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中監控幀
擴展閱讀
網路連接注冊表刪除 2024-04-28 02:11:50
計算機網路互聯設備作業 2024-04-28 02:05:52

計算機網路中監控幀

發布時間: 2023-02-23 17:31:37

怎麼測試網路監控的視頻幀數,幀數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隨便什麼視頻編輯軟體都能查看的啊,比如,Adobe的Premiere Pro」,普及的「會聲會影」、「威力導演」、「WinDVD」、「品力高」等。
你只要把一段實時監控的視頻文件保存下來,然後編輯,就能查看幀數的,說也說不清,自己嘗試下就明白啦。
你說的應該是指總幀數,那麼與該視頻的壓縮格式有關。
公式:一段視頻的總幀數=每秒的幀數*總時間
比如1分鍾的rmvb,總幀數=25*60=1500幀。(rmvb視頻每秒有25幅圖片,即25幀/秒)
你現在需要知道的是你的視頻每秒幀數。用以上工具是可以直接查看的。
祝你好運。

② 數據鏈路層的鏈路控制規程

數據鏈路控制協議也稱鏈路通信規程,也就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數據鏈路層協議。鏈路控制協議可分為非同步協議和同步協議兩大類。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有:
(1)點對點協議(Point-to-Point Protocol);
(2)乙太網(Ethernet);
(3)高級數據鏈路協議(High-Level Data Link Protocol);
(4) 幀中繼(Frame Relay);
(5) 非同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面向字元的同步協議是最早提出的同步協議,其典型代表是IBM公司的二進制同步通信(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BISYNC或BSC)協議,通常,也稱該協議為基本型協議。隨後,ANSI和ISO都提出類似的相應標准。ISO的標准稱為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型控制過程(Basic mode control procere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即ISO 1745標准。任何鏈路層協議均可由鏈路建立、數據傳輸和鏈路拆除三部分組成。為實現建鏈、拆鏈等鏈路管理以及同步等各種功能,除了正常傳輸的數據塊和報文外,還需要一些控制字元。 BSC協議用ASC2或EBCDIC字元集定義的傳輸控制(TC)字元來實現相應功能。這些傳輸控制字元的標記、名稱及ASC2碼值和EBCDIC碼值見表3.1。 各傳輸控制字元的功能如下:
SOH(Start of Head): 序始或標題開始,用於表示報文(塊)的標題信息或報頭的開始。
STX(Start of TEXT):文始,標志標題信息的結束和報文(塊)文本的開始。
ETX(End of Text): 文終,標志報文(塊)文本的結束。
EOT(End of Transmission): 送畢,用以表示一個或多個文本塊的結束,並拆除鏈路。
ENQ(Enquire):詢問,用以請求遠程站給出響應,響應可能包括站的身份或狀態。
ACK(Acknowledge): 確認,由接收方發出一肯定確認,作為對正確接收來自發送方的報文(塊)的響應。
DLE(Data Link Escape): 轉義,用以修改緊跟其後的有限個字元的意義。用於在BSC中實現透明方式的數據傳輸,或者當10個傳輸控制字元不夠用時提供新的轉義傳輸控制字元。
NAK(Negative Acknowledge): 否認,由接收方發出的否定確認,作為對未正確接收來自發送方的響應。
SYN(Synchronous): 同字元,在同步協議中,用以實現節點之間的字元同步,或用於在列數據傳輸時保持該同步。
ETB(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 塊終或組終,用以表示當報文分成多個數據塊時, 一個數據塊的結束。
