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中的各種協議及其作用
擴展閱讀
linux怎麼架構網站 2025-09-24 07:29:31
玩手機游戲網路不穩定 2025-09-24 07:25:15
樂橙能不能連移動網路 2025-09-24 07:11:11

計算機網路中的各種協議及其作用

發布時間: 2023-02-15 00:04:03

1. 計算機網路中五層協議它們分別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它們具體分別是在哪裡(從硬體層面上談)實現的

1,物理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物理線路上傳輸原始的二進制數據。

2、數據鏈路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通信的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

3、網路層;其主要功能是:要負責創建邏輯鏈路,以及實現數據包的分片和重組,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功能。

4、傳輸層;其主要功能是:負責向用戶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務,實現流量控制以及差錯控制。

5、應用層;其主要功能是:為應用程序提供了網路服務。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是由計算機硬體(如網卡)實現的,網路層和傳輸層由操作系統軟體實現,而應用層由應用程序或用戶創建實現。

(1)計算機網路中的各種協議及其作用擴展閱讀:

應用層是體系結構中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這里的進程就是指正在運行的程序。

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
和遠地操作,而且還要作為互相作用的應用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語義上有意義的信息交換所必須的功能。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傳輸層的任務就是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之間的通信。網際網路的傳輸層可使用兩種不同協議:即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面向連接的服務能夠提供可靠的交付,但無連接服務則不保證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盡最大努力交付」。這兩種服務方式都很有用,備有其優缺點。在分組交換網內的各個交換結點機都沒有傳輸層。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在發送數據時,網路層將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

在TCP/IP體系中,分組也叫作IP數據報,或簡稱為數據報。網路層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源主
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交付到目的主機。

2. 計算機網路中五層協議它們分別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它們具體分別是在哪裡(從硬體層面上談)實現的

答:所謂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是為便於學習計算機網路原理而採用的綜合了OSI七層模型和TCP/IP的四層模型而得到的五層模型。各層的主要功能:(1)應用層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和遠地操作,而且還要作為互相作用的應用進程的用戶代理(user agent),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語義上有意義的信息交換所必須的功能。(2)運輸層任務是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間的通信。網際網路的運輸層可使用兩種不同的協議。即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面向連接的服務能夠提供可靠的交付。無連接服務則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只是best-effort delivery.(3)網路層網路層負責為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使源主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交付到目的主機。(4)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將在網路層交下來的數據報組裝成幀(frame),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鏈路上實現幀的無差錯傳輸。(5)物理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透明地傳輸比特流。「透明地傳送比特流」指實際電路傳送後比特流沒有發生變化。物理層要考慮用多大的電壓代表「1」或「0」,以及當發送端發出比特「1」時,接收端如何識別出這是「1」而不是「0」。物理層還要確定連接電纜的插頭應當有多少根腳以及各個腳如何連接。

3.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內分別有什麼協議,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TCP/IP傳輸協議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網路介面層都包含其中。

1、應用層:可以建立或解除與其他節點的聯系,這樣可以充分節省網路資源。

2、運輸層:運輸層在整個TCP/IP協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功能,在運輸層中,TCP和UDP也同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網路層:在TCP/IP協議中網路層可以進行網路連接的建立和終止以及IP地址的尋找等功能。

4、網路介面層:由於網路介面層兼並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所以網路介面層既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

參考模型

TCP/IP由它的2個主要協議即TCP協議和IP協議而得名。TCP/IP是Internet上所有網路和主機之間進行交流時所使用的共同「語言」,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一組完整的標准網路連接協議。通常所說的TCP/IP協議實際上包含了大量的協議和應用,且由多個獨立定義的協議組合在一起,因此,更確切地說,應該稱其為TCP/IP協議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4. 網路協議作用是什麼

網路協議作用: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定義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大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

5. 計算機網路協議的作用!急!!!20分急!

