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環境監測網路設計
擴展閱讀
手機丟失如何找回網站 2025-09-28 06:08:00

計算機網路環境監測網路設計

發布時間: 2023-03-04 19:32:38

A. 計算機網路的論文5000字範文

隨著計算機 網路技術 的發展和完善,計算機網路系統結構日趨龐大,功能完善且獨立。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計算機網路的論文5000字 範文 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計算機網路的論文5000字範文篇1

淺析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安全維護工作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在辦公以及管理方面已經大范圍實行了計算機網路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進行信息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事業單位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很多關於單位的機密信息都會錄入到電腦中,而在計算機網路面臨安全問題時,就可能會導致信息的泄露,由此對單位的發展造成不利。所以對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運行過程中面臨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後提出了安全維護 措施 ,對於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事業單位;管理

計算機網路由於辦公自動化程度高,運行速度快,所以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現階段,在事業單位中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各種工作都可以通過網路來完成,通過單位的內部網路,可以詳細的獲取單位所有信息。但是由於計算機網路自身具有開放性的特徵,並且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一直都無法得到徹底的解決方式,所以對事業單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網路信息泄漏,不僅會導致客戶信息的泄露,同時企業內部的各種機密信息也面臨巨大的風險,會嚴重損害到個人以及單位的切身利益。所以應該加強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安全維護工作,從制度建設到實際操作執行,都需要有健全的防護措施,以確保單位內部信息資料的安全性。

1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網路資源的共享性

資源共享是計算機網路運行的主要特徵,在資源共享下才能夠加深各部門之間的聯絡,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正是因為資源共享性才為攻擊者提供了破壞安全的技術,因為在單位內部的信息資源准許外部服務請求時,攻擊者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網路攻擊,從而獲取單位內部信息。

1.2網路的開放性

網路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參與到網路中來。並且隨著網路信息網的功能逐步擴大,在網路上要想獲取單位以及個人的信息將更加容易。比如網路中使用的人肉搜索,可以通過全體網民的參與,或者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這已經和現實社會直接關聯。

1.3網路 操作系統 的漏洞

網路操作系統是進行網路信息運行的主要形式,通過硬體系統與軟體系統的操作,能夠實現各種網路行為。但是由於網路協議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必然存在各種缺陷和漏洞,這是目前還無法徹底解決的安全問題。

1.4網路系統設計的缺陷

網路設計是指拓撲結構的設計和各種網路設備的選擇等。網路設備、網路協議、網路操作系統等都會直接帶來安全隱患。合理的網路設計在節約資源的情況下,還可以提供較好的安全性,不合理的網路設計則會成為網路的安全威脅。

1.5惡意攻擊

惡意攻擊是計算機網路面臨的最重要的安全問題,黑客通過高超的技術手段,利用木馬病毒等手段入侵單位內部的計算機網路,從而惡意篡改或者竊取單位內部信息,為單位造成一定的損失。這種黑客惡意攻擊的行為,隨著黑客水平的提高,其入侵的成功率就越高,對於一般性的事業單位其防範能力較弱。

2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

2.1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牆是實現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牆是指一個由軟體或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處於單位或網路群體計算機與外界通道之間,限制外界用戶對內部網路訪問及管理內部用戶訪問外界網路的許可權。當一個網路接上Internet之後,系統的安全除了考慮計算機病毒、系統的健壯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牆技術完成。

防火牆能極大地提高一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並通過過濾不安全的服務而降低風險。防火牆可以強化網路安全策略,通過以防火牆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將所有安全軟體(如口令、加密、身份認證)配置在防火牆上。其次,對網路存取和訪問進行監控審計。如果所有的訪問都經過防火牆,那麼,防火牆就能記錄下這些訪問並做出日誌記錄,同時,也能提供網路使用情況的統計數據。當發生可疑動作時,防火牆能進行適當的報警,並提供網路是否受到監測和攻擊的詳細信息。再次,防止內部信息的外泄。利用防火牆對內部網路的劃分,可實現內部網重點網段的隔離,從而降低了局部重點或敏感網路安全問題對全局網路造成的影響。

2.2數據加密與用戶授權訪問控制技術

相對於防火牆技術而言,數據加密和用戶授權訪問控制技術則顯得比較靈活,尤其是對於單位內部的信息安全防範具有較好的效果。數據加密技術主要應用於對動態信息的保護,在面對外部攻擊時,能夠及時的檢測出攻擊行為,並且給予相應的保護,而對於被動攻擊,則能夠有效的避免攻擊行為的發生。數據加密技術主要是通過「密鑰」的方式來完成,密鑰只能是經過授權的用戶才能夠掌握,可有效的保護信息安全。而用戶授權訪問控制技術是根據單位內部的信息機密程度而對訪問者進行控制的一種方式,主要是在操作系統中實現。單位根據信息的機密程度將其分為若干個安全等級,然後只有具有相應許可權的人才可以訪問相應等級的信息,一般是通過用戶名和密碼的雙重防護方式來實現。

2.3入侵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系統是從多種計算機系統及網路系統中收集信息,再通過這此信息分析入侵特徵的網路安全系統。IDS被認為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它能使在入侵攻擊對系統發生危害前,檢測到入侵攻擊,並利用報警與防護系統驅逐入侵攻擊;在入侵攻擊過程中,能減少入侵攻擊所造成的損失;在被入侵攻擊後,收集入侵攻擊的相關信息,作為防範系統的知識,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強系統的防範能力,避免系統再次受到同類型的入侵。此外,還有防病毒技術,主要為防病毒軟體的使用。加強單位內部安全管理隊伍建設,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水平。提升網路主機的操作 系統安全 和物理安全,為防火牆技術的發揮提供有利的基礎保障。

3結束語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功能異常強大,但是在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如果網路信息被篡改或者竊取,那麼將會對單位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在單位內部應該建立完善的網路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為了確保單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運行,需要加強全體人員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意識,並且使用先進的網路安全防範技術,做好全面的網路安全防範措施,提高計算機管理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為單位的高效運行創造一個健康的網路環境。

參考文獻:

[1]黃翔.加強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水平的探索[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4,5,1.

[2]譚人瑋.淺談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2,4,8.

[3]周偉.試論當前事業單位計算機網路維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6,15.

