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網路第20講視頻
擴展閱讀
電腦網路化怎麼辦 2025-09-27 21:50:58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網路第20講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3-02 21:24:10

❶ 有哪些網上自學課程的好網站

1.中國大學Mooc

中國大學Mooc是愛課程網和網易雲課堂聯合推出的遠程在線教育服務網站。基本上國內有146所大學都在Mooc上開設了公開課,國內你知道的所有好大學都在上面開了課哦。

重點是這些公開課都是免費的!只要點擊就可以開始上課,通過完成課程作業等學習任務來獲取學業證書。

差不多就這么多啦,祝大家周末愉快!

如果你有好的網站,歡迎留言哦~

計算機網路的由來

網際網路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用於軍事目的的通信網路。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到70年代,ARPAnet經過獨斷發展,又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最終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將之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Internet的發展引起了商家的極大興趣,從而使Internet開始走向商業化。在最近幾年,網際網路更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很快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
中國互聯網路的發展
第一個階段:與INTERNET電子郵件的連通
第二個階段:與INTERNET實現全功能的TCP/IP連接
1994年4月
中國科技網
(科技)
1995年5月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商業)
1995年11月
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教育)
1995年11月
中國金橋信息網
(商業)
計算機網路目前正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網路技術的不斷更新,進一步擴大了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范圍。計算機網路具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應用。
(1)資源共享
利用網路將共用信息在網上發布,實現信息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2)信息傳輸
將信息利用互聯網傳輸,實現低成本、快捷、高效,無時空間限制的傳輸方式。
(3)遠程登錄
遠程登錄是指允許一個地點的用戶與另一個地點的計算機上運行的應用程序進行交互對話。
(4)傳送電子郵件
計算機網路可以作為通信媒介,用戶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把電子郵件(E-mail)發送到世界各地,這些郵件中可以包括文字、聲音、圖形圖像等信息。
(5)電子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EDI)是計算機網路在商業中的一種重要的應用形式。它以共同認可的數據格式,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代替了傳統的貿易單據,從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提高了效率。
(6)聯機會議
利用計算機網路,人們可以通過個人計算機參加會議討論。聯機會議除了可以使用文字外,還可以傳送聲音和圖像。
國際互聯網的新功能是層出不窮的,但一般來說,各種新功能的開發都是基於以上的幾個主要功能衍生、發展而來的。總之,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它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❸ 哪些美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比較好

1、麻省理工學院(MIT)

MIT是美國久負盛名的高等學府,在兩份排名上,其計算機科學專業均位列第一名。在「美國新聞」排名得分滿分100分,在QS排名得分93.8。
該校的計算機科學專業以跨學科研究所著稱。因此要求到這個學校進行深造的學生不但要計算機學科有一些建樹和研究,並且能快速的學習和運用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成果,並結合本專業進行創新研究。
2、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在兩份排名上,其計算機科學專業均位列第2名。在「美國新聞」排名得分滿分92.2分,在QS排名得分93.2。
斯坦福大學位於加州斯坦福,在「美國新聞」全球大學整體排名位列第四名。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成立於1965年,一直是全球計算機學科頂級的學校之一,計算機理論、硬體、軟體、資料庫和人工智慧等各個領域都居於美國乃至世界領先地位。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前後出過18點陣圖領獎得主(計算機學科最高獎項)。斯坦福的發言人曾說,計算機是斯坦福最受歡迎的專業,數年來申報人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在20%左右。
3、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在「美國新聞」排名上位列第3,得分91.2;在QS排名第4,得分92.4。QS排名中,英國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排名第3。
美國哈佛大學計算科學與工程文科學士主要從事軟體、圖像、人工智慧、網路、平行與分配系統、演算法以及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在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是聯結電氣工程、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以及醫葯、商業等職業的。
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在「美國新聞」排名上位列第4,得分90.9;在QS排名第7,得分89.4。QS排名中,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排名第6。
該校網站信息顯示,2015年從該校畢業的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本科學生年薪高達99,921美元,研究生畢業年薪高達10萬美元到10.9萬美元。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專業設置有很多獨樹一幟的地方,尤其在專業基礎課方面,除了有專業導引課程「計算機科學專題」外,對於沒有編程經驗的學生,第一門課是符號編程入門,採用LISP語言,而對於有一定編程經驗的學生,則可以選擇多種語言和環境的自主學習(Self-paced)課程,包括C、Fortran、C++、Java,以及UNIX的使用等。
5、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在「美國新聞」排名上位列第6,得分87.1;在QS排名第34,得分79.2。兩份排名差距較大。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面積在美國大學中名列前茅,其計算機科學專業重點在人工智慧、編程語言和應用,以及理論計算科學方面。該專業畢業生最好去向是戴爾、IBM、HP、蘋果。
6、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在「美國新聞」排名上位列第8,得分84.8;在QS排名第10,得分85.6。
在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專業課程旨在幫助所有學生通過在校學習,具備解決能源和環境、衛生、安全等方面現實問題的能力。該校2014年工程專業畢業生平均起薪68,923美元。
7、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在「美國新聞」排名上位列第9,得分76.8;在QS排名第44,得分76.2。
在該專業就讀的學生,可進去該校著名的巨型計算機中心,進行大數據和高級計算研究。
8、卡內基梅隆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在「美國新聞」排名中位列第14,得分73.5。在QS排名中,該校大學計算機科學排名第5,得分91.4。
全美第一所計算機學院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創立的,它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強項是在軟體研究和工程方面。該學校軟體工程在全美首屈一指。系有軟體工程的研究領域包括有編寫單片機程序以解決獨立系統的獨立和交互問題,軟體建築等等。這個學校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還是處於領先地位。

