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區別:二層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三層交換機工作在網路層,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具體區別如下:
三層交換機使用了三層交換技術
簡單地說,三層交換技術就是:二層交換技術+三層轉發技術。它解決了區域網中網段劃分之後,網段中子網必須依賴路由器進行管理的局面,解決了傳統路由器低速、復雜所造成的網路瓶頸問題。
什麼是三層交換
三層交換(也稱多層交換技術,或IP交換技術)是相對於傳統交換概念而提出的。眾所周知,傳統的交換技術是在OSI網路標准模型中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進行*作的,而三指碧層交換技術是在網路模型中的第三層實現了數據包的高速轉發。簡單地說,三層交換技術就是:二層交換技術+三層轉發技術。
三層交換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區域網中網段劃分之後,網段中子網必須依賴路由器進行管理的局面,解決了傳統路由器低速、復雜所造成的網路瓶頸問題。
其原理是:假設兩個使用IP協議的站點A、B通過第三層交換機進行通信,發送站點A在開始發送時,把自己的IP地址與B站的IP地址比較,判斷B站是否與自己在同一子網內。若目的站B與發送站A在同一子網內,則進行二層的轉發。若兩個站點不在同一子網內,如發送站A要與目的站B通信,發送站A要向「預設網關」發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預設網關」仿歲的IP地址其實是三層交換機的三層交換模塊。當發送站A對「預設網關」的IP地址廣播出唯大舉一個ARP請求時,如果三層交換模塊在以前的通信過程中已經知道B站的MAC地址,則向發送站A回復B的MAC地址。否則三層交換模塊根據路由信息向B站廣播一個ARP請求,B站得到此ARP請求後向三層交換模塊回復其MAC地址,三層交換模塊保存此地址並回復給發送站A,同時將B站的MAC地址發送到二層交換引擎的MAC地址表中。從這以後,當A向B發送的數據包便全部交給二層交換處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換。由於僅僅在路由過程中才需要三層處理,絕大部分數據都通過二層交換轉發,因此三層交換機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層交換機的速度,同時比相同路由器的價格低很多。
2. 三層交換機,二層交換機,傻瓜型交換機劃分依據
能進行路由選路的是三層交換機二層交換機沒有路由功能但是能進行vlan劃分之類的。
傻瓜交換機就是什麼配置都沒有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看成一個HUB都可以的。
從功能上來說傻瓜交換機有的 二層交換機都有 二層交換機有的 三層交換機都有!
三層交換(也稱多層交換技術,或IP交換技術)是相對於傳統交換概念而提出的。眾所周知,傳統的交換技術是在OSI網路標准模型中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進行操作的,而三層交換技術在網路模型中的第三層實現了分組的高速轉發。
簡單的說,三層交換技術就是「二層交換技術 + 三層轉發」。三層交換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區域網中網段劃分之後網段中的子網必須依賴路由器進行管理的局面,解決了傳統路由器低速、復雜所造成的網路瓶頸問題。
一個具有三層交換功能的設備,是一個帶有第三層路由功能的第二層交換機,但它是兩者的有機結合,而不是簡單地把路由器設備的硬體及軟體疊加在區域網交換機上。
(2)計算機網路中的二層交換機6擴展閱讀:
交換機的工作方式有三種:
1.直通式(Cut Through)直通方式的乙太網交換機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它在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檢查該包的包頭,獲取包的目的地址,啟動內部的動態。、
查找表轉換成相應的輸出埠,在輸入與輸出交叉處接通,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的埠,實現交換功能。由於不需要存儲,延遲非常小、交換非常快,這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是,因為數據包
2.存儲轉發(Store & Forward)
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包檢查,在對錯誤包處理後才取出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轉換成輸出埠送出包。
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游搭純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神咐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與枝派低速埠間的協同工作。
3.碎片隔離(Fragment Free)
這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如果小於64位元組,說明是假包,則丟棄該包;如果大於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這種方式也不提供數據校驗。它的數據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3. 第二層交換機和第三層交換機的區別
二層交換機工作於OSI模型的第2層(數據鏈路層),故而舉叢稱為二層交換機。二層交換技術是發展比較成熟,二層交換機屬數據鏈源液路層設備,可以識別數據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據MAC地址進行轉發,並將這些MAC地址與對應的埠記錄在自己內部的一個地址表中。
三層交換機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換機,三層交換機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區域網內部的數據交換,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為這目的服務的,能夠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轉發。對於數據包轉發等規律性的過程由硬體高速實現,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維護、路由計算、路由確定等功能,由軟體實現。三層交換技術就是二層交換技術+三層轉發技術。
傳統交換技術是在OSI網路標雹答物准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進行操作的,而三層交換技術是在網路模型中的第三層實現了數據包的高速轉發,既可實現網路路由功能,又可根據不同網路狀況做到最優網路性能。
4. 二層交換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工作原理:
交換機和HUB組成的網路是一個廣播域。路由器的一個介面下的網路是一個廣播域。所以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域。
每個交換器將它到其周圍鄰居的鏈路狀態向全網的其他交換器進行廣播。
這樣,一個路由器收到從網路中其他路由器發送過來的路由信息後,它對這些鏈路狀態進行拼裝,最終生成一個全網的拓撲視圖,近而可以通過最短路徑演算法來計算它到別的路由器的最短路徑。
從二層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點:
1、由於交換機對多數埠的數據進行同時交換,這就要求具有很寬的交換匯流排帶寬,如果二層交換機有N個埠,每個埠答激的帶寬是M,交換機匯流排帶寬超過N×M,那麼這交換機就可以實現線速交換;
2、 學習埠連接的機器的MAC地址,寫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兩種表示方式:一為BUFFER RAM,一為MAC表項數值),地址表大小影響交換機的接入容量;
3、還有一個就是二層交換機肆信一般都含有專門用於處理數據包轉發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晶元,因此轉發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
由於各個廠家採用ASIC不同,直接影響產品性能。
(4)計算機網路中的二層交換機6擴展閱讀:
二層交換機工作於OSI模型的第2層(數據鏈路層),故而稱為二層交換機。
二層交換技術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二層交換機屬數據鏈路層設備,可以識別數據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據MAC地址進行轉發,並將這些MAC地址與對應的埠記錄在自己內部的一個地址表中。
工作過程:
1、當交換機從某個埠收到一個數據包,它先讀取包頭中的源MAC地址,這樣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機器是連在哪個埠上的;
2、再去讀取包頭中的目的MAC地址,並在地址表中查找相應的埠;
3、如表中有與這目的MAC地址對應的埠,把數據包直接復制到這埠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應的埠則把數據包廣播到所有埠上,當目的機器對源機器回應時,交換機又可以學習一目的MAC地址與哪個埠對應,在下次傳送數據時就不再需要對清雹襪所有埠進行廣播了。
不斷的循環這個過程,對於全網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學習到,二層交換機就是這樣建立和維護它自己的地址表。
5. 交換機分層次是什麼意思 什麼一層 二層 三層。。。。。。
一層交換機,只支持物理層協議,如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可以算一個。
二層交換機,支持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如乙太網交換機。
三層交換機,支持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及網路層協議,如某些帶路由功能的交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