什麼是TCP/IP協議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簡單地說,就是由底層的IP協議和TCP協議組成的。 在Internet沒有形成之前,各個地方已經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網路,稱為區域網。Internet的中文意義是"網際網",它實際上就是將全球各地的區域網連接起來而形成的一個"網之間的網(即網際網)"。然而,在連接之前的各式各樣的區域網卻存在不同的網路結構和數據傳輸規則,將這些小網連接起來後各網之間要通過什麼樣的規則來傳輸數據呢?這就象世界上有很多個國家,各個國家的人說各自的語言,世界上任意兩個人要怎樣才能互相溝通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夠說同一種語言(即世界語),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TCP/IP協議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語"。

Internet 上使用的一個關鍵的低層協議是網際協議,通常稱IP協議。我們利用一個共同遵守的通信協議,從而使 Internet 成為一個允許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和不同操作系統的網路。要使兩台計算機彼此之間進行通信,必須使兩台計算機使用同一種"語言"。通信協議正像兩台計算機交換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語言,它規定了通信雙方在通信中所應共同遵守的約定。 計算機的通信協議精確地定義了計算機在彼此通信過程的所有細節。例如,每台計算機發送的信息格式和含義,在什麼情況下應發送規定的特殊信息,以及接收方的計算機應做出哪些應答等等。 網際協議IP協議提供了能適應各種各樣網路硬體的靈活性,對底層網路硬體幾乎沒有任何要求,任何一個網路只要可以從一個地點向另一個地點傳送二進制數據,就可以使用IP協議加入 Internet 了。

如果希望能在 Internet 上進行交流和通信,則每台連上 Internet 的計算機都必須遵守IP協議。為此使用 Internet 的每台計算機都必須運行IP軟體,以便時刻准備發送或接收信息。

IP協議對於網路通信有著重要的意義:網路中的計算機通過安裝IP軟體,使許許多多的區域網絡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又嚴密的通信系統。從而使 Internet 看起來好像是真實存在的,但實際上它是一種並不存在的虛擬網路,只不過是利用IP協議把全世界上所有願意接入 Internet 的計算機區域網絡連接起來,使得它們彼此之間都能夠通信。

TCP/IP通信協議2--傳輸控制協議TCP

盡管計算機通過安裝IP軟體,從而保證了計算機之間可以發送和接收數據,但IP協議還不能解決數據分組在傳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若要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連上 Internet 的計算機還需要安裝TCP協議來提供可靠的並且無差錯的通信服務。

TCP協議被稱作一種端對端協議。這是因為它為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連接起了重要作用:當一台計算機需要與另一台遠程計算機連接時,TCP協議會讓它們建立一個連接、發送和接收數據以及終止連接。 傳輸控制協議TCP協議利用重發技術和擁塞控制機制,向應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連接,使它能夠自動適應網上的各種變化。即使在 Internet 暫時出現堵塞的情況下,TCP也能夠保證通信的可靠。

眾所周知, Internet 是一個龐大的國際性網路,網路上的擁擠和空閑時間總是交替不定的,加上傳送的距離也遠近不同,所以傳輸數據所用時間也會變化不定。TCP協議具有自動調整"超時值"的功能,能很好地適應 Internet 上各種各樣的變化,確保傳輸數值的正確。 因此,從上面我們可以了解到:IP協議只保證計算機能發送和接收分組數據,而TCP協議則可提供一個可靠的、可流控的、全雙工的信息流傳輸服務。

綜上所述,雖然IP和TCP這兩個協議的功能不盡相同,也可以分開單獨使用,但它們是在同一時期作為一個協議來設計的,並且在功能上也是互補的。只有兩者的結合,才能保證 Internet 在復雜的環境下正常運行。凡是要連接到 Internet 的計算機,都必須同時安裝和使用這兩個協議,因此在實際中常把這兩個協議統稱作TCP/IP協議。

IP地址

在Internet上連接的所有計算機,從大型機到微型計算機都是以獨立的身份出現,我們稱它為主機。為了實現各主機間的通信,每台主機都必須有一個唯一的網路地址。就好像每一個住宅都有唯一的門牌一樣,才不至於在傳輸數據時出現混亂。