BSC 協議將在鏈路上傳輸的信息分為數據報文和監控報文又分為正向監控和反向監控兩種。每一種報文中至少包含一個傳輸控制字元,用以確定報文中信息的性質或實現某種控製作用。
數據報文和文本組成。文本是要傳送的有用數據信息,而報文是與文本傳送及處
理有關的輔助信息,報頭有時也可不用,對於不超過長度限制的報文可只用一個數據塊作為一個傳輸單位。接收方對於每一個收到的數據塊都要給予確認,發送方收到返回的確認後,才能發送下一個數據塊。BSC協議為數據塊格式可以有5種,如圖3.5所示。
BSC協議中所有發送的數據均跟在至少兩個SYT字元之後,以使接收方能實現字元同步。報頭欄位用以說明數據文欄位的包識別符(序號)及地址。所有數據塊在塊終限定符(ETX或ETB)之後不有塊驗字元BCC(Block Check Charracter),BCC可以是垂直奇偶校驗或16位CRC,校驗范圍自STX始,至ETX或ETB止。
當發送的報文是二進制數據而不是字元串時,二進制數據中形同傳輸控制字元的比特串將會引傳輸混亂。為使二進制數據中允許與傳輸控制字元相同的數據(即數據的透明性),可在各幀中真正的傳輸控制字元(SYN除外)前加上DLE轉義字元,在發送時,若文本中也出現與DLE字元相同的二進制比特串,則可插入一個外加的DLE字元加以標記。 在接收端則進行同樣的檢測,若發現單個的DLE字元,則知其後的DLE為數據,在進一步處理前將其中一個刪去。
正、反向監控報文有四種格式。
(1)肯定確認和選擇響應:
SYN | SYN | ACK
(2)否定確認和選擇響應:
SYN | SYN | NAK
(3)輪詢/選擇請求:
SYN | SYN | P/S前綴 | 站地址 | ENQ
(4)拆鏈:
SYN | SYN | EOT
監控報文一般由單個傳輸控制字元或由若干個其它字元引導的單個傳輸控制字元組成。引導字元統稱為前綴,它包含識別符(序號)、地址信息、狀態信息以及其它所需的信息。ACK和NAK監控報文的作用,首先作為對先前所發數據塊是否正確接收的響應,因而包含識符(序號);其次,用作對選擇監控信息的響應,以ACK表示所選站能接收數據塊,而NAK表示不能接收。ENQ用作輪詢和選擇監控報文,在多結構中,輪詢或選擇的站地址在ENQ字元前。EOT監控報文有用以標志報文的結束,並在兩站點間除邏輯鏈路。
面向字元的同步協議的最大缺點,是它和特定的字元編碼集關系過於密切,不利於兼容性。為了實現數據的透明性而採用的字元填充法,實現起來比較麻煩,且也依賴於採用的字元編碼集。另外,由於BSC是一個半雙工協議,它的鏈路傳輸效率很低,即使物理連路支持全雙工傳輸,BSC也不能加以運用。不過,由於BSC協議需要的緩沖存儲容量最小,因而在面向終端的網路系統中仍然廣泛使用。 七十年代初,IBM公司率先提出了面向比特的同步數據鏈路控制規程SDLC。隨後,ANSI和ISO均採納並發展了SDLC,並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標准:ANSI的高級通信控制過程ADCCP(Advanced Data Control Procere),ISO的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HDLC。鏈路控制協議著重於對分段成物理塊或包的數據的邏輯傳輸,塊或包由起始標志引導並由終止標志結束,也稱為幀。幀是每個控制、每個響應以及用協議傳輸的所有信息的媒體的工具。所有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均採用統一的幀格式,不論是數據還是單獨的控制信息均以幀為單位傳送。
每個幀前、後均有一標志碼01111110、用作幀的起始、終止指示及幀的同步。標志碼不允許在幀的內部出現,以免引起畸意。為保證標志碼的唯一性但又兼顧幀內數據的透明性,可以採用「0比特插入法」來解決。該法在發送端監視除標志碼以外的所有欄位,當發現有連續5個「1」出現
