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算機考研408專業基礎綜合 用什麼教材 什麼參考書
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主要考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復習初級階段可以先看課本,都有對應的課本可以去看一下,其次就是要多找真題練習,必要的話可以報個專業課一對一的輔導班。
《數據結構》嚴蔚敏 清華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計算機組成原理》白中英 科學出版社
《計算機操作系統(修訂版)》湯子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 版社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 電子工業出版社
② 生物工程本科專業所有課程
生物工程本科專業所有課程?
大學英語(I) 必修課 4
無機化學實驗 2
高等數學A(I) 必修課 5
線性代數A 必修課 3
無機化學 必修課 4
計算機文化基礎 必修課 3
思想道德修養 必修課 1
體育(I) 必修課 1
軍事理論 必修課 1
高等數學A(II) 必修課 5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必修課 2
大學物理A(I) 必修課 4
分析化學 必修課 4
分析化學實驗 必修課 3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必修課 4
大學英語(II) 必修課 4
*** 思想概論B 必修課 2
體育(II) 必修課 1
營養食品衛生 校_任選課 2
實用電子技肢鄭術與製作 校_任選課 2
大學物理A(II) 必修課 3
大學物理實驗A(I) 必修課 1.5
有機化學C 必修課 4
有機化學實驗 必修課 2
大學英語(III) 必修課 4
法律基礎 必修課 1
植物生物學 必修課 3
植物生物學實驗 必修課 2
體育(III) 必修課 1
功能復合材料與現代生活 校_任選課 2
大學物理實驗A(II) 必修課 1.5
大學英語(IV) 必修課 4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必修課 3
生物化學(1) 必修課 4
動物生物學 必修課 3
環境微生物學 院_任選課 2
發育生物學 院_任選課 2
生物化學實驗(I) 必修課 2
動物生物學實驗 必修課 2
野外實習 必修課 2
體育(IV) 必修課 1
生物制葯與科技發展 校_任選課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必修課 2
生物化學(2) 必修課 3
遺傳學 必修課 3
動物生理學實驗 限選課 1
微生物學 必修課 4
遺傳學實驗 必修課 2
動物生理學 限選課 3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院_任選課 3
微生物學實驗 必修課 2
東方民族電影藝術欣賞 校_任選課
*** 理論概論 必修課 2
細胞生物學 必修課 3
分子生物學 必修課 4
專業英語 院_任選課 2
生態學 限選課 2
免疫學 院_任選課 3
生物統計學 限選課 2
細胞生物學實驗 必修課 2
攝影與欣賞 校_任選課 2
基因工程 限選課 2
細胞工程 限選課 2
微生物發酵技術 限選課 3
酶工程 限選課 2
生物信息學 院_任選課 3
文獻查閱與科技寫作(英文) 院_任選課
生物化學綜合實驗 必修課 2
分子生物學綜合實驗 必修課 2
畢業論文 必修課 10
Photoshop應用 校_任選課 2
一共八個學期,中間有空行。數字是學分,希望你滿意。
生物工程本科有哪些專業課?
以下是我們學校生物工程教學計劃
學科基礎課程 大學化學(Ⅱ)
大學化學實驗(Ⅱ)
現代生物學導論(Ⅰ)
高等數學(Ⅰ)
大學物理(Ⅱ)
有機化學(Ⅲ)
物理實驗(Ⅱ)
有機化學實驗(Ⅲ)
線性代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Ⅰ)
物理化學(Ⅲ)
物理化學實驗(Ⅱ)
C++程序設計
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實驗
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實驗
工程訓練(Ⅱ)
電工與電子學(Ⅰ)
電工電子實習
生物統計學
專業課程 遺傳學
遺傳學實驗
細胞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實驗
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
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實驗
生物工藝原理課程設計
生產實習
生物工藝原理
人體及動物生理學
基因工程(雙語)
分子遺傳學
教學實習
畢業實習
畢業論文
美國大學有生物工程本科專業嗎
有,很多美國綜合性大學都有設置相關專業,而且美國生物工程專業在歷年的申請中是比較熱門的。國生物科學專業發展的非常理想,也是很多的學生夢想的進修國度。
美國還是相當重視這方面的人才的,地位和收入的雙重提升讓美國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的起薪就達到了8萬美元,這是很其他專業不能達到的高度。對於研究人才來說歷老頌這樣的薪資就很高了,隨著經驗積累和研究的突破,薪資的提升也會很快。多數的中層生物學家的薪資都在10萬美元以上。
石油工程本科專業課程有哪些
石油工程專業是石油類院校主幹學含並科之一,也是目前就業非常好的專業之一。畢業生主要到石油工業部門從事工程設計、運行施工、生產管理、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基本業務要求是
1.具有數學、物理、化學和地質學的堅實基礎。。
2.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工程科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初步了解本學科科技發展的趨勢及應用前景。
