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概論陳明
擴展閱讀
移動看電視提示網路異常 2025-09-28 16:51:57
人才信息網路安全 2025-09-28 16:47:30

計算機網路概論陳明

發布時間: 2023-05-11 20:08:51

計算機網路技術第5章是什麼章節

二者內容的側重點不同。
大學計算機基礎主要內容為計算機系統介紹、操作系統、Office辦公的使用、多媒體技術、程序設計基礎、信息安全。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介紹以下內容: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演變和發展
1.2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與應用
第2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2.1 數據通信技術
2.2 數據編碼技術和時鍾同步
2.3 數據交換技術
2.4 拓樸結構與傳輸媒體
2.5 差錯控制方法

第3章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及協議
3.1 網路體系結構及OSI基本參考模型
3.2 物理層
3.3 數據鏈路層
3.4 網路層
3.5 高層協議介紹
3.6 TCP/TP協議簇

第4章 區域網
4.1 區域網的主要技術
4.2 區域網的參考模型與協議標准
4.3 CSMA/CD媒體訪問控制
4.4 令牌環媒體訪問控制
4.5 令牌匯流排媒體訪問控制
4.6 光纖分布數據介面FDDI
4.7 Novell NetWare區域網操作系統

第5章 計算機網路實用技術
5.1 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及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5.2 幀中繼(Frame Relay)
5.3 快速/高速區域網
5.4 網際網路(Internet)
5.5 內聯網(Intranet)
5.6 網路管理基礎與網路安全

❷ 計算機導論的圖書信息5

書名:計算機導論
套系名稱: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系列規劃教材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書號:978-7-113-11194-6
開本:16開
頁碼:267頁
作者:陳明
出版時間:2010-07-01
定價:28 元 第1章 緒論 1
1.1 計算機的產生 2
1.1.1 圖靈機模型 2
1.1.2 第一台計算機 2
1.1.3 馮?諾依曼機模式 3
1.2 計算機的發展 3
1.2.1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3
1.2.2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4
1.3 計算機的主要指標 4
1.4 計算機的特點和分類 5
1.4.1 計算機的特點 5
1.4.2 計算機的分類 6
1.5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8
1.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 9
1.6.1 當前計算機學科特點 9
1.6.2 學科體系 9
1.6.3 方法論 11
小結 13
習題 13
第2章 計算機工作原理 14
2.1 計算機中的數據的表示 15
2.1.1 數制與轉換 15
2.1.2 數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7
2.1.3 非數值數據的表示 19
2.1.4 運算規則 19
2.2 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19
2.2.1 運算器 20
2.2.2 存儲器 22
2.2.3 中央處理器 24
2.2.4 外部設備 27
2.3 計算機的基本工作過程 30
2.3.1 指令格式 31
2.3.2 定址方式 32
2.3.3 指令執行過程 32
小結 33
習題 34
第3章 程序語言與程序設計 35
3.1 程序設計語言 36
3.1.1 機器語言 36
3.1.2 匯編語言 37
3.1.3 高級語言 37
3.2 高級程序語言的基本構成 40
3.2.1 變數、運算符和表達式 40
3.2.2 數據類型 41
3.2.3 賦值語句 43
3.2.4 輸入/輸出 43
3.2.5 控制結構 44
3.2.6 過程(函數) 47
3.2.7 注釋語句 50
3.3 常用高級語言 50
3.3.1 C語言 50
3.3.2 C++語言 51
3.3.3 Java語言 52
3.4 高級語言處理程序 53
3.4.1 解釋方式 54
3.4.2 編譯方式 54
3.5 程序設計范型 54
3.5.1 過程式 55
3.5.2 對象式 55
3.5.3 邏輯式 56
3.5.4 函數式 56
3.6 程序設計的步驟 56
小結 58
習題 58
第4章 操作系統 59
4.1 操作系統概述 60
4.1.1 操作系統的目標 60
4.1.2 操作系統發展的動力 61
4.2 操作系統功能 61
4.2.1 提供用戶界面 62
4.2.2 管理系統資源 64
4.2.3 程序執行環境和系統調用 64
4.3 操作系統類型 64
4.3.1 批處理系統 64
4.3.2 分時系統 68
4.3.3 實時系統 69
4.3.4 嵌入系統 70
4.3.5 多處理器系統 71
4.3.6 分布式系統 71
4.3.7 集群式系統 72
4.3.8 手持式系統 73
4.4 進程 73
4.4.1 進程概念 73
4.4.2 進程狀態 73
4.5 常用操作系統 75
4.5.1 MS-DOS操作系統及Windows系列 75
4.5.2 UNIX操作系統 77
4.5.3 Linux及其他操作系統 79
小結 82
習題 82
第5章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 84
5.1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概述 85
5.1.1 演算法的定義與特性 85
5.1.2 演算法的描述和分析 85
5.1.3 數據結構的概念 87
5.2 線性表 89
5.2.1 線性表的概念 89
5.2.2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 89
5.2.3 線性表的鏈式存儲 91
5.3 棧和隊列 95
5.3.1 棧 95
5.3.2 隊列 96
5.4 樹形結構 98
5.4.1 樹 99
5.4.2 二叉樹 100
5.5 查找和排序 104
5.5.1 查找的基本概念 105
5.5.2 線性表的查找 105
5.5.3 排序基本概念 107
5.5.4 內部排序 108
小結 109
習題 109
第6章 計算機網路 110
6.1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1
6.1.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111
6.1.2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13
6.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13
6.1.4 網路拓撲結構 116
6.2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117
6.2.1 OSI參考模型 117
6.2.2 TCP/IP參考模型 124
6.3 計算機網路互連硬體 126
6.3.1 常用的網路設備 126
6.3.2 網路傳輸介質 129
6.3.3 組建網路 130
6.4 計算機網路協議 130
6.4.1 網路的標准 130
6.4.2 網路協議 131
6.5 Internet及其應用 131
6.5.1 Internet概述 132
6.5.2 Internet地址 132
6.5.3 Internet服務 133
小結 134
習題 134
第7章 資料庫系統 136
7.1 資料庫系統簡介 137
7.1.1 資料庫概念 137
7.1.2 資料庫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138
7.1.3 資料庫系統的體系架構 139
7.1.4 資料庫管理系統 141
7.2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143
7.2.1 SQL概述 143
7.2.2 數據定義 144
7.2.3 數據查詢 147
7.2.4 數據更新 151
7.2.5 視圖 153
7.3 常用資料庫系統 155
小結 158
習題 158
第8章 多媒體技術 159
8.1 多媒體 160
8.1.1 多媒體概述 160
8.1.2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方向 161
8.1.3 多媒體系統的分類 161
8.1.4 多媒體系統的結構 161
8.2 多媒體信息的表示 162
8.2.1 多媒體數據的特點 162
8.2.2 文字 163
8.2.3 音頻 165
8.2.4 視覺媒體 170
8.2.5 動畫 175
8.3 超文本與超媒體 176
8.4 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 179
8.4.1 數據壓縮技術原理 179
8.4.2 音頻信號的壓縮編碼 183
8.4.3 視頻信號的壓縮編碼 185
8.5 多媒體創作工具 188
8.5.1 Photoshop簡介 188
8.5.2 3ds Max簡介 190
8.5.3 Authorware簡介 192
8.6 多媒體應用 196
小結 197
習題 198
第9章 軟體工程 199
9.1 軟體工程概述 200
9.1.1 軟體工程產生的基礎 200
9.1.2 軟體的生存周期 201
9.1.3 軟體開發模型 202
9.2 需求分析和規格說明 205
9.2.1 需求分析 205
9.2.2 需求規格說明 208
9.2.3 需求分析示例 211
9.3 軟體設計 213
9.3.1 概要設計任務 213
9.3.2 概要設計步驟 213
9.3.3 軟體設計原則 215
9.3.4 詳細設計的任務 216
9.3.5 詳細設計的原則 217
9.3.6 詳細設計的方法 217
9.4 軟體測試與維護 218
9.4.1 軟體測試 219
9.4.2 軟體維護 220
9.4.3 軟體質量評價 223
小結 226
習題 226
第10章 信息安全 227
10.1 概述 228
10.1.1 威脅與攻擊信息的種類 228
10.1.2 信息安全的措施 229
10.2 信息不安全因素 231
10.2.1 物理因素 231
10.2.2 網路因素 231
10.2.3 系統因素 232
10.2.4 管理因素 232
10.3 信息攻擊 232
10.4 安全需求分析 234
10.4.1 防護安全 234
10.4.2 運行安全 235
10.4.3 安全管理 236
10.5 安全理論與技術分析 236
10.5.1 密碼理論與數據加密技術 236
10.5.2 認證識別理論與技術 237
10.5.3 授權與訪問控制理論與技術 237
10.5.4 審計追蹤技術 238
10.5.5 病毒防範技術 239
10.5.6 入侵監測技術 239
10.6 網路安全 240
10.6.1 網路安全概述 240
10.6.2 計算機病毒與反病毒 245
小結 247
習題 247
第11章 信息系統 248
11.1 數據與信息 249
11.1.1 數據 249
11.1.2 信息 249
11.1.3 信息特性 250
11.2 信息管理 250
11.2.1 信息管理的功能 251
11.2.2 信息管理的對象 251
11.2.3 信息管理的目的 252
11.3 信息系統 252
11.3.1 信息系統的組成 252
11.3.2 信息系統的特性 253
11.4 信息系統的應用 254
11.4.1 電子數據的處理 254
11.4.2 決策支持系統 254
11.4.3 主管信息系統 255
11.4.4 專家系統 255
11.4.5 企業資源規劃 256
11.4.6 供應鏈管理 257
11.4.7 客戶關系管理 257
11.4.8 知識管理 258
11.4.9 電子商務 259
11.4.10 商業智能 260
11.5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260
11.5.1 系統開發模型 260
11.5.2 系統分析員的任務 260
11.5.3 系統分析員應具備的條件 261
小結 261
習題 261
第12章 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 262
12.1 職業道德 263
12.1.1 道德規范 263
12.1.2 計算機用戶道德 263
12.1.3 企業道德 264
12.1.4 隱私與公民自由 264
12.2 信息產業的法律法規 265
小結 266
習題 266
參考文獻 268

