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南京工大計算機網路
擴展閱讀
蘋果電腦圖片導入到硬碟 2025-09-29 23:30:58

南京工大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 2023-03-12 09:17:25

㈠ 南京理工大學大二下學期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有哪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一、專業特色
根據「寬專業、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的培養原則,按照專業大類的招生、培養方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和網路工程三個專業前一年半開設相同課程,共同培養,使學生扎實、系統掌握計算機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知識,一年半後再選擇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江蘇省品牌專業,現有兩個專業方向。專業的培養方針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構建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相結合,研究型和工程型培養相結合的教學培養體系以使學生能掌握計算機軟體與硬體的理論和方法,具備基本實踐技能與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培養具有基礎寬厚,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德才兼備、身心健康、求真務實、敢於創新、勇於實踐,能在科研院所、教育、企事業和行政管理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研和應用的高素質研究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是軟、硬體結合,面向系統、面向應用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系統軟、硬體的基礎理論及計算機系統設計、研究、開發及綜合應用的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了解計算機專用晶元設計技術,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並有應用的能力,有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的設計開發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體的基本能力;
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規;
5.具有跟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發展動態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學制與學位
標准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幹學科、交叉學科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交叉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
六、主要課程
JAVA程序設計、TCP/IP原理與應用、編譯原理、操作系統、電路、概率與統計、匯編語言、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離散數學、模擬電子線路、軟體工程與方法學、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英]、數字邏輯電路、演算法設計與分析、微機系統與介面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人機交互技術[英]、圖形學和可視化計算、XML編程技術、操作系統核心技術、面向對象建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及應用、.NET編程技術、J2EE實用基礎、多媒體技術、分布式系統[英]、計算機模擬、軟體測試技術、數字圖像處理、網格計算技術、網路編程技術、移動自組織網路等
七、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VC++課程設計、計算機硬體課程設計、計算機軟體課程設計、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八、其他
本學科專業教師總數50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21人。
本學科專業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本專業所涉及學科「模式識別」為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軟體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一、專業特色
根據「寬專業、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的培養原則,按照專業大類的招生、培養方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和網路工程三個專業前一年半開設相同課程,共同培養,使學生扎實、系統掌握計算機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知識,一年半後再選擇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方向。軟體工程現有兩個專業方向。本專業培養從事軟體工程開發和研究的專門人才,能從事軟體開發、軟體技術管理和軟體項目管理。本專業特色在於跟蹤國際軟體先進技術,以適應軟體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同時注重培養實用技能,以適應社會對軟體工程開發人員的需要。本專業培養方針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構建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相結合、研究型和應用型培養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培養具有基礎寬厚,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系統地掌握計算機軟體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德才兼備、身心健康、求真務實、敢於創新、勇於實踐,能在科研院所、教育、企事業和行政管理等單位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科研、教學和應用的高素質研究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是計算機軟體、硬體和網路相結合,注重軟體理論和軟體開發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系統的軟硬體的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系統的設計、研究、開發及綜合應用的知識和技能,接受從事軟體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訓練,了解計算機系統設計技術,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並具備應用能力,具備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的分析、設計、測試和維護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以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軟體系統的需求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備軟體設計、軟體測試和維護能力;
4.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5.能跟蹤軟體相關領域的國際發展動態,能迅速適應新型軟體開發模式;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7. 了解計算機軟體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產權等知識。
四、學制與學位
標准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幹學科、交叉學科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交叉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
六、主要課程
J2EE實用基礎、JAVA程序設計、編譯原理、操作系統、概率與統計、匯編語言、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離散數學、面向對象建模技術、軟體過程管理、軟體設計模式、軟體項目管理、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英]、數字邏輯電路、演算法設計與分析、微機系統與介面技術、分布式系統[英]、軟體測試技術、軟體體系結構、信息安全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模擬、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數字圖像處理、圖形學和可視化計算、.NET編程技術、TCP/IP原理與應用、XML編程技術、操作系統核心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嵌入式系統原理、人機交互技術[英]、網格計算技術、網路操作系統等
七、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C++課程設計、軟體課程設計、硬體課程設計、網路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八、其它
本專業學生約30%進一步深造就讀碩士研究生。部分學生就讀國外院校,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大部分就讀於國內知名院校。
本專業學生約70%選擇就業。主要是國內知名企業,如華為、中興,以信息產業類企業居多,也可就業於事業單位,如國防、教育、政府等單位。本專業學生就業形勢良好。
本學科專業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本專業所涉及學科「計算機應用」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網路工程
Network Engineering