3.受到比較嚴格的石油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應用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進行油氣井鑽采工程設計和油氣田開發方案設計的初步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石油工程實際問題、進行技術改造、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較強的實驗測試、運算和表達能力,掌握文獻檢索和其它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4.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工作適應能力和較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這點還是很重要的)。
主幹學科:油氣鑽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基礎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滲流力學、石油開發地質學、油田化學、鑽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油田化學、鑽采新技術、油層物理、現代試井分析、油氣田開發基礎、提高採收率基礎、岩石力學等。
專業實驗:包括工程流體力學實驗、油層物理實驗、滲流力學實驗、石油工程實驗、油田化學實驗等。
實踐性教學環節:普通地質實習、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附: 石油工程教學計劃(必修課)
1. 中國革命史
2. 馬克思主義哲學
3.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4. 法律基礎
5. 大學成才導論
6. 當代世界與中國
7. 軍事理論
8. 體育
9. 基礎外語
10.高等數學
11.工程數學
12.大學物理
13.大學物理實驗
14.化學原理(Ⅰ)
15.化學原理(Ⅱ)
16.油田化學
17.計算機應用基礎(C)
18.畫法幾何與機械制
19.機械設計基礎
20.工程力學
21.工程流體力
22.滲流力學
23.地質學基礎
24.油田開發地質
25.測井
26.熱工與傳熱
27.電工電子技術
28.油層物理
29.石油工程導論
30.鑽井工程
31.採油工程
32.油藏工程
33.技術經濟
北郵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所有課程名稱 出版社 作者 萬分感謝 包含所有選修課程
這個網址,可以下載課表::jwc.bupt.e./list/list.php?p=4_34_1
教材得自己搜了
請問天津大學化工院生物工程系大學本科時所學的所有課程
專業主修課程 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微生物發酵工程、細胞培養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生物分離工程、基因工程及生物過程裝備等。
這個專業不是很好找工作 你要做好心理准備 不過在大一結束的時候 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
自學生物工程本科?
你是哪裡的咯?
可以去學校買二手的嗎?或者有條件的話去圖書館借用
工程本科專業課程一般使用哪些教材
專業課程及教材
高等數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數學》(第二版)上下冊
-移動信息工程導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與應用導論》(第七版)(英文版)
-移動信息工程數學基礎:
電子工業出版社《線性代數及其應用》(第三版)(英文版) David.C.Lay;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初等概率論》(第四版)(英文版) Kai Lai Chung
機械工業出版社《離散數學及其應用》(第七版)(英文版)Kenh H.Rosen
-軟體設計:
電子工業出版社:《C++大學教程》(C++ How to Program,英文版,電子書第8版,紙質第6版)P.J.Deitel H.M.Deitel
-電路與電子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工學原理及應用》(英文精編版•第4版) Allan R.Hambley
-移動信息工程物理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電磁場與電磁波》(第二版)(英文版) David K.Cheng
-數字系統設計:
機械工業出版社《數字設計和計算機體系結構》(英文版) David Harris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數據結構與程序設計:c++語言描述》(英文影印版)Robert L.Kruse
-信號與系統
電子工業出版社《信號與系統》(第二版·英文版)奧本海姆
-計算機組成原理
機械工業出版社《計算機組成與設計:軟體硬體介面》(第四版·英文版·ARM版)David A.Patterson
-通信原理與系統
電子工業出版社《通信原理》(英文版)樊昌信
-數字信號處理與控制
電子工業出版社《數字信號處理:基於計算機的方法》(第四版·英文改編版)桑吉特·米特拉
-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
高等教育出版社《操作系統概念》(第七版·英文影印版)Abraham
-計算機網路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第四版·英文版)James F
生物工程專業學哪些課程?
基礎知識一定會學到生物學基礎,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還會學到基因,遺傳,蛋白質,細胞,分子,生化,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最主要的是發酵,還涉及到普化,化工,物理,物化,電工,自控,儀器。。。。。。。
我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大專)自考建築工程本科要考完所有課程嗎?