Internet的網路地址是指連入Internet網路的計算機的地址編號。所以,在Internet網路中,網路地址唯一地標識一台計算機。

我們都已經知道,Internet是由幾千萬台計算機互相連接而成的。而我們要確認網路上的每一台計算機,靠的就是能唯一標識該計算機的網路地址,這個地址就叫做IP(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地址,即用Internet協議語言表示的地址。

目前,在Internet里,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地址,為了便於記憶,將它們分為4組,每組8位,由小數點分開,用四個位元組來表示,而且,用點分開的每個位元組的數值范圍是0~255,如202.116.0.1,這種書寫方法叫做點數表示法。

IP地址可確認網路中的任何一個網路和計算機,而要識別其他網路或其中的計算機,則是根據這些IP地址的分類來確定的。一般將IP地址按節點計算機所在網路規模的大小分為A,B,C三類,默認的網路掩碼是根據IP地址中的第一個欄位確定的。

1. A類地址

A類地址的表示範圍為:0.0.0.0~126.255.255.255,默認網路掩碼為:255.0.0.0;A類地址分配給規模特別大的網路使用。A類網路用第一組數字表示網路本身的地址,後面三組數字作為連接於網路上的主機的地址。分配給具有大量主機(直接個人用戶)而區域網絡個數較少的大型網路。例如IBM公司的網路。

2. B類地址

B類地址的表示範圍為:128.0.0.0~191.255.255.255,默認網路掩碼為:255.255.0.0;B類地址分配給一般的中型網路。B類網路用第一、二組數字表示網路的地址,後面兩組數字代表網路上的主機地址。

3. C類地址

C類地址的表示範圍為:192.0.0.0~223.255.255.255,默認網路掩碼為:255.255.255.0;C類地址分配給小型網路,如一般的區域網和校園網,它可連接的主機數量是最少的,採用把所屬的用戶分為若乾的網段進行管理。C類網路用前三組數字表示網路的地址,最後一組數字作為網路上的主機地址。

實際上,還存在著D類地址和E類地址。但這兩類地址用途比較特殊,在這里只是簡單介紹一下:D類地址稱為廣播地址,供特殊協議向選定的節點發送信息時用。E類地址保留給將來使用。

從上兩節的知識可以知道,連接到Internet上的每台計算機,不論其IP地址屬於哪類都與網路中的其他計算機處於平等地位,因為只有IP地址才是區別計算機的唯一標識。所以,以上IP地址的分類只適用於網路分類。

在Internet中,一台計算機可以有一個或多個IP地址,就像一個人可以有多個通信地址一樣,但兩台或多台計算機卻不能共用一個IP地址。如果有兩台計算機的IP地址相同,則會引起異常現象,無論哪台計算機都將無法正常工作。

6. 什麼是協議,協議在計算機網路中的作用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

開放系統互聯協議中最早的協議之一,它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體體系結構的互聯網路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種網路通用語言。TCP/IP協議定義了在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IPX/S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互聯網信息交換包/順序信息交換包

IPX和SPX是Novell NetWare協議棧的一部分,用於網路伺服器和工作站之間傳輸數據;IPX和SPX兩層協議造就了Novell網路的特色,幾乎成了Novell網的代名詞。

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網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網路會話層協議,管理數據交換和網路訪問。它向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序介面)提供一組協調性命令,利用下一層網路服務將信息逐個節點地進行傳送,從而把應用程序與下層的網路操作系統加以隔離。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NetBIOS用戶擴展介面

用於LAN Manager、LAN Server、Windows for Workgroups和Windows NT等的NetBIOS增強版本,它確定了傳送幀格式並增加了許多功能。

開放系統互聯(OSI)模型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的一種標准參考模型,是一種關於由不同供應商提供的不同設備和應用軟體之間的網路通信的概念性框架結構。現在它被公認為是計算機通信和 internet 網路通信的一種基本結構模型。當今使用的大多數網路通信協議都是基於 OSI 模型結構。OSI 模型將通信處理過程定義為七層,並將網路計算機間的移動信息任務劃分為七個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任務組。各個任務或任務組被分配到 ISO 參考模型各層。各層相對獨立(self-contained),從而使得分配到各層的任務能夠獨立實現。這樣當其中一層提供的某解決方案更新時,它不會影響其它層。

