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分析與對策論文
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利用網路管理控制和技術 措施 ,保證在一個網路環境里,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統設備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免於破壞、丟失等。邏輯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淺談計算機網路信息 系統安全 問題的分析與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分析與對策全文如下:
1 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的概念
要了解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的概念, 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計算機安全」的概念,根據國際上的定義,它被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網路信息安全指的是在網路環境下,用戶的計算機系統硬碟、軟體以及整個系統中的各種文件受到保護, 不會因為某些外界的因素造成系統信息的破壞、泄露、更改以及網路的中斷,它所涉及的面比較廣,大的方面關乎著國家主權的安全、社會的穩定發展、民族 文化 的傳播,小的方面關乎著每一位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和切身的利益。
2 當前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的現狀
計算機網路信息的發展, 實現了信息化的快速傳播,特別是互聯網的使用,使得計算機不再是單獨的個體, 而是和千千萬萬個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的, 實現了資源的快速共享, 然而當今互聯網時代下的網路安全不容樂觀。當前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 . 1 網路信息管理力度比較弱
網路信息安全在依靠技術方面的同時也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辦法共同去確保其安全性, 然而當前的一些網路信息安全事故大多數是由於在管理方面出現的一些問題引起的, 這方面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具體實施, 管理方式的正確運用和在管理中管理人員所起的作用, 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一定的缺陷漏洞, 這些缺陷使得管理人員在實際的管理中比較混亂,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這種管理方式中的漏洞就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為網路信息安全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2 . 2 缺乏專業性的網路信息安全管理員
由於網路信息的復雜化, 這種網路上的管理不同於實際生活中公司企業的管理, 所以這方面的人才相對應的就比較少一些, 當前網路信息管理員在管理上表現得不盡人意,由於沒用專業的知識,可能一部分是學習管理的, 還有一部分是學習安全的,還有學習電子信息的,總之綜合性的人才很少, 這使得他們在管理過程中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有的發現了問題,卻又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它,這種似懂非懂的管理,在影響了信息化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費。
2 . 3 網路信息安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大家普遍認為網路信息很安全, 而忽視了網路上的復雜性, 這種復雜性包括使用人員上的多而雜, 同時也包括網路世界裡各種各樣網站的安全性。其實, 大家都覺得這些和自己沒有關系, 所以並沒有去重視,但是大家別忘了,其實好多技術和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同時由於病毒的可隱藏性,大家一般都不會發現,有時郵箱里會有不明郵件,這時,好奇心的驅使讓有些人去打開了鏈接,造成計算機的中毒,一台計算機的中毒會迅速引起大批的計算機中毒, 所以計算機信息安全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對其足夠重視。
2 . 4 公共網路安全隱患比較多
公共的網路主要指的是網吧, 在網吧里流動的人員比較多,也比較復雜,在網吧里每一個人進行的活動也不一樣,同時,一台計算機會被成千上萬個人使用過, 不知不覺間信息就已經泄露, 但是我們還不知道,有些人在網吧里進行支付寶交易,可是他並沒有安裝相應的安全支付軟體, 這種時候信息可能就會被盜走,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好多人銀行卡在手裡, 手機也在手裡可是銀行卡裡面的錢卻不見了, 而自己還糊里糊塗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公共場所不要隨意用移動設備去在上面存儲東西,因為有些計算機的U SB介面已經被病毒感染, 可能通過你的移動設備就會導致病毒的迅速蔓延, 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3 產生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問題的原因