對,8年之內考完所有課程。
如果是大專畢業再讀生,可以參加6門免考。
如果英語4級證免考英語。
計算機2級證,免考計算機方面的實踐課
③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多久看完
pyright © 1999-2020, CSD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打開APP
不吃牛油果
關注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及網際網路】 原創
2021-12-08 14:43:31
2點贊
不吃牛油果
碼齡3年
關注
目錄
1.1 什麼是網際網路
1.1.1 具體構成描述
1.1.2 服務描述
1.1.3 網路協議
1.2 網路邊緣
1.2.1 接入網
1.3 網路核心
1.3.1分組交換
1.3.2 電路交換
1.3.3 報文交換
1.4 交換網中的時延,丟包和吞吐量
1.5 協議層次及其服務模型
1.1 什麼是網際網路
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描述網際網路
1.1.1 具體構成描述
端系統(主機):與網際網路相連的設備
端系統通過通信鏈路和分組交換機連接到一起
通信鏈路由不同的物理媒體組成,傳播速度用bit/s來計算
分組:當一台端系統要向另一台端系統發送數據時,發送端系統將數據分段,並為每段加上頭部位元組,由此形成的信息包叫分組
分組通過網路發送到接收端系統,在那裡被裝配成初始數據
分組交換機從它的一條入通信鏈路接收到達的消息,並從它的一條出通信鏈路轉發該條消息
最著名的分組交換機:路由器和鏈路層交換機
路由器通常用作網路核心
鏈路層交換機常用在接入網
一個分組所經歷的一系列的通信鏈路和分組交換機稱為通過網路的路徑
端系統通過**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接入網際網路中
每個ISP本身就是一個由多台分組交換機和通信鏈路組成的網路,各ISP為端系統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網路接入
端系統,分組交換機和其他網路部件都需要運行一系列的協議
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協議TCP/IP
IP協議定義了路由器和端系統之間交換的分組格式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1.1.2 服務描述
分布式應用程序: 應用程序涉及在多個相互交換數據的端系統,故稱他們分布式應用程序。
與網際網路相連的端系統都有一個套接字介面,該介面規定了運行在端系統上的程序請求在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向另一個端系統上特定的目的程序交付數據的方式
網際網路套接字介面是一個發送程序必須遵守的規則合集
1.1.3 網路協議
在網際網路中,任何兩個以上的遠程通訊實體的所有活動都受協議的制約
協議定義了在兩個通訊實體之間交換的報文的格式和順序,以及報文的發送或接收一條報文或其他時間所採取的動作
1.2 網路邊緣
位於網路邊緣的主機又分為兩類:客戶和伺服器
客戶通常是桌面PC,智能手機等
伺服器是更強大的機器,用於存儲和發布Web頁面,郵件等
1.2.1 接入網
接入網:是將端系統物理連接到其邊緣路由器的網路
邊緣路由器 是端系統到任何其他遠程端系統的路徑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家庭接入有兩種最流行的類型:數字用戶線(DSL)和電纜
1.3 網路核心
網路核心: 又端系統的分組交換機和鏈路構成的網狀網路
1.3.1分組交換
端系統之間彼此交換報文,報文可以執行一種控制功能,也可以包含數據
為了從源端系統向目的端系統發送一個報文,源將上報文劃分為較小的數據塊,稱為分組
分組以鏈路的最大傳輸速率的速度通過通信鏈路
多數分組交換機在鏈路的輸入端使用存儲轉發傳輸,是指在交換機開始向輸出鏈路傳輸該分組的第一個比特之前,必須接受到整個分組
每台分組交換機和多個鏈路連接,對於每條相連的鏈路,該分組交換機具有一個輸出緩存,它用於存儲路由器准備發往那條鏈路的分組
如果該鏈路正在傳輸其他分組,那麼該分組必須在輸出緩存等待,這叫排隊時延
一個到達的分組可能發現輸出緩存已經滿了的情況,此時將出現分組丟包的情況
每個端系統都有一個IP地址。當源主機向目的主機發送一個分組時,源在該分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主機的IP地址
1.3.2 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在這個發送者可以發送信息之前,電話網路必修要先在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建立一條連接。這是條真正的連接,在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的交換機都是維持著的。
當網路把這個電路建立好之後,在這個網路中的鏈路的傳輸速率也是維持好的。所以發送者可以以穩定的速率傳輸數據給接收者
鏈路中的電路是通過頻分復用FDM和時分復用TDM來實現的
對於FDM,鏈路的頻譜由跨越鏈路創建的所有連接共享。在連接期間鏈路為每條連結專用一個頻率。
在電話網路中,這個頻寬通常是4kHz,該頻段的寬度稱為帶寬
對於TDM,時間被劃分為固定的幀,每個幀又被劃分為固定數量的時隙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區別:
電路交換的三個步驟:
建立連接(分配通信資源)
通話(一直佔用通信資源)
釋放連接(歸還通信資源)
1.3.3 報文交換
報文交換
一個應用發送信息的整體就是一個報文。
在數據交換過程中,要以整個信息作為一個整體,一次性轉發到下一個鄰接路由器上,路由器再把整個報文接收到,再決定這個報文怎麼轉發,從哪個介面轉發出去,直至目的主機。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1.4 交換網中的時延,丟包和吞吐量
我們希望網際網路服務在任意兩個端系統之間隨心所欲的瞬間移動數據而沒有任何數據損失,但那時不可能的,
所以計算機網路要限制在端系統之間的吞吐量:每秒能夠傳送的數據量
當一個分組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該分組在沿途的每個節點經受了不同的時延:節點處理時延,排隊時延,傳輸時延,傳播時延,這些時延累加就是節點總時延
節點處理時延: 檢查分組首部和決定將該分組導向何處需要的時間