計算機網路的論文5000字範文篇2

試論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 方法

摘要:本文就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分析,注重把握涉密系統的安全保密工程建設問題,提出了相應的保密建議。

關鍵詞:涉密系統;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策略

涉密系統的安全保密工程較為復雜,在對這一問題處理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涉密系統的保密方案,通過保密方案的有效設計,滿足涉密計算機實際需要。本文在對該問題分析過程中,從保密方案設計、安全保密策略兩個方面入手,具體的分析內容如下。

一、安全保密方案設計

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系統包括了計算機終端、伺服器、無線移動平台三個部分,涵蓋的內容較多,並且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對使用人員的許可權進行認證,通過身份識別後,才能夠登錄系統,對系統進行相應的操作。網路安全控制系統包括了授權、控制USB、網路介面以及授信涉密終端的訪問,通過對網路傳輸數據進行控制和監測,避免系統內部重要信息遭到泄露,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一般來說,在進行保密方案設計過程中,通常考慮以下幾點:

(一)伺服器安全:伺服器安全問題涉及到了伺服器與通信埠的鏈接和加密操作,並對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身份認證。同時,伺服器安全保密方案設計還應該涉及到管理許可權的控制,並利用USB令牌密碼,實現控制目的。

(二)客戶端安全:客戶端安全問題主要涉及到了文件的傳輸保護,包括了傳輸進程、注冊表、遠程接入監控等相關內容。客戶端安全需要避免客戶端代理出現被破壞的情況,並且需要採取雙向的保護措施,從USB介面、I/O埠、本地硬碟等進行加密操作,保證客戶端安全。

(三)管理安全:管理安全主要在於對管理人員的身份信息進行認證,通過USB令牌,可以使管理人員獲得管理許可權,進行計算機系統管理。

二、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的解決方法

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問題的解決,要考慮到涉密系統與非涉密系統的區分,在涉密系統內部對安全域進行劃分,並能夠針對於重要文件信息進行重點管理,從而提升涉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體的解決方法如下所示:

(一)劃分涉密系統與非涉密系統。

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方案的應用,要對涉密系統和非涉密系統進行區分,能夠使二者之間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界限,這樣一來,可以對涉密系統進行針對性的管理。涉密系統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夠進行國際聯網,應該採取物理層的區分方式。同時,結合安全保密技術,對涉密系統進行重點管理,對非涉密系統採取基本的管理方式即可,對保密費用進行合理劃分,降低保密成本。涉密系統保密過程中,還需要對涉密系統的規模和范圍予以明確,從而保證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2]。一般來說,涉密系統在保護過程中,存在著定密太嚴和定密不規范的情況,導致安全保密成本增加,也使得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遭到忽略,不利於涉密系統的安全工作。針對於這一情況,明確定密工作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並且在具 體操 作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保密措施,提升系統安全性。

(二)加強安全域的劃分。

涉密系統內部設置了相應的安全域,安全域包括了安全策略域和保護主客體兩個部分。系統內部在進行安全域劃分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區域網、邏輯子網等網路結構,從而對涉密系統內部安全域劃分問題予以有效考慮。安全域結構組成,需要針對於信息密級和重要性進行劃分,並且融入VLAN、域等理念,保證安全域劃分與實際需要保持一致性。

(三)注重加強管理。

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系統保密過程中,由於技術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導致系統安全可能存在一定的隱患。這樣一來,針對於技術缺陷,可以通過管理對問題予以彌補。一般來說,涉密計算機系統安全系統保密的管理與技術比例為7:3,管理對於涉密計算機安全性重要程度更高。在保密系統設計完成後,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加強管理工作,實現管理手段與技術手段的緊密結合,從而提升保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工作,關鍵點在於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系統遭受非法入侵幾率。但是由於技術手段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安全問題影響到了涉密計算機系統,針對於這一情況,要注重對涉密系統與非涉密系統進行分離,並對涉密系統內部的安全域進行有效劃分,加強管理,以保證重要信息不被泄露,提升系統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俞迪.基於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解決方案的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4,03:35.

[2]劉勇.基於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保密解決方案的分析[J].信息通信,2014,02:92.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計算機網路的論文5000字範文」

B. 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方案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方案時應遵循原則:

1.網路信息系統安全與保密。

2.網路安全系統的整體性原則

強調安全防護、監測和應急恢復。要求在網路發生被攻擊、破壞事件的情況下,必須盡 可能快地恢復網路信息中心的服務,減少損失。所以網路安全系統應該包括3種機制:安 全防護機制、安全監測機制、安全恢復機制。

3.網路安全系統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原則

網路安全應以不能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合法用戶的操作活動為前提。

4.網路安全系統的「等級性」原則

良好的網路安全系統必然是分為不同級別的,包括對信息保密程度分級(絕密、機密、 秘密、普密);對用戶操作許可權分級(面向個人及面向群組),對網路安全程度分級 (安全子網和安全區域),對系統實現結構的分級(應用層、網路層、鏈路層等)。

5.設計為本原則

強調安全與保密系統的設計應與網路設計相結合。即在網路進行總體設計時考慮安全系 統的設計,二者合二為一。由於安全與保密問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因此必須搞好 設計,才能保證安全性。

6.自主和可控性原則

網路安全與保密問題關系著一個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所以網路安全產品不能依賴國外進 口產品。