❸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大綱

第一章:計算機網路概論(2學時)

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3、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基本概念

5、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數據通信基礎(2學時)

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數據交換技術

3、差錯控制方法

第三章:區域網與城域網(2學時)

1、區域網概述

2、區域網標准和工作原理

3、常見區域網技術

4、區域網組網基礎(傳輸介質、設備、布線)

第四章:網路操作系統基礎(4學時)

1、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2、典型網路操作系統

3、Windows 2000 Server的基本應用

第五章:網路互連技術(2學時)

1、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

2、網路互連的類型與層次

3、網路互連設備

第六章:Internet技術基礎(4學時)

1、Internet的概述

2、TCP/IP協議基礎

3、Internet的域名機制

4、Internet的基本服務

5、Internet的接入方法

第七章: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6學時)

1、WWW瀏覽器的使用

2、使用Outlook Express/Foxmail收發電子郵件

3、從Internet中下載文件

4、在Internet中搜索信息

第八章:網站建設與網頁製作基礎(4學時)

1、網站建設的一般步驟

2、網頁編程技術簡介

3、網頁設計與製作基礎(HTML基礎和FRONTPAGE應用)

第九章:網路系統集成技術基礎(2學時)

1、 網路系統集成的基本概念

2、 網路系統集成的體系框架

3、 網路系統集成的三大環節

4、 網路系統集成的內容

5、 網路系統集成的主要階段

第十章: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技術基礎(2學時)

1、網路管理技術基礎

2、網路安全技術基礎

3、網路安全策略和網路防火牆

❹ 高懸賞!!!有經驗者進!!!緊急!!!

給你一份我們考試的試卷基本的都在裡面!!我們是電子商務專業的!

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OIS(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的最低層是( C )。
A)傳輸層 B)網路層 C)物理層 D)應用層
2.當個人計算機以撥號方式接入Internet時,必須使用的設備是(B)。
A)網卡 B)數據機 C)電話機 D)瀏覽器軟體
3.計算機網路的目標是實現( D )。
A)數據處理 B)信息傳輸與數據處理
C)文獻查詢 C)資源共享與數據傳輸
4.在計算機網路中,通常把提供並管理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稱為(A)。
A)伺服器 B)工作站 C)網關 D)網橋
5.下列四項內容中,不屬於Internet基本功能的是( D )。
A) 電子郵件 B)文件傳輸 C)遠程登錄 D)實時監測控制
6.路由選擇是OIS模型中( C )層的主要功能。
A)物理 B)數據鏈路 C)網路 D)傳輸
7.網路中各個節點相互連接的形式,叫做網路的( A )。
A)拓撲結構 B)協議 C)分層結構 D)分組結構
8.衡量網路上數據傳輸速率的單位是bps,其含義是( C )。
A)信號每秒傳輸多少公里 B)信號每秒傳輸多少公理
C)每秒傳送多少個二進制位 D)每秒傳送多少個數據
9.互聯網的主要硬體設備有中繼器、網橋和( D )。
A)集線器 B)網卡 C)網路適配器 D)路由器
10.區域網的簡稱是( A )。
A)LAN B)WAN C)MAN D)CN
二、填空題:(每空格2分,共40分)
1.計算機網路是負責信息處理並向全網提供可用資源的資源子網和負責信息傳輸的 通信 子網。
2.在計算機網路中,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或約定,稱為 協議 。
3.在傳輸數字信號時為了便於傳輸、減少干擾和易於放大,在發送端需要將發送的數字信號變模擬信號,這種變換過程稱為 調制 。
4.如果按分布的地理范圍來劃分,計算機網路可分為 區域網 、 城域網 和 廣域網 三類。
5.從計算機網路通信的雙方的數據傳輸方向來看,主要有 單工 、半雙工 、 全雙工 三種通信方式。
6.一個網路協議主要由三個要素組成,這三個要素是 語法 、語義、時序三種通信方式。
7.OIS模型中最低的兩層主要是通過硬體來實現,它們是 物理層 和數據鏈路層 。
8.區域網的網路軟體主要包括 網路操作系統 、 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 和 網路應用軟體 。
9.Ineternet是1969年由美國軍方高級研究計劃局的 ARPANET 發展起來的。10.網卡又叫 網路介面 和 網路適配器 ,它是計算機和通信線路之間的橋梁。
三、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8分)1.計算機網路的含義
答:它的基本含義是將處於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終端及附屬備用通信線路連接起來,按照一定的規約實現彼此之間的通信,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2.誤碼率
答:誤碼率是衡量數據通信系統或信道傳輸的可靠性的一個指標,它一般指傳輸過程中出現錯誤的碼元的個數占總碼元個數的比例。
四、簡答題:(每題6分,共12分 )
1.簡述星形網路的結構的優缺點。
答:星形拓撲結構的優點為:1)方便服務;2)可做到實時通信;3)故障診斷容易;5)可靠性高;6)訪問協議簡單。
星形拓撲結構的缺點為:1)電纜長安裝費用高;2)擴展困難;3)對中央結點的依賴性強。
2.OIS協議參考模型共分哪幾層?
答:1)物理層;2)數據鏈路層;3)網路層;4)傳輸層;5)會話層;6)表示層;7)應用層。
五、論述題:(共20分)
試述Windows98對等型網路的安裝步驟和設置方法。
答:對等型網路的安裝步驟:1)安裝網路適配器;2)安裝網路協議;3)安裝網路用戶和組;4)安裝並設置網路客戶;5)安裝服務組件;6)設置訪問控制;7)設置網路資源共享。
(設置方法略)步驟7分,設置方法13分。

一、 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30 分)
1、TCP/IP體系結構有4個層次組成,網路介面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應用層。
2、系統存在漏洞,因而需要進行修補,要給系統打補丁,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下載_______,一種是下載_______。
3、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兩類:有線和無線。有線介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網路中計算機之間的地位和關系的不同,區域網分為_______和_ _兩種。
5、OSI參考模型共分了____層。主要用於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完成計算機期望的數據格式與網路需要的數據格式之間的轉換等功能的是_______層。
6、在曼徹斯特碼中,用一個信號碼元中間電壓跳變相位的不同來區分數據1和0,用 表示1, 表示0。
7、數據交換技術有三種: 、報文交換方式和____________。
8、網路管理的5大功能: 、計費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 。
9、IP地址由 和 兩部分組成。
10、在乙太網標准中就約定了一個乙太網上只允許出現 個網段,最多使用 個中繼器。
11、基本的網路拓撲結構類型有網狀拓撲、 、環型拓撲及 。
12、網路按覆蓋的范圍可分為廣域網、_______、_______。
13、電子郵件系統提供的是一種__________服務,WWW服務模式為______________。
14、多路復用技術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碼分多路復用 。
二、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30 分)
15、可網管型集線器在前面板或後面板會提供一個( )埠。
A Passive B Active
C Intelligent D Console
16、雙絞線由兩根相互絕緣的、按一定密度相互絞在一起的銅導線組成,下列關於雙絞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與同軸電纜相比,雙絞線不易受外部電磁波的干擾,誤碼率較低
B、它既可以傳輸模擬信號,也可以傳輸數字信號
C、安裝方便,價格較低
D、通常只用作區域網通信介質
17、ATM網路採用固定長度的信元傳送數據,信元長度為( )。
A、1024B B、53B C、128B D、64B
18、下列網卡中( )適用於中高檔伺服器上。
A PCMCIA網卡 B USB介面網卡
C ISA網卡 D PCI-X網卡
19、下列哪個不是網路操作系統?____
A、Windows 98 B、UNIX C、NetWare D、Windows XP
20、對講機、共享式區域網等設備採用的是( )操作方式。
A、單工 B、半雙工 C、全雙工 D、混合
21、在DNS域名系統中,下面( )代表商業組織。
A、COM B、NET C、GOV D、EDU
22、要把學校里教學樓和科技樓的區域網互連,可以通過( )實現。
A、交換機 B、MODEM C、中繼器 D、網卡
23、一個B類地址中,有( )位用來表示主機地址。
A、8 B、24 C、16 D、32
24、單模光纖採用( )作為光源。
A、發光二極體LED B、CMOS管
C、半導體激光ILD D、CCD
25、以下哪一類IP地址標識的主機數量最多?( )
A、D類 B、C類 C、B類 D、A類
26、子網掩碼中「1」代表( )。
A、主機部分 B、網路部分 C、主機個數 D、無任何意義
27、Internet是在( )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A、ARPANET B、DNA C、DCA D、Intranet
28、127.0.0.1屬於哪一類特殊地址( )。
A、廣播地址B、回環地址C、本地鏈路地址D、網路地址
29、HTTP的會話有四個過程,請選出不是的一個。( )
A、建立連接B、發出請求信息C、發出響應信息D、傳輸數據
三、名詞解釋題(每題2分,共 10 分)
30、UTP
31、DNS
32、FTP
33、SMTP
34、ADSL
四、簡答題(35、36每題5分,其餘每題10分,共 30 分)
35、在傳統乙太網10BASE-5中,「10」、「BASE」、「5」分別代表什麼含義?
36、Internet主要信息服務有哪些
37、解釋什麼是奇偶校驗?並舉例說明。
38、判定IP地址分別為172.16.112.27及172.16.117.100的兩台主機是否屬於同一網路,其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255.240.0。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總計30分)
1、 傳輸層 互聯網層
2、 修補程序(hotfix) 補丁包(SP)
3、 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
4、 對等網 基與伺服器的網路
5、 7 表示層
6、 正的電壓跳變 負的電壓跳變
7、 電路交換方式 分組交換方式
8、 故障管理 安全管理
9、 網路地址 主機地址
10、 5 4
11、 匯流排型 星型
12、 城域網 區域網
13、 存儲轉發式 瀏覽器/伺服器模式
14、 頻分多路復用 波分多路復用 時分多路復用
二、選擇(每題2分,總計30分)
15、D 16、A 17、B 18、D 19、A 20、B 21、A 22、A 23、C 24、C
25、D 26、B 27、A 28、B 29、D
三、名詞解釋
30、非屏蔽雙絞線 31、域名系統 32、文件傳輸
33、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34、非對稱數字用戶線
四、簡答(總計30分)
35、10代表工作速率10Mbps,採用基帶信號傳輸,最大支持網段長500m。
36、遠程登錄(Telnet)、文件傳輸(FTP)、電子郵件(E-mail)、電子公告牌(BBS)、信息瀏覽(Gopher)、超文本超媒體瀏覽(WWW)
37、奇偶校驗的工作方式是當接收方收到含有附加位的數據後,它會對收到的數據做與發送端一致的「奇校驗」 或「偶校驗」,在奇校驗中,如果該字元串中1的個數為奇數,則將增加的附加位設置為0,否則置為1,使該字元串中1的個數為奇數。偶校驗的附加位要保證字元串中的1為偶數個。
38、112=01110000B
117=01110101B
240=11110000B
112與240=01110000B
117與240=01110000B
網路號一致,所以在一個子網