排隊時延: 在隊列中,當分組在鏈路上等待傳輸時,經受排隊時延
傳輸時延: 路由器推出整個分組需要的時間
傳播時延: 將分組傳播到另一個節點需要的時間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到達分組時發現隊列滿了。由於沒有地方存儲這個分組,路由器將丟棄該分組,形成丟包
一個節點的性能不止可以從時延看出來,也可以從丟包率看出來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
吞吐量被常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吞吐量受網路帶寬或額定速率的限制。
時延帶寬積
時延帶寬積 = 傳播時延 × 帶寬
若發送端連續發送數據,則在所發送的第一個bit即將到達終點時,發送端就已經發送了時延帶寬積個bit;
鏈路的時延帶寬積又稱為以bit為單位的鏈路長度。
往返時間RRT
在許多情況下,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不僅僅單方向傳輸,而是雙向交互;
我們有時候很需要知道雙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時間。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用來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
網路利用率: 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
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會迅速增加,如下圖所示;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丟包率
丟包率即分組丟失率,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傳輸過程中丟失的分組數量與總分組數量的比率;
分組丟失的兩個主要原因:分組誤碼,結點交換機緩存隊列滿(網路擁塞)。
1.5 協議層次及其服務模型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文章知識點與官方知識檔案匹配
網路技能樹首頁概覽
22919 人正在系統學習中
打開CSDN APP,看更多技術內容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筆記02_A橙_的博客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學習筆記02:運輸層。 運輸層介於應用層與網路層之間,為應用層提供了直接的通信服務。在應用層時已經介紹了兩種運輸層協議UDP和TCP,本章主要介紹這兩個協議和運輸層的原理及實現。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 自頂向下方法》學習整理_TiSam的博客
《計算機網路 自頂向下方法》學習整理計算機網路1、計算機網路(1)英特網(2)網路邊緣(3)網路核心(4)時延、丟包、吞吐量(5)協議層次2、應用層(1)應用層協議(2)Web和HTTP(3)SMTP(4)DNS3、運輸層(1)運輸層服務(2)無連接運輸:UDP...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自頂向下方法來自於計算機演算法的其中一種思想結晶。當然在我們所了解的演算法中還有許多種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工具/原料遞歸網路程序方法演算法方法/步驟自頂自下主要是一種演算法的實現,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之下,使用一種方法進行演算,得到一種正確的結果,也就可以命名用自頂向下的思想進行實現了。在方程式內,對於未知的結果也就是進行一種推...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一)——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
不要成為理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寫在前面 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打算把自己的學習筆記轉化為博客,以便於更好地復習,也便於大家一起學習與交流。 參考課程:中科大-鄭老師《計算機網路》 參考書籍:《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原書第七版 什麼是Internet? 網際網路是一個世界范圍的計算機網路,即它是一個互聯了遍及全世界數計算設備的網路。 具體構成及描述 計算設備 : 主機(端系統)、運行的網路應用程序 節點: 主機及其上運行的應用程序 路由器、交換機等網路交換設備 例如:手機、平.
繼續訪問
最新發布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筆記)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第7版)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 通信網路筆記(自頂向下的方法)from top to the botton of MIT
網路利用率大並不是好事:會導致網路很堵,速度變慢。時延變長。 第一章計算吞吐量: 考慮下圖,其中有一個機構網路連接到互聯網。假設平均對象大小為900,000位,並且從機構的瀏覽器到原始伺服器的平均請求速率為每秒15個請求。還假設從接入鏈路互聯網上的路由器轉發HTTP請求到收到響應所需的時間平均為3秒。對於平均接入延遲(access delay),即從互聯網路由器到機構路由器的延遲,可以建模為,ta是通過訪問鏈路發送對象所需的平均時間(也就是機構網路到原始伺服器網路的時間,圈起來的部分),b是對象到達訪問鏈路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Wireshark lab(一)
Getting Started Wireshark:A packet sniffer for observing the messages exchanged between executing protocol entities A packet sniffer captures (「sniffs」) messages being sent/received from/by your computer; it will also typically store and/or display the con