7.安全有價原則

網路系統的設計是受經費限制的。因此在考慮安全問題解決方案時必須考慮性能價格的平衡,而且不同的網路系統所要求的安全側重點各不相同。

C. 本課程培養學生在充分進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建立一個中小型單位的計算機網路,並加以管理

中學校園網規劃方案
一. 設計目標
1.配合當前的教學發展情況,完成學校內部 Intrannet的配套基礎建設,將全校的信息資源利用計算機網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流暢、合理、可靠、安全的校園網。還應針對學校的教學特點,具有一些基本的教學功能,以完成學校的基本教學任務。通過各校校園網路的連接,可以更便利地互相交換信息,促進各個學校間的學術交流。
2.通過校園網路使教師和科研人員能及時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加強對外技術合作,促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建立新的通訊方式和環境,提高工作效率。
二. 設計原則
1.學校需求為前提原則:堅持以學校具體需求為校園網信息系統方案設計的根本和前提,同時,也要注重源於需求又高於需求的原則,注意用專業化的技術思想來進行校園網的規劃與設計,確保校園網的實用性、先進性和便於擴展性。
2.設備選型兼顧原則:滿足學校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要求;滿足校園網建設及互聯網的要求;所選設備在國際上保持技術先進性;供應商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優質的售後服務。
3.堅持標准原則:一切校園網設計和施工,均要嚴格遵循國際和國家標准。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校園網的實現要求通訊協議、網路平台等應具有世界性的開放性和標准化的特點,並且應採用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
4. 堅持先進的成熟的技術原則:採用通用的、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降低建設成本、減小設計、施工和使用難度、縮短建設周期。有利於保護投資,並且有利於校園網的維護和升級。選擇品質最好的設備不一定是最佳選擇,成本因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將品質與成本實現最佳匹配。
5. 堅持規范布線,考慮長遠發展原則:
布線系統使網路的重要基礎,布線系統的好壞是衡量一個網路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標志。布線系統不合理將降低網路的可靠性,使網路難以管理和維護,所以必須採用標準的綜合布線系統。
6. 堅持易於使用和管理原則:
校園網的各種軟體應用項目必須易於使用,對最終用戶的起點要求不能太高,一般以熟練使用操作系統、辦公軟體系統、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系統為宜;系統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要方便、簡易。網路拓撲結構一經配置確定,不應輕易更改。
7.堅持可擴展性原則:考慮現有網路的平滑過度,使學校現有陳舊設備盡量保持較好的利用價值;選用產品應具有最佳性價比,又要應充分考慮未來可能的應用,具有高擴展性。
三. 用戶需求分析
學校要求如下:
1. 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
辦公樓共有40個信息點。要求通過校園網連至INTERNET,達到100M到桌面,並對財務科,人事科等科室進行單獨子網管理。
2. 建立考試監控系統
共有教學樓3座,120個信息點。
(1) 綜合教學樓一個,60個信息點。其中有10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配置1台PC和1個投影儀(此處無須上網);2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2) 普通教學樓1:40個信息點,共2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3) 普通教學樓2:20個信息點,共1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3. 建立綜合多媒體教室
信教中心:共120個信息點。有兩個多媒體教室,每個教室60台PC。要求可網管,通過校園網上連至INTERNET,達到100M到桌面。
4. 為了滿足教職工的需要,提高教職工教學條件和水平,大力發展網上教學,優秀科目科件製作等。將教職工宿舍區的PC通過校園網上連至INTERNET,達到10M到桌面,以後可擴展到100M 。
5. 學校校園網建設所需PC和投影儀有校方自行選擇和安裝。學生宿舍由於高中階段學習生活的特殊性,不進行任何布置。
四. 網路規劃設計總體方案
(一)校園網路拓撲圖

(二) 設計方案
1. 網路層次結構
網路結構採用分層式設計,共分三層:核心層,工作組層,桌面接入層。分層設計可以使整個網路自上而下具有很大的彈性,便於策略的維護和實施。]
(1)核心設備
①設備名稱:DCS-3926S可堆疊智能安全接入交換機
②基本介紹: 3926S具有24個10/100Mbps自適應RJ-45埠和2個模塊擴展插槽(可選插百兆模塊和千兆模塊)可千兆或百兆聚合上聯至匯聚層交換機或者核心層交換機。
③主要特徵:
★高密度和靈活的堆疊
DCS-3900S系列的堆疊帶寬可支持2G到4G,並且支持簡單堆疊、標准堆疊、超級堆疊和混合堆疊。簡單堆疊成本最低。堆疊帶寬2G;標准堆疊使用堆疊模塊,其帶寬擴充至4G;還可以用千兆電口或千兆光口做超級堆疊,可避開堆疊線纜的限制,堆疊帶寬也是4G;同時DCS-3900S系列可以和DCRS-5600S系列、DCRS-5526S交換機做混合堆疊。
★強大的ACL功能
作為新款的L2/4交換機,DCS-3926,S系列交換機提供了完整的ACL策略,可根據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MAC地址IP協議類型、TCP/UDP埠號、IP Precendence、時間范圍、ToS對數據進行分類,並進行不同的轉發策略。通過ACL策略的實施,用戶可以在接入層交換機過濾掉「沖擊波」、「震盪波」、「紅色代碼」等病毒包,防止擴散和沖擊核心設備
★卓越的安全特性
全面的受控組播方案DMCP,可以對源和目的進行安全控制,完整實現了在接入層網路中基於IGMP源埠和目的埠的檢查技術,可完全限制合法組播在網路中的穩定傳輸,有效控制組播建立的整個過程,保障了正常合法的組播應用的穩定運行;率先支持對特徵復雜(64位元組)的應用流量的訪問控制,讓用戶可以在各種網路的環境中應對出現復雜情況;監控pingSweep等攻擊行為,安全防掃描,並採取防攻擊措施,全面保護交換機和伺服器等網路設施的安全。
★更完美的性價比(DCS-3926S-G)
大多數接入交換機通過1個千兆光模塊上聯,為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DCS-3926S-G固化了一個千兆光模塊,可以為用戶節約開支。
★豐富的QoS策略
DCS-3900S系列交換機為每個埠提供了4個優先順序隊列,可根據埠、802.1p、ToS、DSCP、TCP/UDP埠進行流量分類,並分配不同的服務級別,支持WRR/SP等調度方式,為語音/數據/視頻在同一網路中傳輸提供所要求的不同服務質量。
④技術參數
★介面形式:24個10/100M埠 1個SFP千兆光口/堆疊口
★可選擴展模塊:百兆電/光口模塊;千兆電/光口模塊;堆疊模塊
★堆疊:支持標准堆疊,超級堆疊,混合堆疊。堆疊環境下,支持跨交換機的埠聚合、埠鏡像、QoS、ACL
★生成樹:802.1D(STP)、802.1w(RSTP)、802.1s(MSTP)
★組播協議:IGMP Snooping

