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也叫什麼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面向中端的,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路。20世紀60年代後期,ARPANET
網的出現,代表著計算機網路的興起。人們稱之為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叫什麼
第一代: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遠程聯機系統),那個時候比較low,但也是計算機發展的基礎和雛形,即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啊?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面向終端的計算機
通信網,嚴格地講,不能算作現在意義上的計
算機網路。這些系統的建立沒有資源共享的目
的,只是為了能進行遠程通信。
關於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以主機為中心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系統和現在雲終端的區別是什麼?
規劃局可快了不能賣,他與戶籍科了卡路里
第一代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中,終端是什麼
土點說,終端一般就是指連接在網路結構末端的電腦。不是MODLE,是Super Terminal或者Terminal 終端,即計算機顯示終端,是計算機系統的輸入、輸出設備。計算機顯示終端伴隨主機時代的集中處理模式而產生,並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迄今為止,計算技術經歷了主機時代、PC時代和網路計算時代這三個發展時期,終端與計算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相適應,應用也經歷了字元啞終端、圖形終端和網路終端這三個形態。 終端的分類:目前常見的客戶端設備分為兩類:一類是胖客戶端,一類是瘦客戶端。那麼,把以PC為代表的基於開放性工業標准架構、功能比較強大的設備叫做「胖客戶端」,其他歸入「瘦客戶端」。瘦客戶機產業的空間和規模也很大,不會亞於PC現在的規模。 1.從技術層面講,數據處理模式將從分散走向集中,用戶界面將更加人性化,可管理性和安全性也將大大提升;同時,通信和信息處理方式也將全面實現網路化,並可實現前所未有的系統擴展能力和跨平台能力。 2.從應用形態講,網路終端設備將不局限在傳統的桌面應用環境,隨著連接方式的多樣化,它既可以作為桌面設備使用,也能夠以移動和便攜方式使用,終端設備會有多樣化的產品形態;此外,隨著跨平台能力的擴展,為了滿足不同系統應用的需要,網路終端設備也將以眾多的面孔出現:Unix終端、Windows終端、Linux終端、Web終端、Java終端等等。
1、下列關於分組交換的描述正確的是______。 A、A. 產生於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B、B. 是現代計算機網路
答案:B
先看看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在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中,因為所有的終端共享主機資源,因此終端到主機都單獨佔一條線路。屬於電路交換;
再看分組交換:它是以分組為單位進行傳輸和交換的,它是一種存儲-轉發交換方式,即將到達交換機的分組先送到存儲器暫時存儲和處理,等到相應的輸出電路有空閑時再送出。它是網路通信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出現的,採用統計復用的技術,讓多個進程共用一條通信信道,提高了傳輸效率,它兼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的優點,它是現代計算機網路廣泛採用的通信手段之一。
第一代計算機叫什麼名字?
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㈡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聯網設備是什麼
第一代是ARPAnet 是美國軍事用的網路,只能簡單地端對端連接,功能自然是通信和資源共享。
第一代計算機是電子管計算機 。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積分式計算機――埃尼克(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誕生。ENIAC猶如一個龐然大物,它重達30噸,佔地170m2,內裝18000個電子管,但其運算速度比當時最好的機電式計算機快1000倍。
1949年,第一台存儲程序計算機――EDSAC在劍橋大學投入運行,ENIAC和EDSAC均屬於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電子管計算機採用磁鼓作存儲器。磁鼓是一種磁記錄設備,它是一種高速運轉的鼓形圓筒,表面塗有磁性材料,根據每一點的磁化方向來確定該點的信息。
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是由於採用電子管,因而體積大、耗電多、運算速度較低、故障率較高而且價格極貴。本階段,計算機軟體尚處於初始發展期,符號語言已經出現並被使用,主要用於科學計算方面。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遠程聯機系統)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通訊網路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廣域網、區域網、計算機互聯網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
㈢ 第一代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的優缺點是什麼
第一代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嚴格地講,不能算作現在意義上的計算機網路。這些系統的建立沒有資源共享的目的,只是為了能進行遠程通信。它是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優點:終端設備簡單;缺點:主機負荷較重;通信線路的利用率低;網路結構屬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㈣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稱為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為美國空軍設計稱為SAGE的半自動化地面防空系統,它用通信線路將遠程雷達與測量控制設備連接到同一台IBM中央計算機上,實現分布的防空信息能夠集中處理與控制,這就是當今世界首次嘗試將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到一起。
後來,60年代初,美國航空公司的飛機訂票系統叫做SABRE又一次嘗試通過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了遍布美國全境的兩千多台終端設備,從而實現了分時多用戶和集中控制處理,以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也就這樣產生了。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特點:以單個主機為中心,面向終端設備的星型網路結構。系統中除了中央計算機具有獨立的數據處理功能外,系統中所連接的終端設備均無獨立處理數據的功能。存在問題:主機負荷重,線路利用率低。
㈤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經歷三個階段,具體詳情如下:
1、第一階段(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計算機通信網路,特徵是計算機與終端互聯,實現遠程訪問。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有主機—通信線路─終端組成,只可算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單機系統解決了多個用戶共享主機資源的問題。終端為啞終端,沒有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沒有處能力。存在問題: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高。還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多機系統,解決了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昂貴的問題。存在問題:多個用戶只能共享一台主機資源。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實現計算機―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使計算機網路的結構、概念都發生了變化,形成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網路結構。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階段;美國的ARPA網就是第二代網路的代表,主要問題:網路對用戶不是透明的。
3、第三階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現代計算機網路互連階段,特徵是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和網路協議的標准化。
在計算機通信系統的基礎之上,重視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標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網統一的通信規則,用通信協議軟體來實現網路內部及網路與網路之間的通信,通過網路操作系統,對網路資源進行管理,極大的簡化了用戶的使用,使計算機網路對用戶提供透明服務。
㈥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啊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時間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主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
(6)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中的終端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
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階段(區域網),時間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
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包括:通信子網、用戶資源子網。終端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體資源。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
1981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ATM技術、ISDN、千兆乙太網。
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路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