繼續訪問
熱門推薦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學習筆記
目錄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 1.1 什麼是網際網路 1.1.1 組成描述 1.1.2 服務描述 1.1.3 協議 1.2 網路的邊緣 1.2.1 接入網 1.2.2 物理媒體 1.3 網路核心 1.3.1 分組交換 1.3.2 電路交換 1.3.3 分組交換和電路交換的對比 1.3.4 網路的網路 1.4 分組交換中的時延、丟包、吞吐量 1.4.1 分組交換...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 自頂向下方法
文章目錄學習本書的目的一、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二、使用步驟總結 學習本書的目的 主要目的並不是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只是,而是學習作者的思維方式,以及自己對這種思維方式的理解。 一、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 這一章首先描述了什麼是網際網路,以及網際網路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讓我對網際網路很感興趣,然後就描述了網際網路中最簡單的例子,兩個端之間的數據傳輸,講解數據傳輸的時候從協議到路由器最後到通信衛星,讓我腦子里大致有個輪廓,就是兩個端傳遞需要那些設備支持。由兩個端的數據傳輸,自然將到了多端傳輸,多端傳輸一個是多端之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網路層
將路由器、交換機和目前大多數網路設備的功能進一步抽 象成:按照流表(由控制平面設置的控制邏輯)進行PDU。:替換目標IP地址和埠號,採用存
④ 誰有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第四版)的PPT
改進計算機網路的教材和教學法. 20年多來,我一直在《計算機網路:系統方法 第三版》中文版,影印版皆作者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解釋了當今通信服務的底層
⑤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第四章-網路層 要點
網路層的作用:實現主機到主機的通信服務,將分組從一台發送主機移動到一台接收主機。
1、轉發涉及分組在單一的路由器中從一條入鏈路到一條出鏈路的傳送。
2、路由選擇涉及一個網路的所有路由器,它們經路由選擇協議共同交互,以決定分組從源到目的地結點所採用的路徑。計算這些路徑的演算法稱為路由選擇演算法。
每台路由器都有一張轉發表,路由器通過檢查到達分組首部欄位的值來轉發分組,然後使用該值在該路由器的轉發表中索引查找。路由選擇演算法決定了插入路由器轉發表中的值。
路由選擇演算法可能是集中式的,或者是分布式的。但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是路由器接收路由選擇協議報文,該信息被用於配置其轉發表。
網路層也能在兩台主機之間提供無連接服務或連接服務。同在運輸層的面向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類似,連接服務需要握手步驟,無連接服務不需要握手。但它們之間也有差異:
1、 在網路層中,這些服務是由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主機到主機的服務。在運輸層中,這些服務則是運輸層向應用層提供的進程到進程的服務。
2、 在網路層提供無連接服務的計算機網路稱為數據報網路;在網路層提供連接服務的計算機網路稱為虛電路網路。
3、 在運輸層實現面向連接的服務與在網路層實現連接服務是根本不同的。運輸層面向連接服務是在位於網路邊緣的端系統中實現的;網路層連接服務除了在端系統中,也在位於網路核心的路由器中實現。(原因很簡單:端系統和路由器都有網路層)
虛電路網路和數據報網路是計算機網路的兩種基本類型。在作出轉發決定時,它們使用了非常不同的信息。
IP地址有32比特,如果路由器轉發表採用「蠻力實現」將對每個可能的目的地址有一個表項。因為有超過40億個可能的地址,這種選擇完全不可能(即使用二分查找也十分慢)。
我們轉發表的表項可以設計為幾個表項,每個表項匹配一定范圍的目的地址,比如有四個表項
(你可能也會考慮到,IP地址有32比特,如果每個路由器設計為只有2個表項,那麼也只需要有32個路由器就可以唯一確定這40億個地址中的一個。)
最長前綴匹配規則,是在轉發表中尋找最長的匹配項,並向與最長前綴匹配相關聯的鏈路介面轉發分組。這種規則是為了與網際網路的編址規則相適應。
1、輸入埠
「使用轉發表查找輸出埠」是輸入埠最重要的操作(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操作)。輸入埠執行完這些所需的操作後,就把該分組發送進入交換結構。如果來自其他輸入埠的分組當前正在使用交換結構,一個分組可能會在進入交換結構時被暫時阻塞,在輸入埠處排隊,並等待稍後被及時調度以通過交換結構。
2、交換結構
交換結構的三種實現方式
3、輸出埠
分組調度程序 處理在輸出埠中排隊的分組
4、路由選擇處理器
</br>
</br>
IP協議版本4,簡稱為IPv4;IP協議版本6,簡稱為IPv6。
如上圖所示,網路層有三個主要的組件
1、IP協議
2、路由選擇協議
3、ICMP協議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
</br>
不是所有鏈路層協議都能承載相同長度的網路層分組。有的協議能承載大數據報,而有的協議只能承載小分組。例如,乙太網幀能夠承載不超過1500位元組的數據,而某些廣域網鏈路的幀可承載不超過576位元組的數據。
一個鏈路層幀能承載的最大數據量叫做最大傳送單元(Maximun Transmission Unit, MTU)
所以鏈路層協議的MTU嚴格限制著IP數據報的長度。這也還不是主要的問題,問題在於發送方與目的地路徑上的每段鏈路可能使用不同的鏈路層協議,且每種協議可能具有不同的MTU。
舉個例子:假定從某條鏈路收到一個IP數據報,通過檢查轉發表確定出鏈路,並且該出鏈路的MTU比該IP數據報的長度要小。那麼如何將這個過大的IP分組壓縮進鏈路層幀的有效載荷欄位呢?