時,便在其後添插一個「0」,然後繼續發後繼的比特流。在接收端,同樣監除起始標志碼以外的所有欄位。當連續發現5個「1」出現後,若其後一個比特「0」則自動刪除它,以恢復原來的比特流;若發現連續6個「1」,則可能是插入的「0」發生差錯變成的「1」,也可能是收到了幀的終止標志碼。後兩種情況,可以進一步通過幀中的幀檢驗序列來加以區分。「0比特插入法」原理簡單,很適合於硬體實現。 在面向比特的協議的幀格式中,有一個8比特的控制欄位,可以用它以編碼方式定義豐富的控制命令和應答,相當於起到了BSC協議中眾多傳輸控制字元和轉義序列的功能。作為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的典型,HDLC具有如下特點:協議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字元編碼集;數據報文可透明傳輸,用於實現透明傳輸的「0比特插入法」易於硬體實現;全雙工通信,不必等待確認便可連續發送數據,有較高的數據鏈路傳輸效率;所有幀均採用CRC校驗,對信息幀進行編號,可紡止漏收或重份,傳輸可靠性高;傳輸控制功能與處理功能分離,具有較大靈活性和較完善的控制功能。由於以上特點,網路設計普遍使用HDLC作為數據鏈路管制協議。
HDLC的操作方式
HDLC是通用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當開始建立數據鏈路時,允許選用特定的操作方式。所謂鏈路操作方式,通俗地講就是某站點以主站方式操作,還是以從站方式操作,或者是二者兼備。在鏈路上用於控制目的站稱為主站,其它的受主站控制的站稱為從站。主站負責對數據流進行組織,半且對鏈路上的差錯實施恢復。由主站發往從站的幀稱為命令幀,而由由站返回主站的幀稱響應幀。連有多個站點的鏈路通常使用輪詢技術,輪詢其它站的站稱為主站,而在點到點燃鏈路中每個站均可為主站。主站需要比從站有更多的邏輯功能,所以當終端與主機相連時,主機一般總是主站。在一個站連接多條鏈中的情況下,該站對於一些鏈路而言可能是主站,而對另外一些鏈路而言又可能是從站。有些可兼備主站和從站的功能,這站稱為組合站,用於組合站之間信息傳輸的協議是對稱的,即在鏈路上主、從站具有同樣的傳輸控制功能,這又稱作平衡操作,在計算機網路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相對的,那種操作時有主站、從站之分的,且各自功能不同的操作,稱非平衡操作。
HDLC中常用的操作方式有以下三種:(1)正常響應方式NRM是一種非平衡數據鏈路操作方式,有時也稱非平衡正常響應方式。該操作方式適用於面向終端的點到點或一點與多點的鏈路。在這種操作方式,傳輸過程由主站啟動,從站只有收到主站某個命令幀後,才能作為響應向主站傳輸信息。響應信息可以由一個或多個幀組成,若信息 由多個幀組成,則應指出哪一個是最後一幀。主站負責管理整個鏈路,且具有輪詢、選擇從站及向從站發送命令的權利,同時也負責對超時、重發及各類恢復操作的控制。NRM操作方式見圖3.7(a)。(2)非同步響應方式ARM,非同步響應方式ARM也是一種非平衡數據鏈路操作方式,與NRM不同的是,ARM的傳輸過程由從站啟動。從站主動發送給主站的一個或一組幀中可包含有信息,也可以是僅以控制為目的而發的幀。在這種操作方式下,由從站來控制超時和重發。該方式對採用輪詢方式的多站蓮路來說是必不可少的。ARM操作方式見圖3.7(b)。(3)非同步平衡方式ABM,非同步平衡方式ABM是一種允許任何節點來啟動傳輸的操作方式。為了提高鏈路傳輸效率,節點之間在兩個方向上都需要的較高的信息傳輸量。在這種操作方式下任何時候任何站都能啟動傳輸操作,每個站既可作為主站又可作為從站,每個站都是組合站。各站都有相同的一組協議,任何站都可以發送或接收命令,也可以給出應答,並且各站對差錯恢復過程都負有相同的責任。
HDLC的幀格式
在HDLC中,數據和控制報文均以幀的標准格式傳送。HDLC中的幀類似於BSC的字元塊,但BSC協議中的數據報文和控制報文是獨立傳輸的,而HDLC中的命令應以統一的格式按幀傳輸。HDLC的完整的幀由標志欄位(F)、地址欄位(A)、控制欄位(C)、信息欄位(I)、幀校驗序列欄位(FCS)等組成,其格式見圖3.8。
(1)標志欄位(F):標志欄位為01111110的比特模式,用以標志幀的起始和前一幀的終止。標志欄位也可以作為幀與幀之間的填充字元。通常,在不進行幀傳送的時刻,信道仍處於激活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發方不斷地發送標志欄位,便可認為一個新的幀傳送已經開始。採用「0比特插入法」可以實現0數據的透明傳輸。
