合解決大型問題。它們比並行處理機有更高的並行級別,潛力大,靈活性好。用大量廉價微型機,通過互連網路構成系統,以獲得高性能,是研究多處理機與多機系統的一個方向。多處理機與多機系統要求在更高級別(進程)上研究並行演算法,高級程序語言提供並發、同步進程的手段,其操作系統也大為復雜,必須解決多機間多進程的通信、同步、控制等問題。
分布系統是多機系統的發展,它是由物理上分布的多個獨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單機,協同解決用戶問題的系統,其系統軟體更為復雜(見分布計算機系統)。
現代大型機幾乎都是功能分布的多機系統,除含有高速中央處理器外,有管理輸入輸出的輸入輸出處理機(或前端用戶機)、管理遠程終端及網路通信的通信控制處理機、全系統維護診斷的維護診斷機和從事資料庫管理的資料庫處理機等。這是分布系統的一種低級形態。
多個地理上分布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線路和網路協議,相互聯絡起來,構成計算機網路。它按地理上分布的遠近,分為局部(本地)計算機網路和遠程計算機網路。網路上各計算機可相互共享信息資源和軟硬體資源。訂票系統、情報資料檢索系統都是計算機網應用的實例。
⑤諾依曼機與非諾依曼機:存儲程序和指令驅動的諾依曼機迄今仍占統治地位。它順序執行指令,限制了所解問題本身含有的並行性,影響處理速度的進一步提高。突破這一原理的非諾依曼機,就是從體系結構上來發展並行性,提高系統吞吐量,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由數據流來驅動的數據流計算機以及按歸約式控制驅動和按需求驅動的高度並行計算機,都是有發展前途的非諾依曼計算機系統。

3. 計算機多用戶系統和網路系統有什麼異同點

計算機多用戶系統,通常是指這樣一種環境,它典型的特徵是:允許一台計算機主機同時接受多個不同的用戶登錄並進行各類操作,同時使用這台主機的硬軟體資源而盡可能地避免沖突。

計算機網路系統,通常是這樣一種環境,它典型的特徵是:允許多台功能互相獨立的、地理位置分散的計算機主機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彼此連接,用約定的通信規則以實現不同的主機之間的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

他們的相同之處在於:都可以實現不同的用戶之間的數據通信以及對計算機軟硬體資源的共享;不同之處在於——多用戶計算機系統實現的是多個用戶在利用一台特定主機實現彼此間的數據通信和這一台主機上的軟硬體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系統實現的是多個主機之間在彼此功能獨立的前提之下實現彼此間的數據通信和這些台不同的主機上的軟硬體資源共享。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網路上的每台具體的計算機主機,既可能僅僅支持單用戶的操作系統環境,也可能支持多用戶操作系統的環境——這並不矛盾,就正如 Windows 的很多版本都是單用戶操作系統,但並不是不能在網路上跟別的主機通信和跟它們共享資源。

4. 計算機多用戶系統和網路系統有什麼異同點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包括網路通信、資源管理、網路服務、網路管理和交互操作的能力。網路實現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資源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數據是信息的載體,網路用戶可以在使用本地計算機資源的同時,通過聯網訪問遠地聯網計算機上的資源,甚至可以調用網路中的多台計算機共同完成某項任務。然而,多用戶系統指的是軟體系統,它可以設定各位用戶的使用許可權,有條件地使多位用戶使用同一計算機資源,還可利用網路系統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5. 網路概述

(一)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計算機網格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日益發展和密切結合的產物,它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單機系統

該系統又稱終端—計算機網路,是早期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形式。它將一台計算機經通信線路與若干終端直接相連。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機系統

對終端—計算機網進行改進,在主計算機的外圍增加一台計算機,專門用於處理終端的通信信息及控制通信線路,並能對用戶的作業進行某些預處理操作,這台計算機稱為「前端處理機」或「通信控制處理機」,在終端設備較集中的地方設置一台集中器,終端通過低速線路先匯集到集中器上,然後再用高速線路將集中器連到主機上,這就形成多機系統。

3.以共享資源為主的計算機網路

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機系統是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它是由若乾颱計算機互聯而構成的系統,即利用通信線路將多台計算機連接起來,在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該網路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形式是主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直接互聯,其中主計算機同時承擔數據處理和通信工作;另一種形式是通過通信控制處理機間接地把各主計算機連接起來,其中通過處理機和主計算機分工,前者負責網路上各主計算機間的通信處理和控制,後者是網路資源的擁有者,負責數據處理,它們共同組成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路。

4.以區域網及互聯網為支持環境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

區域網是繼遠程網之後發展起來的,它繼承了遠程網的分組交換技術和計算機的I/O匯流排結構技術,區域網的發展也促使計算機網路的模式發生了變革,即由早期的以大型機為中心的集中式模式轉變為微機構成的分布式計算機模式。

