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對媒體發展的影響

計算機網路對媒體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3-02-22 13:02:22

1. 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應用對媒體技術發展的影響都有哪些

現在的媒體基本上都是通過網路傳播的

2. 互聯網傳播對傳統新聞媒體造成什麼沖擊

互聯網的崛起給報紙、電視以及雜志等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挑戰。
據有關統計,約1/3閱讀在線電子新聞的用戶對傳統媒體失去了興趣,電視收視率下降了35%, 廣播收聽率下降了25%,報紙購買率下降了18%。另據美國Paragon研究公司的調查顯示:1998年13%的美國家庭因上網而退掉了訂閱的報紙。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網路傳播以咄咄逼人的發展態勢給傳統媒介帶來巨大的壓力。
一、傳統媒體自身存在的不足
傳統的三大媒體中,報紙是以文字傳播為主,在傳播信息過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報道復雜的新聞事件過程中,記者只能採取單一的的報道方式,即用文字來表達,對客觀的新聞事件需要做主觀地概括描寫,難免與客觀事實有所差距;第二,受版面限制,新聞信息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聞價值並迎合大多數人閱讀取向的信息,因而缺乏新意,不能全面滿足各個不同層面受眾的閱讀需要;第三,受出版時間的限制,報紙新聞的更新速度最快只能以「天」為單位,雖然也可以用「號外」、「增刊」的方式補充重要的新聞信息,但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報紙的新聞時效性遠落後於網路;第四,報紙的發行量受到地域的限制,導致新聞源有限和傳播效果覆蓋面有限;第五,印刷的報紙存儲繁瑣,不便受眾收集整理保存,造成後期的檢索尋找信息十分麻煩。
廣播主要以聲音傳播為主,其先天不足表現為,一是聲音稍縱即逝,不易於記憶和保存;二是在視覺上缺乏直觀、生動的形象;三是聽眾只能按照電台的播出順序收聽,而且不能回放和選擇;四是無線傳播極易受天氣、接收方位、接受設備、建築物、各種電池波等干擾,聲音忽大忽小,影響受眾的收聽效果。
電視作為傳播媒介的最大優勢是聲畫結合,但與網路媒體相比還是存在以下劣勢。第一,表現形式不夠豐富。網路在新聞的傳播方式上可以結合傳輸文字、圖表、圖片、聲音、視頻、FLASH動畫等多種形式;而電視只有聲音和圖像。第二,電視新聞受節目時間的嚴格限制,只能在規定的欄目規定的時段內傳播規定的信息。第三,在播出其它形式的電視節目時,即時的新聞信息只能以字幕的方式出現在屏幕的下方,既影響傳播效果,又往往不能滿足受眾對該條新聞的更具體,更全面的信息需求。最後,電視和廣播一樣,不能反復收看。
單向傳播是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傳統的媒體的致命弱點。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新聞機構把信息傳播給受眾,沒有受眾的信息反饋這一環節,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開就信息發表意見的途徑,沒有反饋沒有互動使得受眾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致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二、網路對傳統媒體的沖擊
1、網路媒體的開拓創新給傳統媒體帶來壓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眾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從傳統媒體上獲取信息。手機從單一的通訊工具變為可以上網閱讀,接收彩信,飛信,定製新聞的真正媒體;互聯網則推出網路電視、網路廣播、博客、播客、彈窗、電子雜志,論壇,空間等各種新的功能作為傳播手段。這些「新花樣」無疑為各個層次受眾更多方便獲取信息的途徑。相比之下,傳統媒體則顯得無動於衷或行動遲緩,其結果只能是越來越被動甚至無可奈何疲於應付。
2、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爭奪受眾優勢明顯
受眾的普遍心理是求新求異的,尤其是為數頗多的青年群體,對信息的需求量極大,喜愛新生事物,關注變化動態。他們將興趣、視線、時間更多地轉向網路媒體。有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手機用戶達4.55億戶,2007年初網民數量達到1.32億。與手機和互聯網的用戶或受眾數量直線上升相比,是除了電視受眾基本穩定外,報紙、雜志、廣播的受眾則明顯下降。道理很簡單,一塊蛋糕,網路傳媒切多了傳統媒體必然就少,受眾規模就會減少,原有受眾流失不言而喻。
3、網路媒體搶奪傳統媒體廣告市場加劇
網路媒體的受眾閱讀率(點擊率)既可精確統計又直觀可見,企業投放多少廣告,有多少人點擊閱讀一目瞭然。這一特性迎合了企業的營銷心理,並逐漸成為企業整合營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諾基亞、佳能等國際品牌,正逐漸減少對電視廣告的投放,而對基於互聯網、手機新媒體、賣場視頻等媒體的投放將增加。隨著網路媒體受眾的不斷增多,網頁彈窗,網頁鏈接,網頁廣告等已經成為網路媒體搶奪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的重要利器。
4、網路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更能吸引投資商
2007年中國網路媒體受到投資市場關注,PPLive、土豆網等均獲得巨額投資。傳統媒體的問題在於增長空間狹小,名牌媒體霸佔嚴重。而網路媒體所具有的傳播優勢、用戶潛力、營銷能力等潛在商業價值,更能受到投資商的關注與青睞。
5、網路媒體多方擠壓迫使傳統媒體改革應對