D. 東南大學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

① 東南大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考研大綱

009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東南大學200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參考書目 %D¢006-8-24 18:22:56 東南大學 考研共濟網 點擊瀏覽:744次 %D%A·[考研一站式]東南大學碩士招生相關文章索引 %D%A·[考研一站式]東南大學碩士專業課試題、[訂購]考研參考書、專業目錄 %D%A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D 09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125 %D 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 %D 1新一代網路體系結構 %D 2網路行為學與網路測量 %D 3網路安全與監測 %D 4網路協議 %D 5網路化製造支撐技術 %D 6分布式處理 %D 7並行處理 %D 8電子系統設計技術 %D 9現代工業控制系統體系結構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935計算機專業基礎 復試筆試科目:計算機綜合業 %D%A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必考(60分);網路基礎、資料庫原理、軟體工程基礎三門選一(90分) %D 8120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D 1新型程序設計語言 %D 2軟體開發方法與技術 %D 3軟體形式化方法 %D 4軟體分析測試與質量保證 %D 5軟體工程與環境 %D 6語義Web %D 7演算法及理論 %D 8智能軟體方法與技術 %D 9知識與信息獲取技術 %D¡0基於web系統及其分析測試技術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935計算機專業基礎 復試筆試科目:計算機綜合業 %D%A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必考(60分);網路基礎、資料庫原理、軟體工程基礎三門選一(90分) %D 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D 1高性能網路體系結構及協議 %D 2分布對象計算 %D 3協議工程 %D 4網路安全和網路管理 %D 5網格計算 %D 6計算機協同工作 %D 7中間件技術 %D 8資料庫管理系統 %D 9多資料庫系統的集成 %D¡0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D¡1移動資料庫系統 %D¡2 Web數據資源處理 %D¡3分布式人工智慧與多Agent系統 %D¡4電子商務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935計算機專業基礎 復試筆試科目:計算機綜合考 %D%A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必考(60分);網路基礎、資料庫原理、軟體工程基礎三門選一(90分)共濟 %D 81220圖像處理與科學可視化659 76674 濟 輔導 6554 8814 %D 1科學可視化與成像65976 455 %D 2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655423 17 %D 3醫學信息技術及應用研 業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903數字信號處理200092 復試筆試科目:信息處理綜合輔導 %D¦5976 455 %D¦5976 455 %D%A專業代碼名稱業 指導教師業 %D 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021- 龔儉;吳國新;丁偉;張月琳;曹爭;楊全勝;程光等共濟網 %D 8120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共 徐寶文;瞿裕忠;滕至陽;翟玉慶;鄧建明;王紅兵;陳漢武;高志強;李必信;王岩冰;周曉宇;聶長海等 %D 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顧冠群;孫志揮;羅軍舟;王茜;金遠平;徐立臻;汪芸;劉亞軍;陳鋼;姜浩;何潔月;沈軍;徐造林;曹玖新;李小平等 %D 81220圖像處理與科學可視化 羅立民;舒華忠等 %D%A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參考書目 %D 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 初試:《數據結構(C++描述)》金遠平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數據結構》殷仁昆等編,清華大學出版社;《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 Tools》,A.V Aho.Ravi Sethi,J.D Ullman,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程序設計語言編譯原理》(第3版),陳火旺,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Modern Operating System》Tanenbaum A S,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現代操作系統教程》滕至陽,高等教育出版社;《離散數學》耿素雲、屈婉玲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離散數學》朱一清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復試:《計算機網路》,吳國新、吉逸編著,東南大學出版社;《資料庫系統原理》,王能斌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Sofare Engineering—a Practitioner's Approach》(軟體工程—實踐者之路)(第六版)ROGER S.PRESSMAN,清華大學出版社;《計算機組成原理》徐福培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 %D 8120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同0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 %D 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同0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 %D 81220 圖像處理與科學可視化 初試:《離散時間信號處理》,奧本海姆與謝弗著,黃建國,劉樹棠譯,科學出版社,2000年;復試:(1)《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雷麗文,朱曉華,蔡征宇,繆均達編,電子工業出版社;(2)《Visual C++程序設計基礎》,陳華生,張岳新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

② 東南大學的計算機網路方向研究生畢業去向如何

只有兩種計算機語言:一些語言天天挨罵,另外一些沒有人用

③ 求東南大學 計算機網路期末試題 或者其他相關試題一份,謝謝了

網路文庫里,呵呵

④ 為什麼東南大學計算機研究生考試專業課不考計算機網路啊

1、為什麼東南大學計算機研究生考試專業課不考計算機網路只有學院領導才知道。

2、各個大學的計算機研究生考試專業課考什麼是各個學校自主確定,沒有統一的要求。

3、打算報考東南大學就按照學校專業目錄公布的科目備考,至於為什麼考則了解的意義不大。

⑤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生院就業情況怎麼

不錯

學院建有計算機網路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計算機網路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網路與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中法生物醫學信息研究中心,以及國家863/CIMS「網路與資料庫」工程實驗室、中國教育科研網華東(北)地區網路中心等一批科研實驗基地,還建有東南大學CIMS技術中心、影像科學與技術實驗室、電子商務研究與開發中心、信息安全技術中心、未來網路研究中心、東南大學-IBM雲計算研究中心等交叉學科研究機構。

學院注重加強科學研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近10年來,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共25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教育部和江蘇省等重要科研項目160多項,獲得國際工業領先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部省級獎20多項,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8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1000多篇次。

學院始終以培養高水平人才為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社會人才需求,精心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計劃,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是「強化基礎、軟硬結合、立足系統、面向應用、加強實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首批江蘇省品牌專業,並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還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成為國家及江蘇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建設點。「資料庫原理」成為國家精品課程。

學院形成了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為特色,整個學科協調發展、快速發展的局面,在學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等方面居國內前列。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表的關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評估報告,學院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被評為A+級,都名列全國第8。

學院將以學科建設為中心,大力加強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重點鞏固並不斷提升計算機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學科水平,努力將軟體工程發展成為國家重點學科,進一步優化和發展圖像處理與科學可視化學科,積極發展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整體推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建設。構建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優化、領軍人才突出、創新能力強、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國家級研究與實驗平台;參照國際標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廉政建設,切實改善與提高師生員工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條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建設和諧學院。

⑥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級學科博士點

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立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東南大學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和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圖象處理與科學可視化全部4個博士點和碩士點。目前,該一級學科有19位博士生導師:
李幼平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龔儉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羅軍舟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吳國新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丁偉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汪芸教授(研究方向為分布式系統)
沈軍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程光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曹玖新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
陳漢武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
羅立民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醫學成像)
舒華忠教授(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與分析)
李寶生教授(兼)(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與分析)
李必信教授(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及理論)
王紅兵教授(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及理論)
李小平教授(研究方向為資料庫及信息系統)
高志強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及其應用)
漆桂林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及其應用)
蔣嶷川教授(研究方向為分布式系統與社會網路)