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問題是由於信息系統受到外界的某種因素作用引起了數據的刪除、修改和復制等行為,這些行為的發生就會導致信息的安全事故發生,這也是由於信息的重要性和信息本身的文件比較容易攻擊的原因, 同時也因為使用者在用完之後沒有及時對信息進行相應的處理,有些信息需要刪除,有些需要備份,還有一些需要加密的文件一定要及時的加密,因為電子信息易於復制,刪除和修改。所以在信息安全上也就容易泄露, 同時互聯網的開發應用,使得信息傳播異常迅速,國家、企業還是個人在網路上已經是互通的。這也就是現在互聯網信息的開放性,他的開放性也就加劇了復雜性, 信息的貴重性, 也成為某些追求利益的集團和個人的目標, 還有一些就是因為使用者人為因素造成的泄露, 這種泄露可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所以使用者要保護好一些重要的賬號和密碼, 不要隨意去把密碼告訴別人, 保護好自己的信息安全也就是保護好了自己。
4 確保計算機信息安全的對策
4 . 1 加強網路秩序的建立
要加強網路秩序, 就需要通過法律的強制性去實現, 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都需要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網路秩序,在利用計算機網路信進行生活和工作的時候, 一定要遵守計算機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不要去訪問一些可能帶有病毒的網站,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用戶數據安全, 這需要相關部門去加大網路安全的執法力度,個人的素質也需要提高,只有大家都重視起來, 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網路環境。
4 . 2 增加訪問控制的難度
網路活動中的訪問都需要一定的賬號和密碼, 所以增加訪問控制難度是確保信息安全的一個關鍵點, 所以我們在設置賬號和密碼的時候, 應對賬號和密碼盡量復雜化,密碼中進行大寫、小寫和數字三者的混合, 這比起簡單的數字破解難度就大大的增加了, 同時盡量避免用一些傻瓜式的密碼,比如;重復性的數字、個人的生日和名字的漢語拼音等,採用一定的密保工具,比如:密保卡、動態驗證碼和優盾等進行登陸操作。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信息安全, 當然這主要用於一些比較重要的數據登陸,對於不太重要的,我們就沒必要去麻煩自己了, 畢竟過於復雜的密碼有時候自己也會忘記。
4 . 3 開啟防火牆
防火牆作為一道重要的防禦體系,它主要用於隔離本地網路與外界網路之間的聯系, 它可以將一些有危害的部分和安全的那部分分開,同時也不會影響人們的使用,防火牆可以對網路的通信量進行統計, 它就像一個站崗放哨的, 只會將安全的的信息放進去, 對於不安全的信息直接就拒之於門外,同時對於瀏覽器可以進行設置,對於具有危險性的網站,拒絕訪問,對於防火牆的使用,是好多人都忽略的一點,所以正確使用防火牆也可以起到保護用戶數據安全的作用。對於一些不安全的網路就不要去連接,這個也是使用防火牆可以阻擋的。
4 . 4 採用加密技術進行加密
現在的計算機系統中硬碟本身都帶有BitLocker驅動器加密,這樣的加密,可保證即使計算機丟失、被盜之後裡面的數據都不會被破解也不會修改, 同時也有一部分軟體含有加密功能, 我們可以利用這類軟體對信息進行加密,比如:指紋加密、人臉識別系統等。同時還要做到不在網吧等公共場合進行一些重要數據的網路傳輸, 比如:個人網上銀行的登陸這一重要操作,有可能你在登陸的時候, 你的信息已經泄露了。
4 . 5 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
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一方面可以防止個人信息丟失後方便找回, 另一方面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常用進行備份的設備比較多。比如:優盤、硬碟。數據備份後,這些設備基本不太接觸到網路環境, 所以對於數據的保存性還是比較好的。當然還有一些虛擬的空間可以進行數據的存儲和備份數據,比如:雲空間和網盤。對於備份好的文件也要做好安全方面的處理, 不要因為在備份過程中的失誤,造成信息的泄露。
4 . 6 注意對已經不需要的一些重要數據進行銷毀
現代科技比較發達, 有好多數據是可以進行恢復的, 如果不注意重要數據的銷毀,有可能會造成重要的信息泄露,有些人覺得刪掉了的東西,就已經不存在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特別是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東西,一旦資料泄露,那對於個人造成的損失是不可挽回的,比如:不用的電子產品一定不能隨意丟棄, 一定要對文件進行粉碎性處理或者是多存儲幾遍一些沒用的信息,存完後進行刪掉,如此反復幾次那些重要的文件才會被後面的文件覆蓋, 這時候才算真正的把重要的數據刪除了。
5 結語