(2)地址欄位(A):地址欄位的內容取決於所採用的操作方式。在操作方式中,有主站、從站、組合站之分。每一個從站和組合站都被分配一個唯一的地址。命令幀中的地址欄位攜帶的是對方站的地址,而響應幀中的地址欄位所攜帶的地址是本站的地址。某一地址也可分配給不止一個站,這種地址稱為組地址,利用一個組地址傳輸的幀能被組內所有擁有該組一焉的站接收。但當一個站或組合站發送響應時,它仍應當用它唯一的地址。還可用全「1」地址來表示包含所有站的地址,稱為廣播地址,含有廣播地址的幀傳送給鏈路上所有的站。另外,還規定全「0」地址為無站地址,這種地址不分配給任何站,僅作作測試。
(3)控制欄位(C):控制欄位用於構成各種命令和響應,以便對鏈路進行監視和控制。發送方主站或組合站利用控制欄位來通知被定址的從站或組合站執行約定的操作;相反,從站用該欄位作對命令的響應,報告已完成的操作或狀態的變化。該欄位是HDLC的關鍵。控制欄位中的第一位或第一、第二位表示傳送幀的類型,HDLC中有信息幀(I幀)、監控幀(S幀)和無編號幀(U幀)三種不同類型的幀。控制欄位的第五位是P/F位,即輪詢/終止(Poll/Final)位。
(4)信息欄位(I):信息欄位可以是任意的二進制比特串。比特串長度未作限定,其上限由FCS欄位或通信站的緩沖器容量來決定,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是1000~2000比特;而下限可以為0,即無信息欄位。但是,監控幀(S幀)中規定不可有信息欄位。(5)幀校驗序列欄位(FCS):幀校驗序列欄位可以使用16位CRC,對兩個標志欄位之間的整個幀的內容進行校驗。FCS的生成多項式CCITT V4.1建議規定的X^16+X^12+X^5+1。
HDLC的幀類型
HDLC有信息幀(I幀)、監控幀(S幀)和無編號幀(U幀)三種不同類型的幀。每一種幀中的控制欄位的格式及比特定義見圖3.9。
(1)信息幀(I幀):信息幀用於傳送有效信息或數據,通常簡稱I幀。I幀以控制字第一位為「0」來標志。信息幀的控制欄位中的N(S)用於存放發送幀序號,以使發送方不必等待確認而連續發送多幀。N(R)用於存放接收方下一個預期要接收的幀的序號,N(R)=5,即表示接收方下一幀要接收5號幀,換言之,5號幀前的各幀接收到。N(S)和N(R)均為3位二進制編碼,可取值0~7。
(2)監控幀(S幀):監控幀用於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簡稱S幀。S幀以控制欄位第一、二位為「10」來標志。S幀帶信息欄位,只有6個位元組即48個比特。S幀的控制欄位的第三、四位為S幀類型編碼,共有四種不同編碼,分別表示:
00——接收就緒(RR),由主站或從站發送。主站可以使用RR型S幀來輪詢從站,即希望從站傳輸編號為N(R)的I幀,若存在這樣的幀,便進行傳輸;從站也可用RR型S幀來作響應,表示從站希望從主站那裡接收的下一個I幀的編號是N(R)。
01——拒絕(REJ),由主站或從站發送,用以要求發送方對從編號為N(R)開始的幀及其以後所有的幀進行重發,這也暗示N(R)以前的I幀已被正確接收。
10——接收未就緒(RNR),表示編號小於N(R)的I幀已被收到,但正處於忙狀態,尚未准備好接收編號為N(R)的I幀,這可用來對鏈路流量進行控制。11——選擇拒絕(SREJ),它要求發送方發送編號為N(R)單個I幀,並暗示它編號的I幀已全部確認。
可以看出,接收就緒RR型S幀和接收未就緒RNR型S幀有兩個主要功能:首先,這兩種類型的S幀用來表示從站已准備好或未准備好接收信息;其次,確認編號小於N(R)的所有接收到的I幀。拒絕REJ和選擇拒絕SREJ型S幀,用於向對方站指出發生了差錯。REJ幀用於GO-back-N策略,用以請求重發N(R)以前的幀已被確認,當收到一個N(S)等於REJ型S幀的N(R)的I幀後,REJ狀態即可清除。SREJ幀用於選擇重發策略,當收到一個N(S)等SREJ幀的N(R)的I幀時,SREJ狀態即應消除。
(3)無編號幀(U幀):無編號幀因其控制欄位中不包含編號N(S)和N(R)而得名,簡稱U幀。U幀用於提供對鏈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種控制功能,這些控制功能5個M位(M1、M2、M3、M4、M5,也稱修正位)來定義。5個M位可以定義32種附加的命令功能或32種應答功能,但許多是空缺的。