⑦ 有誰能告知東南大學計算機方向研究生具體有哪些專業謝謝啦

//cse.seu.e.cn/graate/graate_introce.aspx

(1)計算機網路及其應用:高性能網路體系結構及其協議、分布對象計算及CORBA技術、協議工程、網路安全、網路管理、網格計算、網路行為學、面向海量數據處理應用的 相關演算法和大型系統構造技術、大規模存儲體系結構、網路教育、網路製造、電子商務。
(2)資料庫和信息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多資料庫系統的集成、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移動資料庫系統及其應用、Web數據資源、企業信息系統、XML數據管理技術、生物數據網格、空間資料庫、工作流技術。
(3)人工智慧及其應用:分布式人工智慧與多Agent系統、人工神經網路、模糊信息處理與決策、模糊模式識別、不精確信息處理、地理信息模型與空間推理等方面。
(4)軟體工程及理論:程序設計語言、軟體分析與測試、軟體質量保證、軟體形式化技術、新型軟體方法與技術、知識與信息獲取技術、語義Web與Web工程、面向對象技術。
(5)理論計算機科學:量子計算、信息理論、模糊理論、近似演算法、隨機演算法、分布式演算法。
(6)計算機系統結構:嵌入式應用系統與嵌入式操作系統、現代工業控制系統體系結構、集群系統體系結構和並行計算、保安監控系統。
(7)圖像處理與科學可視化: 成像和圖像重建理論與方法、高維數據的分析與可視化、 虛擬現實技術及應用、圖像處理與分析、基於內容的圖像資料庫檢索方法、圖像監控技術與系統、圖像信息網路技術與系統、計算機輔助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法與系統。