在這個信息社會, 做好信息的__很重要, 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需要大家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重視起來, 做好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只有大家都關注起來,加強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學習,人人都有意識,那我們的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就有保證了。
㈡ 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前輩們幫忙看下!~這個專業好不好學是需要有很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嗎
不是,都是零基礎教學的只要自己選擇計算機,從開頭的時候就一直跟著走,把計算機基礎學好,然後再學你喜歡的專業知識,技術,把這些慢慢的跟著走就行了,咱們總之就是不要懈怠。只要好好學是能學會的。
㈢ 在邏輯功能上,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什麼和什麼
對的啊。
從計算機網路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可以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兩部分。
資源子網
資源子網由主機、終端及軟體等組成。它提供訪問網路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通信子網
通信子網由網路節點、通信鏈路及信號變換器等組成。負責數據在網路中的傳輸與通信控制。
㈣ 從邏輯上分析,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有哪些要素組成
有四個要素組成:管理進程、管理協議、管理代理、管理信息庫
㈤ 計算機思維的計算機思維邏輯分析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從計算機語言的角度證明計算機不能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 ;從計算機硬體的角度證明計算機不能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 ;計算機不能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 ;計算機思維的神話產生的邏輯原因,對計算機思維邏輯分析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人類自然語言的特點 、計算機沒有主體,計算機語言沒有思想 、現有的計算機不可能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 、人類難以製造出象大腦神經細胞那樣復雜的計算機「元件」、人類沒有能力將類似於大腦神經細胞的「元件」裝配在一起 、計算機科學家沒有辦法將上述「裝配」方法說出來 、計算機科學家沒有能夠進行共同操作的形式化語言 、必須創造出具有「思想」的語言、很多計算機科學家之所以相信計算機能夠思維,是因為他們犯了如下的邏輯錯誤:一是把思維等同於語言思維,二是把計算機語言等同於人類自然語言、計算機能夠思維的神話就依靠如下的邏輯得以產生:人能夠思維,思維就是語言思維---任何能夠使用語言的事物也就能夠思維;計算機能夠使用計算機語言,計算機也能夠思維;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大腦思維的過程也同樣是信息處理的過程,計算機能夠進行信息處理---計算機能夠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計算機能夠思維,具體材料請詳見:
本文所說的「計算機思維」,指的是「計算機象人的大腦那樣的工作」。由於我們目前對人類大腦工作的原理還至少處於半無知的狀態,我們也就無法確切地界定什麼是思維。這樣,我們就只能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討論 「計算機能不能思維」這個問題,即把「計算機能不能思維」這個問題改變「計算機能不能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這樣的問題來討論。
從本世紀70年代開始就有不少的計算機科學家預言「能夠思維的計算機」很快就會問世。但是,到目前為止,即使全世界最高級的計算機也還始終只是一台按照人編制的程序工作的「機器」。 在現代機器剛剛發明出來之時,不少人希望能夠製造出一旦發動就不再需要新的能量、能夠永遠運轉不停的「永動機」。後來,科學家們能夠最終能從理論上證明「製造永動機」的不可能。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象科學家們證明「永動機不可能」那樣證明「計算機不能思維」。但至少可以從邏輯上對這個問題作出一個初步的判斷。
一、從計算機語言的角度證明計算機不能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
許多計算機科學認為將來的計算機能夠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類使用語言思維,計算機也可以使用計算機語言。這樣,計算機最終能夠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