解決辦法是,將IP數據報中的數據分片成兩個或更多個較小的IP數據報,用單獨的鏈路層幀封裝這些較小的IP數據報;然後向輸出鏈路上發送這些幀。每個這些較小的數據報都被稱為片(fragment)。
路由器完成分片任務。同時,為了使得網路內核保持簡單,IPv4設計者把數據報的重組工作放到端系統中,而非放到網路路由器中。
前提:一個4000位元組的數據報(20位元組IP首部加上3980位元組IP有效載荷)到達一台路由器,且必須被轉發到一條MTU為1500位元組的鏈路上。假定初始數據報貼上的標識號為777。
這意味著初始數據報中3980位元組數據必須被分配到3個獨立的片(其中的每個片也是一個IP數據報)
IP分片:
IP地址有32比特,分為網路號和主機號。
IP地址的網路部分(即網路號)被限制為長度為8、16或24比特,這是一種稱為分類編址的編址方案。具有8、16和24比特子網地址的子網分別被稱為A、B和C類網路。
但是它在支持數量迅速增加的具有小規模或中等規模子網的組織方面出現了問題。一個C類(/24)子網僅能容納多大2^8 - 2 = 254台主機(2^8 = 256, 其中的兩個地址預留用於特殊用途),這對許多組織來說太小了。然而一個B類(/16)子網可支持多達65534台主機,又太大了。這導致B類地址空間的迅速損耗以及所分配的地址空間的利用率低。
廣播地址255.255.255.255。當一台主機發出一個目的地址為255.255.255.255的數據報時,該報文會交付給同一個網路中的所有主機。
某組織一旦獲得了一塊地址,它就可以為本組織內的主機與路由器介面逐個分配IP地址。既可手工配置IP地址,也可以使用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自動配置。DHCP還允許一台主機得知其他信息,如它的子網掩碼、它的第一跳路由器地址(常稱為默認網關)與它的本地DNS伺服器的地址。
由於DHCP具有能將主機連接進一個網路相關方面的自動能力,它又被稱為即插即用協議。
DHCP是客戶-伺服器協議。客戶通常是新達到的主機,它要活的包括自身使用的IP地址在內的網路配置信息。在最簡單的場合下,每個子網將具有一台DHCP伺服器。如果在某子網中沒有伺服器,則需要一個DHCP中繼代理(通常是一台路由器),這個代理知道用於該網路的DHCP伺服器的地址。
DHCP協議工作的4個步驟:
網路地址轉換(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ICMP通常被認為是IP的一部分,但從體系結構上將它是位於IP之上的,因為ICMP報文是承載在IP分組中的。即ICMP報文是作為IP有效載荷承載的,就像TCP與UDP報文段作為IP有效載荷被承載那樣。
眾所周知的ping程序發送一個ICMP類型8編碼0的報文到指定主機。看到該回顯請求,目的主機發回一個類型0編碼0的ICMP回顯回答。大多數TCP/IP實現直接在操作系統中支持ping伺服器,即該伺服器不是一個進程。
新型IPv6系統可做成向後兼容,即能發送、路由和接收IPv4數據報,要使得已部署的IPv4系統能夠處理IPv6數據報,最直接的方式是採用一種雙棧方法。
1、鏈路狀態(Link State, LS)演算法:屬於全局式路由選擇演算法,這種演算法必須知道網路中每條鏈路的費用。費用可理解為鏈路的物理長度、鏈路速度,或與該鏈路相關的金融上的費用。鏈路狀態演算法採用的是Dijkstra演算法。
2、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 DV)演算法:屬於迭代的、非同步的和分布式的路由選擇演算法。
「迭代的」,是因為此過程一直要持續到鄰居之間無更多信息要交換為止。
「非同步的」,是因為它不要求所有結點相互之間步伐一致地操作。
「分布式的」,是因為每個結點都要從一個或多個直接相連鄰居接收某些信息,執行計算,然後將其計算結果分發給鄰居。
DV演算法的方程:
其中,dx(y)表示從結點x到結點y的最低費用路徑的費用,c(x, v)是結點x到結點v的費用,結點v指的是所有x的相連結點,所以x的所有相連結點都會用minv方程計算。
(N是結點(路由器)的集合,E是邊(鏈路)的集合)
為了減少公共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計算的復雜性以及方便企業管理網路,我們將路由器組織進自治系統。
在相同AS中的路由器全都運行同樣的路由選擇演算法,且擁有彼此的信息。在一個自治系統內運行的路由選擇演算法叫做自治系統內部路由選擇協議。
當然,將AS彼此互聯是必需的,因此在一個AS內的一台或多台路由器將有另外的任務,即負責向在本AS之外的目的地轉發分組。這些路由器被稱為網關路由器。
分為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和自治系統間的路由選擇
1、網際網路中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路由選擇信息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2、網際網路中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開放最短路優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
3、自治系統間的路由選擇:邊界網關協議(Bro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AS間和AS內部路由選擇協議?