Web2.0等技術的使用使網路媒介趨向傻瓜化,更多人群將加入到網民的行列中;任何人都可以申請QQ號,瀏覽新聞,開設空間主頁,博客,可以發歌曲,傳視頻,寫文章。手機逐漸向下層普及,已經成為低端消費品。這些新的功能對傳統媒體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式的威脅,傳統傳媒必須主動改革積極應對守住陣地。
三、傳統媒體應對網路媒體的策略
1、繼續發揚傳統優勢
網路媒體雖然具有諸多優勢,但傳統媒體同樣具有專業化的新聞隊伍、長期形成的品牌影響力、廣闊的信息渠道以及豐富的經驗等優勢,這是網路媒體在短期內難以超越的。信息時代的網路信息如此巨量,使得讀者寶貴的時間逐漸浪費在各種來源不明、良莠不齊的信息當中。面對信息過量,我們不得不謹慎地區分哪些是我們關注的,哪些是無聊的噱頭,哪些又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假如有一個權威的信息處理媒介,它具備敏銳的判斷力,道德的約束力和高尚的品味,我們的焦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其實傳統媒體一直對自己在信息量、檢索力、互動性等方面的弱勢耿耿於懷,但是人無完人,也不可能存在什麼具有絕對優勢的媒介,發揚自己的優勢比彌補自己的弱勢要容易而有效得多。
然而信息時代傳統媒體的優勢就在於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能夠正確地引導輿論。特別是對於政治新聞等嚴肅性新聞,傳統媒體更是處於壟斷地位。大眾傳媒肩負著意識形態使命,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它既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2、適度進行細分融合
從最初的報紙網站、網路電視、網路廣播、數字電視,到新興的手機報,將自己的內容藉助網路媒體的傳播渠道傳播一直是傳統媒體的探索之路。國內已經有許多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台有自己的網站了,未來可能會有博客、播客甚至手機客戶端,這是傳統媒體細分的體現。近幾年,面對網路媒體的強勢,出版界悄然興起了「減版潮」。面對網路的海量信息與易檢索的性質,如果報紙還試圖以繁瑣的信息優勢來應對與網路的競爭,這無疑是不妥當的,這是傳統媒體融合的體現。
3、融合應以由網路媒體牽頭
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的融合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把文字、圖片、動畫、圖像和聲音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信息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網路媒體仰仗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資源優勢實現對信息的整合,而傳統媒體也可憑借網路強大有力的技術臂膀優勢互補,然而這樣的媒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融合的嘗試要以一系列的犧牲為代價,具有品牌歷史以及臃腫機構的傳統媒體尾大不掉,常常在本職與拓展之間疲於奔命,分身乏術,以致資金流失,品牌打折。筆者認為,如果選擇融合,則應該由網路媒體牽頭,他們機構靈活、觀念新穎,在新事物的推廣上也有自己獨特的手段。
4、順應細分的必然趨勢
美國著名營銷學家阿爾·里斯一直堅持細分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差別創造價值,市場的淘汰制也驗證了里斯的預言。網路媒體正是通過細分受眾,滿足個性化需求來爭取受眾的。廣播也是通過其「窄播化」的改進成功度過了電視出現後帶來的危機。
5、以個性特徵凸顯優勢
信息時代的難題不是技術,而是內容。在各種新舊媒體激烈爭奪的生態環境中,要博得一方生存空間,傳統媒體必須揚長避短。當網路媒體擅長於及時滾動報道時,傳統媒體應深入到問題本質,進行追蹤報道;當網路媒體抓住與受眾平等雙向溝通時,傳統媒體就要承擔起官方渠道的權威傳聲筒;當網路媒體以海量信息以及方便檢索吸引受眾時,傳統媒體就要精簡信息,濃縮就是精華;當網路媒體呈現各方觀點,將新聞立體化呈現時,傳統媒體就要努力開掘信息的深度,深挖新聞背後的新聞,幫助讀者從深度和廣度上把握社會脈搏。
6、善於發掘信息資源
傳統媒體一方面應將自身原有的人力資源優勢、資金優勢、公信度優勢、新聞採集優勢等發揮到極致,另一方面傳統媒體更不應該盲目融入網路媒體,應該充分利用數字資源,在如何查找、辨別、選擇、加工網路信息方面進一步研究開發。這既是時代發展,市場競爭對傳統媒體提供的新的要求,又是傳統媒體利用現有優勢資源,進一步拓展服務市場的有效途徑。
7、堅持品牌制勝原則
傳統媒體會不會被網路媒體所替代尚不得而知,但是傳統媒體絕對需要警惕自己同行的競爭。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打造強勢品牌,只有品牌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的強勢媒體,應當擁有非常確定的目標市場,與其他媒體有著清晰的差異空間,鞏固相對穩定的鐵桿受眾群體,才會具備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立於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各有特點,各有優勢,彼此影響,相互促進。網路媒體勢不可擋,將逐步成為對二十一世紀文化、經濟、社會生活影響最廣泛、最深刻的新型媒體。傳統媒體面對網路媒體強有力的沖擊,是坐以待斃還是與狼共舞?筆者以為,網路媒體雖然勢頭迅猛,但弱點也十分明顯。網路給每個人提供了隨意發散消息的平台,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虛假信息,糟粕信息,炒作,噱頭的產生,從而使不少受眾對網路信息的真實性和輿論導向產生了懷疑。另外,傳統媒體應放下架子,在堅持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的同時,尋求「多元化」、「多媒體」發展新路。伸出橄欖枝與新型媒體一道相互學習、互助互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並肩笑迎中國二十一世紀新聞傳播的嶄新時代。