在這里,贊同計算機能夠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的計算機科學家犯了如下邏輯上的錯誤:先把人類思維簡單地等同於語言思維,再把計算機語言簡單地等同於人類語言。這樣,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凡是能夠使用語言的「事物」---不管是人還是機器,都能夠「思維」。我們可以通過人類語言和計算機語言的對比來證明:在現有的計算機硬體水平上,無論採用什麼高級的計算機語言,計算機都不可能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
1.人類自然語言的特點
人類自然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認知的工具,同時也是思維的工具。由於人類自然語言同時要滿足這三種功能,它就必須達到如下要求:思想、方法、對象三者同時融於語言之中。這就是人類自然語言的「三位一體性」。如果沒有這種「三位一體性」, 人類自然語言對人類就失去了意義。試想,如果我們用語言交流,雙方卻不能通過語言知曉對方的思想和思維的對象以及方法;我們用語言認知,卻不能用語言把握對象、掌握方法和認知目的;我們用語言思維,我們卻不知用的什麼方法,思維的對象是什麼,用什麼觀念控制思維。在這樣的情況下,語言對人類還有什麼意義呢?與此相應,人類自然語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功能,就必須是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這也就人類自然語言的「說不準原理」,即在任何一種語境中,語詞所指稱的對象都只是相對確定的。
人類自然語言的這種「說不準」的特點決定了人類大腦思維過程的模糊性。現代神經生理學和神經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已經證明,人的大腦左、右半腦是有相當分工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語音語詞存儲在大腦的左頭腦,視覺表象或「圖景」存儲在大腦的右半腦。大腦思維過程的模糊性就是,人類大腦左半腦中的語詞與右半腦中的「圖景」是一種非常模糊的對應關系。這種模糊的對應關系使得人類大腦根本不可能象電腦那樣快速准確地「計算」。然而,正是這種模糊性給人類以極大的適應性,使得人類能夠在極端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生存。人類自然語言具有極大的模糊性,但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外部世界通過視覺進入人類大腦右半腦的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和確定性,大腦右半腦處理這些外部信息的機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和確定性,大腦左半腦的語詞與其指稱的大腦右半腦的「圖景」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和確定性,人類在交流過程中使用的語詞對外部事物的指稱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和確定性。人類依靠這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和確定性,通過相互交流達到一定程度的合作,通過在這種合作過程中不斷地試錯,進而有效地適應環境。這樣,人也就成為萬物之靈。
2.計算機沒有主體,計算機語言沒有思想
我們是否能在現有的集成電路的技術之上,「創造」出一種新的計算機語言,使計算機能夠象我們人類大腦那樣工作呢?這似乎是不可能的。計算機是沒有「主體」的。一個沒有主體的機器卻要使用必須有主體才能使用的語言,似乎從邏輯上也說不通過。現有的計算機的命令語句全部是祈使語句。而人類自然語言中,每一句話都包含著說話的主體,只是我們習慣地省略掉了這個主體。比如,我們對某人說「Copy the file.」時,全部語句是「I want you to the file.」在這里,「I」是主體,「you」是「I」祈使的對象,「to the file」是「I」祈使的對象的行為。而在計算機語言中,「I」是我們操作計算機的人,「you」則是計算機,「to the file」則是計算機的行為。我們通過對計算機語言的分析,也可以看出,計算機是沒有主體的。在我們還沒有創造出具有主體性的計算機之前,我們不可能為計算機「創造」出一種能夠使用必須具有主體性才能使用的語言。
計算機之所以能夠比人類大腦更加快速准確地「計算」,正是在計算機克服了人類自然語言上述「三位一體性」的「缺陷」。計算機能夠快速、准確地「計算」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硬體與軟體的分離、程序與數據的分離。這實際上也就是將我們人類自然語言中的思想與方法、方法與對象、思想與對象實行了分離。由於這些分離,使得計算機的程序語言中的命令與數據,都能非常精確地指稱計算機內存裡面的確定區域。這樣,計算機「計算」的時候,就不會象人類大腦那樣,左半腦中的一個語詞指稱的是一個幾乎難以確切地劃分出「邊界」的右半腦中的圖景,而是一塊有著確定「地址」的內存區域。這樣,計算機就能夠達到快速准確地「計算」了。
計算機語言沒有思想。計算機語言的「思想」存在於編製程序的人的大腦之中,這就將使計算機語言的思想與方法分離了。計算機的程序語言是一種高度形式化的語言,這種語言與它要處理的對象是嚴格分離的。而計算機語言所要處理的對象,僅僅是數據。即使我們稱現在的計算機能夠處理「圖象」和「聲音」,它也是把這些圖象和聲音變成了數據之後進行處理的。這樣,計算機語言又達到了方法與對象的分離。由於計算機語言沒有思想,當然就談不上思想與對象的分離。而我們之所以能夠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其中最關鍵的一條也就是我們把需要計算機處理的信息變成了「數據」。這同樣使得我們的思想---我們不同的人之間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對象分離了。