如何申請美國計算機科學專業「四大」的研究生

說到美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就一定會提到美國的「四大」: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最新的U.S.News 2018年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排名中,這四所美國大學不出意外地都得了5.0的滿分,成為了並列第一。那具體這「四大」的計算機專業情況是怎麼樣呢?小夥伴們在進行美國研究生申請時,應當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申請美國計算機科學專業最強的四所大學的研究生呢?接下來就請小夥伴們和續航教育一起一探究竟吧。
卡內基梅隆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坐落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好像就連花花草草都和計算機有聯系。如果你是CMU的學生,無論你的專業是心理學、經濟學、哲學、還是物理、化學、數學,你都要學習CS學院的課。
雖然學校校區並不大,但它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的規模卻是美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和其他學校不一樣,卡內基梅隆大學為計算機與科學專業單獨設立了一個學院。該院下共有7個部門和機構,在這7個部門下,一共有26個不同專業,可見其學院規模之大和所涉領域之廣。
卡內基梅隆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研究生申請要求:
在官網上我們不難發現,除了TOEFL要求100分以上,其餘成績都沒有硬性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專業官網上的要求列表裡都明確寫出,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方面的基礎能力,這其中包括對如Java、C++、Python等編程語言的熟悉。除此之外,學生也應該對一些數據結構、演算法理論知識的了解。對於那些本科不是CS專業的同學,申請之前在這些方面下些功夫還是很有必要的。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研究生專業更重視申請者的綜合素質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學生的GRE和GPA不是很高,但學術科研水平較高,就有可能被錄取;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學生的CS背景不深,但成績都很好,也有可能被錄取。總體而言,想要被學校錄取,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學生要對計算機科學基礎有所掌握。

❺ 美國 留學計算機專業有哪些學校

1、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專業
斯坦福大學擁有獨立的計算機科學系。瀏覽該校的教學手冊,最具特色的恐怕要算多門科普性計算機知識講座了,一般有兩到三個單元,涉及面非常之廣,從量子計算到數字演員,從計算科學的偉大思想到網路安全,從網上拍賣到使用元編譯發現大型開放源代碼軟體中的大量錯誤,其中還不乏對技術烏托邦、斯諾「兩種文化」、計算機面臨的困境以及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諸多問題的思考。開課的老師陣容強大,基本上都是響當當的名教授,甚至包括圖靈獎得主John McCarthy。用這種講座代替計算機科學導論性質的專門課程,可以充分展示計算機科學的豐富內涵,使學生較早地了解學科的輪廓和脈絡,對於開闊學生視野,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有好處。由於美國大學中專業的選擇非常靈活,而近年來計算機學科招生受行業影響流失嚴重(這種情況甚至驚動了比爾•蓋茨,2004年微軟到各大高校招兵買馬時,他每站必到,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大講計算機學科的美妙前景),可以想像,這種講座同樣也肩負著吸引學生選擇計算機專業的重大使命。

2、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專業
伯克利的課程設置也有很多獨樹一幟的地方,尤其是在專業基礎課方面,除了有專業導引課程「計算機科學專題」之外,對於沒有編程經驗的學生,第一門編程課是符號編程入門,採用LISP語言。有一定編程經驗或者有自學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多種語言和環境的自主學習(Self-paced)課程,包括C、Fortran、C++、Java,以及UNIX的使用等,這種多元化與伯克利計算機科學與電子電氣工程同系有關。但是所有學生在第二學期都要學習一組獨特的基礎課:61A「計算機程序的結構與解釋」,採用MIT Abelson等編著的同名教材;61B「數據結構」(教材採用自編講義);61C「計算機結構」(Machine Structures),採用Hennessy的《計算機組織與設計》。這項規定就是轉校生也不例外,可見其中蘊涵了伯克利多年的教學經驗結晶。