③ 鏈路層的控制協議

七十年代初,IBM公司率先提出了面向比特的同步數據鏈路控制規程SDLC。隨後,ANSI和ISO均採納並發展了SDLC,並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標准:ANSI的高級通信控制過程ADCCP(Advanced Data Control Procere),ISO的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HDLC。鏈路控制協議著重於對分段成物理塊或包的數據的邏輯傳輸,塊或包由起始標志引導並由終止標志結束,也稱為幀。幀是每個控制、每個響應以及用協議傳輸的所有信息的媒體的工具。所有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均採用統一的幀格式,不論是數據還是單獨的控制信息均以幀為單位傳送。
每個幀前、後均有一標志碼01111110、用作幀的起始、終止指示及幀的同步。標志碼不允許在幀的內部出現,以免引起畸意。為保證標志碼的唯一性但又兼顧幀內數據的透明性,可以採用「0比特插入法」來解決。該法在發送端監視除標志碼以外的所有欄位,當發現有連續5個「1」出現時,便在其後添插一個「0」,然後繼續發後繼的比特流。在接收端,同樣監除起始標志碼以外的所有欄位。當連續發現5個「1」出現後,若其後一個比特「0」則自動刪除它,以恢復原來的比特流;若發現連續6個「1」,則可能是插入的「0」發生差錯變成的「1」,也可能是收到了幀的終止標志碼。後兩種情況,可以進一步通過幀中的幀檢驗序列來加以區分。「0比特插入法」原理簡單,很適合於硬體實現。 在面向比特的協議的幀格式中,有一個8比特的控制欄位,可以用它以編碼方式定義豐富的控制命令和應答,相當於起到了BSC協議中眾多傳輸控制字元和轉義序列的功能。作為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的典型,HDLC具有如下特點:協議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字元編碼集;數據報文可透明傳輸,用於實現透明傳輸的「0比特插入法」易於硬體實現;全雙工通信,不必等待確認便可連續發送數據,有較高的數據鏈路傳輸效率;所有幀均採用CRC校驗,對信息幀進行編號,可紡止漏收或重份,傳輸可靠性高;傳輸控制功能與處理功能分離,具有較大靈活性和較完善的控制功能。由於以上特點,目前網路設計普遍使用HDLC作為數據鏈路管制協議。 HDLC是通用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當開始建立數據鏈路時,允許選用特定的操作方式。所謂鏈路操作方式,通俗地講就是某站點以主站方式操作,還是以從站方式操作,或者是二者兼備。在鏈路上用於控制目的站稱為主站,其它的受主站控制的站稱為從站。主站負責對數據流進行組織,半且對鏈路上的差錯實施恢復。由主站發往從站的幀稱為命令幀,而由由站返回主站的幀稱響應幀。連有多個站點的鏈路通常使用輪詢技術,輪詢其它站的站稱為主站,而在點到點燃鏈路中每個站均可為主站。主站需要比從站有更多的邏輯功能,所以當終端與主機相連時,主機一般總是主站。在一個站連接多條鏈中的情況下,該站對於一些鏈路而言可能是主站,而對另外一些鏈路而言又可能是從站。有些可兼備主站和從站的功能,這站稱為組合站,用於組合站之間信息傳輸的協議是對稱的,即在鏈路上主、從站具有同樣的傳輸控制功能,這又稱作平衡操作,在計算機網路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相對的,那種操作時有主站、從站之分的,且各自功能不同的操作,稱非平衡操作。