計算機網路提供的主要功能有4個方面:①數據通信;②資源共享;③負載均衡;④高可靠性。

(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方式很多,按照不同的分類原則,可以得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網路。例如,按通信距離可分為廣域網(WAN)、區域網(LAN)和城域網(MAN);按信息交換方式可分為電路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和綜合交換網;按網路拓撲結構可分為星形網、樹形網、環形網和匯流排網;按通信介質可分為雙紋線網、同軸電纜網、光纖網和衛星網等;按傳輸帶寬可分為基帶網和寬頻網;按使用范圍可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按速率可分為高速網、中速網和低速網;按通信傳播方式可分為廣播式和點到點式。

(三)網路的協議與標准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設備是承載計算機通信的實體,但它們是怎樣有序地完成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任務的呢?也就是說,要共享計算機網路的資源,以及進行網路中的信息交換,就需要實現不同系統中的實體的通信.兩個實體要想成功地通信,它們必須具有相同的通信語言,在計算機網路中稱為協議(或規程)。所謂的協議,指的是網路中的計算機與計算機進行通信時,為了能夠實現數據的正常發送與接收,必須要遵循的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程(標准或約定),這些規程中明確規定了通信時的數據格式、數據傳送時序以及相應的控制信息和應答信號等內容。

6.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析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析

對於計算機網路,多年來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隨著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具有不同的內涵。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析,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資源共享的觀點

資源共享的觀點將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這種定義比較准確地描述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特徵。

(1)群體性問題,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系統的集合,是一種多機系統。

(2)獨立性問題,網路上的計算機是“自治計算機”,也就是說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計算機(也稱為工作站)具有獨立性。如果其中某台計算機可以被其他計算機強制控制,則不能滿足獨立性的.原則,不能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3)互聯性問題,網路互聯既包括物理上的連接,也包括軟體連接,完成互聯需要有網路協議和網路操作系統的支持。

(4)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主要目的是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軟體、數據等)。通過將物理上分散的若干計算機有機連接起來,達到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等目標的系統。

2.廣義的觀點

廣義的觀點將計算機網路定義為“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遠程信息處理從而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計算機網路發展到“計算機一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階段,又提出了計算機通信網的定義:“在計算機間以傳輸信息為目的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3.用戶透明性的觀點

從用戶透明性的觀點出發,定義計算機網路為“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資源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任務所需要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廣州IT職業培訓學校,有些只是做辦公軟體培訓,這些培訓一般都是比較簡單的,有些人可能學完之後,感覺花的錢太冤枉了,還不如自學呢,就這點東西還要花這么多錢?而有的是專門針對某個領域進行培訓,比如Java培訓、.NET培訓、網站建設培訓等。還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所教授的知識面比較廣泛,是針對一個領域的,比如軟體開發、網路工程等

;

7. 多用戶系統與多機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區別

多用戶系統是指所在的系統可以很多的用戶,而多機系統是一個系統管理著很多的計算機,在專業的我就不知道了

8.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電子原件及特徵主要概述求大神幫助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階段,一般按所使用的元器件劃分,可以分為四代: (1)第一代,從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末期。所使用的元件主要為電子管。主存儲器用磁鼓、磁心;外存儲器用磁鼓、磁帶等。主要用於科學或商業計算,單作業操作,指令比較簡單。在程序系統方面,使用機器語言、子程序和實用程序,後來出現符號匯編語言。 (2)第二代,從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期。所用元件為晶體管。主存儲器用磁心,外存儲器用磁鼓、磁帶、磁碟。也可用於進行數據處理。指令系統復雜,可進行離線操作。有分時、中斷等功能。有些機器也使用了微程序設計及虛擬存儲器。在程序系統方面,使用高級語言、宏匯編程序、管理程序、監督程序。 (3)第三代,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所用元件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主存儲器用磁心、磁膜、磁線,同時也出現了半導體主存儲器(MOS和雙極型)。外存儲器同第二代。可作為通用信息處理機。出現了計算機多機系統和計算機網,能對多道程序進行分時處理,並具有遠程終端,能實現人機對話和實時遠程處理。在大型計算機中,出現了流水線結構和陣列機結構。在程序系統方面,軟體系統化,使用操作系統、多種高級語言、多道程序設計、會話系統、可擴充語言等。 (4)第四代,從七十年代初期開始,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主存儲器採用半導體存儲器。出現了微處理機。外存儲器開始採用電荷耦合器件或激光存儲器。出現了固件(用硬體實現部分軟體功能)。進一步發展計算機網路,達到系統資源共享的目的。 轉載請註明來自: http://www.upicture.com.cn/Knowledge/nPost/nPost_2013.htm

9. 多用戶系統與多機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區別

個人理解:
多用戶系統是在一台電腦的一個操作系統下可以供多人使用配置分開互不幹擾

多機系統是一台伺服器和多個無盤終端組成的一個操作系統多台機子可心使用

計算機網路則是由多台主機通過各種方式連接成一個可以互通的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