❺ 誰有《計算機網路》(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課後答案啊希望幫忙將答案發給我[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1.計算機網路的發 展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研究結合,為計算機網路的產生作好技術准備,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20世紀60年代)ARPAnet與分組交換技術開始,為Internet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計起) 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的標准化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起) Internet的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發展
2.按照資源共享的觀點定義的計算機網路應具備哪幾個主要特徵?
資源共享的觀點: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主要特徵:
1) 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
2) 互聯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
3) 互聯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必須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3.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大量的微型計算機通過區域網連入廣域網,而區域網與廣域網、廣域網與廣域網的互聯是通過路由器實現的
4. 廣域網採用的數據交換技術主要有幾種類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答: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轉發
線路交換;首先創建一條臨時專用通路,使用後拆除鏈接,沒有傳輸延遲,適合大量數據傳輸和實時通信,少量信息傳輸時效率不高
存儲轉發分為兩類: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報文交換:不在通信結點間建立通路,將信息組合為報文,採用存儲轉發機制,線路利用率高,但傳輸延遲較大
5.網路多媒體的傳輸有哪幾個主要的基本特徵?請列舉傳輸連續的音頻、視頻流所需求的通信帶寬數據
主要特徵:
1) 高傳輸帶寬要求
2) 不同類型的數據對傳輸的要求不同
3) 傳輸的連續性與實時性要求
4) 傳輸的低時延要求
5) 傳輸的同步要求
6) 網路中的多媒體的多方參與通信的特點
6.你是如何理解「網路計算」概念的?請舉出移動計算網路、多媒體網路、網路並行計算、網格計算、存儲區域網路與網路分布式對象計算等方面的幾個應用實例
「網路計算」概念:網路被視為最強有力的超級計算環境,它包含了豐富的計算、數據、存儲、傳輸等各類資源,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錄,處理以前不能完成的問題
移動計算網路:無線區域網、遠程事務處理
多媒體網路:視頻點播系統、多媒體會議系統
網路並行計算:破譯密碼、發現素數
網格計算:桌面超級計算、智能設備
存儲區域網路:SSP提供的Internet存儲服務

第二章 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
1.請舉出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協議」的基本含義,並舉例說明網路協議三要素「語法」、「語義」與「時序」的含義與關系
協議是一種通信規則
例:信件所用的語言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信息的協議,因為寫信前要確定使用中文還是其他語言,否則收信者可能因語言不同而無法閱讀
三要素:
語法: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以及數據出現順序
語義:解釋比特流的每一部分含義,規定了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和作出的響應
時序:對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計算機網路採用層次結構的模型有什麼好處?
1)各層之間相互獨立
2)靈活性好
3)各層都可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各層實現技術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層
4)易於實現和維護
5)有利於促進標准化
3.ISO在制定OSI參考模型時對層次劃分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1)網中各結點都具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結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不同結點的同等層通過協議來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4)同一結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5)每個層可以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4.如何理解OSI參考模型中的「OSI環境」的概念?
「OSI環境」即OSI參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圍,包括聯網計算機系統中的應用層到物理層的7層與通信子網,連接結點的物理傳輸介質不包括在內
5.請描述在OSI參考模型中數據傳輸的基本過程
1)應用進程A的數據傳送到應用層時,加上應用層控制報頭,組織成應用層的服務數據單元,然後傳輸到表示層
2)表示層接收後,加上本層控制報頭,組織成表示層的服務數據單元,然後傳輸到會話層。依此類推,數據傳輸到傳輸層
3)傳輸層接收後,加上本層的控制報頭,構成了報文,然後傳輸到網路層
4)網路層接收後,加上本層的控制報頭,構成了分組,然後傳輸到數據鏈路層
5)數據鏈路層接收後,加上本層的控制信息,構成了幀,然後傳輸到物理層
6)物理層接收後,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過傳輸介質傳輸出去
6.試說明報頭在網路數據傳輸中的作用
報頭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號,使得該層以下即使沒有維護順序關系,目標機器的對應層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確的順序遞交信息,在有的層上,頭部還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時間和其他控制欄位
7.試比較面向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的異同點
相同點:
1)兩者對實現服務的協議的復雜性與傳輸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響
2)在網路數據傳輸的各層都會涉及這兩者的問題
不同點:
1)面向連接服務的數據傳輸過程必須經過連接建立、連接維護與釋放連接的3個過程,而無連接服務不需要
2)面向連接服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各分組不需要攜帶目的結點的地址,而無連接服務要攜帶完整的目的結點的地址
3)面向連接服務傳輸的收發數據順序不變,傳輸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無連接服務目的結點接受數據分組可能亂序、重復與丟失的現象,傳輸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較高
8.TCP/IP協議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開放的協議標准,可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特定的網路硬體,可以運行在區域網、廣域網,更適用於互聯網中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9.請比較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異同點
相同點:
1)都是分層的
2)在同層確定協議棧的概念
3)以傳輸層為分界,其上層都是傳輸服務的用戶
不同點:
1)在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TCP/IP未做規定
2)OSI先有分層模型後有協議規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協議,具有通用性,TCP/IP先有協議後有模型,對非TCP/IP網路並不適用
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視連接通信,而TCP/IP一開始就重視數據報通信
4)在網路互聯上,OSI提出以標準的公用數據網為主幹網,而TCP/IP專門建立了互聯網協議IP,用於各種異構網的互聯
10.Internet技術文檔主要有哪二種形式?為什麼說RFC文檔對從事網路技術
究與開發的技術人員是重要的?如果需要有關IP協議的RFC791文檔,
知道如何去查找嗎?
網際網路草案和RFC文檔
因為RFC文檔是從事網路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技術人員獲得技術發展狀況與動態重要信息的來源之一

第三章 物理層
1.試舉一個例子說明信息、數據與信號之間的關系
2.通過比較說明雙絞線、同軸電纜與光纜等3種常用傳輸介質的特點
雙絞線:1)最常用的傳輸介質
2)由規則螺旋結構排列的2根、4根或8根絕緣導線組成
3)傳輸距離為100M
4)區域網中所使用的雙絞線分為二類:屏蔽雙絞線(STP)與非屏蔽雙絞線;根據傳輸特性可分為三類線、五類線等
同軸電纜:1)由內導體、絕緣層、外屏蔽層及外部保護層組成
2)根據同軸電纜的帶寬不同可分為:基帶同軸電纜和寬頻同軸電纜
3)安裝復雜,成本低
光纜: 1)傳輸介質中性能最好、應用前途最廣泛的一種
2)光纖傳輸的類型可分為單模和多模兩種
3)低損耗、寬頻帶、高數據傳輸速率、低誤碼率、安全保密性好
3.控制字元SYN的ASCII碼編碼為0010110,請畫出SYN的FSK、NRZ、曼徹斯特編碼與差分曼徹斯特編碼等四種編碼方法的信號波形
4.對於脈沖編碼調制PCM來說,如果要對頻率為600Hz的種語言信號進行采樣,傳送PCM信號的信道帶寬為3KHz,那麼采樣頻率f取什麼值時,采樣的樣本就可以重構原語音信號的所有信息
5.多路復用技術主要有幾種類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三種類型:頻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
頻分多路復用:在一條通信線路設計多路通信信道,每條信道的信號以不同的載波頻率進行調制,各個載波頻率是不重疊的,相鄰信道之間用「警戒頻帶」隔離
波分多路復用:光的頻分多路復用,同時傳輸很多個頻率很接近但波長不同的光載波信號
時分多路復用:通過為多個信道分配互不重疊的時間片來實現多路復用,更適用於數字數據信號的傳輸,可分為同步時分多路復用和統計時分多路復用二種
6.同步數字體系SDH發展的背景是什麼?它具有哪幾個主要的特點?
早期的數字傳輸系統與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暴露出它固有的弱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字傳輸速率不標准
2)光設備介面標准不規范
3)復用系統中的同步問題
特點:1)STM-1統一了T1載波與E1載波兩大不同的數字速率體系,實現了數字傳輸體制上的國際性標准
2)SDH網兼容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分布隊列雙匯流排DQDB以及ATM信元
3)採用同步復用方式,降低了復用設備的復雜性
4)標準的光介面,實現不同光介面設備的互聯,降低了組網成本
5)SDH幀結構增加的網路管理位元組,增強了網路管理能力,可以實現分布式傳輸網路的管理
最核心的是同步復用、標准光介面和強大的網管能力,這些特點決定了SDH網是理想的廣域網物理傳輸平台