因為,數據一旦採集之後,就成為一種「客觀」的東西,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觀點看待和處理這些數據,但是,數據本身卻不會變化了。由於計算機語言能夠達到幫助我們人類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使思想與方法、方法與對象、思想與對象三者之間達到非常有效的分離,計算機也就能夠為我們做很多的工作。而這一點,則正是計算機的優勢。
3.現有的計算機不可能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
通過從計算機語言的角度對計算機的功能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能夠使用計算機語言使計算機好好地為我們工作,正是因為計算機語言幫助我們克服了人類自然語言「三位一體」的「缺陷」,使人類自然語言中的思想與方法、方法與對象、思想與對象在計算機語言中產生了較高程度的分離。計算機及計算機網路能夠在我們生活中起到那樣巨大的作用,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硬體和軟體的分離、程序和數據的分離。硬體和軟體的分離並不僅僅只是在計算機技術之中,現代任何工程技術就實行了這種分離。現代大工業機器生產,其硬體和軟體都實行了分離。否則,人們不可能在全世界各地生產元部件,然後再在產品的需要地組裝。今天,人們可以在全世界各地生產計算機的各種元件和部分,也是由於人們共同使用的是高度形式化的數字邏輯和機器語言。而程序和數據的分離,則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中的一項最重要的革新,計算機網路充分利用了這種技術,使得人們可以在世界各地相對獨立地編製程序和收集數據。而這些程序和數據卻可以通過網路使各種不同的計算機共同享用。
從上面的證明中可以看出,計算機能夠達高速、准確地「計算」,其關鍵原因就在於計算機沒有主體,計算機語言沒有思想。這就使得不同的人們能夠有效地利用計算機使人類的思維過程中將思想、方法和對象分離開來。由於這種分離作用,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的、不同語言的人們可以在計算機網路上共享信息資源。
在計算機語言的思想、對象和方法的分離的基礎上,計算機語言中的命令、變數和常量與計算機存貯器裡面的一定的區域有著嚴格的指稱關系,這樣,計算機就能夠快速、准確地定址和計算。盡管現代高級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及其准確性令我們吃驚,但是,由於計算機是一台沒有主體的機器,計算機語言是一種沒有思想的語言,要這種使用沒有思想的語言的沒有主體的機器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是根本不可能的。並且,我們不可能創造出一種具有「思想」的計算機語言,讓沒有主體的計算機使用。這似乎在邏輯上是始終講不通的。就象人類教動物學說話至少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但目前還沒有成功的一例。動物之所以不能象人一樣的說話和思維,就是無論如何,它們是沒有主體的。計算機的內部結構比動物的大腦不知簡單多少倍,讓這樣簡單的、沒有主體的機器使用人類這樣復雜的語言、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二、從計算機硬體的角度證明計算機不能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
既然我們不能讓沒有主體的計算機使用具有思想的語言,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製造出某種具有主體的計算機,使其能夠使用某種具有思想的語言,象我們的大腦那樣工作呢?從邏輯上來說,這似乎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主體性」的產生是一種極其復雜的自組織過程。要製造出一種具有高度自組織過程的計算機,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1.人類難以製造出象大腦神經細胞那樣復雜的計算機「元件」
如果我們要製造出一台具有高度「自組織「過程的計算機,首先就必須使這種計算機的「元件」具有某種「獨立性」。目前人類的製造技術雖然達到了極其高級的水平,但是,要製造出象大腦神經細胞那樣的「元件」還是非常困難的公務員之家。盡管目前的神經網路計算機或生物技術似乎有了一些「起色」,但與人類神經細胞相比,差距還是十分大的。人類大腦的神經細胞是生命進化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的產物。到目前為止,人類還只是了解到其運行機制的極其有限的內容。
2.人類沒有能力將類似於大腦神經細胞的「元件」裝配在一起