伯克利其他比較有特點的課程還有:將離散數學和概率論結合講授的CS70,主講是名教授Christos PApadimitriou;CS98-1 編程練習課,以主要大學生編程競賽中的賽題為授課素材;CS 169 軟體工程直接用Kent Beck的《極限編程》作為教材,非常超前,但是既然連Pressman的《軟體工程:實踐者方法》新版中敏捷方法都已經成為重頭戲,既然IEEE都已經開始制定敏捷方法相關標准,這種課程選材也就不顯得那麼駭世驚俗了。除了軟體工程課程常見內容外,教學側重實際,貫穿了極限編程的思想,涵蓋UML、JUnit單元測試、軟體架構、設計模式和反模式、重構、CVS版本控制、系統和集成測試,最後要求完成一個實際產品,並進行演示。

3、美國UIUC(伊利諾依大學厄班納-香檳分校)計算機專業
UIUC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創建於1972年,到1986年基本定型,十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其中,數值分析方向課程中,Math225為矩陣論,CS257為數值方法,CS35x代表數值分析導論、常微分數值方法、偏微分與數值逼近和數值線性代數;

理論方向課程中,CS173為離散結構,CS273為計算理論,CS37x包括演算法、形式方法、程序驗證;
人工智慧方向課程中,CS348為人工智慧導論,CS34x包括機器人、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
軟體方向,CS125為計算機科學導論,CS225為數據結構與軟體工程原理,CS31x包括資料庫、圖形學、多媒體,CS32x包括軟體工程、操作系統設計、分布式系統、編程語言與編譯器、並行計算、實時系統、編譯器構造、編程語言設計;

硬體方向課程中,CS231為計算機體系結構I,CS232為計算機體系結構II,CS33x包括計算機組成、VLSI系統與邏輯設計、VLSI系統設計、通信網路、嵌入式體系架構與軟體。

4、美國CMU(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專業
與MIT、伯克利等學校計算機科學仍然和電子與電氣工程同處一系不同,CMU的計算機科學系成立於1965年,是全美最早的,如今它已經升格為計算機科學學院。其研究生項目中除了機器人方向與硬體關系較多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純軟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CMU的教學體系對於偏軟的計算機科學系應該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CMU的教學手冊上沒有從傳統意義上針對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的導論課,雖然有名為「計算機科學偉大思想」的兩學期課程,但是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離散數學的替代,因為此外CMU並沒有其他離散數學方面的課程。此課程沒有教材,內容比傳統離散數學要靈活得多,涉及概率、代數、演算法、加密理論、復雜性理論、博弈論等,非常注重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與其他名校相同,CMU對程序設計的重視也給人留下很深印象:本土新生的第一堂課就是「初中級程序設計」,直接講授Java。然後是中高級程序設計(Java)、C語言編程技巧、高級編程實踐(Java)、程序設計原理(用SML語言講授)。

目前計算機科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難點,是硬體課程的設置問題。硬體知識體系本身非常豐富,但是硬體課程多了,又削弱了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特色。CMU在這一問題上是怎樣處理的呢?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現任院長Randal E. Bryant 親自給出了回答,他用15~213「計算機系統導論」一門課(12個單元)完成了硬體知識的教學。這項教學改革的成果就是一本厚達900多頁的書:《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他在該書的序言中說:

「本課程的宗旨是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計算機。因為,我們的學生中幾乎沒有人有機會構造計算機系統。而大多數學生,甚至是計算機工程師,也要求能日常使用計算機和編寫計算機程序。所以我們決定從程序員的角度來講解系統,並採用這樣的過濾方法:我們只討論那些影響用戶級C程序的性能、正確性或實用性的主題。

比如,我們排除了諸如硬體加法器和匯流排設計這樣的主題。雖然我們談及了機器語言,但是不關注如何編寫匯編語言,而是關心編譯器怎樣翻譯C的各種構造,比如指針、循環、過程調用和返回,以及switch語句。更進一步,我們將更廣泛和現實地看待系統,包括硬體和系統軟體,討論鏈接、載入、進程、信號、性能優化、評估、I/O以及網路與並發編程。
這種做法使得我們講授本課程的方式對學生來講既實用、具體,又能實踐,同時也非常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
MIT的課程設置,只能用其學生起點高來解釋。該校沒有典型意義上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偏軟的只有理論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及其應用兩個專業。因此沒有類似於其他學校的導論課程。
在MIT的電子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中,所有學生都要參加如下四門課程:6.001「計算機程序的結構與解釋」,當然與伯克利相同,採用的是Abelson等編著的同名教材;6.002「電路與電子學」;6.003「信號與系統」(自編講義);6.004 「計算結構」(Computation Structures),與伯克利的61C「計算機結構」對等。此外有兩門專業基礎數學課:「概率系統分析」和「計算機科學數學」,後者的教材是國外院校普遍採用的Rosen所著《離散數學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