先發一點。。。。。呵呵

❻ 計算機網路設計教程(第二版)習題解答陳明

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完成後,應形成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報告書,與用戶交流、修改,並通過用戶方組織的評審。網路工程設計方要根據評審意見,形成可操作和可行性的階段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報告。有了網路工程需求分析報告,網路系統方案設計階段就會「水到渠成」。網路工程設計階段包括確定網路工程目標與方案設計原則、通信平台規劃與設計、資源平台規劃與設計、網路通信設備選型、網路伺服器與操作系統選型、綜合布線網路選型和網路安全設計等內容。
2.1
網路工程目標和設計原則
1.網路工程目標
一般情況下,對網路工程目標要進行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在制定網路工程總目標時應確定採用的網路技術、工程標准、網路規模、網路系統功能結構、網路應用目的和范圍。然後,對總體目標進行分解,明確各分期工程的具體目標、網路建設內容、所需工程費用、時間和進度計劃等。
對於網路工程應根據工程的種類和目標大小不同,先對網路工程有一個整體規劃,然後在確定總體目標,並對目標採用分步實施的策略。一般我們可以將工程分為三步。
1)
建設計算機網路環境平台。
2) 擴大計算機網路環境平台。
3)
進行高層次網路建設。
2.網路工程設計原則
網路信息工程建設目標關繫到現在和今後的幾年內用戶方網路信息化水平和網上應用系統的成敗。在工程設計前對主要設計原則進行選擇和平衡,並排定其在方案設計中的優先順序,對網路工程設計和實施將具有指導意義。
1)
實用、好用與夠用性原則
計算機與外設、伺服器和網路通信等設備在技術性能逐步提升的同時,其價格卻在逐年或逐季下降,不可能也沒必要實現所謂「一步到位」。所以,網路方案設計中應採用成熟可靠的技術和設備,充分體現「夠用」、「好用」、「實用」建網原則,切不可用「今天」的錢,買「明、後天」才可用得上的設備。
2)
開放性原則
網路系統應採用開放的標准和技術,資源系統建設要採用國家標准,有些還要遵循國際標准(如:財務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其目的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有利於網路工程系統的後期擴充;第二,有利於與外部網路互連互通,切不可「閉門造車」形成信息化孤島。
3)
可靠性原則
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也無論網路規模大小,網路系統的可靠性是一個工程的生命線。比如,一個網路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和應用系統,偶爾出現的死鎖,對於政府、教育、企業、稅務、證券、金融、鐵路、民航等行業產生的將是災難性的事故。因此,應確保網路系統很高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和盡可能低的平均無故障率。
4)
安全性原則
網路的安全主要是指網路系統防病毒、防黑客等破壞系統、數據可用性、一致性、高效性、可信賴性及可靠性等安全問題。為了網路系統安全,在方案設計時,應考慮用戶方在網路安全方面可投入的資金,建議用戶方選用網路防火牆、網路防殺毒系統等網路安全設施;網路信息中心對外的伺服器要與對內的伺服器隔離。
5)
先進性原則
網路系統應採用國際先進、主流、成熟的技術。比如,區域網可採用千兆乙太網和全交換乙太網技術。視網路規模的大小(比如網路中連接機器的台數在250台以上時),選用多層交換技術,支持多層幹道傳輸、生成樹等協議。
6)
易用性原則
網路系統的硬體設備和軟體程序應易於安裝、管理和維護。各種主要網路設備,比如核心交換機、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伺服器、大功率長延時UPS等設備均要支持流行的網管系統,以方便用戶管理、配置網路系統。
7)
可擴展性原則
網路總體設計不僅要考慮到近期目標,也要為網路的進一步發展留有擴展的餘地,因此要選用主流產品和技術。若有可能,最好選用同一品牌的產品,或兼容性好的產品。在一個系統中切不可選用技術和性能不兼容的產品。比如,對於多層交換網路,若要選用兩種品牌交換機,一定要注意他們的VLAN幹道傳輸、生成樹等協議是否兼容,是否可「無縫」連接。這些問題解決了,可擴展性自然是「水到渠成」。
2.2
網路通信平台設計
1.網路拓撲結構
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是指園區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因為如今的區域網技術首選的是交換乙太網技術。採用乙太網交換機,從物理連接看拓撲結構可以是星型、擴展星型或樹型等結構,從邏輯連接看拓撲結構只能是匯流排結構。對於大中型網路考慮鏈路傳輸的可靠性,可採用冗餘結構。確立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是整個網路方案規劃的基礎,物理拓撲結構的選擇往往和地理環境分布、傳輸介質與距離、網路傳輸可靠性等因素緊密相關。選擇拓撲結構時,應該考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
地理環境:不同的地理環境需要設計不同的物理網路拓撲,不同的網路物理拓撲設計施工安裝工程的費用也不同。一般情況下,網路物理拓撲最好選用星型結構,以便於網路通信設備的管理和維護。
2)
傳輸介質與距離:在設計網路時,考慮到傳輸介質、距離的遠近和可用於網路通信平台的經費投入,網路拓撲結構必須具有在傳輸介質、通信距離、可投入經費等三者之間權衡。建築樓之間互連應採用多模或單模光纜。如果兩建築樓間距小於90m,也可以用超五類屏蔽雙絞線,但要考慮屏蔽雙絞線兩端接地問題。
3)
可靠性:網路設備損壞、光纜被挖斷、連接器松動等這類故障是有可能發生的,網路拓撲結構設計應避免因個別結點損壞而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行。若經費允許,網路拓撲結構的核心層和匯聚層,最好採用全冗餘連接,如圖6-1所示。
網路拓撲結構的規劃設計與網路規模息息相關。一個規模較小的星型區域網沒有匯聚層、接入層之分。規模較大的網路通常為多星型分層拓撲結構,如圖6-1所示。主幹網路稱為核心層,用以連接伺服器、建築群到網路中心,或在一個較大型建築物內連接多個交換機配線間到網路中心設備間。連接信息點的「毛細血管」線路及網路設備稱為接入層,根據需要在中間設置匯聚層。
圖6-1
網路全冗餘連接星型拓撲結構圖
分層設計有助於分配和規劃帶寬,有利於信息流量的局部化,也就是說全局網路對某個部門的信息訪問的需求根少(比如:財務部門的信息,只能在本部門內授權訪問),這種情況下部門業務伺服器即可放在匯聚層。這樣局部的信息流量傳輸不會波及到全網。
2.主幹網路(核心層)設計
主幹網技術的選擇,要根據以上需求分析中用戶方網路規模大小、網上傳輸信息的種類和用戶方可投入的資金等因素來考慮。一般而言,主幹網用來連接建築群和伺服器群,可能會容納網路上50%~80%的信息流,是網路大動脈。連接建築群的主幹網一般以光纜做傳輸介質,典型的主幹網技術主要有100Mbps-FX乙太網、l
000Mbps乙太網、ATM等。從易用性、先進性和可擴展性的角度考慮,採用百兆、千兆乙太網是目前區域網構建的流行做法。
3.匯聚層和接入層設計
匯聚層的存在與否,取決於網路規模的大小。當建築樓內信息點較多(比如大於22個點)超出一台交換機的埠密度,而不得不增加交換機擴充埠時,就需要有匯聚交換機。交換機間如果採用級連方式,則將一組固定埠交換機上聯到一台背板帶寬和性能較好的匯聚交換機上,再由匯聚交換機上聯到主幹網的核心交換機。如果採用多台交換機堆疊方式擴充埠密度,其中一台交換機上聯,則網路中就只有接入層。
接入層即直接信息點,通過此信息點將網路資源設備(PC:等)接入網路。匯聚層採用級連還是堆疊,要看網路信息點的分布情況。如果信息點分布均在距交換機為中心的50m半徑內,且信息點數已超過一台或兩台交換機的容量,則應採用交換機堆疊結構。堆疊能夠有充足的帶寬保證,適宜匯聚(樓宇內)信息點密集的情況。交換機級連則適用於樓宇內信息點分散,其配線間不能覆蓋全樓的信息點,增加匯聚層的同時也會使工程成本提高。
匯聚層、接入層一般採用l00Base-Tx快速變換式乙太網,採用10/100Mbps自適應交換到桌面,傳輸介質是超五類或五類雙絞線。Cisco
Catalyst
3500/4000系列交換機就是專門針對中等密度匯聚層而設計的。接入層交換機可選擇的產品根多,但要根據應用需求,可選擇支持l~2個光埠模塊,支持堆疊的接入層變換機。
4.廣域網連接與遠程訪問設計
由於布線系統費用和實現上的限制,對於零散的遠程用戶接入,利用PSTN電話網路進行遠程撥號訪問幾乎是惟一經濟、方便的選擇。遠程撥號訪問需要設計遠程訪問伺服器和Modem設備,並申請一組中繼線。由於撥號訪問是整個網路中惟一的窄帶設備,這一部分在未來的網路中可能會逐步減少使用。遠程訪問伺服器(RAS)和Modem組的埠數目一一對應,一般按一個埠支持20個用戶計算來配置。
廣域網連接是指園區網路對外的連接通道.一般採用路由器連接外部網路。根據網路規模的大小、網路用戶的數量,來選擇對外連接通道的帶寬。如果網路用戶沒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伺服器,用戶可以採用ISDN或ADSL等技術連接外網。如果用戶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伺服器,用戶可採用DDN(或E1)專線連接、ATM交換及永久虛電路連接外網。其連接帶寬可根據內外信息流的大小選擇,比如上網並發用戶數在150~250之問,可以租用2Mbps線路,通過同步口連接Internet。如果用戶與網路接入運營商在同一個城市,也可以採用光纖10Mbps/100Mbps的速率連接Internet。外部線路租用費用一般與帶寬成正比,速度越快費用越高。網路工程設計方和用戶方必須清楚的一點就是,能給用戶方提供多大的連接外網的帶寬受兩個因素的制約,一是用戶方租用外連線路的速率,二是用戶方共享運營商連接Internet的速率。
5.無線網路設計
無線網路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有線網路無法克服的困難。無線網路首先適用於很難布線的地方(比如受保護的建築物、機場等)或者經常需要變動布線結構的地方(如展覽館等)。學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應用領域,一個無線網路系統可以使教師、學生在校園內的任何地方接入網路。另外,因為無線網路支持十幾公里的區域,因此對於城市范圍的網路接入也能適用,可以設想一個採用無線網路的ISP可以為一個城市的任何角落提供高達10Mbps的互聯網接入。
6.網路通信設備選型
1)
網路通信設備選型原則
2)
核心交換機選型策略
3)
匯聚層/接入層交換機選型策略
4)
遠程接入與訪問設備選型策略

