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核心層冗餘設計
擴展閱讀
做手機特效用什麼軟體 2025-09-28 18:29:09
有哪些網站有賣土狗 2025-09-28 18:21:48
手機蘋果批發軟體 2025-09-28 18:03:04

計算機網路的核心層冗餘設計

發布時間: 2023-05-11 01:05:20

『壹』 網路分層設計分為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請問這三層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1、接入層

接入層利用光纖、雙絞線、同軸電纜、無線接入技術等傳輸介質,實現與用戶連接,並進行業務和帶寬的分配。接入層目的是允許終端用戶連接到網路,因此接入層交換機具有低成本和高埠密度特性。

2、匯聚層

匯聚層為接入層提供基於策略的連接,如地址合並,協議過濾,路由服務,認證管理等。通過網段劃分(如VLAN)與網路隔離,可以防止某些網段的問題蔓延和影響到核心層。匯聚層同時也可以提供接入層虛擬網之間的互連,控制和限制接入層對核心層的訪問,保證核心層的安全和穩定。

3、核心層

核心層的功能主要是實現骨幹網路之間的優化傳輸,骨幹層設計任務的重點通常是冗餘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傳輸。核心層一直被認為是所有流量的最終承受者和匯聚者,所以對核心層的設計以及網路設備的要求十分嚴格。核心層設備將占投資的主要部分。 核心層需要考慮冗餘設計。核心層可以使網路的拓展性更強。

(1)計算機網路的核心層冗餘設計擴展閱讀

三層網路結構基於性能瓶頸和網路利用率等等的原因,資深的網路設計師都在探索新的數據中心的拓撲結構。

三層網路結構數據中心網路傳輸模式是不斷地改變的。大多數網路都是縱向(north-south)的傳輸模式-主機與網路中的其它非相同網段的主機通信都是設備-交換機-路由到達目的地。同時,三層網路結構在同一個網段的主機通常連接到同一個交換機,可以直接相互通訊。

『貳』 伺服器的冗餘設計有哪些方面如何實現

,規模不大,一般有30人左右的小規模網路環境。在具體應用中通常以單功能應用為主。這類企業往往僅單一地使用下面的應用,包括財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CAD、庫存管理系統或人事等管理系統等,或者同時使用其中的兩三種應用。這類企業用戶的數量占我國企業總數的60%左右。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小企業技術力量相對比較薄弱,資金也不夠充分。因此,一些企業的信息系統在應用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伺服器的選擇特別突出。例如,筆者曾看到某企業有由一個6台計算機組成的小區域網,其中伺服器是一台裝有兩路Pentium Ⅲ Xeon(內置1MB緩存)並帶有熱插拔硬碟的部門級伺服器,用作域控制器和文件共享。

再過了一段時間後,用戶對這台伺服器頗有微詞: 體積很大,噪音不小,每天的開機時間特別漫長,更糟糕的是速度並不快。總之,花錢不少,效果卻非常不理想。

此類小企業用戶不在少數。他們在組建網路時,在信息系統的設備,尤其是系統的心臟——伺服器的選擇方面,通常表現出很大的困惑。而面對小企業用戶的代理商和集成商,在常見的應用與伺服器選擇的關繫上通常也是一知半解,使得應用更加不理想,不利於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開展雀侍。筆者在本文中根據多年的服務經驗,對小型企業選購伺服器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伺服器選購策略

選擇一款合適的伺服器來滿足用戶的需要,需要對伺服器使用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在進行伺服器選配時,應根據以下3個方面來考慮。

1.網路環境及應用軟體

是指整個系統主要做什麼應用。具體來說就是伺服器支持的用戶數量、用戶類型、處理的數據量等方面內容。不同的應用軟體工作機理不同,對伺服器選配的要求區別很大,常見的應用可以分為文件服務、Web服務、一般應用和資料庫等。

2.可用性

伺服器是整個網路的核心,不但在性能上能夠滿足網路應用需求,而且還要具有不間斷地向網路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實際上,伺服器的可靠運行是整個系統穩定發揮功能的基礎。

3.伺服器選配

伺服器類型,如低端、中端和高端的分類,只是確定了伺服器所能支持的最大用戶數。但要用好伺服器,還需要優化配置,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佳的性能。

伺服器選擇的多樣性

目前中小企業在選購伺服器時,通常在高檔商用PC、偽伺服器以及低檔伺服器三種產品之間選擇。下面分別對這三種伺服器作一簡單分析。

1.高檔商用PC

PC工作在單用戶和單線程環境中,與伺服器的多用戶環境有顯著的不同。PC在設計時採用不同部件選型、配置的策略,如增強的顯示性能、相對較差的網路子系統等。高檔PC的目標是進軍低檔工作站市場。