ISO 定義了基於 OSI 模型的 internet 網路通信協議組,基本上由歐洲國家提出。

主要協議

應用層(Application)

--------------------------------------------------------------------------------

ACSE:關聯控制服務元素 (ACSE: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CMIP:通用管理信息協議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S:通用管理信息服務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MOT:TCP/IP 上的 CMIP (CMOT:CMIP over TCP/IP)
FTAM:文件傳輸訪問和管理 (FTAM: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ROSE:遠程操作服務元素 (ROSE:Remote Operation Service Element)
RTSE:可靠傳輸服務元素協議 (RTSE: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 Protocol)
VTP:ISO虛擬終端協議 (VTP:ISO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 ISO)
X.400:信息處理服務協議 (X.400:Message Handling Service Protocols)
X.500:目錄訪問服務協議 (X.500:Directory Access Service Protocol - DAP)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

ASN.1: 抽象語法標記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ISO-PP:ISO表示層協議 (ISO-PP:OSI 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會話層(Session Layer)

--------------------------------------------------------------------------------

ISO-SP:ISO會話層協議 (ISO-SP:OSI Session Layer Protocol)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

ISO-TP:OSI傳輸層協議 - TP0、TP1、TP2、TP3、TP4 (ISO-TP:OSI Transport Protocols - TP0、TP1、TP2、TP3、TP4)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

CONP:面向連接網路協議 (CONP: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rotocol)
ES-IS: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路由交換協議 (ES-IS:End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Exchange protocol)
IDRP:域間路由選擇協議 (IDRP: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協議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O-IP CLNP:無連接網路協議 (ISO-IP 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數據鏈路層 (Data Link)

--------------------------------------------------------------------------------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
LAPB: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LAPB:Link Access Procere Balanced for X.25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7. 求計算機中的協議有哪些,功能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最大特點是通過不同的通信介質把不同廠家、不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和其他相關設備(例如列印機、傳達室感器等)連接在一起,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共享軟硬體資源和進行信息傳輸。然而,如何實現不同傳輸介質上的不同軟硬體資源之間的通令共享呢?這就需要計算機與相關設備按照相同的協議,也就是通信規則的集合來進行通信。這正如人類進行通信、交談時要使用相同的語言一樣。
網路協議(Network Protcol)是計算機網路中互相通信的對等實體間交換信息時所必須遵守的規則的集合。當前的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是以TCP/IP協議為主的Internet結構。對等實體通常是指在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處於相同層次的通信協議進程。網路協議為傳輸的信息宣言嚴格的格式(語法)和傳輸順序(文法)。而且還定義所傳輸信息的詞彙表和這些詞彙所表示的意義(語義)。
既然談到Internet網路,那我們就來看一下網路協議與Internet網路的關系:
Internet網路體系結構以TCP/IP協議為核心。其中IP協議用來給各種不同的通信子網或區域網提供一個統一的互連平台,TCP協議則用來為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和控制功能。
事實上,Internet並不是一個實際的物理網路或獨立的計算機網路,它是世界上各種使用統一TCP/IP協議的網路的互連。TCP/IP協議分為4層(通信子網層、網路層、運輸層和應用層)
1、通信子網層(subnetwork layer)
TCP/IP協議的通信子網層與OSI協議的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以及網路層的一部分相對應。該層中所使用的協議為各通信子網本身固有的協議,例如乙太網的802.3協議、令牌環網的802.5協議有及分組交互網的X.25協議等。通信子網層的作用是傳輸經網路層處理過的消息。
2、網路層(internet layer)
網路層所使用的協議是IP協議。它把運輸層送來的消息組裝成IP數據包,並把IP數據包傳遞給通信子網層。IP協議提供統一的IP數據格式,以消除各通信子層的差異,從而為信息發送方和接收方提供透明通道。
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①Internet全網址的識別與管理;②IP數據包路由功能;③發送或接收時例IP數據包的長度與通信子網所允許的數據包長度相匹配,例如,乙太網所傳輸的幀長為1500位元組,而ARPA網所傳輸的數據包長1008位元組。當乙太網上的數據幀通過網路層IP協議轉達發給ARPA網時,就要進行數據幀的分解處理。
3、運輸層(transport layer)
運輸層為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羰通信功能。運輸層有3個主要協議,即傳輸控制的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和互連網控制消息協議(ICMP)。
4、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它提供的主要服務有:過程登錄,用戶可以使用異地主機;文件傳輸,用戶可在不同主機之間傳輸文件;電子郵件,用戶可通過主機和終羰互相發送信件;Web伺服器,發布和訪問具有超文本格式HTML的各種信息。