2.3
網路資源平台設計
1.伺服器
2.伺服器子網連接方案
3.網路應用系統

2.4
網路操作系統與伺服器配置
1.網路操作系統選型
目前,網路操作系統產品較多,為網路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可選擇性。操作系統對網路建設的成敗至天重要,要依據具體的應用選擇操作系統。一般情況下,網路系統集成方在網路工程項目中要完成基礎應用平台以下三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的建構。選擇什麼操作系統,也要看網路系統集成方的工程師以及用戶方系統管理員的技術水平和對網路操作系統的使用經驗而定。如果在工程實施中選一些大家都比較生疏的伺服器和操作系統,有可能使工期延長,不可預見性費用加大,可能還要請外援做系統培訓,維護的難度和費用也要增加。
網路操作系統分為兩個大類:即面向IA架構PC伺服器的操作系統族和UNIX操作系統家族。UNIX伺服器品質較高、價格昂貴、裝機量少而且可選擇性也不高,一般根據應用系統平台的實際需求,估計好費用,瞄準某一兩家產品去准備即可。與UNIX伺服器相比,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品牌和產品型號可謂「鋪天蓋地」,
一般在中小型網路中普遍採用。
同一個網路系統中不需要採用同一種網路操作系統,選擇中可結合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Linux和UNIX的特點,在網路中混合使用。通常WWW、OA及管理信息系統伺服器上可採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平台,E-mail、DNS、Proxy等Internet應用可使用Linux/UNIX,這樣,既可以享受到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應用豐富、界面直觀、使用方便的優點,又可以享受到Linux/UNIX穩定、高效的好處。
2.Windows 2000 Server
伺服器配置
首先,應根據需求階段的調研成果,比如網路規模、客戶數量流量、資料庫規模、所使用的應用軟體的特殊要求等,決定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的檔次、配置。例如,伺服器若是用於部門的文件列印服務,那麼普通單處理器Windows 2000Advanced
Server伺服器就可以應付自如;如果是用於小型資料庫伺服器,那麼伺服器上至少要有256MB的內存:作為小型資料庫伺服器或者E-mail、Internet伺服器,內存要達到512MB,而且要使用ECC內存。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一般的網路要求是有數十個至數百個用戶,使用的資料庫規模不大,此時選擇部門級伺服器。1路至2路CPU、512-1024MB
ECC內存、三個36GB(RAID5)或者五個36GB硬碟(RAID5)可以充分滿足網路需求。如果希望以後擴充的餘地大一些,或者伺服器還要做OA伺服器、MIS伺服器,網路規模比較大,用戶數據量大,那麼最好選擇企業級伺服器,即4路或8路SMP結構,帶有熱插拔RAID磁碟陣列、冗餘風扇和冗餘電源的系統。
其次,選擇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時,對伺服器上幾個關鍵部分的選取一定要把好關。因為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雖然是兼容性相對不錯的操作系統,但兼容並不保證100%可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的內存必須是支持ECC的,如果使用非ECC的內存,SQL資料庫等應用就很難保證穩定、正常地運行。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的主要部件(如主板、網卡)一定要是通過了微軟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認證的。只有通過了微軟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部件認證的產品才能保證其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下的100%可用性。另外,就是伺服器的電源是否可靠,因為伺服器不可能是跑幾天歇一歇的。
第三,在升級已有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時.則要仔細分析原有網路伺服器的瓶頸所在,此時可簡單利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統中集成的軟體工具,比如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統性能監視器等。查看系統的運行狀況,分析系統各部分資源的使用情況。一般來說,可供參考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系統升級順序是擴充伺服器內存容量、升級伺服器處理器、增加系統的處理器數目。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對於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伺服器上的典型應用(如SQL資料庫、OA伺服器)來說,這些服務佔用的系統主要資源開銷是內存開銷,對處理器的資源開銷要求並小多,通過擴充伺服器內存容量提高系統的可用內存資源,將大大提高伺服器的性能。反過來,由於多處理器系統其本身佔用的系統資源開銷大大高於單處理器的佔用。所以相對來說,增加系統處理器的升級方案,其性價比要比擴充內存容量方案差。因此,要根據網路應用系統實際情況來確定增加伺服器處理器的數目,比如網路應用伺服器要處理大量的並發訪問、復雜的演算法、大量的數學模型等。
3.伺服器群的綜合配置與均衡
我們所謂的PC伺服器、UNIX伺服器、小型機伺服器,其概念主要限於物理伺服器(硬體)范疇。在網路資源存儲、應用系統集成中。通常將伺服器硬體上安裝各類應用系統的伺服器系統冠以相應的應用系統的名字,如資料庫伺服器、Web伺服器、E-mail伺服器等,其概念屬於邏輯伺服器(軟體)范疇。根據網路規模、用戶數量和應用密度的需要,有時一台伺服器硬體專門運行一種服務,有時一台伺服器硬體需安裝兩種以上的服務程序,有時兩台以上的伺服器需安裝和運行同一種服務系統。也就是說,伺服器與其在網路中的職能並不是一一對麻的。網路規模小到只用l至2台伺服器的區域網,大到可達十幾台至數十台的企業網和校園網,如何根據應用需求、費用承受能力、伺服器性能和不同服務程序之間對硬體佔用特點、合理搭配和規劃伺服器配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性能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是系統集成方要考慮的問題。
有關伺服器應用配置與均衡的建議如下。
1)
中小型網路伺服器應用配置
2)
中型網路伺服器應用配置
3)
大中型網路或ISP/ICP的伺服器群配置

