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算機網路通信中為什麼要在數據封裝時加上報頭,有什麼作用
簡單說,IPV4報頭是把上一層的數據加上了源IP地址和目標IP地址,詳見如下
IPV4報頭有12個必需的欄位和可選IP選項欄位,位於要發送的數據之前。如果使用IP層已有的庫或其他組件,一般不必考慮報頭中的大多數欄位,但程序代碼需要提供源端和目的端地址。
1、版本(4比特)
IP協議版本已經經過多次修訂,1981年的RFC0791描述了IPV4,RCF2460中介紹了IPV6。
2、報頭長度(4比特)
報頭長度是報頭數據的扒如長度,以4位元組表示,也就是以32位元組為單位。報頭長度是可變的。必需的欄位使用20位元組(報頭長度為5,IP選項欄位最多有40個附加位元組(報頭長度為15)。
3、服務類型(8比特)
該欄位給出發送進程建議路由器如何處理報片的方法。可選擇最大可靠性、最小延遲、最大吞吐量和最小開銷。路由器可以忽略這部分。
4、數據報長度(16比特)
該欄位是報頭長度和數據位元組的總和,以位元組為單位。最大長度為65535位元組。
5、標識符(16比特)
原是數據的主機為數據報分配一個唯一的數據報標識符。在數據報傳向目的地址時,如果路由器將數據報分為報片,那麼每個報片都有相同的數據標識符。
6、標志(3比特)
標志欄位中有2為與報片有關。
位0:未用。
位1:不是報片。如果這位是1,則路由器就不會把數據報分片。路由器會盡可能把數據報傳給可一次接收整個數據報的網路;否則,路由器會放棄數據報,並返回差錯報文,表示目的地址不可達。IP標准要求主機可以接收576位元組以內的數據報,因此,如果想把數據報傳給未知的主機,並想確認數據報沒有因為大小的原因而被放棄,那麼就使用少於或等於576位元組的數據。
位2:更多的報片。如果該位為1,則數據報是一個報片,但不是該分片數據報的最後一個報片;如果該位為0,則數據報沒有分片,或者是最後一個報片。
7、報片偏移(13比特)
該欄位標識報片在分片數據報中的位置。其值以8位元組為單位,最大為8191位元組,對應65528位元組的偏移。
例如,將要發送的1024位元組分為576和424位元組兩個報片。首片的偏移是0,第二片的偏移是72(因為72×8=576)。
8、生存時間(8比特)
如果數據報在合理時間內沒有到達目的地,則網路就會放棄它。生存時間欄位確定放棄數據報的時間。
生存時間表示數據報剩餘的時間,每個路由器都會將其值減一,或遞減需要數理和傳遞數據報的時間。實際上,路由器處理和傳遞數據報的時間一般都小於1S,因此該值絕虛沒有測量時間,而是測量路由器之間跳躍次數或網段的個數。發送數據報的計算機設置初始生存時間。
9、協議(8比特)
該欄位指定數據報的數據部並此燃分所使用的協議,因此IP層知道將接收到的數據報傳向何處。TCP協議為6,UDP協議為17。
10、報頭檢驗和(16比特)
該字端使數據報的接收方只需要檢驗IP報頭中的錯誤,而不校驗數據區的內容或報文。校驗和由報頭中的數值計算而得,報頭校驗和假設為0,乙太網幀和TCP報文段以及UDP數據報中的可選項都需要進行報文檢錯。
11、源IP地址(32比特)
表示數據報的發送方。
12、目的IP地址(32比特)
表示數據報的目的地。
② 計算機原理中偏移值怎麼求
計算機原理中偏移值的計算分為「加法」和「減法」兩種方式。
計算機匯編語言中的偏移量定義為:把存儲單元的實際地址與其所在段的段地址之間的距離稱為段內偏移,也稱為「有效地址或偏移量」。「偏移量是人工加密方式的一種解析手段,沒有更改過默認偏移量的清機加鈔員將無法在ATM上獲取開鎖密碼;每個清機加鈔員獲得的密碼為4組,每組2位數字。
③ 傳輸層報文傳輸時若分片,偏移量用除以8嗎
用,IP報偏移的單位是8位元組
④ 在報表處理子系統中,關鍵字偏移量單位為
在報表處理子系統中,關鍵字偏移量單位為象素。在報表處理子系統中,關鍵字的位置可以用偏移量來表示。報表處理子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用戶及時、方便地編制需要的各種會計報表。在各類財務報表中,每個數據都有明確的經濟含義,並且數據間往往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稱為勾稽關系,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報表處理子系統一般是一個四維立體報表處理系統,要確定一個數據的所有要素為:表名、表頁、列和行。
拓展資料:
1、像素是計算機屏幕上所能顯示的最小單位。用來表示圖像的單位。在非學術性媒體中,亦通俗作「象素」。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一張數碼照片的實際像素值跟感應器的象素值是有所不同的。以一般的感應器為例,每個像素帶有一個光電二極體,代表著照片中的一個像素。例如一部擁有500萬像素的數碼相虧握機,它的感應器能輸出解析度為 2,560 x 1,920的圖像—其實精確來講,這個數值只相等於490萬有效像素。
2、像素是指由圖像的小方格組成的,這些小方塊都有一個明確的位置和被分配的色彩數值,小方格顏色和位置就決定該圖像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可以將像素視為整個圖像中不可分割的單位或者是元素。不可分割的意思是它不能夠再切割成更小單位抑或是元素,它是以一個單一顏色的小格存在,每一個點陣圖像包含了一定量的像素銷差慶,這些像素決定圖像在屏幕上所呈現的大小。