8.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內分別有什麼協議,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一、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常見的介面層協議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1.網路層
網路層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報文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轉換協議、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2.傳輸層
傳輸層協議主要是: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3.應用層
應用層協議主要包括如下幾個:FTP、TELNET、DNS、SMTP、RIP、NFS、HTTP。

二、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有:

  1. TCP/IP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計算機硬體或操作系統,提供開放的協議標准,即使不考慮Internet,TCP/IP協議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協議成為一種聯合各種硬體和軟體的實用系統。

2.TCP/IP協議並不依賴於特定的網路傳輸硬體,所以TCP/IP協議能夠集成各種各樣的網路。用戶能夠使用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 Network)、撥號線路(Dial-up line)、X.25網以及所有的網路傳輸硬體。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9. 計算機網路協議有哪些,具體作用什麼

目前網路協議有許多種,但是最基本的協議是TCP/IP協議,許多協議都是它的子協議。下面我們就對TCP/IP協議作一下簡單介紹。

1 TCP/IP協議基礎

TCP/IP協議包括兩個子協議:一個是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另一個是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它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

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各有分工。TCP協議是IP協議的高層協議,TCP在IP之上提供了一個可靠的,連接方式的協議。TCP協議能保證數據包的傳輸以及正確的傳輸順序,並且它可以確認包頭和包內數據的准確性。如果在傳輸期間出現丟包或錯包的情況,TCP負責重新傳輸出錯的包,這樣的可靠性使得TCP/IP協議在會話式傳輸中得到充分應用。IP協議為TCP/IP協議集中的其它所有協議提供「包傳輸」功能,IP協議為計算機上的數據提供一個最有效的無連接傳輸系統,也就是說IP包不能保證到達目的地,接收方也不能保證按順序收到IP包,它僅能確認IP包頭的完整性。最終確認包是否到達目的地,還要依靠TCP協議,因為TCP協議是有連接服務。

在計算機服務中如果按連接方式來分的話,可分為「有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兩種。「有連接服務」必須先建立連接才能提供相應服務,而「無連接服務」則不需先建立連接。TCP協議是一種典型的有連接協議,而UDP協議則是典型的無連接服務。

TCP/IP協議所包括的協議和工具

TCP/IP協議是一組網路協議的集合,它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協議和工具。

·TCP/IP協議核心協議

這些核心協議除了自身外,還包括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協議)、地址代理協議(ARP協議)以及網間控制協議(ICMP協議)。這組協議提供了一系列計算機互連和網路互連的標准協議。

·應用介面協議

這類協議主要包括Windows套接字(Socket,用於開發網路應用程序)、遠程調用、NetBIOS協議(用於建立邏輯名和網路上的會話)和網路動態數據交換(Network,用於通過網路共享嵌入在文本中的信息)。

·基本的TCP/IP協議互連應用協議

主要包括finger、ftp、rep、rsh、telnet、tftp等協議。這些工具協議使得Windows系統用戶使用非Microsoft系統計算機上(如UNIX系統計算機)的資源成為可能。