HDLC中常用的操作方式有以下三種:(1)正常響應方式NRM是一種非平衡數據鏈路操作方式,有時也稱非平衡正常響應方式。該操作方式適用於面向終端的點到點或一點與多點的鏈路。在這種操作方式,傳輸過程由主站啟動,從站只有收到主站某個命令幀後,才能作為響應向主站傳輸信息。響應信息可以由一個或多個幀組成,若信息 由多個幀組成,則應指出哪一個是最後一幀。主站負責管理整個鏈路,且具有輪詢、選擇從站及向從站發送命令的權利,同時也負責對超時、重發及各類恢復 操作的控制。NRM操作方式見圖3.7(a)。(2)非同步響應方式ARM,非同步響應方式ARM也是一種非平衡數據鏈路操作方式,與NRM不同的是,ARM的傳輸過程由從站啟動。從站主動發送給主站的一個或一組幀中可包含有信息,也可以是僅以控制為目的而發的幀。在這種操作方式下,由從站來控制超時和重發。該方式對採用輪詢方式的多站蓮路來說是必不可少的。ARM操作方式見圖3.7(b)。(3)非同步平衡方式ABM,非同步平衡方式ABM是一種允許任何節點來啟動傳輸的操作方式。為了提高鏈路傳輸效率,節點之間在兩個方向上都需要的較高的信息傳輸量。在這種操作方式下任何時候任何站都能啟動傳輸操作,每個站既可作為主站又可作為從站,每個站都是組合站。各站都有相同的一組協議,任何站都可以發送或接收命令,也可以給出應答,並且各站對差錯恢復過程都負有相同的責任。ABM操作方式見圖3.7(c). 數據鏈路層 在HDLC中,數據和控制報文均以幀的標准格式傳送。HDLC中的幀類似於BSC的字元塊,但BSC協議中的數據報文和控制報文是獨立傳輸的,而HDLC中的命令應以統一的格式按幀傳輸。HDLC的完整的幀由標志欄位(F)、地址欄位(A)、控制欄位(C)、信息欄位(I)、幀校驗序列欄位(FCS)等組成,其格式見圖3.8。
(1)標志欄位(F):標志欄位為01111110的比特模式,用以標志幀的起始和前一幀的終止。標志欄位也可以作為幀與幀之間的填充字元。通常,在不進行幀傳送的時刻,信道仍處於激活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發方不斷地發送標志欄位,便可認為一個新的幀傳送已經開始。採用「0比特插入法」可以實現0數據的透明傳輸。
(2)地址欄位(A):地址欄位的內容取決於所採用的操作方式。在操作方式中,有主站、從站、組合站之分。每一個從站和組合站都被分配一個唯一的地址。命令幀中的地址欄位攜帶的是對方站的地址,而響應幀中的地址欄位所攜帶的地址是本站的地址。某一地址也可分配給不止一個站,這種地址稱為組地址,利用一個組地址傳輸的幀能被組內所有擁有該組一焉的站接收。但當一個站或 組合站發送響應時,它仍應當用它唯一的地址。還可用全「1」地址來表示包含所有站的地址,稱為廣播地址,含有廣播地址的幀傳送給鏈路上所有的站。另外,還規定全「0」地址為無站地址,這種地址不分配給任何站,僅作作測試。