3. 計算機網路技術帶來了哪些影響

1.1即時通信工具出現

以微信為例,在從前人們想要與遠方的親人或者朋友獲得聯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利用電話,通常情況下,若朋友的距離較遠,則打一個電話需要付出的電話費用十分昂貴。微信是一種即時通信工具,採用的是對講機模式,即利用網路實現兩個或者多個用戶之間的實時對講,在對講進行時使用的是流量而非花費。雖然流量同樣是使用話費購買的,但是相比較起來,將同等話費用於打電話和購買流量能傳遞的信息量是不相同的,微信能傳遞的更多。同時從前人們想要與陌生人成為朋友需要更多的努力,而現在只需要使用微信的「搖一搖」或者「附近的人」功能就能輕易實現。

1.2網路論壇產生興起

以天涯社區為例,從前人們想要發表自己對於各種事件的看法,有兩條途徑,一種就是直接與自己身邊的朋友討論此事件,另一種就是若想要讓其他人了解你的看法就需要將看法發表在報刊、雜志上才能形成廣泛的傳播。但是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以天涯社區為代表的多種網路論壇,包括網路貼吧、人人社區、新浪微博等。這類社區雖然形式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眾可以在上面發言,其他人可以看到其發言,然後可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形成一種討論的形式。

1.3婚戀網站出現

從前大多數的人談戀愛都是在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范圍內進行選取,范圍較小,想要發現一個完全合適的人選存在一定的困難。現在出現了充當紅娘身份的網站:婚戀網站。當前我國婚戀網站以百合網、世紀佳緣為代表,最近異軍突起的還有網易花田。人們通過在網路上相互了解,若還有進一步了解的興趣,則會由線上發展至線下。網路由於其便利性、自主性,使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4. 網路新聞的發展會給傳統媒體帶來哪些影響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網路新聞藉助新的媒體形態,以其獨具的傳播優勢,改變了傳媒產業格局,加速"網路新聞時代"的到來。網路新聞不僅推動了傳統媒體資源的轉型發展,整合與創新,同時也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沖擊。網路媒體的即時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動性、多媒體性和新媒體特性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路新聞已經搶去了公眾的眼球,進而開始削弱傳統新聞媒體的用戶群和剝奪傳統新聞媒體的飯碗,互聯網憑借著搜索引擎對海量信息方便快捷的搜尋檢索,憑借著新聞可以即時互動的信息傳播方式的優勢,憑借著當今社會人們的辦公和生活都越來越依賴電腦的信息化趨勢,網路媒體在贏得了公眾之後,開始反過蠶食傳統媒體的陣地。

網路新聞媒體是以公眾為核心的新型媒體,在這種媒體中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和公眾的關系,公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而逐漸成為信息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由於互聯網路空間具有無限擴大和方便快捷的特點,它又使公眾對所產生的信息擺脫了紙張等的物質條件的限制。當互聯網將廣大的人民群眾都網路在一起的時候,人民群眾也將通過網路聯合在一起並成為網路的一部分,用人們群眾的思想和精神反過來管理這個網路世界。可以說網路新聞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與公眾的關系,讓公眾也參與到了媒體的傳播環節中。