·TCP/IP協議診斷工具

這些工具包括arp、hostname、ipconfig、nbstat、netstat、ping和route,它們可用來檢測並恢復TCP/IP協議網路故障。

·有關服務和管理工具

這些服務和管理工具包括FTP伺服器服務(用於在兩個遠程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這是遠程式控制制通信中的關鍵功能)、網際命名服務WINS(用於在一個網際上動態記錄和詢問計算機的名字)、動態計算機配置協議DHCP(用於在Windows NT計算機上自動配置TCP/IP協議)以及TCP/IP協議列印(主要用於遠程列印和網路列印)。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代理(SNMP)

這個工具允許通過使用管理工具(如「Sun Net Manages」 或「HP Open View」),從遠程管理Windows NT計算機。

(2)TCP/IP的主要協議簡述

為了使讀者能全面了解一些基本的網路通信協議和服務,本節就對TCP/IP協議所包括的幾種主要協議進行簡要說明。

·遠程登錄協議(Telnet)

Telnet協議是用來登錄到遠程計算機上,並進行信息訪問,通過它可以訪問所有的資料庫、聯機游戲、對話服務以及電子公告牌,如同與被訪問的計算機在同一房間中工作一樣,但只能進行些字元類操作和會話。

·文件傳輸協議(Ftp)

這是文件傳輸的基本協議,有了FTP協議就可以把的文件進行上傳,也可從網上得到許多應用程序和信息(下載),有許多軟體站點就是通過FTP協議來為用戶提供下載任務的,俗稱「FTP伺服器」。最初的FTP程序是工作在UNIX系統下的,而目前的許多FTP程序是工作在Windows系統下的。FTP程序除了完成文件的傳送之外,還允許用戶建立與遠程計算機的連接,登錄到遠程計算機上,並可在遠程計算機上的目錄間移動。

·電子郵件服務(Email)

電子郵件服務是目前最常見、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到聯網服務。通過電子郵件,可以與Internet上的任何人交換信息。電子郵件的快速、高效、方便以及價廉,越來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只要是上過網的網民就肯定用過電子郵件這種服務。目前,全球平均每天約有幾千萬份電子郵件在網上傳輸。

·WWW服務

WWW服務(3W服務)也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基本互聯網應用,我們每天上網都要用到這種服務。通過WWW服務,只要用滑鼠進行本地操作,就可以到達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由於WWW服務使用的是超文本鏈接(HTML),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從一個信息頁轉換到另一個信息頁。它不僅能查看文字,還可以欣賞圖片、音樂、動畫。最流行的WWW服務的程序就是微軟的IE瀏覽器。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

SMTP是TCP/IP協議族的一個成員,這種協議認為你的計算機是永久連接在Internet上的,而且認為你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在任何時候是可以被訪問的。它適用於永久連接在Internet的計算機,但無法使用通過SLIP/PPP協議連接的用戶接收電子郵件。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在郵件計算機上同時運行SMTP和POP協議的程序,SMTP負責郵件的發送和在郵件計算機上的分揀和存儲,POP協議負責將郵件通過SLIP/PPP協議連接傳送到用戶計算機上。

·信息服務(Gopher)

Gopher最早出現在1991年,它是第一個操作簡便、使用廣泛的從Internet伺服器上獲取信息的客戶應用程序。除了操作簡便外,它的另一個特點是速度快。Gopher運行時,將顯示一個互動式的供用戶選擇的菜單,菜單中的選項由簡單的短句組成,每個短句通常指向另一個菜單,並最終指向有用的文件。Gopher是幫助用戶在Internet信息海洋中搜索有用信息的導航器。用戶只要關心瀏覽的內容,而不必關心具體的伺服器。

·文件檢索服務(Archie)

它是一個從整個Internet上匿名FTP伺服器獲取文件的服務。其完全依賴於匿名FTP系統的管理員,他們將站點在全世界的Archie伺服器進行了注冊,Archie僅通過文件名進行檢索。
2 IP協議