實現廣播的方法
1、無控制洪泛。該方法要求源結點向它的所有鄰居發送分組的副本。當某結點接收了一個廣播分組時,它復制該分組並向它的所有鄰居(除了從其接收該分組的那個鄰居)轉發之。
致命缺點: 廣播風暴 ,如果圖具有圈,那麼每個廣播分組的一個或多個分組副本將無休止地循環。
2、受控洪泛。用於避免廣播風暴,關鍵在於正確選擇何時洪泛分組,何時不洪泛分組。受控洪泛有兩種方法:序號控制洪泛、反向路徑轉發(Reverse Path Forwarding, RPF)
3、生成樹廣播。雖然序號控制洪泛和RPF能避免廣播風暴,但是它們不能完全避免冗餘廣播分組的傳輸。
多播:將分組從一個或多個發送方交付到一組接收方
每台主機有一個唯一的IP單播地址,該單播地址完全獨立於它所參與的多播組的地址。
網際網路網路層多播由兩個互補組件組成: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MP)和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IGMP只有三種報文類型:membership_query報文,membership_report報文,leave_group報文。
與ICMP類似,IGMP報文也是承載在一個IP數據報中。
網際網路中使用的多播路由選擇
1、距離向量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2、協議無關的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⑥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如下:
自頂自下主要是一種演算法的實現,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之下,使用一種方法進行賀數演算,得到一種正確的結果,也就可以命名用自頂向下的思想進行實現了。衫螞
在方程式內,對於未知的結果也就是進行一種推算。可以使用演算法,也可以使用方程式的方式。在中國最古老的方式,我們也都會知道,演算法就是我國最為古老的算學方式。
實在不會的,也要記住演算的步驟,因為記憶或許就是演算法的精要。我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使用的方程並不要我們進行記憶,因為我們在進行計算的時候,都要寫在作業本之上,所以相對於演算法來說,簡單實現一點,對於一種記憶來說,更為的困難了。不過筆記解決了這樣的一種問題。
而古老的演算法,這個X的過程,可能就在我們的內心吧。用筆畫一畫,或許我們也就明白了,不過真的要記憶這樣一種完全的演算法過程,也不是一件內容的事情。
⑦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網路層
R1. 我們回顧一下本書中使用的某些術語。前面講過,運輸層的分組名稱是報文段,數據鏈路層的分組名字是幀。網路層的分組名字是什麼?前面講過,路由器和鏈路層交換機都稱為分組交換機。路由器和鏈路層交換機間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回想我們對數據報網路和虛電路網路都使用術語路由器。
R2. 在數據報網路中,網路層最重要的兩個功能是什麼?在虛電路網路中,網路層的3個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麼?
R3. 路由選擇和轉發的區別是什麼?
R4. 在數據報網路和虛電路網路中,路由器都使用轉發表嗎?如果是,描述用於這兩類網路的轉發表。
R5. 描述某些網路層能為單個分組提供的某些假想的服務。對於分組流進行相同的描述。網際網路的網路層為你提供了這些假想服務嗎?ATM的CBR服務模型提供了該假想服務嗎?ATM的ABR服務模型提供類該假想服務嗎?
R6. 列出某些得益於ATM的CBR服務模型的應用。
R7. 討論為什麼在高速路由器的每個輸入埠都存儲轉發表的影子副本。
R8. 4.3節中討論了3類交換結構。列出並簡要討論每一類交換結構。哪一種(如果有的話)能夠跨越交換結構並行發送多個分組?
R9. 描述在輸入埠會出現分組丟失的原因。描述在輸入埠如何消除分組丟失(不使用無限大緩存區)。
R10. 描述在輸出埠出現分組丟失的原因。通過增加交換結構速率,能夠防止這種丟失嗎?
R11. 什麼是HOL阻塞?它出現在輸入埠還是輸出埠?
R12. 路由器有IP地址嗎?如果有,有多少個?
R13. IP地址223.1.3.27的32比特二進制等價形式是什麼?
R14. 考察使用DHCP獲得它的IP地址,網路掩碼,默認路由器和其本地DNS伺服器的IP地址的主機。列出這些值。
R15. 假設在一個源主機和一個目的主機之間有3台路由器。不考慮分片,一個從源主機發送給目的主機的IP報文將通過多少個埠?為了將數據報從源移動到目的地需要檢索多少個轉發表?
R16. 假設某應用每20ms生成一個40位元組的數據塊,每塊封裝在一個TCP報文中,TCP報文再封裝在一個IP數據報中。每個數據報的開銷有多大?應用數據所佔的百分比是多少?
R17. 假設主機A向主機B發送封裝在一個IP數據報中的TCP報文段。當主機B接收到該數據報時,主機B中的網路層應該如何知道它應當將該報文段(即數據報的有效載荷)交給TCP而不是UDP或某個其他東西呢?