2.5
網路安全設計
網路安全體系設計的重點在於根據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制定出網路各層次的安全策略和措施,然後確定出選用什麼樣的網路安全系統產品。
1.網路安全設計原則
盡管沒有絕對安全的網路,但是,如果在網路方案設計之初就遵從一些安全原則,那麼網路系統的安全就會有保障。設計時如不全面考慮,消極地將安全和保密措施寄託在網管階段,這種事後「打補丁」的思路是相當危險的。從工程技術角度出發,在設計網路方案時,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1)
網路安全前期防範
強調對信息系統全面地進行安全保護。大家都知道「木桶的最大容積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此道理對網路安全來說也是有效的。網路信息系統是一個復雜的計算機系統,它本身在物理上、操作上和管理上的種種漏洞構成了系統的安全脆弱性,尤其是多用戶網路系統自身的復雜性、資源共享性,使單純的技術保護防不勝防。攻擊者使用的是「最易滲透性」,自然在系統中最薄弱的地方進行攻擊。因此,充分、全面、完整地對系統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脅進行分析、評估和檢測(包括模擬攻擊),是設計網路安全系統的必要前提條件。
2)
網路安全在線保護
強調安全防護、監測和應急恢復。要求在網路發生被攻擊、破壞的情況下,必須盡可能快地恢復網路信息系統的服務。減少損失。所以,網路安全系統應該包括3種機制:安全防護機制、安全監測機制、安全恢復機制。安全防護機制是根據具體系統存在的各種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脅採取的相應防護措施,避免非法攻擊的進行:安全監測機制是監測系統的運行,及時發現和制止對系統進行的各種攻擊;安全恢復機制是在安全防護機制失效的情況下,進行應急處理和及時地恢復信息,減少攻擊的破壞程度。
3)
網路安全有效性與實用性
網路安全應以不能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合法用戶方的操作活動為前提。網路中的信息安全和信息應用是一對矛盾。一方面,為健全和彌補系統缺陷的漏洞,會採取多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勢必給系統的運行和用戶方的使用造成負擔和麻煩,「越安全就意味著使用越不方便」。尤其在網路環境下,實時性要求很高的業務不能容忍安全連接和安全處理造成的時延。網路安全採用分布式監控、集中式管理。
4)
網路安全等級劃分與管理
良好的網路安全系統必然是分為不同級別的,包括對信息保密程度分級(絕密、機密、秘密、普密),對用戶操作許可權分級(面向個人及面向群組),對網路安全程度分級(安全子網和安全區域),對系統結構層分級(應用層、網路層、鏈路層等)的安全策略。針對不同級別的安全對象,提供全面的、可選的安全演算法和安全體制,以滿足網路中不同層次的各種實際需求。
網路總體設計時要考慮安全系統的設計。避免因考慮不周,出了問題之後「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避免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避免對國家、集體和個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由於安全與保密問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因此必須注重網路安全管理。要安全策略到設備、安全責任到人、安全機制貫穿整個網路系統,這樣才能保證網路的安全性。
5)
網路安全經濟實用
網路系統的設計是受經費限制的。因此在考慮安全問題解決方案時必須考慮性能價格的平衡,而且不同的網路系統所要求的安全側重點各不相同。一般園區網路要具有身份認證、網路行為審計、網路容錯、防黑客、防病毒等功能。網路安全產品實用、好用、夠用即可。
2.網路信息安全設計與實施步驟
第一步、確定面臨的各種攻擊和風險。
第二步、確定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網路安全系統設計的目標和原則,是對應用系統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安全策略的制定要綜合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1)
系統整體安全性,由應用環境和用戶方需求決定,包括各個安全機制的子系統的安全目標和性能指標。
(2)
對原系統的運行造成的負荷和影響(如網路通信時延、數據擴展等)。
(3) 便於網路管理人員進行控制、管理和配置。
(4)
可擴展的編程介面,便於更新和升級。
(5) 用戶方界面的友好性和使用方便性。
(6)
投資總額和工程時間等。
第三步、建立安全模型。
模型的建立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簡化,更好地解決和安全策略有關的問題。安全模型包括網路安全系統的各個子系統。網路安全系統的設計和實現可以分為安全體制、網路安全連接和網路安全傳輸三部分。
(1)
安全體制:包括安全演算法庫、安全信息庫和用戶方介面界面。
(2) 網路安全連接:包括安全協議和網路通信介面模塊。
(3)
網路安全傳輸:包括網路安全管理系統、網路安全支撐系統和網路安全傳輸系統。
第四步、選擇並實現安全服務。
(1)
物理層的安爭:物理層信息安全主要防止物理通路的損壞、物理通路的竊聽和對物理通路的攻擊(干擾等)。
(2)
鏈路層的安全:鏈路層的網路安全需要保證通過網路鏈路傳送的數據不被竊聽。主要採用劃分VLAN(區域網)、加密通信(遠程網)等手段。
(3)網路層的安全:網路層的安全需要保證網路只給授權的客戶使用授權的服務,保證網路傳輸正確,避免被攔截或監聽。
(4)
操作系統的安全:操作系統安全要求保證客戶資料、操作系統訪問控制的安令,同時能夠對該操作系統上的應用進行審計。
(5)
應用平台的安全:應用平台指建立在網路系統之上的應用軟體服務,如資料庫伺服器,電子郵件伺服器,Web伺服器等。由於應用平台的系統非常復雜,通常採用多種技術(如SSL等)來增強應用平台的安全性。
(6)
應用系統的安全:應用系統是為用戶提供服務,應用系統的安全與系統設計和實現關系密切。應用系統使用應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務來保證基本安全,如通信內容安全、通信雙方的認證和審計等手段。
第五步、安全產品的選型
網路安全產品主要包括防火牆、用戶身份認證、網路防病系統統等。安全產品的選型工作要嚴格按照企業(學校)信息與網路系統安全產品的功能規范要求,利用綜合的技術手段,對產品功能、性能與可用性等方面進行測試,為企業、學校選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安全產品。

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設計總說明
對系統工程起動的背景進行簡要的說明:主要包括:
(1)
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2)
業主發展的需要(對需求分析書進行概括)
2.設計總則
在這一部分闡述整個系統設計的總體原則。主要包括:
(1)
系統設計思想
(2) 總體目標
(3)
所遵循的標准
3.技術方案設計
對所採用的技術進行詳細說明,給出全面的技術方案。主要包括:
(1) 整體設計概要
(2)
設計思想與設計原則
(3)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
(4) 網路系統設計
(5) 網路應用系統平台設計
(6)
伺服器系統安全策略
4.預算
對整個系統項目進行預算。主要內容包括:列出整個系統的設備、材料用量表及費用;成本分析;以綜合單價法給出整個系統的預算表。
5.項目實施管理
對整個項目的實施進行管理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
(1)
項目實施組織構架及管理
(2) 獎懲體系
(3) 施工方案
(4) 技術措施方案
(5) 項目進度計劃

❼ 看網路工程師需看哪些書籍

《網路工程師教程》這個本書就夠了,這是目錄: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2 計算機工作原理
1.3 計算機體系結構
第二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2.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和發展
2.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應用
2.3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
2.4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5 幾種商用網路的體系結構
2.6 OSI協議集
第三章 數據通信基礎
3.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3.2 信道特性
3.3 傳輸介質
3.4 數據編碼
3.5 數字調制技術
3.6 脈沖編碼調制
3.7 通信方式和交換方式
3.8 多路復用技術
3.9 差錯控制
第四章 廣域通信網
4.1 公共交換電話網
4.2 X.25公用數據網
4.3 幀中繼網
4.4 ISDN和ATM
第五章 區域網和城域網
5.1 LAN技術概論
5.2 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
5.3 介質訪問控制(MAC)技術
5.4 CSMA/CD協議和IEEE802.3標准
5.5 令牌匯流排和IEEE802.4標准
5.6 令牌環和IEEE802.5標准
5.7 分布隊列雙絞線和IEEE802.6標准
5.8 光纖環網和FDDI
5.9 ATM區域網
5.10 無線區域網
第六章 網路互連和互聯網
6.1 網路互連設備
6.2 區域網的互連
6.3 廣域網互連
6.4 Internet協議和組網技術
6.5 Internet應用
第七章 網路安全
7.1 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7.2 信息加密技術
7.3 認證
7.4 數字簽名
7.5 數字證書
7.6 密鑰管理
7.7 SSL和IPSec
7.8 虛擬專用網
7.9 SHTTP和SET
7.10 可信任系統
7.11 Kerberos
7.12 防火牆
7.13 病毒防護
7.14 入侵檢測
7.15 網路安全的發展趨勢
第8章 網路操作系統
8.1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
8.2 Windows NT/2000/XP
8.3 UNIX操作系統
8.4 Linux操作系統
8.5 對等式區域網
第九章 網站設計和配置技術
9.1 Windows 2000 IIS 伺服器的配置
9.2 Windows 2000 DHCP 伺服器的配置
9.3 Windows 2000 DNS 伺服器的配置
9.4 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配置 IMAIL 伺服器
9.5 LINUX BIND DNS伺服器的配置
9.6 LINUX APACHE伺服器的配置
第十章 接入網技術
10.1 接入網的基本概念
10.2 網路介面層協議
10.3 xDSL及ADSL接入
10.4 HFC接入
10.5 高速乙太網接入
10.6 寬頻無線接入
10.7 公共數據網路的接入
10.8 端用戶的網際網路接入方式
第十一章 組網技術
11.1 結構化布線
11.2 訪問路由器和交換機
11.3 交換機的配置
11.4 路由器的配置
11.5 配置路由協議
11.6 配置廣域網接入
11.7 L2TP配置與測試
11.8 IPSec配置與測試
第十二章 網路管理
12.1 CMIP/CMIS
12.2 管理信息庫MIB-2
12.3 SNMP
12.4 RMON
12.5網路管理工具及其相關技術
12.7 網路存儲SAN
第十三章 網路需求分析和網路規劃
13.1 網路工程組建方案設計
13.2 校園網網路方案設計
13.3 企業網網路方案設計
13.4 網路測試
13.5 網路性能評價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❽ 計算機網路概論的內容提要

本書適合於高等職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校、本科院校舉辦的二級職業技術學院,也可供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民辦高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使用,還可供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人員和愛好者參考使用。
《計算機網路概論》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教育)。《計算機網路概論》介紹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網路傳輸介質、網路設備和網路互連、有線區域網建設、網路操作系統、TCP/IP協議、網路安全和網路管理、數據通信常識、無線區域網技術、廣域網骨幹網技術、Internet接人技術、IPv6網路技術概述,以及網路編程、Internet信息服務與網路資料庫。《計算機網路概論》知識覆蓋全面,偏重於應用。《計算機網路概論》通過實驗訓練和理論學習的結合,使學生通過實實在在的網路傳輸介質和網路設備來認識和了解網路。《計算機網路概論》既適合計算機網路專業學生作為導論性教材學習,也適合非計算機網路專業的讀者全面地了解和認識網路技術。

❾ 遼寧科技大學專升本軟體工程考試都什麼題型啊,急急急...