2.偽伺服器

最差勁的是用PC的處理器晶元、伺服器的名來充當伺服器,稍微好一些的伺服器採用部分伺服器技術,如專業電源等。

3.低檔伺服器

通常兼顧性能、可擴展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等多個性能指標,兼容多種操作系統以支持多種網路環境。此種產品的缺點(也是辨別方法)是:體積大(通常外形不夠美觀)、噪音大(散熱風扇多)、功率大。

伺服器選配方法

國內市場上,伺服器廠商多達十幾個,低檔伺服器更有幾茄纖十款之多。下面結合至翔899來談談伺服器配置問題。

1.磁碟子系統

上面已經提過磁碟的故障概率及危害,不如直接配置雙硬碟做RAID-1,因為現在硬碟的價格已降到了冰點,既提高了磁碟讀取數據的性能,又保護了數據,可使用戶高枕無憂。令Linux用戶放心的是,至翔899的IDE RAID支持Linux。

2.內存

在小型用戶環境中,內存通常得不到重視,用戶往往花費更多的時間關注CPU的性能。由於Windows 2000就要消耗100MB以上的內存,再加上應用,所以系統最少應配置256MB內存,配置到1GB也不為過。請牢牢記住,提高內存容量通常是提高伺服器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

3.CPU

通常不會成為系統瓶頸。但對於需要CPU進行密集型的運算,如資料庫類應用,CPU的作用就很巨顫歲仿大。記住:如果再增加一顆CPU,內存容量要同時加倍,才能有效發揮CPU的性能。

4.網卡

低端應用環境中,100Mbps網卡足夠了。至翔899的網卡還支持網路冗餘(ALB)功能。有興趣的用戶可以另買一款同型號的Intel 82559網卡進行網卡綁定,既提高網路子系統的吞吐量,又保證了線路冗餘。

『叄』 網路冗餘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網路冗餘 網路主要是由全部的節點設備以及設備之間的連接組成的。因此,網路中的故障也主要包括節點設備的故障與連接故障兩種。常見的節點設備的故障有硬體故障和軟體故障(如操作系統崩潰,內存溢出,路由協議不收斂等).在很多行業和企業用戶里,對網路都有實時性的要求,比如金融、證券、航空、 鐵路、郵政以及一些企業用戶等,他們的網路是不允許出現故障的,一旦出現故障, 那將帶來非常巨大的經濟損失;但網路涉及到的環節非常多,比如說線路、基帶Modem、 電信的設備等,這些都有可能出現問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網路傳輸運行的停止。 所以應該給用戶提供冗餘的網路,作為重要的網路設備――路由器,就是通過備份來實現網路的冗餘,確保網路的暢通。出自 http://ke..com/view/983061.html?wtp=tt也就是 通過在交換機上理由stp 或者rstp 這個功能保證當有一條線路斷了立即可以恢復網路。

『肆』 企業區域網的三層架構是怎樣的

企業區域網的三層架構:核心層(核心路由器,三層交換機)匯聚層(三層交換機)接入層(二層交換機連接到PC機)。三層架構通常意義上的三層架構就是將整個業務應用劃分為:表現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區分層次的目的即為了「高內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現層:通俗講就是展現給用戶的界面,即用戶在使用一個系統的時候他的所見所得。
2.業務邏輯層:針對具體問題的操作,也可以說是對數據層的操作,對數據業務邏輯處理。
3.數據訪問層:該層所做事務直接操作資料庫,針對數據的增、刪、改、查。
在軟體體系架構設計中,分層式結構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結構。微軟推薦的分層式結構一般分為三層,從下至上分別為: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又或稱為領域層)、表示層。
三層結構原理:3個層次中,系統主要功能和業務邏輯都在業務邏輯層進行處理。所謂三層體系結構,是在客戶端與資料庫之間加入了一個「中間層」,也叫組件層。這里所說的三層體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層,不是簡單地放置三台機器就是三層體系結構,也不僅僅有b/s應用才是三層體系結構,三層是指邏輯上的三層,即使這三個層放置到一台機器上。三層體系的應用程序將業務規則、數據訪問、合法性校驗等工作放到了中間層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客戶端不直接與資料庫進行交互,而是通過com/dcom通訊與中間層建立連接,再經由中間層與資料庫進行交互。
(4)計算機網路的核心層冗餘設計擴展閱讀:核心層
核心層:核心層的功能主要是實現骨幹網路之間的優化傳輸,骨幹層設計任務的重點通常是冗餘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傳輸。網路的控制功能最好盡量少在骨幹層上實施。核心層一直被認為是所有流量的最終承受者和匯聚者,所以對核心層的設計以及網路設備的要求十分嚴格。核心層設備將占投資的主要部分。核心層需要考慮冗餘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