即使人類能夠製造出象大腦神經細胞那樣復雜的元件,人類有沒有技術將其「裝配」得象大腦神經網路那樣工作。目前的計算機能夠這樣快速地工作,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計算機的集成電路中的各種各樣的「開關」的連結沒有人的大腦神經細胞之間通過神經末梢連結那樣復雜。如果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程度達到了能夠把現在的一個個的「開關」變成象人的大腦中的一個個的「神經細胞」一樣的機制,人類也可無法將這些神經細胞連結在一起有效地工作。因為,這些「神經細胞」有了某種「獨立性」,其「行為」也就具有了相當程度的「任意性」,計算機科學家也就再也無法讓它們象現在的集成電路中的「開關」那樣按「規律」活動了。人類神經細胞連結成神經網路,是人類生命進化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的結果。在這個進化過程之中,神經細胞通過其神經末梢的電子躍遷、離子藕合的過程經過了長期的環境適應和內部調適。這個過程是極其復雜的,並且仍然還在進化。就目前人類的知識和技術,以及人類智力的有限性,要想人工製造出象人類大腦神經網路這樣的「造化之物」是極其困難的。
3.計算機科學家沒有辦法將上述「裝配」方法說出來
即使個別的計算機科學家碰巧想出了某種能夠將這些復雜的元件連結在一起的方法,這個計算機科學家也難以將這種方法「說」出來。現代科學技術能夠產生巨大的作用,關鍵的願意是因為科學傢具有「科學」這種共同語言。科學家能夠通過學習和使用這種共同的語言進行合作。某個計算機科學家或許能夠通過自己的反復操作、或偶然的機遇將某些類似於大腦神經細胞的「元件」連結在一起,使其正常「工作」。但是,如果這個科學不能使用共同語言將這種方法表述出來,其他的科學家也就難以學習這種方法。這就如同中國古代的「小人」們創造出無數世界領先的技術,但由於中國古代的文字語言只供「君子」論「道」而不論「器」,中國古代也就沒有一種有效的語言將這些技術轉化為人類可能普遍享用的科學。
4.計算機科學家沒有能夠進行共同操作的形式化語言
即使個別的計算機科學家「發明」了能夠說出這種方法的「私人語言」,計算機科學家也難以用其作為交流的工具。科學技術的發展依賴於共同的語言,但是,這種語言還必須高度形式化的語言。如果某個科學家能夠用自己的「私人語言」表述這個過程,其他的科學家或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理解某個科學家
所說的,但是,這種語言並沒有高度的形式化,科學家難以用這種語言進行某些可重復性的操作,科學家也同樣難以使用這種方法。現代計算機的研究和製造是在無數的計算機專家分工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分工合作的基礎,從硬體的角度來說,就是計算機專家能夠合作標準的計算機機器語言---實際上就是數字電子線路語言。從軟體的角度來說,就是可以共同使用的高級程序語言。如果沒有這兩種高度形式化的語言,計算機的研究和製造、計算機的推廣和使用都是不可能的。
通過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第一,人類難以製造出象大腦神經細胞那樣復雜的計算機「元件」;第二,即使製造出這樣復雜的元件,人類難以將其有效地「裝配」在一起,讓它們正常的「工作」;第三,即使某些科學家能夠在經驗上想出某些辦法讓將這些元件裝配在一起「正常」的工作,但這些科學家無法將這種方法「說」出來,第四,即使這些科學家用「私人語言」將這種方法「說」了出來,但由於這種語言不可能形式化,其他的科學家也難以理解。由於這四個方面的原因,要從計算機硬體的方面來製造出「象人的大腦那樣思維」的計算機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三、計算機不能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
通過上面從計算機語言和計算機硬體兩個角度的論證,我們知道,要使計算機能夠象人類大腦那樣思維,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第一,必須製造出具有「主體」的計算機。
第二,必須創造出具有「思想」的語言。
第三,必須使這種具有「主體」的計算機接受這種有「思想」的語言。
要滿足第一個條件,就必須製造出具有一定「獨立性」和「任意性」的計算機「元件」。人類要製造出這種具有一定「獨立性」和「任意性」的「元件」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因為人類大腦神經細胞是生命進化的產物,其復雜程度是現在的集成電路僅僅用「開關」來控制電子流動難以比擬的,也是人類難以在實驗室內控制生產的。並且,即使製造出具有某種「獨立性」和「任意性」的元件,人類就不可能讓它們按人類的「意志」裝配在一起。因為使用語言包括人類自然語言和科學語言說明復雜系統具有如下困境:僅僅描述單個「元件」的行為,並不能說明整體的行為;描述整體的行為,就只能是極為近似的。用這種極其近似的語言描述這種新的類似於神經網路的整體狀況還勉強,要用這種語言製造計算機,則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人類製造出某種具有「主體」的計算機的希望是非常眇茫的。製造計算機是一個復雜的合作過程,在這個合作的過程,沒有形式化的共同語言,合作就無法進行。
前面我們已經說明,在現有的計算機技術條件下,僅僅使用軟體的方法即依靠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是不可能計算機象人類大腦那樣思維的。這樣,即使我們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了能夠滿足上述第一個條件的水平,我們也難以為這些計算機「創造」出一種有思想的語言。
即使我們同時滿足了製造出了一部有主體的計算機,創造出了一種有思想的語言,我們也不可能將作為硬體的計算機和作為軟體的語言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如果這些機器具有了「主體性」,他們自己就會「創造」自己的語言,它們怎麼還會接受人類為它安排的語言呢?