一、專業特色
根據「寬專業、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的培養原則,按照專業大類的招生、培養方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和網路工程三個專業前一年半開設相同課程,共同培養,使學生扎實、系統掌握計算機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知識,一年半後再選擇不同專業。網路工程專業的特色主要在於以網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突出計算機軟硬體系統、數字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網路安全技術和網路管理技術,使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適應網路通信和計算機兩方面專業領域的能力。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應用知識、網路工程的專業知識及應用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具有本專業領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並具有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的高級研究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通信以及網路方面的基礎理論、設計原理,掌握計算機通信和網路技術,接受網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計算機網路設備、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工程應用和管理維護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2.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和網路通信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系統的分析、設計與開發方法;
4.具有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基本能力;
5.了解計算機及網路通信領域的一些最新進展與發展動態;
6.了解信息產業、計算機網路建設及安全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四、學制與學位
標准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幹學科、交叉學科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交叉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
六、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統計、離散數學、電路與電子學、數字邏輯電路、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系統與介面技術、通信原理、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現代交換原理、TCP/IP原理與技術、計算機網路安全、計算機網路組網原理、網路編程技術、計算機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Internet技術及應用、軟體工程與方法學、數字信號處理、網格計算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等。
七、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生產實習、網路綜合實驗、軟體課程設計、硬體課程設計、VISUAL C++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八、其他
本學科專業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本專業所涉及學科「計算機應用」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智能科學與技術

一、專業特色

1. 創新培養模式,拓展國際視野

通過與國際知名高校(如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辦學,搭建優秀國際教育資源平台,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實施「國際化教育特區」,開創國際化精英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還為本專業的本科生提供赴海外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立足學科特色,打造名牌專業

依託已有的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重點實驗室,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充分發揮優秀科研團隊的人才培養優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優異的就業層次和升學率來吸引優質生源。從入學開始,計算機學院就計劃給每個學生配備導師,全程指導學生智能科學與技術的學業。

3. 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系

緊緊抓住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一方面,激發教師靈感,鼓勵教師採用研討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健全課程體系,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在充分考慮智能科學與技術的專業特點、行業需求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逐步引入國際一流的專業課程。

4. 強化能力訓練,健全實踐體系

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在校內,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強化科研訓練,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盡早參與導師團隊的科研項目。在校外,學院與企業、其它院所等通過科研合作、教學合作等構建「產學研」合作網路,為學生提供國內外著名公司實習的機會。

二、培養目標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之下的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具有信息科學、智能科學、腦與認知科學、現代科學方法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信息網路、信息處理、自動控制、系統優化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的高級復合型人才。畢業生可在工業企業、信息產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國防等領域從事各類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智能化產品設計、開發與管理等工作;也並可繼續攻讀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相關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國家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工程師。如果就業,就業目標是國際知名企業;如果進一步深造,確保一半以上的學生能夠攻讀研究生學位,從而有利於相關學科的發展。

三、培養要求

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以及認知等學科的多學科交叉知識,系統地掌握智能科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的訓練,具備智能信息處理、智能行為交互和智能系統集成方面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能夠自我更新知識和不斷創新,適應智能科學與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個人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合作能力,並具有良好的語言(中、英文)和計算機運用能力。

由於招收的學生人數不多,40~60人左右,因此,對這批學生打算進行精品化培養。新生一入學,就給每個學生配備一個專業導師,指導其在今後四年中的學習和科研工作。

四、學制與學位

標准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幹學科、交叉學科

主幹學科:智能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交叉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

六、主要課程

VISUAL 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路(英)、資料庫系統、操作系統、人工智慧、演算法設計與分析、計算機視覺、虛擬現實、模式識別基礎、認知科學基礎、機器學習基礎、數字邏輯電路、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控制原理、數字圖像處理、離散數學、智能科學技術導論

核心課程:認知科學基礎、人工智慧、模式識別基礎、虛擬現實、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基礎 、計算機視覺

七、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課程設計、電子實習、智能信息處理系統設計、智能機器人系統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八、其他

本學科申報的專業教師總數40餘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學院可提供該專業的教學圖書種類齊全,教學實驗設備精良。

本專業所涉及的相關學科中「模式識別」是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是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