E. 計算機網路設計教程(第二版)習題解答陳明

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完成後,應形成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報告書,與用戶交流、修改,並通過用戶方組織的評審。網路工程設計方要根據評審意見,形成可操作和可行性的階段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報告。有了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報告,網路系統方案設計階段就會「水到渠成」。網路工程設計階段包括確定網路工程目標與方案設計原則、通信平台規劃與設計、資源平台規劃與設計、網路通信設備選型、網路伺服器與操作系統選型、綜合布線網路選型和網路安全設計等內容。
2.1
網路工程目標和設計原則
1.網路工程目標
一般情況下,對網路工程目標要進行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在制定網路工程總目標時應確定採用的網路技術、工程標准、網路規模、網路系統功能結構、網路應用目的和范圍。然後,對總體目標進行分解,明確各分期工程的具體目標、網路建設內容、所需工程費用、時間和進度計劃等。
對於網路工程應根據工程的種類和目標大小不同,先對網路工程有一個整體規劃,然後在確定總體目標,並對目標採用分步實施的策略。一般我們可以將工程分為三步。
1)
建設計算機網路環境平台。
2) 擴大計算機網路環境平台。
3)
進行高層次網路建設。
2.網路工程設計原則
網路信息工程建設目標關繫到現在和今後的幾年內用戶方網路信息化水平和網上應用系統的成敗。在工程設計前對主要設計原則進行選擇和平衡,並排定其在方案設計中的優先順序,對網路工程設計和實施將具有指導意義。
1)
實用、好用與夠用性原則
計算機與外設、伺服器和網路通信等設備在技術性能逐步提升的同時,其價格卻在逐年或逐季下降,不可能也沒必要實現所謂「一步到位」。所以,網路方案設計中應採用成熟可靠的技術和設備,充分體現「夠用」、「好用」、「實用」建網原則,切不可用「今天」的錢,買「明、後天」才可用得上的設備。
2)
開放性原則
網路系統應採用開放的標准和技術,資源系統建設要採用國家標准,有些還要遵循國際標准(如:財務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其目的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有利於網路工程系統的後期擴充;第二,有利於與外部網路互連互通,切不可「閉門造車」形成信息化孤島。
3)
可靠性原則
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也無論網路規模大小,網路系統的可靠性是一個工程的生命線。比如,一個網路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和應用系統,偶爾出現的死鎖,對於政府、教育、企業、稅務、證券、金融、鐵路、民航等行業產生的將是災難性的事故。因此,應確保網路系統很高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和盡可能低的平均無故障率。
4)
安全性原則
網路的安全主要是指網路系統防病毒、防黑客等破壞系統、數據可用性、一致性、高效性、可信賴性及可靠性等安全問題。為了網路系統安全,在方案設計時,應考慮用戶方在網路安全方面可投入的資金,建議用戶方選用網路防火牆、網路防殺毒系統等網路安全設施;網路信息中心對外的伺服器要與對內的伺服器隔離。
5)
先進性原則
網路系統應採用國際先進、主流、成熟的技術。比如,區域網可採用千兆乙太網和全交換乙太網技術。視網路規模的大小(比如網路中連接機器的台數在250台以上時),選用多層交換技術,支持多層幹道傳輸、生成樹等協議。
6)
易用性原則
網路系統的硬體設備和軟體程序應易於安裝、管理和維護。各種主要網路設備,比如核心交換機、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伺服器、大功率長延時UPS等設備均要支持流行的網管系統,以方便用戶管理、配置網路系統。
7)
可擴展性原則
網路總體設計不僅要考慮到近期目標,也要為網路的進一步發展留有擴展的餘地,因此要選用主流產品和技術。若有可能,最好選用同一品牌的產品,或兼容性好的產品。在一個系統中切不可選用技術和性能不兼容的產品。比如,對於多層交換網路,若要選用兩種品牌交換機,一定要注意他們的VLAN幹道傳輸、生成樹等協議是否兼容,是否可「無縫」連接。這些問題解決了,可擴展性自然是「水到渠成」。
2.2
網路通信平台設計
1.網路拓撲結構
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是指園區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因為如今的區域網技術首選的是交換乙太網技術。採用乙太網交換機,從物理連接看拓撲結構可以是星型、擴展星型或樹型等結構,從邏輯連接看拓撲結構只能是匯流排結構。對於大中型網路考慮鏈路傳輸的可靠性,可採用冗餘結構。確立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是整個網路方案規劃的基礎,物理拓撲結構的選擇往往和地理環境分布、傳輸介質與距離、網路傳輸可靠性等因素緊密相關。選擇拓撲結構時,應該考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
地理環境:不同的地理環境需要設計不同的物理網路拓撲,不同的網路物理拓撲設計施工安裝工程的費用也不同。一般情況下,網路物理拓撲最好選用星型結構,以便於網路通信設備的管理和維護。
2)
傳輸介質與距離:在設計網路時,考慮到傳輸介質、距離的遠近和可用於網路通信平台的經費投入,網路拓撲結構必須具有在傳輸介質、通信距離、可投入經費等三者之間權衡。建築樓之間互連應採用多模或單模光纜。如果兩建築樓間距小於90m,也可以用超五類屏蔽雙絞線,但要考慮屏蔽雙絞線兩端接地問題。
3)
可靠性:網路設備損壞、光纜被挖斷、連接器松動等這類故障是有可能發生的,網路拓撲結構設計應避免因個別結點損壞而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行。若經費允許,網路拓撲結構的核心層和匯聚層,最好採用全冗餘連接,如圖6-1所示。
網路拓撲結構的規劃設計與網路規模息息相關。一個規模較小的星型區域網沒有匯聚層、接入層之分。規模較大的網路通常為多星型分層拓撲結構,如圖6-1所示。主幹網路稱為核心層,用以連接伺服器、建築群到網路中心,或在一個較大型建築物內連接多個交換機配線間到網路中心設備間。連接信息點的「毛細血管」線路及網路設備稱為接入層,根據需要在中間設置匯聚層。
圖6-1
網路全冗餘連接星型拓撲結構圖
分層設計有助於分配和規劃帶寬,有利於信息流量的局部化,也就是說全局網路對某個部門的信息訪問的需求根少(比如:財務部門的信息,只能在本部門內授權訪問),這種情況下部門業務伺服器即可放在匯聚層。這樣局部的信息流量傳輸不會波及到全網。
2.主幹網路(核心層)設計
主幹網技術的選擇,要根據以上需求分析中用戶方網路規模大小、網上傳輸信息的種類和用戶方可投入的資金等因素來考慮。一般而言,主幹網用來連接建築群和伺服器群,可能會容納網路上50%~80%的信息流,是網路大動脈。連接建築群的主幹網一般以光纜做傳輸介質,典型的主幹網技術主要有100Mbps-FX乙太網、l
000Mbps乙太網、ATM等。從易用性、先進性和可擴展性的角度考慮,採用百兆、千兆乙太網是目前區域網構建的流行做法。
3.匯聚層和接入層設計
匯聚層的存在與否,取決於網路規模的大小。當建築樓內信息點較多(比如大於22個點)超出一台交換機的埠密度,而不得不增加交換機擴充埠時,就需要有匯聚交換機。交換機間如果採用級連方式,則將一組固定埠交換機上聯到一台背板帶寬和性能較好的匯聚交換機上,再由匯聚交換機上聯到主幹網的核心交換機。如果採用多台交換機堆疊方式擴充埠密度,其中一台交換機上聯,則網路中就只有接入層。
接入層即直接信息點,通過此信息點將網路資源設備(PC:等)接入網路。匯聚層採用級連還是堆疊,要看網路信息點的分布情況。如果信息點分布均在距交換機為中心的50m半徑內,且信息點數已超過一台或兩台交換機的容量,則應採用交換機堆疊結構。堆疊能夠有充足的帶寬保證,適宜匯聚(樓宇內)信息點密集的情況。交換機級連則適用於樓宇內信息點分散,其配線間不能覆蓋全樓的信息點,增加匯聚層的同時也會使工程成本提高。
匯聚層、接入層一般採用l00Base-Tx快速變換式乙太網,採用10/100Mbps自適應交換到桌面,傳輸介質是超五類或五類雙絞線。Cisco
Catalyst
3500/4000系列交換機就是專門針對中等密度匯聚層而設計的。接入層交換機可選擇的產品根多,但要根據應用需求,可選擇支持l~2個光埠模塊,支持堆疊的接入層變換機。
4.廣域網連接與遠程訪問設計
由於布線系統費用和實現上的限制,對於零散的遠程用戶接入,利用PSTN電話網路進行遠程撥號訪問幾乎是惟一經濟、方便的選擇。遠程撥號訪問需要設計遠程訪問伺服器和Modem設備,並申請一組中繼線。由於撥號訪問是整個網路中惟一的窄帶設備,這一部分在未來的網路中可能會逐步減少使用。遠程訪問伺服器(RAS)和Modem組的埠數目一一對應,一般按一個埠支持20個用戶計算來配置。
廣域網連接是指園區網路對外的連接通道.一般採用路由器連接外部網路。根據網路規模的大小、網路用戶的數量,來選擇對外連接通道的帶寬。如果網路用戶沒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伺服器,用戶可以採用ISDN或ADSL等技術連接外網。如果用戶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伺服器,用戶可採用DDN(或E1)專線連接、ATM交換及永久虛電路連接外網。其連接帶寬可根據內外信息流的大小選擇,比如上網並發用戶數在150~250之問,可以租用2Mbps線路,通過同步口連接Internet。如果用戶與網路接入運營商在同一個城市,也可以採用光纖10Mbps/100Mbps的速率連接Internet。外部線路租用費用一般與帶寬成正比,速度越快費用越高。網路工程設計方和用戶方必須清楚的一點就是,能給用戶方提供多大的連接外網的帶寬受兩個因素的制約,一是用戶方租用外連線路的速率,二是用戶方共享運營商連接Internet的速率。
5.無線網路設計
無線網路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有線網路無法克服的困難。無線網路首先適用於很難布線的地方(比如受保護的建築物、機場等)或者經常需要變動布線結構的地方(如展覽館等)。學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應用領域,一個無線網路系統可以使教師、學生在校園內的任何地方接入網路。另外,因為無線網路支持十幾公里的區域,因此對於城市范圍的網路接入也能適用,可以設想一個採用無線網路的ISP可以為一個城市的任何角落提供高達10Mbps的互聯網接入。
6.網路通信設備選型
1)
網路通信設備選型原則
2)
核心交換機選型策略
3)
匯聚層/接入層交換機選型策略
4)
遠程接入與訪問設備選型策略