(3)控制欄位(C):控制欄位用於構成各種命令和響應,以便對鏈路進行監視和控制。發送方主站或組合站利用控制欄位來通知被定址的從站或組合站執行約定的操作;相反,從站用該欄位作對命令的響應,報告已完成的操作或狀態的變化。該欄位是HDLC的關鍵。控制欄位中的第一位或第一、第二位表示傳送幀的類型,HDLC中有信息幀(I幀)、監控幀(S幀)和無編號幀(U幀)三種不同類型的幀。控制欄位的第五位是P/F位,即輪詢/終止(Poll/Final)位。(4)信息欄位(I):信息欄位可以是任意的二進制比特串。比特串長度未作限定,其上限由FCS欄位或通信站的緩沖器容量來決定,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是1000~2000比特;而下限可以為0,即無信息欄位。但是,監控幀(S幀)中規定不可有信息欄位。(5)幀校驗序列欄位(FCS):幀校驗序列欄位可以使用16位CRC,對兩個標志欄位之間的整個幀的內容進行校驗。FCS的生成多項式CCITT V4.1建議規定的X16+X12+X5+1。
數據鏈路層圖3.9 HDLC有信息幀(I幀)、監控幀(S幀)和無編號幀(U幀)三種不同類型的幀。每一種幀中的控制欄位的格式及比特定義見圖3.9。
(1)信息幀(I幀):信息幀用於傳送有效信息或數據,通常簡稱I幀。I幀以控制字第一位為「0」來標志。信息幀的控制欄位中的N(S)用於存放發送幀序號,以使發送方不必等待確認而連續發送多幀。N(R)用於存放接收方下一個預期要接收的幀的序號,N(R)=5,即表示接收方下一幀要接收5號幀,換言之,5號幀前的各幀接收到。N(S)和N(R)均為3位二進制編碼,可取值0~7。
(2)監控幀(S幀):監控幀用於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簡稱S幀。S幀以控制欄位第一、二位為「10」來標志。S幀帶信息欄位,只有6個位元組即48個比特。S幀的控制欄位的第三、四位為S幀類型編碼,共有四種不同編碼,分別表示:
00——接收就緒(RR),由主站或從站發送。主站可以使用RR型S幀來輪詢從站,即希望從站傳輸編號為N(R)的I幀,若存在這樣的幀,便進行傳輸;從站也可用RR型S幀來作響應,表示從站希望從主站那裡接收的下一個I幀的編號是N(R)。
01——拒絕(REJ),由主站或從站發送,用以要求發送方對從編號為N(R)開始的幀及其以後所有的幀進行重發,這也暗示N(R)以前的I幀已被正確接收。
10——接收未就緒(RNR),表示編號小於N(R)的I幀已被收到,但目前正處於忙狀態,尚未准備好接收編號為N(R)的I幀,這可用來對鏈路流量進行控制。 11——選擇拒絕(SREJ),它要求發送方發送編號為N(R)單個I幀,並暗示它編號的I幀已全部確認。
可以看出,接收就緒RR型S幀和接收未就緒RNR型S幀有兩個主要功能:首先,這兩種類型的S幀用來表示從站已准備好或未准備好接收信息;其次,確認編號小於N(R)的所有接收到的I幀。拒絕REJ和選擇拒絕SREJ型S幀,用於向對方站指出發生了差錯。REJ幀用於GO-back-N策略,用以請求重發N(R)以前的幀已被確認,當收到一個N(S)等於REJ型S幀的N(R)的I幀後,REJ狀態即可清除。SREJ幀用於選擇重發策略,當收到一個N(S)等SREJ幀的N(R)的I幀時,SREJ狀態即應消除。
(3)無編號幀(U幀):無編號幀因其控制欄位中不包含編號N(S)和N(R)而得名,簡稱U幀。U幀用於提供對鏈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種控制功能,這些控制功能5個M位(M1、M2、M3、M4、M5,也稱修正位)來定義。5個M位可以定義32種附加的命令功能或32種應答功能,但目前許多是空缺的。