題型你只能問過去的考生或打電話問問遼寧科技大學。
按照考綱看吧,遼寧專升本考試網上有。

2012年遼寧科技大學專升本考試大綱 ——《軟體工程》
【指定參考教材】

1.《資料庫系統概論》 薩師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

2.《計算機網路應用技術教程》 吳功宜,清華大學出版社

3.《C程序設計》 譚浩強,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考試科目:資料庫系統概論(70分)、計算機網路(70分)、C語言程序設計(60分)。 考試時間:150分鍾第一部分 《資料庫系統概論》考試大綱(70分)

一、資料庫概論

1、掌握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數據模型的概念及常用的數據模型;

3、掌握DBMS的功能; 4、掌握DBS的組成、三級模式與二級映像。

二、關系模型

1、了解關系的基本術語;

2、了解關系的完整性;

3、掌握應用關系代數表達關系操作;

4、了解查詢優化;

三、關系DBSQL語言

1、熟練掌握SQL表達查詢;

2、掌握表的建立、更新;

3、掌握視圖的特性及使用。

四、關系DB模式設計

1、熟練掌握FD(函數依賴)的定義;

2、掌握2NF、3NF及BCNF的定義

3、會用三個範式的概念進行模式分解。

五、 DB設計和保護

1、掌握設計的基本步驟、每部分的主要工作;

2、掌握根據需求設計資料庫的概念結構和邏輯結構

3、掌握DB保護的幾個方麵包括資料庫的恢復、並發操作、安全性、完整性。第二部分 《計算機網路》考試大綱(70分)

一、計算機網路概論

1)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及基本特徵

2)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結構與組成

3) 了解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基本概念

4)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方法,了解廣域網、城域網與區域網的主要技術特點

5) 掌握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以及 OSI 參考模型與 TCP/IP 參考模型的層次概念和各層的主要功能

二、數據通信

1) 掌握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常用傳輸介質的基本特性, 以及數據編碼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基帶傳輸的基本概念, 掌握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

3) 了解頻帶傳輸的基本概念與數據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廣域網中的數據交換技術的分類與基本工作原理

5) 了解 ATM 技術的基本概念

6) 掌握差錯產生的原因、誤碼率的定義、CRC 的基本原理、差錯控制機制

三、區域網技術

1) 掌握區域網的主要技術特點

2) 了解區域網拓撲結構的分類與特點

3) 了解 IEEE802 參考模型與協議的基本概念

4) 掌握典型共享介質區域網 ETHERNET 的基本工作原理 , 了解令牌匯流排與令牌環網的基本工作原理

四、網路互連技術

1) 了解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網路互連的類型與層次

3) 掌握典型的網路互連設備的類型,以及網橋、路由器與網關的基本工作原理

五、INTERNET 技術

1) 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結構

2) 掌握 TCP/IP 協議、 IP 地址與域名機制的基本概念,掌握IP地址的分類、每類IP地址的范圍和表示

3) 了解 INTERNET 的基本服務功能 WWW、電子郵件與文件傳輸服務的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子網和子網掩碼和子網的劃分方法

六、區域網組網技術

1) 了解區域網傳輸介質的類型與所需的主要設備

2) 掌握典型區域網、雙絞線 ETHERNET的基本組網方法

七、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技術

1) 掌握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網路安全的基本問題

3) 了解網路安全策略與網路用戶的關系

4) 了解網路防火牆技術的基本概念第三部分 《C語言程序設計》考試大綱(60分)

一、基礎部分

1、熟練運用常量與變數(整型、實型、字元型)。

2、掌握賦值運算符、算術運算符、關系運算符和邏輯運算符及它們的優先順序關系,掌握表達式的求解。

3、掌握基本輸入、輸出函數scanf、printf及常見格式控制符,如%d,%c,%f等。

二、簡單程序設計

1、熟練掌握分支結構形式,熟練掌握 if 語句的兩種形式,掌握switch語句。

2、能夠讀懂程序寫運行結果且編寫簡單的分支程序。

三、 循環

1、熟練掌握while循環,for循環的格式及流程,理解do-while循環。

2、能夠讀懂教材上的例題程序寫出正確的運行結果,並能夠編寫簡單的循環程序。

四、 數組的使用

1、理解數組的定義及初始化方法。

2、熟練掌握一維數組的常見操作,如查找最大值、最小值、指定元素值及插入、刪除、排序等操作。

3、掌握二維數組的格式輸出及簡單編程,如計算對角線元素之和等。

五、 函數

理解函數的定義。掌握參數傳遞規則。熟練掌握調用方式。

掌握使用遞歸函數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解變數的存儲類別。

熟練使用函數,並能夠自己定義函數解決一些常見問題,如將數組的問題利用函數加以實現。

六、 指針

1、熟練掌握指針變數的定義及訪問方式。

2、熟練掌握一維數組與指針的關系,能夠藉助指針變數實現對一維數組的常見編程。

3、理解字元串指針和指向字元串的指針變數。

七、 結構體

1、掌握定義與初始化。

2、熟練掌握結構體變數的使用,能夠給結構體變數各成員賦值並輸出。

八、 文件

1、掌握文件的打開方式。

2、熟練掌握文件的讀寫函數;會建立、輸出、復制文本文件。

說明:重點考察學生對C程序的閱讀和編寫能力。

職業技能考試部分(100分)

考試科目:C語言程序設計

考試時間:90分鍾

成績分配:根據問題編寫應用程序(總計5題,每題20分,計100分)