這樣,我們可以說,就人類的智力和技術水平,要使計算機能夠象人類大腦那樣工作雖然難以說是不可能的,但確實是極其困難的。
四、計算機思維的神話產生的邏輯原因
很多計算機科學家之所以相信計算機能夠思維,是因為他們犯了如下的邏輯錯誤:一是把思維等同於語言思維,二是把計算機語言等同於人類自然語言。由於這兩個等同,計算機科學家自然就會產生第三個等同:把計算機信息處理的過程等同於大腦思維過程。
我們要對某些超越了人類認知能力的事物作出解釋,一般採用的是用某種神秘的「實在」來解釋它。由於我們對自然和社會運轉的規律所知甚少,我們就用「上帝」、「天道」之類的東西解釋自然和社會所發生的一切。由於我們對我們的「精神」所知甚少,我們用「靈魂」解釋我們的「精神」。由於我們對我們的歷史還所知甚少,我們就用「文明」或「文化」來解釋我們的歷史。雖然計算機是由人按照一定的自然規律製造出來的,但由於其內部工作過程的復雜性和層次性,普通人要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也是非常困難的。計算機科學家可以用專業術語將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解釋得清清楚楚,但是,這些解釋對普通人來說,無異於「天書」。這樣,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就必須用「擬人化」的方法和語言解釋計算機的工作過程。然而,面對一個由人按照一定的規律製造出來的計算機,計算機科學家不可能再用「靈魂」、「精靈」之類的話語來予以說明:計算機科學家不可能說計算機之所以工作是因為其內部有一個「小精靈」。在這種情況下,選用什麼樣的話語來解釋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呢?「思維」就是一個最恰當的術語。如果我們說計算機能夠思維,任何人都會「理解」這個工作過程,盡管普通人幾乎沒有對「思維」做過什麼研究,但任何人都時時刻刻在思維。使用「思維」這個術語解釋計算機的工作過程,科學家和普通人之間就有了「共同語言」。從使用「思維」這個術語解釋計算機的工作過程開始,計算機能夠思維的神話也就開始產生了。或者說,當計算機科學家開始用「思維」這個術語解釋計算機的工作過程,相當一部分計算機科學家也就開始相信計算機能夠思維,計算機科學家也就開始製造「計算機能夠思維」的神話。
對於計算機科學家,什麼是思維呢?計算機科學家一想到思維,自然就會想到語言。無論誰都知道,我們的有意識的思維是利用語言進行的。一想到語言,馬上就把計算機程序語言與人類自然語言等同起來。這樣,如下的結論就會自然產生:思維就是語言思維,計算機使用語言處理信息,人使用語言進行思維,計算機也就能夠象人一樣思維。
很多計算機科學家之所以產生相信「計算機能夠思維」,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通過計算機工作過程和大腦工作過程的「形式上的」對比,發現了某種共同的東西。這種共同的東西就是所謂的「信息處理」。計算機能夠「接受」信息,「儲存」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而我們人則同樣可以接受信息---聽、看、閱讀等,儲存信息---記憶,處理信息---思考,輸出信息---說、選擇性地看、作出反應、閱讀等。這也就是說,大腦工作過程與計算機工作過程有著某種形式上的可比性。本來,類比是人類把握外部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
,形式化的類比更人類思維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利用大腦工作與計算機工作的類比,得出某種形式上的一致性,並用這種一致性做為探索大腦奧秘的某種手段,這一切都無可非議。但是,僅僅因為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方式和人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和反應的方式具有某種形式上的可比性就把計算機信息處理的過程和大腦的思維過程看作相同的東西,首先就犯了一個邏輯上的重大錯誤。
前面我們已經說明了人類自然語言與計算機語言的差別。我們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並不是說語言就是思維。而我們之所以經常產生語言就是思維的錯誤結論,正是因為前面所說的語言的「三位一體」性---即我們的思維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對象都融合在語言之中。然而,在計算機語言中,這種三位一體性得到了嚴格的分離。這樣,計算機就不可能象人類大腦那樣思維。同時,這也是計算機能夠在「計算」方面比人類大腦迅速准確得多的原因。
計算機能夠思維的神話就依靠如下的邏輯得以產生:人能夠思維,思維就是語言思維---任何能夠使用語言的事物也就能夠思維;計算機能夠使用計算機語言,計算機也能夠思維;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大腦思維的過程也同樣是信息處理的過程,計算機能夠進行信息處理---計算機能夠象人的大腦那樣工作---計算機能夠思維。
我們的大腦還是一個十分神秘的東西。正是由於這種神秘,我們在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就必須時刻留心這種神秘性帶來的不利作用。因為,稍不留神,我們就會得出荒謬的結論。把思維等同於語言、把計算機語言等同於人類自然語言、再把計算機信息處理等同於大腦思維,這就自然會得出計算機能夠思維的結論。當我們把思維與語言區別開來,了解了計算機語言與人類自然語言的巨大差異,了解到計算機信息處理與大腦思維之間的巨大差異,我們就不會盲目信從「計算機能夠思維」這個神話了。
參考文獻:
㈥ 計算機網路分別從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角度來看是如何構成的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可能你沒弄清楚,計算機網路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意思.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機構指的是網路分層:也就是計算機的層結構,當然這里有實際應用時候的分層——四層,以及ISO提出的七層結構.