2.3
網路資源平台設計
1.伺服器
2.伺服器子網連接方案
3.網路應用系統

2.4
網路操作系統與伺服器配置
1.網路操作系統選型
目前,網路操作系統產品較多,為網路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可選擇性。操作系統對網路建設的成敗至天重要,要依據具體的應用選擇操作系統。一般情況下,網路系統集成方在網路工程項目中要完成基礎應用平台以下三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的建構。選擇什麼操作系統,也要看網路系統集成方的工程師以及用戶方系統管理員的技術水平和對網路操作系統的使用經驗而定。如果在工程實施中選一些大家都比較生疏的伺服器和操作系統,有可能使工期延長,不可預見性費用加大,可能還要請外援做系統培訓,維護的難度和費用也要增加。
網路操作系統分為兩個大類:即面向IA架構PC伺服器的操作系統族和UNIX操作系統家族。UNIX伺服器品質較高、價格昂貴、裝機量少而且可選擇性也不高,一般根據應用系統平台的實際需求,估計好費用,瞄準某一兩家產品去准備即可。與UNIX伺服器相比,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品牌和產品型號可謂「鋪天蓋地」,
一般在中小型網路中普遍採用。
同一個網路系統中不需要採用同一種網路操作系統,選擇中可結合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Linux和UNIX的特點,在網路中混合使用。通常WWW、OA及管理信息系統伺服器上可採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平台,E-mail、DNS、Proxy等Internet應用可使用Linux/UNIX,這樣,既可以享受到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應用豐富、界面直觀、使用方便的優點,又可以享受到Linux/UNIX穩定、高效的好處。
2.Windows 2000 Server
伺服器配置
首先,應根據需求階段的調研成果,比如網路規模、客戶數量流量、資料庫規模、所使用的應用軟體的特殊要求等,決定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的檔次、配置。例如,伺服器若是用於部門的文件列印服務,那麼普通單處理器Windows 2000Advanced
Server伺服器就可以應付自如;如果是用於小型資料庫伺服器,那麼伺服器上至少要有256MB的內存:作為小型資料庫伺服器或者E-mail、Internet伺服器,內存要達到512MB,而且要使用ECC內存。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一般的網路要求是有數十個至數百個用戶,使用的資料庫規模不大,此時選擇部門級伺服器。1路至2路CPU、512-1024MB
ECC內存、三個36GB(RAID5)或者五個36GB硬碟(RAID5)可以充分滿足網路需求。如果希望以後擴充的餘地大一些,或者伺服器還要做OA伺服器、MIS伺服器,網路規模比較大,用戶數據量大,那麼最好選擇企業級伺服器,即4路或8路SMP結構,帶有熱插拔RAID磁碟陣列、冗餘風扇和冗餘電源的系統。
其次,選擇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時,對伺服器上幾個關鍵部分的選取一定要把好關。因為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雖然是兼容性相對不錯的操作系統,但兼容並不保證100%可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的內存必須是支持ECC的,如果使用非ECC的內存,SQL資料庫等應用就很難保證穩定、正常地運行。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的主要部件(如主板、網卡)一定要是通過了微軟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認證的。只有通過了微軟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部件認證的產品才能保證其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下的100%可用性。另外,就是伺服器的電源是否可靠,因為伺服器不可能是跑幾天歇一歇的。
第三,在升級已有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時.則要仔細分析原有網路伺服器的瓶頸所在,此時可簡單利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統中集成的軟體工具,比如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統性能監視器等。查看系統的運行狀況,分析系統各部分資源的使用情況。一般來說,可供參考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系統升級順序是擴充伺服器內存容量、升級伺服器處理器、增加系統的處理器數目。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對於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上的典型應用(如SQL資料庫、OA伺服器)來說,這些服務佔用的系統主要資源開銷是內存開銷,對處理器的資源開銷要求並小多,通過擴充伺服器內存容量提高系統的可用內存資源,將大大提高伺服器的性能。反過來,由於多處理器系統其本身佔用的系統資源開銷大大高於單處理器的佔用。所以相對來說,增加系統處理器的升級方案,其性價比要比擴充內存容量方案差。因此,要根據網路應用系統實際情況來確定增加伺服器處理器的數目,比如網路應用伺服器要處理大量的並發訪問、復雜的演算法、大量的數學模型等。
3.伺服器群的綜合配置與均衡
我們所謂的PC伺服器、UNIX伺服器、小型機伺服器,其概念主要限於物理伺服器(硬體)范疇。在網路資源存儲、應用系統集成中。通常將伺服器硬體上安裝各類應用系統的伺服器系統冠以相應的應用系統的名字,如資料庫伺服器、Web伺服器、E-mail伺服器等,其概念屬於邏輯伺服器(軟體)范疇。根據網路規模、用戶數量和應用密度的需要,有時一台伺服器硬體專門運行一種服務,有時一台伺服器硬體需安裝兩種以上的服務程序,有時兩台以上的伺服器需安裝和運行同一種服務系統。也就是說,伺服器與其在網路中的職能並不是一一對麻的。網路規模小到只用l至2台伺服器的區域網,大到可達十幾台至數十台的企業網和校園網,如何根據應用需求、費用承受能力、伺服器性能和不同服務程序之間對硬體佔用特點、合理搭配和規劃伺服器配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性能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是系統集成方要考慮的問題。
有關伺服器應用配置與均衡的建議如下。
1)
中小型網路伺服器應用配置
2)
中型網路伺服器應用配置
3)
大中型網路或ISP/ICP的伺服器群配置

