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幫我總結一下計算機網路中各層的協議及協議詳細內容 不勝感激
OSI模型 還是TCP/IP模型呢?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台灣翻:應用層) 7 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老闆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台灣:展現層) 6 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會話層Session Layer (台灣:會談層) 5 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台灣:傳輸層) 4 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網路層Network Layer (台灣:網路層) 3 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台灣:資料鏈結層) 2 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台灣:實體層) 1 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 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應用層的協議 基本上應用程序里都有SMTP協議 HTTP FTP 基本開始菜單
會話層 傳輸層無具體協議
傳輸層 TCP UDP 傳輸層協議提供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會話,並確保數據在計算機之間可靠地傳輸
網路層協議提供所謂的鏈路服務,這些協議可以處理定址和路由信息、錯誤檢測和重傳請求。 網路層協議包括: IP ARP協議 ICMP協議(ping命令靠這個協議完成)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 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
物理層 物理層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 屬於物理層定義的典型規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TCP/IP模型 是把OSI的五六七層合稱 應用層 傳輸層名字沒變。 網路層改稱網際互聯層.第一二層合稱網路訪問層
2. 什麼叫"網段"
網段(network segment)一般指一個計算機網路中使用同一物理層設備(傳輸介質,中繼器,集線器等)能夠直接通訊的那一部分。幾乎所有的網路產品都被分成了多個物理段,這是由於網路實現中技術的限制引起的。一個網路,也可能被分成多個段來提高性能。
網段間的通信
網路中的網段主要有物理隔離的網段和利用VLAN技術隔離的網段,在區域網內部大部分都是利用VLAN技術隔離的網段。
VLAN間的通信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利用三層交換機,另一種是利用路由器。
在中型網路中,通常利用三層交換機來實現VLAN間的通信,第三層交換技術結合了第二層交換技術和路由技術,比普通路由器的處理速度快。在小型網路中,一般不需要配置大型伺服器,VLAN之間沒有大的數據流,因此往往利用出口路由器實現VLAN間的互相通信。
在三層交換機中,可以為每個VLAN創建一個SV介面,在該介面上配置一個IP地址,該地址就成為所連接網段的默認網關。
3. 計算機網路7層協議數據的傳輸速度單位分別是什麼
在傳輸層的數據叫段,網路層叫包,數據鏈路層叫幀,物理層叫比特流,這樣的叫法叫PDU(協議數據單元)。
網路七層協議:OSI是一個開放性的通行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他是一個定義的非常好的協議規范。OSI模型有7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有幾個子層。 OSI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7應用層6表示層5會話層4傳輸層3網路層2數據鏈路層1物理層其中高層,
即7、6、5、4層定義了應用程序的功能,
下面3層,即3、2、1層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端的數據流。
(3)計算機網路實驗segment對應擴展閱讀:
協議分層的作用:
1、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討論和學習協議的具體細節。
2、層間的標准介面有利於項目的模塊化。
3、營造更好的互聯環境。
4、降低了復雜性,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使產品開發更快。
5、每一層利用相鄰的底層服務,更容易記住每一層的功能。
大多數計算機網路採用分層結構,計算機網路分為若干層次,高水平的系統只有低水平的使用系統提供的介面和功能,不需要了解底層的實現演算法和協議的功能;較低的級別也只使用從較高級別系統傳遞的參數,這就是級別間的獨立性。
由於這種獨立性,層次結構中的每個模塊都可以被一個新模塊所替代,只要新模塊具有與舊模塊相同的功能和介面,即使它們使用不同的演算法和協議。
為了在計算機和網路中的終端之間正確地傳輸信息和數據,必須在數據傳輸的順序、數據的格式和內容上有一個約定或規則,稱為協議。
網段(network segment)指一個計算機網路中使用同一物理層設備(傳輸介質,中繼器,集線器等)能夠直接通訊的那一部分。例如,從192.168.0.1到192.168.255.255這之間就是一個網段。
路由器的IP比如是:192.168.1.1,那麼你的主機IP是:192.168.1.X。
路由(網關)的IP如果是192.168.0.1,那麼你的主機IP是:192.168.0.X。
(4)計算機網路實驗segment對應擴展閱讀:
IP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IP編址方案、分組封裝格式及分組轉發規則,IP默認分配的子網掩碼每段只有255或0。
子網掩碼:在同一網段,要求網路標識相同。網路標識就是用IP的二進制與子網掩碼的二進制數據作'與'運算(可用WINDOWS計算器算二進制),所得結果,而不是IP地址前幾段相同就表示在同一網段。若網路標識相同,就表示在同一網段。
5. 在計算機網路的五層協議中!每層對數據的稱呼是什麼有沒有網路大神啊!
物理層習慣稱為比特流;
數據鏈路層稱為幀(frame)
網路層稱為包(package)
傳輸層稱為數據報(datagram)
再上面稱為段(se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