計算機網路的邏輯結構指的是網路拓撲:也就是計算機的組網,包括星星結構,網狀結構,環形,匯流排型,樹型等等.
㈦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什麼知識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什麼知識
說到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想必大家對於該專業,多少也是比較熟悉的吧?現在網路工程師人才缺口比較大,待遇也隨之上升,吸引眾多人進入這行,那麼,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學出來後做什麼?下面跟著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網路技術員主要完成的是網路建設這個過程,網路從無到有,都是他們的努力;網路管理員完成的主要是對構建好的`網路的管理和維護,網路能夠正常運作,全賴他們的辛苦勞動。
1.網路的設計:這需要網路工程師有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縱覽全局的觀察能力和對所有組件的掌控能力。
2.保證網路的安全和可靠:這要求網路工程師要有豐富的網路防護知識和良好的應變能力。
3.為網路管理員和網路技術員提供技術支持。
除了以上所說的3項之外,網路工程師應該還要具備網路編程技術、資料庫管理技術和伺服器管理技術。
擴展知識:
網路工程師需要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一般來說,在企業中,網路工程師也是企業管理人員之一,所以成為網路工程師應該是所有正在從事網路和希望從事網路工作的人的目標。
專業名稱: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制:三年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的計算機使用能力,掌握各種網路系統安裝、配置、日常管理和維護,能夠勝任交換機、路由器的配置與維護工作及WEB應用程序和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能力,在IT企業中能夠勝任大中型系統集成項目的方案設計以及系統實施和維護的高技能人才。
主要課程:
計算機網路技術、程序設計、WINDOWS2003組網技術與維護、Linux組網技術與維護、網路設備技術(設備安裝與配置)、網路綜合布線,網路資料庫技術、網路安全技術、網路管理技術、多媒體技術、企業網站設計與維護、電腦組裝與維護等。
基本能力素質:
精通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軟硬體維護維修業務,熟悉計算機網路和通訊知識,能夠完成從項目設計、施工到系統安裝、維護建設等一整套網路技術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網路編程能力。
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
北大青鳥網路工程師認證、網路管理員資格認證、FLUKE測試工程師認證、聯想天工網路設備工程師認證。
畢業生適應的領域:
大中型系統集成項目的方案設計以及系統實施和維護人員;計算機操作員;辦公自動化應用人員;微機安裝調試員;網路安裝調試人員;網路管理人員;資料庫管理員;多媒體製作人員;計算機營銷及技術服務人員。
;㈧ 計算機網路按網路的邏輯功能是如何分類的它們之間有何關系
計算機網路分為物理網路和邏輯網路
物理網路指的是OSI參考模型的下兩層邏輯網路指的是OSI參考模型的下三層
你所說的邏輯功能應該是指的是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網路層的功能
網路層的功能有IP定址,網路互聯和路由轉發
工作在網路層的標識就是IP地址,也是邏輯地址,它標識著網路的節點,這個標識又是可以更換的,所以叫邏輯地址
㈨ 一個計算機網路的邏輯組成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
(9)計算機網路和邏輯分析擴展閱讀
商業運用。
1、主要是實現資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最終打破地理位置束縛(tyranny of geography),主要運用客戶-伺服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2、提供強大的通信媒介(communication medium)。如:電子郵件(E-mail)、視頻會議。
3、電子商務活動。如:各種不同供應商購買子系統,然後在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
4、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在家裡購買商品或者服務。
㈩ 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1.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2.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