R18. 假定你購買了一個無線路由器並將其與電纜數據機相連,並且你的ISP動態地為你連接的設備(即你的無線路由器)分配一個IP地址。還假定你家有5台PC,均使用802.11以無線方式與該無線路由器相連。怎樣為這5台PC分配IP地址?該無線路由器使用NAT嗎?為什麼?
R19. 比較IPv4和IPv6首部欄位。它們有某些欄位是相同的嗎?
R20. 有人說當IPv6通過IPv4路由器建隧道時。IPv6將IPv4隧道作為鏈路層協議。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R21. 比較和對照鏈路狀態和距離向量路由選擇演算法?
R22. 討論網際網路的等級制組織是怎樣使得其能夠擴展為數以百萬計用戶的。
R23. 每個自治系統使用相同的AS內部路由選路演算法是必要的嗎?為什麼?
R24. 考慮圖4-37。從D中的初始表開始,假設D收到來自A的下面的通告:
D中的表會改變嗎?如果是,怎樣變化?
R25. 比較RIP和OSPF使用的通告。
R26. 填空:RIP通告通常宣稱到各目的地的跳數。另一方面,BGP則是通告到各目的地的_____?
R27. 為什麼在網際網路中用到了不同類型的AS間與AS內部選路協議?
R28. 為什麼策略考慮對於AS內部協議(如OSPF和RIP)與對於AS間路由選擇協議(如BGP)一樣重要呢?
R29. 定義和對比下列術語:子網,前綴和BGP路由。
R30. BGP是怎樣使用NEXT-HOP屬性的?它是怎樣使用AS-PATH屬性的?
R31. 描述一個較高層ISP的網路管理員在配置BGP時是如何實現策略的。
TODO----HERE
4.6.32 通過多個單播實現廣播抽象與通過支持廣播的單個網路(路由器)實現廣播抽象之間有什麼重要區別嗎?
答:N次單播效率低,需要知道接收者的地址,消耗大。但是使用廣播的話可以通過洪泛方法發送消息。
4.6.33 對於我們學習的3種一般的廣播通信方法(無控制洪泛,受控洪泛和生成樹廣播),下列說法正確嗎?可以假定分組不會因緩存溢出而丟失,所有分組以它們發送的順序交付給鏈路。
a.一個節點可能接收到同一個分組的多個拷貝。
b.一個節點可能跨越相同的出鏈路轉發多個分組的拷貝。
答:無控制洪泛:a對,b對。受控洪泛:a對,b錯。生成樹廣播:a錯,b錯。
4.6.34 當一台主機加入一個多播組時,它必須將其IP地址改變為它所加入的多播組的地址嗎?
答:對錯誤。
4.6.35 IGMP和廣域多播選路協議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答:IGMP運行在一台主機與其直接相連的路由器之間。IGMP允許主機指定路由器要加入的組播網。然後由組播路由器與運行組播路由協議的其他組播路由器一起工作。
4.6.36 在多播選路場合中,一棵組共享的樹與一顆基於源的樹之間有什麼區別?
答:一個組共享的樹來為組中所有發送方分發流量,一個是為每個獨立的發送方構建一顆特定源的選路樹。
⑧ 計算機網路看哪本書比較好
《計算機網路》也分很多種,如果你想學習網路推薦你看以下的書籍: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 謝希仁 主遍 謝希仁同時還出了很多書都關於TCP/IP的書籍,具體書名我忘記,我覺得他講解得思路清晰,易理解,適合基礎差的。
計算機網路第四版,這是國外經典計算機網路經典教程,作者都是英文名字(具體我忘記了) ,我以前我學時很喜歡看這本。。
⑨ 請幫我找到這本書的pdf下載地址。謝謝。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原書第4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107203.html?from=isnom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與Internet特色.pdf
沒看出哪裡顯示第幾版,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⑩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的介紹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是200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庫羅斯。本書是當前世界上最為流行的計算機網路教科書之一,採用了作者獨創的自頂向下的方法來講授計算機網路的原理及其協議,即從應用層協議開始沿協議棧向下講解,強調應用層範例和應用編程介面,使讀者盡快進入每天使用的應用程序環境之中進行學習和「創造」。本書的講解以網際網路為例,學以致用;注重教學法,深入淺出地重點講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第4版全面關注了網路安全問題;更新並擴展了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增加了有關802.11(WiFi)、802.16(WiMAX)和蜂窩網路的新內容;增強了P2P應用程序的內容,包括文件共享協議、BitTorrent等文件分發協議以及Skype的IP話音等新型多媒體應用;更新了區域網和多媒體網路的章節,以反映這些領域中理論與實踐的變化;第1章中增加了有關端到端吞吐量分析的新材料;全面修訂並增加了新的課後5-7題,以及附加了循序漸進的Ethereal實驗。