目前正在使用的IP協議是第4版的,稱之為「IPv4」,新版本的IP協議正在完善過程中,它就是經常可以在各大IT媒體中見到的IPv6。IPv6所要解決的主要是IPv4協議中IP地址遠遠不夠的現象。IPv4所採用的是32位,而IPv6則是128位,是原來的4倍。IPv6所提供的IP地址數已可算是天文數字了,據專家們分析,這個數字的IP地址可以使全球的每一個人都可擁有10以上的IP地址,這么多的IP地址相信再也不會出現IPv4那樣除了美國外,各國都出現IP地址短缺現象,為將來實現移動上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這屬於較新技術,在此就不作詳細介紹,本文仍以目前主流的IPv4協議為基礎進行介紹。

IP協議的功能是把數據報在互聯的網路上傳送,通過將數據報在一個個IP協議模塊間傳送,直到目的模塊。網路中每個計算機和網關上都有IP協議模塊。數據報在一個個模塊間通過路由處理網路地址傳送到目的地址,因此搜尋網路地址對於IP協議十分重要的功能。另外,因為各個網路上的數據報大小可能不同,所以數據報的分段也是IP協議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不然對於一些網路帶寬較窄的網路,大的數據報就無法正確傳輸了。下面主要介紹我們初級學者所關心的現行方面問題。

(1)IP地址

在計算機定址中經常會遇到「名字」、「地址」和「路由」這三個術語,它們之間是有較大區別的。名字是要找的,就像的人名一樣;而地址是用來指出這個名字在什麼地方,就像人的住址一樣;路由是解決如何到達目的地址的問題,就像已經知道了某個人住在什麼地方,現在要考慮走什麼路線、採用什麼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方最為簡便。

這里所介紹的IP協議主要是解決地址的問題。名字和地址進行解析的工作是由其上層協議--TCP協議完成。IP協議模塊將地址和本地網路地址加以映射(就像寫信一樣,IP協議只負責把收、發信人的地址寫上,把信投進郵箱就可不管了),而將本地網路地址和路由進行映射則是低層協議(如路由協議)的任務,所以說IP協議是一個無連接的服務。

IP協議要尋找的「地址」是32位長(4個分段的16進制組成),由網路號(網路ID)和主機號(主機ID)兩部分構成,按照IP協議規定網際網路上的地址共有A、B、C、D、E五類.

按照IP協議規定網際網路上的地址共有A、B、C、D、E五類·A類IP地址:用前面8位來標識網路號,其中規定最前面一位為「0」,24位標識主機地址,即A類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也即網路號)可以是「00000001 ̄01111111」之間任一數字,轉換為十進制後即為1~128之間。主機號沒有做硬性規定,所以它的IP地址范圍為「1.0.0.0-128.255.255.255」。A類地址是為大型政府網路而提供,因為A地址中有10.0.0.0-10.255.255.254和127.0.0.0-127.255.255.254這兩段地址有專門用途,所以全世界總共只有126個可能的A類網路。每個A類網路最多可以連接16777214台計算機,這類地址數是最少的,但這類網路所允許連接的計算機是最多的。

·B類IP地址:用前面16位來標識網路號,其中最前面兩位規定為「10」,16位標識主機號,也就是說B類地址的第一段「10000000 ̄10111111」,轉換成十進制後即為128~191之間,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網路地址,它的地址范圍為「128.0.0.0-191.255.255.255」。B類地址適用於中等規模的網路,全世界大約有16000個B類網路,每個B類網路最多可以連接65534台計算機。這類IP地址通常為中等規模的網路提供。其中172.16.0.0-172.31.255.254地址段有專門用途。

·C類IP地址:用前面24位來標識網路號,其中最前面三位規定為「110」,8位標識主機號。這樣C類地址的第一段取值為「11000000 ̄11011111」之間,轉換成十進制後即為192~223。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合在一起表示網路號,最後一段標識網路上的主機號,它的地址范圍為「192.0.0.0-223.255.255.255」。C類地址適用於校園網等小型網路,每個C類網路最多可以有254台計算機。這類地址是所有的地址類型中地址數最多的,但這類網路所允許連接的計算機是最少的。這類IP地址可分配給任何有需要的人。其中192.168.0.0-192.168.255.255為企業區域網專用地址段。