2.5
網路安全設計
網路安全體系設計的重點在於根據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制定出網路各層次的安全策略和措施,然後確定出選用什麼樣的網路安全系統產品。
1.網路安全設計原則
盡管沒有絕對安全的網路,但是,如果在網路方案設計之初就遵從一些安全原則,那麼網路系統的安全就會有保障。設計時如不全面考慮,消極地將安全和保密措施寄託在網管階段,這種事後「打補丁」的思路是相當危險的。從工程技術角度出發,在設計網路方案時,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1)
網路安全前期防範
強調對信息系統全面地進行安全保護。大家都知道「木桶的最大容積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此道理對網路安全來說也是有效的。網路信息系統是一個復雜的計算機系統,它本身在物理上、操作上和管理上的種種漏洞構成了系統的安全脆弱性,尤其是多用戶網路系統自身的復雜性、資源共享性,使單純的技術保護防不勝防。攻擊者使用的是「最易滲透性」,自然在系統中最薄弱的地方進行攻擊。因此,充分、全面、完整地對系統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脅進行分析、評估和檢測(包括模擬攻擊),是設計網路安全系統的必要前提條件。
2)
網路安全在線保護
強調安全防護、監測和應急恢復。要求在網路發生被攻擊、破壞的情況下,必須盡可能快地恢復網路信息系統的服務。減少損失。所以,網路安全系統應該包括3種機制:安全防護機制、安全監測機制、安全恢復機制。安全防護機制是根據具體系統存在的各種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脅採取的相應防護措施,避免非法攻擊的進行:安全監測機制是監測系統的運行,及時發現和制止對系統進行的各種攻擊;安全恢復機制是在安全防護機制失效的情況下,進行應急處理和及時地恢復信息,減少攻擊的破壞程度。
3)
網路安全有效性與實用性
網路安全應以不能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合法用戶方的操作活動為前提。網路中的信息安全和信息應用是一對矛盾。一方面,為健全和彌補系統缺陷的漏洞,會採取多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勢必給系統的運行和用戶方的使用造成負擔和麻煩,「越安全就意味著使用越不方便」。尤其在網路環境下,實時性要求很高的業務不能容忍安全連接和安全處理造成的時延。網路安全採用分布式監控、集中式管理。
4)
網路安全等級劃分與管理
良好的網路安全系統必然是分為不同級別的,包括對信息保密程度分級(絕密、機密、秘密、普密),對用戶操作許可權分級(面向個人及面向群組),對網路安全程度分級(安全子網和安全區域),對系統結構層分級(應用層、網路層、鏈路層等)的安全策略。針對不同級別的安全對象,提供全面的、可選的安全演算法和安全體制,以滿足網路中不同層次的各種實際需求。
網路總體設計時要考慮安全系統的設計。避免因考慮不周,出了問題之後「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避免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避免對國家、集體和個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由於安全與保密問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因此必須注重網路安全管理。要安全策略到設備、安全責任到人、安全機制貫穿整個網路系統,這樣才能保證網路的安全性。
5)
網路安全經濟實用
網路系統的設計是受經費限制的。因此在考慮安全問題解決方案時必須考慮性能價格的平衡,而且不同的網路系統所要求的安全側重點各不相同。一般園區網路要具有身份認證、網路行為審計、網路容錯、防黑客、防病毒等功能。網路安全產品實用、好用、夠用即可。
2.網路信息安全設計與實施步驟
第一步、確定面臨的各種攻擊和風險。
第二步、確定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網路安全系統設計的目標和原則,是對應用系統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安全策略的制定要綜合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1)
系統整體安全性,由應用環境和用戶方需求決定,包括各個安全機制的子系統的安全目標和性能指標。
(2)
對原系統的運行造成的負荷和影響(如網路通信時延、數據擴展等)。
(3) 便於網路管理人員進行控制、管理和配置。
(4)
可擴展的編程介面,便於更新和升級。
(5) 用戶方界面的友好性和使用方便性。
(6)
投資總額和工程時間等。
第三步、建立安全模型。
模型的建立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簡化,更好地解決和安全策略有關的問題。安全模型包括網路安全系統的各個子系統。網路安全系統的設計和實現可以分為安全體制、網路安全連接和網路安全傳輸三部分。
(1)
安全體制:包括安全演算法庫、安全信息庫和用戶方介面界面。
(2) 網路安全連接:包括安全協議和網路通信介面模塊。
(3)
網路安全傳輸:包括網路安全管理系統、網路安全支撐系統和網路安全傳輸系統。
第四步、選擇並實現安全服務。
(1)
物理層的安爭:物理層信息安全主要防止物理通路的損壞、物理通路的竊聽和對物理通路的攻擊(干擾等)。
(2)
鏈路層的安全:鏈路層的網路安全需要保證通過網路鏈路傳送的數據不被竊聽。主要採用劃分VLAN(區域網)、加密通信(遠程網)等手段。
(3)網路層的安全:網路層的安全需要保證網路只給授權的客戶使用授權的服務,保證網路傳輸正確,避免被攔截或監聽。
(4)
操作系統的安全:操作系統安全要求保證客戶資料、操作系統訪問控制的安令,同時能夠對該操作系統上的應用進行審計。
(5)
應用平台的安全:應用平台指建立在網路系統之上的應用軟體服務,如資料庫伺服器,電子郵件伺服器,Web伺服器等。由於應用平台的系統非常復雜,通常採用多種技術(如SSL等)來增強應用平台的安全性。
(6)
應用系統的安全:應用系統是為用戶提供服務,應用系統的安全與系統設計和實現關系密切。應用系統使用應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務來保證基本安全,如通信內容安全、通信雙方的認證和審計等手段。
第五步、安全產品的選型
網路安全產品主要包括防火牆、用戶身份認證、網路防病系統統等。安全產品的選型工作要嚴格按照企業(學校)信息與網路系統安全產品的功能規范要求,利用綜合的技術手段,對產品功能、性能與可用性等方面進行測試,為企業、學校選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安全產品。

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設計總說明
對系統工程起動的背景進行簡要的說明:主要包括:
(1)
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2)
業主發展的需要(對需求分析書進行概括)
2.設計總則
在這一部分闡述整個系統設計的總體原則。主要包括:
(1)
系統設計思想
(2) 總體目標
(3)
所遵循的標准
3.技術方案設計
對所採用的技術進行詳細說明,給出全面的技術方案。主要包括:
(1) 整體設計概要
(2)
設計思想與設計原則
(3)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
(4) 網路系統設計
(5) 網路應用系統平台設計
(6)
伺服器系統安全策略
4.預算
對整個系統項目進行預算。主要內容包括:列出整個系統的設備、材料用量表及費用;成本分析;以綜合單價法給出整個系統的預算表。
5.項目實施管理
對整個項目的實施進行管理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
(1)
項目實施組織構架及管理
(2) 獎懲體系
(3) 施工方案
(4) 技術措施方案
(5) 項目進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