3、報表處理子系統中,編制單位、日期一般不作為文字內容輸入,而是需要設置為關鍵字。在定義報表單元屬性中,數慶沖值單元輸入後只對本表頁有效。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不少報表系統為了滿足用戶在網路間報表數據傳輸的需求,都將遠程通訊功能作為系統的基本功能。
⑤ 求解計算機網路,ip數據報里的offset可以是小數嗎例如380/8
IP數據包里的OFFSET應該是分組偏移量,以8位元組為單位,不能是小數。另外380/8=47也不是小數啊
⑥ 計算機網路方面的計算機題,請幫忙回答,關於數據報的
題意不是很清楚.從「數據報」這一名詞,我推測你說的是IP層。
顯然,IP層的固定首部為20個位元組:
所以要發送的信息數據長度為:5000-20=4800(位元組)
分片為:4800/1600=3(^_^,太巧合了);
所以各數據片的數據長度為:1600位元組;
下面說說片偏移
首先你要明白片偏移是以8個位元組為單位的。
所以第一片的片偏移為:0;
第二片為:1600/8=200;
第三片為:1600/8+200=400;
最後說說MF標志:
MF全稱為more fragment,意思為還有分片嗎?
顯然有三個分片,所以MF分別為:
1,1,0。
最後給你補一點小知識:
IP首部還有一個叫DF的欄位,該欄位全稱為: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如果該欄位為一,數據報就不會分片,如果出現題目超最大長度的現象,則返回的是ICMP差錯報告報文;顯然此題中數據報DF欄位為0,才能出現以上我討論的情況。
^_^,給分我吧。
⑦ IP報文格式中 位偏移欄位一共13比特位 那這13比特位每一比特對應的含義是是么
IP包結構
IP協議
IP包結構為IP協議頭+有效載荷,包括IP協議首部的分析,分析的IP分組的主要內容時,IP數據包的詳細信息,請參閱有關的相關信息。這里顯示的IP協議頭的結構。
版本:4 -
的IPv4報頭長度:4位元組為單位,最多60個位元組
TOS:IP優先順序欄位
總長度:單位位元組,最大65535位元組
標識:IP報文標識符現場
標志:佔3位,使用
MF(更多片段)
MF = 1,只有低階2位,並態芹有碎片包
MF = 0,最後一個 BR> DF(不分片)分片報文
DF = 1,不允許分片
DF = 0,使碎片
段偏移:當數據包分片的原始數據包的相對位置,共有13位,8個位元組
生活單位:TTL(生衡閉缺存時間)丟棄數據包的TTL = 0
協議:什麼樣的協議進行數據包我們咐辯1:ICMP頁6:TCP BR> 17:UDP
89:OSPF
頭檢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IP協議進行檢查第一和太平洋源IP地址的報文的IP
源地址和目的IP地址:IP數據包的目的地地址
⑧ 計算機網路中IP數據報的片偏移計算
答案是A,偏移量的意思就是這個數據包是從源數據包哪個地方開始的,因為IP報文有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所以1300個位元組的數據會被分成以下三個包: A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0-46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0; B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460-92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460; C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920-130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920
⑨ 計算機網路偏移量怎麼算
舉例說明:考慮發送一個1300位元組的數據報到MTU為 500位元組的鏈路中(B)。 • A、產生三個分片,偏移量為0,460,920 • B、產生三個分片,偏移量為0,60,120 • C、產生三個分片,偏移量為0,500,1000 • 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答案是A:偏移量的意思就是這個數據包是從源數據包哪個地方開始的,因為IP報文有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所以1300個位元組的數據會被分成以下三個包:
A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0-46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0;
B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460-92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460;
C數據包:包含40個位元組的IP報文頭,920-1300位元組的數據,偏移量為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