·D類地址:它用於多重廣播組,一個多重廣播組可能包括1台或更多主機,或根本沒有。D類地址的最高位為1110,第一段八位體為「11100000 ̄11101111」,轉換成十進制即為224 ̄239,剩餘的位設計客戶機參加的特定組,它的地址范圍為「224.0.1.1-239.255.255.255」。在多重廣播操作中沒有網路或主機位,數據包將傳送到網路中選定的主機子集中,只有注冊了多重廣播地址的主機才能接收到數據包。Microsoft支持D類地址,用於應用程序將多重廣播數據發送到網路間的主機上,包括WINS和Microsoft NetShow。

·E類地址:這是一個通常不用的實驗性地址,保留作為以後使用。E類地址的最高位為11110,第一段八位體為「11110000 ̄11110111」,轉換成十進制即為240 ̄247。

IPv4協議中對首段位為248 ̄254 的地址段暫無規定。

其實還有一類IP地址,就是以「127」開頭的IP地址,這類IP地址也是屬於保留使用的,這類地址屬於環路測試類IP地址。這類IP地址不能作為計算機的IP地址用,也就不能在網路上使用這樣的IP地址來標識計算機的位置,更不能通過在瀏覽器或者其他搜索位置輸入這樣的IP地址,來搜索想要查找的計算機,因為它只能在本地計算機上用於測試使用。

其實還有一類IP地址,就是以「127」開頭的IP地址,這類IP地址也是屬於保留使用的,這類地址屬於環路測試類IP地址。這類IP地址不能作為計算機的IP地址用,也就不能在網路上使用這樣的IP地址來標識計算機的位置,更不能通過在瀏覽器或者其他搜索位置輸入這樣的IP地址,來搜索想要查找的計算機,因為它只能在本地計算機上用於測試使用。

其實還有一類IP地址,就是以「127」開頭的IP地址,這類IP地址也是屬於保留使用的,這類地址屬於環路測試類IP地址。這類IP地址不能作為計算機的IP地址用,也就不能在網路上使用這樣的IP地址來標識計算機的位置,更不能通過在瀏覽器或者其他搜索位置輸入這樣的IP地址,來搜索想要查找的計算機,因為它只能在本地計算機上用於測試使用。

(2) 子網掩碼和域名

以上介紹的是網路IP地址,但隨著網路的發展,IPv4標准中的IP地址遠不夠用,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於是又在IP地址加上子網掩碼來進一步識別。在TCP/IP協議中規定,A類網路的子網掩碼格式為「255.0.0.0」形式,後面的「0」可以為「0 ̄254」之間任一數字。B類網路的子網掩碼格式為「255.255.0.0」,C類網路的子網掩碼為格式為「255.255.255.0」,同樣其中的「0」可以是「0 ̄254」之間任一數字。如果沒有子網,可以為「0」,也可以不配置,如果有子網則一定要配置。

前面介紹的IP地址都是以數字形式表示計算機的地址,這種IP地址人們記憶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對非計算機和網路的專業人士來說,記住這種地址是很不現實的。因此,Internet還採用域名地址來表示每台計算機。通過為每台計算機建立IP地址與域名地址之間的映射關系,用戶可以在網上避開難以記憶的IP地址,而用域名地址來唯一標記網上的計算機。域名地址與IP地址的關系類似於一個人的姓名與身份證號碼之間的關系。

要把計算機連入Internet,必須獲得網上唯一的IP地址與對應的域名地址。域名地址由域名系統(DNS)管理。每個連到Internet的網路中都有至少一個DNS伺服器,其中存有該網路中所有計算機的域名和對應的IP地址,通過與其他網路的DNS伺服器相連就可以找到其他站點。這也是在TCP/IP協議屬性中要進行DNS配置的原因。

域名地址也是分段表示的,每段分別授權給不同的機構管理,各段之間用圓點(.)分隔。與IP地址相反,各段自左至右級別是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