舉個自身的例子,由於我自己也做自媒體,當寫完一篇文章發布到網路後,會有一些讀者比較認同這個觀點,所以他會轉發這條新聞,這就參與到了新聞傳播當中來。所以,網路新聞媒體的發展不僅擠壓了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也讓廣大受眾參與到了媒體傳播中來,可以說是讓「全民媒體」成為了現實。

5. 列舉五個計算機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

1..垃圾信息的傳播
網路信息良莠不齊,經常上網獲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統的知識.利用網路給手機發送簡訊息已經成為當下網路一族的時尚。內容豐富的節日問候、脈脈情話、開心笑話以及開機畫面往往讓接受者心情愉快。然而圍繞網路簡訊的興起也出現不少問題,一些內容低俗不堪的網路簡訊和新的惡作劇方式隨之產生。
.2.網路過於隱蔽
網路傳播和以往媒體不同,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傳播者處於一個極端隱蔽的地位,而我們,根本無法找到是誰在這個龐大的網路系統中進行惡意傳播,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們在網上惡意傳播虛假信息的的慾望。從這一點上面來看,現在整個網路為虛假信息所充斥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網路傳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更為嚴重的是,現在網路上面充斥著許多色情、暴力的東西,而在許多地方,網路對未成年人是全開放的,沒有絲毫保護意識,這樣也就形成了許多家長反對小孩上網的局面,極端的不利於網路傳播的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惡化了網路傳播的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3.效率
全通道型的傳播方式大大降低了傳播效率,浪費時間
4.對人性格產生負面影響
網路傳播在向人們展示外面的五彩世界時,卻將人們封鎖的電腦的旁邊,許多原來內向的人因為上網而變的開朗、外向,善於和人交際,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沉迷於電腦的虛幻世界,對個人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5.沉溺網路
大多人上網的目的是為了聊天和玩游戲。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取捨,漫無目的的聊天在時間上很難控制,游戲的興趣持久性,很容易造成上網成癮性,以致於荒廢學業,性格也變得封閉,影響身體健康發展。

6. 如何理解計算機信息網路的飛速發展,給廣播電視節目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這個問題,其實不算電腦和網路。
但是我還是說一說。
任何一件新生的事物都能對現有的行業,生活等帶來影響。不管是好還是壞,還是什麼程度的影響。
也就是一個道理,每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例如,科技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是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污染,安全等。
同樣的道理,傳統的媒體,電視廣播節目肯定是會帶來沖擊的。畢竟網路的好處擺在那裡了。這個就是挑戰。機遇呢?同樣運用上面的道理,好處就是機遇。要自己去找。傳統媒體要轉型。或者利用互聯網。利用好了就是機遇。利用不了,那就是被挑戰失敗了。
補充一點,我們不能僅僅只看到面前的一點收視收聽率等。我們要提高思想認識,提升思想境界。從更高的層面去統籌和布局規劃目前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的關系和其他的方面。

7. 多媒體計算機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多媒體計算機的發展,給電子出版事業帶來了美好的前景。電子出版物對人類的科學、文化和教育都將發生深遠的影響。大量的電子出版物進入教育領域,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加強教學模擬和演示,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在教學中引入視聽教材,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人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圖書館」。坐在多媒體計算機前,只要按幾個鍵,就能開展工作和學習。

8. 網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利與弊)有什麼

對現代社會而言,計算機網路的普及的發展,將會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利有弊:

一、利:

1、網路將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計算機和網路時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空前加快,人們了解信息、傳遞信息的渠道將增多、速度將變快,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也將會變的更強。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將會推動與信息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如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等。

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也都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巨大發展,從而促使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

2、網路使人類的工作和勞動方式發生改變

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連接,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可以讓大家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們在行動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通過網路進入生產過程,我們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產環節節約出來,讓他們去從事更為靈活的生產活動。

二、弊:

1、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不僅影響人的心理,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病,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2、在校生成績下降

在校生因迷戀網路游戲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曠課、逃學的現象日益普遍。

3、社會難題

未成年人長期玩飛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會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游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因為玩電子游戲而引發的道德失范、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



網路的特點:

1、計算機網路具有無中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計算機網路中,對信源的資格並無特殊限制,任何一個上網者都可以成為信源。

2、計算機網路具有信息容量巨大和信息種類豐富的特點。計算機網路所容納的信息量巨大,以至於人們創造出「海量」這一詞語加以描述,網路資料庫就是典型的例子。

3、計算機網路具有信息傳播「交互性」的特點。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信宿卻可以「主動」地向信宿傳遞信息,要求信宿根據自己的要求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