考試方式:考試之前,每位同學在E盤根目錄之下建一個子目錄,子目錄的名字用准考證號設定,每答完一道題目,

將源代碼保存到所建的子目錄下。

1、掌握一種C程序集成環境的使用,能夠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一個簡單C程序。

2、掌握if、switch語句的語法規則,能夠編寫簡單程序,如百分製成績轉換為五級分制、閏年判斷等問題。

3、掌握while、do-while及for語句的語法規則,並能編寫典型程序,如累加、累乘、素數、完數、水仙花數、九九表等問題。

4、掌握一維數組和二維數組的定義、賦值和輸入輸出的方法,能夠利用數組編寫典型程序,如求和、求最大/小值、查找、插入、刪除、排序等問題。

5、掌握函數形參與實參的對應關系及參數傳遞規則,理解函數的嵌套調用和遞歸調用方法,能夠編寫常見的函數,如求和、階乘、計算平均分、排序等問題。

6、掌握指針的概念、指針變數的定義和使用方法,能夠利用指針實現對一維數組的編程。

7、掌握結構體類型變數的定義和使用方法。

8、掌握文件以及緩沖文件系統、文件指針的概念,能夠利用文件打開、關閉、讀取等函數實現文本文件的創建、復制等操作。

說明:重點考察學生編寫程序及調試程序的能力。

❿ 100分懇求北京大學計算機本科2008年春季課程表,也就是3月份到暑假的。

很多課是秋天開的。春天不開。

00130202 高等數學(B)(二) 專業必修 5.0 102.0 6.0 劉培東 01 165 165 1-18 3-4 3-4 理教 213 合上加哲學 已滿
00130202 高等數學(B)(二) 專業必修 5.0 102.0 6.0 趙玉鳳 02 155 153 1-18 3-4 3-4 一教 201 加元培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劉培東 01 50 50 1-18 11-12 二教 311 已滿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劉培東 02 50 34 1-18 11-12 一教 302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趙玉鳳 03 50 43 1-18 11-12 一教 308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趙玉鳳 04 50 43 1-18 11-12 二教 501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劉培東 20 50 46 1-18 11-12 二教 515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趙玉鳳 21 50 23 1-18 11-12 二教 314 選
00131480 概率統計A 專業必修 3.0 51.0 3.0 羅定生 1 50 46 1-18 7-8 3-4單周 文史斗高 119 選
00132302 數學分析(II) 專業必修 5.0 102.0 6.0 譚小江 00 120 96 1-18 1-2 3-4 電教 104 選
00132312 數學分析(II)習題 專業必修 0.0 0.0 0.0 譚小江 01 60 46 1-18 11-12 二教 416 選
00132312 數學分析(II)習題 專業必修 0.0 0.0 0.0 譚小江 02 60 34 1-18 11-12 二教 206 選
00132323 高空裂尺等代數 (II ) 專業必修 4.0 85.0 5.0 田青春 00 120 81 1-18 7-8 1-2 一教 201 選
00132332 高等代數(II)習題 專業必修 0.0 0.0 0.0 田青春 01 60 59 1-18 11-12 二教 317 選
00132332 高等代數(II)習題 專源嫌業必修 0.0 0.0 0.0 田青春 02 60 12 1-18 11-12 一教 307 選
00132380 概率統計(B) 專業必修 3.0 51.0 3.0 03 120 114 1-18 7-8單周 3-4 二教 405 數學院齊欣上課 選
00431143 電磁學 專業必修 3.0 40.0 3.0 於 民 04 140 139 1-18 1-2 1-2 二教 405 雙周三(1.2)為習題 選
00431143 電磁學 專業必修 3.0 40.0 3.0 侯士敏 05 102 102 1-18 1-2 3-4 三教 107 周一雙周(1.2)為習題 已滿
00431143 電磁學 專業必修 3.0 40.0 3.0 高 旻 06 100 83 1-18 1-2 3-4 三教 201 周一雙周(1.2)為習題 選
00432201 數學物理方法 任選 3.0 45.0 3.0 何 進 00 60 0 1-18 7-8 1-2 二教 307 二教 306 選
04830030 科技交流與寫作 任選 2.0 36.0 2.0 吳文剛 00 50 25 1-18 7-8 二教 519 選
04830030 科技交流與寫作 任選 2.0 36.0 2.0 張 路 1 50 15 1-18 7-8 理教 120 選
04830080 代數結構與組合數學 專業必修 3.0 54.0 3.0 屈婉玲 1 190 179 1-18 3-4 1-2單周 二教 101 全程錄像 選
04830090 數理邏輯 專業必修 3.0 54.0 3.0 王捍貧 1 170 170 1-18 1-2雙周 3-4 二教 101 全程錄像 已滿
04830120 微機原理A 專業必修 3.0 54.0 3.0 王克義 1 170 170 1-18 3-4雙周 3-4 理教 207 已滿
04830130 微機實驗 任選 2.0 72.0 4.0 王道憲 1 200 145 1-18 教學所實驗室 選
04830140 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 專業必修 3.0 54.0 3.0 程 旭 1 140 136 1-18 7-8 7-8單周 二教 309 選
04830150 編譯技術 專業必修 3.0 54.0 3.0 孫家驌 1 170 161 1-18 1-2雙周 3-4 理教 117 二教 109 選
04830190 操作系統實習 專業必修 2.0 72.0 4.0 陳向群 1 140 133 1-18 3-4 二教 309 選
04830230 計算機圖形學 任選 3.0 54.0 3.0 李 勝 1 100 46 1-18 9-10雙周 9-10 三教 101 選
04830240 計算機網路概論 任選 3.0 54.0 3.0 嚴 偉 1 100 60 1-18 1-2雙周 3-4 三教 103 選
04830260 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 任選 3.0 54.0 3.0 劉 田 1 80 37 1-18 1-2 1-2雙周 二教 316 選
04830270 程序設計語言概論 任選 2.0 36.0 2.0 馬秀莉 1 80 26 1-18 1-2 二教 316 選
04830280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任選 2.0 36.0 2.0 1 80 26 1-18 1-2 一教 304 選
04830280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任選 2.0 36.0 2.0 汪小林 2 90 86 1-18 7-8 二教 515 選
04830290 面向對象技術引論 任選 2.0 36.0 2.0 麻志毅 1 100 62 1-18 7-8 二教 407 選
04830320 數字圖像處理 任選 3.0 54.0 3.0 王 衡 1 60 6 1-18 3-4 7-8雙周 三教 208 選
04830330 Linux程序設計 任選 2.0 36.0 2.0 曹東剛 1 90 56 1-18 7-8 一教 307 選
04830340 JAVA程序設計 任選 2.0 36.0 2.0 劉 揚 1 100 114 1-18 9-10 理教 207 已滿
04830630 電子線路(A) 專業必修 3.0 64.0 3.0 陳 江 01 120 114 1-18 3-4 1-2 二教 410 選
04830630 電子線路(A) 專業必修 3.0 64.0 3.0 王大鵬 02 90 82 1-18 7-8 3-4 一教 308 選
04830450 網路實用技術 全校任選 2.0 72.0 4.0 錢麗艷 1 100 48 1-8 9-10 二教 319 選
04830640 電子線路實驗(A) 專業必修 2.0 72.0 4.0 李 斗 01 120 101 1-18 老師統一安排時間 選
04830640 電子線路實驗(A) 專業必修 2.0 72.0 4.0 李 斗 02 80 68 1-18 老師安排時間 選
04830650 數字邏輯電路 專業必修 3.0 64.0 3.0 羅 武 01 100 88 1-18 3-4 3-4 二教 319 與微電子合上 選
04830650 數字邏輯電路 專業必修 3.0 64.0 3.0 段曉輝 02 100 100 1-18 3-4 3-4 三教 101 三教 203 與微電子合上 已滿
04830680 電子系統設計 任選 2.0 72.0 4.0 段曉輝 00 100 71 1-18 老師定時間 選
04830710 通信電路實驗 任選 2.0 48.0 4.0 張雲峰 00 80 50 1-18 老師定時間 選
04830730 微波技術與電路 任選 3.0 54.0 3.0 王子宇 00 60 34 1-18 3-4雙周 3-4 三教 106 選
04830760 數字信號處理(含上機) 任選 3.0 72.0 4.0 尚 勇 00 150 83 1-18 3-4單周 7-8 理教 207 選
04830800 光電子學 任選 3.0 54.0 3.0 戴恩光 00 60 50 1-18 1-2雙周 3-4 三教 204 選
04830850 近代物理 任選 3.0 54.0 3.0 葉安培 01 100 34 1-18 7-8 1-2雙周 三教 101 三教 203 選
04830860 理論力學 任選 3.0 54.0 3.0 張 爽 00 70 11 1-18 7-8雙周 3-4 三教 301 選
04830870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B 任選 3.0 54.0 3.0 王晶雲 00 50 12 1-18 7-8雙周 3-4 理教 124 選
04831740 計算科學簡明思想 全校任選 2.0 36.0 2.0 1 100 3 1-19 9-10 二教 410 選
04830880 納米科技與納米電子學 任選 3.0 54.0 3.0 彭練矛 00 60 34 1-18 7-8 7-8單周 三教 203 選
04830890 量子力學 (I) 任選 3.0 64.0 4.0 郭 弘 00 60 26 1-18 1-2 1-2 三教 206 選
04830930 聲學基礎 任選 3.0 54.0 3.0 李朝暉 00 30 1 1-18 7-8單周 7-8 三教 504 選
04830970 通信電路 任選 3.0 54.0 3.0 朱柏承 00 100 84 1-18 3-4 1-2雙周 三教 103 選
04831010 半導體物理 專業必修 3.0 72.0 4.0 康晉鋒 00 80 80 1-18 3-4 3-4 三教 201 已滿
04831030 數字集成電路原理 專業必修 3.0 64.0 4.0 甘學溫 00 80 74 1-18 3-4 1-2 電教 331 在電教/331全程錄象 選
04831080 微電子器件測試實驗 專業必修 2.0 72.0 4.0 韓德棟 00 80 71 1-18 與杜剛合上 選
04831090 模擬集成電路原理 專業必修 3.0 54.0 3.0 陳中建 00 80 75 1-18 7-8 3-4雙周 三教 207 與魯文高合上 選
04831140 微米納米技術概論 任選 2.0 54.0 3.0 李志宏 00 50 46 1-18 7-8 3-4單周 二教 309 選
04831180 PSoC應用開發基礎實驗 任選 2.0 40.0 8.0 何燕冬 00 40 11 1-18 老師定時間 選
04831200 隨機過程引論 任選 2.0 36.0 2.0 羅定生 1 45 36 1-18 3-4 二教 414 選
04831210 資訊理論 專業必修 2.0 36.0 2.0 許 超 1 45 45 1-18 1-2 理教 112 已
04831230 自動控制理論 任選 2.0 36.0 2.0 崔錦實 1 40 16 1-18 7-8 理教 116 選
04831240 數字信號處理 任選 3.0 54.0 3.0 曲天書 1 40 23 1-18 1-2單周 3-4 二教 408 選
04831360 智能信息系統實驗 任選 3.0 54.0 3.0 謝昆青 1 45 7 1-18 院實驗室 選
04831370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方法 任選 2.0 36.0 2.0 童雲海 1 40 20 1-18 3-4 二教 408 選
04831400 生物信息處理 任選 2.0 36.0 2.0 吳璽宏 1 40 34 1-18 7-8 三教 304 選
04831520 電子線路計算機輔助設計 任選 2.0 60.0 4.0 崔玉芹 00 170 167 1-18 老師統一安排時間 選
04831750 程序設計實習 專業必修 3.0 64.0 4.0 李文新 01 120 115 1-18 3-4 7-8單周 文史 101 與田永鴻合上 選
04831750 程序設計實習 專業必修 3.0 64.0 4.0 余華山 02 125 125 1-18 3-4 7-8單周 二教 309 已滿
04831750 程序設計實習 專業必修 3.0 64.0 4.0 郭 煒 03 130 130 1-18 3-4 7-8單周 二教 407 已滿
04831760 程序設計實習(實驗班) 專業必修 3.0 64.0 4.0 郭 煒 01 50 31 1-18 7-8雙周 5-6 理教 114 選
04831770 微電子與電路基礎 專業必修 2.0 48.0 3.0 劉曉彥 01 200 198 1-18 7-8 7-8單周 二教 205 與陳江合上 選
04831770 微電子與電路基礎 專業必修 2.0 48.0 3.0 黃 如 02 200 200 1-18 9-10 7-8雙周 二教 102 二教 205 與劉璐合上 已滿
04831780 自然語言處理導論 任選 2.0 36.0 2.0 劉 揚 1 80 9 1-18 9-10 一教 304 與其他老師合開 選
04831790 圖像與視覺計算 任選 2.0 36.0 2.0 陳毅松 1 80 4 1-18 9-10 一教 203 選
04831800 數字媒體技術基礎 任選 2.0 36.0 2.0 高 文 1 80 33 1-18 3-4 一教 308 多位老師授課 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