④ 有沒誰知道HDLC幀的格式和HDLC信息幀,監控幀和無編號幀有啥關系,別復制粘貼給我啊。

HDLC信息幀,監控幀和無編號幀是HDLD幀中的一種。主要是看HDLC中的控制欄位,控制欄位中的第一位或第一、第二位表示傳送幀的類型,HDLC中有信息幀(I幀)、監控幀(S幀)和無編號幀(U幀)三種不同類型的幀。控制欄位中第1或第1、2位表示傳送幀的類型,第1位為「0」表示是信息幀,第1、2位為「10」是監控幀,「11」是無編號幀。

如何調整電腦攝像頭的幀數

1,這個幀數是攝像頭的CCD感測器1秒內產生的圖像的張數,是由硬體決定的。
2,如果攝像頭軟體里有畫面大小調節的話,將攝像的畫面減小,幀數就能提高。
3,如果沒有調節的,那就只能更換攝像頭了。
4,幀數,也可以理解為圖像處理器每秒鍾刷新圖像的次數,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只有圖像處理器硬體性能好,功能強才能有更高的FPS值。

⑥ 信息幀的介紹

在計算機網路通信中,幀(Frame)是定義數據在網路上傳輸的一種單位,幀由幾部分比特位組合而成,不同的部分執行不同的功能。作為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的典型,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協議將幀類型分為三類:信息幀(Information Frames)、監控幀(Supervisory Frames)、無序號幀(Unnumbered Frames),HDLC中所有幀均採用CRC檢驗,對信息幀進行順序編號,防止漏收或重發,提高傳輸可靠性。

⑦ 關於計算機網路中幀的問題

網路上的幀
數據在網路上是以很小的稱為幀(Frame)的單位傳輸的,幀由幾部分組成,不同的部分執行不同的功能.幀通過特定的稱為網路驅動程序的軟體進行成型,然後通過網卡發送到網線上,通過網線到達它們的目的機器,在目的機器的一端執行相反的過程.接收端機器的乙太網卡捕獲到這些幀,並告訴操作系統幀已到達,然後對其進行存儲.就是在這個傳輸和接收的過程中,嗅探器會帶來安全方面的問題 .
幀——就是影像動畫中最小單位的單幅影像畫面,相當於電影膠片上的每一格鏡頭.一幀就是一副靜止的畫面,連續的幀就形成動畫,如電視圖像等.我們通常說幀數,簡單地說,就是在1秒鍾時間里傳輸的圖片的幀數,也可以理解為圖形處理器每秒鍾能夠刷新幾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像,快速連續地顯示幀便形成了運動的假象.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每秒鍾幀數 (fps) 越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越流暢.
數據幀
「幀」數據由兩部分組成:幀頭和幀數據.幀頭包括接收方主機物理地址的定位以及其它網路信息.幀數據區含有一個數據體.為確保計算機能夠解釋數據幀中的數據,這兩台計算機使用一種公用的通訊協議.互聯網使用的通訊協議簡稱IP,即互聯網協議.IP數據體由兩部分組成:數據體頭部和數據體的數據區.數據體頭部包括IP源地址和IP目標地址,以及其它信息.數據體的數據區包括用戶數據協議(UDP),傳輸控制協議(TCP),還有數據包的其他信息.這些數據包都含有附加的進程信息以及實際數據.
FLASH的幀
幀——就是影像動畫中最小單位的單幅影像畫面,相當於電影膠片上的每一格鏡頭.
關鍵幀——任何動畫要表現運動或變化,至少前後要給出兩個不同的關鍵狀態,而中間狀態的變化和銜接電腦可以自動完成,在Flash中,表示關鍵狀態的幀叫做關鍵幀.
過渡幀——在兩個關鍵幀之間,電腦自動完成過渡畫面的幀叫做過渡幀.
關鍵幀和過渡幀的聯系和區別
兩個關鍵幀的中間可以沒有過渡幀(如逐幀動畫),但過渡幀前後肯定有關鍵幀,因為過渡幀附屬於關鍵幀;
關鍵幀可以修改該幀的內容,但過渡幀無法修改該幀內容.
關鍵幀中可以包含形狀、剪輯、組等多種類型的元素或諸多元素,但過渡幀中對象只能是剪輯(影片剪輯、圖形剪輯、按鈕)或獨立形狀.
影片是由一張張連續的圖片組成的,每幅圖片就是一幀,PAL制式每秒鍾25幀,NTSC制式每秒鍾30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